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间信仰”与诗化乡村——论“土改”和“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的民俗审美 被引量:3
1
作者 肖向明 杨林夕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5年第1期71-76,共6页
“解放前后”时期是中国前途和命运大转折的一个特殊时期,国共两党的政权博弈与随之延续下来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些时局剧变的轨迹反映在文学创作上,也自然呈现出光明与黑暗、进步与落后、变革与保守等相互对立的现实状况及其艺术反映... “解放前后”时期是中国前途和命运大转折的一个特殊时期,国共两党的政权博弈与随之延续下来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些时局剧变的轨迹反映在文学创作上,也自然呈现出光明与黑暗、进步与落后、变革与保守等相互对立的现实状况及其艺术反映。此时“民间信仰”的文学叙事以及“民间”文化形态的沉浮,使得这一特殊历史阶段“土改”和“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的民俗审美呈现出独特的意味和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题材小说 “十七年” 民间信仰 民俗审美 土改 乡村 诗化 社会主义改造
下载PDF
赵树理、高晓声农村题材小说之异趣 被引量:2
2
作者 陈俊 朱庆华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51-154,共4页
因创作立场、创作目的、时代环境、个性才情等因素之差异,赵树理、高晓声之农村题材小说呈现出一系列不同的创作风格,具体表现为:赵树理的小说采用的是散点透视的方法,对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予以诗意的言说,写的是凡人大事,文笔简约,风... 因创作立场、创作目的、时代环境、个性才情等因素之差异,赵树理、高晓声之农村题材小说呈现出一系列不同的创作风格,具体表现为:赵树理的小说采用的是散点透视的方法,对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予以诗意的言说,写的是凡人大事,文笔简约,风格明丽欢快;高晓声则以追踪反映的方式,致力于对农民心灵世界的探索,多为奇人奇事,善于细节描绘,风格幽默,喜中有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树理 高晓声 农村题材小说 创作异趣
下载PDF
文学史范畴的“乡土文学”和“农村题材小说” 被引量:6
3
作者 叶君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90-94,102,共6页
"乡土文学"和"农村题材小说"是贯穿现当代文学的两个比较重要的文学史范畴,它们的形成是话语实践的结果,包含着不同的价值取向,因而也具备不同的历史形态,但二者之间的界限分野却常常为人们所忽视。如果回到历史现... "乡土文学"和"农村题材小说"是贯穿现当代文学的两个比较重要的文学史范畴,它们的形成是话语实践的结果,包含着不同的价值取向,因而也具备不同的历史形态,但二者之间的界限分野却常常为人们所忽视。如果回到历史现场考辨它们所存在的蜕变和置换关系,则可把握隐藏于背后的意识形态动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范畴 乡土文学 农村题材小说
下载PDF
论“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中的外来者下乡——以《创业史》、《山乡巨变》、《艳阳天》为中心 被引量:2
4
作者 叶君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6-111,共6页
类似于乡土文学中的"侨寓者返乡",在"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中,"外来者下乡"也是一种大致类同的情节设置。然而,作家们往往基于对当时社会主流话语各自不同的理解方式,以及对乡村世界各自不同的情感取向和... 类似于乡土文学中的"侨寓者返乡",在"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中,"外来者下乡"也是一种大致类同的情节设置。然而,作家们往往基于对当时社会主流话语各自不同的理解方式,以及对乡村世界各自不同的情感取向和价值判断,使这一叙事模式的处理呈现出某种差异性。在小说文本中的表现上,"外来者"及其下乡一般区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种形态,在身份指认上,他们大致是党的干部、人民战士和归乡游子,担当着合法性论证、权力话语植入和表现英雄成长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题材小说 外来者下乡 合法性论证
下载PDF
鲁迅的《风波》和《故乡》对于农村题材小说的开拓——《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鲁迅》片断 被引量:2
5
作者 林非 《社会科学辑刊》 1986年第5期75-83,共9页
在长期存在的封建社会里,农民是人数最多的阶层,他们是这个社会的生产者,他们理应要求在文学创作中得到充分的表现,可是他们处于饥寒交迫的境地,他们没有可能掌握较高的文化,无法产生自己独立的思想体系,无法写出表达自己内心愿望的作品... 在长期存在的封建社会里,农民是人数最多的阶层,他们是这个社会的生产者,他们理应要求在文学创作中得到充分的表现,可是他们处于饥寒交迫的境地,他们没有可能掌握较高的文化,无法产生自己独立的思想体系,无法写出表达自己内心愿望的作品,而一般的封建士大夫作家(或市民作家),自然也不可能将他们的注意力投射到农民身上去。当他们间或写到农村生活时,也总是表现那些地主豪绅和公子小姐的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题材小说 鲁迅 中国现代小说 文学创作 小说月报 作品 封建社会 封建士大夫 知识分子 小说创作
下载PDF
现代民族国家话语下的女性形象建构与性别平等——以“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女性形象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2
6
作者 胡延龙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110-115,共6页
在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中,妇女解放和现代民族国家建构已然成了一组紧密相关的时代命题。"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中女性形象及其建构过程,实际上是对现代民族国家话语下女性身份实现深刻转型的真实摹写。而在现代民族国家... 在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中,妇女解放和现代民族国家建构已然成了一组紧密相关的时代命题。"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中女性形象及其建构过程,实际上是对现代民族国家话语下女性身份实现深刻转型的真实摹写。而在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框架之下对性别平等所进行的广泛政治支持和社会动员,却也正是"新型主体"与"新的精神"形象建构的现实观照。其结果共同指向于立体的中国本土妇女运动和性别平等的新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民族国家话语 女性形象 性别平等 农村题材小说
下载PDF
女性自我意识的双向探寻——新时期农村题材小说一瞥 被引量:1
7
作者 陈继会 《中州学刊》 1988年第5期63-65,共3页
激发一个民族生命创造力的最根本的力量在于个体主体性的确立。因为,只有保证了个体主体性的确立,生命创造力的发展,才在最根本上保证了民族群体生命创造力的焕发。然而,这一最基本的认识却长期为我国的思想理论界所不容。数千年的封建... 激发一个民族生命创造力的最根本的力量在于个体主体性的确立。因为,只有保证了个体主体性的确立,生命创造力的发展,才在最根本上保证了民族群体生命创造力的焕发。然而,这一最基本的认识却长期为我国的思想理论界所不容。数千年的封建社会,人只能作为“暴君的臣民”而苟活。后来,封建专制的崩溃,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本来完全可以为民族个性精神的张扬提供最好的条件,但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造力 女性自我意识 个体主体性 民族个性 农村题材小说 理论界 人民共和国 民族生命 封建专制 封建社会
下载PDF
色彩斑斓的生活画卷──评刘醒龙农村题材小说创作 被引量:1
8
作者 何青志 《长白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96-97,共2页
色彩斑斓的生活画卷──评刘醒龙农村题材小说创作何青龙进入90年代后,伴随我国社会转型的改革步履,文坛上曾涌现出许许多多从不同角度透视这场伟大变革的各类题材的文学作品,其中青年作家刘醒龙近年先后推出的《村支》、《凤凰琴... 色彩斑斓的生活画卷──评刘醒龙农村题材小说创作何青龙进入90年代后,伴随我国社会转型的改革步履,文坛上曾涌现出许许多多从不同角度透视这场伟大变革的各类题材的文学作品,其中青年作家刘醒龙近年先后推出的《村支》、《凤凰琴》、《农民作家》、《黄昏放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题材小说 刘醒龙 小说创作 现实生活 画卷 农民作家 凤凰琴 中国农民问题 当代文坛 世纪之交
下载PDF
“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中的风俗描写 被引量:1
9
作者 魏宏瑞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5年第6期65-70,共6页
十七年始,农村题材小说代替了乡土小说。农村题材小说中不乏乡土风俗、风情的描写,但由风俗、风情描绘所烛照的人性、人情内涵,由风俗、风情刻画所暗含的思想启蒙、文化批判与精神争斗却日趋式微,在对风俗描写或利用、或改造、或批... 十七年始,农村题材小说代替了乡土小说。农村题材小说中不乏乡土风俗、风情的描写,但由风俗、风情描绘所烛照的人性、人情内涵,由风俗、风情刻画所暗含的思想启蒙、文化批判与精神争斗却日趋式微,在对风俗描写或利用、或改造、或批判等等不同方式的文艺运作中,风俗、风情描绘逐渐成为了一张张农村政策的宣传画与意识形态宣讲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题材小说 风俗描写 “十七年” 乡土小说 文化批判 思想启蒙 意识形态 农村政策
下载PDF
《中国文学》(英文版)农村题材小说翻译选材探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林文艺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106-109,共4页
《中国文学》(英文版)创刊后一直致力于对外译介、传播中国文学与文化。其中,农村题材小说在其译介活动中占有相当比重。从横向上讲,对外展示了英雄的革命农民、受封建社会迫害的愚昧农民、觉醒的新一代农民以及改革时期的农民形象等;... 《中国文学》(英文版)创刊后一直致力于对外译介、传播中国文学与文化。其中,农村题材小说在其译介活动中占有相当比重。从横向上讲,对外展示了英雄的革命农民、受封建社会迫害的愚昧农民、觉醒的新一代农民以及改革时期的农民形象等;从纵向上讲,对外展示了从土地革命到改革开放时期我国农村政策的变迁。杂志的翻译选材,既忠实于建国后我国农村题材文学的演进规律,如实反映国内文学创作轨迹,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外宣传中国文学与文化的理想效果,树立新中国的新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英文版) 农村题材小说 农民形象 译介
下载PDF
论《大地》在20世纪上半期中国农村题材小说中的独特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夏成 《宿州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63-66,71,共5页
《大地》通过对中国农民与土地水乳交融关系的描写,热情赞美了农民与土地及种植相联系的美德。赛珍珠看到了传统生产方式中农民的局限,但她并不认为这些局限是中国农民的特性。20世纪上半期中国农村题材小说产生的动力是对农民进行文化... 《大地》通过对中国农民与土地水乳交融关系的描写,热情赞美了农民与土地及种植相联系的美德。赛珍珠看到了传统生产方式中农民的局限,但她并不认为这些局限是中国农民的特性。20世纪上半期中国农村题材小说产生的动力是对农民进行文化启蒙或阶级启蒙,其目的是推进国家和民族的现代化进程,小说中农民形象显得愚昧落后,其愿望不被尊重。赛珍珠的异族身份使得其跳出文化启蒙和阶级启蒙的视野,反而更能理解并肯定中国农民内心的愿望,从而成就了《大地》在20世纪上半期中国农村题材小说的独特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题材小说 土地 启蒙 个人叙事
下载PDF
乡村政治文化视野中的新时期农村题材小说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少咏 《理论与创作》 2007年第4期54-59,共6页
当新中国文学走到1970年代中期已经不由自主的进入了一个庸俗政治的死胡同的时候,突然间由于一群把主要精力用于玩弄政冶权术的人物的倒台而有了令人欣喜莫名的转机。一句话,一个全新的时代的到来为中国文学提供了全新的发展契机。政... 当新中国文学走到1970年代中期已经不由自主的进入了一个庸俗政治的死胡同的时候,突然间由于一群把主要精力用于玩弄政冶权术的人物的倒台而有了令人欣喜莫名的转机。一句话,一个全新的时代的到来为中国文学提供了全新的发展契机。政冶理念的突变带来了社会文化观念的转变,一大批在刚刚过去的那个时代里感到无所适从的作家艺术家突然之间进入了一片被某种光芒照亮了的世界,因而重新拥有了生命和创作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政治 农村题材小说 文化视野 社会文化观念 中国文学 70年代 无所适从 艺术家
下载PDF
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思想转变”书写的“发生学”考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磊 《艺术广角》 2009年第5期36-38,60,共4页
本文主要论述了"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中"思想转变"书写的相关内容。通过分析这种书写模式产生的历史语境及其特点,我们发现它是"一种独特的政治话语建构方式",从其所体现的历史特性上说,它是一种"... 本文主要论述了"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中"思想转变"书写的相关内容。通过分析这种书写模式产生的历史语境及其特点,我们发现它是"一种独特的政治话语建构方式",从其所体现的历史特性上说,它是一种"意义生产的时代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 思想转变 政治话语 文化语境
下载PDF
论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中的话语殖民现象——以《山乡巨变》、《创业史》和《艳阳天》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斐娟 《柳州师专学报》 2005年第2期36-39,共4页
在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中,国家意识形态话语渗入乡村干部和农民日常生活用语中,从阶级敌人口中也能听到一些新词汇,小说人物话语发生变化的这种现象可称为话语殖民,主要分析它在小说中的表现,所体现的程度及其深层内涵。
关键词 十七年文学 农村题材小说 话语殖民
下载PDF
被规训的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主题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斐娟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32-35,49,共5页
文学批评家对《不能走那一条路》主题的阐释,深刻地影响了《三里湾》、《山乡巨变》、《创业史》到《艳阳天》的写作。在整体的社会政治文化机制的规训下,作家们都力图把合作化运动中的矛盾冲突纳入两条路线斗争的叙事规范中,十七年农... 文学批评家对《不能走那一条路》主题的阐释,深刻地影响了《三里湾》、《山乡巨变》、《创业史》到《艳阳天》的写作。在整体的社会政治文化机制的规训下,作家们都力图把合作化运动中的矛盾冲突纳入两条路线斗争的叙事规范中,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也就在单一主题的表现中完成了经典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 规训 主题
下载PDF
现实体察与人道情怀——论王祥夫的农村题材小说
16
作者 王志华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1-106,共6页
在当下这个商业化的时代。城市作为代码,占据了越来越多有形的社会空间与无形的话语空间。而在喧闹的城市阴影下,农村生活似乎被人们遗忘或忽略了。但是这种现状并不能成为我们轻视农村题材小说的借口,相反,农村小说的独特价值恰恰... 在当下这个商业化的时代。城市作为代码,占据了越来越多有形的社会空间与无形的话语空间。而在喧闹的城市阴影下,农村生活似乎被人们遗忘或忽略了。但是这种现状并不能成为我们轻视农村题材小说的借口,相反,农村小说的独特价值恰恰是城市小说所无法企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题材小说 王祥夫 城市小说 农村小说 情怀 话语空间 独特 人道 实体 现实
下载PDF
论秦岭的农村题材小说
17
作者 刘卫东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8-142,共5页
在20世纪中国小说史上,乡土题材一直是重中之重。其写作观念既有峻急的国民性批判,也有对乡土生活与道德伦理的深情留恋,更有在1949年之后日渐成为主流的乡土革命叙事。至1980年代,冯幺爸挺起的腰杆与陈奂生渐渐鼓起的腰包无不散射... 在20世纪中国小说史上,乡土题材一直是重中之重。其写作观念既有峻急的国民性批判,也有对乡土生活与道德伦理的深情留恋,更有在1949年之后日渐成为主流的乡土革命叙事。至1980年代,冯幺爸挺起的腰杆与陈奂生渐渐鼓起的腰包无不散射出阴霾散尽、晨曦初露时的乐观与豪迈。1990年代后,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农村、农民以及承载着特定文化伦理的乡土世界,仍然无法改变物质困苦、精神困顿、文化错位等诸多困境,始终处于被关怀、被悲悯的境地。这一历史背景中,小说家秦岭的创作因其善于把握关乎农村、农民生存问题的症结,以及强烈的历史批判与现实批判意识,已经引起学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他的《皇粮钟》《杀威棒》《借命时代的家乡》等创作已经广为播传,数十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小说月报》选栽,不断入选各种“年度最佳小说”、“小说排行榜”。本期刊出一组研究笔谈:刘卫东教授的文章,将秦岭的创作放置在宏阔的文学史背景中,思想剖析与艺术分析相结合,在思想评析中指出其小说具有“轻喜剧”、权力视角、善于呈现人物尴尬“困境”等艺术特点。隋华臣博士的文章,紧紧把握住秦岭对“借命”关系的发现,从历史、现实、权力三个层面,对这种扭曲的人际关系、利益关系、权力关系进行了充分而全面得展露。张慎博士致力于秦岭对农村赋税、教育等问题的历史反思和制度拷问,也对其“人性乌托邦”提出了商榷。三篇文章对秦岭乡土小说的评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都为研究秦岭的乡土小说、研究新世纪乡土小说创作提供了独特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题材小说 叙事主体 矛盾纠葛 轻喜剧 中国经验 拓展过程 乡土小说 乡土世界 乡村政治 中短篇小说
下载PDF
从“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看“金山银山”——读陈残云《香飘四季》有感
18
作者 何丽云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2019年第7期121-125,共5页
习近平总书记那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话深入人心,如今,拥有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想。穿越时空,从历史的角度看,祖国的河山是怎样的呢?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至1966年,“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可见... 习近平总书记那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话深入人心,如今,拥有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想。穿越时空,从历史的角度看,祖国的河山是怎样的呢?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至1966年,“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可见一斑。尽管描写不多,却让我清晰看到,那时的中国大地上,处处可见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题材小说 “十七年” 金山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 中国人 总书记 习近平
下载PDF
农村题材小说中的城市想象
19
作者 徐勇 《重庆社会科学》 2009年第7期104-108,共5页
"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中普遍存在着城市和农村的潜在对立,虽然小说都是以农村作为描写的场景,但却表现出对缺席的城市的文学想象,其结果是城市在不同阶级的人眼里幻化成充满矛盾的景象。这种不同的文学景象其实反映的是当时... "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中普遍存在着城市和农村的潜在对立,虽然小说都是以农村作为描写的场景,但却表现出对缺席的城市的文学想象,其结果是城市在不同阶级的人眼里幻化成充满矛盾的景象。这种不同的文学景象其实反映的是当时主流意识形态对城市的矛盾态度和困惑心理,而这种矛盾同时也是中国当代现代性追求中尴尬处境的折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题材小说 城市 文学想象 现代性
下载PDF
20世纪90年代农村题材小说关注的四个热点
20
作者 潘澍 《殷都学刊》 2011年第3期89-95,共7页
对农民待遇问题的关注,是20世纪90年代农村题材小说的一个重要主题。本文试图从社会学角度比较全面地审视90年代农村题材小说对农民待遇问题的关注。90年代农村题材小说在广度与深度上的发展,把城乡差别、农民待遇这一主题大大地推进了... 对农民待遇问题的关注,是20世纪90年代农村题材小说的一个重要主题。本文试图从社会学角度比较全面地审视90年代农村题材小说对农民待遇问题的关注。90年代农村题材小说在广度与深度上的发展,把城乡差别、农民待遇这一主题大大地推进了。关注主要有四个热点,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户籍制度、(二)农村教育、(三)农民负担、(四)农民打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题材小说 户籍制度 农村教育 农民负担 农民打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