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3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能源汽车碳减排潜力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王震坡 詹炜鹏 +3 位作者 孙逢春 邓钧君 崔丁松 黎小慧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122,共12页
在“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驱动下,新能源汽车凭借其碳减排优势受到了广泛关注.旨在促进新能源汽车碳减排潜力评估的相关研究,从新能源汽车碳排放计量与分析、车网协同优化低碳运行、车辆碳排放总量态势预测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与综述... 在“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驱动下,新能源汽车凭借其碳减排优势受到了广泛关注.旨在促进新能源汽车碳减排潜力评估的相关研究,从新能源汽车碳排放计量与分析、车网协同优化低碳运行、车辆碳排放总量态势预测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与综述,归纳了相关领域最新研究成果,总结各类建模方法优缺点,重点阐述了汽车节能减排核算体系与行业碳排放管理体系等相关成果,并提出新能源汽车碳减排潜力分析研究的发展趋势及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减排潜力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受水区全要素水资源绿色效率及节水减排潜力
2
作者 薛宝琪 范红艳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8-144,共7页
采用非径向、非角度SBM-DEA模型测算2015—2021年南水北调中线受水区20个城市全要素水资源绿色效率,探究其时空演变规律,并分析各市节水减排潜力。结果表明:受水区全要素水资源绿色效率总体呈现以京津冀、郑州两大都市圈为核心向外围逐... 采用非径向、非角度SBM-DEA模型测算2015—2021年南水北调中线受水区20个城市全要素水资源绿色效率,探究其时空演变规律,并分析各市节水减排潜力。结果表明:受水区全要素水资源绿色效率总体呈现以京津冀、郑州两大都市圈为核心向外围逐渐递减的“核心-外围”空间结构模式以及全要素水资源绿色效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京津、河南、河北的空间分异规律;2015—2021年受水区全要素水资源绿色效率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但仍处于较低水平,仅实现了最优效率的70%~85%;不同城市节水减排潜力差异显著,空间上呈现“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M-DEA模型 全要素水资源绿色效率 节水潜力 减排潜力 南水北调中线
下载PDF
京津冀地区柴油移动燃烧源污染减排潜力预测
3
作者 郭秀锐 姚畅 +2 位作者 刘瑶 宁春晓 吴洪侃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33-747,共15页
包含柴油车辆和柴油机械的柴油移动燃烧源是现阶段中国进一步持续改善空气质量的重点源。为探究京津冀地区柴油移动燃烧源的污染排放以及减排潜力,在估算2018年京津冀地区柴油车辆和柴油机械污染排放现状的基础上,设置基准情景和5种政... 包含柴油车辆和柴油机械的柴油移动燃烧源是现阶段中国进一步持续改善空气质量的重点源。为探究京津冀地区柴油移动燃烧源的污染排放以及减排潜力,在估算2018年京津冀地区柴油车辆和柴油机械污染排放现状的基础上,设置基准情景和5种政策情景,预测2019—2030年不同情景下柴油燃烧源的污染排放趋势,对比分析不同地区、不同源的污染物减排潜力和不同减排措施对不同类型柴油燃烧源的减排效果。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2018年柴油燃烧源的CO、HC、NO_(x)和PM排放量分别为51.25、22.89、106.52和5.42万t。综合情景下,2030年CO、HC、NO_(x)和PM污染物排放量可分别比基准年减少52.03%、38.58%、71.88%和52.07%。淘汰高排放情景在短时间内的减排效果较好,而长期效果不佳,提升排放标准情景和推广新能源情景的减排潜力会逐年增加,对污染物有较好的减排作用,运输公转铁情景的减排潜力也较好,2030年能有效减少35.13%~45.81%的污染排放。综合情景下柴油车辆和柴油机械的最大减排潜力分别为91.55%和44.69%。此外,CO和NO_(x)的减排潜力主要来源于柴油车辆,而柴油机械对HC和PM的减排效果明显。与其他2个地区相比,天津市的污染减排效果较好,最大减排潜力为80.80%。分类型来看,柴油货车对污染物的减排贡献较大,尤其是重型货车。与工程机械相比,农业机械的污染减排贡献更大,尤其是联合收割机、农用水泵以及三轮车的减排贡献突出。研究结果可为制定柴油移动源的污染控制政策提供科学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车辆 柴油机械 大气污染物 情景分析 减排潜力 京津冀地区
下载PDF
考虑减排潜力的中国省域碳排放权分配研究——基于改进的ZSG-DEA模型
4
作者 钱昭英 田磊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1-100,共10页
在2030年中国实现碳达峰的目标背景下,本文针对碳排放权合理分配的问题,采用改进的ZSG-DEA模型考虑各省(区、市)的减排潜力,探寻兼顾公平和效率的碳排放权省域分配方案。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各区域减排潜力各不相同,东部地区减排潜力较... 在2030年中国实现碳达峰的目标背景下,本文针对碳排放权合理分配的问题,采用改进的ZSG-DEA模型考虑各省(区、市)的减排潜力,探寻兼顾公平和效率的碳排放权省域分配方案。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各区域减排潜力各不相同,东部地区减排潜力较大,西部地区减排潜力组内差距较大,且低减排潜力组有50%集中在西部地区,中部地区整体减排潜力不足,东北地区集中于中、低减排潜力组;(2)改进的ZSG-DEA模型计算出减排系数更加合理,缩减了减排压力差距,能通过缩小省(区、市)之间的不公平程度来降低政策实施难度;(3)综合减排潜力和减排系数两个方面发现,仍有部分省(区、市)如河南等处于低潜力高减排的状态,面临凭借自身条件难以有效降碳的困境,也有部分地区在碳减排方面“仍有余力”。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建议:各区域应发挥自身优势助力碳减排,在安排省(区、市)碳排放额度时要注重不同省(区、市)的减排潜力,同时加强减排责任意识,推动区域之间的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权分配 ZSG-DEA模型 减排潜力 压力 系数 区域异质性 公平 效率
下载PDF
山区农产品主产区种养关联碳减排潜力估算——以四川洪雅、开江、盐亭和兴文县为例
5
作者 罗怀良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7-299,共13页
种养关联既可有效利用农业废弃物,又具碳减排效应。已有研究主要聚焦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其污染控制,对农业种养关联碳减排缺乏关注。本文以四川盆地山地丘陵农产品主产区的洪雅、开江、盐亭和兴文4县为研究对象,采用草谷比法估算作... 种养关联既可有效利用农业废弃物,又具碳减排效应。已有研究主要聚焦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其污染控制,对农业种养关联碳减排缺乏关注。本文以四川盆地山地丘陵农产品主产区的洪雅、开江、盐亭和兴文4县为研究对象,采用草谷比法估算作物秸秆量,依据能量转化构建秸秆饲料化利用碳减排潜力估算法,采用排泄系数法估算畜禽粪便量,依据营养物质循环构建粪便肥料化利用碳减排潜力估算法,探讨2008—2017年该区种养关联碳减排潜力。结果表明:(1)该区种养关联年均碳减排潜力为19.42×10^(4)t,且微弱上升(1.25%)。其中,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年均碳减排潜力15.49×10^(4)t,上升8.37%;畜禽粪便肥料化利用年均碳减排潜力3.93×10^(4)t,下降23.09%。(2)该区单位耕地面积种养关联碳减排潜力为2.04 t/hm^(2),其中,开江(2.36 t/hm^(2))>洪雅(2.30 t/hm^(2))>盐亭(2.01 t/hm^(2))>兴文(1.57 t/hm^(2))。(3)该区种养关联碳减排潜力中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占比(79.75%)>畜禽粪便肥料化利用(20.25%);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碳减排潜力以水稻(35.07%)、玉米(24.99%)、小麦(13.44%)和油菜(12.77%)等作物为主(共86.27%);畜禽粪便肥料化利用碳减排潜力以牛粪便为主(占52.94%)。本研究可以为山地丘陵区种养关联碳减排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主产区 种养关联 减排潜力 作物秸秆 畜禽粪便
下载PDF
基于EIO-LCA模型的江西省产业部门的隐含碳排放及碳减排潜力分析
6
作者 刘珊 徐培培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77-86,共10页
低碳经济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采用经济投入产出生命周期评估模型(EIO-LCA),运用42部门投入产出表及国际认可的IPCC法测算出江西省各产业部门直接碳排放量以及隐含碳排放量,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碳减排潜力模型,来揭示因产... 低碳经济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采用经济投入产出生命周期评估模型(EIO-LCA),运用42部门投入产出表及国际认可的IPCC法测算出江西省各产业部门直接碳排放量以及隐含碳排放量,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碳减排潜力模型,来揭示因产业部门结构变动而引起的碳减排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按产业部门分析,基础性工业部门的直接碳排放量都相对较高,其中位列前三的部门分别为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石油、炼焦产品和核燃料加工业与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品业;按整体产业结构分析,江西省直接碳排放量、隐含碳排放量和碳减排潜力较大的部门集中在重工业和能源产业。未来,江西省应当针对不同产业部门的特点实施差异化减排政策,同时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良性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IO-LCA模型 隐含碳 减排潜力
下载PDF
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碳排放时空分布特征及减排潜力
7
作者 张晨怡 董会娟 耿涌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35,共13页
传统垃圾处理方式(填埋、焚烧等)是温室气体尤其是CH4排放的重要来源。基于此,该研究采用IPCC碳排放计算方法,分析了2006—2021年中国29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结构和温室气体排放时空分布特征,并结合灰色预测模型,对2030... 传统垃圾处理方式(填埋、焚烧等)是温室气体尤其是CH4排放的重要来源。基于此,该研究采用IPCC碳排放计算方法,分析了2006—2021年中国29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结构和温室气体排放时空分布特征,并结合灰色预测模型,对2030年和2060年的排放情况进行预测。结果表明:①在处理方式层面,绝大多数城市不再以填埋为唯一垃圾处理方式,垃圾焚烧逐步替代填埋成为主流。②在排放量层面,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碳排放总量快速增长,在2019年到达7940.66万t后趋于稳定,北京、上海、广东深圳等超大城市的总碳排放量最高;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净碳排放量经历先升后降的过程,且净碳排放量较高地区向三四线城市转移;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碳排放呈现随城市人口规模扩大和经济发展水平提升而显著增加的变化规律。③预测结果表明,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总碳排放量将于2030年达到6575万~9942万t;在直辖市和省会城市中,仅甘肃兰州可以实现垃圾处理碳排放达峰;垃圾分类对净零排放存在较大影响,如采取垃圾分类措施,大部分城市未来可实现碳中和。最后,作者提出城市生活垃圾“三步走”分级管理策略:对于仍采用填埋为主要处理方式的城市,应推动从填埋到焚烧的转型;对于已实现垃圾零填埋的城市,应加快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对于已实施垃圾分类政策的城市,应进一步减少垃圾产生并落实源头减量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城市生活垃圾 时空分布 减排潜力 绿色低碳发展
下载PDF
唐山钢铁行业运输过程的减排潜力评估
8
作者 张英志 吕兆丰 +5 位作者 王冠淇 邓梵渊 石梦双 窦广玉 郝春晓 刘欢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48-1655,1661,共9页
基于企业调研和门禁过车辆次等数据,使用“自下而上”的方法,从用车企业端估算了唐山主要钢铁行业运输过程所产生的污染物排放情况,并评估了减排潜力。结果表明:2022年唐山22家主要钢铁企业上游铁矿石运输量为1.84×10^(8) t,下游... 基于企业调研和门禁过车辆次等数据,使用“自下而上”的方法,从用车企业端估算了唐山主要钢铁行业运输过程所产生的污染物排放情况,并评估了减排潜力。结果表明:2022年唐山22家主要钢铁企业上游铁矿石运输量为1.84×10^(8) t,下游钢铁产品运输量为1.18×10^(8) t,主要往来于唐山港。22家钢铁企业上、下游运输方式均以公路运输为主,清洁运输方式(电动货车、铁路运输和皮带通廊运输)的货运周转量占比在70%以上;从企业过车数据看,电动车的使用次数已超过传统燃料车辆;传统柴油车以国Ⅴ和国Ⅵ车辆为主,产生的氮氧化物(NO_(x))、CO、碳氢化合物(HC)、可吸入颗粒物(PM_(10))和细颗粒物(PM_(2.5))年排放总量分别为1 112.5、208.7、25.4、13.9、12.6 t。现阶段唐山通过重污染天气预警管控措施可使钢铁企业运输过程的NO_(x)排放强度下降25.7%。货运全面电动化升级可实现唐山钢铁行业运输过程NO_(x)排放进一步大幅降低,减排比例预估高达73.0%,下阶段应优先引导具备减排潜力的企业推进货运电动化,从而实现进一步减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物 减排潜力 运输过程 钢铁行业
下载PDF
中国耕地利用碳减排潜力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
9
作者 周敏 吕宏宇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4-225,共12页
该文基于2000-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利用Super-SBM模型等方法测度中国省域耕地利用碳减排潜力指数,借助修正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探究耕地利用碳减排潜力空间关联网络及其影响因素,旨在为推动区域耕地利用协同减排提供参考。结... 该文基于2000-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利用Super-SBM模型等方法测度中国省域耕地利用碳减排潜力指数,借助修正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探究耕地利用碳减排潜力空间关联网络及其影响因素,旨在为推动区域耕地利用协同减排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中国耕地利用碳减排潜力整体呈相对平稳的波动上升态势,省域耕地利用减排潜力地理空间分布极不均衡;(2)省域耕地利用碳减排潜力呈现复杂的网络结构特征,网络关联度低且网络结构稳健,呈现由粮食主产区和经济发达地区主导的多核协同格局;(3)块模型分析发现板块内和板块间的耕地利用碳减排潜力存在显著的空间关联效应;(4)空间邻接、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农民生活水平差异、环境规制差异、交通水平差异、信息水平差异和政府重视程度差异对耕地利用碳减排潜力空间关联网络具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 减排潜力 空间关联网络 社会网络分析
下载PDF
市政污水处理厂碳减排潜力评估的方法与应用
10
作者 刘雪洁 李冰 +3 位作者 邱勇 朱春伟 石培培 马雪研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55-1061,1067,共8页
碳减排潜力评估是实现市政污水处理厂碳中和的基础。构建了包含4类46项技术的碳减排技术库,基于层次分析法和问卷调查建立了碳减排潜力评估指标体系,评估了碳减排技术的可行性,为市政污水处理厂碳中和路径研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运行... 碳减排潜力评估是实现市政污水处理厂碳中和的基础。构建了包含4类46项技术的碳减排技术库,基于层次分析法和问卷调查建立了碳减排潜力评估指标体系,评估了碳减排技术的可行性,为市政污水处理厂碳中和路径研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运行管理类、资源循环类、工艺选择类、清洁能源类技术有可能应用的比例分别为62.5%、62.5%、50.0%、30.0%,其中,加药泵变频控制技术、提升泵变频控制技术、关键设备的能源效率管理系统是现阶段可行性最高的碳减排技术;以某地方水务集团27座污水处理厂为案例,根据碳减排潜力评估结果由高到低将污水处理厂归纳为碳中和潜力型、能源依赖型和传统挖潜型,以上各类型污水处理厂占比分别为3.7%、63.0%、33.3%,针对不同类型污水处理厂提供了相应的碳减排可行技术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厂 减排潜力 可行性评估 指标体系
下载PDF
夏热冬冷地区绿色建筑碳排放计算及碳减排潜力研究--以宁波大学科技服务大楼为例
11
作者 孙杰威 严晓东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2024年第2期57-64,共8页
为研究我国夏热冬冷地区绿色建筑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选取宁波大学科技服务大楼作为绿色建筑案例,采用基于过程方法与投入产出法相结合,计算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得出其碳排放总量为23992.799 tCO_(2e),碳排放指标为38.51 kgCO_(2e)·(... 为研究我国夏热冬冷地区绿色建筑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选取宁波大学科技服务大楼作为绿色建筑案例,采用基于过程方法与投入产出法相结合,计算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得出其碳排放总量为23992.799 tCO_(2e),碳排放指标为38.51 kgCO_(2e)·(m^(2)·a)^(-1).同时,为探究各类绿色建筑技术的碳减排潜力,提出了基于屋顶、外墙、外窗和空调系统的碳排放计算方法,并分别对屋顶增加光伏板、改变外墙材料、采用不同传热系数外窗,以及改变地源热泵4类技术进行模拟计算.与原绿色建筑碳排放强度相比发现,地源热泵、太阳能光伏板可以提升建筑碳减排潜力,分别能减少8.02%和12.56%的碳排放量;考虑外墙材料隐含碳后,材料的选择对碳排放的影响较大,而外窗传热系数的变化对碳排放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建筑 减排潜力 生命周期评价 DEST模拟
下载PDF
河北省火力发电企业减排潜力研究
12
作者 李耀炜 李子慕 +1 位作者 于锐 秦树文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4年第12期37-39,共3页
随着我国“双碳”目标的推进,走节能减排的绿色能源发展道路是各省份的主要目标之一。针对河北省火力发电行业发展现状及节能减排情况,提出用于火力发电行业关于CO_(2)和SO_(2)减排量和减排潜力的测算模型,该模型通过对新增机组技术改... 随着我国“双碳”目标的推进,走节能减排的绿色能源发展道路是各省份的主要目标之一。针对河北省火力发电行业发展现状及节能减排情况,提出用于火力发电行业关于CO_(2)和SO_(2)减排量和减排潜力的测算模型,该模型通过对新增机组技术改进提升生产效率带来的CO_(2)减排量、新增燃煤发电装机容量、燃煤电厂年平均运行小时数以及燃煤电厂使用的煤炭排放系数来测算二氧化碳减排量;通过技术效应导致火力发电企业发电量的变化、单位发电量的能源强度以及SO_(2)排放强度的变化量来测算火力发电企业SO_(2)排放潜力。研究表明:2015~2021年新增煤电碳减排量为11.3万吨,到2025年预计碳减排量为10.1万吨;同期,由于技术改进,SO_(2)减排共计106.9万吨;预计到2025年SO_(2)排量降至14.3万吨。因此,通过该方法可以简便地预测河北省火力发电行业的绿色发展状况,从而提高预测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力发电 CO_(2) SO_(2) 减排潜力
下载PDF
洱海流域水稻氮足迹与减排潜力预测
13
作者 肖作敏 刘鹏祺 +5 位作者 史晴雯 王明阳 吴语潇 陈卓 营浩 丛汶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11-1321,共11页
协同环境保护和粮食安全对于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水稻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在高原湖泊流域内广泛种植,然而以往对全流域水稻氮的研究往往忽视了排放因子的空间异质性,且通过田间综合技术优化对水稻增产与减排潜力的影响... 协同环境保护和粮食安全对于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水稻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在高原湖泊流域内广泛种植,然而以往对全流域水稻氮的研究往往忽视了排放因子的空间异质性,且通过田间综合技术优化对水稻增产与减排潜力的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以洱海流域为典型案例,基于洱海全域农户调研数据,运用生命周期评价与随机森林模型方法系统评估流域水稻生产氮足迹;并基于西南地区田间试验预测该流域水稻生产的减排潜力。结果表明:洱海流域水稻平均产量为8598.5 kg∙hm^(−2),平均氮肥投入量为222.0 kg(N)∙hm^(−2),主要以洱海北部和西部区域较高。平均活性氮损失为55.1 kg(N)∙hm^(−2),其中氧化亚氮(N2O)排放、氨(NH3)挥发、氮径流和氮淋洗占比分别为0.8%、61.3%、15.1%和22.9%;从空间分布特征来看,洱海北部和西部具有较高的环境风险。结合区域水稻种植面积,流域水稻活性氮损失为440.0 t。通过随机森林模型预测,洱海流域水稻种植可减少22.9%的活性氮损失,同时增加21.1%的产量。该研究可为探索高原湖泊流域内水稻绿色生产可持续氮素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足迹 活性氮损失 减排潜力 洱海流域
下载PDF
英国伯明翰大学研究发现低碳生物醇和生物酮具有很高的车辆减排潜力
14
作者 胡一鸣(摘译)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7-27,共1页
英国伯明翰大学(University of Birmingham)的一个研究团队发现,作为车辆减排策略,在先进的清洁发动机如混合动力汽车上使用低碳生物醇和生物酮,具有很大的潜力,由此研究人员得出结论,短期内,使用低碳生物醇和生物酮不但会改善空气质量... 英国伯明翰大学(University of Birmingham)的一个研究团队发现,作为车辆减排策略,在先进的清洁发动机如混合动力汽车上使用低碳生物醇和生物酮,具有很大的潜力,由此研究人员得出结论,短期内,使用低碳生物醇和生物酮不但会改善空气质量,还可克服纯电动汽车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可持续原料来源不但供应有保证,且还有经济性。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Fuel》杂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伯明翰大学 改善空气质量 低碳 减排潜力 混合动力汽车 团队发现
下载PDF
碳达峰时点下渤海通道对区际城市群公路物流碳排放及减排潜力的影响
15
作者 时超 孙海燕 +3 位作者 魏统锋 秦伟山 王玉梅 王富喜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1-399,共9页
以2030年“碳达峰”为研究时点,通过IPCC(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自下而上”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探究不同通道情境下区际城市群公路物流碳排放及其减排潜力的网络格局,分析渤海... 以2030年“碳达峰”为研究时点,通过IPCC(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自下而上”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探究不同通道情境下区际城市群公路物流碳排放及其减排潜力的网络格局,分析渤海通道对其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①2030年不同通道情境的区际城市群公路物流碳排放网络差异:陆上通道情境下,区际城市群碳交流向经济、交通发达轴带和渤海海峡端点城市集中;陆海通道情境下,区际碳交流向邻近陆上通道的城市集聚;渤海通道改善了区际城市群“渤海海峡端点城市”指向的高耗能局面。②2030年区际城市群公路物流减排潜力网络格局:以大连为减排枢纽,以渤海海峡为中心,强减排城市组对南多北少,并存在零减排城市组对;渤海通道主要通过端点城市向其他城市施以碳减排影响,对距其较远且处在公路物流边缘的部分城市的碳减排影响较为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 区际城市群 公路物流碳 减排潜力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
下载PDF
中国水泥行业点源层面CCUS技术减排潜力与优化部署
16
作者 刘罗茜 雷涯邻 +5 位作者 支树洁 陈文会 柴冲 邵振权 刘志晓 刘传望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67,共12页
高能耗、高排放的水泥行业是中国减碳工作中重点关注的行业。目前水泥行业总CO_(2)排放约13.75亿吨,占全国总排放的12%,面临巨大的减排压力。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能对水泥行业深度减排,是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不可或缺... 高能耗、高排放的水泥行业是中国减碳工作中重点关注的行业。目前水泥行业总CO_(2)排放约13.75亿吨,占全国总排放的12%,面临巨大的减排压力。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能对水泥行业深度减排,是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不可或缺的关键性技术。为精准测算水泥行业开展CCUS的减排潜力和优化部署方案,基于生产线尺度数据测算水泥生产过程各个环节的CO_(2)排放量以及适合开展CO_(2)捕集的规模。构建全流程成本核算模型和CCUS源汇匹配模型,得到水泥行业开展CCUS技术各环节的成本、源汇匹配优化方案和减排潜力。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水泥行业与过程相关的CO_(2)排放约占60%,该环节的捕集规模为6.18亿吨CO_(2)/年。华北地区的河北、华东地区的山东和中南地区的湖北、河南的水泥熟料生产线CO_(2)捕集潜力大并且成本低,与渤海湾盆地、江汉—洞庭盆地和临汾盆地形成良好的源汇匹配关系,适合优先开展CCUS技术减排,形成示范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行业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 源汇匹配模型 技术经济分析 减排潜力
下载PDF
高速公路土建阶段碳排放核算方法与减排潜力研究
17
作者 龙伟 梁彦桐 熊模友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34期136-141,共6页
为准确量化高速公路土建阶段碳排放水平,定性分析碳减排潜力,以某新建高速公路典型标段工程为案例,提出基于排放清单的过程生命周期评价分析方法,探究高速公路土建阶段的碳排放特征,明确核算系统边界和分析流程,构建不同周期阶段的碳排... 为准确量化高速公路土建阶段碳排放水平,定性分析碳减排潜力,以某新建高速公路典型标段工程为案例,提出基于排放清单的过程生命周期评价分析方法,探究高速公路土建阶段的碳排放特征,明确核算系统边界和分析流程,构建不同周期阶段的碳排放核算方法,同时从可再生建材的应用角度深入探究该阶段的碳减排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土建阶段 情景分析 减排潜力
下载PDF
河北省典型钢铁企业炼铁工序碳减排潜力分析
18
作者 龙跃 田晨 +1 位作者 鲍继伟 邢磊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1-8,17,共9页
河北省作为钢铁大省,粗钢产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节能减排潜力巨大。炼铁工序燃料消耗量大,污染物排放多,是钢铁工业节能减排的重点环节。以河北省某典型钢铁企业的年生产数据为例,通过对炼铁工序产生的CO_(2)排放进行计算,并综述了... 河北省作为钢铁大省,粗钢产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节能减排潜力巨大。炼铁工序燃料消耗量大,污染物排放多,是钢铁工业节能减排的重点环节。以河北省某典型钢铁企业的年生产数据为例,通过对炼铁工序产生的CO_(2)排放进行计算,并综述了干熄焦技术、炼焦煤风选调湿技术、超厚料层烧结技术、烧结烟气循环技术等关键减排技术的原理和使用现状,并结合计算结果分析,分析该企业炼铁工序的减排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铁 技术 减排潜力
下载PDF
岳阳市餐饮业VOCs排放特征及减排潜力研究
19
作者 朱娟 班远冲 +1 位作者 蒋婷 吴锋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24年第2期10-14,共5页
基于湖南省岳阳市2019年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对岳阳市餐饮源VOCs排放特征进行分析。根据排放源类别及VOCs净化技术现状,设计低目标和高目标2种减排场景,估算岳阳市餐饮业VOCs减排潜力。结果表明,岳阳市餐饮业VOCs排放主要来自居民餐饮,... 基于湖南省岳阳市2019年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对岳阳市餐饮源VOCs排放特征进行分析。根据排放源类别及VOCs净化技术现状,设计低目标和高目标2种减排场景,估算岳阳市餐饮业VOCs减排潜力。结果表明,岳阳市餐饮业VOCs排放主要来自居民餐饮,排放量占比为94.95%,其中农村家庭餐饮排放量占比为63.57%;在设计的2种减排情景下,企业餐饮源中的大、中型餐饮企业减排空间有限,减排贡献率为10.36%,小型餐饮企业减排潜力最大,减排贡献率可达82.71%;在居民餐饮中,农村家庭餐饮减排潜力最大,减排贡献率为66.95%。本研究结果可为餐饮业VOCs治理工作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饮源 VOCs 减排潜力 对策
下载PDF
基于LEAP模型的郑州市交通客运碳减排潜力分析
20
作者 张佳雯 王鹏宇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41-43,共3页
当前,城市交通运输在能源需求和碳排放中已占据较高比例,在新能源技术普及和公共交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有效降低交通客运能耗需求及碳排放已成为研究热点。以郑州市交通客运部门为例,分别设定基准情景(BS)、发展新能源汽车情景(DPTS)、... 当前,城市交通运输在能源需求和碳排放中已占据较高比例,在新能源技术普及和公共交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有效降低交通客运能耗需求及碳排放已成为研究热点。以郑州市交通客运部门为例,分别设定基准情景(BS)、发展新能源汽车情景(DPTS)、发展公共交通情景(DCS),运用LEAP模型分析2017至2028年不同情景下的能耗趋势和温室气体(GHG)排放比例。研究结果表明:2028年郑州交通客运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量约为2017年的2.78倍,其中DPTS场景下的总能耗量相较于基准情景下降了34.1%,发展公共交通的碳减排潜力最显著,发展新能源汽车情景次之。本研究结论可为郑州市交通运输部门的碳减排发展提供相关决策支持,助力实现城市客运交通低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AP模型 城市客运交通 减排潜力 清洁能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