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8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拉帕戈斯似殖口虫的形态学、细胞发生学与分子系统学
1
作者 王丽 韩海峰 +3 位作者 王春慧 杜海峰 陈凌云 宁应之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2-232,共11页
利用活体观察和蛋白银染色技术对采自甘肃省永昌县马铃薯农田的加拉帕戈斯似殖口虫形态学和细胞发生学特征进行研究,通过提取物种的DNA信息,获得该种的核糖体小亚基基因(SSUrDNA)序列,通过序列比对和构建系统发育树对殖口虫科属间的系... 利用活体观察和蛋白银染色技术对采自甘肃省永昌县马铃薯农田的加拉帕戈斯似殖口虫形态学和细胞发生学特征进行研究,通过提取物种的DNA信息,获得该种的核糖体小亚基基因(SSUrDNA)序列,通过序列比对和构建系统发育树对殖口虫科属间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该种形态学特征为:活体大小约为(60~85μm)×(20~25μm),虫体呈长椭圆形,两端收缩钝圆,3列额腹棘毛列,1根口棘毛,横前棘毛、横棘毛和尾棘毛均缺失,大核6~8枚,小核1~4枚附着于大核附近.细胞发生学特征为:老口围带被前仔虫完整保留;第ⅡI~V列棘毛原基以初级发生式发生,第I列棘毛原基单独发生;无横棘毛、横前棘毛和尾棘毛的形成;左右缘棘毛原基产生于老结构;3列背触毛原基产生于老结构.分子系统学分析表明加拉帕戈斯似殖口虫与中华殖口虫和殖口虫属未定种以较高的置信值聚为一支,与殖口虫科其他属形成姐妹支,分子信息再次印证殖口虫科为非单元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拉帕戈斯似殖口虫 形态学 细胞发生 分子系统学 核糖体小亚基基因
下载PDF
直翅目昆虫分子系统学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晓英 刘建文 蒋国芳 《昆虫知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96-501,共6页
对1994年以来国内外在直翅目昆虫种群遗传变异及进化、种及种下阶元的分类鉴定、种上阶元的系统发育分析及分子进化等分子系统学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近年来,蝗亚目昆虫分子系统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而有关螽亚目的分子系统... 对1994年以来国内外在直翅目昆虫种群遗传变异及进化、种及种下阶元的分类鉴定、种上阶元的系统发育分析及分子进化等分子系统学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近年来,蝗亚目昆虫分子系统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而有关螽亚目的分子系统学研究较少。线粒体基因和核基因序列联合分析、整个基因组全序列分析以及分子数据与形态学的密切结合将是分子系统学未来发展的主要研究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翅目 蝗亚目 螽亚目 分子系统学 分子系统学研究 直翅目昆虫 系统发育分析 分子进化 线粒体基因 全序列分析 遗传变异 昆虫种群 分类鉴定
下载PDF
杜鹃花科白珠树属分子系统学和生物地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陆露 王红 李德铢 《植物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58-667,共10页
白珠树属(Gaultheria)在杜鹃花科(Ericaceae)系统演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系统位置和演化关系一直备受争议。最近的分子系统学研究认为,白珠树属已经不再属于传统上的越橘亚科(Vaccinioideae)的綟木族(Andromedeae),而是与一些相关... 白珠树属(Gaultheria)在杜鹃花科(Ericaceae)系统演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系统位置和演化关系一直备受争议。最近的分子系统学研究认为,白珠树属已经不再属于传统上的越橘亚科(Vaccinioideae)的綟木族(Andromedeae),而是与一些相关属组成了白珠树族(Gaultherieae)。对白珠树属产于美洲的类群和相关类群的分子系统学的初步研究则表明,该属与Diplycosia、Tepuia和Pernettya等属(均为“常绿类群”)关系密切,可能应将这几个属并入到白珠树属中,但其属下分类系统关系还需要对产于亚洲的类群进行深入的研究后才能确定。白珠树属与其近缘属的进化历史和生物地理学关系较为复杂,与杜鹃花科其他大多数属不同,白珠树属为典型的环太平洋分布。关于白珠树属的起源问题存在两种不同的推测:一种观点认为该属起源于南半球的冈瓦纳古陆;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其起源于北半球的劳亚古大陆。本文概述了近年来白珠树属的分子系统学和生物地理学研究进展,并对该属尚存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珠树属 杜鹃花科 分子系统学 生物地理学 研究进展 分子系统学研究 相关类群 起源问题 冈瓦纳古陆 系统演化
下载PDF
丁香属植物分子系统学研究现状综述 被引量:2
4
作者 卓丽环 李艳萍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第3期9-10,共2页
介绍了国内外丁香属植物分子系统研究概况,并对开展丁香属植物分子系统学研究的意义进行了简要的概述.
关键词 丁香属 分子系统学 研究进展 分子系统学研究 植物分子 综述 现状 系统研究 国内外
下载PDF
海洋超微型浮游植物遗传多样性的分子系统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陈敏艺 袁洁 +1 位作者 陈月琴 屈良鹄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032-1041,共10页
近20年来,分子系统学技术在海洋超微型浮游植物遗传多样性领域的应用,使该领域的研究突破了传统研究方法的限制而得到迅速发展,同时对海洋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充分显示海洋超微型浮游植物在海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 近20年来,分子系统学技术在海洋超微型浮游植物遗传多样性领域的应用,使该领域的研究突破了传统研究方法的限制而得到迅速发展,同时对海洋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充分显示海洋超微型浮游植物在海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中起到重要作用。文中介绍了海洋超微型浮游植物的发现、特征和生态作用;重点阐述了应用分子系统学方法研究其遗传多样性的主要成果和相关方法学进展;最后展望了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超微型浮游植物 聚球藻 原绿球藻 超微型真核藻类 分子系统学 遗传多样性 分子系统学研究 微型浮游植物 海洋生物学 海洋生态系统
下载PDF
分子系统学研究中分子位点数与遗传差异信息可靠性的关系 被引量:49
6
作者 周泽扬 夏庆友 +2 位作者 鲁成 冯丽春 向仲怀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12-15,共4页
用桑蚕(包括不同生态地理品种59个及野桑蚕)和桑属植物(包括12个种和2个变种)两类截然不同的材料,探讨了分子系统学研究中RAPD分子位点数与遗传差异信息可靠性间的关系。发现:(1)所分析的位点数多少与所能提供系统信... 用桑蚕(包括不同生态地理品种59个及野桑蚕)和桑属植物(包括12个种和2个变种)两类截然不同的材料,探讨了分子系统学研究中RAPD分子位点数与遗传差异信息可靠性间的关系。发现:(1)所分析的位点数多少与所能提供系统信息的量及可靠性之间有明显的关系;(2)当位点数在20以下时,得到的遗传差异的结果极不可靠,随着位点数的增加所提供的信息量及可靠性增加。当位点数超过70个时,所提供的信息可靠性趋于稳定;(3)对桑蚕和桑属植物两种截然不同的材料的分析,均得相似结果。由此推论:在用RAPD进行生物系统学研究中,以分析70个左右位点数为好;这一结论受研究对象的影响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系统学 RAPD位点数 遗传差异
下载PDF
用水稻微卫星引物进行竹子分子系统学研究初探 被引量:33
7
作者 李淑娴 尹佟明 +2 位作者 邹惠渝 丁雨龙 黄敏仁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2-48,共7页
竹子和水稻在进化上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本文利用水稻的微卫星引物对竹子的分子系统学进行了初步研究。与传统的分类结果不同 ,研究发现巴山木竹属是与青篱竹属相关属分化较大的 1个竹种 ,同时也证实了巴山木竹属作为 1个单独的属是成立... 竹子和水稻在进化上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本文利用水稻的微卫星引物对竹子的分子系统学进行了初步研究。与传统的分类结果不同 ,研究发现巴山木竹属是与青篱竹属相关属分化较大的 1个竹种 ,同时也证实了巴山木竹属作为 1个单独的属是成立的。研究也明确了茶秆竹的分类学位置。本研究从 1个不同的层面对青篱竹属相关属及属下一些竹种的关系提供了 1个新的研究结果 ,为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广义青篱竹属的系统学研究提供了 1个借鉴。同时本研究对开展竹子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微卫星引物 竹子 分子系统学研究 青篱竹属 竹亚科 竹种
下载PDF
利用RAPD进行茶组植物遗传多样性和分子系统学分析 被引量:35
8
作者 陈亮 山口聪 +3 位作者 王平盛 许玫 宋维希 童启庆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9-24,共6页
对张宏达系统山茶属茶组植物24种、变种的遗传多样性和分子系统学进行了RAPD分析。从冬梢中获得了高质量和高得率的基因组DNA, A260/A280平均为1.71,平均得率为331μg/g鲜重。从Operon技术公司的61个十聚体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5个用于茶... 对张宏达系统山茶属茶组植物24种、变种的遗传多样性和分子系统学进行了RAPD分析。从冬梢中获得了高质量和高得率的基因组DNA, A260/A280平均为1.71,平均得率为331μg/g鲜重。从Operon技术公司的61个十聚体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5个用于茶组植物的RAPD扩增,在所扩增得到的107条可重现谱带中(平均7.1条/引物)有102条(平均6.8条/引物)是多态的,多态性程度是95.3%。每个引物扩增的谱带数在211条之间,相对多态性频度在0.04—0.96之间,不过总平均多态性频度只有0.30,在0.16—0.60之间。利用RAPD标记的Nei&Li氏系数和UPGMA法构建了茶组植物分子系统树,并进行SHMM主成分分析,结果均可将茶组植物分为“五室类群”和“三室类群”两大类。在UPGMA分子系统树上,两大类下可分别再分3个和2个亚类群。同时从遗传距离探讨了一些种的亲缘关系和分子进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PD 茶组植物 遗传多样性 分子系统学 山茶属
下载PDF
核糖体RNA基因在海洋动物分子系统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9
作者 毕相东 侯林 +4 位作者 刘晓惠 王雪 刘芳 阎晗 杨雷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79-783,共5页
随着分子遗传标记在分子系统学中应用的发展,核糖体RNA基因因其特殊的组成结构和演化方式被广泛应用于海洋动物分子系统学研究中.本文系统地介绍了真核生物核糖体RNA基因的组成和性质及其近年来在海洋动物系统进化、分类和种质鉴定、遗... 随着分子遗传标记在分子系统学中应用的发展,核糖体RNA基因因其特殊的组成结构和演化方式被广泛应用于海洋动物分子系统学研究中.本文系统地介绍了真核生物核糖体RNA基因的组成和性质及其近年来在海洋动物系统进化、分类和种质鉴定、遗传多样性研究等方面研究中的应用.从中可以看出,核糖体RNA基因已经广泛应用于海洋动物的分子系统学研究中,但主要利用的是核糖体RNA基因的一级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糖体RNA基因 海洋动物 分子系统学 真核生物
下载PDF
核rDNA ITS区序列在无脊椎动物分子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62
10
作者 唐伯平 周开亚 宋大祥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7-73,共7页
在无脊椎动物的分子系统学研究中 ,作为对线粒体DNA信息的重要补充 ,人们越来越多地采用核DNA的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 (ITS)作为分子标记。本文介绍了ITS的组成和性质 ,并对近年来ITS在无脊椎动物分子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 ,同时... 在无脊椎动物的分子系统学研究中 ,作为对线粒体DNA信息的重要补充 ,人们越来越多地采用核DNA的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 (ITS)作为分子标记。本文介绍了ITS的组成和性质 ,并对近年来ITS在无脊椎动物分子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 ,同时提出并讨论了目前在该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RDNA ITS区序列 无脊椎动物 应用 分子系统学
下载PDF
4种鲷科鱼类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及分子系统学分析 被引量:28
11
作者 江世贵 刘红艳 +1 位作者 苏天凤 龚世园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84-188,共5页
从鲷科鱼类中黄鳍鲷(Sparus latus)、黑鲷(S.macrocephalus)、真鲷(Pagrosomus major)和平鲷(Rhabdosargussarba)的线粒体DNA扩增出约430 bp的细胞色素b(Cytb)基因,经Clastal X同源排序后得408 bp序列,对该序列进行分析并结合GeneBank... 从鲷科鱼类中黄鳍鲷(Sparus latus)、黑鲷(S.macrocephalus)、真鲷(Pagrosomus major)和平鲷(Rhabdosargussarba)的线粒体DNA扩增出约430 bp的细胞色素b(Cytb)基因,经Clastal X同源排序后得408 bp序列,对该序列进行分析并结合GeneBank中黄鲷(Taius tumifrons)、灰鳍鲷(S.berda)、犁齿鲷(Evynnis japonica)和高背四长棘鲷(Argyrops spinifer)的该区段DNA序列比较,共发现126个核苷酸位点存在变异(30.7%),序列中的转换大于颠换,碱基替换多发生在密码子的第3位点。黑鲷和灰鳍鲷亲缘关系最近,序列差异为3.8%;而黄鲷和平鲷的亲缘关系最远,序列差异为21.7%。用MEGA2.1软件中的NJ法构建的分子系统树,将上述8种类分为4组,其中黄鲷属、平鲷属和鲷属分类的结果与形态分类学的观点一致;而传统分类上把犁齿鲷、真鲷和高背四长棘鲷归为3个不同属,在本研究分子系统树中,这3个属却聚成一支。本研究目的在于从分子水平上阐明鲷科鱼类的分类与系统进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鲷科鱼类 细胞色素B 分子系统学
下载PDF
COⅠ基因在海洋动物分子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2
作者 毕相东 杨雷 +5 位作者 侯俊利 白东清 董少杰 孙金辉 李永仁 侯林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5-108,共4页
关键词 COⅠ基因 海洋动物 分子系统学
下载PDF
犬科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 DNA序列及其分子系统学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陈永久 张亚平 +2 位作者 邹希明 董凤友 王进军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1期7-11,共5页
通过对犬科的赤狐、蓝狐、貉和狼4种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约372bpDNA片段序列分析,结合 GenBank中狗、西门豺和非洲野犬 3种的该区段 DNA序列的比较,共发现 113个核苷酸位点存在变异(约30%)。NJ法构建的... 通过对犬科的赤狐、蓝狐、貉和狼4种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约372bpDNA片段序列分析,结合 GenBank中狗、西门豺和非洲野犬 3种的该区段 DNA序列的比较,共发现 113个核苷酸位点存在变异(约30%)。NJ法构建的分子系统树显示,非洲野犬最先从犬科动物中分化出来;犬属的狼、狗和西门豺等3种为系统树上独立的一支,且其分歧的时间较赤狐、蓝狐和貉早;赤狐和蓝狐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上述结果与形态的观点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科 线粒体DNA 细胞色素B 分子系统学
下载PDF
核糖体DNA ITS区序列在植物分子系统学研究中的价值 被引量:34
14
作者 赵志礼 徐珞珊 +1 位作者 董辉 王峥涛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50-54,共5页
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被子植物核糖体DNA中的内转录间隔区 (ITS)序列在植物属内、近缘属间乃至科内系统发育研究中的应用 ,结合作者在中国姜科山姜属 (AlpiniaRoxb .)上的研究 ,对ITS区序列在植物分子系统学研究中的价值作一简要综述 。
关键词 分子系统学 核糖体DNA ITS区序列 植物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的小萤叶甲属部分种类分子系统学研究(鞘翅目:叶甲科:萤叶甲亚科) 被引量:16
15
作者 郑福山 杜予州 +1 位作者 王志杰 王莉萍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01-507,共7页
本文目的是通过对小萤叶甲属部分种类的线粒体COⅠ基因进行比较,探讨小萤叶甲属昆虫进化与寄主植物之间的关系,同时对几种分类地位模糊的昆虫进行分析和归类。测定了我国菱角萤叶甲Galerucella birmanica Jacoby和褐背小萤叶甲Galerucel... 本文目的是通过对小萤叶甲属部分种类的线粒体COⅠ基因进行比较,探讨小萤叶甲属昆虫进化与寄主植物之间的关系,同时对几种分类地位模糊的昆虫进行分析和归类。测定了我国菱角萤叶甲Galerucella birmanica Jacoby和褐背小萤叶甲Galerucella grisescens Joannis以及小猿叶甲Phaedon brassicae Baly线粒体COⅠ基因720bp序列,并调用GenBank中小萤叶甲属等其他8种昆虫的同源序列,对序列的碱基组成、转换颠换、遗传距离等进行了分析。并以小猿叶甲为外群,分别采用邻接法(NJ)、最大简约法(MP)和贝叶斯推论法(BI)建立这些种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小萤叶甲属昆虫COⅠ基因A+T含量平均为71.8%,存在较强的A+T含量偏向性,氨基酸的变异率为18.3%;小萤叶甲属与外群之间的遗传距离(0.169-0.198)远远大于属内种间的距离(0.001-0.134)。依据分子系统树结果我们推测小萤叶甲属昆虫的进化与寄主植物之间有着显著的关系,在传统分类学上曾隶属于其他属的几种昆虫与小萤叶甲昆虫有着更近的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甲科 萤叶甲亚科 小萤叶甲属 COⅠ基因 系统发育 分子系统学
下载PDF
秆野螟属部分种的线粒体COⅡ基因序列分析及其分子系统学(鳞翅目:草螟科)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杨瑞生 王振营 +1 位作者 何康来 白树雄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2-189,共8页
本文利用mtDNA-COⅡ基因序列,研究了中国分布秆野螟属Ostrinia 8种螟虫的分子系统学和系统分化。结果表明:秆野螟属昆虫COⅡ基因序列全长682bp,共编码227个氨基酸,8种昆虫12个样品中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8.2%,氨基酸突变率为2.2%... 本文利用mtDNA-COⅡ基因序列,研究了中国分布秆野螟属Ostrinia 8种螟虫的分子系统学和系统分化。结果表明:秆野螟属昆虫COⅡ基因序列全长682bp,共编码227个氨基酸,8种昆虫12个样品中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8.2%,氨基酸突变率为2.2%。同种内不同种群间的遗传距离小于种间距离,种内不同地理种群间的遗传距离在0-0.0044之间,种间遗传距离在0.0015-0.063之间。基因变异转换数(Ts)明显高于颠换数(Tv)。分别采用UPGMA法、NJ法和MP法构建的分子系统树显示,种间进化关系基本一致:秆野螟属8种昆虫明显分为2个大群,虎杖螟O.latipennis与其他7种亲缘关系最远,单独形成一个群;在另外1个大群中又分为3个亚群,亚洲玉米螟O.furnacalis不同地理种群首先聚在一起形成1个亚群,酒花螟O.kurentzovi与麻螟O.narynensis亲缘关系最近,聚在一起形成的分支又与欧洲玉米螟O.nubilalis、苍耳螟O.orientalis和豆秆野螟O.scapulalis聚在一起形成1个亚群,刺菜螟O.zealis在该大群内与其他种亲缘关系最远,单独形成1个亚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秆野螟属 mtDNA-COⅡ 分子系统学 系统分化 分子系统
下载PDF
四个DNA片段在山茶属分子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17
作者 杨俊波 李洪涛 +2 位作者 杨世雄 李德铢 杨莹燕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8-114,共7页
选取山茶属14个组中的10组21种植物对目前常用于属内种间的4个DNA片段(ITS、waxy、trnLF、rpL16)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1)来自叶绿体基因组的2个片段(trnLF、rpL16)其PCR扩增和测序都很容易,但两者的进化速率都非常慢,序列矩阵只有... 选取山茶属14个组中的10组21种植物对目前常用于属内种间的4个DNA片段(ITS、waxy、trnLF、rpL16)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1)来自叶绿体基因组的2个片段(trnLF、rpL16)其PCR扩增和测序都很容易,但两者的进化速率都非常慢,序列矩阵只有很少信息位点(trnLF含9个,rpL16为20个),不能提供必要的系统发育信息。(2)来自核基因组的ITS片段其PCR产物比较容易获得,但其序列的测定存在较多问题。(3)waxy是来自核基因组的另一个片段,其PCR扩增因受模板DNA的数量和质量的影响很大而有一定难度,但其进化速率较快,序列矩阵具有较多信息位点(92个),并且在山茶属是单拷贝,这对于解决山茶属这类具有许多近缘物种的类群的系统关系有重要价值。基于tsnLF、rpL16和waxy三组数据所建分子系统树支持山茶属为一单系,但属下系统由于取样等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属 DNA序列 进化速率 分子系统学
下载PDF
棉铃虫18S核糖体RNA基因的序列分析及其分子系统学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瑛 陈晓峰 +2 位作者 刘伟 周红章 赵珩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41-247,共7页
克隆并分析了鳞翅目棉铃虫 Helicoverpa ar migera ( Hübner) 18 S 核糖体 R N A 基因 (18 Sr D N A) 的全序列, 将该序列与鞘翅目、膜翅目、同翅目、双翅目、捻翅目和弹尾目各一... 克隆并分析了鳞翅目棉铃虫 Helicoverpa ar migera ( Hübner) 18 S 核糖体 R N A 基因 (18 Sr D N A) 的全序列, 将该序列与鞘翅目、膜翅目、同翅目、双翅目、捻翅目和弹尾目各一种昆虫的同源保守区进行了比较。序列分析结果显示: 鳞翅目和双翅目昆虫在18 Sr D N A 结构上彼此较为相似, 捻翅目昆虫的18 Sr D N A 分子结构表现出与其它目昆虫有较大的差异, 但相对与弹尾目昆虫的18 Sr D N A 较为接近。该结果支持了有关捻翅目属于一个独立的目级分类阶元的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SrDNA 棉铃虫 分子系统学 序列分析 核糖体
下载PDF
从分子系统学角度分析拟盘多毛孢属及其近缘属的界限 被引量:13
19
作者 韦继光 徐同 +3 位作者 郭良栋 赖传雅 潘秀湖 熊英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00-204,共5页
拟盘多毛孢属和截盘多毛孢属的划分界限长期以来因分类学家的观点不一致而处于模糊状态,以核糖体DNA的内转录间区序列建立分子系统树的结果支持五细胞分生孢子类型应归入拟盘多毛孢属,四细胞分生孢子类型应归入截盘多毛孢属,分子系统树... 拟盘多毛孢属和截盘多毛孢属的划分界限长期以来因分类学家的观点不一致而处于模糊状态,以核糖体DNA的内转录间区序列建立分子系统树的结果支持五细胞分生孢子类型应归入拟盘多毛孢属,四细胞分生孢子类型应归入截盘多毛孢属,分子系统树同时可以反映无性阶段和有性阶段之间的联系,显示出分子系统学对形态分类学的客观性的评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盘多毛孢属 截盘多毛孢属 内转录间区 形态分类学 分子系统学
下载PDF
几株酵母菌的分子系统学鉴定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泽举 王汝瑱 +2 位作者 孙悦 杨莹 刘延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195-200,共6页
通过对酵母菌5.8S核糖体RNA的ITS区域PCR扩增及限制性酶切片段多态性(RFLP)的图谱分析以和26S rDNA D1/D2区及5.8S-ITS区的序列分析,共鉴定13株分离自新疆鄯善地区的葡萄酒相关酵母菌。5.8S-ITS区的4种内切酶(HaeⅢ、Hin6Ⅰ、HinfⅠ、Al... 通过对酵母菌5.8S核糖体RNA的ITS区域PCR扩增及限制性酶切片段多态性(RFLP)的图谱分析以和26S rDNA D1/D2区及5.8S-ITS区的序列分析,共鉴定13株分离自新疆鄯善地区的葡萄酒相关酵母菌。5.8S-ITS区的4种内切酶(HaeⅢ、Hin6Ⅰ、HinfⅠ、AluⅠ)的酶切分析产出4种特异性图谱。根据26S rDNA D1/D2区的序列分析和BLAST比对,将供试菌株鉴定为4个属4个种,分别为Saccharomyces cerevisiae、Candida zemplinina、Hanseniaspora uvarum、Pichia kluyveri var.kluyveri;而根据5.8S-ITS-RFLP及5.8S-ITS序列分析,将供试菌种鉴定为Saccharomyces cerevisiae、Candida zemplinina、Hanseniaspora uvarum、Issatchenkia terricola 4个属4个种。3种方法对供试的10个菌株的鉴定结果一致,而对另外3株的鉴定结果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酒相关酵母 分子系统学 鉴定 5 8S-ITS-RFLP 26S rDNA D1 D2序列分析 5 8S-ITS序列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