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8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早期识别及其与单核细胞与HDL-C比值的关系
1
作者 陈尚明 黄海英 +1 位作者 金爱琴 龚红蕾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380-2385,共6页
目的:探讨川崎病(KD)冠状动脉损害(CAL)的早期识别及其与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值(MHR)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KD患儿21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训练集(162例)和测试集(54例)... 目的:探讨川崎病(KD)冠状动脉损害(CAL)的早期识别及其与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值(MHR)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KD患儿21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训练集(162例)和测试集(54例),收集患儿临床资料。根据超声心动图诊断结果将训练集患儿分为CAL组(45例)和NCAL组(117例),比较两组患儿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差异,Logistic回归法分析KD患儿发生CAL的危险因素,采用Pearson分析KD患儿MHR与CAL的相关性。再按照MHR三分位数将CAL组患儿分为低MHR组(≤0.28)、中MHR组(0.29~0.42)和高MHR组(≥0.43),并进行分析比较。Cox回归模型分析KD患儿MHR与CAL风险的关系,并依据KD患儿发生CAL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结果:162例KD患儿均有发热表现,且夏季为高发病期;与NCAL组相比,CAL组在年龄、性别、发热时间、KD分型、MHR、WBC、PLT、NLR、CRP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MHR与CAL组患儿冠状动脉扩张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743,P=0.001),高MHR组KD患儿并发CAL风险显著高于低MHR组(HR=2.857,95%CI:1.329~6.431,P=0.00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发热时间、MHR、WBC、NLR及CRP是KD患儿并发CAL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CAL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Logit(P)=1.342+0.359×性别+0.181×发热时间+1.064×MHR+0.459×WBC+0.146×NLR+0.211×CRP,P=e logit(P)/1+e logit(P),该模型(AUC=0.874,95%CI:0.799~0.892),与测试集比较(AUC=0.881,95%CI:0.785~0.9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HR预测KD患儿并发CAL的AUC=0.796,灵敏度为0.896,特异度为0.824,其以作为KD患儿并发CAL的早期预测因子。结论:MHR在诊断KD患儿并发CAL中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KD患儿并发CAL程度,因此临床上应及时关注KD患儿MHR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冠状动脉损害 单核细胞与HDL-C比值 早期识别 相关性
下载PDF
血清氨基末端脑肽钠前体、心肌肌钙蛋白I联合检测对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的早期诊断价值
2
作者 焦丽华 王晓青 刘寅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1814-1818,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氨基末端脑肽钠前体(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I(CTnI)联合检测对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CAL)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9月至2022年5月唐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82例急性期川崎病病儿(川崎病组)和182例健康儿童(对照... 目的探讨血清氨基末端脑肽钠前体(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I(CTnI)联合检测对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CAL)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9月至2022年5月唐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82例急性期川崎病病儿(川崎病组)和182例健康儿童(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川崎病病儿根据入院时心脏超声检查结果分为CAL组(n=38)和无CAL(N-CAL)组(n=144)。比较各组血清NT-proBNP、CTnI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川崎病合并CAL的影响因素;血清NT-proBNP、CTnI对川崎病合并CAL的诊断效能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结果川崎病组血清NT-proBNP(204.96±41.37)ng/L、CTnI(5.78±0.82)μg/L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48.52±7.18)ng/L、(1.94±0.16)μg/L](P<0.05)。CAL组病儿血清NT-proBNP(263.91±52.68)ng/L、CTnI(6.63±0.97)μg/L水平均明显高于N-CAL组[(189.40±38.39)ng/L、(5.56±0.78)μg/L](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热时间、C反应蛋白、NT-proBNP、CTnI是影响川崎病病儿发生CAL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NT-proBNP、CTnI及联合诊断川崎病病儿合并CAL的曲线下面积(AUC)及其95%CI分别为0.84(0.77,0.91)、0.81(0.74,0.89)、0.92(0.87,0.96)。结论川崎病合并CAL病儿血清NT-proBNP、CTnI水平升高,且二者与CAL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可以用于早期诊断C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 冠状动脉损害 氨基末端脑肽钠前体 心肌肌钙蛋白I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川崎病患儿外周血miR-233-3p、miR-145及NLRP3炎症小体与其冠状动脉损害的关系探讨
3
作者 贾丽娟 何坤 +4 位作者 王芳洁 燕笑尘 付大鹏 李莹莹 孙琪青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4期2371-2375,共5页
目的探讨川崎病患儿外周血miR-233-3p、miR-145及NLRP3炎症小体与其冠状动脉损害(CAL)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至2022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96例川崎病患儿一般资料。患儿入院后均进行心脏彩超检查,根据2017年美国... 目的探讨川崎病患儿外周血miR-233-3p、miR-145及NLRP3炎症小体与其冠状动脉损害(CAL)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至2022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96例川崎病患儿一般资料。患儿入院后均进行心脏彩超检查,根据2017年美国心脏学会提出的川崎病相关诊断标准,将96例川崎病患儿分为CAL组(32例)和非CAL组(64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发热时间等)及外周血miR-233-3p、miR-145、NLRP3炎症小体水平。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川崎病患儿发生CAL的独立因素,建立风险评估模型,经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评估模型诊断效能。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结果CAL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3.63±0.54)岁,体重指数(13.77±2.06)kg/m^(2),发热天数(5.41±0.81)d;非CAL组男35例,女29例,年龄(3.58±0.53)岁,体重指数(13.82±2.07)kg/m^(2),发热天数(5.36±0.80)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AL组miR-233-3p、NLRP3水平均高于非CAL组[(1.28±0.19)比(0.93±0.13)、(5.44±0.81)比(3.63±0.54)],miR-145水平低于非CAL组[(1.07±0.16)比(1.98±0.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606、13.027、16.510,均P<0.001);经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miR-233-3p(OR=7.338,P=0.023)、miR-145(OR=0.590,P=0.001)、NLRP3炎症小体(OR=3.111,P=0.012)水平均是川崎病患儿发生CAL的独立影响因素;由ROC分析,miR-233-3p、miR-145、NLRP3炎症小体水平联合检测模式下的曲线下面积(AUC)值最高,为0.899,且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3.75%、90.62%。结论川崎病患儿外周血miR-233-3p、miR-145、NLRP3炎症小体与CAL的发生有紧密关联。其中miR-233-3p、miR-145、NLRP3炎症小体水平均是川崎病患儿伴发CAL的独立影响因素,同时通过miR-233-3p、miR-145、NLRP3炎症小体表达联合检测的方式在评估川崎病患儿发生CAL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冠状动脉损害 miR-233-3p MIR-145 NLRP3炎症小体 儿童
下载PDF
血清多配体蛋白聚糖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与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害和临床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王从贵 彭海琳 熊伟 《广东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666-671,共6页
目的研究血清多配体蛋白聚糖1(syndecan-1,SDC-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ACE2)与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冠状动脉损害(coronary artery lesions,CAL)和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 目的研究血清多配体蛋白聚糖1(syndecan-1,SDC-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ACE2)与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冠状动脉损害(coronary artery lesions,CAL)和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113例KD急性期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设为KD组,治疗前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为CAL组(n=39例)和无CAL组(n=74例);另选取同期体检的6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收集受试者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SDC-1、ACE2水平并比较。患儿治疗后进行疗效评估,将治愈与好转患儿纳入治疗有效组(n=89例),无效患儿纳入治疗无效组(n=24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儿治疗无效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DC-1、ACE2等指标及其联合应用模型对治疗无效的预测价值。结果KD组血清SDC-1、ACE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AL组血清SDC-1、ACE2水平高于无CAL组(P<0.05)。治疗有效组与治疗无效组在发热时间、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SDC-1、ACE2水平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CT、CRP、IL-6、SDC-1、ACE2为患儿治疗无效的显著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SDC-1、ACE2两指标联合预测患儿治疗无效的曲线下面积(AUC)(95%CI)为0.837(0.726~0.926),预测价值均高于单独检测。血清SDC-1、ACE2及PCT、CRP、IL-6联合预测患儿治疗无效的AUC(95%CI)为0.903(0.861~0.912),预测价值较血清SDC-1、ACE2两指标联合预测有所提升。结论KD患儿血清SDC-1、ACE2水平上升,两者水平越高,其并发CAL风险越高,临床疗效越差,联合检测对临床疗效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多配体蛋白聚糖1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 冠状动脉损害 疗效 预测价值
下载PDF
NLR联合MPVLR对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损害的预测价值
5
作者 黄天拓 范晓晨 《安徽医学》 2024年第4期427-431,共5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平均血小板体积与淋巴细胞比值(MPVLR)对川崎病(KD)并发冠状动脉损害(CALs)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264例KD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平均血小板体积与淋巴细胞比值(MPVLR)对川崎病(KD)并发冠状动脉损害(CALs)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264例KD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超声心动图结果分为冠状动脉损害组(CALs组,n=34)及非冠状动脉损害组(nCALs组,n=230),收集患儿的基本临床资料及外周血细胞参数,并计算NLR和MPVLR,比较两组之间各指标的差异,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KD并发CALs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LR、MPVLR独立及两者联合预测KD并发CALs的效能。结果CALs组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计数及NLR、MPVLR水平较nCALs组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WBC(OR=1.236,95%CI:1.115~1.371,P<0.001)、PLT(OR=1.004,95%CI:1.001~1.007,P=0.008)、NLR(OR=1.091,95%CI:1.001~1.189,P=0.046)、MPVLR(OR=1.160,95%CI:1.008~1.336,P=0.038),为CALs的独立危险因素。NLR预测CALs的最佳截断值为3.93,灵敏度为76.43%,特异度为69.82%,AUC为0.762(95%CI:0.714~0.805,P<0.001);MPVLR预测CALs的最佳截断值为3.53,灵敏度为72.69%,特异度为62.83%,AUC为0.721(95%CI:0.671~0.767,P<0.001)。NLR联合MPVLR预测CALs的灵敏度为78.12%,特异度为68.68%,AUC为0.775(95%CI:0.728~0.817,P<0.001)。结论外周血细胞参数中NLR、MPVLR对预测KD并发CALs具有重要价值,NLR联合MPVLR预测KD并发CALs的效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冠状动脉损害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平均血小板体积与淋巴细胞比值
下载PDF
川崎病患儿早期冠状动脉损害的影响因素分析
6
作者 李洪燕 白珺 周涛 《医药前沿》 2024年第25期132-134,共3页
目的:分析川崎病患儿早期发生冠状动脉损害(CAL)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3年12月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科的82例川崎病患儿。根据心脏彩超结果将82例川崎病患儿分为CAL组及非冠状动脉损害(NCAL)组各41例,比较两组川崎病患儿的... 目的:分析川崎病患儿早期发生冠状动脉损害(CAL)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3年12月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科的82例川崎病患儿。根据心脏彩超结果将82例川崎病患儿分为CAL组及非冠状动脉损害(NCAL)组各41例,比较两组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两组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发热天数及对IVIG是否敏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25-羟基维生素D_(3)[25(OH)D_(3)](治疗后)、N末端前脑钠肽(NT-proBNP)、降钙素原(PCT)、血沉(ESR)、白细胞计数(WBC)、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和C反应蛋白(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25(OH)D_(3)(治疗前)、白介素-6(IL-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5-(OH)D_(3)(治疗前)水平是KD患儿早期发生CAL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5岁以下川崎病患儿的CAL发生率较高。25-(OH)D_(3)(治疗前)是KD患儿的发生CAL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冠状动脉损害 25-羟基维生素D3 早期评估
下载PDF
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患儿血清MMP-9、AECA、ANCA水平变化 被引量:11
7
作者 安娜 石瑄 +4 位作者 孙东明 湛要五 贾浩 杨华 李晨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0-81,共2页
目的观察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患儿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抗内皮细胞抗体(AECA)和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水平变化。方法选取20例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患儿为观察组,20例查体健康者为对照组,两组抽血化验,比较观察组患... 目的观察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患儿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抗内皮细胞抗体(AECA)和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水平变化。方法选取20例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患儿为观察组,20例查体健康者为对照组,两组抽血化验,比较观察组患儿在急性期、恢复期血清MMP-9、AECA和ANCA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观察组急性期血清MMP-9、AECA和ANCA水平高于恢复期及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恢复期血清MMP-9、AECA和ANCA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患儿血清MMP-9、AECA和ANCA水平明显升高,即使恢复期亦未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冠状动脉损害 基质金属蛋白酶9 抗内皮细胞抗体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 儿童
下载PDF
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高危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陈晶晶 黄敏 +2 位作者 谢利剑 李锦康 杨晓东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42-445,共4页
目的从Kobayashi评分体系及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基因多态性两方面探讨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的冠状动脉损害的高危因素。方法住院川崎病患儿137例,其中无冠脉损害120例,有冠脉损害为17例... 目的从Kobayashi评分体系及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基因多态性两方面探讨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的冠状动脉损害的高危因素。方法住院川崎病患儿137例,其中无冠脉损害120例,有冠脉损害为17例。根据Kobayashi等提出的最新的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损害的高危评分指标对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选取其中的37例川崎病患儿(其中8例有冠状动脉损害)和37名健康儿童,用PCR方法检测其外周血ACE基因多态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Kobayashi评分体系各单项临床指标在冠脉损害组和无冠脉损害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损害组Kobayashi总评分为1.75±1.65,无冠脉损害组为1.66±1.5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E各基因型(II、DD、ID)在冠脉损害组和无冠脉损害组、川崎病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等位基因频率在冠脉损害组中明显高于无冠脉损害组(75.0%比4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obayashi各单项指标在ACE各基因型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崎病冠脉损害组和无冠脉损害组Kobayashi各单项指标及总评分差异相似;ACE的Ⅰ/D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川崎病并发冠脉损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冠状动脉损害 Kobayashi评分 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分析 被引量:24
9
作者 张建军 张爱真 韩秀珍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7-238,共2页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对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川崎病患儿 78例行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检查 ,根据超声检查结果分为 3组 ,并对各组进行分析。结果 超声检出冠状动脉病变 45例 ,其中冠状动脉扩张 32例 ,冠状动脉...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对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川崎病患儿 78例行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检查 ,根据超声检查结果分为 3组 ,并对各组进行分析。结果 超声检出冠状动脉病变 45例 ,其中冠状动脉扩张 32例 ,冠状动脉瘤 1 3例 ;心电图异常 1 6例。冠状动脉损害组心电图异常率高于无冠状动脉损害组 (P <0 .0 1 ) ;冠状动脉瘤组心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冠状动脉扩张组 (P <0 .0 0 5)。结论 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相结合可更全面地反映川崎病的冠状动脉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冠状动脉损害 超声心动图 心电图
下载PDF
川崎病患儿并发冠状动脉损害的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27
10
作者 段泓宇 华益民 王晓琴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40-643,共4页
目的探讨川崎病(KD)并发冠状动脉损害(CALs)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21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对与冠状动脉损害发生有关的性别、年龄、发热持续时间、丙种球蛋白使用时间及剂量、WBC、PLT、Hct、CRP、ESR、血浆白蛋白(ALB)等各项... 目的探讨川崎病(KD)并发冠状动脉损害(CALs)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21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对与冠状动脉损害发生有关的性别、年龄、发热持续时间、丙种球蛋白使用时间及剂量、WBC、PLT、Hct、CRP、ESR、血浆白蛋白(ALB)等各项因素进行计数资料的χ2检验,将单因素分析筛选出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χ2检验显示,性别、发病时年龄、发热持续时间、丙种球蛋白使用时间、WBC、CRP及Hct水平与KD合并CALs有关(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丙种球蛋白使用时间、发热持续时间、CRP与CALs的发生有关(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使用时间晚、发热持续时间>10d、高CRP水平是KD合并CALs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冠状动脉损害 高危因素
下载PDF
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损害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吴晓云 钱永如 +3 位作者 田杰 白永虹 王荞 全学模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76-478,共3页
目的 探讨川崎病 (Kawasakidisease ,KD)并发冠状动脉损害 (CAL)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 对 40 3例KD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对比未并发CAL的 3 82例A组KD患儿和并发CAL的 2 1例B组KD患儿的相关检验、治疗及随访结果。结果 ... 目的 探讨川崎病 (Kawasakidisease ,KD)并发冠状动脉损害 (CAL)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 对 40 3例KD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对比未并发CAL的 3 82例A组KD患儿和并发CAL的 2 1例B组KD患儿的相关检验、治疗及随访结果。结果 两组患儿在性别及年龄比例上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B组患儿平均热程、血小板 (PLT)、C反应蛋白 (CRP)及血沉 (ESR)值明显高于A组 (P <0 0 5 )。急性期约 3 0 %的KD患儿伴有心肌酶谱、肌钙蛋白I、心电图或超声心动图的异常。A组患儿在≤ 10d内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 (IVIG)的占 85 0 8% ,B组仅占 2 8 5 7%。超声心动图随访 19例并发CAL的患儿 ,5例冠状动脉扩张 (CAD)于短期恢复正常 ;11例冠状动脉瘤 (CAA)有 9例恢复或好转 ;3例巨大冠状动脉瘤 (GCAA)回缩困难。结论 热程过长及未予静脉注射两种球蛋 (IVIG)治疗是KD并发CAL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同时表现有PLT、ESR及CRP的显著升高。部分KD患儿伴一过性心肌炎、心包炎或心内膜炎。KD并发CAA及CAD可好转或痊愈并发GCAA的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冠状动脉损害 危险因素 预后 并发症
下载PDF
MMP-9、AECA、ANCA蛋白在川崎病外周血的表达及其与冠状动脉损害的关系 被引量:21
12
作者 王晓华 王倩 赵建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12,15,共4页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抗内皮细胞抗体(AECA)和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在川崎病(KD)冠状动脉损害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KD患儿42例,分为冠脉损害(CAL)组16例,无冠脉损害(NCAL)组26例,以20例普通发热患儿、15例...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抗内皮细胞抗体(AECA)和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在川崎病(KD)冠状动脉损害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KD患儿42例,分为冠脉损害(CAL)组16例,无冠脉损害(NCAL)组26例,以20例普通发热患儿、15例择期手术患儿作为对照组。ELISA检测各组血清MMP-9、AECA和ANCA蛋白水平;荧光定量PCR、明胶酶谱法分别测定单个核细胞MMP-9 m RNA表达及血清MMP-9酶活性。结果 KD急性期外周血MMP-9 m RNA表达、蛋白水平及酶活性均高于两对照组(P均<0.01),CAL组较NCAL组升高更显著(P均<0.05)。KD缓解期MMP-9 m RNA表达、蛋白水平及酶活性较急性期降低(P均<0.01)。KD急性期AECA、ANCA蛋白水平均高于两对照组(P均<0.01)。CAL组ANCA蛋白水平高于NCAL组(P<0.01)。KD急性期血清AECA水平与MMP-9呈正相关(r=0.77,P<0.01)。急性期CAL组MMP-9、ANCA与冠状动脉内径/主动脉瓣环内径比值呈正相关关系(r=0.57,P<0.05;r=0.88,P<0.01)。结果 MMP-9、AECA、ANCA蛋白参与KD血管炎及冠脉损害过程,检测其血清水平对早期预测冠脉损害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基质金属蛋白酶-9 抗内皮细胞抗体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 冠状动脉损害
下载PDF
广州市儿童医院2001至2004年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害的特点及随访 被引量:9
13
作者 虢艳 于明华 +4 位作者 刘特长 张丽 苏玲俐 谢小斐 李淑华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4期265-270,共6页
目的探讨广州市儿童医院2001至2004年川崎病(KD)患儿冠状动脉损害的发生及恢复期变化特点。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广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KD患儿,对伴冠状动脉损害者进行随访,KD患儿恢复期接受三磷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查。按... 目的探讨广州市儿童医院2001至2004年川崎病(KD)患儿冠状动脉损害的发生及恢复期变化特点。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广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KD患儿,对伴冠状动脉损害者进行随访,KD患儿恢复期接受三磷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查。按急性期冠状动脉扩张的程度,将KD患儿分为冠状动脉扩张组、中小型冠状动脉瘤组和巨大型冠状动脉瘤组,分别比较其发病及变化特点。结果共纳入KD患儿356例,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为41·3%(147/356);巨大型和中小型冠状动脉瘤组确诊前发热时间明显长于冠状动脉扩张组[(18·5±12·0)d、(12·9±8·2)dvs(7·4±3·6)d,P均<0·01)]。有119例(81.0%,119/147)冠状动脉损害患儿定期门诊随访。随访2年,超声心动图显示冠状动脉扩张组72例患儿冠状动脉全部恢复正常;中小型冠状动脉瘤组77.8%(28/36)患儿冠状动脉恢复正常;巨大型冠状动脉瘤组11例患儿无一例恢复正常。40例冠状动脉有损害的KD患儿恢复期三磷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显示中小型和巨大型冠状动脉瘤组室壁运动异常、冠状动脉血流储备下降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冠状动脉扩张组(P<0·05)。结论KD患儿急性期冠状动脉扩张损害为一过性;大部分中小型冠状动脉瘤改变可恢复;巨大型冠状动脉瘤造成的损害可长期存在。超声心动图和三磷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对追踪观察KD冠状动脉损害的变化及心肌供血有重要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冠状动脉损害 超声心动图 随访
下载PDF
冠状动脉造影在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检查中的作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尹薇 刘亚黎 +3 位作者 邓淑珍 王瑞耕 黄穗 赵雅萍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7-228,共2页
目的 通过对疑有冠状动脉损害川崎病 (KD) 1 2例患儿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 ,旨在准确了解冠状动脉损害情况 ,以指导临床对KD患儿的后期治疗及管理。方法 在静脉麻醉下采用Sedinger法穿刺右股动脉 ,采用Judkin法将冠状动脉造影管送达冠... 目的 通过对疑有冠状动脉损害川崎病 (KD) 1 2例患儿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 ,旨在准确了解冠状动脉损害情况 ,以指导临床对KD患儿的后期治疗及管理。方法 在静脉麻醉下采用Sedinger法穿刺右股动脉 ,采用Judkin法将冠状动脉造影管送达冠状动脉口 ,推注非离子造影剂 ,同时行电影摄影记录。结果 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1 2例患儿中 9例冠状动脉异常 ,其中左冠状动脉和 (或 )其分支受累 5例 ,右冠状动受累、左右冠状动脉同时受累各 2例。与超声心动图结果不尽一致。结论 冠状动脉造影可明确显示冠状动脉损害位置、形状、数目及病变程度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损害 川崎病
下载PDF
兰州地区川崎病患儿并发冠状动脉损害的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朱琳 牛少敏 +2 位作者 董湘玉 杨轶男 倪倩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16-619,共4页
目的探讨兰州地区川崎病(KD)患儿并发冠状动脉损害(CAL)的危险因素。方法对确诊的174例KD患儿,根据其是否并发CAL分为CAL组和NCAL组,分析比较其年龄、性别、热程、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开始使用时间、IVIG使用剂量、C反应蛋白(CRP)、... 目的探讨兰州地区川崎病(KD)患儿并发冠状动脉损害(CAL)的危险因素。方法对确诊的174例KD患儿,根据其是否并发CAL分为CAL组和NCAL组,分析比较其年龄、性别、热程、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开始使用时间、IVIG使用剂量、C反应蛋白(CRP)、血清白蛋白、红细胞沉降率(ESR)、血小板(PLT)、血红蛋白等资料的差异。结果 174例KD患儿并发CAL者46例(占26.44%),无并发CAL者128例;两组患儿平均热程、自发热到开始IVIG治疗的时间、IVIG使用剂量,以及PLT、CRP、ESR、红细胞计数(RBC)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程>10 d、发热10 d后开始使用IVIG,PLT、CRP、ESR升高,RBC降低的KD患儿应警惕并发CAL的危险性,对于KD的治疗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冠状动脉损害 危险因素 儿童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对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评价 被引量:6
16
作者 郁怡 倪金洪 +2 位作者 张玉奇 高玲玲 陈树宝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9期1146-1148,共3页
目的 评价超声心动图在川崎病所引起的冠状动脉的损害造成冠状动脉扩张以及冠状动脉瘤形成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利用二维超声 ( 2DE)、脉冲多普勒 (PW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CDFI)检测受累冠状动脉开口、内径、追踪其走行及扩张处血... 目的 评价超声心动图在川崎病所引起的冠状动脉的损害造成冠状动脉扩张以及冠状动脉瘤形成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利用二维超声 ( 2DE)、脉冲多普勒 (PW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CDFI)检测受累冠状动脉开口、内径、追踪其走行及扩张处血流特点。结果 本研究共 45例患者 ,男 3 6例 ,女 9例 ,年龄 1个月~ 12岁 ,临床上被明确诊断为川崎病。超声分别测量其冠状动脉内径 ,根据冠状动脉损害的严重程度可分为 0~Ⅲ级。每例患者至少行两次检查 ,并比较其用药前后的冠状动脉扩张程度。 15例属 0级 ,2 6例属Ⅰ级 ,3例属Ⅱ级 ,1例属Ⅲ级 ,治疗后扩张的冠状动脉内径有缩小的趋势。结论 超声心动图诊断川崎病并发心血管损害对判断病情、指导治疗和估计预后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尤其对冠状动脉扩张和冠状动脉瘤形成的诊断具有特异性 ,能清晰的显示冠状动脉内径、扩张程度 ,但对检出冠状动脉远端的损害有一定的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冠状动脉损害 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川崎病患儿血清PCT变化及其与冠状动脉损害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孟祥春 马伟科 +5 位作者 胡宇慧 曹琳 谢颖 马颐姣 李博宁 马东礼 《医学研究杂志》 2013年第1期169-171,共3页
目的研究川崎病(KD)患儿血清降钙素原(PCT)值及其与冠状动脉损害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了近2年在笔者医院住院的155例川崎病患儿血清PCT浓度、白细胞(WBC)总数、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ESR)测定值,并与笔者医院正常参考值比较,以高于正常... 目的研究川崎病(KD)患儿血清降钙素原(PCT)值及其与冠状动脉损害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了近2年在笔者医院住院的155例川崎病患儿血清PCT浓度、白细胞(WBC)总数、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ESR)测定值,并与笔者医院正常参考值比较,以高于正常标准为异常。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将全部患儿分为冠状动脉(CA)损害组和无CA损害组,分析两组间血清PCT值、WBC总数、CRP和ESR差异性。结果川崎病急性期血液中WBC总数、CRP、ESR等炎性指标明显异常,PCT在半数川崎病患儿中增高,半数正常。本组CA损害者约占23.8%(37/155),其中3例患儿呈瘤样扩张。CA损害组与无CA损害组间异常PCT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但CA损害组异常PCT浓度值明显高于无CA损害组。结论 PCT作为一个次级炎性指标,其敏感度低于WBC总数、CRP、ESR等传统的炎性指标,故PCT不是诊断川崎病的主要有效指标。PCT异常也不能预测CA损害发生,但临床医生应重视川崎病患儿血浆异常增高的PCT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崎病 降钙素原 冠状动脉损害
下载PDF
川崎病并冠状动脉损害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8
作者 赵立健 韩波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2-64,共3页
川崎病(KD)是一种主要发生于儿童的急性血管炎综合征,目前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该病发病率已超过风湿热成为儿童期后天性心脏病的首位病因。冠状动脉损害是其严重并发症,可进一步导致心肌梗死、猝死及缺血性心脏病等后遗症。本文主要从K... 川崎病(KD)是一种主要发生于儿童的急性血管炎综合征,目前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该病发病率已超过风湿热成为儿童期后天性心脏病的首位病因。冠状动脉损害是其严重并发症,可进一步导致心肌梗死、猝死及缺血性心脏病等后遗症。本文主要从KD冠状动脉损害的病理、诊断、检测、治疗等方面总结一下新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 冠状动脉损害 病理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川崎病延迟治疗冠状动脉损害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仇慧仙 施红英 +3 位作者 何跃娥 荣星 吴蓉洲 褚茂平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96-100,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状态下川崎病延迟治疗患儿冠状动脉损害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住院的诊断为川崎病且经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的患儿共930例。根据开始IVIG治疗的时间将... 目的:探讨不同状态下川崎病延迟治疗患儿冠状动脉损害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住院的诊断为川崎病且经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的患儿共930例。根据开始IVIG治疗的时间将患儿分为2组:正常治疗组(病程10 d内接受治疗)和延迟治疗组(病程10 d后接受治疗),观察2组患儿病程1个月时的冠状动脉损害情况。同时收集患儿入院时IVIG使用前的实验室指标,根据各指标的中位数将2组患者分别进一步分为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分析各指标的水平是否和延迟治疗冠状动脉损害间存在交互作用,同时分析治疗前是否使用激素及存在转科对延迟治疗冠状动脉损害的影响。结果:延迟治疗组冠状动脉损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治疗组(42.4% vs.17.7%,P<0.001)。交互作用分析显示,延迟治疗合并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中性粒细胞计数、谷草转氨酶升高,及白蛋白、红细胞计数下降时,冠状动脉损害的风险增加,尤其是延迟治疗合并CRP>79 mg/L,ESR>34 mm/h时发生冠状动脉损害的风险最高(分别OR=5.68,95%CI:1.17~27.59;OR=4.11,95%CI:1.62~10.46;均P<0.05)。延迟治疗合并转科的患儿冠脉损害的风险亦增加(OR=7.29,95%CI:1.85~45.17,P=0.0327)。结论:川崎病患儿在病程10 d后接受IVIG治疗使冠状动脉损害的发生率增高,在病程10 d后接受IVIG治疗且合并高水平CRP、ESR、中性粒细胞计数、谷草转氨酶、低水平的红细胞计数及第一时间未入住儿童心血管科的患儿冠脉损害的风险增加,尤其合并CRP及ESR水平明显升高者出现冠状动脉损害的风险最大,两者间存在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冠状动脉损害 丙种球蛋白类 延迟治疗 C反应蛋白质 红细胞沉降率
下载PDF
血浆N端脑利钠肽前体和降钙素原对早期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0
20
作者 范江花 段蔚 +2 位作者 罗海燕 杨龙贵 陶艳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8年第9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期川崎病(KD)患儿血浆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变化对早期预测冠状动脉损害(CAL)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10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急救中心收治的99例KD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典型川崎病(TKD)患儿67例... 目的:探讨急性期川崎病(KD)患儿血浆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变化对早期预测冠状动脉损害(CAL)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10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急救中心收治的99例KD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典型川崎病(TKD)患儿67例,不完全川崎病(IKD)患儿32例。根据心脏彩超检查结果有无冠状动脉损害将患儿分为KD-CAL组52例KD-n CAL组(不伴CAL)47例,选择同期同年龄段本院健康体检儿童28例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浆NT-proBNP和PCT水平,同时检测血常规、CRP、ESR、白蛋白、ALT、AST、血钠水平,比较KD患儿血浆NT-proBNP及PCT水平的变化,并对血浆NT-proBNP及PCT水平做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获得预测CAL的最佳临界值。结果:急性期KD患儿血浆NT-proBNP水平为(1 711.78±649.69)n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46.23±138.35)ng/L,急性期KD患儿血浆PCT水平为0.98(1.05)ng/mL,高于对照组的0.35(0.46)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KD-CAL组血浆NT-proBNP水平为(2 607.66±757.58)ng/L,明显高于KD-n CAL组的(650.00±53.95)ng/L(t=2.294,P<0.05),KD-CAL组血浆PCT水平为1.79(2.10)ng/mL,高于KD-n CAL组的0.56(1.39)ng/mL(t=2.935,P<0.05)。血浆NT-proBNP和PCT水平预测KD患儿冠状动脉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0和0.721,当BNP≥565 ng/L时为最佳界值,判断KD患儿是否存在冠状动脉损害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7.5%、66.7%;当PCT≥1 ng/mL时为最佳界值,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8.8%、70.4%。结论:NT-proBNP及PCT水平升高在KD早期预测CAL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N端脑利钠肽前体 降钙素原 冠状动脉损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