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7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用牡丹凤丹的单株产量构成要素
1
作者 汪成忠 李庆魁 +4 位作者 尹原森 杨继 宋志平 吴计划 胡胜甜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9-294,共6页
【目的】为促进凤丹优良种质筛选和高产品种培育提供参考。【方法】以6龄凤丹为研究对象,在果实开裂期,检测10个生长性状(主枝基径、主枝长、2年生枝基径、2年生枝长、小枝长、小枝基径、复叶数量、叶柄长、复叶长和复叶宽)和5个繁殖性... 【目的】为促进凤丹优良种质筛选和高产品种培育提供参考。【方法】以6龄凤丹为研究对象,在果实开裂期,检测10个生长性状(主枝基径、主枝长、2年生枝基径、2年生枝长、小枝长、小枝基径、复叶数量、叶柄长、复叶长和复叶宽)和5个繁殖性状(单果数量、单果长、种子量、败育单果荚数量和产量),分析各性状的相关性,采用逐步回归法筛选与产量相关的性状,再对所筛选的性状进行通径分析,明确其对产量的效应。【结果】凤丹的繁殖性状指标的变异系数大于生长性状。与产量显著相关的性状有种子数量、单果长、2年生枝基径、2年生枝长和小枝长;种子数量对种子产量的影响最大(相关系数R=0.811),其次为单果长(R=0.210),小枝长、2年生枝基径和2年生枝长通过影响种子数量和单果长来对种子质量产生影响。以产量(y)为因变量,以种子数量(x_(1))、单果长(x_(2))、小枝长(x_(3))、2年生枝基径(x_(4))为自变量,构建的凤丹单株产量模型为y=0.142x_(1)+1.123x_(2)+0.027x_(3)+0.014x_(1)x_(2)+0.011x_(1)x_(4)-0.043x_(2)x_(4)-3.386。【结论】单株产量构成的关键要素为种子数量(果实数量)和单果长(果实大小),说明凤丹的单株产量由“库”的大小所决定,同时受到“源”强度的影响。实际生产中在调“源”的同时,更应关注扩“库”增产措施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用牡丹 凤丹 单株产量 产量构成
下载PDF
施肥模式对‘凤丹’牡丹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2
作者 刘行 田晴 +7 位作者 田忠平 李成忠 丁银花 赵宝元 陈越恒 程天利 王韬 种梓旭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7期56-63,共8页
为解决施肥不科学影响‘凤丹’牡丹品质产量提升的问题,以5年生‘凤丹’牡丹为试验材料,采用分阶段控量施肥的方法,研究其对‘凤丹’牡丹光合特性、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凤丹’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叶绿素含量均... 为解决施肥不科学影响‘凤丹’牡丹品质产量提升的问题,以5年生‘凤丹’牡丹为试验材料,采用分阶段控量施肥的方法,研究其对‘凤丹’牡丹光合特性、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凤丹’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叶绿素含量均随着复合肥施入量的增加、喷施硼肥浓度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D3B4(复合肥225 kg/hm^(2),硼肥0.3%)水平时达到最大值。叶片胞间CO_(2)浓度趋势相反,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在D3B4水平达到最低值。同时,在D3B4水平时,‘凤丹’的单株果荚数、果荚直径、千粒重、单株籽粒产量均达到最大值。本研究以盛花期复合肥底肥225 kg/hm^(2)+结果初期叶喷0.3%硼肥为‘凤丹’牡丹高产的最佳施肥模式,可为‘凤丹’牡丹科学施肥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丹’牡丹 光合特性 产量 复合肥 硼肥
下载PDF
核磁共振技术无损检测‘凤丹’种子含油率的研究
3
作者 夏生成 王旭 +4 位作者 朱铭玮 卓清琪 吴雪莲 陈小溪 李淑娴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7-131,138,共6页
以‘凤丹’种子为材料,在对比核磁共振技术与索氏提取法测定其含油率的基础上,分析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检测‘凤丹’种子含油率甚至单粒含油率的可行性,并对核磁共振技术测定后的种子进行发芽试验,研究该方法对种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以‘凤丹’种子为材料,在对比核磁共振技术与索氏提取法测定其含油率的基础上,分析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检测‘凤丹’种子含油率甚至单粒含油率的可行性,并对核磁共振技术测定后的种子进行发芽试验,研究该方法对种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核磁共振技术与索氏提取法测定结果显著相关,两种方法得到的含油率之间的差异较小,差值在0.18%~0.60%之间,相对误差在3%以内,两者相关系数为0.891,相关性显著;根据8组样品的整体含油率与平均含油率的对比结果发现,二者差值在0.26%~0.81%之间,相对误差在4.00%以内,两者相关系数为0.896,相关性显著。直接测定的单粒种子含油率与两粒换算后含油率结果也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739。发芽试验表明,核磁共振技术测定后的种子与新鲜种子发芽率无显著差异。因此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可以无损、精确测定‘凤丹’种子单粒含油率,且该方法对种子发芽率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丹 含油率 种子质量 核磁共振技术
下载PDF
‘凤丹’牡丹栽培及产业发展综述
4
作者 李子健 朱洁薇 +1 位作者 于水燕 胡永红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6-132,共7页
该研究总结了影响‘凤丹’生长发育、产量的各项因素并结合阐述现阶段‘凤丹’综合开发利用的现状,揭示了‘凤丹’产业精细化发展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以期对‘凤丹’以及整个牡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凤丹 新资源植物 牡丹籽油 植物养分补充 牡丹产业升级
下载PDF
播期和热水浸种对油用牡丹‘凤丹’种子发芽的影响
5
作者 范挺秀 郝明扬 +1 位作者 王嘉欣 范丙友 《河南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7-8,28,共3页
以油用牡丹‘凤丹’种子为试材,研究了播期和热水浸种对其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凤丹’种子收获1个月后含水量显著降低;8月是油用牡丹‘凤丹’适宜播种期,9月之后播种会显著降低出苗率;热水浸种能显著提高‘凤丹’种子的含水量,但随着... 以油用牡丹‘凤丹’种子为试材,研究了播期和热水浸种对其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凤丹’种子收获1个月后含水量显著降低;8月是油用牡丹‘凤丹’适宜播种期,9月之后播种会显著降低出苗率;热水浸种能显著提高‘凤丹’种子的含水量,但随着储存时期的延长,‘凤丹’种子的吸水能力显著下降;‘凤丹’种子的发芽率与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热水浸种能够显著提高8月下旬及9月上旬播期‘凤丹’种子的发芽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用牡丹 凤丹 热水浸种 播期 发芽率
下载PDF
凤丹花粉体外萌发规律探究
6
作者 陈明 孙静 《现代农业研究》 2024年第7期80-85,共6页
花粉的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显示:花粉粒较宽有3条孔沟,膜上有明显的瘤状突起,花粉外壁有网状纹饰;花粉粒里有较多的蛋白质,花粉管有较多的线粒体。花粉离体培养的正交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凤丹花粉萌发率的影响因素依次为:硼酸>蔗糖>... 花粉的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显示:花粉粒较宽有3条孔沟,膜上有明显的瘤状突起,花粉外壁有网状纹饰;花粉粒里有较多的蛋白质,花粉管有较多的线粒体。花粉离体培养的正交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凤丹花粉萌发率的影响因素依次为:硼酸>蔗糖>四水硝酸钙。当蔗糖浓度为10%、硼酸浓度为0.1%、四水硝酸钙浓度为0.1%、光照强度为5000 lx和萌发温度为25℃时萌发率最高,最高萌发率为85.9%;花粉在1 h萌发率为(9.0±2.5)%,1~2 h萌发率迅速提高,2 h萌发率为(66.9±2.3)%,4 h后萌发率趋于平稳,萌发率为(85.6±5.0)%,花粉管在20~40 min伸长较慢,之后迅速伸长,6 h后达(1527.1±253.7)μm,为其直径的31倍,且保持持续增长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丹花粉 萌发 双受精
下载PDF
凤丹新品种凤丹1号与凤丹2号选育及配套栽培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卫文 陈飞虎 +7 位作者 赵伟 王爱听 杨守文 廖华俊 宁志怨 谢晋 江芹 董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32期39-41,44,共4页
"凤丹1号"和"凤丹2号"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安徽医科大学通过混合选择育种选育而成。为促进该品种的推广种植,介绍凤丹新品种选育过程、主要性状、产量与品质表现,总结其配套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 凤丹1号 凤丹2号 品种选育 栽培
下载PDF
“凤丹”牡丹与经济林间作栽培模式效果试验研究
8
作者 孙世磊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24年第6期48-52,共5页
【目的】探究“凤丹”牡丹与经济林间作栽培模式的优化路径。【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数理统计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改变株距调整栽植密度进行平行实验。【结果】(1)降低栽植密度有助于显著提升“凤丹”牡丹的植株高度,对整体长势有利;(2... 【目的】探究“凤丹”牡丹与经济林间作栽培模式的优化路径。【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数理统计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改变株距调整栽植密度进行平行实验。【结果】(1)降低栽植密度有助于显著提升“凤丹”牡丹的植株高度,对整体长势有利;(2)降低栽植密度在一定程度上可显著提升“凤丹”牡丹的新梢生长量,但过度降低栽植密度则不具有显著性;(3)降低栽植密度在整体上可提升植株根长,但当株行距0.6m×0.6m以上后即不具备显著性;(4)结籽量随着植株栽植密度的降低先升后降,因此应当合理控制植株栽植密度;(5)栽植密度的降低与牡丹籽质量的提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6)栽植密度提升有助于提高丹皮产量,同时会降低优等品产率和丹皮酚含量,反之亦然。【结论】栽植密度的调整对于“凤丹”牡丹的不同性能指标存在着不同的影响,在实际的间作栽培模式下,应当以结果为导向,参考已有实验结果针对性调整栽植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丹”牡丹 经济林 间作栽培模式
下载PDF
凤丹籽蛋白氨基酸分析及营养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梅青 周鑫 +3 位作者 张大卫 钱明月 吴计划 王芬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37-541,共5页
以凤丹籽为原料,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分析其氨基酸组成,并对比参照全鸡蛋蛋白、大豆分离蛋白和FAO/WHO推荐模式的氨基酸组分,对凤丹籽蛋白的氨基酸成分进行营养评价。结果表明:凤丹籽蛋白共检测出16种氨基酸(除色氨酸外),其中必需氨基... 以凤丹籽为原料,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分析其氨基酸组成,并对比参照全鸡蛋蛋白、大豆分离蛋白和FAO/WHO推荐模式的氨基酸组分,对凤丹籽蛋白的氨基酸成分进行营养评价。结果表明:凤丹籽蛋白共检测出16种氨基酸(除色氨酸外),其中必需氨基酸为总氨基酸质量分数的38.9%,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值为72.3、生物价BV为67.1。采用模糊识别法计算出的与全鸡蛋蛋白的贴近度为0.90,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为81.6,以上均优于大豆分离蛋白,化学评分CS有多项优于或接近大豆分离蛋白。以上分析结果说明凤丹籽氨基酸组成的平衡性指标很好,是一种新型的优质氨基酸来源,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丹 凤丹籽蛋白 氨基酸分析 必需氨基酸 营养评价
下载PDF
凤丹(Paeonia ostii T.)自毒物质的检测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35
10
作者 覃逸明 聂刘旺 +3 位作者 黄雨清 王千 刘欣 周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53-1161,共9页
药用牡丹的种植中存在明显的连作障碍现象,为探讨其机制,利用已萌发长根的凤丹(Paeonia ostii)种子对凤丹根际土壤和根的水浸提液进行了自毒化感检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种植4a的凤丹根际土壤及其根皮中的化感自毒物质进行了定... 药用牡丹的种植中存在明显的连作障碍现象,为探讨其机制,利用已萌发长根的凤丹(Paeonia ostii)种子对凤丹根际土壤和根的水浸提液进行了自毒化感检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种植4a的凤丹根际土壤及其根皮中的化感自毒物质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外源法研究了盆栽凤丹幼苗对5种检出物质(阿魏酸、肉桂酸、香草醛、香豆素和丹皮酚)及其混合物在3种不同浓度下对植株生长的影响和生理响应。结果表明:(1)连续种植4a的凤丹根际土壤和根浸提液对已萌发种子根的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显示凤丹根分泌物具有自毒化感的潜势;(2)HPLC分析表明在凤丹根际土壤中存在5种以上的酚酸类物质(阿魏酸、肉桂酸、香草醛、香豆素和丹皮酚),其中阿魏酸、肉桂酸、香草醛、香豆素为前人已报道的化感物质;(3)在实验室条件下,所设浓度范围内,5种物质及其混合物对凤丹幼苗的高度、根长及地下和地上生物量均有明显影响,尤其对根长和地下生物量的影响最为明显(p<0.05),此结果与连作移栽幼苗时,根部首先发黑死亡的现象相一致;(4)凤丹幼苗的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在各处理中表现出相似性,即低浓度时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高,高浓度时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低,低浓度的阿魏酸和香草醛对幼苗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合成有促进作用。此结果显示自毒物质可能是通过影响根系酶活性和叶绿素合成来影响群体中其它个体的生长。本实验的结果显示栽培4a的凤丹土壤水提液具有抑制自身种子根系生长的活性,此提示栽培凤丹连作障碍可能主要与自身分泌到土壤中的酚酸类物质的自毒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丹(Paeonia ostii T.Hong ET J.X.Zhang) 自毒作用 自毒物质 作用机制
下载PDF
铜陵铜矿区凤丹根际和非根际土壤酶活性 被引量:21
11
作者 刘登义 沈章军 +2 位作者 严密 王友保 李晶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315-1320,共6页
对铜陵铜矿区凤丹根际和非根际土壤酶活性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凤丹根际土壤各种酶活性显著大于非根际土壤.凤丹非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磷酸酶和脲酶活性能敏感地反映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状况;根际环境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表现为:磷酸... 对铜陵铜矿区凤丹根际和非根际土壤酶活性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凤丹根际土壤各种酶活性显著大于非根际土壤.凤丹非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磷酸酶和脲酶活性能敏感地反映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状况;根际环境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表现为:磷酸酶>脲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多酚氧化酶,影响率分别为131.562%、92.492%、87.557%、59.673%、34.076%;土壤各种酶活性与重金属复合污染程度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均-0.868以上,表现出重金属复合污染对土壤酶活性的抑制效应.凤丹可有效地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土壤各种酶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酶活性 铜矿区 凤丹 根际土 非根际土
下载PDF
铜陵铜尾矿凤丹种植基地重金属污染初探 被引量:26
12
作者 沈章军 王友保 +3 位作者 王广林 严密 李征 刘登义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73-677,共5页
通过对安徽铜陵凤凰山铜尾矿凤丹种植基地土壤和凤丹中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在尾矿空白地和凤丹种植地土壤中Cu、Cd、Pb、Zn元素含量、存在形态差异明显,说明凤丹对尾矿土壤的修复效果明显;尾矿土壤中的Cu、Cd元素总量... 通过对安徽铜陵凤凰山铜尾矿凤丹种植基地土壤和凤丹中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在尾矿空白地和凤丹种植地土壤中Cu、Cd、Pb、Zn元素含量、存在形态差异明显,说明凤丹对尾矿土壤的修复效果明显;尾矿土壤中的Cu、Cd元素总量分别是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的4 36~14 4 3倍和3. 6 7~3 .86倍,凤丹种植地重金属元素的CPI指数达到5 . 6 0 7,表明尾矿土壤中重金属元素污染仍相当严重.研究发现,4种元素在凤丹各部位含量明显不同:叶和根心为Cu >Zn >Pb >Cd ,茎和根皮为Zn >Cu >Pb >Cd ,根皮中Zn含量最高;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各形态的变化与凤丹体内相应元素总量无显著相关;丹皮内Cu、Cd、Pb元素含量与丹龄之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 . 84 2、0. 993、0 . 992 ,Cu、Cd元素在凤丹体内含量约是出口药用植物绿色行业限量指标的1 .4 3~2 . 5 3倍和1. 17~3 .17倍,可见缩短栽种时间可有效减少重金属元素对丹皮药效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丹 重金属 铜尾矿
下载PDF
凤丹牡丹鳞芽离体培养与快繁技术 被引量:29
13
作者 王新 成仿云 +3 位作者 钟原 文书生 李刘泽木 黄弄璋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1-110,共10页
【目的】研究建立凤丹牡丹离体快繁技术体系,为油用牡丹优良单株无性快繁与新品种培育开拓新途径。【方法】早春从不同单株采集鳞芽外植体,置于WPM+6-BA 0.5 mg·L^(-1)+GA_3 0.2 mg·L^(-1)培养基中离体培养,根据启动诱导率及... 【目的】研究建立凤丹牡丹离体快繁技术体系,为油用牡丹优良单株无性快繁与新品种培育开拓新途径。【方法】早春从不同单株采集鳞芽外植体,置于WPM+6-BA 0.5 mg·L^(-1)+GA_3 0.2 mg·L^(-1)培养基中离体培养,根据启动诱导率及增殖系数,筛选适宜离体培养的单株,并对最优单株展开深入研究;在增殖阶段,采用单因子和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WPM培养基中Ca(NO_3)_2浓度和植物生长调节剂(PGRs)(6-BA,GA_3,NAA,KT及TDZ)配比对增殖的影响,获得最佳增殖培养基及其PGRs组合;在诱导生根阶段,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研究冷处理时间和IBA浓度对生根率及生根质量的影响,获得最佳生根培养方案;根据生根质量划分生根苗等级,并观察移栽成活率。【结果】1)凤丹牡丹启动培养存在基因型差别,供试的17个高结实单株中有7个诱导率≥50%、增殖系数≥2.50,适宜进行离体培养,其中单株FD10表现最佳(诱导率100%、增殖系数4.58),被用于研究建立离体快繁技术体系;2)对培养基中Ca_2+浓度与PGRs对增殖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增殖培养基及其PGRs组合为WPM[Ca(NO_3)21 544 mg·L^(-1)]+6-BA 0.5 mg·L^(-1)+GA_3 0.2 mg·L^(-1),以40天为继代周期,增殖系数为3.87,共继代6次;3)对冷处理天数与IBA浓度对生根影响的研究表明,无根苗先在根诱导培养基(1/2 MS+IBA 2.0 mg·L^(-1)+腐胺1.0 mg·L^(-1))上培养30天(其中前8天进行4℃冷处理),再转入生根培养基[1/2 MS(CaCl_2加倍)+活性炭4.0 g·L-1]培养20天后生根率达56.67%;4)把生根苗按生根质量分为1~3级,其中1级苗占比84%,2级和3级苗占比分别为12.5%和3.5%,移栽至基质泥炭土+蛭石+珍珠岩(体积比1∶1∶1)中,60天后发现愈伤组织少的1级苗成活率达66.67%,而愈伤组织发达的2级和3级苗则死亡,表明生根质量对移栽成活至关重要。【结论】凤丹牡丹离体快繁技术必须建立在基因型选择的基础上,本研究初步建立优株FD10的离体快繁技术体系,确定其最佳增殖培养基为WPM[Ca(NO_3)_2 1544 mg·L^(-1)]+6-BA 0.5 mg·L^(-1)+GA30.2 mg·L^(-1);最佳生根培养方案为1/2 MS+IBA 2.0 mg·L^(-1)+腐胺1.0 mg·L^(-1),诱导初期冷处理8天;1级生根苗移栽60天后成活率达66.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丹牡丹 基因型 硝酸钙 植物生长调节剂 生根 驯化移栽
下载PDF
凤丹种子的休眠和萌发特性 被引量:84
14
作者 郑相穆 周阮宝 +2 位作者 谷丽萍 茆敦俊 周嘉槐 《植物生理学通讯》 CSCD 1995年第4期260-262,共3页
先高温后低温处理可以解除凤丹种子的休眠。凤丹种子萌发需要经历严格有序的后熟、长根和长芽三个阶段,某一阶段的条件不能满足或不按上述顺序进行,即不能萌发成苗。GA3可代替低温提高凤丹种子的萌发率。
关键词 凤丹 种子 休眠 萌发 药用植物 牡丹
下载PDF
氮磷钾平衡施肥对凤丹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2
15
作者 魏冬峰 张利霞 +2 位作者 常青山 郭丽丽 侯小改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265-2273,共9页
为探究氮磷钾平衡施肥对油用牡丹光合特性的影响,建立氮磷钾平衡施肥对油用牡丹净光合速率的函数模型,模拟出油用牡丹的氮磷钾施肥最优组合方案。以油用牡丹品种凤丹为材料,采用311-A拟饱和最优回归设计,研究不同氮、磷、钾施肥处理对... 为探究氮磷钾平衡施肥对油用牡丹光合特性的影响,建立氮磷钾平衡施肥对油用牡丹净光合速率的函数模型,模拟出油用牡丹的氮磷钾施肥最优组合方案。以油用牡丹品种凤丹为材料,采用311-A拟饱和最优回归设计,研究不同氮、磷、钾施肥处理对凤丹盛花期光合特性的影响,建立凤丹盛花期的净光合速率氮磷钾平衡施肥效应函数模型。结果表明,凤丹盛花期的净光合速率与氮磷钾肥施用量之间回归关系显著,并具有高度相关关系。所有施肥处理的净光合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氮磷钾三因素、两因素配施对凤丹盛花期净光合速率均具有显著影响,氮磷钾3种肥料的影响作用大小顺序为钾肥>氮肥>磷肥。通过模型寻优获得最高净光合速率对应的氮磷钾最佳施肥组合为N 502.52 kg·hm-2,P2O5179.42 kg·hm-2,K2O 174.79 kg·hm-2,拟合的最大净光合速率为16.398μmol·m-2·s-1。本研究建立的施肥效应函数模型能够用于预测凤丹盛花期的光合能力,帮助改善其光合特性,对于高光效凤丹品种的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丹 平衡施肥 效应函数 净光合速率 生理特性
下载PDF
药用植物凤丹(Paeonia suffruticosa)根际土壤细菌群落16S rRNA基因的ARDRA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张永敢 赵娟 +3 位作者 张玉洁 吴婷 吴孝兵 郑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5564-5574,共11页
凤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为芍药科多年生植物,是一种重要的传统中药资源。在其生长发育的周期中与土壤微生物尤其是根际土壤微生物有密切的关系。通过构建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及文库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ARDRA),对中... 凤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为芍药科多年生植物,是一种重要的传统中药资源。在其生长发育的周期中与土壤微生物尤其是根际土壤微生物有密切的关系。通过构建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及文库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ARDRA),对中国药用植物凤丹5大主要分布区域的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进行了研究。采用限制性内切酶HinfI和Csp6I对克隆文库中随机挑选的1000个白色克隆子进行了酶切分型,根据酶切图谱的不同,将其分为324个OTUs,并对38个优势OTUs进行了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凤丹根际土壤细菌种群主要包括:变形菌门(包括alpha、beta、gamma、detla亚门)、酸杆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及厚壁菌门等11类细菌,此外还包含了3个未归类的细菌。变形菌门和酸杆菌门为文库中的主要菌群,分别占克隆总数的47.34%和14.36%,其中Pseudomonas sp.、Burkholderia sp.和Arthrobacter sp.为优势菌属。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药用植物凤丹5大主要分布区域的根际土壤细菌种群不仅具有丰富的多样性,还存在丰富的潜在新菌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丹 根际土壤 细菌 多样性 ARDRA
下载PDF
滇牡丹籽油与凤丹牡丹籽油品质及活性对比研究 被引量:18
17
作者 赵能 肖丰坤 +3 位作者 施蕊 王毅 原晓龙 王娟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2-95,共4页
以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的滇牡丹籽油与凤丹牡丹籽油为原料,以酸值、碘值、皂化值、过氧化值及两种牡丹籽油脂肪酸组成为品质评价指标,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及对酪氨酸酶抑制率为活性评价指标,对比研究二者品质和活性。结果表明:滇牡丹籽... 以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的滇牡丹籽油与凤丹牡丹籽油为原料,以酸值、碘值、皂化值、过氧化值及两种牡丹籽油脂肪酸组成为品质评价指标,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及对酪氨酸酶抑制率为活性评价指标,对比研究二者品质和活性。结果表明:滇牡丹籽油与凤丹牡丹籽油的酸值(KOH)分别为1.628 mg/g和1.724 mg/g,碘值(I)分别为172 g/100 g和168 g/100 g,滇牡丹籽油的皂化值(KOH)为186.4 mg/g,在药典规定的注射用油皂化值(KOH)(185~200 mg/g)范围内。二者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均高于橄榄油,滇牡丹籽油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稍低于凤丹牡丹籽油,而抗酪氨酸酶活性强于凤丹牡丹籽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牡丹籽油 凤丹牡丹籽油 理化性质 抗氧化
下载PDF
凤丹栽培群体的表型变异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彭丽平 成仿云 +2 位作者 钟原 徐兴兴 鲜宏利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0-180,共11页
从我国6个凤丹(Paeonia ostii T.Hong et J.X.Zhang)中心产区,选取15个群体共398个单株,对20个表型性状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枝条数、地径、株高、茎长、冠幅长、冠幅宽、成花枝、芽位数、叶长和叶宽等10个表型性状受植株株龄的影... 从我国6个凤丹(Paeonia ostii T.Hong et J.X.Zhang)中心产区,选取15个群体共398个单株,对20个表型性状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枝条数、地径、株高、茎长、冠幅长、冠幅宽、成花枝、芽位数、叶长和叶宽等10个表型性状受植株株龄的影响显著,随着株龄增加,除叶长和叶宽的平均值呈递减趋势外,其他8个性状的平均值都呈现递增趋势。凤丹群体间的表型分化系数为0~50.14%,平均值为27.62%,变化幅度最大的是二年生枝长,最小的为心皮数和二年生枝径。对当年生枝长、芽位高、当年生枝径、顶生小叶长、二年生枝径、顶生小叶宽、复叶数、心皮数、二年生枝长和叶柄长等不受株龄影响的10个表型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6个性状是影响表型差异的主要性状。各表型性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聚类分析结果将受株龄影响的10个性状划分为4组。研究结果表明凤丹表型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的变异非常丰富,可为遗传改良和品种选育储备丰富的植物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丹 表型变异 表型分化 环境因子 遗传改良
下载PDF
凤丹种子休眠特性研究 被引量:17
19
作者 郭丽萍 张延龙 +1 位作者 牛立新 罗建让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65-169,共5页
以凤丹种子(Paeonia ostii)为试验材料,通过对凤丹种子种皮透水性、种胚形态和生活力、种子内源抑制物质活性的测定,研究凤丹种子休眠特性。结果表明:凤丹种皮降低种子吸水速度,但不影响最终吸水率,完整种子浸种56h种子吸水基本达到饱和... 以凤丹种子(Paeonia ostii)为试验材料,通过对凤丹种子种皮透水性、种胚形态和生活力、种子内源抑制物质活性的测定,研究凤丹种子休眠特性。结果表明:凤丹种皮降低种子吸水速度,但不影响最终吸水率,完整种子浸种56h种子吸水基本达到饱和,对凤丹种皮进行酸蚀或去皮处理不会提高萌发率,凤丹种皮不是休眠的主要原因;成熟的凤丹种子生活力达95.6%,但种胚发育不完全,其需经过一定时间的层积,种胚才能不断生长分化,完成后熟;种皮和胚乳中含有的萌发抑制物质对白菜种子和自身种子萌发有显著抑制作用,且种皮和胚乳中的抑制物含量和种类不同;300mg·L-1的外源GA3能够有效提高凤丹种子萌发率。凤丹种子休眠是由于种胚发育不完全和生理后熟以及种子内存在抑制物质引起的综合休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丹 种子 休眠 萌发
下载PDF
凤丹牡丹ANS(PoANS)基因克隆、特性及表达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李果 李厚华 +3 位作者 张延龙 辛转霞 魏新翠 唐豆豆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4-69,共6页
通过RT-PCR技术,从凤丹牡丹花瓣中克隆出编码ANS基因的c DNA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对不同开花阶段的凤丹花瓣进行实时荧光定量及总花青素质量分数测定,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ANS,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感受态,经IPTG诱导进行... 通过RT-PCR技术,从凤丹牡丹花瓣中克隆出编码ANS基因的c DNA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对不同开花阶段的凤丹花瓣进行实时荧光定量及总花青素质量分数测定,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ANS,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感受态,经IPTG诱导进行体外表达。结果表明:该序列编码区域共1 065 bp,编码354个氨基酸,其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40 475.5,亚细胞定位为细胞质的可能性最大;表达分析显示,ANS基因表达水平与不同开花时期的总花青素质量分数及花色相关,原核表达得到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4 000的ANS-His-tag融合蛋白,与预测蛋白大小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丹牡丹 ANS基因 表达分析 原核表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