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刘小枫学术转向批判 被引量:7
1
作者 姚新勇 翟崇光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7年第2期37-43,共7页
刘小枫是一位影响相当大的当代学者,三十多年来,他的学术研究涉及美学、文学、心理学、哲学、神学、社会理论、政治哲学等领域,其治学善“变”是其为学的特点。尤其近年来,刘小枫柏拉图式政治哲学的古典立场,与其上世纪末总体的启蒙立... 刘小枫是一位影响相当大的当代学者,三十多年来,他的学术研究涉及美学、文学、心理学、哲学、神学、社会理论、政治哲学等领域,其治学善“变”是其为学的特点。尤其近年来,刘小枫柏拉图式政治哲学的古典立场,与其上世纪末总体的启蒙立场形成了较大反差,引发不少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小枫 学术转向 批判 政治哲学 学术研究 社会理论 启蒙立场 心理学
下载PDF
诗人自杀究竟有什么意义——评刘小枫先生的一个观点兼谈海子自杀事件 被引量:7
2
作者 章启群 《学术界》 2003年第2期140-148,共9页
刘小枫先生所谓诗人自杀是由于对信念的绝望这一命题 ,在理论依据和基本逻辑上是不能成立的。因此 ,在整体上不存在所谓诗人自杀的形而上意义。从历史的和现实的生活来看 ,诗人自杀与其他人自杀没有本质的不同。作为诗人海子与作为哲学... 刘小枫先生所谓诗人自杀是由于对信念的绝望这一命题 ,在理论依据和基本逻辑上是不能成立的。因此 ,在整体上不存在所谓诗人自杀的形而上意义。从历史的和现实的生活来看 ,诗人自杀与其他人自杀没有本质的不同。作为诗人海子与作为哲学教员的查海生的自杀 ,没有本质的区别。就其自杀本身来说 ,应该是一件普通的非正常死亡事件。这种死亡的方式在海子身上只具有一些个人化的特征。所谓这种死亡的诗的意义以及形而上意义之说 ,都是外在于事件本身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小枫 海子 查海生 自杀事件 诗人 形而上意义 自杀心理
下载PDF
“拯救”八十年代知识立场的使命——刘小枫的《拯救与逍遥》于八十年代的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洪霞 《当代文坛》 CSSCI 2008年第1期46-50,共5页
关键词 《拯救与逍遥》 刘小枫 知识 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热” 思想文化界 神学观念 人道主义
下载PDF
我们需要何种救赎之道?——评刘小枫《拯救与逍遥》(修订本) 被引量:1
4
作者 颜翔林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28-135,共8页
关键词 《拯救与逍遥》 20世纪80年代以来 修订本 刘小枫 救赎 中国知识分子 “价值” “真理” 理论资源 形而上学
下载PDF
“后”启蒙的诗性回归——倾听刘小枫的隐微教诲 被引量:1
5
作者 唐善林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3-44,共2页
2007年1月4日至9日.著名学者刘小枫在首都师范大学做了主题为“从哲学到古典诗学”的系列讲座。刘小枫以尼采和施特劳斯为古今的桥梁.提倡今人通过领会古人写作的方式去领悟古人的思想,从而达至古人的生存境界.即以柏拉图的方式去... 2007年1月4日至9日.著名学者刘小枫在首都师范大学做了主题为“从哲学到古典诗学”的系列讲座。刘小枫以尼采和施特劳斯为古今的桥梁.提倡今人通过领会古人写作的方式去领悟古人的思想,从而达至古人的生存境界.即以柏拉图的方式去理解柏拉图,才能回到柏拉图。在他看来。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明白:什么是哲学?什么是古典诗学?以及如何从哲学到古典诗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小枫 回归 诗性 古典诗学 首都师范大学 柏拉图 著名学者 施特劳斯
下载PDF
刘小枫:反哲学的政治设计者 被引量:1
6
作者 张云雷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2013年第8期23-27,共5页
晚近以来,刘小枫、甘阳给国内学界带来了一股施特劳斯旋风。无论认同与否,思想界经常开谈必涉施特劳斯。刘小枫也被视作施特劳斯学派在国内的代言人。他这部新作无疑又给人以这样的暗示和确证。《论卢梭的意图》是施特劳斯的一篇短文... 晚近以来,刘小枫、甘阳给国内学界带来了一股施特劳斯旋风。无论认同与否,思想界经常开谈必涉施特劳斯。刘小枫也被视作施特劳斯学派在国内的代言人。他这部新作无疑又给人以这样的暗示和确证。《论卢梭的意图》是施特劳斯的一篇短文,意在主要(但不完全限于)通过对卢梭经典作品《论科学与艺术》一书逐字逐句的疏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小枫 设计者 施特劳斯 政治 哲学 科学与艺术 经典作品 思想界
下载PDF
不可轩轾的“拯救”与“逍遥”——与刘小枫商榷陶渊明
7
作者 高原 《科学.经济.社会》 CSSCI 2010年第2期178-182,共5页
刘小枫作为研究基督教文化的新锐,带着对西方基督教文化极度崇尚的情感与价值取向而对中国文化精神"天人合一"与"适性逍遥"进行非理性贬斥,这是无视历史事实与文化差异的文化虚无主义在作祟。对刘小枫的回应,本文... 刘小枫作为研究基督教文化的新锐,带着对西方基督教文化极度崇尚的情感与价值取向而对中国文化精神"天人合一"与"适性逍遥"进行非理性贬斥,这是无视历史事实与文化差异的文化虚无主义在作祟。对刘小枫的回应,本文将着重强调陶渊明"超世不绝俗"这种"即世间而出世间"的理想与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小枫 陶渊明 拯救 逍遥 超世不绝俗
下载PDF
评刘小枫的尼采解读
8
作者 宗成河 《浙江学刊》 CSSCI 2002年第5期134-144,共11页
关键词 刘小枫 尼采 哲学研究 解经学 施特劳斯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隐微式 现代性
下载PDF
刘小枫1980年代前期“诗化美学”解读
9
作者 翟崇光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6期65-70,共6页
刘小枫上世纪末向大陆知识界引介基督教美学精神,产生过较大影响,他的美学思想里超越性的神性之思,已经"孕育"在其1980年代前期的美学思考中。刘小枫1980年代写作的硕士毕业论文,与他之后修改扩充的《诗化哲学》在价值立场上... 刘小枫上世纪末向大陆知识界引介基督教美学精神,产生过较大影响,他的美学思想里超越性的神性之思,已经"孕育"在其1980年代前期的美学思考中。刘小枫1980年代写作的硕士毕业论文,与他之后修改扩充的《诗化哲学》在价值立场上发生了变化,他当时写作的关于古今中西的"美学评论"、德国浪漫哲学的论述,为其写作《拯救与逍遥》积累了素材资源。"诗化神学"的"拯救"精神,是刘小枫1980年代早期"诗意批判"、"呼唤灵性"的"诗化美学"精神的进伸和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十年代 刘小枫 诗化美学
下载PDF
“龙战于野,其血玄黄”:谈谈刘小枫的历史相卜术
10
作者 韩王韦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10年第3期121-123,共3页
刘小枫算是国内做学术做得最认真的学人之一,当然也是国内最懂得如何引领思想潮流的学人之一。从早期引进基督教神学,到后来介绍施特劳斯,在学术界掀起政治哲学与古典学研究的热潮,虽不敢说是一枝独秀,但也总能算得上占尽风骚了吧... 刘小枫算是国内做学术做得最认真的学人之一,当然也是国内最懂得如何引领思想潮流的学人之一。从早期引进基督教神学,到后来介绍施特劳斯,在学术界掀起政治哲学与古典学研究的热潮,虽不敢说是一枝独秀,但也总能算得上占尽风骚了吧。于是,无论在哪里,你或多或少都会碰得到他的粉丝。 我自谓也算得上是小枫的粉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小枫 历史 基督教神学 思想潮流 施特劳斯 政治哲学 学术界 国内
下载PDF
鲁迅是阴冷、阴毒的无赖吗?——与刘小枫对话之一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旭东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52-60,共9页
关键词 鲁迅 刘小枫 人格精神 爱国主义 无神论 传统文化
下载PDF
是冷嘲还是信赖——就斯基洛夫斯基《十诫·第十诫》与刘小枫先生商榷
12
作者 杜巍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106-111,共6页
“十诫”本来是上帝通过先知摩西之口传达的人类必须遵守的十条诫命,波兰著名导演斯基洛夫斯基的电影和剧本《十诫》讲述的则是日常生活中的十个小故事。在这十个故事里,斯基洛夫斯基为故事里的人物设置了极端的困境,让他们面对永恒的... “十诫”本来是上帝通过先知摩西之口传达的人类必须遵守的十条诫命,波兰著名导演斯基洛夫斯基的电影和剧本《十诫》讲述的则是日常生活中的十个小故事。在这十个故事里,斯基洛夫斯基为故事里的人物设置了极端的困境,让他们面对永恒的道德难题和棘手的选择,考验上帝消逝之后的脆弱人性,表达了作者无比的悲悯情怀和对人性的关怀与信赖,对此,刘小枫先生在自己的著作中作了深入的解读和认同。但他把《十诫.第十诫》理解为一个嘲讽人性的幽默故事,这是一个误读。《第十诫》和其它九个故事并无二致,并非冷嘲和幽默,依然是一个对人性关怀和信赖的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基洛夫斯基 《十诫》 刘小枫 冷嘲 信赖
下载PDF
废铜烂铁如是说——读刘小枫《尼采的微言大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远山 《社会科学论坛》 2001年第9期18-30,共13页
我的学说遭遇着危险。他们改换了我的学说之头面。
关键词 刘小枫 《尼采的微言大义》 尼采 哲学 谎言 社会 道德
下载PDF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读刘小枫《重启古典诗学》
14
作者 周子敬 《中国图书评论》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11-114,共4页
发展有中国特色的中西合璧的古典学,方可望以此开科设教来完成晚清以来中国学界的有识之士想做而一直没有做成的教育大业——营构坚实的高等教育的文明基础,使得我国的担纲性人才培养不致荒废。
关键词 古为今用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古典诗学 刘小枫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央音乐学院 “八字方针” 音乐工作者
下载PDF
同一个尼采的不同阐释——周国平、刘小枫笔下各自的尼采
15
作者 李秀立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103-108,共6页
在对尼采在学术思想史上的定位,对尼采著作的解读和对尼采思想遗产的评价等方面,周国平、刘小枫各自有不同的说法。二人对尼采在学术思想史上地位的界定大相径庭。刘小枫认为尼采超过了马克思、弗洛依德。周国平则具体地“把尼采当作一... 在对尼采在学术思想史上的定位,对尼采著作的解读和对尼采思想遗产的评价等方面,周国平、刘小枫各自有不同的说法。二人对尼采在学术思想史上地位的界定大相径庭。刘小枫认为尼采超过了马克思、弗洛依德。周国平则具体地“把尼采当作一位人生哲学家看待”。从研究方法也有根本的不同。周国平从多角度进行研究,刘小枫主要是索隐的方法。对尼采思想遗产的评价二人的立场也大不相同。周国平重实际,合理评价尼采。刘小枫则像尼采那样“说谎”,并且赞赏尼采的贵族主义、等级秩序和对平等主义的反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采 阐释 索隐 周国平 刘小枫
下载PDF
跌落无信仰的深渊——读刘小枫《拯救与逍遥》
16
作者 童芸 《绥化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94-95,共2页
《拯救与逍遥》是一部关于比较文化的著作,刘小枫以其敏锐、深刻的洞察力,犀利优雅的文笔,向我们展现了中西方诗人迥然的生活态度和情怀气质。
关键词 《拯救与逍遥》 刘小枫 信仰 比较文化 生活态度 洞察力 中西方 气质
下载PDF
是“错位”,还是打中要害?——评高旭东与刘小枫的对话并就教宋一苇
17
作者 张喜华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5-27,共3页
刘小枫的《拯救与逍遥》以及《沉重的肉身》、《走向十字架的真》等早就拜读过,觉得他那种以基督精神为评价尺度来衡量一切文化和艺术的做法,早就应该有学人加以清理.但是,在没读到高旭东的"与刘小枫对话"之前,却先看见了宋... 刘小枫的《拯救与逍遥》以及《沉重的肉身》、《走向十字架的真》等早就拜读过,觉得他那种以基督精神为评价尺度来衡量一切文化和艺术的做法,早就应该有学人加以清理.但是,在没读到高旭东的"与刘小枫对话"之前,却先看见了宋一苇的《错位的对话--评高旭东与刘小枫的对话》,再看高旭东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西文学与哲学宗教--兼评刘小枫以基督教对中国人的归化》,觉得高旭东打中的正是刘小枫观点的要害,而错位与错乱的恰恰是宋一苇的评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小枫 应该 十字架 基督教 逍遥 哲学 宗教 中西文学 拯救 对话
下载PDF
刘小枫教授畅谈熊十力与辛亥精神
18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F0002-F0002,共1页
2011年10月,由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承办的重大“文字斋讲座”第二讲隆重举行,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小枫作了题为“熊十力与辛亥精神”的学术报告。
关键词 熊十力 刘小枫 精神 人文社会科学 中国人民大学 重庆大学 博士生导师 兼职教授
下载PDF
生存本体论的困境--反思刘小枫20世纪80年代早期美学思想
19
作者 陈月瑶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69-74,共6页
从诗的本体论到本体论的诗,《诗化哲学》中生存本体论的建立提供了反思现代性的维度,其中关于诗与哲学实现内在关联的设想颇具启发意义。而审美的现代性主题在《拯救与逍遥》中具体展开,以基督教神学中“拯救”性的纯粹精神价值来拒斥... 从诗的本体论到本体论的诗,《诗化哲学》中生存本体论的建立提供了反思现代性的维度,其中关于诗与哲学实现内在关联的设想颇具启发意义。而审美的现代性主题在《拯救与逍遥》中具体展开,以基督教神学中“拯救”性的纯粹精神价值来拒斥现代虚无主义,与后现代反逻各斯中心主义的解构思想形成对照补充视野。通过反思刘小枫早期美学思想中存在的生存本体论困境,观照主体间性美学在面对现代性危机时所起到的审美救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小枫 本体诗学 生存本体论 现代性 主体间性
下载PDF
祈向神性之维--余虹文论研究与刘小枫诗化美学互文性论析
20
作者 翟崇光 《社会科学论坛》 2022年第2期192-200,共9页
余虹与刘小枫都是当代中国知名的人文学者,两位学者的人文学术研究都具有反思现代性的特质,他们都从存在论角度入思、批判现代审美精神。两者的共同点尤其在追寻神性精神维度上表现出互文性关系,这使得他们的美学言述具有伦理层面的价... 余虹与刘小枫都是当代中国知名的人文学者,两位学者的人文学术研究都具有反思现代性的特质,他们都从存在论角度入思、批判现代审美精神。两者的共同点尤其在追寻神性精神维度上表现出互文性关系,这使得他们的美学言述具有伦理层面的价值关怀。余虹与刘小枫神性维度的精神资源,受到了海德格尔阐释荷尔德林诗歌等美学资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小枫 余虹 互文性 基督教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