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冬虫夏草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冬虫夏草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筛选出冬虫夏草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对应靶点;通过人类基因数据库(the human gene database,GeneCards)、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nline mendelian inheritance in man,OMIM)、DrugBank数据库检索获得IPF疾病相关靶点,取二者交集靶点作为冬虫夏草治疗IPF的关键作用靶点;将交集靶点上传至STRING数据库,构建冬虫夏草活性成分与IPF疾病的共同靶点蛋白-蛋白互作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s,PPI),根据度值筛选出核心靶点;将交集靶点基因导入DAVID分析平台,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获得冬虫夏草活性成分7个,作用于IPF的关键靶点84个;关键活性成分有乙酸亚油酯、花生四烯酸、胆固醇、β-谷甾醇,核心靶点有J原癌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4等,GO和KEGG富集分析显示主要通路有TNF、VEGF、p53、cAMP、MARK、鞘脂等信号通路,涉及癌症、细胞凋亡、炎症反应等多个生物进程。冬虫夏草活性成分与靶点蛋白可以形成稳定的复合物。结论:冬虫夏草对IPF的治疗作用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展开更多
为探究冬虫夏草菌(Ophiocordyceps sinensis)菌丝体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的差异性,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技术对3株冬虫夏草菌(玉树菌株XSH、达日菌株D...为探究冬虫夏草菌(Ophiocordyceps sinensis)菌丝体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的差异性,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技术对3株冬虫夏草菌(玉树菌株XSH、达日菌株DR、贵德菌株LJ)菌丝体的氨基酸及其衍生物进行靶向定量检测,利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signal correction and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考察样品分类情况、筛选差异代谢物。结果表明,3株菌株菌丝体中均检测到72种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发现除组氨酸外可合成蛋白质的19种氨基酸,菌株XSH的总氨基酸及必需氨基酸绝对含量均高于其他菌株。菌株XSH相比菌株DR和菌株LJ分别含有29种和28种差异氨基酸及其衍生物,菌株DR相比菌株LJ含有10种差异氨基酸及其衍生物,此外,3株菌株菌丝体含有3个共有的差异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分别为高精氨酸、N-乙酰-L-谷氨酰胺、肌氨酸。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差异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在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通路中更活跃,不同产区冬虫夏草菌株的氨基酸含量可能受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通路的影响。基于研究结果发现不同产区的冬虫夏草菌株的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存在较大的差异。展开更多
冬虫夏草是产于我国青藏高原的一种传统名贵中药,是冬虫夏草菌(Ophiocordyceps sinensis)侵染蝙蝠蛾幼虫形成的虫菌结合体。冬虫夏草的昆虫寄主种属于鳞翅目(Lepidoptera)蝙蝠蛾科(Hepialidae)。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研究人员对冬虫夏草...冬虫夏草是产于我国青藏高原的一种传统名贵中药,是冬虫夏草菌(Ophiocordyceps sinensis)侵染蝙蝠蛾幼虫形成的虫菌结合体。冬虫夏草的昆虫寄主种属于鳞翅目(Lepidoptera)蝙蝠蛾科(Hepialidae)。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研究人员对冬虫夏草寄主的种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截至2023年,冬虫夏草菌潜在寄主昆虫有63种。本研究全面检索Web of Science(WoS)和中国知网(CNKI)上1965年12月27日—2023年7月22日关于冬虫夏草寄主蝙蝠蛾研究的相关文献,经手动筛选最终纳入中文文献547篇、英文文献358篇。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8对蝙蝠蛾研究的年发文量绘图,利用CiteSpace 6.1.R3文献计量学工具绘制蝙蝠蛾研究的作者、机构、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及关键词突现知识图谱。结果显示,有关蝙蝠蛾研究的中英文文献总体均呈线性增长趋势,中文文献发文量于2016年达到顶峰,英文发文量于2021年达到顶峰,且目前的研究热度不断攀升。陈仕江、Cao Li分别为中、英文文献发文量最多的作者,从作者单位角度分析,英文文献发文作者绝大多数来自国内,因此中国相关研究机构为冬虫夏草研究领域的主力军。重庆市中药研究院、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分别为中、英文文献发文量最多的机构,且英文文献形成了以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为首的核心发文机构。中、英文关键词分析显示,蝙蝠蛾幼虫的研究热点集中在种类及分布、生物学特性、人工饲养等方面,其中如何通过人工侵染技术提高蝙蝠蛾的感染率依然是技术难题。优质冬虫夏草菌的筛选和寄主蝙蝠蛾的驯化,以及寄主与菌种间的最优化配置将是未来研究的热点。本文可为今后蝙蝠蛾研究的选题和前沿分析提供一定的借鉴。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冬虫夏草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筛选出冬虫夏草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对应靶点;通过人类基因数据库(the human gene database,GeneCards)、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nline mendelian inheritance in man,OMIM)、DrugBank数据库检索获得IPF疾病相关靶点,取二者交集靶点作为冬虫夏草治疗IPF的关键作用靶点;将交集靶点上传至STRING数据库,构建冬虫夏草活性成分与IPF疾病的共同靶点蛋白-蛋白互作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s,PPI),根据度值筛选出核心靶点;将交集靶点基因导入DAVID分析平台,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获得冬虫夏草活性成分7个,作用于IPF的关键靶点84个;关键活性成分有乙酸亚油酯、花生四烯酸、胆固醇、β-谷甾醇,核心靶点有J原癌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4等,GO和KEGG富集分析显示主要通路有TNF、VEGF、p53、cAMP、MARK、鞘脂等信号通路,涉及癌症、细胞凋亡、炎症反应等多个生物进程。冬虫夏草活性成分与靶点蛋白可以形成稳定的复合物。结论:冬虫夏草对IPF的治疗作用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
文摘为探究冬虫夏草菌(Ophiocordyceps sinensis)菌丝体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的差异性,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技术对3株冬虫夏草菌(玉树菌株XSH、达日菌株DR、贵德菌株LJ)菌丝体的氨基酸及其衍生物进行靶向定量检测,利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signal correction and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考察样品分类情况、筛选差异代谢物。结果表明,3株菌株菌丝体中均检测到72种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发现除组氨酸外可合成蛋白质的19种氨基酸,菌株XSH的总氨基酸及必需氨基酸绝对含量均高于其他菌株。菌株XSH相比菌株DR和菌株LJ分别含有29种和28种差异氨基酸及其衍生物,菌株DR相比菌株LJ含有10种差异氨基酸及其衍生物,此外,3株菌株菌丝体含有3个共有的差异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分别为高精氨酸、N-乙酰-L-谷氨酰胺、肌氨酸。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差异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在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通路中更活跃,不同产区冬虫夏草菌株的氨基酸含量可能受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通路的影响。基于研究结果发现不同产区的冬虫夏草菌株的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存在较大的差异。
文摘冬虫夏草是产于我国青藏高原的一种传统名贵中药,是冬虫夏草菌(Ophiocordyceps sinensis)侵染蝙蝠蛾幼虫形成的虫菌结合体。冬虫夏草的昆虫寄主种属于鳞翅目(Lepidoptera)蝙蝠蛾科(Hepialidae)。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研究人员对冬虫夏草寄主的种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截至2023年,冬虫夏草菌潜在寄主昆虫有63种。本研究全面检索Web of Science(WoS)和中国知网(CNKI)上1965年12月27日—2023年7月22日关于冬虫夏草寄主蝙蝠蛾研究的相关文献,经手动筛选最终纳入中文文献547篇、英文文献358篇。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8对蝙蝠蛾研究的年发文量绘图,利用CiteSpace 6.1.R3文献计量学工具绘制蝙蝠蛾研究的作者、机构、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及关键词突现知识图谱。结果显示,有关蝙蝠蛾研究的中英文文献总体均呈线性增长趋势,中文文献发文量于2016年达到顶峰,英文发文量于2021年达到顶峰,且目前的研究热度不断攀升。陈仕江、Cao Li分别为中、英文文献发文量最多的作者,从作者单位角度分析,英文文献发文作者绝大多数来自国内,因此中国相关研究机构为冬虫夏草研究领域的主力军。重庆市中药研究院、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分别为中、英文文献发文量最多的机构,且英文文献形成了以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为首的核心发文机构。中、英文关键词分析显示,蝙蝠蛾幼虫的研究热点集中在种类及分布、生物学特性、人工饲养等方面,其中如何通过人工侵染技术提高蝙蝠蛾的感染率依然是技术难题。优质冬虫夏草菌的筛选和寄主蝙蝠蛾的驯化,以及寄主与菌种间的最优化配置将是未来研究的热点。本文可为今后蝙蝠蛾研究的选题和前沿分析提供一定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