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诊溶栓结合分组定位救治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神经损伤因子的影响
1
作者 张晓 倪佃丽 +2 位作者 相婷婷 颜虹杰 于杰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8期961-965,共5页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急诊溶栓结合分组定位救治的效果。方法按随机对照原则,将2020-08—2021-08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45例,实施急诊溶栓结合分组定位救治)和对照组(45例,接受常...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急诊溶栓结合分组定位救治的效果。方法按随机对照原则,将2020-08—2021-08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45例,实施急诊溶栓结合分组定位救治)和对照组(45例,接受常规治疗及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出院时临床疗效、抢救时间(入院至CT检查时间、CT检查结束至开始溶栓时间),观察治疗前、治疗后7 d血液流变学指标、神经损伤因子水平。随访6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干预6个月后的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抢救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小板黏附率、血小板最大聚集率、高切全血黏度、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均相比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随访6个月后的BI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急诊溶栓结合分组定位救治能够有效缩短急救时间,利于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损伤因子水平,调节血液流变学,提升日常生活能力,临床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急诊溶栓 分组定位救治 危机管理 神经损伤因子
下载PDF
胃癌淋巴结转移的CT分组定位诊断法 被引量:24
2
作者 李国立 郑玲 +1 位作者 刘福坤 黎介寿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3年第3期226-228,239,共4页
目的:评价CT对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以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分组定位诊断方法,通过识别CT上作为标志的血管、脏器以确定各组淋巴结所在位置,将CT观察结果与手术所见和病理检查结果相比较,得出CT对各组淋巴结诊断的准确性、特... 目的:评价CT对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以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分组定位诊断方法,通过识别CT上作为标志的血管、脏器以确定各组淋巴结所在位置,将CT观察结果与手术所见和病理检查结果相比较,得出CT对各组淋巴结诊断的准确性、特异性、敏感性。结果:CT检查胃癌转移淋巴结准确率较高的为第3、7、9、1、16组等,敏感性较高的为第3、1、7、9、16组等,特异性较高的为第3、7、9、12、1、16组等。结论:分组定位诊断法全面评价了CT对胃癌各组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性能,将此方法的特点与临床病理、淋巴结转移规律相结合,对提高术前分期准确性、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淋巴结转移 CT诊断 分组定位诊断方法
下载PDF
院内分组定位救护模式在突发批量伤员救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郭建梅 凌云霞 +1 位作者 商艳霞 殷春红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5年第9期64-65,共2页
目的探讨院内分组定位救护模式在突发批量伤员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08年1月至2014年3月,解放军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收治的325批次共2219例突发批量伤员的临床资料,在批量伤员救治时采用院内分组定位救护模式,分析其... 目的探讨院内分组定位救护模式在突发批量伤员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08年1月至2014年3月,解放军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收治的325批次共2219例突发批量伤员的临床资料,在批量伤员救治时采用院内分组定位救护模式,分析其急救效果。结果收治的325批次2219例突发批量伤员中,急诊死亡34例、院内死亡19例,救治成功率达97.61%。在大批量伤员的抢救过程中,未发生抢救不及时或接诊、分诊不及时的情况,无医患纠纷发生。结论建立科学、规范的院内分组定位救护模式是保证突发事件中批量伤员救治工作顺利开展的基本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内分组定位救护模式 批量伤员 应急急救
下载PDF
研究分组定位救护模式在严重多发伤急救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翁泽华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8年第21期3545-3546,共2页
目的研究严重多发伤急救中应用分组定位救护模式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前来我院就诊的严重多发伤患者100例为实验样本,按照不同入院时间将其分成两组,其中2013年1月~12月期间收治的50例患者接受传统常规急救方式抢救,设为对照组;另选201... 目的研究严重多发伤急救中应用分组定位救护模式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前来我院就诊的严重多发伤患者100例为实验样本,按照不同入院时间将其分成两组,其中2013年1月~12月期间收治的50例患者接受传统常规急救方式抢救,设为对照组;另选2015年1月~12月期间收治的50例患者接受分组定位救护模式抢救,设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完成急救操作时间、抢救成功率、护理质量满意程度等指标。结果试验组患者完成急救操作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和临床护理质量各指标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严重多发伤急救患者接受分组定位救护模式抢救,能够在第一时间对患者实施抢救操作,缩短抢救时间,提高临床抢救成功率,保证患者生命安全,达到患者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多发伤急救 传统常规护理 分组定位护理模式 抢救成功率
下载PDF
运用分组定位法提高高校排球选项课学生的比赛能力 被引量:6
5
作者 顾韶雄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117-119,共3页
采用教学实验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资料法及数理统计法等,在大学二年级男生排球选项课中进行了"分组定位法"教学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分组定位法"教学方法的实验班学生在掌握排球技、战术,比赛时技、... 采用教学实验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资料法及数理统计法等,在大学二年级男生排球选项课中进行了"分组定位法"教学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分组定位法"教学方法的实验班学生在掌握排球技、战术,比赛时技、战术运用能力方面,明显优于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对照班。"分组定位法"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排球运动的学习能力、比赛能力、学习兴趣和学习自觉性,有利于提高排球选项课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球选项课 分组定位教学 比赛能力 教学效果
下载PDF
高校排球选项课分组定位法教学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顾韶雄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1期69-70,73,共3页
采用教学实验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资料法及数理统计法等,在大学二年级男生排球选项课中进行了"分组定位法"教学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分组定位法"教学方法的实验班学生在掌握排球技、战术,以及技、战... 采用教学实验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资料法及数理统计法等,在大学二年级男生排球选项课中进行了"分组定位法"教学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分组定位法"教学方法的实验班学生在掌握排球技、战术,以及技、战术运用能力方面,明显优于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对照班。"分组定位法"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排球运动的学习能力、比赛能力、学习兴趣和学习自觉性,有利于提高排球选项课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球选项课 分组定位教学 比赛能力 教学效果
下载PDF
基层医院特殊分组定位抢救模式在急救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7
作者 王洋 王睿 +2 位作者 黄靓钰 余锋 刘国荣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10期468-469,472,共3页
评价特殊分组定位抢救模式在基层医院急救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本地区的27所基层医院中随机性抽取5所医院的120名医护人员进行特殊分组定位抢救模式培训。自2020年6月-9月对所选医护人员进行特殊分组定位抢救模式培训,比较培训前... 评价特殊分组定位抢救模式在基层医院急救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本地区的27所基层医院中随机性抽取5所医院的120名医护人员进行特殊分组定位抢救模式培训。自2020年6月-9月对所选医护人员进行特殊分组定位抢救模式培训,比较培训前、培训后医护人员急救专业知识、急救专业技能、急救专业能力的掌握情况。结果:应用特殊分组定位抢救模式培训后,120名医护人员的急救能力理论成绩、急救技能成绩以及专业能力均优于应用特殊分组定位抢救模式前(P<0.05),急救效率明显提高。结论:在基层医院的急救管理中应用特殊分组定位抢救模式,能够进一步提升医护人员的急救能力和提高急诊科急救效率,有利于进一步改善患者的急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分组定位抢救模式 基层医院 急救管理 急救能力
下载PDF
分组定位救护模式在严重多发伤急救中的应用 被引量:9
8
作者 蔡爱敏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年第33期4039-4041,共3页
目的探讨分组定位救护模式在严重多发伤患者救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急救中心2009年12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95例作为观察组,将2007年12月至2009年11月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84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分组定位的救护... 目的探讨分组定位救护模式在严重多发伤患者救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急救中心2009年12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95例作为观察组,将2007年12月至2009年11月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84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分组定位的救护模式进行救护,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流程进行救护,比较两种模式的救治效果。结果采用分组定位救护模式后,观察组完成急救操作的时间、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以及医生对急救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分别为是(32.5±12.6)min,89.5%和92.6%,与对照组完成急救操作的时间(55.0±15.3)min,患者的抢救成功率(77.4%)以及医生对急救护理质量的满意度(71.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90,x2分别为4.802,13.99;P〈0.05)。结论分组定位救护模式能有效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并能提高医生对急诊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救护模式 急救 分组定位 严重多发伤
原文传递
“分组、定位、阶梯化”模式在批量危重伤员救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宋雁宾 赵晓东 +1 位作者 王蔓 曹阳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年第22期1743-1744,共2页
目的探讨采取"分组、定位、阶梯化"模式救治批量危重伤员的效果。方法选择2003-2005年收治的98名危重伤员[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ale,ISS)均≥16]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急救模式;2006-2008年收治的106名危重批量... 目的探讨采取"分组、定位、阶梯化"模式救治批量危重伤员的效果。方法选择2003-2005年收治的98名危重伤员[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ale,ISS)均≥16]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急救模式;2006-2008年收治的106名危重批量伤员为实验组,采用"分组、定位、阶梯化"模式抢救,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和急诊停留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较高,且患者急诊停留时间较短(P<0.05或P<0.01)。结论 "分组、定位、阶梯化"救治模式应用具有可行性,能有效缩短患者急诊停留时间和提高抢救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组定位、阶梯化模式 批量伤员 急救
下载PDF
内容定位分组技术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幼平 《中兴通讯技术》 2011年第2期5-6,共2页
互联网由于按主机地址分组运行,目前存在"流量剧增、内容难管、耗能过大"等问题。文章提出增添按内容属性分组的运行机制,并把广播网与电信网都看成是未来互联网的基础设施。文章认为这样将使问题迎刃而解。
关键词 内容定位分组 播存 多播
下载PDF
波长变换在分组交换光网络中的应用
11
作者 王肇颖 贾东方 李世忱 《飞通光电子技术》 2003年第1期31-35,共5页
介绍了分组交换光网络的分类和特点,讨论了波长变换技术对光交换网络性能的重要影响。分析并比较了波长变换技术和其它相关技术在分组交换网络中冲突的解决、同步、分组头置换以及分组定位问题上的作用和特点。
关键词 波长变换 分组交换光网络 同步 分组头置换 分组定位
下载PDF
车载定位导航终端的设计 被引量:3
12
作者 郑凯 方康玲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5-57,61,共4页
设计了一种GSM/GPRS的车载定位导航终端。该终端基于先进的SOC技术,开发了单片机IP核中内嵌的特定功能,利用单片机的内置闪存ROM技术扩展系统存储空间,实现大量定位信息的存储,并设计了串口扩展电路、GPS模块和GSM/GPRS模块的双模控制... 设计了一种GSM/GPRS的车载定位导航终端。该终端基于先进的SOC技术,开发了单片机IP核中内嵌的特定功能,利用单片机的内置闪存ROM技术扩展系统存储空间,实现大量定位信息的存储,并设计了串口扩展电路、GPS模块和GSM/GPRS模块的双模控制等电路。介绍了车载终端的硬件和软件设计以及实现方法。实践证明:在实际的定位导航过程中,该终端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精确度和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载导航终端 片上系统 全球定位/通用分组无线业务
下载PDF
联合全局与局部外观特征的无人机行人属性识别
13
作者 陈楠 杨玻 +1 位作者 刘书羽 尉嘉维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2024年第2期118-121,共4页
针对无人机航拍图像下行人属性识别任务特征提取效率低问题,提出一种联合全局与局部外观特征学习的行人属性识别算法。首先为了提升算法的局部区域定位能力,提出一种新颖的基于注意力的属性定位模块,模块通过矩阵乘法来建模不同通道间... 针对无人机航拍图像下行人属性识别任务特征提取效率低问题,提出一种联合全局与局部外观特征学习的行人属性识别算法。首先为了提升算法的局部区域定位能力,提出一种新颖的基于注意力的属性定位模块,模块通过矩阵乘法来建模不同通道间的空间依赖关系,并利用全局平均池化产生的特征进一步增强提取到的局部区域信息,实现了更好的局部特征表达能力;其次,为了防止生成的局部区域信息出现冗余,设计一种注意力多样性损失,通过最小化特征通道的相似性来约束各个局部区域互不重叠;最后,在两个公开的行人属性识别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上述设计可以有效提高属性识别准确率并且参数量仅轻微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人属性识别 属性分组定位 注意力多样性 无人机
下载PDF
核辐射环境下佩戴生理监测计算机系统研究
14
作者 王骥 沈玉利 +1 位作者 谢仕义 任肖丽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84-589,共6页
针对目前特种监护设备接线复杂以及难以检查潜在健康危险的情况,提出了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动态可佩戴生理监测平台,节点包括呼吸、心电、体位、体动、体温等多生理参数类型智能传感器。网关节点采用GPRS通信方式完成数据远程准确传送... 针对目前特种监护设备接线复杂以及难以检查潜在健康危险的情况,提出了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动态可佩戴生理监测平台,节点包括呼吸、心电、体位、体动、体温等多生理参数类型智能传感器。网关节点采用GPRS通信方式完成数据远程准确传送。所研制仿真系统,由GPS+GPRS模块XT5开发网关,节点采用Crossbow公司的MICA2和MICA2 DOT的等类型点状系列传感器。由志愿者佩戴后,将采取的生理和位置信息准确传到500公里外的监测点,终端计算机直观地查看到了受试者传送的信息。系统稳定地工作在2.4GHz频段,发射功率-5dB,数据速率最大40kbps。初步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原型可由特种监护者工作时佩戴于身体相应部位实时动态生理定位监测。系统通讯距离远、覆盖范围大,适合于核辐射环境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辐射 生理参数监测 无线传感器网络 全球定位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
下载PDF
一起750 kV变压器出厂试验局放超标现象的分析和处理
15
作者 马永福 王生杰 +2 位作者 包正红 林万德 李子彬 《农村电气化》 2023年第4期17-19,共3页
出厂长时感应耐压带局放测量试验中,某台750 kV变压器在1.5U m√3电压下中压绕组出现局放严重超标的现象。为准确判断局放超标原因并进行处理,采用外部判断、分组定位和解体点检的方法最终确定局放点位于变压器励磁线圈与调压线圈之间,... 出厂长时感应耐压带局放测量试验中,某台750 kV变压器在1.5U m√3电压下中压绕组出现局放严重超标的现象。为准确判断局放超标原因并进行处理,采用外部判断、分组定位和解体点检的方法最终确定局放点位于变压器励磁线圈与调压线圈之间,局放原因为绝缘件内部存在气隙。根据原因分析结果,采取更换励磁线圈和调压线圈间所有绝缘件并对器身及装配工艺部件进行全面检查的处理方案,经处理后该变压器出厂试验复试和现场特殊交接试验均顺利通过,局放超标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案效果得以验证,对后续此类现象分析和处理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50 kV变压器 局部放电 分组定位 绝缘件气隙
下载PDF
Location and Analysis of Introgressed Segments in the Parthenogenetic Progenies of Zea mays×Z. diploperennis by GISH
16
作者 魏文辉 覃瑞 +3 位作者 宋运淳 宁顺斌 郭乐群 谷明光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2年第3期373-376,共4页
用来自玉米 (ZeamaysL .)与二倍体多年生类玉米 (Z .diploperennisIltis,DoebleyandGuzm偄n)杂交的孤雌生殖后代同一抗病个体的 4个株系进行了基因组原位杂交 ,用改进的杂交技术获得了近 10 0 %的检出率 ,每一检出片段在同源染色体两... 用来自玉米 (ZeamaysL .)与二倍体多年生类玉米 (Z .diploperennisIltis,DoebleyandGuzm偄n)杂交的孤雌生殖后代同一抗病个体的 4个株系进行了基因组原位杂交 ,用改进的杂交技术获得了近 10 0 %的检出率 ,每一检出片段在同源染色体两成员和每两个姊妹染色单体上均有清晰的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ize Zea diploperennis introgressed segments 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
下载PDF
GPS/GPRS在汽车行驶记录仪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邹益慧 耿相铭 《自动化与仪表》 2007年第6期17-19,53,共4页
介绍了一种基于GPS/GPRS的汽车行驶记录仪。阐述了GPS和GPRS在汽车记录仪中的重要作用,并对CPU选型和GPS/GPRS的接口进行详细说明;在软件方面对如何移植操作系统和建立GPS/GPRS任务进行了简单说明。这种记录仪不但符合GB/T 19056—2003... 介绍了一种基于GPS/GPRS的汽车行驶记录仪。阐述了GPS和GPRS在汽车记录仪中的重要作用,并对CPU选型和GPS/GPRS的接口进行详细说明;在软件方面对如何移植操作系统和建立GPS/GPRS任务进行了简单说明。这种记录仪不但符合GB/T 19056—2003国家标准,更融合了最新的定位和通讯技术,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驶记录仪 全球定位系统/适用分组无线业务 UC/OS-Ⅱ操作系统 汽车
下载PDF
CDP1, a novel component of chloroplast division site positioning system in Arabidopsis 被引量:5
18
作者 Min Zhang Yong Hu +4 位作者 Jingjing Jia Dapeng Li Runjie Zhang Hongbo Gao Yikun He 《Cell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7期877-886,共10页
Chloroplasts are plant-specific organelles that evolved from endosymbiotic cyanobacteria. They divide through binary fission. Selection of the chloroplast division site is pivotal for the symmetric chloroplast divisio... Chloroplasts are plant-specific organelles that evolved from endosymbiotic cyanobacteria. They divide through binary fission. Selection of the chloroplast division site is pivotal for the symmetric chloroplast division. In E. coli, positioning of the division site at the midpoint of the cell is regulated by dynamic oscillation of the Min system, which includes MinC, MinD and MinE. Homologs of MinD and MinE in plants are involved in chloroplast division. The homolog of MinC still has not been identified in higher plants. However, an FtsZ-like protein, ARC3, was found to be involved in chloroplast division site positioning. Here, we report that chloroplast division site positioning 1 (AtCDP1) is a novel chloroplast division protein involved in chloroplast division site placement in Arabidopsis. AtCDP1 was discovered by screening an Arabidopsis cDNA expression library in bacteria for colonies with a cell division phenotype. AtCDP1 is exclusively expressed in young green tissues in Arabidopsis. Elongated chloroplasts with multiple division sites were observed in the loss-of-function cdpl mutant. Overexpression of AtCDP1 caused a chloroplast division phenotype too. Protein interaction assays suggested that AtCDP1 may mediate the chloroplast division site positioning through the interaction with ARC3. Overall,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AtCDP1 is a novel component of the chloroplast division site positioning system, and the working mechanism of this system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traditional MinCDE system in prokaryotic ce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ABIDOPSIS chloroplast division AtCDP1
下载PDF
Scalable and Identifier/Locator-Splitting Routing Protocol for Mobile Ad Hoc Networks 被引量:3
19
作者 Wang Haiquan Chen Meng +1 位作者 Hu Junshun Xia Chunhe 《China Communications》 SCIE CSCD 2012年第1期102-110,共9页
In the traditional Intemet Protocol (IP) architecture, there is an overload of IP sermntic problems. Existing solutions focused mainly on the infrastructure for the fixed network, and there is a lack of support for ... In the traditional Intemet Protocol (IP) architecture, there is an overload of IP sermntic problems. Existing solutions focused mainly on the infrastructure for the fixed network, and there is a lack of support for Mobile Ad Hoc Networks (MANETs). To improve scalability, a routing protocol for MANETs is presented based on a locator named Tree-structure Locator Distance Vector (TLDV). The hard core of this routing method is the identifier/locator split by the Distributed Hash Table (DHT) method, which provides a scalable routing service. The node locator indicates its relative location in the network and should be updated whenever topology changes, kocator space ks organized as a tree-structure, and the basic routing operation of the TLDV protocol is presented. TLDV protocol is compared to some classical routing protocols for MANETs on the NS2 platform Results show that TLDV has better scalability. Key wor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NETS multi-hop routing identifi- er/locator split distributed hash tables
下载PDF
The Significance of Minimally Invasive Core Needle Biopsy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Analysis in 235 Cases with Breast Lesions
20
作者 Yun Niu Tieju Liu Xuchen Cao Xiumin Ding Li Wei Yuxia Gao Jun Liu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CSCD 2009年第1期36-41,共6页
OBJECTIVE To evaluate core needle biopsy (CNB) as a mini-mally invasive method to examine breast lesions and discuss the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subsequent immunohistochemistry (IHC)analysis.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 OBJECTIVE To evaluate core needle biopsy (CNB) as a mini-mally invasive method to examine breast lesions and discuss the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subsequent immunohistochemistry (IHC)analysis.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and pathological results of 235 pa-tients with breast lesions, who received CNB before surgery, wereanalyzed and compared.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CNB done beforesurgery, 87 out of 204 patients diagnosed as invasive carcinomawere subjected to immunodetection for p53, c-erbB-2, ER and PR.The morphological change of cancer tissues in response to chemo-therapy was also evaluated.RESULTS In total of 235 cases receiving CNB examination, 204were diagnosed as invasive carcinoma, reaching a 100% consistentrate with the surgical diagnosis. Sixty percent of the cases diag-nosed as non-invasive carcinoma by CNB was identified to havethe presence of invading elements in surgical specimens, and simi-larly, 50% of the cases diagnosed as atypical ductal hyperplasia byCNB was confirmed to be carcinoma by the subsequent result ofexcision biopsy.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CNB biopsy and regular surgical samples in positive rate of im-munohistochemistry analysis (p53, c-erbB-2, ER and PR; P >0.05).However,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expression rate ofp53 and c-erbB-2 between the cases with and without morphologi-cal change in response to chemotherapy (P < 0.05). In most caseswith p53 and c-erbB-2 positive, there was no obvious morphologi-cal change after chemotherapy.CONCLUSION CNB is a cost-effective diagnostic method withminimal invasion for breast lesions, although it still has some limi-tations. Immunodetection on CNB tissue is expected to have greatsignificance in clinical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east carcinoma breast lesions core needle biopsy immnuohistochemistry.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