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6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文化魔方中的刘禅 被引量:2
1
作者 关四平 彭勃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82-86,共5页
关键词 诸葛亮 罗贯中 文化意蕴 刘禅 论文化 思想性格 优化模式 封建专制政体 封建政体 艺术创造
下载PDF
刘禅非痴子说 被引量:1
2
作者 徐玲 《洛阳大学学报》 2005年第3期72-75,共4页
在《三国志》、《蜀鉴》等正史中没有看到谁把刘禅看做了白痴,通过考查刘备、诸葛亮对刘禅的态度、陈寿对刘禅的评语,以及与李后主对比,却见刘禅不但不是白痴,反而是一个识大体、顾大局的亡国之君。
关键词 刘禅 诸葛亮 陈寿 李后主 痴子
下载PDF
刘禅昏庸说质疑 被引量:1
3
作者 管维良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73-76,86,共5页
从古到今,认为刘禅为昏庸之主、庸懦之君,果真如此?非也!诸葛亮称刘禅为“仁敏”“爱德”的“明主”,这就是时人之评。他少时勤奋读书,博览载籍,尤其是法家著作,学为君之道;读左氏之传,观历史成败,故三国之君,他享国最长。他任贤相良臣... 从古到今,认为刘禅为昏庸之主、庸懦之君,果真如此?非也!诸葛亮称刘禅为“仁敏”“爱德”的“明主”,这就是时人之评。他少时勤奋读书,博览载籍,尤其是法家著作,学为君之道;读左氏之传,观历史成败,故三国之君,他享国最长。他任贤相良臣,深信不疑,为史家所称道,他斥责奸轨之徒,以维护贤臣的声誉。亡国后,尚能用养晦之计,得以善终。至于失国,一则大势所趋,再加朝无贤能辅佑,致使奸佞当道,而非庸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禅 昏庸 质疑
下载PDF
刘禅形象嬗变的诗学探究
4
作者 温艳 《皖西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105-108,共4页
史书上的刘禅是一个有道之君,他能任贤相良臣,被史家评为"不亦卓乎",而小说或民间中的刘禅却是一位庸主,是扶不起的阿斗。从历史形象到文学形象,刘禅形象的嬗变具有深刻的内涵,是作者罗贯中依据小说主题和情节发展的需要进行... 史书上的刘禅是一个有道之君,他能任贤相良臣,被史家评为"不亦卓乎",而小说或民间中的刘禅却是一位庸主,是扶不起的阿斗。从历史形象到文学形象,刘禅形象的嬗变具有深刻的内涵,是作者罗贯中依据小说主题和情节发展的需要进行的艺术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志》 《三国演义》 刘禅 嬗变
下载PDF
后主刘禅落拓鄂西北至汉中一带考
5
作者 王一军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46-47,共2页
刘禅流落民间的传言 ,古亦有之 ,宋后特甚。北宋李日方、扈蒙等学者将其搬上《太平御览》,致使其欺骗性尤强 ,不少人误以为真。本文批谬示误 ,指出其违背史实 ,不可相信。
关键词 刘禅 流落 汉中 鄂西北 《太平御览》
下载PDF
三国蜀后主刘禅新论 被引量:8
6
作者 罗开玉 谢辉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1-8,共8页
刘禅为蜀汉帝四十一年,本文将其分为三段,即诸葛亮时期,"以父事之",蒋琬、费祎时期,无为而治,最后十年为帝权失控期。本文认为,从帝业上看,刘禅不失为中常之君;从帝品上看,刘禅是我国历史上肚量大的、节俭的、真正爱民、宁愿... 刘禅为蜀汉帝四十一年,本文将其分为三段,即诸葛亮时期,"以父事之",蒋琬、费祎时期,无为而治,最后十年为帝权失控期。本文认为,从帝业上看,刘禅不失为中常之君;从帝品上看,刘禅是我国历史上肚量大的、节俭的、真正爱民、宁愿自己蒙怨,又却被后人误解千年的仁德之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禅 “以父事之” 无为而治 中常之君 仁德之君
下载PDF
从朝议立庙看诸葛亮与后主刘禅的君臣关系及其成因 被引量:1
7
作者 柳玉东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15年第5期17-19,共3页
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围绕为诸葛亮立庙一事,蜀汉朝廷进行了朝议,但由于后主刘禅的"不听""不从",使此事一波三折。由此可见,诸葛亮和后主刘禅的君臣关系,并不是简单的"父事丞相""忠心耿耿",而... 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围绕为诸葛亮立庙一事,蜀汉朝廷进行了朝议,但由于后主刘禅的"不听""不从",使此事一波三折。由此可见,诸葛亮和后主刘禅的君臣关系,并不是简单的"父事丞相""忠心耿耿",而是充满着猜忌和怨恨。形成这种关系的原因主要是诸葛亮和后主刘禅的政见和志向不同、二人的权力之争,以及诸葛亮对后主的要求甚严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葛亮 刘禅 关系 原因分析
下载PDF
刘禅历史文化模式意义再透视
8
作者 黄晓阳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59-60,共2页
刘禅历史文化模式的意义在于,在封建专制政体严酷高压的背景下,保全自身就得韬光养晦,处世柔弱、机变、假痴不癫,避免陷入事无巨细的自扰中而不能自拔,这些应变权谋,冲破了儒家学统的“道德”为人标准,显示了方圆有度的价值取舍。“君... 刘禅历史文化模式的意义在于,在封建专制政体严酷高压的背景下,保全自身就得韬光养晦,处世柔弱、机变、假痴不癫,避免陷入事无巨细的自扰中而不能自拔,这些应变权谋,冲破了儒家学统的“道德”为人标准,显示了方圆有度的价值取舍。“君子儒”与“小人儒”在现实政治环境中的交织,反映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特色,此乃刘禅文化模式应予重新审视的意义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禅 人格 保身 历史文化
下载PDF
蜀汉后主刘禅大赦浅论 被引量:1
9
作者 马晓龙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0年第9期19-22,共4页
大赦制度贯穿于整个中国古代史,作为一种恩赐,它的施行往往体现着君主的宽厚和恩德,古代帝王以此作为广施恩德的一种权术,广泛应用于一些特定的历史时期和政治场合。三国时期,蜀汉作为汉政权延续,对两汉的这一制度也继承下来。蜀汉后主... 大赦制度贯穿于整个中国古代史,作为一种恩赐,它的施行往往体现着君主的宽厚和恩德,古代帝王以此作为广施恩德的一种权术,广泛应用于一些特定的历史时期和政治场合。三国时期,蜀汉作为汉政权延续,对两汉的这一制度也继承下来。蜀汉后主刘禅在位的四十一年期间,先后有诸葛亮、蒋琬、费祎、董允这四相的辅佐,这四人的能力参差不齐,这在蜀汉政权颁布大赦的频次上有明显的体现,后主颁布了十三次大赦,主要集中在诸葛亮逝世之后,这体现出不同政治家的治国能力和理念,同时也反映出君主治国能力的平庸,这些大赦对蜀汉的政局产生深远的影响,对当今社会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禅 大赦 法制
下载PDF
浅议刘禅 被引量:1
10
作者 戴惠英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3期64-65,43,共3页
刘禅,小名阿斗,是继刘备之后的蜀国皇帝,史称蜀后主。蜀汉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四月,刘备病逝白帝城(四川奉节),临死之前嘱托诸葛亮辅佐刘禅.同年,刘禅继承父位,十七岁便登上了皇帝的宝座,直到景耀六年(公元263年)蜀汉灭亡,共做了四十年... 刘禅,小名阿斗,是继刘备之后的蜀国皇帝,史称蜀后主。蜀汉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四月,刘备病逝白帝城(四川奉节),临死之前嘱托诸葛亮辅佐刘禅.同年,刘禅继承父位,十七岁便登上了皇帝的宝座,直到景耀六年(公元263年)蜀汉灭亡,共做了四十年的皇帝。263年,刘禅降魏,举家迁徙洛阳,被封为安乐公.晋泰始七年(公元271年)在洛阳病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禅 蜀后主 昭烈庙 蜀国 宦官专权 向宠 三年 蜀献王 景耀 十年
下载PDF
蜀汉刘禅的治国举措及其成因
11
作者 王植槐 邹敏 《文教资料》 2017年第7期94-95,共2页
在传统观念下,刘禅被定型为“扶不起的阿斗”。历史上刘禅是三国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治理蜀国卓有成效。史载他的性格软弱,但在治国理政中却展现了成熟稳重的一面。文章从他用人、理政的措施,分析刘禅政治上卓有作为,并分析其... 在传统观念下,刘禅被定型为“扶不起的阿斗”。历史上刘禅是三国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治理蜀国卓有成效。史载他的性格软弱,但在治国理政中却展现了成熟稳重的一面。文章从他用人、理政的措施,分析刘禅政治上卓有作为,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汉 刘禅 治国
下载PDF
东汉灭成家、屠成都与刘禅不战而降 被引量:3
12
作者 罗开玉 《襄樊学院学报》 2011年第10期10-16,共7页
蜀后主刘禅不战而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吸取了东汉灭成家、屠成都的教训,主要是从保护巴蜀百姓出发。
关键词 刘禅 谯周 公孙述 刘秀
下载PDF
关于蜀后主刘禅的治国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智博 《改革与开放》 2013年第7期95-96,共2页
刘禅,三国时期蜀后主,在位41年,在中国历史中,也是在位时间比较长的君主之一。刘禅乃是先主刘备与甘夫人所生,刘禅出生时,刘备已经人到中年,因而对于此子亦是倍加珍重。从刘备对刘禅的遗诏中可以发现后主刘禅是一个“读书人”。... 刘禅,三国时期蜀后主,在位41年,在中国历史中,也是在位时间比较长的君主之一。刘禅乃是先主刘备与甘夫人所生,刘禅出生时,刘备已经人到中年,因而对于此子亦是倍加珍重。从刘备对刘禅的遗诏中可以发现后主刘禅是一个“读书人”。《诸葛亮集》载先主遗诏后主曰:“可读《汉书》、《礼记》,闲暇而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闻丞相为写《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未送,道亡,可自更求闻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禅 治国 《六韬》 《商君书》 三国时期 中国历史 在位时间 《汉书》
下载PDF
刘禅真的“乐不思蜀”吗?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涛 《语文天地》 2009年第9期50-51,共2页
成语“乐不思蜀”原意是刘禅安于逸乐不思亡国,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快乐得忘了本,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后形容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这个典故是刘禅传下的。刘禅(公元207—271年),字公嗣,小名阿斗。蜀汉后主,刘备的长子... 成语“乐不思蜀”原意是刘禅安于逸乐不思亡国,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快乐得忘了本,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后形容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这个典故是刘禅传下的。刘禅(公元207—271年),字公嗣,小名阿斗。蜀汉后主,刘备的长子。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任皇帝。后蜀汉被曹魏所灭,刘禅投降曹魏,被封为安乐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禅 三国时期 蜀汉 环境 曹魏
下载PDF
刘禅之“禅”读音释疑
15
作者 徐连伟 《语文知识》 2001年第11期42-43,共2页
学生往往容易把三国时蜀后主刘禅名字中的“禅(shàn)”念成“禅(chán)”,根本原因就是不理解此处“禅”的深刻含义。刘禅,最初名斗,字升之。《说文解字》云:“斗,象形,有柄,上象斗形,下象其柄也。
关键词 刘禅 "禅" 读音 佛教名词
下载PDF
满纸幽默画刘禅
16
作者 上官冬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47-47,46,共2页
"乐不思蜀"的典故,出在《汉晋春秋》。由于作者巧运笔墨,勾勒出了刘禅那幅令人鄙笑的形象。事实生动,富于幽默,成了千多年来引用不断的一条成语;用来比喻或形容苟且偷安、乐而忘本的人。可以把这一篇短文当做人物速写看。它... "乐不思蜀"的典故,出在《汉晋春秋》。由于作者巧运笔墨,勾勒出了刘禅那幅令人鄙笑的形象。事实生动,富于幽默,成了千多年来引用不断的一条成语;用来比喻或形容苟且偷安、乐而忘本的人。可以把这一篇短文当做人物速写看。它全用白描手法,全由事实说话。对于刘禅,作者未加一字的贬责,而把他的精神状态刻画的入木三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禅 司马昭 贾充
下载PDF
刘禅之“禅”释义补证
17
作者 王立军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2期89-90,共2页
《中国语文天地》1988年第4期和1989年第1期先后刊登了吕友仁先生和王静宇先生关于刘禅之“禅”的两篇文章,题目分别为《刘禅之“禅”的读音》和《也说刘禅之“禅”》(后者又见《文摘报》1989年3月16日第7版)。关于“禅”的读音,两文看... 《中国语文天地》1988年第4期和1989年第1期先后刊登了吕友仁先生和王静宇先生关于刘禅之“禅”的两篇文章,题目分别为《刘禅之“禅”的读音》和《也说刘禅之“禅”》(后者又见《文摘报》1989年3月16日第7版)。关于“禅”的读音,两文看法不一,都认为应读shàn,而不读chán。但在释义上,两文却存在着分歧。吕先生认为:“刘禅之‘禅’是禅让之禅”。其主要根据有二:一是《三国志·杜琼传》所载谯周对“禅”的释义:“后主讳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禅 三国志 谯周 释义 语义相关 补证 秦始皇 文摘报 刘备 师古
下载PDF
刘禅新议
18
作者 张连举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107-107,共1页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三国演义》中的刘禅是一个昏庸的亡国之君,他的乳名阿斗几乎成了呆头呆脑。傻乎乎的代名词。其实就《三国演义》本身所刻画的刘禅这个人物形象,无论是从政治角度,还是道德角度,抑或是人情角度,都不应完全否定。 从...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三国演义》中的刘禅是一个昏庸的亡国之君,他的乳名阿斗几乎成了呆头呆脑。傻乎乎的代名词。其实就《三国演义》本身所刻画的刘禅这个人物形象,无论是从政治角度,还是道德角度,抑或是人情角度,都不应完全否定。 从政治角度看,他能重用贤相诸葛亮,充分发挥诸葛亮的治国才能,从而使蜀国出现“两川之民,忻乐太情,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米满仓廒”的兴旺发达景象。这是诸葛亮的功劳,也是刘禅的政绩。作为一国之君,他的责任并不在于事必躬亲,大小权力抓住不放,而在乎以仁驭人,起用真正的贤才治理国家,从而达到民富国强的目的。刘禅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能力远不如诸葛亮,所以将国事全托于他,自己一般不滥加干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葛亮 《三国演义》 刘禅 政治角度 道德角度 人物形象 民富国强 亡国之君 抓住不放 自知之明
下载PDF
君道无为 臣道有为——析刘禅与诸葛亮君臣政治运作模式
19
作者 马凤岗 《四川文物》 2002年第6期16-20,共5页
从齐稷下道家的视角看,刘禅与诸葛亮君臣政治是“君道无为,臣道有为”的君臣政治运作模式的又一典范。刘禅的贤明与任人信人,诸葛亮的忠诚与谨慎,是这一君臣政治模式产生并得以正常运转的基础。
关键词 刘禅 诸葛亮 君臣政治 模式
下载PDF
刘禅褒贬与怎样爱国的断想
20
作者 毛书征 《学习月刊》 1995年第11期23-24,共2页
历史上的许多事情都是有常理定论的,然而有时常理定论并不一定正确,如过去一贯把曹操贬为"白脸奸臣"的常理定论就是如此。如果固宁过了时的常理定论,不敢越雷池一步,显然是错误的;而敢反常理定论,有时倒会发现新的真理。所以... 历史上的许多事情都是有常理定论的,然而有时常理定论并不一定正确,如过去一贯把曹操贬为"白脸奸臣"的常理定论就是如此。如果固宁过了时的常理定论,不敢越雷池一步,显然是错误的;而敢反常理定论,有时倒会发现新的真理。所以说,正确的即科学地反常理定论的精神是可贵的。话又说回来了,常理定论也并非都是错误的,有些即便有一定的片面性,可也有其合理之处,不应全面否定;更何况有的常理定论是完全正确的,如对刘禅的常理定论就是如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禅 定论 爱国 完全正 历史上 历史证明 片面性 投降 刘备 错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