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期待可能性”与我国刑法理论的借鉴 |
游伟
肖晚祥
|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75
|
|
2
|
日本环境刑法理论评析 |
何卫东
章海
尹琳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
12
|
|
3
|
刑法理论因应时代发展需处理好五种关系 |
刘艳红
|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02
|
|
4
|
俄罗斯刑法理论上关于犯罪构成结构的争议性问题 |
董玉庭
龙长海
|
《北方法学》
|
2008 |
9
|
|
5
|
刑法理论中的客观归属论 |
童德华
|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18
|
|
6
|
德、日刑法理论中的期待可能性 |
马克昌
|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2 |
78
|
|
7
|
刑法理论与方法的辨思 |
刘远
|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CSSCI
|
2010 |
8
|
|
8
|
反思风险刑法理论对我国现实社会的背离——以食品安全犯罪为视角 |
陈烨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3 |
7
|
|
9
|
论刑法理论中的违法性认识 |
马荣春
胡祥福
|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10
|
加入WTO与我国刑法理论的发展与调整 |
黄伟明
|
《法学论坛》
|
2001 |
4
|
|
11
|
当代刑法理论发展的两个基本向度 |
周光权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2
|
|
12
|
被害人刑法理论地位思考 |
杨向华
|
《广西社会科学》
|
2007 |
3
|
|
13
|
我国刑法理论中期待可能性理论适用范围的限定 |
于佳佳
|
《政法论丛》
|
2004 |
3
|
|
14
|
基于目的行为论的刑法理论研究——评《目的行为论导论:刑法理论的新图景(增补第4版)》 |
韩晨旭
|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15
|
贝卡利亚刑法理论评介 |
张志愿
|
《现代法学》
|
1981 |
1
|
|
16
|
人身危险性理论:根基、内涵及刑法理论变革 |
詹红星
|
《韶关学院学报》
|
2003 |
2
|
|
17
|
犯罪与刑罚效益论——波斯纳刑法理论解析 |
焦武峰
|
《研究生法学》
|
2003 |
2
|
|
18
|
刑法理论与刑法实践的差异性——以梁丽案为例 |
俞小海
|
《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
|
2009 |
2
|
|
19
|
新时代曙光下刑法理论的反思与展望——2006刑法理论国际研讨会综述 |
周长军
吕欣
|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
2007 |
0 |
|
20
|
试论我国刑事司法解释与主流刑法理论之冲突 |
简春林
周红
钱磊
|
《宜春学院学报》
|
201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