期刊文献+
共找到2,989篇文章
< 1 2 1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内镜下序贯治疗后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1
作者 刘伟 初晓燕 +2 位作者 刘森 杜留锁 娄兴旖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469-473,共5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内镜下序贯治疗后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内镜治疗再出血提供准确预测。方法:抽取我院消化内科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住院治疗的386例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80例术...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内镜下序贯治疗后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内镜治疗再出血提供准确预测。方法:抽取我院消化内科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住院治疗的386例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80例术后早期再出血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住院治疗未出血接受内镜治疗的30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各项指标。结果:386例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的患者,其中术后早期再出血者为80例,占20.73%,未发生出血者为306例,占79.27%;早期再出血患者单因素分析可见,Child-Pugh分级、白蛋白、血钠、脾脏厚度、是否首次套扎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有相关性,经统计学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进行二元次Logistic回归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hild-Pugh分级、白蛋白、血钠、脾脏厚度、是否首次套扎均为静脉曲张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Child-Pugh分级、白蛋白、血钠、脾脏厚度、是否首次套扎均为静脉曲张再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对病情可作出早期预测,值得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食管胃静脉曲张 内镜治疗 再出血
下载PDF
FA、betatrophin、YKL-40预测高血压深部脑出血神经内镜术后再出血的价值
2
作者 韩东 夏国庆 +1 位作者 王东晓 张方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9期3517-3521,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胎球蛋白(FA)、血管生成素样蛋白betatrophin、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预测高血压深部脑出血神经内镜术后再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69例高血压深部脑出血患者,均成功... 目的探讨血清胎球蛋白(FA)、血管生成素样蛋白betatrophin、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预测高血压深部脑出血神经内镜术后再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69例高血压深部脑出血患者,均成功实施神经内镜术,根据术后48 h内是否发生再出血分为再出血组、无再出血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与术前、术后即刻血清FA、betatrophin、YKL-40及三者手术前后差值,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再出血组血肿量、抗凝药物应用、脑疝患者多于无再出血组,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评分低于无再出血组(P<0.05);再出血组术前、术后即刻血清FA、betatrophin、YKL-40高于无再出血组(P<0.05);血肿量、应用抗凝药物、脑疝、入院时GCS评分、血清FA、betatrophin与YKL-40手术前后差值均与术后再出血有关(P<0.05);血清FA、betatrophin与YKL-40手术前后差值预测再出血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48、0.779、0.788,三者联合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38;血清FA、betatrophin与YKL-40手术前后差值≥对应最佳截断值者再出血的危险度分别为小于对应截断值的4.412、7.464、6.033倍。结论血清FA、betatrophin、YKL-40与高血压深部脑出血神经内镜术后再出血有关,监测术前、术后即刻各指标变化有助于预测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度,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球蛋白 betatrophin 甲壳质酶蛋白-40 高血压深部脑出血 神经内镜术 再出血
下载PDF
血清sCD163对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后再出血风险的预测价值
3
作者 薛亚晶 卞兆连 陈建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5期2172-2176,共5页
目的通过对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患者术前血清可溶性血红蛋白清道夫受体163(sCD163)进行检测,结合治疗达标后18个月随访期内有无再出血情况,分析术前血清sCD163水平对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后再出血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 目的通过对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患者术前血清可溶性血红蛋白清道夫受体163(sCD163)进行检测,结合治疗达标后18个月随访期内有无再出血情况,分析术前血清sCD163水平对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后再出血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在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二级预防内镜下治疗的20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首次内镜下治疗前进行血清sCD163检测,经过1~3次内镜下治疗后复查胃镜,确认治疗达标后进入随访阶段,随访期内确认有无再出血情况,并根据出血情况分为出血组和未出血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再出血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CD163对再出血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未出血组和出血组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门静脉宽度、sCD163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和未出血组患者性别、年龄、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清蛋白(ALB)、有无腹水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4项指标(PLT、PT、门静脉宽度、sCD163)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仅血清sCD163水平升高是再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其OR值为3.684。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CD163预测治疗后再出血风险的最佳截断值为3.66 mg/L,灵敏度为0.746,特异度为0.833,曲线下面积为0.840。高、低sCD163组性别、年龄、PLT、ALT、TBIL、ALB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血清sCD163是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后再出血风险的独立预测因子,术前血清sCD163水平检测对二级预防治疗方式的选择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血红蛋白清道夫受体163 肝硬化 食管胃静脉曲张 内镜下治疗 再出血
下载PDF
ICU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再出血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构建
4
作者 顾君玲 倪敏 +3 位作者 宗海燕 何平 张燕 鲁晓杰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2期228-234,共7页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再出血的影响因素,并依此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73例ICU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有无再出血将其分为再出血组(38例)...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再出血的影响因素,并依此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73例ICU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有无再出血将其分为再出血组(38例)和未再出血组(135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ICU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再出血的影响因素,并采用R3.4.3软件包绘制列线图模型,另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以评估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效能,绘制校准曲线图评估列线图的区分度,采用Bootstrap法检验预测列线图模型的一致性。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再出血组男24例、女14例,年龄(61.57±7.53)岁;未再出血组男75例、女60例,年龄(59.08±7.39)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史、病因分型、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血肿形状、血肿位置、出血量、手术方式、术前收缩压、术前舒张压、术前血小板计数、术后使用止血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再出血组长期使用抗凝药、血肿密度不均匀、手术时机3~6 h、术后血压控制不理想、术后躁动占比及术前血糖、术前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未再出血组[47.37%(18/38)比24.44%(33/135)、71.05%(27/38)比43.70%(59/135)、31.58%(12/38)比10.37%(14/135)、18.42%(7/38)比2.96%(4/135)、42.11%(16/38)比22.96%(31/135)、(6.39±1.02)mmol/L比(5.95±1.25)mmol/L、(0.51±0.04)mg/L比(0.43±0.05)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496、8.872、10.476、12.924、5.491,t=1.990、9.073;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长期使用抗凝药、血肿密度不均匀、手术时机为3~6 h、术前D-二聚体水平升高、术后血压控制不理想、术后躁动均是ICU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均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列线图预测ICU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再出血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48(95%CI 0.799~0.887),灵敏度为76.32%,特异度为84.44%。经Bootstrap法对模型进行验证,其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829,校正曲线与标准曲线贴合度较好。结论长期使用抗凝药、血肿密度不均匀、手术时机为3~6 h、术前D-二聚体水平升高、术后血压控制不理想、术后躁动均是ICU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基于以上影响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有利于临床早期筛选ICU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再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自发性脑出血 再出血 列线图 预测模型
下载PDF
AA抑制率和ADP抑制率对脑出血后再出血及预后的预测价值分析
5
作者 程颖 付婷 +1 位作者 高晶晶 赵庭岳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1期30-35,共6页
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 graphy,TEG)测试中AA抑制率和ADP抑制率在预测脑出血(ICH)后再出血和不良功能预后方面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苏州市立医院2019年4月至2022年6月之间114例出现症状6 h内接受CT检查的原发... 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 graphy,TEG)测试中AA抑制率和ADP抑制率在预测脑出血(ICH)后再出血和不良功能预后方面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苏州市立医院2019年4月至2022年6月之间114例出现症状6 h内接受CT检查的原发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评估两组患者入院后TEG指标中花生四烯酸(AA)抑制率、二磷酸腺苷(ADP)抑制率等与脑出血后再出血及病残率、病死率等结局的关系,以及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未再出血组AA抑制率和ADP抑制率均明显低于再出血组(P<0.05);再出血组中死亡患者AA抑制率和ADP抑制率均明显高于康复组及病残组(P<0.05);AA抑制率和ADP抑制率与GCS评分呈负相关(r=-0.702,P=0.008)。结论在脑出血后再出血及预后的评估中,AA抑制率和ADP抑制率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 再出血风险 花生四烯酸抑制率 二磷酸腺苷抑制率 血栓弹力图
下载PDF
血清学指标联合Child-Pugh评分对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EVL术后再出血的预测价值
6
作者 胡静 易庭庄 +1 位作者 农欣蕾 王统华 《肝脏》 2024年第8期934-938,共5页
目的分析血清学指标联合Child-Pugh评分对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术后再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2020年9月—2022年9月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肝硬化EVB行EVL治疗的患者97例,根据患者EVL术后6个月内... 目的分析血清学指标联合Child-Pugh评分对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术后再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2020年9月—2022年9月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肝硬化EVB行EVL治疗的患者97例,根据患者EVL术后6个月内是否发生再出血分为再出血组(n=31)和非再出血组(n=66),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肝硬化EVB患者EVL术后再出血的相关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血清学指标联合Child-Pugh评分对肝硬化EVB患者EVL术后再出血的预测价值。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hild-Pugh分级(OR=2.259,95%CI:1.040~4.909)、门静脉内径(OR=2.93395%CI:1.509~5.700)、APTT(OR=1.45195%CI:1.158~1.817)、PT(OR=1.98295%CI:1.120~3.506)、Child-Pugh评分(OR=3.83495%CI:1.849~7.950)是影响肝硬化EVB患者EVL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PLT(OR=0.58595%CI:0.369~0.927)、Alb(OR=0.82495%CI:0.723~0.940)是影响肝硬化EVB患者EVL术后再出血的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PLT、APTT、PT、Alb、Child-Pugh评分以及各指标联合预测肝硬化EVB患者EVL术后再出血的AUC分别为0.800、0.671、0.729、0.721、0.789和0.916,其敏感度分别为83.9%、64.5%、71.0%、77.4%、80.6%和87.1%,特异度分别为63.6%、68.2%、75.8%、66.7%、65.2%和74.2%。结论Child-Pugh分级、门静脉内径、PLT、APTT、PT、Alb、Child-Pugh评分是肝硬化EVB患者EVL术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血清学指标PLT、APTT、PT、Alb联合Child-Pugh评分有助于提升对肝硬化EVB患者EVL术后再出血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学指标 肝硬化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 再出血 预测价值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立体定向排空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7
作者 黄琦丹 薛秋静 +2 位作者 张玉霞 罗旭英 黄志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0095-0098,共4页
探寻影响接受立体定向排空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因素。方法 将于2021年11月-2023年11月入院接受立体定向排空术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结合其术后出血状况划分为两组,若患者术后产生再出血现象,即为观察组,计30例;若患者术... 探寻影响接受立体定向排空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因素。方法 将于2021年11月-2023年11月入院接受立体定向排空术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结合其术后出血状况划分为两组,若患者术后产生再出血现象,即为观察组,计30例;若患者术后未产生出血现象,即为对照组,计70例。分析影响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因素。结果 两组在血肿量、术后SAS评分、术后平均收缩压、术后平均动脉压与SBP-180负荷方面具有差异,P<0.05。若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接受立体定向排空术,影响其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对较多。若患者术后24h收缩压水平较高,会提升再出血风险。若患者术后SAS评分较高,也可能导致再出血;若患者血肿量较高,术后平均动脉压较高,易引发再出血。结论 若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接受立体定向排空术,为提升患者术后再出血预防水平,应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如患者术后不良情绪与平均动脉压等,完善患者护理干预措施,维护患者生命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立体定向排空术 术后再出血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上消化道出血采用消化内镜治疗后发生再出血的临床探究
8
作者 杨玲 冷智倩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9期0061-0065,共5页
本文针对上消化道出血采用消化内镜治疗后发生再出血患者一系列导致危险因素进行探究和分析,以此在临床中给予治疗和护理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法的基础之上,本文回顾我院2021年8月到2022年确诊并且收治的102例需要进行消化内镜治疗患者,... 本文针对上消化道出血采用消化内镜治疗后发生再出血患者一系列导致危险因素进行探究和分析,以此在临床中给予治疗和护理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法的基础之上,本文回顾我院2021年8月到2022年确诊并且收治的102例需要进行消化内镜治疗患者,纳入到本文研究的同时将其视为本文的研究观察对象,后续依据患者上消化道出血采用消化内镜治疗过程中是否出现出血情况,再度将其区分为再出血组和未出血组,完成分组的同时针对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以此为基础分析本文上消化道出血采用消化内镜治疗后发生再出血的相关一系列导致的危险因素。结果 在对两组病患的出血量、血尿素氮水平、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以及休克发生频率进行对比分析时,研究发现相关参数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并通过统计检验确认了这一差异(P值<0.05)。对比和分析之下可以发现,再出血组中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内镜观察到的活动性出血以及休克的发生是增加再次出血风险的因素,也是本文得到的导致危险因素。结论 从临床角度来看,本研究中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经消化内镜治疗后易再出血,这虽然是临床中此类患者经常出现的一种情况,但也存在着影响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问题。本研究和实践对比中可以发现,血红蛋白水平、内镜检查中活动性出血及休克发生与再出血患者的出血情况和问题风险显著相关。因此本研究建议加强患者监测,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预防措施,以改善治疗效果和预后,在日后的临床治疗和护理工作中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 消化内镜 再出血现象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的再出血 被引量:3
9
作者 陈铮立 蔡学见 +1 位作者 胡开树 王玉海 《南京部队医药》 1995年第3期38-39,共2页
1987年1月至1992年7月我们对2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施行脑内血肿清除术及去骨瓣减压术,术后再出血者7例,再出血率远远高于同期非高血压脑出血者,开颅手术后的再出血发生率2.93%。再出血的防治探讨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中,男19例,女5例,... 1987年1月至1992年7月我们对2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施行脑内血肿清除术及去骨瓣减压术,术后再出血者7例,再出血率远远高于同期非高血压脑出血者,开颅手术后的再出血发生率2.93%。再出血的防治探讨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中,男19例,女5例,年龄:(42~72)岁。发病至手术的时间:(4小时~17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出血 高血压脑出血 开颅手术 再出血 术后再出血 脑内血肿清除术 开颅术后 临床分级 去骨瓣减压术 术前病人
下载PDF
基于IKAP理论的护理干预对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情绪状态、生活方式及再出血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梅 徐舒婷 何雁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7期165-167,180,共4页
目的 探讨基于IKAP理论的护理干预对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情绪状态、生活方式及再出血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10月于安徽省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 目的 探讨基于IKAP理论的护理干预对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情绪状态、生活方式及再出血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10月于安徽省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基于IKAP理论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HPLP-Ⅱ)评分和血红蛋白水平;比较两组再出血率。结果 干预前,两组HAMA、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HAMA、HAMD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HPLP-Ⅱ评分、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HPLP-Ⅱ评分、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出血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IKAP理论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的情绪状态,并促进健康行为及生活方式,减少再出血,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出血 IKAP理论 情绪状态 生活方式 再出血
下载PDF
未经内镜治疗Forrest分级Ⅱa、Ⅱb级消化性溃疡患者再出血的预测模型构建及效能验证
11
作者 刘键琼 刘少俊 +4 位作者 张德才 向思奕 刘小平 范均先 罗荣明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8期65-68,共4页
目的构建未经内镜治疗Forrest分级Ⅱa、Ⅱb级消化性溃疡(PU)患者早期再出血的预测模型,并验证该模型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胃镜检查确定为消化性溃疡,Forrest分级为Ⅱa或Ⅱb级,且未接受内镜下治疗的患者共230例,采用随机化分组的方... 目的构建未经内镜治疗Forrest分级Ⅱa、Ⅱb级消化性溃疡(PU)患者早期再出血的预测模型,并验证该模型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胃镜检查确定为消化性溃疡,Forrest分级为Ⅱa或Ⅱb级,且未接受内镜下治疗的患者共230例,采用随机化分组的方式将患者以7∶3的比例分为建模队列及验证队列。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法(LASSO)进行10次交叉验证优化变量选择,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实现模型可视化。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临床决策曲线对预测模型进行区分度、校准度、临床实用度的评价。结果从18个变量中筛选出3个预测因子(休克、血红蛋白、纤维蛋白原)构建了预测模型。该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在建模队列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4,在验证队列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70。校准曲线分析和决策曲线分析表明,其具有较好的预测精度。结论构建了未经内镜治疗的Forrest分级Ⅱa、Ⅱb级消化性溃疡患者再出血的风险预测模型,该模型能够有效区分再出血高危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Forrest分级 再出血 预测模型 预测效能
下载PDF
基于CT肝细胞外体积分数对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再出血的预测价值
12
作者 杨鑫 王文剑 +4 位作者 傅剑雄 孙骏 叶靖 蒋国庆 罗先富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07-912,共6页
目的:探讨CT肝细胞外体积分数(ECV)预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术后胃底食管静脉再出血(EGVR)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4例门静脉高压患者行经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LSD)的患者术前CT图像及实验室检查资料。经过术后一年的随... 目的:探讨CT肝细胞外体积分数(ECV)预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术后胃底食管静脉再出血(EGVR)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4例门静脉高压患者行经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LSD)的患者术前CT图像及实验室检查资料。经过术后一年的随访,将患者分为再出血组和非再出血组。选取平扫及延迟期图像,分别测量肝脏、脾脏及主动脉的增强前后CT值,计算肝脏及脾脏细胞外体积分数(ECV)。比较ECV在再出血与非再出血组之间差异。通过多因素分析筛选再出血相关危险因素。构建ECV及联合参数模型,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构建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LSD术后再出血组肝脏ECV值显著低于非再出血组(32.0%±4.5%vs.39.9%±4.0%,P<0.0001)。再出血组脾脏ECV低于非再出血组(42.1%±7.5%vs.46.2%±6.8%,P=0.002)。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肝脏ECV是患者发生术后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再出血的诊断效能AUC值分别为0.711、0.724、0.923。联合模型(PT+FIB+肝脏ECV)的AUC值为0.963,与单独肝脏ECV模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脏ECV能有效预测门静脉高压患者LSD术后再出血的发生,优于PT和FIB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肝硬化 细胞外体积分数 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食管胃底静脉再出血
下载PDF
小型颅内动脉瘤破裂发生大量蛛网膜下腔出血及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13
作者 郑鉴峰 郭宗铎 孙晓川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61-368,共8页
目的分析小型颅内动脉瘤破裂发生大量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和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7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小型颅内动脉瘤破裂SAH的患者,小型颅内动脉瘤指最大径<5 mm的颅内动... 目的分析小型颅内动脉瘤破裂发生大量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和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7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小型颅内动脉瘤破裂SAH的患者,小型颅内动脉瘤指最大径<5 mm的颅内动脉瘤。收集患者的基线及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既往史(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吸烟史、饮酒史、入院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和Hunt-Hess分级。收集患者影像学资料明确动脉瘤特征[动脉瘤数量(单发、多发)、SAH责任动脉瘤形态(存在子囊、多囊或分叶的动脉瘤为不规则动脉瘤)和位置(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颈内动脉和后循环)],根据入院头部CT影像明确SAH的分布情况,使用改良Fisher分级将患者SAH情况分为1~4级,应用Hijdra评分对患者SAH的出血量进行评分。收集患者治疗方式(介入栓塞术、开颅夹闭术)。将所有患者通过改良Fisher分级进行分组,1~2级为少量SAH组,3~4级为大量SAH组。比较少量SAH组与大量SAH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和动脉瘤特征,以改良Fisher分级3~4级为因变量,将基线、临床资料及动脉瘤特征中P<0.1的可能影响SAH出血量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小型颅内动脉瘤破裂发生大量SAH的危险因素。将患者术前CT可见的伴或不伴神经功能恶化的新发出血定义为再出血,所有患者以术前是否发生再出血分为再出血组和无再出血组。比较再出血组与无再出血组患者基线及临床资料和动脉瘤特征,以再出血为因变量,在基线、临床资料及动脉瘤特征比较中P<0.1的因素中筛选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小型颅内动脉瘤发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63例小型颅内动脉瘤破裂SAH患者,男103例,女260例;年龄25~85岁,平均年龄(55±11)岁。以改良Fisher分级进行分组,大量SAH组198例,少量SAH组165例。与少量SAH组相比,大量SAH组患者年龄更大(P=0.011),男性、合并高血压病、吸烟史比例更高(均P<0.05),入院Hunt-Hess分级Ⅳ~Ⅴ级比例更高(26.3%比2.4%,P<0.01),GCS评分更低[(13.1±1.8)分比(13.9±0.8)分,P<0.01],Hijdra评分更高[(19.7±5.4)分比(8.4±2.6)分,P<0.01];大量SAH组和少量SAH组患者动脉瘤数量和责任动脉瘤形态、位置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术前是否发生再出血分组,再出血组30例,无再出血组333例。与无再出血组相比,再出血组患者合并高血压病比例(83.3%比49.2%,P<0.01)和入院Hunt-Hess分级Ⅳ~Ⅴ级比例更高(43.3%比12.9%,P<0.01),GCS评分更低[12(9,14)分比14(13,14)分,P<0.01],Hijdra评分更高[18(9,26)分比14(9,18)分,P=0.024];再出血组与无再出血组患者动脉瘤数量、责任动脉瘤形态、位置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介入栓塞术和开颅夹闭术两种手术方式在两种分组方式中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分别以改良Fisher分级3~4级和再出血为因变量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27,95%CI:1.006~1.049,P=0.012)、高血压病(OR=1.858,95%CI:1.196~2.886,P=0.006)是小型动脉瘤破裂发生大量SAH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病(OR=3.775,95%CI:1.371~10.391,P=0.010)、较低的GCS评分(OR=0.677,95%CI:0.561~0.816,P<0.01)是小型颅内动脉瘤破裂后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较大、合并高血压病是小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发生大量SAH的危险因素。合并高血压病、GCS评分较低是小型颅内动脉瘤破裂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动脉瘤 破裂 蛛网膜下腔出血 小型动脉瘤 再出血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高血压性脑出血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后再出血相关因素分析
14
作者 曾红 扈俊华 +2 位作者 王凤仙 南琼 姚玲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2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后再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06—2022-12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〇医院神经外科行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治疗的62例HICH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再出血5例(再出血...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后再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06—2022-12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〇医院神经外科行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治疗的62例HICH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再出血5例(再出血组),术后未出血57例(未出血组)。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HICH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后再出血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患者的发病至手术时间、血肿部位、血肿量、术后回病房的即刻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发病至手术时间<3 h、丘脑出血、血肿量≥30 mL,以及术后回病房即刻SBP≥140 mmHg、DBP≥90 mmHg是HICH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后再出血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HICH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后再出血与发病至手术时间、血肿部位、血肿量,以及术后回病房即刻SBP、DBP有关,发病至手术时间<3 h、丘脑出血、血肿量≥30 mL,以及术后回病房即刻SBP≥140 mmHg、DBP≥90 mmHg是HICH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后再出血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 神经内镜 血肿清除术 再出血
下载PDF
内镜下治疗门静脉高压性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15
作者 季鸿颖 丁亚梅 +1 位作者 田野 刘志云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10期1236-1240,共5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治疗门静脉高压性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市人民医院成功接受内镜下治疗的116例门静脉高压性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后6个月随访期间... 目的探讨内镜下治疗门静脉高压性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市人民医院成功接受内镜下治疗的116例门静脉高压性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后6个月随访期间是否发生再出血将患者分为再出血组(n=37)和对照组(n=79)。收集所有患者首次内镜下治疗时的基线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内镜下检查情况、内镜下治疗情况以及术后治疗情况,分析内镜下治疗门静脉高压性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后再出血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再出血组患者的年龄、合并门静脉血栓的比例、合并糖尿病的比例、合并低蛋白血症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合并门静脉血栓、合并糖尿病及合并低蛋白血症均为内镜下治疗门静脉高压性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后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年龄≥60岁)、合并门静脉血栓、合并糖尿病、合并低蛋白血症均会增加内镜下治疗门静脉高压性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后再出血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静脉曲张 内镜 再出血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内镜治疗后再出血的5年随访研究
16
作者 王慧群 叶超 +3 位作者 许朝 陈思 张开光 肖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3155-3159,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内镜治疗后5年再发消化道出血的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5月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肝硬化EGVB行内镜治疗的181例患者,至少随访5年。分析患者性别、年龄... 目的探讨影响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内镜治疗后5年再发消化道出血的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5月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肝硬化EGVB行内镜治疗的181例患者,至少随访5年。分析患者性别、年龄、肝硬化病因(病毒、酒精、自免、其他)、是否合并腹水、肝性脑病(无、1~2期、3期)、门静脉血栓、肝癌、门脉高压性胃病等并发症、外周血指标[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白细胞(WBC)、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血小板(platelet,PLT)、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门静脉内径、门静脉流速、脾静脉内径、Child分级、是否序贯治疗、再出血时间等临床资料。依据5年随访期间是否发生再出血,将所有患者分为未再出血组(n=124)与再出血组(n=57)。分别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影响内镜治疗后5年再出血的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分析1、3、5年的累积出血率。结果单因素和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得TBIL、门静脉内径均为EGVB患者内镜治疗后5年再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KM曲线显示,181例患者中,1、3、5年累积出血人数为41、54、57例,累积出血率为22.65%、29.83%、31.49%。结论肝硬化EGVB内镜治疗后远期再出血率较高,TBIL和门静脉内径是肝硬化EGVB内镜治疗后远期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TBIL和(或)门静脉内径较高的肝硬化EGVB内镜治疗患者的随访需给予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内镜 危险因素 再出血
下载PDF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首次内镜治疗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
17
作者 艾力木拉提江·伊力哈木 李顺 张志强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2期68-71,共4页
目的分析急诊中重度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EGVB)患者首次内镜治疗后再出血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急诊活动性出血,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入院48 h内行首次内镜治疗的中重度EGVB患者144例,按首次内镜治疗后6... 目的分析急诊中重度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EGVB)患者首次内镜治疗后再出血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急诊活动性出血,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入院48 h内行首次内镜治疗的中重度EGVB患者144例,按首次内镜治疗后6个月是否发生再出血分为再出血组(n=32)和对照组(n=9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EGVB行内镜治疗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诊断再出血的价值。结果治疗前存在红色征、MELD评分高、Child-pugh评分高、既往无出血病史是EGVB行首次内镜治疗后发生再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ROC曲线结果显示,治疗前红色征、MELD评分、Child-pugh评分和既往无出血病史评分指标联合诊断6个月再出血的灵敏度68.80%,特异度81.80%,ROC曲线下面积0.782,均高于单一指标诊断(P均<0.05)。结论对于EGVB行首次内镜治疗的患者,术前红色征、MELD评分高、Child-pugh评分高、既往无出血病史应高度重视再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 内镜治疗 再出血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内镜下不同钛夹封闭时间对NVUGIB患者止血有效率及再出血率的影响
18
作者 兰春梅 李煜 +1 位作者 郑天翔 涂建军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3期1960-1963,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不同钛夹封闭时间对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NVUGIB)止血有效率及再出血率的影响。方法选回顾性选取2020年3月到2023年3月福建省南平市邵武市立医院收治的96例NVUGIB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内镜下钛夹封闭时间分为早期组(5... 目的探讨内镜下不同钛夹封闭时间对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NVUGIB)止血有效率及再出血率的影响。方法选回顾性选取2020年3月到2023年3月福建省南平市邵武市立医院收治的96例NVUGIB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内镜下钛夹封闭时间分为早期组(50例,入院后6~<12 h进行治疗)及常规组(46例,入院后12~24 h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止血有效率、治疗前后免疫因子水平、治疗后再出血率。结果治疗后,早期组止血有效率为98.00%,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91,P=0.025)。治疗前,两组CD3^(+)、CD4^(+)、NK细胞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NK细胞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早期组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早期组总再出血率为4.00%,低于常规组的2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92,P=0.008)。结论入院后6~<12 h内对NVUGIB患者进行内镜下钛夹封闭能有效提高NVUGIB止血有效率,改善患者免疫功能,降低再出血发生率,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 内镜 钛夹封闭时间 止血 再出血
下载PDF
神经内镜下清除脑内血肿术后再出血风险列线图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19
作者 刘展飞 安代富 +3 位作者 陈冰清 裴林 陈成 刘永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202-206,共5页
目的构建神经内镜下清除脑内血肿术后再出血风险列线图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3年7月在宿迁市分金亭医院治疗的162例原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神经内镜下清除脑内血肿,根据术后是否再出血分为... 目的构建神经内镜下清除脑内血肿术后再出血风险列线图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3年7月在宿迁市分金亭医院治疗的162例原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神经内镜下清除脑内血肿,根据术后是否再出血分为术后再出血组(n=32)和术后未再出血组(n=130)。结果术后再出血组年龄大于术后未再出血组,高血压史例数少于术后未再出血组,发病至手术时间大于术后未再出血组,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GCS)、入院时血肿量、岛征阳性例数、术后颅内压均高于术后未再出血组,血肿清除率、仔细处理血肿周围的出血血管例数低于术后未再出血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史、发病至手术时间、入院时GCS评分、入院时血肿量、岛征阳性、仔细处理血肿周围的出血血管、术后颅内压、血肿清除率是神经内镜下清除脑内血肿术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P<0.05);列线图模型显示,发病至手术时间每增加3 h,相应得分增加10分;入院时GCS评分每增加5分,相应得分增加10分;入院时血肿量每增加10 mL,相应得分增加5分;血肿清除率每减少10%,相应得分增加8分,术后颅内压每增加4 mmHg,相应得分增加8分,仔细处理血肿周围的出血血管否(0)相应得分为0,是(1)相应得分为10分;岛征阳性否(0)相应得分为0,是(1)相应得分为8分;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列线图模型预测神经内镜下清除脑内血肿术后再出血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92(95%置信区间:0.983~1.000)。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该列线图模型预测神经内镜下清除脑内血肿术后再出血与实际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8.147,P=0.879)。结论高血压史、发病至手术时间、入院时GCS评分、入院时血肿量、岛征阳性、仔细处理血肿周围的出血血管、术后颅内压是神经内镜下清除脑内血肿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危险因素构建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对神经内镜下清除脑内血肿术后再出血具有一定预测价值,可为临床制定有效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脑内血肿 围手术期 术后再出血风险 列线图模型 构建 验证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再出血转化风险的预测模型及验证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莹莹 吕凤华 +2 位作者 杨风刚 张振岭 崔明鹏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10期1279-1283,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接受溶栓治疗后发生再出血转化的风险因素,明确血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预测ACI方面的作用。方法收集2020-03-01—2023-05-01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神经内科连续入住的132例ACI患者作为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接受溶栓治疗后发生再出血转化的风险因素,明确血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预测ACI方面的作用。方法收集2020-03-01—2023-05-01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神经内科连续入住的132例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溶栓后再出血转归情况分为出血组与未出血组,并以同期住院的79例ACI患者作对照。在此基础上,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确定出血相关因素,采用R软件构建线性关系图模型,对其进行验证,最后通过训练集合和确认集合的ROC曲线对其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训练集中再出血组53例,未出血组79例,再出血转化率40.15%。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CT早期梗死面积(OR=3.766,95%CI:1.009~14.066)、基线NIHSS评分(OR=1.298,95%CI:1.010~1.669)以及NLR(OR=3.730,95%CI:1.733~8.030)是ACI患者溶栓后再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溶栓药物剂量(OR=0.755,95%CI:0.666~0.855)是ACI患者溶栓后再出血转化的保护因素。ROC曲线显示血清NLR水平预测ACI患者溶栓后再出血转化的AUC=0.809(95%CI:0.730~0.887)。通过构建列线图模型对风险预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训练集与验证集C-index分别为0.947和0.826。ROC曲线分析显示,训练集AUC=0.950(95%CI:0.914~0.987),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1%和92.5%;验证集AUC=0.869(95%CI:0.794~0.944),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5%和64.1%。结论基线NIHSS评分、CT早期梗死面积、NLR以及溶栓药物剂量为ACI患者溶栓后再出血转化风险的影响因素,以上述指标建立的疾病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再出血转化 溶栓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血清 风险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