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1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水基纳米流体分散稳定性和黏度特性研究
1
作者 李翔 吴张永 +3 位作者 蒋佳骏 朱启晨 蔡晓明 莫子勇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088-6094,共7页
以海水为基础液的纳米流体,可作液压介质应用于海洋液压设备,解决传统液压油因海水侵入引起的油液变质问题。以天然海水为基础液,通过两步法制备海水基SiC纳米流体,采用单一变量法探究不同组分配比纳米流体的分散稳定性和黏度特性。结... 以海水为基础液的纳米流体,可作液压介质应用于海洋液压设备,解决传统液压油因海水侵入引起的油液变质问题。以天然海水为基础液,通过两步法制备海水基SiC纳米流体,采用单一变量法探究不同组分配比纳米流体的分散稳定性和黏度特性。结果表明,NaCl会破坏颗粒双电层,降低纳米流体稳定系数,但表面活性剂CMC可吸附在SiC颗粒表面提供空间位阻,使稳定系数在10 d内维持在0.9左右。同时,验证了SiC粒径在40 nm,质量分数在1%左右,CMC质量分数在2%左右,纳米流体分散稳定性最佳。海水基纳米流体的黏度随颗粒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在质量分数>1%时,上升趋势减缓;随着CMC添加量的增多,影响了纳米流体中的微结构,使海水基纳米流体的黏度随CMC质量分数增加而上升,上升趋势为平缓-急剧-平缓;受布朗运动的影响,黏度与温度呈负相关;纳米流体黏度随NaCl质量分数的增加而下降,下降趋势先快后慢。制备的海水基纳米流体具有较好的分散稳定性,可通过调控组分配比得到所需黏度,有助于纳米流体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基纳米流体 碳化硅 分散稳定性 黏度特性 液压介质
下载PDF
C-CNF表面改性电气石及其分散稳定性
2
作者 庞宝宝 胡应模 +3 位作者 张震 崔奎 武莎莎 郭素芳 《矿产综合利用》 CAS 2024年第2期100-104,117,共6页
这是一篇矿物加工工程领域的论文。电气石具有自发极化效应、热释电性、远红外辐射和负离子释放等效应被广泛应用。为了增加其在水性涂料中的分散稳定性,改善其在水性涂料中的使用性能,本实验采用羧基化纳米纤维素(C-CNF)对电气石进行... 这是一篇矿物加工工程领域的论文。电气石具有自发极化效应、热释电性、远红外辐射和负离子释放等效应被广泛应用。为了增加其在水性涂料中的分散稳定性,改善其在水性涂料中的使用性能,本实验采用羧基化纳米纤维素(C-CNF)对电气石进行表面接枝改性,并对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当C-CNF的添加量为2 g、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2 h、固液比为1∶5时,改性电气石的性能达到较佳值,其浊度达到1361 ntu,接触角达到了53°。通过对改性电气石的结构进行表征,发现C-CNF成功接枝到了电气石表面,改性电气石在水性介质中的分散性得到较大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加工工程 电气石 表面改性 羧基化纳米纤维素 分散稳定性
下载PDF
贝壳粉水性内墙艺术涂料的分散稳定性
3
作者 王蕊 杨森清 +2 位作者 刘文骞 张心岑 谢红璐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7期40-42,共3页
艺术涂料经施工工艺可以实现室内装饰壁材的特定视觉效果,但配方中含有无机、有机及高分子组分,性质差异大,难于调配,导致壁材稳定性下降,涂装后容易释放甲醛等挥发性有机物,造成室内环境污染。以硅藻土、重质碳酸钙、凹凸棒土为基料,... 艺术涂料经施工工艺可以实现室内装饰壁材的特定视觉效果,但配方中含有无机、有机及高分子组分,性质差异大,难于调配,导致壁材稳定性下降,涂装后容易释放甲醛等挥发性有机物,造成室内环境污染。以硅藻土、重质碳酸钙、凹凸棒土为基料,加入改性贝壳粉及助剂,进行配方设计,制备一种贝壳粉水性艺术涂料,并研究其分散稳定性。结果表明,贝壳粉可提高涂料配方稳定性,当贝壳粉用量低于2 g,分散效果较差;在耐盐性和耐碱性实验中,贝壳粉涂料比同条件下滑石粉涂料外观保持长时间无变化;在40℃、相对湿度100%条件下,贝壳粉涂料黏度随贮存时间下降,涂-4流出时间仍达到70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壳粉 水性涂料 艺术涂料 分散稳定性
下载PDF
CMP抛光液中SiO_(2)磨料分散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程佳宝 石芸慧 +6 位作者 牛新环 刘江皓 邹毅达 占妮 何潮 董常鑫 李鑫杰 《微纳电子技术》 CAS 2024年第2期25-35,共11页
对SiO_(2)磨料在化学机械抛光(CMP)抛光液中的应用以及影响抛光液分散稳定性的因素进行了阐述,重点从SiO_(2)磨料分散稳定性的角度介绍了SiO_(2)磨料质量分数和粒径、抛光液pH值、表面活性剂种类和表面改性等对抛光液稳定性的影响,通过... 对SiO_(2)磨料在化学机械抛光(CMP)抛光液中的应用以及影响抛光液分散稳定性的因素进行了阐述,重点从SiO_(2)磨料分散稳定性的角度介绍了SiO_(2)磨料质量分数和粒径、抛光液pH值、表面活性剂种类和表面改性等对抛光液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分析Zeta电位绝对值的范围、凝胶时间的长短、粒径随时间的变化和接触角等,总结了小粒径(35 nm左右)SiO_(2)磨料在抛光液中的分散机理,同时探讨了弱碱性环境对磨料Zeta电位的影响,阳离子、阴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磨料表面的作用机理和复配使用的效果,以及表面疏水化或亲水化改性对磨料分散稳定性的影响。最后对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机械抛光(CMP) SiO_(2)磨料 表面活性剂 分散稳定性 PH值
下载PDF
新型耐盐调剖剂体系分散稳定性及封堵特性评价
5
作者 胡其飞 张贵清 +1 位作者 王博 杨月峰 《当代化工》 CAS 2024年第8期1875-1880,1885,共7页
随着中国油田的不断开发,陆续出现许多高温高盐油藏,苛刻的油藏环境对于调剖剂的要求越来越高。通过浊度仪、界面张力仪、乌式黏度计、微孔滤膜过滤实验和砂管封堵实验对新型调驱剂磺甲基酚醛树脂(SPFR/AP-P4)体系的分散稳定性、界面性... 随着中国油田的不断开发,陆续出现许多高温高盐油藏,苛刻的油藏环境对于调剖剂的要求越来越高。通过浊度仪、界面张力仪、乌式黏度计、微孔滤膜过滤实验和砂管封堵实验对新型调驱剂磺甲基酚醛树脂(SPFR/AP-P4)体系的分散稳定性、界面性能、黏度及封堵性能进行研究。经研究发现在分散体系磺甲基酚醛树脂质量浓度为1 000 mg·L^(-1)、Na Cl质量分数为1.5×10^(5) mg·kg^(-1)时,随着AP-P4质量分数的增加,体系稳定性增强、界面张力下降、黏度增大、封堵能力增强。因此,SPFR/AP-P4体系和磺甲基酚醛树脂聚集体体系相比,具有良好的分散稳定性、封堵能力和运移能力,是一种性能良好的新型耐盐调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FR/AP-P4体系 分散稳定性 界面性能 黏度 封堵特性
下载PDF
纳米SiO_2分散稳定性能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64
6
作者 宋晓岚 吴雪兰 +2 位作者 曲鹏 王海波 邱冠周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7,共5页
通过测定纳米SiO2水悬浮液的Z eta电位和吸光度,探讨了不同pH值、不同表面活性剂种类及浓度对纳米SiO2水相体系分散稳定性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Z eta电位与吸光度有良好的对应关系,Z eta电位绝对值越高,吸光度越大,则体... 通过测定纳米SiO2水悬浮液的Z eta电位和吸光度,探讨了不同pH值、不同表面活性剂种类及浓度对纳米SiO2水相体系分散稳定性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Z eta电位与吸光度有良好的对应关系,Z eta电位绝对值越高,吸光度越大,则体系分散稳定越好;pH值、表面活性剂种类及加入量是影响纳米SiO2水相体系分散稳定性的主要因素。pH为9~11之间时,体系Z eta电位绝对值较高,相应分散稳定性较好;非离子、阳离子和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随浓度变化均可改变体系Z eta电位,从而影响其分散稳定;加入适宜用量3种类型表面活性剂能得到分散稳定的悬浮液体系;若加入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物,则能进一步提高和改善体系的分散稳定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稳定性 纳米SiO2 ZETA电位 表面活性剂 复配物 加入量 水悬浮液 影响 改变 作用机理
下载PDF
利用分散稳定性分析仪研究水煤浆的稳定性 被引量:51
7
作者 李朋伟 杨东杰 +1 位作者 楼宏铭 邱学青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24-529,共6页
采用Turbiscan Lab浓缩体系分散稳定性分析仪研究了改性木质素系分散剂(GCL3S)和萘系分散剂(FDN)对水煤浆稳定性及浆体中煤颗粒沉降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煤浆中煤粒沉降行为为差异沉降,在水煤浆制备过程中,煤颗粒之间会发生团聚,掺1.... 采用Turbiscan Lab浓缩体系分散稳定性分析仪研究了改性木质素系分散剂(GCL3S)和萘系分散剂(FDN)对水煤浆稳定性及浆体中煤颗粒沉降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煤浆中煤粒沉降行为为差异沉降,在水煤浆制备过程中,煤颗粒之间会发生团聚,掺1.0%GCL3S的水煤浆清液区高度及平均沉降速率仅为掺FDN的68%,木质素系分散剂制备的水煤浆稳定性能优于萘系。分散稳定性分析仪不仅可以用于水煤浆的稳定性分析,还有助于揭示分散剂对水煤浆的稳定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 水煤浆 稳定性 分散稳定性分析仪
下载PDF
聚合物分散剂对氟虫脲水悬浮剂分散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8
作者 冯建国 路福绥 +2 位作者 陈甜甜 张树芹 李慧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386-1390,共5页
通过测定药物颗粒界面Zeta电位和平均粒径,研究了聚合物分散剂苯乙烯磺酸聚合物钠盐(GY-D08)用量、pH和盐离子对氟虫脲水悬浮剂分散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分散剂GY-D08的加入量与水悬浮剂分散效果密切相关,制备质量分数为5%氟虫脲... 通过测定药物颗粒界面Zeta电位和平均粒径,研究了聚合物分散剂苯乙烯磺酸聚合物钠盐(GY-D08)用量、pH和盐离子对氟虫脲水悬浮剂分散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分散剂GY-D08的加入量与水悬浮剂分散效果密切相关,制备质量分数为5%氟虫脲水悬浮剂的GY-D08最佳用量为2%,GY-D08用量过多或过少都会使分散效果下降;pH影响分散剂GY-D08在水中的电离能力,当pH=9时,GY-D08分子完全电离,能为颗粒提供较大的静电位阻,水悬浮剂分散稳定性最好;Mg2+或Ca2+压缩颗粒界面的双电层,降低Zeta电位,使颗粒因带电量减少而聚结,导致水悬浮剂分散稳定性变差,且Mg2+或Ca2+浓度愈大,其分散稳定性愈差;当离子浓度相同时,Ca2+压缩双电层的能力比Mg2+强,添加Ca2+后的水悬浮剂的分散稳定性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虫脲 水悬浮剂 聚合物分散 ZETA电位 平均粒径 分散稳定性
下载PDF
聚苯胺包覆短碳纤维的机理及分散稳定性 被引量:8
9
作者 喻冬秀 陈明涛 +2 位作者 文秀芳 程江 杨卓如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72-77,共6页
采用硝酸氧化法和聚苯胺原位聚合包覆法对短碳纤维(SCF)进行表面处理,以期改善SCF在涂料中的分散稳定性和物理机械性能.利用XPS、SEM、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四探针法和同轴法兰装置等,考察了氧化SCF表面的活性官能团和聚苯胺在氧化SCF... 采用硝酸氧化法和聚苯胺原位聚合包覆法对短碳纤维(SCF)进行表面处理,以期改善SCF在涂料中的分散稳定性和物理机械性能.利用XPS、SEM、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四探针法和同轴法兰装置等,考察了氧化SCF表面的活性官能团和聚苯胺在氧化SCF表面的包覆机理,以及包覆改性后SCF的微观结构、分散性能.结果表明:硝酸氧化法提高了SCF表面的含氧基团,聚苯胺是以化学健的方式包覆在SCF的表面;氧化处理结合聚苯胺包覆处理提高了SCF在涂料中的分散稳定性;相对于未经表面处理的SCF体系,涂层的表面方块电阻从17.1Ω降为5.3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碳纤维 聚苯胺 包覆 机理 分散稳定性
下载PDF
PDA包覆铝粉及其在HTPB中的分散稳定性 被引量:8
10
作者 肖春 祝青 +2 位作者 谢虓 罗观 李尚斌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0-63,76,共5页
通过原位多巴胺(DA)聚合法在铝粉表面包覆聚多巴胺(PDA),制备了Al@PDA复合颗粒;采用SEM表征不同DA质量浓度下Al@PDA的表面形貌。用XRD测试铝粉包覆前后的晶型;采用XPS分析Al@PDA的表面元素组成;通过沉降法研究了铝粉和Al@PDA在HTPB中的... 通过原位多巴胺(DA)聚合法在铝粉表面包覆聚多巴胺(PDA),制备了Al@PDA复合颗粒;采用SEM表征不同DA质量浓度下Al@PDA的表面形貌。用XRD测试铝粉包覆前后的晶型;采用XPS分析Al@PDA的表面元素组成;通过沉降法研究了铝粉和Al@PDA在HTPB中的分散稳定性;通过制备固化胶并切片取样观察固体颗粒在HTPB中的分散情况。结果表明,当DA质量浓度为3.5g/L时对铝粉的包覆效果最好,在铝粉表面形成牢固的PDA薄膜;包覆前后Al的晶型没有改变;XPS在Al@PDA表面检测到的C-OH、C=O组分和π-π共轭结构证实了PDA包覆层的存在。沉降24h后Al-HTPB体系出现分层,而Al@PDA-HTPB体系仍然颜色均一,表明Al@PDA在HTPB中的分散稳定性明显优于原料铝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粉 聚多巴胺 PDA 沉降法 分散稳定性 含铝炸药 HTPB
下载PDF
纳米SiO_2表面接枝及其在原位乳液聚合体系中的分散稳定性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玉平 王亚强 +3 位作者 贺卫卫 张润阳 黄莉 陈智巧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0-83,共4页
用湿法改性方法将硅烷偶联剂接枝在纳米SiO2表面上,并分析了pH值、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及硅烷偶联剂的加入量对接枝效果的影响,继而讨论了接枝后的纳米SiO2在原位乳液聚合过程中的分散稳定性.结果表明,较佳的改性工艺条件为:pH值为3... 用湿法改性方法将硅烷偶联剂接枝在纳米SiO2表面上,并分析了pH值、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及硅烷偶联剂的加入量对接枝效果的影响,继而讨论了接枝后的纳米SiO2在原位乳液聚合过程中的分散稳定性.结果表明,较佳的改性工艺条件为:pH值为3~4,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问为120min,硅烷偶联剂的加入量为纳米SiO2重量的10%左右.接枝了硅烷偶联剂的纳米SiO2,能够使乳化剂聚集在其表面上,形成“胶束”区域,从而提高了在乳液聚合体系中的分散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SIO2 硅烷偶联剂 接枝 原位聚合 分散稳定性
下载PDF
脉冲激光法连续制备纳米铁溶胶及其分散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20
12
作者 章仪 陈文哲 章文贡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41-145,共5页
提出脉冲激光轰击浸于流动液相中铁靶的新方法,连续制备得到纳米铁乙醇溶胶并采用TEM,FT IR,UV vis对其进行表征.透射电镜发现其粒径分布在 10~ 30nm,傅立叶红外光谱发现乙醇分子基团振动波长受纳米铁颗粒的影响,可见-紫外光谱的分析... 提出脉冲激光轰击浸于流动液相中铁靶的新方法,连续制备得到纳米铁乙醇溶胶并采用TEM,FT IR,UV vis对其进行表征.透射电镜发现其粒径分布在 10~ 30nm,傅立叶红外光谱发现乙醇分子基团振动波长受纳米铁颗粒的影响,可见-紫外光谱的分析结果表明其在 2 37 82nm,2 72 93nm,30 8 43nm处附近有吸收.通过UV vis及TEM研究了添加十二烷醇聚氧乙烯醚(OP 10 )对纳米铁溶胶的分散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 0 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激光法 纳米材料 铁溶胶 分散稳定性 乙醇
下载PDF
复配分散剂对分散红60分散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平 赵昱 +2 位作者 田安丽 谭颖 付少海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9-84,共6页
采用研磨分散法制备了超细分散红60,研究了聚苯乙烯马来酸酯化物(PSMA)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协同作用对分散染料分散稳定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PSMA制备超细分散染料的粒径为207 nm,而采用PSMA与AE复配分散剂,在相同条件下制备超... 采用研磨分散法制备了超细分散红60,研究了聚苯乙烯马来酸酯化物(PSMA)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协同作用对分散染料分散稳定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PSMA制备超细分散染料的粒径为207 nm,而采用PSMA与AE复配分散剂,在相同条件下制备超细分散染料的粒径为166 nm,且分散速率常数从-2.88提高到了-3.48;采用PSMA/AE复配制备的超细分散染料热稳定性较PSMA提高了6%,离心稳定性提高了4%;PSMA/AE复配制备的超细分散染料的染色速度和匀染效果明显优于PSMA制备的超细分散染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配分散 分散染料 协同作用 分散稳定性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在润滑油中对纳米石墨分散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谢凤 葛世荣 +1 位作者 李新年 郝敬团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5,9,共6页
考察Span80、Tween80、油酸、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种表面活性剂在润滑油中对纳米石墨的分散稳定性,对超声波振荡的效用和作用时间进行评估,并就表面活性剂含量对纳米石墨在润滑油中分散稳定性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 考察Span80、Tween80、油酸、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种表面活性剂在润滑油中对纳米石墨的分散稳定性,对超声波振荡的效用和作用时间进行评估,并就表面活性剂含量对纳米石墨在润滑油中分散稳定性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油酸在5种表面活剂中对纳米石墨的分散效果最好,适当时间的超声波振荡有助于提高纳米石墨在润滑油中的分散稳定性,质量分数2%的油酸显示出最好的分散效果。这可能是由于油酸具有低的HLB值和属于L型吸附等温线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石墨 表面活性剂 分散稳定性 润滑油
下载PDF
表面改性对片状锌粉分散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白艳霞 赵麦群 +2 位作者 金文蜂 赵阳 王娅辉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462-1464,共3页
采用物理化学法,将实验室自制锌粉分别添加钛酸酯偶联剂、硅烷偶联剂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进行表面改性,利用沉降法测试高度研究改性前后锌粉的分散稳定性。结果表明,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表面改性剂对锌粉的分散稳定性有较大的影响;其中,... 采用物理化学法,将实验室自制锌粉分别添加钛酸酯偶联剂、硅烷偶联剂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进行表面改性,利用沉降法测试高度研究改性前后锌粉的分散稳定性。结果表明,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表面改性剂对锌粉的分散稳定性有较大的影响;其中,经1.0%钛酸酯偶联剂改性后锌粉的分散稳定性有了明显的改善,与进口粉的分散稳定性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粉 表面改性 分散稳定性 沉降法 钛酸酯偶联剂 硅烷偶联剂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下载PDF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对抗菌陶瓷釉料分散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柴立元 程明明 +2 位作者 彭兵 黄毅 张晓飞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07-1111,共5页
研究抗菌釉料(石灰石、长石、石英、高岭土及抗菌剂-纳米TiO2)对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的吸附性能,利用吸附等温线分析其吸附行为。采用分光光度法在500 nm处测定抗菌釉浆的吸光度,并结合釉浆中微粒的Zeta电位,考察釉浆稳定... 研究抗菌釉料(石灰石、长石、石英、高岭土及抗菌剂-纳米TiO2)对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的吸附性能,利用吸附等温线分析其吸附行为。采用分光光度法在500 nm处测定抗菌釉浆的吸光度,并结合釉浆中微粒的Zeta电位,考察釉浆稳定性与pH值、NaCl浓度和表面活性剂浓度之间的关系。结合扫描电镜照片观察釉浆沉积物形貌,并分析SDBS在抗菌釉料中的吸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吸附SDBS釉浆体系Zeta电位的主要因素是pH值;当吸附SDBS的釉浆在pH=7,NaCl浓度为10 mmol/L时达到最佳分散稳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釉料 表面活性剂 吸附等温线 分散稳定性 ZETA电位
下载PDF
炭黑水分散稳定性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7
作者 付文 刘安华 +1 位作者 李建雄 王丽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05-908,912,共5页
本文从胶体分散稳定性理论出发,介绍了近年来炭黑分散稳定性改性研究进展,主要讨论了加入分散剂、表面氧化、表面接枝等方法。
关键词 炭黑 分散稳定性 氧化改性 接枝改性
下载PDF
脱脂奶粉分散稳定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詹世平 刘华伟 +3 位作者 李卓 陈淑花 张欣华 黄慧 《中国粉体技术》 CAS 2006年第2期18-20,共3页
粉体的分散稳定性对粉体的加工、贮存及品质有重要影响。以脱脂奶粉及其添加剂(黄原胶和β-环糊精)为模型材料,研究了非晶态粉体分散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及评价方法。应用流变仪测定了脱脂奶粉及其与添加剂混合物的结块性能,考察了贮存时... 粉体的分散稳定性对粉体的加工、贮存及品质有重要影响。以脱脂奶粉及其添加剂(黄原胶和β-环糊精)为模型材料,研究了非晶态粉体分散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及评价方法。应用流变仪测定了脱脂奶粉及其与添加剂混合物的结块性能,考察了贮存时间和组成对结块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脱脂奶粉的结块倾向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添加黄原胶可明显改善脱脂奶粉的分散稳定性,但添加β-环糊精的效果不明显,而黄原胶和β-环糊精复配型添加剂对提高脱脂奶粉的分散稳定性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态粉体 分散稳定性 脱脂奶粉 添加剂
下载PDF
超分散剂的合成及其对SiO_2微粉分散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19
作者 张清岑 刘小鹤 +1 位作者 刘建平 黄苏萍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4-237,共4页
在分析超分散剂的分子结构、链段、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散稳定性与作用机理的基础上 ,分 2步合成了A B嵌段的PSE系列超分散剂 .应用所合成的超分散剂对SiO2 微粉进行了分散稳定性研究 ,发现该超分散剂的分散稳定效果优于传统分散剂的分... 在分析超分散剂的分子结构、链段、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散稳定性与作用机理的基础上 ,分 2步合成了A B嵌段的PSE系列超分散剂 .应用所合成的超分散剂对SiO2 微粉进行了分散稳定性研究 ,发现该超分散剂的分散稳定效果优于传统分散剂的分散稳定效果 ;它是一种非离子型分散剂 ,pH值、电解质等因素对其影响不大 ,当PSE质量浓度为 10 0mg/L时 ,分散效果最佳 ;以聚乙二醇为溶剂化链的超分散剂的分散稳定效果优于以聚丙烯酸为溶剂化链的超分散剂的分散稳定效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 合成 SIO2微粉 分散稳定性
下载PDF
硅单质法制备纳米SiO_2及其分散稳定性研究(九) 被引量:5
20
作者 庞金兴 张超灿 +1 位作者 吴力立 熊焰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104-106,109,共4页
以硅单质为主要原料 ,碱催化制备硅溶胶 ;在“原位生成”纳米SiO2 的同时 ,采用“原位分散”和“原位表面改性”的方法 ,制备了粒度为 8~ 1 5nm的SiO2 水分散液 .研究了反应时间、温度、介质 pH值、分散剂和表面改性剂等因素对纳米粒... 以硅单质为主要原料 ,碱催化制备硅溶胶 ;在“原位生成”纳米SiO2 的同时 ,采用“原位分散”和“原位表面改性”的方法 ,制备了粒度为 8~ 1 5nm的SiO2 水分散液 .研究了反应时间、温度、介质 pH值、分散剂和表面改性剂等因素对纳米粒子粒径、粒径分布及分散稳定性的影响 ;该制备方法简便易行 ,价格便宜 ,并有效解决了纳米SiO2 在水相中的稳定分散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 原位生成 表面改性 粒径分布 分散稳定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