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刘希夷诗歌的用典情况
1
作者 韦佳佳 《今古文创》 2024年第19期31-33,共3页
初唐诗人刘希夷仅存的三十七首诗中,仅有三首未用典故,其余的三十四首诗每首都或多或少地使用言典或事典,共计使用一百一十个典故,通过统计分析刘希夷诗歌中典故的运用,把握刘希夷直取前人诗文的几个字入诗、化用前人诗句、直用篇名或... 初唐诗人刘希夷仅存的三十七首诗中,仅有三首未用典故,其余的三十四首诗每首都或多或少地使用言典或事典,共计使用一百一十个典故,通过统计分析刘希夷诗歌中典故的运用,把握刘希夷直取前人诗文的几个字入诗、化用前人诗句、直用篇名或诗句入诗三种用语典的情况;正用事典和反用事典两种用事典的情况;刘希夷典故的运用促使诗歌具备骨力遒劲、兴象玲珑、神采飘逸、平易自然这四个盛唐之音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希夷 诗歌 用典情况 盛唐之音
下载PDF
刘希夷与张若虚:唐诗意境的新指向 被引量:5
2
作者 许总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2期68-72,59,共6页
关键词 刘希夷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代悲白头翁》 唐诗 陈子昂 四杰 闺情诗 《长安古意》 骆宾王
下载PDF
初盛唐文艺审美趋向——以刘希夷诗歌的接受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彭梅芳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8-63,共6页
初唐诗人刘希夷的诗歌在初、盛唐经历了由受冷落到被推崇的接受过程。初唐诗坛以及盛唐社会对刘诗的评价相差较大,这一现象恰体现了初盛唐文艺审美趣味演变的规律,即由典雅靡丽、贵族化向雅俗共赏、大众化演进。而刘希夷的诗歌也正是因... 初唐诗人刘希夷的诗歌在初、盛唐经历了由受冷落到被推崇的接受过程。初唐诗坛以及盛唐社会对刘诗的评价相差较大,这一现象恰体现了初盛唐文艺审美趣味演变的规律,即由典雅靡丽、贵族化向雅俗共赏、大众化演进。而刘希夷的诗歌也正是因为顺应了此发展趋势而得以在盛唐诗坛获得相应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审美 文学接受 刘希夷
下载PDF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非乐府《白头吟》辨 被引量:4
4
作者 韩宁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45-49,共5页
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又被收为乐府《白头吟》,从乐府诗的要素本事、风格两方面来看,此诗并非一首乐府诗。而对其刊刻流传进行梳理后,可以认为是误用乐府《白头吟》之名。
关键词 刘希夷 代悲白头翁 白头吟
下载PDF
刘希夷死因质疑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珏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121-,116,共2页
刘希夷死因质疑王珏(河南大学中文系)关于初唐著名诗人刘希夷的死因,旧说多谓为宋之问所害。此说肇始于唐人笔记(大唐新语)及(刘宾客嘉话录)。(大唐新语)云:“刘希夷,一名挺之,汝州人。少有文华,好为宫体,词旨悲苦,不为... 刘希夷死因质疑王珏(河南大学中文系)关于初唐著名诗人刘希夷的死因,旧说多谓为宋之问所害。此说肇始于唐人笔记(大唐新语)及(刘宾客嘉话录)。(大唐新语)云:“刘希夷,一名挺之,汝州人。少有文华,好为宫体,词旨悲苦,不为所重。善琵琶。尝为(白头翁咏)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希夷 宋之问 大唐新语 死因 中国文学 唐才子 闻一多 旧唐书 新唐书 唐诗
下载PDF
刘希夷和他的诗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珏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1期78-81,共4页
正史记载刘希夷的生平过于简略,需用野史、笔记、诗话等略作一些补充。除有争议外,确系刘作的诗有31首。其闺情诗,虽无多少创新,然而在情思之绵邈、词采之精丽、格调之缠绵、韵味之醇郁上,则前人鲜有过之。其从军诗,气势雄浑、... 正史记载刘希夷的生平过于简略,需用野史、笔记、诗话等略作一些补充。除有争议外,确系刘作的诗有31首。其闺情诗,虽无多少创新,然而在情思之绵邈、词采之精丽、格调之缠绵、韵味之醇郁上,则前人鲜有过之。其从军诗,气势雄浑、感情豪迈、境界壮阔、音调铿锵,为盛唐边塞诗的先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希夷 《唐才子传》 《全唐诗》 《唐诗纪事》 《大唐新语》 宋之问 《搜玉小集》 《文苑英华》 《代悲白头翁》 《唐诗别裁集》
下载PDF
唐代诗人刘希夷作品的艺术特征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姚红彩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Z期72-73,共2页
相比李白和杜甫,刘希夷并不为大众熟识,但他却是初唐时期相当有分量的诗人。他汲取前辈的诗词风格特点,在传统诗风上进行创新,在初唐走向盛唐的历史转折点,将唐诗推向了高峰。纵观刘希夷的诗歌,可以看出他风格多变,内容丰富,常用比喻和... 相比李白和杜甫,刘希夷并不为大众熟识,但他却是初唐时期相当有分量的诗人。他汲取前辈的诗词风格特点,在传统诗风上进行创新,在初唐走向盛唐的历史转折点,将唐诗推向了高峰。纵观刘希夷的诗歌,可以看出他风格多变,内容丰富,常用比喻和寄托的手法。诗歌意境优雅,寓意深远,铸就了温婉清新的诗歌特征。本文基于刘希夷的诗作特点进行分析与解读,以期与各界文学爱好者进行讨论与指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希夷 初唐时期 艺术特征
下载PDF
刘希夷漫游探略 被引量:1
8
作者 彭梅芳 《天中学刊》 2008年第6期63-66,共4页
结合诗人现存诗歌以及唐代的交通路线考察,刘希夷大规模的游历始于唐高宗上元二年举进士之后,游历各地的顺序大致是取道襄阳至隋州,后远游江南,又从江南溯长江而上,行经巫山至蜀地成都。漫游其间诗人或曾返回京、洛。
关键词 刘希夷 漫游 游踪
下载PDF
论刘希夷诗歌的艺术特征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军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第3期10-13,共4页
刘希夷是初唐时期的一位重要诗人,其继承、弘扬前人的优良传统,汲取时人的长处并加以革新、发展和创造,在唐代诗歌由初唐迈向盛唐的历史大跨越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其诗歌题材内容丰富多彩,多采用比兴和寄托的艺术手法,创造出情景交融... 刘希夷是初唐时期的一位重要诗人,其继承、弘扬前人的优良传统,汲取时人的长处并加以革新、发展和创造,在唐代诗歌由初唐迈向盛唐的历史大跨越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其诗歌题材内容丰富多彩,多采用比兴和寄托的艺术手法,创造出情景交融、诗情画意和哲思远韵的诗歌优美意境,形成了婉转蕴藉、清新明丽的艺术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希夷 诗歌 艺术 特征 研究
下载PDF
唐代诗人刘希夷的诗体特征研究
10
作者 谷利平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Z期59-60,共2页
刘希夷是初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与张若虚齐名。现阶段对刘希夷及其作品进行深入研究的专家学者并不多见,因此有关于刘希夷诗歌价值与诗体是如何发展的相关资料屈指可数。本文以刘希夷的诗体发展方向与诗歌体式特征作为切入点展开研究,期... 刘希夷是初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与张若虚齐名。现阶段对刘希夷及其作品进行深入研究的专家学者并不多见,因此有关于刘希夷诗歌价值与诗体是如何发展的相关资料屈指可数。本文以刘希夷的诗体发展方向与诗歌体式特征作为切入点展开研究,期望从这一角度对刘希夷的诗作特征、内容和语言带来全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希夷 初唐诗歌 艺术特征 文学体裁
下载PDF
刘希夷诗歌在初唐不被重视之缘由微探
11
作者 王小艳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4年第4期13-14,共2页
刘希夷是初唐时期的重要诗人,他在诗歌意境的营造上所取得的巨大进展,对盛唐诗歌高潮的到来起了重要作用。然而,他的诗歌在初唐时期却并不被重视,究其原因,和他的寒士身份有关,但主要缘于其诗歌"体式与时不合"。
关键词 刘希夷 不为时所重 缘由
下载PDF
刘希夷诗初论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建华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68-71,共4页
关键词 刘希夷 《江南曲》 《陌上桑》 六朝文学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初唐诗歌 白头吟 闻一多 《新唐书·艺文志》
下载PDF
刘希夷诗歌在初唐“不为时重”缘由探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田多瑞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22-24,共3页
初唐诗人刘希夷在诗歌意境的创造和意象的选取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他的诗歌在初唐盛唐却"不为时重"。其原因主要缘于其漫游"处江湖之远";不愿仕武朝;诗歌充满了"异调"色彩;当时科举制度黑暗等。
关键词 刘希夷 不为时重 寒士
下载PDF
意远情深——谈刘希夷诗歌中的唯美意境 被引量:1
14
作者 胡健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X期51-52,共2页
刘希夷是初唐时期诗歌影响力颇为深远的一位诗人,与初唐时期霏靡华贵的写诗风格不同,他创造的诗歌清丽委婉,使用明亮和清澈的意象塑造出了与其它诗人迥然不同的澄澈玲珑意境,并呈现深刻的人生哲学思想。
关键词 意远情深 刘希夷 唯美意境
下载PDF
论刘希夷诗歌的悲剧意识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巧玲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5期57-58,共2页
刘希夷是初唐时期一位重要诗人。他的诗歌词旨悲苦,充满悲慨之音,表达了一种强烈的悲剧意识。本文从三个层面:深沉的孤独意识,生命的悲剧意识;宇宙时空意识来阐述其诗歌中的悲剧意识。诗人在深沉的悲剧意识中表达了对生命对生存的焦虑... 刘希夷是初唐时期一位重要诗人。他的诗歌词旨悲苦,充满悲慨之音,表达了一种强烈的悲剧意识。本文从三个层面:深沉的孤独意识,生命的悲剧意识;宇宙时空意识来阐述其诗歌中的悲剧意识。诗人在深沉的悲剧意识中表达了对生命对生存的焦虑和渴望,在探索中走向了生命的永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希夷 诗歌 悲剧意识
下载PDF
论《唐诗归》对刘希夷诗歌的独特定位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亚杰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1-3,18,共4页
《唐诗归》是明代钟惺和谭元春共同编撰的一部唐诗选本。在《唐诗归》中,钟、谭以独特的审美品位选评刘希夷诗歌,提升了其在诗歌史上的地位,但并未收录使其闻名的《代悲白头翁》,这体现了钟、谭“不徇名以求”的评选标准与“灵与厚”的... 《唐诗归》是明代钟惺和谭元春共同编撰的一部唐诗选本。在《唐诗归》中,钟、谭以独特的审美品位选评刘希夷诗歌,提升了其在诗歌史上的地位,但并未收录使其闻名的《代悲白头翁》,这体现了钟、谭“不徇名以求”的评选标准与“灵与厚”的诗学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归》 刘希夷 独特定位
下载PDF
刘希夷诗歌意境探微
17
作者 陈倩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2年第4期44-47,共4页
刘希夷是初唐时期颇为重要的一位诗人,他的诗歌上承汉魏六朝,下启盛唐,在意境创造方面为唐诗的发展树立了新风向。他善于融情于景,蕴理于情,构筑了情与景、理与情交相融会的诗歌新世界,开启盛唐兴象玲珑的诗风。结合其具体作品,从情景... 刘希夷是初唐时期颇为重要的一位诗人,他的诗歌上承汉魏六朝,下启盛唐,在意境创造方面为唐诗的发展树立了新风向。他善于融情于景,蕴理于情,构筑了情与景、理与情交相融会的诗歌新世界,开启盛唐兴象玲珑的诗风。结合其具体作品,从情景交融、情理交织和遣词造语三方面来研究其诗文中的意境塑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希夷 意境 作品 生命意识
下载PDF
20世纪刘希夷研究综述
18
作者 王鲜平 《平顶山师专学报》 2004年第3期23-25,共3页
刘希夷,初唐著名诗人,河南汝州人氏。在由初唐诗风到盛唐诗风转变的过程中,刘希夷做出了杰出的成就。闻一多曾高度评价过他的诗歌创作。然而,就是这么一位有着巨大功勋的诗人,学界在20世纪对他的研究却显得相当寂寥,一则因为可参考的资... 刘希夷,初唐著名诗人,河南汝州人氏。在由初唐诗风到盛唐诗风转变的过程中,刘希夷做出了杰出的成就。闻一多曾高度评价过他的诗歌创作。然而,就是这么一位有着巨大功勋的诗人,学界在20世纪对他的研究却显得相当寂寥,一则因为可参考的资料太少,二则也有不够重视的因素。笔者就这些很有限的研究作了一个总结性的回顾,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希夷 生平与作品 研究综述
下载PDF
《刘希夷时代考辨》质疑——与陈文华同志商榷
19
作者 王增文 《中州学刊》 1987年第4期91-90,共2页
《光明日报》一九八四年十月二十五日第三版,发表了陈文华同志《刘希夷时代考辨》一文(以下简称《考辨》)。该文根据《国秀集》目录上“广文进士刘希夷”一语和刘希夷的两首诗,就断定刘希夷“是盛唐时人,而不是初唐时人”。并进而推测... 《光明日报》一九八四年十月二十五日第三版,发表了陈文华同志《刘希夷时代考辨》一文(以下简称《考辨》)。该文根据《国秀集》目录上“广文进士刘希夷”一语和刘希夷的两首诗,就断定刘希夷“是盛唐时人,而不是初唐时人”。并进而推测“刘希夷及第之年可能是肃宗上元二年(761),而不是宋之间及第之高宗上元二年(675)郑益榜”。近来翻阅一些有关刘希夷的资料,发现此况距事实较远,愿提出与陈文华同志商榷。 现存《国秀集》口录上确有“广文进士刘希夷”一语。《考辨》一文指出:“广文进士,即广文馆进士。据《唐会要》卷六十六云:‘广文馆,天宝九载七月十三日置,领国子监进士业者。……’……希夷既称广文进士,则其及第之年必在天宝九载(750)后。”这似乎是没有问题的。但仔细查阅《国秀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希夷 时代考 初唐 广文馆 考辨 上元 天宝 初学记 可确指
下载PDF
文类越界与诗赋合流——敦煌写本刘希夷《死马赋》艺术甄微
20
作者 叶汝骏 《中国韵文学刊》 2019年第4期107-115,共9页
首见于敦煌遗书的《死马赋》为初唐诗人刘希夷的佚作,此为一篇具有高度诗化特质的"诗体赋"。这首先体现为形式的诗化,即摒弃辞赋的基本句式而通篇纯以诗的七言句式运行,而七言的美学特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赋的诗化特质;其次... 首见于敦煌遗书的《死马赋》为初唐诗人刘希夷的佚作,此为一篇具有高度诗化特质的"诗体赋"。这首先体现为形式的诗化,即摒弃辞赋的基本句式而通篇纯以诗的七言句式运行,而七言的美学特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赋的诗化特质;其次是表现方式的诗化,体现为比兴寄托的运用与抒情因素的强化;此外典故、语言、声韵、结构、对仗等层面的诗化也促成了《死马赋》的诗化特质。刘希夷不仅赋作中呈现出了高度的诗化现象,其诗歌亦表现出鲜明的赋化现象,诗、赋两大文类的频繁越界,成为刘希夷作品书写的典型特征。从盛行于六朝至初唐的"诗赋合流"现象的历史脉络来考察,刘希夷堪称这种创作现象的"总结者",其《死马赋》等作品亦具一种堪为"诗赋合流"现象之标本的特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希夷 死马赋 文类 诗体赋 歌行 敦煌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