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1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何以提升参训农民主体积极性?——以高素质农民培训实践为例
1
作者 吕莉敏 侯波 石伟平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89,共9页
高素质农民培训是破解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不足的关键,而实践中农民培训面临着参训农民主体性缺失问题,主要表现在参训农民在培训需求研究中处在“旁观者”地位、培训目标设计时居于“局外人”身份、培训内容创生中缺乏“话语权”、培训效... 高素质农民培训是破解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不足的关键,而实践中农民培训面临着参训农民主体性缺失问题,主要表现在参训农民在培训需求研究中处在“旁观者”地位、培训目标设计时居于“局外人”身份、培训内容创生中缺乏“话语权”、培训效果评价时饰演“虚无化”角色等,这是农民的主体特征与主观意愿、培训设计、组织与实施等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通过为农民赋能、赋利、赋权等内外结合的方式,激发农民参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升农民培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素质农民 农民主体 培训效能
下载PDF
中国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民主体性:困境与突破
2
作者 郭险峰 郭堂辉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24-32,共9页
乡村治理的现代化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当下,在乡村内在社会发生分化,外在社会“内卷”剧烈的环境下,乡村治理要从“懵懂稚嫩”演进更迭到现代化,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困境重重。历史和实践表明,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关键还是在人,在... 乡村治理的现代化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当下,在乡村内在社会发生分化,外在社会“内卷”剧烈的环境下,乡村治理要从“懵懂稚嫩”演进更迭到现代化,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困境重重。历史和实践表明,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关键还是在人,在于乡村的主体力量——农民的能动参与和作用发挥。当前乡村治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农民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难以有机嵌合,农民主体与政府、外来产业资本、集体等主体的治理排序位次逻辑不清,农民主体性提升受到现行治理格局的约束性强,农民主体性提升对乡村治理的影响存在理论和实践偏差等等困境,需要体系化突破。一方面要通过宣传质效提升,促使农民充分认知自我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要通过教育培训,提升农民作为能力,提升能力与地位的适应性;三是发展乡村产业,激励农民积极投身经济实践,以经济理性与政治理性的场域耦合要求,激发农民参与乡村治理的内在动力;四是完善乡村治理制度体系,通过规范化、机制化运行,提升农民参与乡村治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农民主体 乡村治理现代化
下载PDF
互嵌与融合:乡村治理现代化建设中正式权力与农民主体的张力及化解路径——以安徽省C村为例
3
作者 李航 丁伯纯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9-16,共8页
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起着基础性作用。乡村治理现代化建设离不开正式权力的有效引领和适当介入,然而在具体实践中也存在正式权力与乡村社会中的农民主体产生张力,从而给乡村治理现代... 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起着基础性作用。乡村治理现代化建设离不开正式权力的有效引领和适当介入,然而在具体实践中也存在正式权力与乡村社会中的农民主体产生张力,从而给乡村治理现代化建设带来挑战。通过对安徽省大别山地区C村的乡村治理实践分析,了解到二者之间的张力具体表现为:第一,乡土社会空间失语:正式权力代办,农民主体参与空间被挤占;第二,正式权力悬浮自转:线性治理使得农民主体行动与乡村治理相分离;第三,行政吸纳社会:正式权力逐渐强化,农民主体自治弱化。借鉴新内生发展理论,在多重张力并存的现实情况下,正式权力与农民互嵌融合式的新内生发展机制可以缓解张力冲突,通过唤醒资源、双向赋能、情境再造等路径或能促进正式权力与农民主体的协同互动,共同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现代化 正式权力 农民主体 新内生发展理论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路径研究
4
作者 马晓明 李明 《民风》 2024年第1期52-54,共3页
乡村振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环节。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实现和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是一个重要问题。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是人的主体性在乡村建设实践过程中的重要表现。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 乡村振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环节。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实现和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是一个重要问题。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是人的主体性在乡村建设实践过程中的重要表现。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农民是主体,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要求和基本方法需要农民去实践。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有利于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有利于早日实现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推动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民主体 实践路径
下载PDF
党推动农民主体性建设的经验探析——基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分析
5
作者 李卫朝 闫文革 荆玉杰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24年第1期44-50,共7页
农民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主体力量,这种主体力量的发挥必须以农民主体性建设为前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将农民问题作为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通过塑造农民的革命主体意识,以阶级话语构建农民身份认同;发展农民组织,以基... 农民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主体力量,这种主体力量的发挥必须以农民主体性建设为前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将农民问题作为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通过塑造农民的革命主体意识,以阶级话语构建农民身份认同;发展农民组织,以基层民主有效扩大了农民的政治参与;发展农民武装力量,以农民武装斗争保障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推动农村土地革命,消灭封建剥削关系,在经济政治等各方面解放了农民等举措,促进农民主体性建设。这些实践经验启示我们在新时代应继续加强农民主体性建设,发挥农民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的主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民主革命 农民主体 乡村振兴
下载PDF
乡村产业振兴视野下激发农民主体作用研究
6
作者 纪丽娟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4年第10期1-4,共4页
乡村产业振兴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支撑,而农民作为乡村振兴的主体,其作用的发挥直接影响到振兴效果的成败。在当前的城乡中国背景下,尊重和激发农民的主体作用,不仅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要求,也是保障乡村振兴战略取得新突破... 乡村产业振兴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支撑,而农民作为乡村振兴的主体,其作用的发挥直接影响到振兴效果的成败。在当前的城乡中国背景下,尊重和激发农民的主体作用,不仅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要求,也是保障乡村振兴战略取得新突破的现实需要。然而,诸多制约因素,如农民自我能力的不足、组织化水平偏低、制度体系不完善、乡土人才未充分利用等,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一作用的发挥,要通过政策引导、科技创新、增加农民收入和社会协同机制来激发农民在乡村产业振兴中的主体作用,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成功实施提供坚实的社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产业振兴 农民主体 农业农村现代化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民主体性表达及其主要激发形式
7
作者 陈春 《南方农机》 2024年第12期115-118,共4页
从唯物史观来看,乡村振兴是一次农村振兴运动,而农民振兴更是乡村振兴战略全局的核心内容。因此,乡村振兴的中心在民、重心在民、成败更在于民,只有农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乡村振兴工作才能行稳致远。文章采用文献调查法和案例分析法,... 从唯物史观来看,乡村振兴是一次农村振兴运动,而农民振兴更是乡村振兴战略全局的核心内容。因此,乡村振兴的中心在民、重心在民、成败更在于民,只有农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乡村振兴工作才能行稳致远。文章采用文献调查法和案例分析法,对主体性与农民主体性的概念以及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民主体性表达的基本体现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民的主体性表达分别体现为乡村产业发展的实践主体、乡村人才培养的主要生力军、乡村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主体。为了充分发挥农民的建设作用,必须做好文化赋能,增强农民的主体自觉性;进行教育赋能,增强农民的主体实践能力;强化组织赋能,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以乡村振兴推动农民的振兴,逐步使农民褪去“愚”“穷”“弱”的杂色、立足“智”“富”“强”的底色、坚守“真”“善”“美”的本色,并在其帮助下逐步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民主体 农民主体性表达 激发形式
下载PDF
乡村产业发展中农民主体性问题研究——基于关中地区W村的案例分析
8
作者 李红星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4年第5期165-169,共5页
农民主体性在乡村产业发展实践中被分为享受主体性、参与主体性与评价主体性。参与主体性是基础,享受主体性是动力亦是目的,评价主体性是支撑与保障,三者相互影响、有机耦合,形成了稳定、可持续的农民主体性发挥机制。村社理性作为村庄... 农民主体性在乡村产业发展实践中被分为享受主体性、参与主体性与评价主体性。参与主体性是基础,享受主体性是动力亦是目的,评价主体性是支撑与保障,三者相互影响、有机耦合,形成了稳定、可持续的农民主体性发挥机制。村社理性作为村庄的主体性能够带动农民主体性的发挥。以“村社理性”为主导发展模式,带动农民主体性的发挥,村集体作为村民的保护机制,保障农民利益不受损,降低村民面对资本的交易成本与风险性。同时,也是村民进步的助推器,激发村民自主参与村庄建设的积极性,提升村民自我发展能力。组织化是“村社理性”发挥作用的关键途径,通过营造公共空间,举办集体活动,挖掘本土优秀文化,以情感和文化为纽带强化村庄组织化基础。将原子化的村民变成共担成本、共享收益的村社共同体成员。构建农民主体性发挥路径的最终目的是提升村民发展能力,实现村庄内生性发展。为了防止出现缺乏农民参与的村庄建设,村社共同体需要积极行动,维护村民的微观需求,激发农民的自主性,同时以农民主体性的发挥推动村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主体 村社理性 村社共同体
下载PDF
乡村文化振兴中要尊重农民主体性
9
作者 武端利 王瑞琪 《村委主任》 2024年第16期142-144,共3页
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物质领域变革,更要注重精神层面的深化,突出乡村文化振兴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重要地位。人类是文化生成发展的主体,在推行乡村文化振兴中,提升农民主体性是关键。然而,当前在乡村文化发展中,农民主体性... 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物质领域变革,更要注重精神层面的深化,突出乡村文化振兴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重要地位。人类是文化生成发展的主体,在推行乡村文化振兴中,提升农民主体性是关键。然而,当前在乡村文化发展中,农民主体性提升仍面临诸多难题。为此,应重视并加强农民主体性的构建与提升,通过提升农民思想道德意识、塑造农民自主观念意识、激发农民创新创造活力,使农民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关键推动力和创新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主体 乡村振兴 创造活力 农民创新 文化振兴 农民自主 观念意识 创新源泉
下载PDF
乡村文化振兴背景下农民主体性地位构建的路径研究
10
作者 冼洁榆 《中国农村科技》 2024年第8期55-58,共4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乡村文化振兴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核心要素和内在要求,为乡村发展注入智慧和精神力量。202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强调,...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乡村文化振兴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核心要素和内在要求,为乡村发展注入智慧和精神力量。202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强调,要注重调动与发挥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坚持农民主体地位,为农民主体性的发挥提供了法律保障。在乡村文化振兴的道路上,强调农民的主体性地位,发挥其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具有深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主体地位 农民主体 乡村振兴 全面振兴 路径研究 主体性地位 文化振兴 乡村产业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治理中农民主体性的培育
11
作者 夏皓 《村委主任》 2024年第14期148-150,共3页
乡村振兴战略明确将乡村“治理有效”作为目标要求,但乡村治理也面临着农民主体治理位序失序、农民主体意识失序和农民主体能力失序等农民主体性问题,阻碍了乡村治理组织的结构功效。文章基于利益分析法的视角,对乡村治理的主体结构进... 乡村振兴战略明确将乡村“治理有效”作为目标要求,但乡村治理也面临着农民主体治理位序失序、农民主体意识失序和农民主体能力失序等农民主体性问题,阻碍了乡村治理组织的结构功效。文章基于利益分析法的视角,对乡村治理的主体结构进行了深入利益分析,认为需构建村民自治与协同治理相结合的利益协调机制。通过完善信息公开与共享机制、提高村民主体话语权、畅通利益表达与沟通渠道等方式,以实现多元主体善治的治理结构。此举旨在培育农民主体意识,实现乡村善治,促进社会和谐与安定,实现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主体 乡村振兴 利益协调机制 农民主体意识 协同治理 治理结构 主体结构 利益分析法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农村现代化农民主体作用路径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昳薇 武婧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0-73,共4页
随着时代发展,我国已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在应对“三农”问题时形成丰富经验,农户物质生活水平逐步提升,农业产业结构也不断完善。本文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进行分析,梳理加强农民主体作用的路径,因此本文研... 随着时代发展,我国已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在应对“三农”问题时形成丰富经验,农户物质生活水平逐步提升,农业产业结构也不断完善。本文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进行分析,梳理加强农民主体作用的路径,因此本文研究具备实践意义,探讨约束农户主体作用的主要因素,分析如何全面展现农民主体作用,使得农村民众可以发挥能动性,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带来正向影响,并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受益主体、评价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现代化 农民主体作用
下载PDF
圈层中的“农民主体性”:基于S省芳林村“美丽乡村保护项目”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薛雯静 宋丹丹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5-150,共26页
当前,在市场及社会多方力量投身乡村建设的大背景下,农民与外部力量互动对接中的“农民主体性”问题越发凸显。本文将“农民主体性”界定为乡村建设项目中农民的参与意愿、协调一致行动的能力与责任意识,并经由芳林村“美丽乡村保护项... 当前,在市场及社会多方力量投身乡村建设的大背景下,农民与外部力量互动对接中的“农民主体性”问题越发凸显。本文将“农民主体性”界定为乡村建设项目中农民的参与意愿、协调一致行动的能力与责任意识,并经由芳林村“美丽乡村保护项目”的案例研究,探讨农民之间参差不齐的主体性的深层基础。本文提出,应建立一种村庄关系“圈层”中的“农民主体性”概念。“圈层”是农民定位项目与自身关系的基本视角,是农民行动合作的基础结构,也是农民以共同事业为己任的伦理动力源泉,而建立这种主体性则需要能够兼顾不同圈层利益且人品优良的关键人物的榜样带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主体 圈层结构 乡村建设 关键人物
下载PDF
体育场域农民主体性建构实践经验与启示
14
作者 朱思红 张小林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6-40,共5页
运用田野调查、逻辑分析和文献资料等方法,探析当下体育场域农民主体性建构的时代价值、实践经验与启示。时代价值:凸显人民性价值取向,激发农村体育发展内生动力,助力国家战略实施。实践经验:留住农村体育人才,坚持农民主体地位,提升... 运用田野调查、逻辑分析和文献资料等方法,探析当下体育场域农民主体性建构的时代价值、实践经验与启示。时代价值:凸显人民性价值取向,激发农村体育发展内生动力,助力国家战略实施。实践经验:留住农村体育人才,坚持农民主体地位,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启示:多措并举,夯实农民主体性依存基础;赋权增能,护航农民主体地位;多元参与,合助农民组织化再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管理 体育场域 农民主体 建构
下载PDF
乡村治理现代化中发挥农民主体性的思考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世旺 高金龙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0-85,共6页
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治理现代化。农民作为乡村生活的主角,理应成为乡村治理的主体。在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农民主体性为乡村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源泉与动力,乡村也为农民发展提供了空间。然而,农民在参与乡村治理过程中也面临动力... 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治理现代化。农民作为乡村生活的主角,理应成为乡村治理的主体。在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农民主体性为乡村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源泉与动力,乡村也为农民发展提供了空间。然而,农民在参与乡村治理过程中也面临动力不足、组织结构功效受阻、乡村文化式微和乡村“空心化”等问题,使得乡村治理现代化中的农民主体性呈现一种弱态势。为此,应充分激发农民的内生动力,完善乡村组织治理结构,构建符合农民文化需求的供需体系,提高乡村社会的吸引力,以更好地发挥农民的主体性作用,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现代化 农民主体 乡村振兴
下载PDF
乡村治理数字化中农民主体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砚忠 《乡村论丛》 2024年第5期35-43,共9页
以数字技术驱动乡村治理效能提升是数字化时代推进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农民作为乡村治理的主体,激发农民主体性是实现乡村治理数字化成效的内生动力。然而,在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农民的自主性欠佳、能动性乏力、自为性缺位和创... 以数字技术驱动乡村治理效能提升是数字化时代推进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农民作为乡村治理的主体,激发农民主体性是实现乡村治理数字化成效的内生动力。然而,在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农民的自主性欠佳、能动性乏力、自为性缺位和创造性薄弱所呈现出的农民主体性式微问题,严重掣肘了乡村治理数字化发展的步伐。本文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农民主体性式微的具体表现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通过深化思想赋能激发农民自主意识、促动乡域社会再组织化唤醒农民能动潜能、构建伙伴式治理强化农民自为地位、营造良好场域空间提升农民创造活力,不断夯实农民主体性,为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提供内在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主体 乡村治理 数字化
下载PDF
乡村振兴中农民主体性缺失原因及激活对策 被引量:1
17
作者 鲍成娜 张元洁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1期198-201,235,共5页
基于农民主体性内涵,发现农村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因为政治权利保障不足、经济条件缺失、社会保障不充分、农村环境机制不健全导致乡村振兴中农民主体性的缺失,基于可行能力理论提出探索激发农民主体性的路径,激发农民参与农村建设的内生... 基于农民主体性内涵,发现农村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因为政治权利保障不足、经济条件缺失、社会保障不充分、农村环境机制不健全导致乡村振兴中农民主体性的缺失,基于可行能力理论提出探索激发农民主体性的路径,激发农民参与农村建设的内生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主体 乡村振兴 可行能力理论 激活对策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民主体性地位实现路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君华 姜志娟 陈飞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4年第5期161-164,共4页
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民主体性地位的构建有助于优化乡村振兴战略的规划设计、凝聚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中坚力量、提升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的效率和效果。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过程中,要通过达成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的和谐统一,实现市场机制与... 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民主体性地位的构建有助于优化乡村振兴战略的规划设计、凝聚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中坚力量、提升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的效率和效果。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过程中,要通过达成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的和谐统一,实现市场机制与社会保障的有机结合,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以及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的现实路径来保证与实现农民主体性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伦理 乡村振兴战略 农民主体性地位
下载PDF
农业直接补贴政策能否激活农民主体性?——基于湖南、湖北调研数据的实证
19
作者 薛嘉树 万晓萌 王莉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3-99,共7页
基于激励相容理论、边际报酬理论,依据2023年湖南省、湖北省调研数据,考量农业直接补贴政策能否激活农民主体性。结果显示:农业直接补贴的增收效应与农民主体性提升之间呈边际效益递减趋势。农业直接补贴对家庭人均年收入偏低、种植规... 基于激励相容理论、边际报酬理论,依据2023年湖南省、湖北省调研数据,考量农业直接补贴政策能否激活农民主体性。结果显示:农业直接补贴的增收效应与农民主体性提升之间呈边际效益递减趋势。农业直接补贴对家庭人均年收入偏低、种植规模偏小的农民主体性提升更明显,而禀赋条件更好特别是资本禀赋条件更好的农民有着其他的主体性激活机制。鉴于此,应持续运用农业直接补贴向中小规模农户提供生存发展“收入安全网”功能,增加农业直接补贴项目或其他社会福利优惠项目,增加农业农村对种植大户、城市潜在农民的吸引力,定时量化测算与政策目标相结合,提高涉农财政资金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直接补贴 农民主体 乡村振兴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民主体意识提升研究
20
作者 孔令芝 《新疆农垦经济》 2024年第7期73-79,共7页
农民主体意识作为乡村发展的重要内生动力,对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文献研究法和理论研究法分析农民主体意识现状,结果表明,现阶段农民主体意识的提升主要受限于农民自我认同感不高、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农民创新意识不足以及... 农民主体意识作为乡村发展的重要内生动力,对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文献研究法和理论研究法分析农民主体意识现状,结果表明,现阶段农民主体意识的提升主要受限于农民自我认同感不高、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农民创新意识不足以及农村缺乏人才支撑等方面,要从厚植乡村文化沃土、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以及完善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四个方面入手赋能农民主体意识的提升,激发农民主动性和创造性,协调推进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丰富发展,助力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民主体意识 提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