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减量施氮、秸秆还田和蚯蚓接种对黄河故道区土壤团聚体及有机碳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朱翰绅 徐聪 +5 位作者 吴迪 刘昊贶 李冠霖 纪程 汪吉东 张永春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78-284,共7页
优化氮肥施用方式、提升土壤有机碳(SOC)水平是黄河故道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持续3年的田间定位试验方法,探究减量施氮、秸秆还田和蚯蚓接种对江苏省黄河故道区沙质潮土团聚体构成及其SOC含量及活度等指标的影响。试验共设农民... 优化氮肥施用方式、提升土壤有机碳(SOC)水平是黄河故道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持续3年的田间定位试验方法,探究减量施氮、秸秆还田和蚯蚓接种对江苏省黄河故道区沙质潮土团聚体构成及其SOC含量及活度等指标的影响。试验共设农民习惯施氮[FN:690 kg/(hm^(2)·年)]、减量施氮[RN:540 kg/(hm^(2)·年)]、减量施氮+秸秆还田(RS)、减量施氮+秸秆还田+接种蚯蚓(SE)4个处理。结果表明,与FN处理相比,RN处理下SOC含量有增加趋势,且其增加部分主要来源于小团聚体(>0.250~2.000 mm)比例及其所结合的SOC含量的提升。RS处理相对RN处理,全土SOC含量提高8.58%,且大团聚体SOC含量显著增加27.7%,但两者团聚体构成无显著差异。在RS处理基础上接种蚯蚓(SE)后,>0.250~2.000 mm小团聚体比例及其SOC贡献量分别显著下降33.3%和44.1%,导致全土SOC含量降低16.1%,这可能与秸秆还田下,0.250~2.000 mm小团聚体中土壤易氧化有机碳的贡献量高于其他粒径团聚体,在蚯蚓活动影响下可能更易于被利用分解有关,各处理下的作物产量并无显著差异。综上,在该地区通过接种蚯蚓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SOC水平的可行性有待进一步验证;土壤小团聚体是影响黄河故道区沙质潮土SOC固持的关键因素;相比常规施氮,减量施氮配合秸秆还田是提升土壤肥力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量施氮 秸秆还田 蚯蚓接种 土壤有机碳 土壤团聚体
下载PDF
绿肥对减量施氮小麦籽粒产量和氮素利用的补偿机制
2
作者 韦金贵 毛守发 +4 位作者 江俞欣 樊志龙 胡发龙 柴强 殷文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129-3143,共15页
针对西北绿洲灌区小麦连作普遍、化肥施用量较大及氮素利用率低等问题,探究麦后复种绿肥对减量施氮小麦籽粒产量和氮素利用的补偿效应,以期为构建减氮小麦高效生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依托始于2018年的定位试验进行,2020-2022年期... 针对西北绿洲灌区小麦连作普遍、化肥施用量较大及氮素利用率低等问题,探究麦后复种绿肥对减量施氮小麦籽粒产量和氮素利用的补偿效应,以期为构建减氮小麦高效生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依托始于2018年的定位试验进行,2020-2022年期间采集数据。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设4种绿肥种植模式,即麦后分别复种毛叶苕子混播箭筈豌豆(HCV)、箭筈豌豆(CV)、油菜(R)和麦后休闲(F);副区为3种施氮水平:试区习惯施氮量(N3,180 kg hm^(–2))、习惯施氮减量20%(N2,144 kg hm^(-2))、习惯施氮减量40%(N1,108 kg hm^(-2))。研究表明,习惯施氮减量20%和40%显著降低了小麦籽粒产量和氮素吸收,但麦后复种毛叶苕子混播箭筈豌豆可补偿因减量施氮40%造成的籽粒产量和氮素吸收损失,且麦后复种毛叶苕子混播箭筈豌豆结合减量施氮20%提高小麦籽粒产量21.4%和氮素吸收6.9%(P<0.05)。麦后复种毛叶苕子混播箭筈豌豆可补偿因减量施氮40%造成的氮素利用率损失,且其结合减量施氮20%氮素利用率提高13.4%(P<0.05)。其补偿机制归因于:(1)麦后复种毛叶苕子混播箭筈豌豆在减量施氮40%条件下可补偿小麦氮素吸收速率,提高氮素净同化速率34.3%(P<0.05),维持穗部氮素分配,增加茎氮素转运率6.6%(P<0.05)。(2)与麦后休闲传统施氮量相比,麦后复种毛叶苕子混播箭筈豌豆结合减量施氮20%提高氮素平均吸收速率和氮素净同化速率7.2%和34.1%(P<0.05),增加灌浆初期至成熟期穗氮素分配6.7%(P<0.05),提高叶、茎氮素对穗的转运贡献率17.8%、8.9%(P<0.05)。因此,在干旱绿洲灌区,麦后复种毛叶苕子混播箭筈豌豆是实现小麦减氮40%的可行措施,麦后复种毛叶苕子混播箭筈豌豆结合减氮20%可通过提高小麦氮素吸收速率和氮素净同化率,提高叶、茎对穗的转运贡献率从而促进穗部氮素分配,实现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率双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后复种绿肥 减量施氮 籽粒产量 素利用率 补偿效应
下载PDF
减量施氮对橡胶树——葛藤间作模式结瘤固氮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3
作者 王桂花 吴敏 +6 位作者 王大鹏 林清火 詹杉 林琛茗 张先 陈传洋 周永计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701-2710,共10页
【目的】研究接种根瘤菌后,减量施氮对橡胶树与葛藤间作模式结瘤固氮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为胶园减少氮肥施用量、实现绿色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幼龄胶园中,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5个处理:橡胶树单作,配合正常氮肥施用量(对照,CK... 【目的】研究接种根瘤菌后,减量施氮对橡胶树与葛藤间作模式结瘤固氮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为胶园减少氮肥施用量、实现绿色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幼龄胶园中,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5个处理:橡胶树单作,配合正常氮肥施用量(对照,CK1);橡胶树间作葛藤但不接种根瘤菌,配合正常氮肥施用量(对照,CK2);橡胶树间作葛藤并接种根瘤菌后,配合正常氮肥施用量(T100)、减施25%氮肥(T75)和减施50%氮肥(T50);分析不同处理下根瘤固氮效果、作物生长状况、作物氮含量、葛藤氮累积量及表层(0~30 cm)土壤全氮含量。【结果】与T100处理相比,T75和T50处理的葛藤根瘤数量、根瘤鲜重、固氮酶活性、固氮潜力和豆血红蛋白含量均增加,其中T50处理与T100处理差异显著(P<0.05,下同);T75和T50处理的葛藤地上部干重和根系干重均与CK2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而T50处理的葛藤根系氮含量和地上部氮累积量均较CK2显著增加,分别是其1.10和1.49倍。与CK1和CK2相比,接种根瘤菌配合减施氮肥对橡胶树的树围、树高和叶片氮含量均无显著影响,但T50处理的胶园0~10 cm、10~20 cm和20~30 cm土层土壤全氮含量均较CK1显著提高15%以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根瘤固氮酶活性与葛藤植株干重、氮含量和氮积累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在橡胶树与葛藤间作模式中,接种根瘤菌配合减施50%氮肥,可增强葛藤根瘤的固氮能力,从而提高表层土壤全氮含量,促进葛藤对氮素的吸收和累积,并维持橡胶树叶片氮素含量,保证了葛藤和橡胶树的正常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树 葛藤 间作 减量施氮 根瘤菌
下载PDF
减量施氮对河西灌区春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郑天翔 程红玉 +6 位作者 郭增鹏 徐昭 田晓琴 王丽娟 濮超 马金 王勤礼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4-101,112,共9页
【目的】研究减量施氮对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探讨不同氮肥施用下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关系。【方法】以河西灌区春小麦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设置N_(1)(常规施氮量,300 kg/hm^(2))、N_(2)(氮肥减量10%,270 kg/hm^(2))、N_(3)(... 【目的】研究减量施氮对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探讨不同氮肥施用下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关系。【方法】以河西灌区春小麦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设置N_(1)(常规施氮量,300 kg/hm^(2))、N_(2)(氮肥减量10%,270 kg/hm^(2))、N_(3)(氮肥减量20%,240 kg/hm^(2))、N_(4)(氮肥减量30%,210 kg/hm^(2))4个氮水平,测定小麦生长特性、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和产量。【结果】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减少,小麦叶面积指数(LAI)呈降低趋势,N_(3)、N_(4)处理比N_(1)处理显著降低6.69%、7.14%,但N_(1)和N_(2)处理无显著差异;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减少,小麦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叶片蒸腾速率(Tr)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N_(2)处理最大,Pn分别比N_(3)、N_(4)处理显著提高10.04%、13.17%,Tr分别比N_(1)、N_(3)和N_(4)处理显著提高9.32%、15.37%和23.56%;叶片胞间CO_(2)浓度(Ci)也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N_(3)处理最大,叶绿素含量(SPAD)和叶片气孔导度(Gs)呈降低趋势,N_(3)、N_(4)处理分别比N_(1)处理显著降低8.08%、17.41%和10.32%、13.76%,但N_(1)和N_(2)处理无显著差异;小麦穗粒数、穗数和产量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减少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产量在N_(2)处理最大,比N_(1)、N_(4)处理显著提高10.71%、7.91%,比N_(3)处理提高2.52%。相关分析表明,小麦光合特性与产量呈正相关关系,表明高效的光合特性是小麦获得高产的基础。【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减氮10%,即270 kg/hm^(2)是河西灌区春小麦高产稳产的最佳施氮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量施氮 春小麦 光合特性 产量
下载PDF
减量施氮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5
作者 尹春民 张斌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11期175-176,179,共3页
为探讨减量施氮对小麦生产的影响,设置了5个氮肥减施组,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对该地区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氮肥减施5%~10%时对小麦产量与品质未造成显著影响。
关键词 减量施氮 小麦 产量 品质 影响
下载PDF
减量施氮对夏玉米种植体系的影响与策略分析
6
作者 井烈 《农村科学实验》 2024年第14期69-71,共3页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季节对玉米种植的效果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减量施氮是夏玉米种植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施肥方式,不仅能够充分利用氮元素为玉米种植提供营养支持,还能够在构建氮元素利用体系的同时保持施肥量的平衡,最大化利用氮元素提...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季节对玉米种植的效果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减量施氮是夏玉米种植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施肥方式,不仅能够充分利用氮元素为玉米种植提供营养支持,还能够在构建氮元素利用体系的同时保持施肥量的平衡,最大化利用氮元素提高夏玉米种植的质量。该文通过分析指出,减量施氮对夏玉米种植体系中氮肥的利用与平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氮吸收、氮平衡、硝态氮残留三个方面。为了保证夏玉米种植体系稳定发挥作用,需要科学确定氮肥施用量、优化氮肥施用时间和方式、推广新型氮肥普及应用、加大田间管理力度,构建稳定的夏玉米种植体系,提升玉米生长质量和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量施氮 夏玉米 种植体系 田间管理
下载PDF
减量施氮对玉米-大豆套作系统中作物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9
7
作者 刘小明 雍太文 +6 位作者 苏本营 刘文钰 周丽 宋春 杨峰 王小春 杨文钰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629-1638,共10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种植模式(玉米单作、大豆单作、玉米-大豆套作)和施氮水平(0、180、240 kg N hm–2)对作物产量和大豆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叶片Pn、Gs、Ci、Tr和植株干物质积累量随生育时期的推移呈先增...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种植模式(玉米单作、大豆单作、玉米-大豆套作)和施氮水平(0、180、240 kg N hm–2)对作物产量和大豆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叶片Pn、Gs、Ci、Tr和植株干物质积累量随生育时期的推移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与单作相比,套作处理大豆的Pn、Gs、Tr在V5期(玉米大豆共生期)显著降低,但在R2、R4、R6期(玉米收获后)无显著差异,地下部、地上部及总干物质积累量在各生育时期呈降低趋势,R4-R6期的作物生长率和经济系数则显著提高。玉米-大豆套作体系下,施氮显著提高了大豆花后叶片Pn、Gs、Tr和植株地下部、地上部及总干物质积累量,增加了大豆单株荚数和产量,与习惯施氮(240 kg N hm–2)相比,减量施氮处理(180 N kg hm–2)大豆的Pn在R4、R6期提高了3.57%、11.82%,总干物质积累量在R6、R8期提高了5.06%、10.21%,单株荚数、产量提高了8.30%、10.15%。减量施氮处理下,玉米-大豆套作系统的总产量最高,总经济系数为0.49,LER达2.17。玉米-大豆套作减量一体化施肥有利于提高大豆光合特性和干物质积累,提高大豆产量和玉米-大豆套作系统总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量施氮 光合特性 干物质积累 产量 大豆 玉米-大豆套作
下载PDF
断根追钾条件下减量施氮对烟株后期氮、钾吸收及烟叶产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7
8
作者 赵正雄 殷红慧 +2 位作者 李宏光 唐加敏 李少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294-1298,共5页
以烤烟K326品种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比较了正常施氮但打顶时不断根不追钾(CK)、正常施氮但打顶时断根并追钾(CK+C+K)、减量施氮(为正常施氮量的80%)但打顶时断根并追钾(RN+C+K)对烟株后期氮、钾吸收和干物质累积及烟叶产量、质量的影响... 以烤烟K326品种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比较了正常施氮但打顶时不断根不追钾(CK)、正常施氮但打顶时断根并追钾(CK+C+K)、减量施氮(为正常施氮量的80%)但打顶时断根并追钾(RN+C+K)对烟株后期氮、钾吸收和干物质累积及烟叶产量、质量的影响,以期阐明在打顶时断根追钾条件下,烟株整个生育期的施氮量是否应该减少的问题。结果表明:断根追钾明显促进烟株后期的生长。RN+C+K虽少施20%的氮肥,但其与CK+C+K两处理烟株田间中、上部烟叶的开片和SPAD值,采烤结束时的干物质和氮、钾累积量,烟叶的产量、产值以及烟碱和钾含量等质量指标皆优于CK。同时,RN+C+K烟株的干物质和氮、钾累积量以及烟叶产量达到了CK+C+K的97.2%、97.8%、98.9%和98.6%,而产值比后者高2.0%;其烤后上部叶的烟碱含量比CK和CK+C+K两处理分别降低了6.7%和4.5%,而钾含量则分别增加了18.9%和5.6%,且其他化学成分也更为协调。这说明在断根追钾条件下应该减少氮肥施用量,以更有利于增加烟农收入、降低肥料成本、节省氮肥资源和提高烟叶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减量施氮 断根追钾 干物质 养分吸收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减量施氮对玉米/大豆套作系统中作物氮素吸收及土壤氨氧化与反硝化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7
9
作者 周丽 付智丹 +3 位作者 杜青 陈平 杨文钰 雍太文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76-1087,共12页
【目的】揭示玉米/大豆套作系统下作物根际土壤细菌数量及群落多样性变化特征与土壤总氮含量、作物氮素吸收之间的关系,为禾/豆间(套)作减肥增效生产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方法】大田试验于2013—2015年进行,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主因... 【目的】揭示玉米/大豆套作系统下作物根际土壤细菌数量及群落多样性变化特征与土壤总氮含量、作物氮素吸收之间的关系,为禾/豆间(套)作减肥增效生产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方法】大田试验于2013—2015年进行,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主因素为种植模式,设玉米单作(MM)、大豆单作(SS)和玉米/大豆套作(IMS);副因素为玉米、大豆施氮总量,设不施氮(NN:0)、减量施氮(RN:180 kg·hm^(-2))和常量施氮(CN:240 kg·hm^(-2))。在玉米V12期、VT期和R6期,大豆V5期、R2期、R5期和R8期,利用稀释平板法和凯氏定氮法测定各作物根际土壤细菌数量、非根际土壤和植株总氮含量;结合克隆文库和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各处理氨氧化细菌(amo A基因)、反硝化细菌(nir S基因)多样性及其基因丰度。【结果】与相应的单作相比,套作玉米(IM)的作物根际土壤细菌数量提高2.6%,套作大豆提高12.9%;套作玉米土壤总氮含量和植株吸氮量分别提高13.39%和2.10%,大豆的分别降低5.81%和3.24%;套作玉米、大豆的amo A基因丰度比单作增加了38.5%、64.8%,nir S基因丰度比单作提高57.77%、126.39%。各施氮水平间,RN的玉米根际土壤细菌数量比NN和CN的分别提高9.6%和9.8%,大豆的分别提高11.7%和11.0%;施氮提高了玉米、大豆植株吸氮量和土壤总氮含量,单作玉米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套作玉米及单、套作大豆的均在RN下最高;减量施氮提高了玉米、大豆amoA基因多样性指数和单作玉米nir S基因多样性指数,降低了套作玉米和单套作大豆nirS基因多样性指数。【结论】减量施氮有利于增加玉米/大豆套作系统中作物根际土壤细菌数量,调节氨氧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改善土壤氮素转化过程,促进玉米、大豆对氮素的吸收,实现节肥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豆套作 减量施氮 细菌多样性 素吸收
下载PDF
减量施氮对玉米-大豆套作体系中大豆根瘤固氮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23
10
作者 刘文钰 雍太文 +4 位作者 刘小明 陈鹏 董茜 徐婷 杨文钰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05-712,共8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种植模式(大豆单作、玉米-大豆套作)和施氮水平(0,180,240 kg·hm-2)对大豆根瘤固氮特性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生育时期的推移,大豆的单株根瘤数、根瘤干重在单作模式下呈先增加再降低的趋势,而套...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种植模式(大豆单作、玉米-大豆套作)和施氮水平(0,180,240 kg·hm-2)对大豆根瘤固氮特性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生育时期的推移,大豆的单株根瘤数、根瘤干重在单作模式下呈先增加再降低的趋势,而套作模式下则呈持续增加的趋势,在R5期最高;单株根瘤固氮潜力在两种种植模式下均呈先增加再降低的趋势,在R2期最高。与单作比较,套作大豆的单株根瘤数、根瘤干重、根瘤固氮潜力和总吸氮量在V5、R2期降低,在R5期则提高,氮素收获指数、氮肥农学利用率和吸收利用率显著提高。适量施氮有利于提高大豆的根瘤固氮能力,增加植株对氮素的吸收利用。套作模式下,减量施氮处理R5期的单株根瘤数、根瘤干重、根瘤固氮潜力及R8期的总吸氮量比不施氮处理高26.9%、15.5%、14.3%和58.2%,比习惯施氮处理高19.7%、12.0%、23.1%和11.3%,氮肥农学利用率和吸收利用率比习惯施氮处理高73.5%和20.1%。玉米-大豆套作减量一体化施肥促进了大豆根瘤固氮,提高了套作大豆和整个玉米-大豆套作系统的氮肥吸收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量施氮 根瘤固 素吸收 大豆 玉米-大豆套作
下载PDF
秸秆还田条件下减量施氮对作物产量及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3
11
作者 李锦 田霄鸿 +3 位作者 王少霞 把余玲 李有兵 郑险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7-143,共7页
【目的】探讨关中平原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中,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条件下减量施N对作物产量、土壤碳库及NO-3-N累积的影响,为该地区粮食生产的合理氮肥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8-06-2012-06在陕西关中平原进行了4年田间定位试验,在... 【目的】探讨关中平原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中,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条件下减量施N对作物产量、土壤碳库及NO-3-N累积的影响,为该地区粮食生产的合理氮肥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8-06-2012-06在陕西关中平原进行了4年田间定位试验,在作物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设置了常规施N(玉米和小麦季施N量分别为188,150kg/hm2)、15%减量施N(玉米和小麦季施N量分别为160,128kg/hm2)、30%减量施N(玉米和小麦季施N量分别为130,105kg/hm2)3个处理,对3个处理的玉米和小麦秸秆、籽粒产量以及植物全氮、土壤硝态氮含量、土壤有机碳及活性有机碳含量进行分析。【结果】与常规施N处理相比,15%减量施N有一定增产效果,作物周年籽粒产量可提高7.2%;且30%减量施N处理并未显著减少小麦和玉米籽粒产量以及小麦秸秆产量。减量施N处理明显降低了土壤NO-3-N累积量,且根据表观氮平衡结果,N肥施用量仍可减少。减量施N处理对土壤有机碳及活性有机碳含量均无显著影响。随着每季作物秸秆还田以及土壤有机碳含量的逐年增加,活性有机碳含量显著增加。【结论】在秸秆还田条件下适量减N,不仅能保证作物不减产,而且还可逐步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降低土壤NO-3-N累积量,达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减量施氮 作物产量 土壤碳库 素残留
下载PDF
减量施氮对冬小麦-夏玉米种植体系中氮利用与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99
12
作者 刘学军 巨晓棠 张福锁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458-462,共5页
研究了冬小麦 夏玉米种植体系中减量施N对作物N利用与平衡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与原有高量施N处理 (N2 40 和N3 60 )相比 ,在冬小麦季减半施N未引起产量和吸N量的变化 ,但在原有低量施N处理(N12 0 )下减半施N显著降低了小麦产量和吸N量 ;... 研究了冬小麦 夏玉米种植体系中减量施N对作物N利用与平衡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与原有高量施N处理 (N2 40 和N3 60 )相比 ,在冬小麦季减半施N未引起产量和吸N量的变化 ,但在原有低量施N处理(N12 0 )下减半施N显著降低了小麦产量和吸N量 ;在夏玉米季 ,在上季减半施N的基础上停止施N后作物产量和吸N量均比原固定施N处理显著下降 .N平衡计算结果表明 ,减量施N条件下 0~ 1m土壤N残留和表观损失的数量均显著低于原有施N量处理 ,作物N利用率显著提高 ,但在 1~ 2m层次中累积的硝态氮却不因减量施N而下降 ,说明这一土层的硝态氮可能难以被作物吸收利用 .由此可见 ,在前茬高施N量下减少氮肥用量有利于提高作物的氮肥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量施氮 冬小麦-夏玉米种植体系 硝态残留 利用 平衡
下载PDF
减量施氮与大豆间作对蔗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7
13
作者 章莹 王建武 +4 位作者 王蕾 杨文亭 吴鹏 刘宇 唐艺玲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318-1327,共10页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常规施氮(N2,525 kg·hm-2)y和减量施氮(N1,300 kg·hm-2)处理下甘蔗与大豆按行数比1∶1(SB1)和1∶2(SB2)间作、甘蔗单作(MS)、大豆单作(MB)种植模式下蔗田土壤CO2、N2O、CH4排放通量及土地当量比(LER)...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常规施氮(N2,525 kg·hm-2)y和减量施氮(N1,300 kg·hm-2)处理下甘蔗与大豆按行数比1∶1(SB1)和1∶2(SB2)间作、甘蔗单作(MS)、大豆单作(MB)种植模式下蔗田土壤CO2、N2O、CH4排放通量及土地当量比(LER)进行观测和对比分析,以探讨不同间作模式及施氮水平下甘蔗//大豆间作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为制定农田温室气体减排措施提供合理的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减量施氮处理甘蔗//大豆(1∶2)间作模式(SB2-N1)农田土壤CO2排放总量较甘蔗单作(MS)显著降低35.58%,N2O累积排放总量较甘蔗单作降低56.36%,CH4累积排放总量较甘蔗单作升高7.02%;不同种植模式和施氮处理蔗田土壤均表现为CO2和N2O的排放源,CH4吸收汇,追施氮肥后土壤对CH4的吸收速率降低,但CO2和N2O的排放速率增加。MS-N1、SB1-N1、SB2-N1、MS-N2、SB1-N2、SB2-N2和MB处理土壤CO2年累积排放总量(kg·hm-2·a-1)分别为5 096.89、6 422.69、3 283.20、4 103.29、4 475.84、4 775.31和4 780.35,土壤N2O年累积排放总量(kg·hm-2·a-1)分别为4.61、5.11、2.15、3.13、3.72、5.60和3.11,土壤CH4年累积排放总量(kg·hm-2·a-1)分别为13.68、21.78、12.72、5.53、11.36、4.77和9.97。甘蔗//大豆间作系统2009—2012年土地当量比(LER)均大于1,且减量施氮水平下,甘蔗//大豆(1∶2)间作模式优势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大豆间作 减量施氮 温室气体 排放通量 土地当量比
下载PDF
秸秆还田下减量施氮对作物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24
14
作者 李有兵 李锦 +1 位作者 李硕 田霄鸿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9-84,152,共7页
秸秆还田条件下,采用多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N肥减量施用对作物产量、养分吸收利用以及土壤表观N平衡的影响,旨在为关中小麦/玉米一年二熟轮作区合理施用N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与常规施N处理(玉米季施氮187.5 kg·hm-2,小麦季施氮1... 秸秆还田条件下,采用多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N肥减量施用对作物产量、养分吸收利用以及土壤表观N平衡的影响,旨在为关中小麦/玉米一年二熟轮作区合理施用N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与常规施N处理(玉米季施氮187.5 kg·hm-2,小麦季施氮150 kg·hm-2)相比,2008—2011年三年中,15%减N、30%减N两个处理均未显著降低作物籽粒与秸秆产量;2010—2011年生长季中,15%减N处理降低了作物秸秆N、P、K周年总吸收量,增加了籽粒N、P、K周年总吸收量,其中籽粒P周年总吸收量增加达显著性水平;30%减N处理显著降低了籽粒N和秸秆N、K周年总吸收量,降幅分别为12.9%、41.9%、18.5%,在小麦收获后,30%减N处理的N素盈余量只有11.3 kg·hm-2,有潜在缺N危险。综合考虑产量、养分吸收利用及土壤表观N平衡,在秸秆还田条件下,15%减N处理的施N量(即玉米季施氮159 kg·hm-2,小麦季施氮127.5 kg·hm-2)为本地区最佳N肥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减量施氮 产量 养分含量 养分吸收量
下载PDF
两种产量水平下减量施氮对杂交中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13
15
作者 蒋鹏 徐富贤 +5 位作者 熊洪 张林 朱永川 郭晓艺 陈琳 明静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7-156,共10页
为探究不同产量水平下减量施氮对杂交中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以杂交中稻蓉优1015为试验材料,于2016-2017年在四川泸州和德阳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不同产量水平下减量施氮[常规施氮量(195 kg·hm-2,NCK)、减量23%(N-23%)、减量46%(... 为探究不同产量水平下减量施氮对杂交中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以杂交中稻蓉优1015为试验材料,于2016-2017年在四川泸州和德阳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不同产量水平下减量施氮[常规施氮量(195 kg·hm-2,NCK)、减量23%(N-23%)、减量46%(N-46%)、不施氮(N0)]对杂交中稻产量、吸氮量、氮素收获指数、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地点间杂交中稻产量差异显著,泸州点平均产量为8.54 t·hm-2(中产点),德阳点平均产量为11.60 t·hm-2(高产点)。杂交中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对减量施氮的响应随产量水平的变化而变化。中产点:N-46%处理杂交中稻产量与NCK相当,但N-46%处理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氮肥生理利用率、氮收获指数较NCK平均分别增加了93.4%、87.5%、123.4%、6.8个百分点;稻草吸氮量、总吸氮量和生产单位籽粒需氮量较NCK平均分别下降了32.1%、20.6%、21.4%。高产点:N-46%处理杂交中稻氮肥利用率高于NCK,但其产量较NCK平均下降了7.3%,且两者差异显著。与NCK相比,高产点N-23%处理杂交中稻产量、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吸收利用率、氮肥生理利用率、氮收获指数平均分别增加1.3%、36.1%、31.7%、4.4个百分点、21.0%、3.2个百分点,稻草吸氮量、总吸氮量、生产单位籽粒需氮量平均分别降低了12.8%、5.6%、6.4%。减氮处理较高的氮肥利用率与其成熟期相对较低的稻草吸氮量和较高的氮素收获指数有关。同时,相关性分析表明,生产单位籽粒需氮量与稻草吸氮量、总吸氮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氮素收获指数呈显著负相关。可见,根据产量水平合理确定的氮肥减施量,有利于杂交中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协同提高。本研究结果为不同产量水平下杂交中稻减量施氮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量施氮 杂交中稻 肥利用率 产量
下载PDF
减量施氮与间作模式对甜玉米AMF侵染和大豆结瘤及作物氮磷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20
16
作者 周贤玉 唐艺玲 +1 位作者 王志国 王建武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39-1146,共8页
通过4季(2014年秋季,2015年春、秋,2016年春季)大田定位试验,对比研究了两种施氮水平[300 kg·hm^(-2)(N1:减量施氮)和360 kg·hm^(-2)(N2:常规施氮)]和4种种植模式[甜玉米|菜用大豆2∶3(S2B3)、2∶4(S2B4)间作、甜玉米单作(SS... 通过4季(2014年秋季,2015年春、秋,2016年春季)大田定位试验,对比研究了两种施氮水平[300 kg·hm^(-2)(N1:减量施氮)和360 kg·hm^(-2)(N2:常规施氮)]和4种种植模式[甜玉米|菜用大豆2∶3(S2B3)、2∶4(S2B4)间作、甜玉米单作(SS)和菜用大豆单作(SB)]对华南地区甜玉米和大豆产量、甜玉米AMF侵染率、大豆根瘤菌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减量施氮间作处理的甜玉米产量显著高于单作。2016年春季S2B3-N1处理大豆的根瘤数显著高于S2B3-N2处理;4季减量施氮和间作处理对大豆根瘤干重均没有显著影响。2015年春秋两季两种施氮水平间作处理的甜玉米生物量和氮含量均显著高于相应的单作处理;且减量施氮间作模式甜玉米AMF侵染率显著高于常规施氮处理。2015年秋季减量施氮间作模式处理甜玉米的磷含量显著高于单作处理。减量施氮与间作菜用大豆显著提高了甜玉米氮和磷含量、AMF侵染率、生物量及产量,是华南地区甜玉米资源高效利用的可持续生产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量施氮 甜玉米||菜用大豆间作 吸收 磷吸收 根瘤菌 丛枝菌根真菌
下载PDF
减量施氮对保护地辣椒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3
17
作者 韩瑛祚 司鹏飞 +1 位作者 王秀娟 娄春荣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71-75,共5页
以辣椒为试材,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设施条件下常规施肥(N225.000kg·hm^(-2)),减氮15%(N 191.25kg·hm^(-2)),减氮30%(N 157.50kg·hm^(-2)),减氮45%(N 123.75kg·hm^(-2))及不施氮肥对辣椒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 以辣椒为试材,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设施条件下常规施肥(N225.000kg·hm^(-2)),减氮15%(N 191.25kg·hm^(-2)),减氮30%(N 157.50kg·hm^(-2)),减氮45%(N 123.75kg·hm^(-2))及不施氮肥对辣椒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减量施氮各处理株高、茎粗均有所下降;减氮15%辣椒叶片SPAD值达到最高;减氮15%辣椒产量高于常规施处理,减氮30%辣椒产量略低于常规施处理,但差异并不显著;减氮15%或30%不会降低辣椒植株(茎+叶+果)对氮素的吸收,反而减氮15%辣椒氮素吸收量略高于常规施氮处理。因此可以施氮量191.25kg·hm^(-2)作为辣椒保护地生产施肥的参考标准,合理施肥实现辣椒增量和节本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量施氮 保护地 辣椒 生长发育
下载PDF
减量施氮与间作大豆对蔗田碳平衡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管奥湄 章莹 +2 位作者 刘宇 罗莎莎 王建武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78-488,共11页
为了研究氮肥投入及豆科作物间作对蔗田碳汇的影响,通过2年(2012—2013年)的大田试验,采用投入产出平衡法(即将作物生育期内的碳投入与碳产出进行量化分析),探讨2个蔗田施氮水平[300 kg·hm?2(减量施氮)和525 kg·hm?2(常规施... 为了研究氮肥投入及豆科作物间作对蔗田碳汇的影响,通过2年(2012—2013年)的大田试验,采用投入产出平衡法(即将作物生育期内的碳投入与碳产出进行量化分析),探讨2个蔗田施氮水平[300 kg·hm?2(减量施氮)和525 kg·hm?2(常规施氮)]和4种种植模式(甘蔗单作、大豆单作、甘蔗||大豆1行︰1行间作及甘蔗||大豆1行︰2行间作)下蔗田生态系统碳的输入和输出特征。结果表明,两种施氮处理甘蔗||大豆1︰2间作模式碳输入量均显著高于甘蔗单作和甘蔗||大豆1︰1间作模式。2012年减量施氮处理甘蔗||大豆1︰2间作模式碳输出量显著低于甘蔗单作和甘蔗||大豆1︰1间作模式,2013年差异不显著;甘蔗收获后,减量施氮处理甘蔗||大豆两种间作模式土壤碳截存量均显著高于甘蔗单作。甘蔗||大豆间作生态系统的碳收支与平衡分析表明,减量施氮处理甘蔗||大豆1︰2间作模式净碳固定量2012年为2 956.35 kg·hm?2,2013年为872.59 kg·hm?2。减量施氮处理甘蔗||大豆1︰2间作模式下农田固碳潜力大于其他处理,从农业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该模式具有一定的生态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大豆间作 减量施氮 碳输入 碳输出 碳平衡 农田固碳
下载PDF
持续减量施氮对冬小麦土壤硝态氮含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4
19
作者 王成雨 石玉华 井跃博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42-647,共6页
连续两个生长季(2008/2009和2009/2010)对小麦(济麦22)进行不施氮T1、减量施氮T2(180kg·hm-2纯氮)和按农民习惯施氮T3(315kg·hm-2纯氮)3种施肥处理,2008/2009年度各处理分别为T11、T21、T31,2009/2010年度为T12、T22、T32。... 连续两个生长季(2008/2009和2009/2010)对小麦(济麦22)进行不施氮T1、减量施氮T2(180kg·hm-2纯氮)和按农民习惯施氮T3(315kg·hm-2纯氮)3种施肥处理,2008/2009年度各处理分别为T11、T21、T31,2009/2010年度为T12、T22、T32。观测小麦旗叶光合速率、产量、土壤硝态氮含量,分析连续处理两个生长季后各处理氮肥利用率RE N、氮肥农学效率AE N、氮肥生理效率PE N和氮肥偏生产力PFP N的差异。结果表明,(1)第一生长季T21与T31处理相比,第二生长季T22与T32处理相比,小麦旗叶光合能力和产量均未显著下降,但均显著高于不施氮处理(P<0.05)。(2)持续2a减量施氮处理(T22)后,小麦成熟期0-200cm土层硝态氮含量分别比T32和T21显著下降32.2%和26.7%(P<0.05)。(3)持续2a减量施氮处理T22的RE N、AE N、PE N和PFP N均显著高于T32,与第1年减量施氮处理T21相比,T22的RE N、AE N和PE N显著升高(P<0.05),但PFP N变化不显著。研究表明连续减氮处理未显著降低小麦开花后旗叶的光合能力和产量,但降低了地下水污染的风险,同时提高了各项氮肥利用效率指标,因而180kg·hm-2纯氮的施氮量可作为小麦持续高产条件下的推荐施肥量。研究结果可为氮肥高效利用和冬小麦栽培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量施氮 小麦 产量 硝态 肥利用效率
下载PDF
减量施氮对蕉园土壤养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20
作者 何应对 王丽霞 +4 位作者 井涛 刘永霞 丁哲利 韩丽娜 王必尊 《热带农业科学》 2016年第12期1-5,9,共6页
香蕉生产中偏施氮肥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减少氮肥投入是有效实现化肥总量施用措施。本研究在传统施肥水平基础上,梯度降低氮肥的施用量,测定蕉园土壤养分淋失、农艺性状及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不同生长期各处理株高、茎围和青叶数等指... 香蕉生产中偏施氮肥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减少氮肥投入是有效实现化肥总量施用措施。本研究在传统施肥水平基础上,梯度降低氮肥的施用量,测定蕉园土壤养分淋失、农艺性状及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不同生长期各处理株高、茎围和青叶数等指标均比对照处理生长效果好,在营养生长期株高、茎围及青叶数最高值为T_3、T_3、T_4处理,分别比对照(CK)高14.2%、16%和19.8%,与对照处理(CK)达到显著差异;减少氮肥使用可有效降低氮肥的淋溶,其中在T_1~T_5处理20~60 cm土层NH_4^+-N含量较对照分别减少了47.4%、51.3%、30.5%、58.3%和92.1%;施用70%当量氮肥,香蕉产量和经济效益最优,分别比对照和常规性施肥每公顷增加26.4%和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减量施氮 农艺性状 土壤养分 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