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共找到425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建立普遍意义的附条件程序出罪制度的思考 被引量:1
1
作者 黄京平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3期28-40,共13页
程序出罪的规模化现象,使我国不附条件不起诉欠缺正当性或正当性不足的特征突显。这必然影响规模化程序出罪的持久性、稳定性,也会形成轻微犯罪治理质效逐渐劣化的趋势。司法规范实际确定了具有相当普遍意义的附条件程序出罪规则,及时... 程序出罪的规模化现象,使我国不附条件不起诉欠缺正当性或正当性不足的特征突显。这必然影响规模化程序出罪的持久性、稳定性,也会形成轻微犯罪治理质效逐渐劣化的趋势。司法规范实际确定了具有相当普遍意义的附条件程序出罪规则,及时弥补了立法的缺陷,修正了规模化程序出罪正当性不足的偏差,也为建立普遍意义的附条件程序出罪制度积累了经验。普遍意义的附条件程序出罪制度,应由附条件不启动刑事追诉程序和附条件终止刑事追诉程序构成,具体包含附条件不予立案、附条件撤销案件、附条件不起诉几种具体的程序出罪方式。以不同等级的附条件不起诉取代酌定不起诉、情节显著轻微不起诉,是建立普遍意义附条件不起诉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条件 程序出罪 不予立案 撤销案件 不起诉 刑罚替代措施 分层出罪 分层
下载PDF
阶层理论下挪用资金罪的出罪体系研究
2
作者 彭文凤 《争议解决》 2024年第11期219-225,共7页
《刑法修正案(十一)》对挪用资金罪的修改幅度较高,表明国家对挪用资金罪所保护法益“民营企业的财产”的重视,以及对加强企业产权保护和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同时也对司法机关提出了针对挪用资金罪谨慎、精准入罪的潜在要求。文章基于... 《刑法修正案(十一)》对挪用资金罪的修改幅度较高,表明国家对挪用资金罪所保护法益“民营企业的财产”的重视,以及对加强企业产权保护和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同时也对司法机关提出了针对挪用资金罪谨慎、精准入罪的潜在要求。文章基于“二元相对”的思维模式阐述了出罪研究对于犯罪认定的必要性。并且梳理了立法层面(刑民衔接增设前置法、向结果犯转化、积极适用刑事和解制度)和司法层面(构成要件限缩解释、违法性阻却、有责性阻却、不可罚性阻却)的具体出罪路径和理论。The high degree of amendment to the Criminal Law (XI) on the crime of misappropriation of funds shows that the state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crime of misappropriation of funds to protect the “property of private enterprises”, as well as the determination to strengthen the protection of enterprise property rights and optimize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and also puts forward potential requirements for the judicial organs to be cautious and precise in the crime of misappropriation of funds. Based on the “dualistic relative” mode of thinking,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necessity of crime research for crime identification. Moreover,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oncrete ways and theories of crime from the legislative level (adding the advance law, transforming to the result crime, actively applying the criminal reconciliation system) and the judicial level (constraining the interpretation of constitutive elements, preventing illegality, preventing responsibility, preventing unpunish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阶层体系 挪用资金 出罪 立法出罪 司法出罪
下载PDF
程序出罪的内涵重塑与判断标准 被引量:3
3
作者 吴桐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1-85,共15页
随着犯罪治理多元化进程的加快,程序出罪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如何在实体入罪的同时通过程序出罪实现犯罪治理多元化成为理论研究的重点课题。既有研究未能妥善解决程序出罪的概念共识问题,导致程序出罪的理论基础不清、适用范围不明、体... 随着犯罪治理多元化进程的加快,程序出罪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如何在实体入罪的同时通过程序出罪实现犯罪治理多元化成为理论研究的重点课题。既有研究未能妥善解决程序出罪的概念共识问题,导致程序出罪的理论基础不清、适用范围不明、体系协调性不足。对此,应通过逐级分析“不入罪”与“出罪”,以及“实体出罪”与“程序出罪”的理念差异,凸显程序出罪的独立性。程序出罪的本质属性表现为因裁量性程序终止行为使行为人在法律意义上无罪。因存在犯罪阻却事由、法益恢复事由、证据不足、欠缺诉讼条件导致的法定性程序终止因不具有个案利益衡量特性,与程序出罪存在本质差异。在此基础上,应进一步明确程序出罪的判断标准,处理好不同属性利益之间的衡量问题,即制定不同出罪情节的叠加适用标准,以及出罪与入罪情节之间的冲突衡量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出罪 利益衡量 实质判断 不起诉权 判断标准
下载PDF
非法经营罪中证券业务的限定与出罪 被引量:1
4
作者 劳东燕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6-91,共16页
司法实务中对非法经营罪中的证券业务存在宽泛解读的倾向。要厘清非法经营罪中证券业务的内涵与外延,关键在于:一是将证券业务型非法经营罪的法益内容明确化,在遵循形式判断的基础上,进一步借助实质判断来进行限定;二是在双重违法性的... 司法实务中对非法经营罪中的证券业务存在宽泛解读的倾向。要厘清非法经营罪中证券业务的内涵与外延,关键在于:一是将证券业务型非法经营罪的法益内容明确化,在遵循形式判断的基础上,进一步借助实质判断来进行限定;二是在双重违法性的判断中以刑事违法为核心来展开,重视刑法对于行政违法判断的制约与限定。在考察是否属于非法经营罪所规制的证券业务时,需要把握四个要点:相应业务有无采取或变相采取证券化的方式,是否属于涉众型的证券业务,是否属于核心的证券业务,以及上下游行为是否构成其他证券犯罪。从出罪的角度而言,以下情形不能成立证券业务型非法经营罪:为未采取证券形式的P2P借贷提供信息中介服务的;为非上市公司的股权买卖提供中介服务,不能同时满足将股份拆细、以股票的形式与向不特定公众出售的要件的;从事证券投资咨询与财务顾问等非核心领域的证券业务的;上下游环节的相关主体从事的是合法证券业务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法经营 经营证券业务 经营对象 经营行为 出罪机制
下载PDF
合规不起诉中的程序出罪理论探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陶朗逍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3-134,共12页
合规不起诉作为赋予涉罪企业出罪机会的诉讼制度创新,其正当性备受质疑,而解决该争议需阐释程序出罪理论这一法理根基。程序出罪是指刑事程序法独立于实体法对罪与责的规定,赋权司法机关在诉讼过程中将犯罪案件非犯罪化处理,我国的酌定... 合规不起诉作为赋予涉罪企业出罪机会的诉讼制度创新,其正当性备受质疑,而解决该争议需阐释程序出罪理论这一法理根基。程序出罪是指刑事程序法独立于实体法对罪与责的规定,赋权司法机关在诉讼过程中将犯罪案件非犯罪化处理,我国的酌定不起诉、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域外的暂缓起诉、暂缓判决制度,都是例证。在积极刑法观的推动下,犯罪圈扩张引发“过度犯罪化”的社会问题。程序出罪不违背罪刑法定原则,直接式出罪与暂缓式出罪、公诉出罪与审判出罪等多样化的程序路径能弥补实体出罪灵活性的不足。企业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应当作为合规不起诉试验的立法选择,通过内嵌限制性机制避免“程序消解实体”的风险,以“暂缓式公诉出罪”应对企业过度犯罪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规不起诉 程序出罪 实体出罪 过度犯 法益修复
下载PDF
“真正”轻罪立法的犯罪化与司法的出罪化 被引量:1
6
作者 于冲 朱亮宇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3期104-115,共12页
伴随行政犯罪名增设的常态化和扩张化,轻罪治理成为影响刑法立法科学化的重要因素。1997年修订的《刑法》在罪名设定和法定刑配置上,鲜见有1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单处拘役刑的条文。现有刑法中轻罪罪名体系,无论是从罪名的轻罪角度,还是... 伴随行政犯罪名增设的常态化和扩张化,轻罪治理成为影响刑法立法科学化的重要因素。1997年修订的《刑法》在罪名设定和法定刑配置上,鲜见有1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单处拘役刑的条文。现有刑法中轻罪罪名体系,无论是从罪名的轻罪角度,还是从法定刑的轻罪角度看,都超出了传统刑法理论探讨轻罪治理的一般性范畴。对于轻罪的研究,应在区分罪名的轻罪和法定刑的轻罪的基础之上,有针对性地提出类型化的回应思路。尤其对于罪名层面上的真正轻罪,应在肯定立法扩张必要性和正当性的同时,从轻罪罪名数量上的形式犯罪化、轻罪罪名保护法益扩张的实质犯罪化两个层面,探究其立法犯罪化的逻辑机理,以此指导真正轻罪的司法适用,并通过司法出罪机制合理限缩轻罪适用空间,实现轻罪立法扩张化与司法出罪化的有机协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正轻 法定刑的轻 出罪
下载PDF
安乐死的有限出罪研究
7
作者 李淑娟 王岩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11-16,21,共7页
消极安乐死在实务中有被界定为故意杀人罪的风险,对此,可参考德国判例,引入自我决定权作为消极安乐死的权利基础,并借助被害人承诺进行出罪。原则上,实施积极安乐死的行为不阻却违法性,应以故意杀人罪论处,但在量刑时可借助期待可能性理... 消极安乐死在实务中有被界定为故意杀人罪的风险,对此,可参考德国判例,引入自我决定权作为消极安乐死的权利基础,并借助被害人承诺进行出罪。原则上,实施积极安乐死的行为不阻却违法性,应以故意杀人罪论处,但在量刑时可借助期待可能性理论,根据具体案情进行有限宽宥。在特定情形下,可通过规范适用但书条款,对积极安乐死做出无罪宣告的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乐死 出罪 但书 期待可能性
下载PDF
“合理使用”公开的个人信息出罪路径的法教义学建构——从最高人民法院第194号指导性案例切入
8
作者 王良顺 李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0-151,共12页
为确保刑法与前置法的协调性以及统一司法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第194号指导性案例对“合理使用”公开的个人信息予以出罪处置的做法值得肯定,但所提供的出罪理由不仅说服力不够,甚至缺乏规范依据,亟须为“合理使用”公开的个人信息建... 为确保刑法与前置法的协调性以及统一司法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第194号指导性案例对“合理使用”公开的个人信息予以出罪处置的做法值得肯定,但所提供的出罪理由不仅说服力不够,甚至缺乏规范依据,亟须为“合理使用”公开的个人信息建构体系化且具有针对性的出罪路径。“合理使用”公开的个人信息未遵循知情同意的个人信息处理机制而侵犯了信息权利人的信息自决权。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中“违反国家有关规定”要件的功能旨在向法律解释者提示个人信息处理行为可能存在违法阻却事由,无法借此排除“合理使用”公开的个人信息行为的构成要件符合性。“合理使用”公开的个人信息虽具有形式违法性,但基于法秩序统一性原则,民法或行政法中的正当化事由可以在刑法领域起到阻却行为违法性的效果,故而能够以实质违法性欠缺为由对“合理使用”公开的个人信息行为进行出罪。通过解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第二十七条的语义逻辑与考察“合理使用”的正当性基础,对于“合理使用”的判断应采取“行为效果标准”,即使用公开的个人信息没有造成法所不容许的利益损害的,就属于“合理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 合理使用 知情同意 信息自决权 出罪路径 行为效果标准 正当化事由
下载PDF
袭警罪的出罪路径研究
9
作者 段丽 王星灿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18-21,59,共5页
司法实践中袭警罪适用范围过于宽泛。为了区分袭警罪罪与非罪及其与妨害公务罪的界线,需要从袭警罪的客体、客观方面以及主体要件,开展袭警罪出罪研究。未同时侵害人民警察执法权益和人身权益的行为、不具有突然性和意外性的攻击行为、... 司法实践中袭警罪适用范围过于宽泛。为了区分袭警罪罪与非罪及其与妨害公务罪的界线,需要从袭警罪的客体、客观方面以及主体要件,开展袭警罪出罪研究。未同时侵害人民警察执法权益和人身权益的行为、不具有突然性和意外性的攻击行为、发生在警察执行公务尚未开始或已经完成时的袭警行为均不构成袭警罪。袭警罪的暴力仅限于直接对人身体不法行使有形力的狭义暴力。暴力袭击单独行动的辅警和超出职权范围行使职务的辅警,不构成袭警罪;醉酒者袭警不宜定袭警罪,可定其他罪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袭警 法益 人民警察 出罪路径
下载PDF
非对峙型家暴中妇女杀夫出罪路径检视 被引量:2
10
作者 罗钢 马振东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4-31,共8页
非对峙型家暴中受虐妇女杀夫行为,依托正当防卫、受虐妇女综合症或者阻却罪责事由并非理想的出罪路径。肯认阻却违法的防御性紧急避险作为出罪路径更为合适,此路径在阶层犯罪论体系中可妥善处理针对受虐妇女杀夫行为的防卫与共犯等疑难... 非对峙型家暴中受虐妇女杀夫行为,依托正当防卫、受虐妇女综合症或者阻却罪责事由并非理想的出罪路径。肯认阻却违法的防御性紧急避险作为出罪路径更为合适,此路径在阶层犯罪论体系中可妥善处理针对受虐妇女杀夫行为的防卫与共犯等疑难问题。另外,该路径在构成要件要素中主要面临三大争议问题:一是“危险”的边界;二是利益衡量原则的具体适用;三是“不得已”即“必要性”与“相当性”的界定。根据客观的事前判断,危险可以持续一定的存续状态;依托防御性紧急避险二元法理基础,生命法益场域存有利益衡量的可能;受虐妇女反杀行为系唯一选择,且只有该行为才能终局性地避免严重家暴,符合相当性要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女杀夫 防御性紧急避险 非对峙型家暴 利益衡量 出罪路径
下载PDF
“出罪”的语境与界说 被引量:7
11
作者 杜辉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3-105,共3页
"出罪"是在我国古代的法律文献中大量出现,并且被现代学者所借用的一个刑事法律名词。但是因为语境的不同,不同的学者对它的界定并不一致,主要存在"非犯罪化说"、"正当行为说"、"实体出罪说"与... "出罪"是在我国古代的法律文献中大量出现,并且被现代学者所借用的一个刑事法律名词。但是因为语境的不同,不同的学者对它的界定并不一致,主要存在"非犯罪化说"、"正当行为说"、"实体出罪说"与"程序出罪说"等几种学说。解析"出罪"的语源和语境,可知"出罪"是刑事司法机关依据法律或者法理,对进入刑法视野的疑似犯罪行为进行评价,而最终做出不追究刑事责任结论的司法过程和刑法解释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罪 语境 实体出罪 程序出罪
下载PDF
网络平台处理个人信息的合规义务及其出罪路径 被引量:3
12
作者 龚文博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66,共15页
数字经济时代的网络平台治理呈现出侵犯个人信息犯罪责任转嫁的平台泛刑化和类推入罪的平台重刑化等趋势,但并未消解平台犯罪的高发态势,反而抑制了平台经济的良性发展。网络平台处理个人信息的刑法规制逻辑应由报应制裁转向合规激励、... 数字经济时代的网络平台治理呈现出侵犯个人信息犯罪责任转嫁的平台泛刑化和类推入罪的平台重刑化等趋势,但并未消解平台犯罪的高发态势,反而抑制了平台经济的良性发展。网络平台处理个人信息的刑法规制逻辑应由报应制裁转向合规激励、由被动整改转向主动预防、由全面合规转向专项合规,引入个人信息合规专项激励机制,实现平台犯罪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改造。个人信息合规出罪的根据是督促平台履行双重合规义务,包括事前风险评估、事中安全防护、事后应急处置的前置合规义务束和对员工监督管理、防止个人信息泄露的刑事合规义务束。在此基础上,平台尽到前置合规义务则不具有前置违法性;对应刑事合规义务空白则不存在刑事违法性;未违反刑事化的监督管理义务不存在监督管理过错;未违反防止信息泄露的刑事合规义务则不符合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的构成要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处理 专项合规 合规义务 义务违反说 合规出罪
下载PDF
行政犯修正后适用溯及力出罪化研究——从辽宁两司机未报备行程获刑案谈起
13
作者 艾丹 李光宇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34-144,共11页
我国刑法溯及力适用受既判力限制,新法出罪化规定效力低于裁判既判力。若出现既判力价值消减至难以完备保障人权、追求效益,就应重新审视并适当扩充溯及力的机能价值。行政犯法益目标区别于自然犯,使行政性构成要素应受国家刑罚权审慎... 我国刑法溯及力适用受既判力限制,新法出罪化规定效力低于裁判既判力。若出现既判力价值消减至难以完备保障人权、追求效益,就应重新审视并适当扩充溯及力的机能价值。行政犯法益目标区别于自然犯,使行政性构成要素应受国家刑罚权审慎解释与评价。行政犯的减轻修正变更法益保护目的,将直接导致行政犯被告人预防刑必要性丧失,成为适用溯及力出罪化的刑罚论基础。具体的出罪化构想为:将因前置法规则修改实现的行政犯修正类比判决生效后出台的行政犯司法解释,允许行政犯被告人以“法律适用错误”申请刑事再审,增设行政犯的处罚阻却事由,由法院酌情参照新法规定或不予追究刑事责任,或裁定减刑免刑,但仍需保证民事责任、行政责任的追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犯修正 溯及力 既判力 出罪
下载PDF
挂靠代开视角下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出罪
14
作者 郭滨辉 《财会通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09-114,120,共7页
挂靠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目前在经济交易中呈多发态势,该种开票方式是否属于增值税专用发票虚开,需要考量代开的具体情形。挂靠代开可分为单向挂靠代开,双向挂靠代开,无货代开三种类型,每种类型皆存在其形成原因。本文对挂靠代开行为的... 挂靠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目前在经济交易中呈多发态势,该种开票方式是否属于增值税专用发票虚开,需要考量代开的具体情形。挂靠代开可分为单向挂靠代开,双向挂靠代开,无货代开三种类型,每种类型皆存在其形成原因。本文对挂靠代开行为的合法性认定及实践表征展开论述,认为真实交易支撑,保护合法交易主体,不以骗税为目的且未造成国家税款损失构成挂靠代开交易下专用发票虚开出罪的逻辑基础。但该种认定亦导致了虚开专用发票罪侵害法益的模糊以及发票管理的失序,只有建立虚开犯罪的普适性构成标准,才能减少司法环节裁量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挂靠代开 有货代开 增值税专用发票 虚开 出罪
下载PDF
轻罪时代行政出罪机制的理论塑造
15
作者 黄小龙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4-116,共13页
轻罪治理是轻罪时代所面临的重要理论课题和实践任务。行政出罪是实现轻罪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不仅具有限缩刑罚权、强化个人自由保障的功能,同时,也具有避免罪犯标签负效应和缓解司法人案矛盾的积极价值。行政出罪并未僭越刑事司法... 轻罪治理是轻罪时代所面临的重要理论课题和实践任务。行政出罪是实现轻罪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不仅具有限缩刑罚权、强化个人自由保障的功能,同时,也具有避免罪犯标签负效应和缓解司法人案矛盾的积极价值。行政出罪并未僭越刑事司法权。犯罪判断的实质法益侵害原则、刑法谦抑性的现代化社会治理立场以及节约司法资源的效益价值追求,为行政出罪提供了坚实的学理支撑;而“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移送标准则为行政出罪提供了规范依据。为保证行政出罪权能的合理行使,还应当从适用范围、适用程序、适用监督以及责任机制等维度筑牢其运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 行政出罪 行政处罚 实质法益侵害原则 刑法谦抑性
下载PDF
理论与实践:醉酒驾驶出罪问题探析
16
作者 孙飘扬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56-60,共5页
《刑法修正案(八)》将醉酒驾驶行为纳入危险驾驶罪的规制对象,实现了对公共安全这一法益更为有利的保护。但醉驾行为是否一律入罪引发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争议。理论上,区分入罪论为目前主流观点,主张对部分醉驾行为进行出罪是基于对刑... 《刑法修正案(八)》将醉酒驾驶行为纳入危险驾驶罪的规制对象,实现了对公共安全这一法益更为有利的保护。但醉驾行为是否一律入罪引发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争议。理论上,区分入罪论为目前主流观点,主张对部分醉驾行为进行出罪是基于对刑法“但书”条款的考虑和限定抽象危险犯的解释。在司法实践中,醉驾的出罪路径依赖于对“但书”条款下“情节显著轻微”和违法阻却事由的适用,但不予定罪处罚的案例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醉酒驾驶 危险驾驶 抽象危险犯 出罪 但书
下载PDF
形式入罪实质出罪:无罪判决样本的刑事出罪机制研究 被引量:73
17
作者 刘艳红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0-135,共16页
坚持"形式入罪、实质出罪"是贯彻实质法治国罪刑法定原则的核心要义。在司法实践中,我国刑事出罪机制的运行呈现出过度透支"但书"规定,使之凌驾于法定出罪事由之上,形成庞杂的"但书"出罪系统,过度强调行... 坚持"形式入罪、实质出罪"是贯彻实质法治国罪刑法定原则的核心要义。在司法实践中,我国刑事出罪机制的运行呈现出过度透支"但书"规定,使之凌驾于法定出罪事由之上,形成庞杂的"但书"出罪系统,过度强调行为人与被害人之间的利益权衡,使得刑法近乎沦为"损害填补法"。在刑事犯罪圈扩张化与刑事处罚前置化的大背景下,应以实质出罪事由体系的建构为基本着力点,理清我国《刑法》"但书"规定与法定出罪事由之间的基本关系,增补法定出罪事由的类型,坚守存疑有利于行为人的法治底线,真正做到"合法入罪、合理出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质出罪 “但书”规定 法定出罪事由 超法规事由
下载PDF
刑事一体化视角下轻罪出罪机制的路径探究
18
作者 黄海 王帅 《三明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8-77,共10页
积极刑法观在我国确立的直接效应是轻罪时代的来临,轻罪时代应当实现与轻罪相匹配的轻缓化刑罚,然而我国既存的刑罚运行体系却不尽如人意,高居不下的起诉率、过高的实刑适用率以及显著的再犯率都昭示着轻罪存在重刑泛滥的风险。构建适... 积极刑法观在我国确立的直接效应是轻罪时代的来临,轻罪时代应当实现与轻罪相匹配的轻缓化刑罚,然而我国既存的刑罚运行体系却不尽如人意,高居不下的起诉率、过高的实刑适用率以及显著的再犯率都昭示着轻罪存在重刑泛滥的风险。构建适当的轻罪出罪机制节制刑罚过度适用需要从刑事一体化的体系做出尝试,不仅要在实体层面强化“但书”的适用以及构建轻缓化的刑事制裁体系,还应当在程序层面通过扩大酌定不起诉制度的适用和实现附条件不起诉制度适用对象的扩展,来避免大量轻罪被定罪处罚。即通过实体和程序的双重路径进行出罪,实现轻罪的有效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一体化 治理 出罪机制 刑罚轻缓化
下载PDF
醉驾型危险驾驶罪的出罪路径探究
19
作者 魏梦喆 《争议解决》 2024年第2期706-713,共8页
醉驾入刑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社会公众对醉酒驾驶行为严重危害性的认知,引起了公众对交通领域公共安全的重视,推动了公众对交通规则的遵守。然而,基于对刑法谦抑性原则的遵守、刑事司法资源的考量以及醉驾行为所带来一系列软制裁后果的影... 醉驾入刑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社会公众对醉酒驾驶行为严重危害性的认知,引起了公众对交通领域公共安全的重视,推动了公众对交通规则的遵守。然而,基于对刑法谦抑性原则的遵守、刑事司法资源的考量以及醉驾行为所带来一系列软制裁后果的影响,醉驾行为不能一律入罪,必须为醉驾行为保留一定的出罪空间与路径。为此,醉驾型危险驾驶罪的犯罪构成要件以及《刑法》第13条规定的但书条款,提供了一些可行的出罪路径与应对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醉驾行为 危险驾驶 出罪
下载PDF
论我国轻罪案件出罪机制的逻辑与路径 被引量:16
20
作者 杜文俊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1-94,172,共15页
轻罪化立法从根本上推动了我国刑事犯罪结构的重大变化,结合轻罪特殊属性展开出罪机制建构是适应犯罪治理现代化的核心问题。以应然价值为导向寻求轻罪出罪的立法建构固然重要,但尊重现实从既有规范制度展开探索则更为关键。因此,必须... 轻罪化立法从根本上推动了我国刑事犯罪结构的重大变化,结合轻罪特殊属性展开出罪机制建构是适应犯罪治理现代化的核心问题。以应然价值为导向寻求轻罪出罪的立法建构固然重要,但尊重现实从既有规范制度展开探索则更为关键。因此,必须正视当前轻罪化立法格局已然形成,司法重刑主义倾向并未得到有效转变的轻罪刑事治理客观现实,理性认识到推进轻罪出罪机制建构的政策逻辑、实践逻辑以及内在理论逻辑。基于此,在轻罪治理理念上需以消极主义司法消解积极主义立法的客观隐患,实现以出罪思维优位于入罪思维的现实转变;在实体规范上应激活既有规范出罪功能,以罪量要素的目的性解释为关键,强化“但书”及免予刑事处罚等规则在轻罪治理中出罪出刑作用的发挥;在程序规范上,应以既有制度改革为契机,深度挖掘酌定不起诉等制度内在独立的出罪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罪机制 谦抑主义 消极刑法观 程序出罪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