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6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状动脉CT成像联合血清多聚ADP核糖聚合酶1及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1
作者 胡晓萌 张祥 +1 位作者 夏敏 胡欢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4年第8期41-43,共3页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CT成像联合血清多聚ADP核糖聚合酶1(PARP1)、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XNIP)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03例为冠心病组,选取同期体检人群41例作为对照组。...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CT成像联合血清多聚ADP核糖聚合酶1(PARP1)、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XNIP)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03例为冠心病组,选取同期体检人群41例作为对照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两组血清PARP1、TXNIP水平,分析冠状动脉CT成像、血清PARP1、血清TXNIP以及联合检测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冠状动脉CT成像检测冠心病的阳性比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246,P<0.01)。冠心病组患者血清PARP1水平、TXNIP水平相比对照组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938、14.190,P<0.01)。冠状动脉CT成像、血清PARP1、TXNIP水平以及三者联合检测诊断冠心病的曲线下面积为0.873、0.871、0.849、0.933。冠状动脉CT成像、PARP1、TXNIP以及联合检测与临床诊断的具有一致性(Kappa=0.720、0.720、0.568、0.669,P<0.01)。结论冠状动脉CT成像与血清PARP1、TXNIP水平三者联合对冠心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ct成像 冠心病 多聚ADP核糖聚合酶1 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
下载PDF
双时相冠状动脉CT成像在正常成年人肺静脉和左心房结构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2
作者 王海 周晶晶 徐振丽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0期162-164,共3页
目的:探究双时相冠状动脉CT成像在正常成年人肺静脉和左心房结构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4月—2024年2月在宿迁高新区人民医院行冠状动脉CT成像的正常成年人137例,筛选出最佳收缩期和舒张期图像数据。观察并记录CT图像数据中... 目的:探究双时相冠状动脉CT成像在正常成年人肺静脉和左心房结构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4月—2024年2月在宿迁高新区人民医院行冠状动脉CT成像的正常成年人137例,筛选出最佳收缩期和舒张期图像数据。观察并记录CT图像数据中肺静脉解剖变异的情况、左心房解剖数据及肺静脉孔径。结果:冠状动脉CT成像发现肺静脉变异共20例(14.60%),左侧肺静脉变异以共干肺静脉为主,右侧肺静脉变异以中额肺静脉为主,混合类型较为少见;左心房收缩期前后径、上下径、左右径均大于舒张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上肺静脉、左下肺静脉、右上肺静脉、右下肺静脉中除右上肺静脉上下径及右下肺静脉开口指数外,其收缩期的前后径、上下径、最大直径、最小直径、平均直径及开口指数均大于舒张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肺静脉上下径均大于前后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上肺静脉孔径平均孔径最大,且出口指数最高。结论:双时相冠状动脉CT成像可以发现正常成年人肺静脉解剖变异,并可有效评估正常成年人肺静脉和左心房的结构形态;正常成年人的肺静脉和左心房结构随着心动周期而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时相冠状动脉ct成像 肺静脉 左心房
下载PDF
两种预注射方式在冠状动脉CT成像中预防对比剂外渗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7
3
作者 胡晴 杨尚文 +3 位作者 吕春艳 窦燕 姚宜红 吴晓艳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6年第13期74-76,共3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成像检查中两种预注射生理盐水的方式对预防对比剂外渗的效果,以期更有效地降低对比剂外渗发生率,提高CT检查的成功率。方法便利抽样选择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行冠状动脉CT检查的1982例患...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成像检查中两种预注射生理盐水的方式对预防对比剂外渗的效果,以期更有效地降低对比剂外渗发生率,提高CT检查的成功率。方法便利抽样选择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行冠状动脉CT检查的1982例患者为手动组,方法为注射对比剂之前使用手动旋钮注射生理盐水30 ml,速率约为1 ml/s;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6月行冠状动脉CT检查的2095例患者为高压组,方法为注射对比剂之前使用高压注射器以5.5 ml/s的速率注射生理盐水30 ml。比较两组患者对比剂的外渗发生率。结果手动组患者对比剂外渗率为0.80%(1例),而高压组仅为0.07%(1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150,P<0.001)。结论高压预注射生理盐水能更好地预防对比剂的外渗,更有效地保护患者血管,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ct成像 预注射 生理盐水 对比剂 外渗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成像中冠状动脉追踪冻结技术的价值 被引量:9
4
作者 王艳微 邢艳 +2 位作者 刘文亚 潘存雪 岳征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6-131,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心率条件下应用冠状动脉追踪冻结技术(SSF)对冠脉CT血管成像运动伪影的改善效果。方法:连续收集了113例疑诊冠心病患者,使用Discovery CT 750 HD Freedom行冠脉CTA检查,图像均采用标准算法(STD)及SSF算法两种方法进... 目的:探讨不同心率条件下应用冠状动脉追踪冻结技术(SSF)对冠脉CT血管成像运动伪影的改善效果。方法:连续收集了113例疑诊冠心病患者,使用Discovery CT 750 HD Freedom行冠脉CTA检查,图像均采用标准算法(STD)及SSF算法两种方法进行重建,由两位主治以上医师以Likert 4分作为评分标准,采用随机双盲法对冠状动脉分支及节段水平的图像质量进行独立判读。以扫描时心率为标准,分为1-6组,相同心率组不同重建方法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可判读性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所有心率组SSF算法重建图像质量在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每支血管水平评分均明显高于STD(P均〈0.05);左主干两种算法图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节段评分SSF算法显著高于STD算法(P均〈0.001)。3-6组SSF算法重建图像可判读性在节段水平均明显高于STD重建图像(P均〈0.01);1-2组两种算法可判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5组SSF算法重建图像可判读性在右冠状动脉每支血管水平明显高于STD重建图像(P均〈0.01)。结论:与标准算法比较,SSF能够明显改善各心率组图像质量,并明显提高了高心率组图像的可判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ct成像 心率 运动伪影
下载PDF
精细化护理干预在冠状动脉CT成像检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7
5
作者 陈义 谢娟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16期174-177,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精细化护理干预在冠状动脉CT成像检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6年3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放射科采用德国的Difinition FLASH,sinmens双源CT行冠状动脉CT成像患者15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干预组80例和... 目的探讨分析精细化护理干预在冠状动脉CT成像检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6年3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放射科采用德国的Difinition FLASH,sinmens双源CT行冠状动脉CT成像患者15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干预组80例和对照组7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检查流程,干预组给予精细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图像质量、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心率控制时间及呼吸配合训练时间、心率波动幅度>10bpm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患者扫描图像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SAS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而对照组干预前后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心率控制时间以及呼吸配合训练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心率波动幅度>10 bpm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冠状动脉CT成像患者中运用精细化护理干预,能够有助于患者心率的平稳,减轻患者的心理焦虑情绪,从而提高成像质量,有助于临床诊断,值得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化护理 冠状动脉ct成像 焦虑 心率 图像质量
下载PDF
多层冠状动脉CT成像粥样硬化斑块与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赵梦华 宋文奇 +2 位作者 刘吉祥 田洪森 王泰然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年第3期265-266,共2页
目的对多层冠状动脉CT成像(CCTA)斑块分析,探讨早发冠心病家族史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对262例连续性可疑冠心病患者的CCTA检查结果进行冠状动脉病变定量和定性分析,冠状动脉管腔>50%的狭窄病变界定为显著冠状动脉粥样硬... 目的对多层冠状动脉CT成像(CCTA)斑块分析,探讨早发冠心病家族史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对262例连续性可疑冠心病患者的CCTA检查结果进行冠状动脉病变定量和定性分析,冠状动脉管腔>50%的狭窄病变界定为显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AP)。结果有早发冠心病家族史患者组的前降支(LAD)和左回旋支(LCX)CAP发生率明显高于无早发冠心病家族史患者组(LAD为70.8%vs 58.0%,P=0.013;LCX为42.3%vs 30.4%,P=0.021)。两组右冠状动脉CAP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34.5%vs 29.8%,P=0.348)。校正其他危险因素后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男性、高脂血症和早发冠心病家族史是非钙化CAP的主要预测因素。结论早发冠心病家族史与CAP的严重程度和非钙化CAP具有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ct成像 早发冠心病 家族史 冠脉粥样硬化斑块
下载PDF
低剂量联合迭代重建算法在肥胖患者冠状动脉CT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7
作者 舒震宇 丁忠祥 +1 位作者 潘宇宁 徐健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10期1721-1725,共5页
目的评价低剂量联合三维自适应迭代剂量降低算法(3D AIDR)在肥胖患者640层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CTC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0例疑似冠心病的肥胖患者(体重指数BMI≥30kg/m2)以数值表法随机分成A、B两组行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A组以120kV... 目的评价低剂量联合三维自适应迭代剂量降低算法(3D AIDR)在肥胖患者640层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CTC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0例疑似冠心病的肥胖患者(体重指数BMI≥30kg/m2)以数值表法随机分成A、B两组行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A组以120kV管电压扫描,原始数据行传统滤波反投影(FBP)算法重建图像;B组以100kV管电压扫描,原始数据分别以FBP算法(B1组)和3D AIDR算法(B2组)重建图像。分别比较A组和B组各亚组间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及噪声(SD)、平均CT值(SI)、信噪比(SNR)、对比信噪比(CNR)和有效辐射剂量(ED)的差异。结果 A组和B组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5.37±0.49)mSv、(2.18±0.84)mSv,平均减少了59%。A、B1、B2组三组质量平均得分分别为(2.22±0.97)和(1.41±1.09)、(2.28±0.98)。B组各亚组间的图像质量得分有统计学差异(t=-12.113,P<0.05),A与B2组的图像质量得分无统计学差异(t=0.963,P>0.05)。A组、B1组、B2组SI分别为(439.5±68.2)HU、(523.2±85.2)HU、(505.1±48.4)HU;SD分别为32.1±6.8、64.8±6.9、38.6±7.4;SNR分别为12.6±5.7、8.3±3.2、13.8±5.1;CNR分别为11.2±3.4、7.5±6.9、11.6±2.8。B组各亚组间SD、SNR、CN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8、0.812、1.461,P<0.05),B2组与A组SI和S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29、-0.241,P<0.05);SNR、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28、0.672,P>0.05)。结论 3D AIDR重建算法在同剂量情况下明显改善图像质量,联合低管电压扫描可获得满足诊断需求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且辐射剂量大幅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冠状动脉ct成像 辐射剂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成像对心肌及心腔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8
作者 谭延召 徐红卫 权红军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3期42-44,共3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成像(CTA)对心肌及心腔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5例拟诊冠心病患者的多时相冠状动脉CTA资料,分析其心肌、心腔病变情况。心肌梗死患者另外评价室壁运动情况,并比较双时相左心室收缩期、舒张期病变区与正常区心肌厚...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成像(CTA)对心肌及心腔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5例拟诊冠心病患者的多时相冠状动脉CTA资料,分析其心肌、心腔病变情况。心肌梗死患者另外评价室壁运动情况,并比较双时相左心室收缩期、舒张期病变区与正常区心肌厚度的差异。结果 35例患者中,CTA发现左房房壁瘤4例、心房黏液瘤5例、脂肪瘤1例、宫颈鳞癌右室转移瘤1例。左心室单节段或多节段心肌梗死24例、心肌钙化12例、室壁瘤6例,附壁血栓2例。24例左室心肌梗死者均存在室壁运动障碍,左心R-R间期45%时相、75%时相梗死区心肌厚度分别为(6.86±1.20)、(6.45±1.05)mm,正常区心肌厚度分别为(18.60±3.41)、(12.40±2.60)mm,梗死区与正常区双时相心肌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冠状动脉CTA检查在了解冠状动脉病变的同时,对心肌、心腔病变的诊断及多时相动态观察心肌运动变化均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ct成像 心脏肿瘤 心肌梗死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成像联合同位素心肌显像对冠心病等危症患者的诊断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建龙 张虹 《医学综述》 2016年第12期2368-2371,共4页
冠状动脉CT联合心肌灌注显像(MPI)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诊断,既有解剖学依据同时也从心肌灌注层面提供证据,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已有应用。但采用该技术进行冠心病等危症患者冠心病筛查的公开报道较少。冠状动脉CT与MPI... 冠状动脉CT联合心肌灌注显像(MPI)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诊断,既有解剖学依据同时也从心肌灌注层面提供证据,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已有应用。但采用该技术进行冠心病等危症患者冠心病筛查的公开报道较少。冠状动脉CT与MPI相结合可更全面地从无创性检测方面了解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情况,为冠心病患者的早期筛查、危险分层、预后及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心病等危症 冠状动脉ct成像 心肌灌注显像
下载PDF
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CT成像诊断冠心病的可重复性研究
10
作者 苗秀敏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18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CT成像诊断冠心病的可重复性。方法:选择2017年7月—2019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2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CT成像由两名水平相近的经验丰富的医师采用盲法对其资料...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CT成像诊断冠心病的可重复性。方法:选择2017年7月—2019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2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CT成像由两名水平相近的经验丰富的医师采用盲法对其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两名医师及同一医师两种诊断的K值分析、两名医师及同一医师两种诊断动脉狭窄程度一致的节段数。结果: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CT成像不同医师,同一医师K值均大于0.75,且同一医师间的K值大于不同医师的数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CT成像诊断冠心病同一医师及不同医师诊断一致的冠状动脉节段数占总节段数的比率均为90%以上,冠状动脉狭窄诊断及冠心病诊断一致的冠状动脉节段数占总节段数比率由同一医师诊断的比率高于不同医师诊断的比率,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CT成像诊断冠心病的可重复性较好,而且冠状动脉造影略优于冠状动脉CT成像,两名医师及同一医师前后两次诊断存在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ct成像 冠心病患者 可重复性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自由呼吸下冠状动脉CT成像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杨利莉 汪芳 +3 位作者 沈云 哈若水 赵艳红 王泽润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16-320,共5页
目的:评价利用256排宽体探测器CT对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在自由呼吸状态下进行CT冠状动脉成像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3月经我院临床确诊的37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和37例无屏气困难患者行冠状动脉CT成像,采用256排... 目的:评价利用256排宽体探测器CT对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在自由呼吸状态下进行CT冠状动脉成像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3月经我院临床确诊的37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和37例无屏气困难患者行冠状动脉CT成像,采用256排宽体探测器CT(Revolution CT,GEHealthcare),分别在自由呼吸状态和标准屏气状态下完成检査。由两位有经验医师分别对直径大于1.5mm冠状动脉的16节段进行主观评价,评分标准为Likert 4分标准,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2组患者在不同检査状态下16段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和有效辐射剂量。结果: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组和屏气组患者16段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组冠状动脉评分分别为RCA(3.19±0.74)、LCA (3.05±0.88)、LCX (2.81±0.94),屏气组(对照组)患者冠状动脉评分分别为 RCA (3.38±0.5)、LCA (3.14±0.82)、LCX (2.76±0.89), P值分别为 0.327、0.550、0.877(P>0.05)。图像可判读性在每位受试者、每支血管和每节段水平两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对干屏气困难的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应用Revolution CT行自由呼吸下的冠状动脉CT成像,其图像质量不受呼吸影响,可用于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的CCTA检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ct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辐射剂量 屏气 自由呼吸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成像对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光政 《中国医学工程》 2012年第3期46-47,共2页
目的观察64排多层螺旋CT进行冠状动脉成像扫描的辐射剂量对病人血常规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07例心率控制在70次/min以下的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采用心电门控、固定扫描参数进行冠脉成像扫描,记录病人所受辐射剂量,所有... 目的观察64排多层螺旋CT进行冠状动脉成像扫描的辐射剂量对病人血常规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07例心率控制在70次/min以下的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采用心电门控、固定扫描参数进行冠脉成像扫描,记录病人所受辐射剂量,所有病人扫描前进行血常规检查,扫描后24h、48h、72h复查血常规。结果病人接受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平均辐射剂量38.36±5.42 mGy,扫描前平均血常规,WBC(5.33±1.12×109/L),淋巴细胞(2.05±0.13×109/L),扫描后24h出现血常规WBC(4.95±1.78×109/L)减低,淋巴细胞升高(2.37±0.65×109/L)4,8h WBC(4.47±1.43×109/L),淋巴细胞(2.44±0.78×109/L),72h WBC(4.78±1.42×109/L),淋巴细胞(2.17±0.28×109/L)。结论 64排多层螺旋CT进行冠状动脉成像可以导致病人血常规WBC减低,淋巴细胞升高,这一作用在扫描后72h开始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ct成像 辐射剂量 血常规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成像不同管电压对外周血淋巴细胞DNA双链断裂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林竹潇 张龙江 +4 位作者 周长圣 周帆 顾海峰 鲍雪芹 卢光明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54-458,共5页
目的:利用流式细胞仪评价冠状动脉CT成像(CCTA)不同管电压对外周血淋巴细胞DNA双链断裂(DSBs)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行C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A、B、C、D四组,分别接受管电压为120kV、100kV、80kV、70kV的CCTA扫描。在CCTA检查前及... 目的:利用流式细胞仪评价冠状动脉CT成像(CCTA)不同管电压对外周血淋巴细胞DNA双链断裂(DSBs)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行C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A、B、C、D四组,分别接受管电压为120kV、100kV、80kV、70kV的CCTA扫描。在CCTA检查前及检查后20min分别抽取外周静脉血2mL,符合标准的血样经过淋巴细胞分离及抗γ-H2AX蛋白和抗ATM蛋白抗体孵育后,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T淋巴细胞内DNA双链断裂水平。对CCTA检查前、后DNA双链断裂的改变情况及不同管电压组间DNA的损伤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四组CCTA扫描后γ-H2AX和ATM的阳性细胞百分比均有不同程度增加(P<0.05)。管电压由120kV降低至80kV,γ-H2AX阳性细胞百分比的差值逐渐减小;管电压降低至70kV,γ-H2AX阳性细胞百分比的差值增高;组间比较发现,除A组与C组(P=0.007)、B组与C组之间(P=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随着管电压的降低,四组间ATM阳性细胞百分比差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1)。结论: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CCTA管电压降低至80kV能够有效减少DNA双链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ct成像 DNA双链断裂 Γ-H2AX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突变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成像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平 龙晓宙 +3 位作者 黄刚 周星 毛泽庆 臧太平 《甘肃医药》 2020年第2期122-125,共4页
目的:探讨CT冠状动脉成像人工智能(AI)辅助诊断软件在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5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行CT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52例患者冠状动脉影像资料。CT冠状动脉图像分别由两名高年资医生及... 目的:探讨CT冠状动脉成像人工智能(AI)辅助诊断软件在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5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行CT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52例患者冠状动脉影像资料。CT冠状动脉图像分别由两名高年资医生及冠状动脉AI辅助诊断软件完成,统计分析AI在冠脉狭窄及斑块的诊断准确性。结果:在冠脉狭窄诊断中,以冠脉造影为金标准,AI辅助诊断与医生诊断对冠脉狭窄诊断敏感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诊断特异度AI辅助诊断低于医生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与医生诊断对冠脉非钙化斑块及钙化、混合斑块检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CT成像AI辅助诊断对冠状动脉狭窄及冠状动脉壁斑块病变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但目前软件对冠状动脉发育变异的诊断能力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成像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
15
作者 程亮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第25期112-113,共2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成像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拟诊断为冠心病患者40例,所有患者都给予冠状动脉CT成像诊断,观察冠状动脉斑块形态等指标,同时进行诊断效果的判定。结果 40例患者表现为易损斑块32例,稳定斑块8例,斑块负荷...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成像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拟诊断为冠心病患者40例,所有患者都给予冠状动脉CT成像诊断,观察冠状动脉斑块形态等指标,同时进行诊断效果的判定。结果 40例患者表现为易损斑块32例,稳定斑块8例,斑块负荷(57.44±13.92)%,斑块面积(8.51±1.98)mm2,管腔面积(6.39±2.44)mm2;血管重构指数为(1.00±0.08),斑块偏心指数为(0.86±0.11)。冠状动脉CT成像评价诊断为冠心病34例,非冠心病6例,而造影确诊为冠心病32例,非冠心病8例,为此冠状动脉CT成像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为94.1%和100.0%。结论冠状动脉CT成像诊断冠心病能有效评价冠状动脉斑块的稳定性状况,具有很好的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ct成像 冠心病 易损斑块 稳定斑块 诊断价值
下载PDF
精细化护理干预在冠状动脉CT成像检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珊珊 《系统医学》 2021年第8期168-170,174,共4页
目的探究精细化护理干预在冠状动脉CT成像检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11月来该院进行冠状动脉CT检查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平均分成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研究组采用精细化护理干预... 目的探究精细化护理干预在冠状动脉CT成像检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11月来该院进行冠状动脉CT检查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平均分成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研究组采用精细化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流程,比较两组的焦虑评分、心率控制时间和呼吸配合训练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心率控制时间(30.43±11.32)min明显小于对照组的(53.36±13.2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96,P<0.05),呼吸配合训练时间(33.51±7.85)s明显小于对照组的(58.87±13.95)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71,P<0.05);护理前后研究组中的焦虑自评分(45.51±7.65)分明显小于干预前的(56.21±11.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68,P<0.05);对照组中干预前后焦虑量表自评数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97,P=0.371)。结论精细化护理干预有利于冠状动脉CT成像,减轻焦虑情绪,稳定患者的心率,从而提高CT成像的图像质量,在临床护理中值得广泛推广和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化护理 冠状动脉ct成像 患者 心率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应用冠状动脉CT成像技术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的观察与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周强强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0年第11期2076-2078,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应用冠状动脉CT成像技术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收治的78例冠心病(coronary hcail disease,CHD)患者为诊断观察对象,采用回归性分析法,统计两组冠脉病变诊断结果、冠脉狭窄诊断率和斑块性质检查率,比较患...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应用冠状动脉CT成像技术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收治的78例冠心病(coronary hcail disease,CHD)患者为诊断观察对象,采用回归性分析法,统计两组冠脉病变诊断结果、冠脉狭窄诊断率和斑块性质检查率,比较患者对两种检查方式满意程度。结果:经检查有312支血管,包含LM、RCA、LAD和LCX4个主要冠脉,其中,CT成像技术检测中病变(+)、无病变(-)分别为104支、208支,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分别为109支和196支;比较冠脉狭窄诊断率,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比较钙化斑块检查率,观察组(37.18%)明显高于对照组(21.79%)(P<0.05),但两组非钙化斑块和混合斑块检测率差异不明显(P>0.05);比较两组患者满意率,对冠状动脉CT成像技术满意率(98.72%)明显冠脉造影检测(88.46%)(P<0.05)。结论:冠状动脉CT成像技术在GHD患者检测中具有较高临床诊断价值,且患者该方式检测满意度更高,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患者 冠状动脉ct成像技术 诊断 临床价值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对冠脉心肌桥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韦岑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15期106-107,共2页
目的:分析讨论对冠脉心肌桥(myocardia bridghag,MB)进行冠状动脉CT成像和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的实际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9月—2018年12月冠脉心肌桥患者41例,对所有患者先后进行冠状动脉CT成像和冠状动脉造影诊断,比较两种诊断方式... 目的:分析讨论对冠脉心肌桥(myocardia bridghag,MB)进行冠状动脉CT成像和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的实际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9月—2018年12月冠脉心肌桥患者41例,对所有患者先后进行冠状动脉CT成像和冠状动脉造影诊断,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率。结果:与实际病理结果对比,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脉心肌桥患者39例,诊断率为95.12%(39/41),冠状动脉CT成像确诊冠脉心肌桥患者32例,诊断率为78.05%(32/41),诊断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378,P=0.001<0.05)。结论:对冠脉心肌桥进行冠状动脉造影能够有效诊断,诊断率超过冠状动脉CT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心肌桥 冠状动脉ct成像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对冠脉心肌桥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娟 刘茂月 《当代临床医刊》 2020年第4期357-357,365,共2页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CT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对冠脉心肌桥诊断价值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80例行冠状动脉CT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对冠脉心肌桥的诊断价值。结果冠状动脉CT成像心肌桥检出率为37.50%,明显...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CT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对冠脉心肌桥诊断价值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80例行冠状动脉CT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对冠脉心肌桥的诊断价值。结果冠状动脉CT成像心肌桥检出率为37.50%,明显高于冠状动脉造影心肌桥检出率23.75%(P<0.05);两种检查方法心肌桥平均长度和完全心肌桥平均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脉心肌桥患者行冠状动脉CT成像检查,其检出率高于冠状动脉造影,临床上是诊断冠脉心肌桥首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ct成像 冠状动脉造影 冠脉心肌桥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成像技术在冠心病诊断上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朱奉兴 张育香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年第16期85-87,共3页
目的:观察并分析冠心病患者应用冠状动脉CT成像技术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展开冠状动脉造影及64层螺旋CT检查,统计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并进行对比与评价。结果:采... 目的:观察并分析冠心病患者应用冠状动脉CT成像技术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展开冠状动脉造影及64层螺旋CT检查,统计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并进行对比与评价。结果:采用冠状动脉CT成像技术,可清晰显示出患者的冠脉主支及其分支,且120例患者4个主要冠脉共检出病变152支,无病变206支;而经冠脉造影检查,共检出病变159支,无病变199支,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此外,冠状动脉CT成像技术的阳性预测值为97.4%,阴性预测值为94.7%,特异性为98.0%,敏感性为93.1%,两种方法的诊断基本一致。结论:通过采用冠状动脉CT成像技术对冠心病进行检查,可获得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且安全可靠、费用低廉,值得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ct成像技术 临床诊断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