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地域空间构建中国传统风景园林体系
1
作者 夏成钢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23,共6页
地域空间是传统风景园林形成的第一要素,也是风景园林学关注的基本点。当下中国风景园林学的视野与实践早已超越以往园林史的论述范畴,因此有必要回归初始,参照地理学概念,结合史学新理论,重新诠释历史中的风景园林。事实与文献表明,中... 地域空间是传统风景园林形成的第一要素,也是风景园林学关注的基本点。当下中国风景园林学的视野与实践早已超越以往园林史的论述范畴,因此有必要回归初始,参照地理学概念,结合史学新理论,重新诠释历史中的风景园林。事实与文献表明,中国传统风景园林存在着三大体系,即农耕传统体系、游牧传统体系与高寒传统体系。每个体系都有着各自的环境认知、营造手法与游览方式,以及大、中、小3个尺度的空间形态。蒙元之后三大体系交流日趋频繁,各有取舍兴衰。以三体系三尺度的结构进行梳理,可以更全面地认知中国风景园林本质,支持学科建设与实践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风景园林体系 地域空间 胡焕庸线 经典中国园林 农耕传统风景园林体系 游牧传统风景园林体系 高寒传统风景园林体系
下载PDF
中国风景园林理论体系建设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2
2
作者 赵纪军 何梦瑶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26,共10页
【目的】梳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风景园林理论体系研究的内容及发展脉络,综合评析风景园林理论体系建设的发展水平,以期为进一步推动风景园林理论体系建设提供思路,从而促进学科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发展。【方法】从理论体系建构的不... 【目的】梳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风景园林理论体系研究的内容及发展脉络,综合评析风景园林理论体系建设的发展水平,以期为进一步推动风景园林理论体系建设提供思路,从而促进学科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发展。【方法】从理论体系建构的不同视角或维度出发,归纳、比较和反思中国风景园林理论体系建设的途径、思路和方法,发掘看待风景园林理论与实践相关现象的不同方式。【结果】辨别和剖析了传统体系、设计体系、空间体系、知识体系、学科体系5种理论体系的异同与关联,以及对学科理论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并剖析了学科理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结论】理论体系的建构能够促进对学科内在和外在关系的思考,可视为中国风景园林学科与专业理论发展的结晶,借此把握学科理论的发展动向,并以开放式的答案与认知面对当前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理论 传统体系 设计体系 空间体系 知识体系 学科体系
下载PDF
建立完整的中国风景园林理论体系 被引量:7
3
作者 王绍增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3-77,共5页
站在超越主流思潮和资本利益的高度来审视,可以发现在大尺度空间上处理医治地球问题时,应该考虑基于中医理论的走调动机体自我调节能力的道路;而在小尺度空间上中国风景园林依然拥有很大优势,表现在对人类生命实际需要的细致关怀上和对... 站在超越主流思潮和资本利益的高度来审视,可以发现在大尺度空间上处理医治地球问题时,应该考虑基于中医理论的走调动机体自我调节能力的道路;而在小尺度空间上中国风景园林依然拥有很大优势,表现在对人类生命实际需要的细致关怀上和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理解上。再经过数十年或上百年,当人类摆脱资本增值利益的控制之后,就是新的中国风景园林大展宏图之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理论体系 现代景观 传统园林 中医理论 有机地球
下载PDF
运河水利支撑影响下的淮扬运河沿线区域传统风景体系特征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蒋鑫 林箐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4-39,共6页
作为古代重要的水利工程类型和人居环境支撑系统,运河不仅满足了漕粮物资的运输需求,沿线区域还形成了以运河水利为支撑的传统风景体系。聚焦于具有代表性的淮扬运河沿线区域,首先梳理阐述淮扬运河水利营建的环境基础与历史演变过程,然... 作为古代重要的水利工程类型和人居环境支撑系统,运河不仅满足了漕粮物资的运输需求,沿线区域还形成了以运河水利为支撑的传统风景体系。聚焦于具有代表性的淮扬运河沿线区域,首先梳理阐述淮扬运河水利营建的环境基础与历史演变过程,然后解析运河水利作为支撑系统的整体运行机制与结构单元,最后分别从城郊水利景观、城池园林景观、邑境文化景观3个层面深入探讨运河水利对于淮扬运河沿线区域传统风景体系的渗透影响和表现特征。旨在整体系统地解读运河水利支撑影响下的淮扬运河沿线区域传统风景体系的营建逻辑,以期从新的视角为运河景观的复写和运河遗产的转化利用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运河水利 淮扬运河 传统风景体系 景观特征
下载PDF
太行八陉古道沿线的传统景观特征与景观体系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子尧 林箐 王向荣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8-34,共7页
太行八陉是中国古代陆路交通线路与线性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们在陉道沿线设置关隘驿站、营建聚落、发展农业,形成了自然环境与人工营建高度融合的传统景观体系。通过梳理太行八陉的历史脉络、空间落位和景观价值,... 太行八陉是中国古代陆路交通线路与线性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们在陉道沿线设置关隘驿站、营建聚落、发展农业,形成了自然环境与人工营建高度融合的传统景观体系。通过梳理太行八陉的历史脉络、空间落位和景观价值,从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2个维度系统性探究陉道沿线的传统景观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太行八陉沿线的传统景观体系,明确了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相互影响、耦合协调的陉道沿线传统景观营建逻辑与人居环境营建智慧,以期从新的视角为陉道沿线地区传统地域景观的转译复写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古道 太行八陉 传统景观体系 景观特征
下载PDF
凭依运河的天津传统风景体系特征研究
6
作者 张希 张诗阳 林箐 《古建园林技术》 2022年第4期66-70,共5页
天津是典型的北方沿运城市,其传统风景体系营建受区域水运环境影响颇深。本文在梳理城-运互动关系的基础上,对天津传统风景进行分类梳理与现代地理空间落位,进而从向水而生的城景骨架、以水为脉的城景主体、因运而生风景化点缀、城水融... 天津是典型的北方沿运城市,其传统风景体系营建受区域水运环境影响颇深。本文在梳理城-运互动关系的基础上,对天津传统风景进行分类梳理与现代地理空间落位,进而从向水而生的城景骨架、以水为脉的城景主体、因运而生风景化点缀、城水融合的城景意象4个层面探讨天津传统风景体系的营建范式,以期为北方平原运河城市的现代风景体系构建提供有益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运河 天津 传统风景体系 营建范式
下载PDF
绿色基础设施实施的规划学途径——基于与传统规划技术体系融合的方法 被引量:21
7
作者 邹锦 颜文涛 +1 位作者 曹静娜 叶林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2-95,共4页
探索绿色基础设施与传统规划的相关性,将其与传统规划技术体系相结合,可以更好地保障绿色基础设施的有效实施。通过解析基本功能和系统构成,分析绿色基础设施与区域规划、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传统规划体系的关联性,将不同尺度的... 探索绿色基础设施与传统规划的相关性,将其与传统规划技术体系相结合,可以更好地保障绿色基础设施的有效实施。通过解析基本功能和系统构成,分析绿色基础设施与区域规划、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传统规划体系的关联性,将不同尺度的绿色基础设施与传统规划技术体系规划相融合,提出绿色基础设施与自然环境和人文资源保护、市政基础设施、城市防灾减灾等传统规划内容的融合方法,为绿色基础设施实施和管理提供规划学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绿色基础设施 生态基础设施 规划实施 传统规划技术体系 融合途径
下载PDF
北京传统园林的现代整合发展探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毕雪婷 王静文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7-71,共5页
古都北京在规划与建设中,为后人留下了灿烂的文化遗产,但在全球化和城市化的语境下,北京文化特色及古都风貌的逐渐消逝成了一种普遍的焦虑。以园林为物质载体对城市文化进行展示,是在焦虑语境下的一种思考,而北京众多的古典园林为其提... 古都北京在规划与建设中,为后人留下了灿烂的文化遗产,但在全球化和城市化的语境下,北京文化特色及古都风貌的逐渐消逝成了一种普遍的焦虑。以园林为物质载体对城市文化进行展示,是在焦虑语境下的一种思考,而北京众多的古典园林为其提供了恰当的表达方式。结合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分析阐述了园林在古都文脉中扮演的角色,并按其文化属性分类。基于此构建特色园林体系,作为贯通传统园林的文脉线索,并以路线和视线的组织为手段,实施传统园林的整合发展,以强化北京古城的精神与灵魂,达到继承传统文化与保护古都风貌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北京 传统园林 分类 整合体系
下载PDF
传统农耕智慧下的乡村社会生态韧性——福建省南靖县世界文化遗产河坑土楼群聚落景观解析 被引量:8
9
作者 袁晓梅 朱锦心 +2 位作者 李凌 关蓓婷 刘斯曼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31-36,共6页
福建省南靖县世界文化遗产土楼聚落河坑村是汉族稻作农业向闽西南山区拓展,逐步吸收土著生存智慧成就的农副养结合的复合型农耕聚落,其景观形态的形成是传统农耕智慧下人与自然复杂互动的结果,反映乡村社会生态系统的韧性机制。采用人... 福建省南靖县世界文化遗产土楼聚落河坑村是汉族稻作农业向闽西南山区拓展,逐步吸收土著生存智慧成就的农副养结合的复合型农耕聚落,其景观形态的形成是传统农耕智慧下人与自然复杂互动的结果,反映乡村社会生态系统的韧性机制。采用人类学的文献研究、口述历史和参与式观察等方法,初步还原传统农耕时期(清代至民国)聚落状况,包括“因地制宜”的农业生态系统及“顺天应时”的农耕生产生活方式。透过河坑村“人与天调”的聚落景观动态变化背后复杂的人与自然的互动,揭示传统农耕智慧下的乡村社会生态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社会生态韧性 聚落景观 传统农耕智慧 “人与天调” 河坑土楼群
下载PDF
农耕经济对中国农民传统文化信仰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晶 《长白学刊》 2004年第5期111-112,共2页
关键词 中国农民 文化信仰 农耕经济 文化实践 生活实践 文化现象 精神现象 文化资源 文化传统 社会生产 文化框架 精神活动 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 交往实践 信仰体系
下载PDF
海洋商贸影响下的泉州沿海地区传统景观体系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许少聪 林箐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54-60,共7页
古代泉州沿海地区海洋商贸极为繁盛,有“东方第一大港”之称。以泉州沿海地区作为研究范围,通过文献整理、历史地图转译和实地调研等方法,从区域和城市双重视角研究海洋商贸影响下的传统景观体系特征。区域视角下,从商贸景观要素、航运... 古代泉州沿海地区海洋商贸极为繁盛,有“东方第一大港”之称。以泉州沿海地区作为研究范围,通过文献整理、历史地图转译和实地调研等方法,从区域和城市双重视角研究海洋商贸影响下的传统景观体系特征。区域视角下,从商贸景观要素、航运景观网络两方面探究该地区形成的港市结合、寺塔林立、水陆相连的海洋商贸景观;城市视角下,从自然山水空间、城市实体空间、景观意象空间三方面探讨滨海而生、因商而盛的城市景观。从海洋商贸视角审视传统景观体系特征,以期为当地商贸文化传承、地域景观塑造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传统景观体系 海洋商贸 泉州沿海地区 区域和城市
下载PDF
三农学是最具中国特色的知识体系
12
作者 朱信凯 《农村农业农民》 2024年第20期7-8,共2页
对于拥有数千年农耕文明历史,同时又经历着传统农业社会快速现代化进程的中国而言,“三农”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定盘星”,也是引领思想潮流、孕育特色学派和实现理论创造的沃土。随着时代的变迁,“三农”研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对于拥有数千年农耕文明历史,同时又经历着传统农业社会快速现代化进程的中国而言,“三农”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定盘星”,也是引领思想潮流、孕育特色学派和实现理论创造的沃土。随着时代的变迁,“三农”研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引领下,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三农学将成为最具中国特色的知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农业社会 社会经济发展 农耕文明 农学 引领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定盘星 三农
下载PDF
槎滩陂灌区传统景观体系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冯玮 黄楚梨 林箐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8-13,共6页
流域多元的自然环境特征与独特的水利营建背景孕育了多样且极具地域性特色的水利流域景观。通过对槎滩陂灌区传统景观体系进行研究,提出其是在水利系统、自然系统、人居聚落系统、水利管理系统及农田系统相互支撑、共同影响最终作用而... 流域多元的自然环境特征与独特的水利营建背景孕育了多样且极具地域性特色的水利流域景观。通过对槎滩陂灌区传统景观体系进行研究,提出其是在水利系统、自然系统、人居聚落系统、水利管理系统及农田系统相互支撑、共同影响最终作用而成的动态复合景观体系,并整理归纳出其各子系统的发展脉络及空间分布模式,进而分析并总结该流域尺度范围内的传统灌区景观体系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发展规律。最终得出五系统相互影响、协同发展的景观体系构成特征,为槎滩陂灌区景观体系的保护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槎滩陂 灌区景观 传统景观体系
下载PDF
陕西省西安经开第三小学“1+N 种子自生长”课程体系 让每一粒种子都能拥有无限可能
14
《基础教育论坛》 2024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依托古城西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结合经开三小地处草滩农场的区位特点,遵循中国传统农耕文化,学校因地制宜,构建了“1+N种子自生长”课程体系,积极推进“月主题课程”“15个场馆课程”“级本课程”“班本课程”等课程模式。横向,按照... 依托古城西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结合经开三小地处草滩农场的区位特点,遵循中国传统农耕文化,学校因地制宜,构建了“1+N种子自生长”课程体系,积极推进“月主题课程”“15个场馆课程”“级本课程”“班本课程”等课程模式。横向,按照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将课程体系分为“人格力课程”“思维力课程”“运动力课程”“审美力课程”“实践力课程”;纵向,结合“种子的生长”将课程结构确定为“根的课程——基础课程”“茎的课程——拓展课程”“叶/花的课程——探究课程”“果的课程——展示课程”等四类课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拓展课程 审美力 传统农耕文化 五育并举 班本课程 思维力 实践力 课程体系
下载PDF
基于指数标度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传统村落资源价值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李清泉 王小德 +1 位作者 张小谷 钟兴华 《山东林业科技》 2017年第2期8-15,共8页
以江西省九江都昌县鹤舍为研究对象,从传统建筑、选址格局和非物质文化遗产3方面构建指标体系,通过指数标度AHP求权重,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资源价值。定量和定性有效结合,从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和地域特色挖掘的角度,探索传统村落资源价值... 以江西省九江都昌县鹤舍为研究对象,从传统建筑、选址格局和非物质文化遗产3方面构建指标体系,通过指数标度AHP求权重,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资源价值。定量和定性有效结合,从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和地域特色挖掘的角度,探索传统村落资源价值评价方法。研究表明:鹤舍村资源价值模糊综合评价得分63.5678,等级为Ⅱ;其中传统建筑、选址格局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模糊综合评价得分分别为55.1154、70.7657和69.2341。评价结果能直观体现传统村落资源价值的优劣,可有针对性地指导实施相关保护发展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传统村落 资源价值 评价体系 地域文化 鹤舍村
下载PDF
中国传统舆图的制图学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忆湄 郭巍 《风景园林》 2022年第6期128-134,共7页
传统舆图中蕴含着中国传统的图示智慧与图示力量,诠释了古人对于空间的感知与创造,其内涵与价值仍有待挖掘。解读传统舆图的制图学内涵有利于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的空间图示体系。以城图、河渠图、路程图等不同专题的传统舆图为研究对象... 传统舆图中蕴含着中国传统的图示智慧与图示力量,诠释了古人对于空间的感知与创造,其内涵与价值仍有待挖掘。解读传统舆图的制图学内涵有利于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的空间图示体系。以城图、河渠图、路程图等不同专题的传统舆图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出传统舆图的图示体系,即传统舆图在空间视角、空间要素、描绘层次与叙事表达4个层面上的图示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传统舆图图示体系与当代地图术(mapping)的相似性,将传统图示智慧应用于清西陵风水形势mapping的绘制,为传统舆图图示体系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崭新的思考视角及实践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制图学 空间认知 图示体系 传统舆图 地图术
下载PDF
非遗视阈下传统手工艺人的传承困境及对策 被引量:6
17
作者 付伟安 《人文天下》 2018年第9期43-46,共4页
传统手工艺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技艺,是农耕文明的代表性产物,是凝结民族智慧的历史与文化的载体,与人们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息息相关,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以农耕... 传统手工艺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技艺,是农耕文明的代表性产物,是凝结民族智慧的历史与文化的载体,与人们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息息相关,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以农耕文明为基础的传统手工艺逐渐衰落,一部分技艺水平高超、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濒危项目被纳入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体系中。这些非遗项目主要包括传统美术类、传统技艺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手工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 艺人 传统技艺 中华民族 农耕文明 保护体系
下载PDF
汲取传统文化菁华 提升乡村治理能力
18
作者 杨汉林 《理论与当代》 2020年第1期14-15,共2页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健全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要在社会基层治理中形成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守望相助的...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健全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要在社会基层治理中形成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守望相助的良好社区氛围,实现乡村振兴的乡村文明、治理有效,必须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这其中深入挖掘和发挥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是可以作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无缝对接即插即用的优秀文化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文明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传统农耕文化 文化因子 无缝对接 乡村振兴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即插即用
下载PDF
如山
19
作者 朱育帆 《风景园林》 2014年第3期153-153,共1页
我只有五分钟的时间,这里想谈两点,一点是孟先生对我的培养及对我的影响,第二点谈一下对“借景”的理解。 1998年我博士毕业离开北京林业大学进入清华大学,至今已经16年了,之前9年的求学经历,师从孟先生就达8年,因此不夸张地讲... 我只有五分钟的时间,这里想谈两点,一点是孟先生对我的培养及对我的影响,第二点谈一下对“借景”的理解。 1998年我博士毕业离开北京林业大学进入清华大学,至今已经16年了,之前9年的求学经历,师从孟先生就达8年,因此不夸张地讲我的职业生涯可以分为和孟先生在一起的日子和离开孟先生的日子。1988年9月我考入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系,当时孟先生是系主任,从大学二年级开始为我们本科生授课。孟先生的讲课水平是公认的,他所教授的课程人课高度一体,完全的无法替代,将一辈辈的学子引入中国园林神圣的殿堂。4年后因为学习成绩还可以,我获得免试硕士研究生资格,当时跑到孟先生、杨先生家中,申请入师门,1992年正式进入孟门,得到一路的关心和抬爱。孟先生的子弟培养总体上是传统的师徒制,非常感性的言传身教,但因为孟先生有很扎实和深厚的工程基础,所以他所教授的知识绝非虚幻缥缈,知识的传输并不是填鸭式的,而是通过一个相对宽松的熏陶环境。因为一些原因门内后辈的我有幸成为孟先生第一个博士研究生,也成为第一个毕业的博士。孟先生为我指定了一个选题,即《艮岳景象研究》,这个已经被叶金培和刘晓明等前辈研究过的题目,为我打开了一扇园林史研究的大门,确立了我后来作园林研究的方法和理论体系。我一直在想师徒传承中的特点问题。孟先生年纪跟我父亲一样大,关系也如同我和我的父亲,而父子传承关系某种程度上是种叛逆关系,就是子辈的潜意识里是要同父辈脱开的,要做点跟父辈不一样的事情;对于中国传统园林,不是它不优秀,而是太过强大和完整,所以如何摆脱传统园林,作当代中国的风景园林设计实践,这种想法在我大二以后就有,后来我选择了先全心学习中国古典园林。一个特殊机会使得我进入清华大学任教,同时开启了另外一扇门,我想我能不能尝试做一下另外的东西,几乎十年我有意识地没有再碰中国园林的东西,将精力主要放在针对西方传统和现代风景园林知识体系的学习和研究,同时进行中国当代风景园林的设计实践,而实践的结果实际上是一个西为中用、外西内中的合体,孟先生和北林大的时代环境所灌输给我的中国传统园林思想已经成为我血液中无法剥离的一部分;2010年在辰山矿坑花园建成后我开始对自身专业发展思路重新进行了比较大的反思和批判,对应的途径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再次深入的研读;我想传统文化是一个专业人进步最持续也是最可持续的一个动力之源,孟先生所确立的就是这样一个知识体系,我将终身受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园林 北京林业大学 中国传统文化 博士研究生 风景园林 知识体系 清华大学 中国园林
下载PDF
吉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第八章 弘扬优秀文化 引领乡村文明新风尚
20
作者 吉林省新农村办 《吉林农业》 2019年第7期8-14,共7页
我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完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实现乡村文化振兴,提振农民精气... 我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完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实现乡村文化振兴,提振农民精气神,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省 规划 农耕文明 传统文化 核心价值观 服务体系 乡村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