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LA分子重构法检测多肽与HLA-B*1301的结合力
1
作者 刘帅 伊梦楠 +3 位作者 焦博 王燚灿 陈圆圆 戴宇飞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163-2167,共5页
目的:建立弱酸处理后细胞表面HLA分子重构法检测多肽与HLA-B*1301的结合力,并评估其实用性。方法:采用不同pH的柠檬酸缓冲液处理高表达HLA-B*1301的C1R细胞不同时间,中和pH后用含β2m蛋白、布雷非德菌素A的培养液重悬细胞,加入多肽(多肽... 目的:建立弱酸处理后细胞表面HLA分子重构法检测多肽与HLA-B*1301的结合力,并评估其实用性。方法:采用不同pH的柠檬酸缓冲液处理高表达HLA-B*1301的C1R细胞不同时间,中和pH后用含β2m蛋白、布雷非德菌素A的培养液重悬细胞,加入多肽(多肽组)或不加多肽(空白对照)37℃孵育,加入抗HLA抗体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以多肽组与空白对照组荧光强度的比值作为衡量HLA分子重构水平强弱的指标,进而代表多肽与HLA-B*1301分子的结合力。结果:pH3.0的缓冲液处理1 min的条件下,HLA-多肽复合物变性解离,细胞表面只保留HLA重链分子,添加具有结合力的多肽可显著提升HLA分子重构水平,可以此评价多肽与HLA-B*1301的结合力。结论:HLA分子重构法检测多肽与HLA-B*1301的结合力操作简便,结果可靠,也可为研究其他低频HLA分子抗原递呈模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 多肽 分子重构 结合力
下载PDF
减压蜡油分子重构模型Ⅰ模型建立 被引量:6
2
作者 侯栓弟 龙军 张楠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89-894,共6页
基于减压蜡油化学结构组成特点,考虑到不同化学结构官能团对蜡油烃类宏观物性的影响,针对环烷烃、芳烃结构协同关联关系,提出了27个化学结构虚拟官能团的减压蜡油同分异构分子重构模型(MTHS)。通过合理的简化,将MTHS扩展应用于蜡油馏分... 基于减压蜡油化学结构组成特点,考虑到不同化学结构官能团对蜡油烃类宏观物性的影响,针对环烷烃、芳烃结构协同关联关系,提出了27个化学结构虚拟官能团的减压蜡油同分异构分子重构模型(MTHS)。通过合理的简化,将MTHS扩展应用于蜡油馏分。以烃类沸点和化学结构确立的MTHS方法,通过常见的宏观物性即可对蜡油馏分进行分子重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压蜡油 分子重构 模型
下载PDF
减压蜡油分子重构模型Ⅱ.烃类组成模拟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洋 龙军 +1 位作者 侯栓弟 张楠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共5页
采用同分异构分子重构模型(MTHS)对3种不同性质减压蜡油馏分进行了烃类组成模拟,模拟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较好。直馏蜡油中烷烃组分呈明显的正态函数分布,环烷烃和芳烃含量均呈多峰式分布;加氢后焦化蜡油和催化裂化蜡油中芳烃多以一环... 采用同分异构分子重构模型(MTHS)对3种不同性质减压蜡油馏分进行了烃类组成模拟,模拟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较好。直馏蜡油中烷烃组分呈明显的正态函数分布,环烷烃和芳烃含量均呈多峰式分布;加氢后焦化蜡油和催化裂化蜡油中芳烃多以一环、二环为主。模拟结果显示,结合重质烃类的宏观物性,通过MTHS模型可重构不同结构烃类随沸点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压蜡油(VGO) 分子重构 模型
下载PDF
心力衰竭的分子重构机制及其潜在的治疗靶点 被引量:5
4
作者 孙培 李竹琴 《医学研究杂志》 2015年第7期7-9,共3页
目前心力衰竭仍是心血管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其临床进展的关键机制是心肌重构,因而抑制和延缓心肌重构是改善心力衰竭预后的有效的治疗方法,现结合文献对心肌重构分子机制及其潜在的治疗靶点做一综述。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分子重构 治疗靶点 心肌再生和基因治疗
下载PDF
基于原油评价的石脑油馏分分子重构 被引量:2
5
作者 顾嘉华 江洪波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7-53,共7页
基于原油评价的分子重构可为工业上的精细模型提供可靠的油品详细组成,本研究依据原油标定中的数据,对四组原油中的石脑油馏分进行了分子重构。研究中选用原油标定数据中石脑油馏分密度、馏程数据以及烃族分析数据作为分子重构中油品的... 基于原油评价的分子重构可为工业上的精细模型提供可靠的油品详细组成,本研究依据原油标定中的数据,对四组原油中的石脑油馏分进行了分子重构。研究中选用原油标定数据中石脑油馏分密度、馏程数据以及烃族分析数据作为分子重构中油品的实际性质。使用了一个分子库以表示石脑油馏分中的分子,同时选用合适的方法,对分子库中分子的性质进行估计。选用了合适的方法对重构所得分子混合物的性质进行计算,并使用熵最大化法以获取分子混合物的详细组成。所得的重构组分性质与油品实际组分的性质相对误差较小。借助于本研究所使用的分子重构方法,可获得能够较好地反映油品实际组分性质的重构组分,并可用于实际工业的模拟计算中,可有效地推进石油加工过程的分子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重构 石脑油 原油评价 熵最大化法
下载PDF
基于分子结构分布的减压蜡油分子重构模型
6
作者 陶一 张晨 +1 位作者 胡益炯 邱彤 《化工进展》 EI CAS 2024年第S01期71-76,共6页
准确的分子重构组成预测,为反应动力学模型的构建和实际炼油过程模拟提供基础数据,有助于提高原料利用率和产品品质。目前油品分子重构技术主要关注宏观物性的模拟精度,较少关注分子组成的预测准确性。本文利用核心结构叠加同源序列的方... 准确的分子重构组成预测,为反应动力学模型的构建和实际炼油过程模拟提供基础数据,有助于提高原料利用率和产品品质。目前油品分子重构技术主要关注宏观物性的模拟精度,较少关注分子组成的预测准确性。本文利用核心结构叠加同源序列的方法,构造了层次清晰、复杂程度适中的分子库。探索油品中的分子结构分布规律,增加分子组成方面的约束条件,提出基于分子结构分布的油品组成分子重构模型。对减压蜡油进行分子重构,与仅关注宏观物性的模型相比,本研究重构得到的分子结构和组分含量更接近实际油品组成,同时宏观物性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08%。研究结果表明,以分子结构分布规律为约束条件,可有效提高分子组成的模拟精度,同时保证宏观物性的误差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模拟 模型 优化 分子重构 同源序列 减压蜡油
下载PDF
慢性心房颤动患者心房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分子重构的研究
7
作者 陈林 黄明方 +3 位作者 许春萱 张建成 沈晓丽 胡锡衷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3年第4期225-228,共4页
目的 探讨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风心病 )心房颤动 (房颤 )患者心房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 β(transforminggrowthfactor β ,TGF β)基因转录和蛋白质表达的改变。  方法  4 2例风心病接受换瓣手术者分为二组 ,其中窦性心律组 2 0例 ,慢... 目的 探讨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风心病 )心房颤动 (房颤 )患者心房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 β(transforminggrowthfactor β ,TGF β)基因转录和蛋白质表达的改变。  方法  4 2例风心病接受换瓣手术者分为二组 ,其中窦性心律组 2 0例 ,慢性房颤组 2 2例 (≥ 6个月 ) ,于术中获取的右心耳组织 (约 10 0mg) ,通过半定量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 ,测定心房组织中TGF βmRNA的相对含量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心房组织中TGF β的定位和蛋白相对表达量。  结果 与窦性心律组相比 ,慢性房颤组TGF β1 mRNA相对含量增加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 ,两组间TGF β2 mRNA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TGF β1 、TGF β2 在两组患者心房组织中主要表达在心房肌细胞。与窦性心律患者相比 ,慢性房颤患者的心房组织的TGF β1 蛋白表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而TGF β2 的蛋白表达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结论 房颤患者心房组织中TGF β1 分子重构可能是房颤时心房纤维化发生的分子机制之一 ,与房颤的发生和维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房颤动 心房组织 转化生长因子—β 分子重构 基因转录 蛋白质表达
原文传递
综述:核小体液-液相分离中早期形核过程的分子结构
8
作者 张蒙 薛涵 +1 位作者 刘建方 任罡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127,共14页
研究揭示,核小体阵列在体外具有液-液相分离(liquid⁃liquid phase separation,LLPS)的内在特性,被认为在体内引导染色质区域的结构变化。然而,对于形成的异质凝聚物在分子水平的结构研究,长期以来受到技术限制,从而阻碍了研究人员对核... 研究揭示,核小体阵列在体外具有液-液相分离(liquid⁃liquid phase separation,LLPS)的内在特性,被认为在体内引导染色质区域的结构变化。然而,对于形成的异质凝聚物在分子水平的结构研究,长期以来受到技术限制,从而阻碍了研究人员对核小体液-液相分离的深入理解。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张蒙等运用先进的冷冻电子断层扫描技术(Cryo⁃electron tomography,Cryo⁃ET)、结合单分子电子断层重构(individual⁃particle electron tomography,IPET)和基于深度学习的分割技术,确定了液-液相分离在不同阶段的凝聚物的分子组织结构。该研究揭示,核小体的液-液相分离过程涉及到两个主要步骤:首先,旋节分解形成不规则的凝聚物;然后,这些凝聚物经过一个不稳定的过渡阶段,转化为更紧凑的球状核,进一步通过聚集更多旋节材料或与其它球状凝聚物的融合,逐渐形成更大的球状聚集体。此外,连接组蛋白H1催化旋节向球状凝聚物转变的速率,比旋节分解速度快出十倍以上。因此,推测这种转变可能涉及到核小体疏水表面的暴露,进而改变了核小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些发现为染色质从间期结构向中期结构转变提供了新的物理机制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小体 核小体阵列 液-液相分离 凝聚物 旋节分解 成核和生长 组蛋白H1 染色质 非平均的单分子结构测定 冷冻电子断层扫描 分子结构重构
下载PDF
基于结构导向集总的石油馏分分子重构模型 被引量:6
9
作者 邱彤 陈金财 方舟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24-429,共6页
为了对石油馏分进行分子层面的研究,从而实现炼油过程的分子管理,该文在结构导向集总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石油馏分分子重构模型。首先,模型选取了22个基本结构并对相关约束条件进行了设定。然后,利用Monte Carlo方法随机生成1 00... 为了对石油馏分进行分子层面的研究,从而实现炼油过程的分子管理,该文在结构导向集总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石油馏分分子重构模型。首先,模型选取了22个基本结构并对相关约束条件进行了设定。然后,利用Monte Carlo方法随机生成1 000个虚拟分子。最后,根据信息熵最大化原则调整虚拟分子含量。将此模型应用于石油馏分的分子重构,各项性质的计算结果与实验标定数据的相对误差小于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导向集总 石油馏分 分子重构 MONTE CARLO模拟
原文传递
柴油分子重构模型的建立及烃类组成模拟 被引量:3
10
作者 郭广娟 李洋 +1 位作者 侯栓弟 罗洋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52-1456,共5页
基于柴油馏分的化学结构组成特点,考虑到不同化学结构官能团对柴油烃类宏观性质的影响,建立了柴油同分异构分子重构模型,亦即将MTHS模型拓展应用到柴油馏分。用烃类沸点代替以往的碳数进行MTHS划分,使用γ函数分布方法和模拟退火法对模... 基于柴油馏分的化学结构组成特点,考虑到不同化学结构官能团对柴油烃类宏观性质的影响,建立了柴油同分异构分子重构模型,亦即将MTHS模型拓展应用到柴油馏分。用烃类沸点代替以往的碳数进行MTHS划分,使用γ函数分布方法和模拟退火法对模型的计算过程进行优化。采用同分异构分子重构模型(MTHS)对3种不同性质柴油馏分进行了烃类组成模拟,结果表明通过对碳中心进行合理限定,烃类组成分布更趋于合理,模拟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较好;不同性质或不同加工过程后柴油馏分其烃类组成随沸点温度分布差别较大。模拟结果显示,结合烃类分子的宏观物性,使用MTHS模型可以重构不同结构烃类随沸点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 分子重构 模型
原文传递
心房颤动致心房重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饶志荣 王宁生 邱汉婴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5年第B08期99-102,共4页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心房颤动致心房重构是近年来研究发现的一个重要的电生理现象。心房颤动本身能够导致心房电生理、功能和结构的改变。本文综述了心房颤动致心房快速的电生理变化和缓慢的蛋白质表达及其分子改变机...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心房颤动致心房重构是近年来研究发现的一个重要的电生理现象。心房颤动本身能够导致心房电生理、功能和结构的改变。本文综述了心房颤动致心房快速的电生理变化和缓慢的蛋白质表达及其分子改变机制。通过对心房电生理重构、离子重构和蛋白质重构和超微结构及其功能变化等不同方面的全面阐述,探讨了心房重构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防治心房颤动新的策略将取决于心房重构机制更好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分子机制:重构
下载PDF
运用重叠延伸PCR技术构建在甘丙肽全长cDNA嵌入第二内含子的重构分子
12
作者 雷小春 司苏晋 +1 位作者 薛亮亮 刘田福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56-160,共5页
构建嵌入第二内含子的甘丙肽(Galanin,GAL)全长基因组cDNA的重构分子。通过RT-PCR扩增出cDNA编区的序列,分别从基因组中扩增出cDNA的5′和3′端部分非编码序列;使用重叠延伸PCR(overlap extention PCR,OE-PCR)方法将三个片段重叠获得全... 构建嵌入第二内含子的甘丙肽(Galanin,GAL)全长基因组cDNA的重构分子。通过RT-PCR扩增出cDNA编区的序列,分别从基因组中扩增出cDNA的5′和3′端部分非编码序列;使用重叠延伸PCR(overlap extention PCR,OE-PCR)方法将三个片段重叠获得全长cDNA序列;再将全长cDNA从第三外显子第15个碱基处分成两部分,分开的cDNA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以及第二内含子进行重叠延伸获得重构分子,含有第二内含子的甘丙肽(GAL)全长基因组cDNA;将重构分子连入pMDI9-Tsimple载体。电泳分析观察到清晰的重构分子片段;测序显示重构分子由所设计的序列组成,第二内含子插入的位置准确,且无移码。使用重叠延伸PCR能够成功在cDNA中插入内含子获得一段重构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叠延伸PCR 甘丙肽 内含子 重构分子
下载PDF
心房颤动与心房结构重构 被引量:15
13
作者 李悦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3年第3期227-229,共3页
心房颤动 (AF)时心房肌结构发生改变 ,即出现结构重构 (SR)。主要表现为 :①出现类似胎儿心肌或“冬眠”心肌的组织学特征 ;②尽管细胞结构发生明显改变 ,但细胞仍存活 ,且无细胞退化和凋亡迹象 ,可被称为程序性细胞存活。它使得心房肌... 心房颤动 (AF)时心房肌结构发生改变 ,即出现结构重构 (SR)。主要表现为 :①出现类似胎儿心肌或“冬眠”心肌的组织学特征 ;②尽管细胞结构发生明显改变 ,但细胞仍存活 ,且无细胞退化和凋亡迹象 ,可被称为程序性细胞存活。它使得心房肌细胞能够在缺血或被动延展等病理情况下存活。钙超载可能是引起AF时心房SR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心房结构重构 分子重构 缝隙连接蛋白 心房收缩 结构蛋白
下载PDF
基于DoG掩模的冷冻电镜生物大分子图像特征提取
14
作者 巫小蓉 吴效明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76-278,共3页
针对冷冻电镜生物大分子图像低信噪比(SNR)和低对比度的特点,提出了基于高斯差分(DoG)掩模的形状特征提取方法。该方法利用高斯差分能提取多尺度梯度信号的优势,提取了目标生物大分子颗粒的近似区域,并在此基础上定义了由14个形状统计... 针对冷冻电镜生物大分子图像低信噪比(SNR)和低对比度的特点,提出了基于高斯差分(DoG)掩模的形状特征提取方法。该方法利用高斯差分能提取多尺度梯度信号的优势,提取了目标生物大分子颗粒的近似区域,并在此基础上定义了由14个形状统计特征组成的特征向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提取生物大分子颗粒的形状特征,为进一步进行颗粒识别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识别 分子三维重构 高斯差分 形状特征 特征提取
下载PDF
木质纤维的绿色分离及其重组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沈荣盛 王邓峰 +1 位作者 陈阳柳 刘琳 《生物质化学工程》 CAS 2023年第6期15-24,共10页
为了实现废弃木质纤维的高值化利用,以竹粉为原料,用氯化胆碱(ChCl)/乳酸(LA)构建的低共熔溶剂(DES)来分离竹粉组分,采用简单的热压法将解离的木质素和纤维素进行重组制备木质纤维板。探究低共熔溶剂的组分、氯化铁的添加量、反应温度... 为了实现废弃木质纤维的高值化利用,以竹粉为原料,用氯化胆碱(ChCl)/乳酸(LA)构建的低共熔溶剂(DES)来分离竹粉组分,采用简单的热压法将解离的木质素和纤维素进行重组制备木质纤维板。探究低共熔溶剂的组分、氯化铁的添加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木质纤维组分分离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Zeta电位测试仪和万能试验机对DES分离的木质素(DESL)和纤维素(DESC)、DES/FeCl_(3)分离的木质素(DESL-FeCl_(3))和纤维素(DESC-FeCl_(3)),以及木质素纤维板的结构和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木质纤维分离的较佳工艺条件为n(氯化胆碱)∶n(乳酸)=1∶2,FeCl_(3)添加量2%,反应温度140℃,反应时间6 h,此条件下木质素和纤维素的产率分别为85.57%和48.40%。所提取木质素(DESL-FeCl_(3))的酚羟基值和Zeta电位分别为12.86 mmol/L和-32.26 mV,且粒径尺寸较小,所提取纤维素具有更多的活性位点,有利于与木质素之间的分子重构和界面结合。低共熔溶剂在经过5次循环利用后,依旧对木质纤维具有较好的分离性能。所制备的木质纤维板的水稳定性和力学性能得到改善,水接触角达到58.6°,拉伸强度从8.4 MPa提升至53.1 MPa,具有替代石油基塑料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纤维 低共熔溶剂 木质素 分子重构 力学性能
下载PDF
In_(0.14)Ga_(0.86)As/GaAs(4×3)表面的RHEED及STM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尚林涛 罗子江 +5 位作者 周勋 郭祥 张毕禅 何浩 贺业全 丁召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56-262,共7页
以在UHV/MBE-STM联合系统上生长的19ML的InGaAs/GaAs样品为研究对象,先在GaAs(001)衬底上外延生长0.37μm的GaAs缓冲层,再外延生长19ML的InGaAs,通过样品生长速率大致确定其组分为In0.14Ga0.86As,通过反射式高能电子衍射(RHEED)及扫描... 以在UHV/MBE-STM联合系统上生长的19ML的InGaAs/GaAs样品为研究对象,先在GaAs(001)衬底上外延生长0.37μm的GaAs缓冲层,再外延生长19ML的InGaAs,通过样品生长速率大致确定其组分为In0.14Ga0.86As,通过反射式高能电子衍射(RHEED)及扫描隧道显微镜分析发现其表面主要由占大多数的4×3及少量的α2(2×4)重构混合而成,并用软件模拟RHEED对实验结果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射式高能电子衍射分子束外延扫描隧道显微镜InGaAs表面重构模拟
下载PDF
Tunable activity of electrocatalytic CO dimerization on strained Cu surfaces:Insights from ab initio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被引量:1
17
作者 Hong Liu Jian Liu Bo Yang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1期2898-2905,共8页
Controlling catalytic activities through surface strain engineering remains a hot topic in electrocatalysis studies.Herein,ab initio molecular dynamics(AIMD)simulation associated with free energy sampling technology w... Controlling catalytic activities through surface strain engineering remains a hot topic in electrocatalysis studies.Herein,ab initio molecular dynamics(AIMD)simulation associated with free energy sampling technology were performed to study the energetics of the key step of producing C2 products in electrocatalytic reduction of CO or CO_(2),i.e.CO dimerization,on strained Cu(100)with an explicit aqueous solvent model.It is worth mentioning that when compressive strain reaches a certain extent,the surface of Cu(100)will undergo reconstruction.We showed that,from tensile to compressive strain,the free energy barrier of CO dimerization decreased,suggesting that the activity of CO dimerization increases.It was also found that some of the reconstructed surfaces showing the lowest free energy barriers but might be less stable can be stabilized in the presence of adsorbed O or CO.Upon detaile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n the charges of surface Cu atoms,we found that the free energy barriers were strongly correlated with the charge of Cu atoms where the OCCO intermediate adsorbs.When the surfaces structures of Cu(100)were altered under compressive strain,the electronic structure of surface Cu atoms was monitored and thus the activity of electrocatalytic CO dimerization can be tu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catalytic CO dimerization Surface strain CU Surface reconstruction Ab initio molecular dynamics
下载PDF
Physical Problems of Quantum Calculation: A Novel Approach 被引量:1
18
作者 Vladimir Kirillovich Voronov 《Journal of Physical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2012年第4期115-122,共8页
The manuscript deals with the possibility of application of collective behavior of quantum particles to realize the quantum calculation procedure. The above collective behavior is likely resulted from interelectron co... The manuscript deals with the possibility of application of collective behavior of quantum particles to realize the quantum calculation procedure. The above collective behavior is likely resulted from interelectron correlations, characteristic for strongly correlated systems containing atoms with unoccupied 3d-, 4f- and 5f- shells. Among such systems can be the heterospin systems, complexes of paramagnetic ions of transition metals with organic radicals, because for such objects, spin-spin interaction between unpaired electron spins of different paramagnetic centers is typical. To apply the aforementioned possibility for the organization of real quantum calculations, it is necessary to synthesize such paramagnetic molecules (paramagnetic clusters), where the entangled states will be realized naturally by self-organization of atoms incorporated in these molecules, i.e., without additional external effect of q-bits on the system. The specified self-organization may be due to intramolecular processes and, in particular, intramolecular rearrangement called valence tautomerism, which leads to heterogeneous magnetic states, i.e., to phase layering in paramagnetic cluster owing to interelectron correlations. The states realized during the phase layering can be used for coding the digits. Since such states correspond to specific structures of para-magnetic molecule, they can exist as much as long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In turn, it means that the account of the interelectron correlations, which take place in strongly correlated compounds, allows (at least, in principle) one to create elementary quantum bit of the information capable of modeling the elementary logical operations. Creation of a network of such quantum bits combined in a certain sequence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a practical step on a way to experimental realization of the idea of quantum computer creation. The group consisting of three quantum points can make the basis of quantum computer. In such a gate, quantum points can be connected via the interaction modeled by spin-spin interaction, characteristic for ABX system in NMR spectroscopy. The tunnel effect, which can be easily realized and controlled, can act as an indicator of bonding in such a block. The calculation procedure can be organized assuming that the initial state of the group corresponds to 1. Infringement of such a state indicates to zero (or, on the contrary). Thus, the calculation in the binary system becomes organized. The creation of a network on the basis of combination of such processors in certain sequence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a practical step on a way to experimental realization of the idea of the quantum computer cre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antum computer strongly correlated systems self-organization.
下载PDF
Explanation of Tautomerism and Isomerization in Terms of the Magnetic Field
19
作者 Aibassov Yerkin Yemelyanova Valentina +4 位作者 Tussupbayev Nessipbay Shakieva Tatyana Yerzhanova Zhadyra Bulenbayev Maxat Blagikh Evgeniy 《Journa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2016年第2期96-98,共3页
A study of the influence of magnetic field on the tautomerism, the authors proposed a new method for predicting possible new intra- and intermolecular rearrangements due to tautomerism. The authors have proposed a gen... A study of the influence of magnetic field on the tautomerism, the authors proposed a new method for predicting possible new intra- and intermolecular rearrangements due to tautomerism. The authors have proposed a general mechanism of possible rearrangements and tautomer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UTOMERISM ISOMERISM benzidine rearrangement magnetic field.
下载PDF
Characterization of Average Molecular Structure of Heavy Oil Fractions by ~1H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and X-ray Diffraction 被引量:2
20
作者 Ren Wenpo Yang Chaohe Shan Honghong 《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SCIE CAS 2011年第3期1-7,共7页
The chemical structure of heavy oil fractions obtained by liquid-solid adsorption chromatography was character-ized by 1 H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and X-ray diffraction.The molecular weight and molecular formula of... The chemical structure of heavy oil fractions obtained by liquid-solid adsorption chromatography was character-ized by 1 H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and X-ray diffraction.The molecular weight and molecular formula of asphaltene molecules were estimated by combining 1 H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and X-ray diffraction analyses,and were also ob-tained from vapor pressure osmometry and elemental analysis.Heteroatoms,such as S,N,and O atoms,were consider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verage molecular structure of heavy oils.Two important structural parameters were proposed,including the number of alkyl chain substituents to aromatic rings and the number of total rings with heteroatoms.Ultimately,the av-erage molecular structures of polycyclic aromatics,heavy resins and asphaltene molecules were constructed.The number of α-,β-,γ-,and aromatic hydrogen atoms of the constructed average molecular structures fits well with the number of hydro-gen atoms derived from the experimental spectral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vy oil ASPHALTENE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X-ray diffraction (XRD) average molecular structur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