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5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再发黑热病利什曼原虫K26基因和ITS-1序列的多态性分析
1
作者 孙玉兰 王小梅 +2 位作者 吴文婷 张代涛 何战英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5,52,共6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再发黑热病病例的病原分子遗传背景。方法使用PCR方法分别扩增其亲水性酰化表面蛋白B(K26)和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Ⅰ(ITS-1),然后克隆测序,分析其多态性,构建系统发育树以确定患者感染原虫的虫种类型及其遗传关系。结果... 目的了解北京市再发黑热病病例的病原分子遗传背景。方法使用PCR方法分别扩增其亲水性酰化表面蛋白B(K26)和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Ⅰ(ITS-1),然后克隆测序,分析其多态性,构建系统发育树以确定患者感染原虫的虫种类型及其遗传关系。结果K26基因扩增出626 bp大小片段,其长度与国内流行株差异明显,其氨基酸序列由14个氨基酸的基序重复排列组成,但个别位置发生氨基酸替代。K26序列的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北京病例虫株与法国和西班牙的婴儿利什曼原虫相近,但与国内新疆、四川、河北等地的婴儿利什曼原虫虫株距离较远;ITS-1序列扩增出314 bp大小的片段,其系统发育分析显示与婴儿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 infantum属于同一分支。结论该病例感染的为婴儿利什曼原虫L.infantum,且与国内其他流行区的虫株有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热病 婴儿利什曼原虫 多态性 K26 ITS-1 北京
下载PDF
北京市西部山区犬利什曼原虫病的诊断和分析
2
作者 杜鹃 张玮 +7 位作者 吴迪 于海浪 杨璐 苗东影 李刚 陈会玲 李蕊 赵浩军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4-58,共5页
本试验对在北京市西部山区调查发现的1例犬利什曼原虫病临床疑似病例开展了诊断和分析,采用血液检查、淋巴穿刺液显微镜检查、血清胶体金抗体检测、皮屑样品荧光定量PCR检测以及核糖体DNA转录间隔区I(ITS-1)基因扩增和测序分析对病例开... 本试验对在北京市西部山区调查发现的1例犬利什曼原虫病临床疑似病例开展了诊断和分析,采用血液检查、淋巴穿刺液显微镜检查、血清胶体金抗体检测、皮屑样品荧光定量PCR检测以及核糖体DNA转录间隔区I(ITS-1)基因扩增和测序分析对病例开展全面诊断。结果显示,该病例红细胞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淋巴细胞百分比、白蛋白、碱性磷酸酶低于参考范围,球蛋白、钙离子、肌酸激酶高于参考范围,呈现寄生虫感染的典型特征;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明显利什曼原虫虫体;胶体金抗体检测和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均为阳性;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本病例ITS-1基因与以色列婴儿利什曼原虫KM677134.1聚为一支。结合地理来源,表明该地区流行株为山丘型婴儿利什曼原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什曼原虫 诊断 分析
下载PDF
荒漠型杜氏利什曼原虫虫株在体内外的致病力及保存方法研究
3
作者 廖力夫 罗芸 +1 位作者 史深 徐艺玫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23年第6期619-625,共7页
目的通过动物攻毒实验观察荒漠型杜氏利什曼原虫虫株在动物体内外的致病力,探索保持该虫株致病力的保存方法。方法将从rK39抗体阳性灰仓鼠脾脏中分离获得的荒漠型杜氏利什曼原虫虫株分别在体外培养基中传代培养至7 d、30 d、36 d、44 d... 目的通过动物攻毒实验观察荒漠型杜氏利什曼原虫虫株在动物体内外的致病力,探索保持该虫株致病力的保存方法。方法将从rK39抗体阳性灰仓鼠脾脏中分离获得的荒漠型杜氏利什曼原虫虫株分别在体外培养基中传代培养至7 d、30 d、36 d、44 d、60 d、90 d和150 d后,按2.6×10^(5)条/只剂量腹腔接种至草原兔尾鼠,接种后60 d计算动物的脾脏系数、虫株感染率和抗体阳性率。进一步将荒漠型杜氏利什曼原虫虫株分别接种灰仓鼠和草原兔尾鼠进行传代保种,比较两种动物感染该虫株后的存活时间和致病力变化。结果体外培养7~150 d的荒漠型杜氏利什曼原虫虫株接种后,草原兔尾鼠的脾脏系数由7 d的1.0%上升至30 d的2.2%,达到正常脾脏系数(0.15%)的10倍以上,而60 d的脾脏系数虽有下降,但仍然达正常值的3倍;虫株感染率和抗体阳性率由7 d的80%逐步下降至60 d的0%;90 d时的各项观测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均在正常值范围内。传代感染虫株后,草原兔尾鼠的存活时间为1~13个月,感染的半数个体于接种后4个月内死亡;而灰仓鼠的存活时间为5~31个月,感染的半数个体于接种后13.7个月内死亡;两种动物的平均死亡时间差异显著(t=0.0001,P<0.001),脾脏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90,P>0.05)。该虫株在两种动物体内的致病力一致,且在动物体内连续传代4年仍然具有致病力。结论荒漠型杜氏利什曼原虫虫株随体外培养时间延长,其致病力逐步降低,90 d时对草原兔尾鼠已无致病力,说明培养基传代培养方法不能保持该虫株对动物的致病力。动物体内传代接种才可以保持该虫株对动物的致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热病 荒漠型杜氏利什曼原虫 致病力 毒力维持 草原兔尾鼠 灰仓鼠
下载PDF
液滴式数字PCR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利什曼原虫的方法比较
4
作者 陈维琳 侯杰 +1 位作者 王念 马莹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86-992,1031,共8页
目的建立内脏利什曼病液滴式数字PCR检测方法,将其与同时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进行方法学比较,探究其在内脏利什曼病诊断方面的价值。方法以杜氏利什曼原虫小环动基体DNA(kinetoplast DNA,kDNA)为分子靶标,根据其约200 bp的保... 目的建立内脏利什曼病液滴式数字PCR检测方法,将其与同时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进行方法学比较,探究其在内脏利什曼病诊断方面的价值。方法以杜氏利什曼原虫小环动基体DNA(kinetoplast DNA,kDNA)为分子靶标,根据其约200 bp的保守片段设计引物和探针,建立内脏利什曼病液滴式数字PCR检测方法,比较其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检测限、精密度以及在不同利什曼原虫虫株中的检测效果。结果液滴式数字PCR检测下限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下限相同,约为1.0×10 copies/μL;随待测样本浓度的降低(1.0×10^(4)copies/μL~1.0×10 copies/μL),液滴式数字PCR检测方法变异系数呈增大趋势(12.07%~62.96%),重复性越差;实时荧光定量PCR变异系数较小(2.96%~4.26%),且不同浓度之间的变异系数差别不大。2种方法在不同利什曼原虫中的检测灵敏度不同。结论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相比,液滴式数字PCR在利什曼原虫检测中的灵敏度和重复性没有表现出显著的优势,后续还需更多的研究从分子靶标的选择、灵敏度、精密度及特异度等方面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什曼原虫 液滴式数字PCR 实时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杜氏利什曼原虫cDNA文库的构建 被引量:8
5
作者 敬保迁 胡孝素 +1 位作者 陈建平 刘洪斌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370-372,共3页
目的 :建立杜氏利什曼原虫 c DNA文库 ,以获取个体基因表达产物和研究基因结构。方法 :以杜氏利什曼原虫四川人分离株 m RNA为模板 ,体外合成 c DNA,以噬菌体λgt11DNA为载体构建文库。结果 :共获 2× 10 6重组子 ,插入比例为 4 8%... 目的 :建立杜氏利什曼原虫 c DNA文库 ,以获取个体基因表达产物和研究基因结构。方法 :以杜氏利什曼原虫四川人分离株 m RNA为模板 ,体外合成 c DNA,以噬菌体λgt11DNA为载体构建文库。结果 :共获 2× 10 6重组子 ,插入比例为 4 8%。文库经抗杜氏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全虫兔抗血清筛选 ,共筛 2× 10 4重组子 ,获 3个阳性表达克隆 ,表达产物的分子量分别为 :136k Da、160 k Da和 148k Da。结论 :已构建成的表达型杜氏利什曼原虫 c DNA文库 ,其插入比例和表达效率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氏利什曼原虫 CDNA文库 免疫筛选 利什曼原虫
下载PDF
甘肃文县婴儿利什曼原虫无症状感染犬的检测 被引量:26
6
作者 汪俊云 陈生邦 +7 位作者 高春花 金长发 冯宇 张丑吉 何慧娴 杨成明 杨涛 包意芳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34-737,共4页
目的评价PCR法、ELISA法和试条法检测我国婴儿利什曼原虫无症状感染犬的潜能。方法用两组PCR引物RV1-RV2和K13A-K13B检测动物源型黑热病疫区健康犬静脉血和骨髓中利什曼原虫特异DNA,以利什曼原虫可溶性抗原为包被抗原的ELISA法和rk39-di... 目的评价PCR法、ELISA法和试条法检测我国婴儿利什曼原虫无症状感染犬的潜能。方法用两组PCR引物RV1-RV2和K13A-K13B检测动物源型黑热病疫区健康犬静脉血和骨髓中利什曼原虫特异DNA,以利什曼原虫可溶性抗原为包被抗原的ELISA法和rk39-dipstick试条法分别检测利什曼原虫特异抗体,并比较各种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差异。结果PCR法检测抗凝静脉血和骨髓的阳性率分别为50.63%(40/79)和69.62%(55/79),两种样本总检出率为77.21%(61/79);ELISA法检测的阳性率为22.22%(16/72),而rk39-dipstick试条检测的阳性率为33.33%(19/57)。结论我国动物源性黑热病疫区利什曼原虫无症状感染犬的比例相当高,以骨髓为样本的PCR检测法为较精确的犬无症状感染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利什曼原虫 无症状感染 PCR ELISA rk39-dipstick
下载PDF
甘肃省文县流行区人群婴儿利什曼原虫无症状感染现状 被引量:19
7
作者 汪俊云 冯宇 +7 位作者 高春花 金长发 陈生邦 张丑吉 何金萍 杨成明 杨玥涛 包意芳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2-64,共3页
目的分析甘肃省文县内脏利什曼病流行区人群利什曼原虫无症状感染现状,评价PCR、ELISA和rK39免疫层析试条法检测利什曼原虫无症状感染的潜能。方法2004年10月在甘肃文县对269例无内脏利什曼病现症及病史的人群采取随机取样法采集静脉血... 目的分析甘肃省文县内脏利什曼病流行区人群利什曼原虫无症状感染现状,评价PCR、ELISA和rK39免疫层析试条法检测利什曼原虫无症状感染的潜能。方法2004年10月在甘肃文县对269例无内脏利什曼病现症及病史的人群采取随机取样法采集静脉血,分别用RV1-RV2和K13A-K13B两组PCR引物检测血样中的利什曼原虫特异DNA,以利什曼原虫可溶性抗原为包被抗原的ELISA法和rK39免疫层析试条法分别检测利什曼原虫特异性抗体,并比较几种检测方法的敏感性。结果PCR、ELISA和rK39免疫层析试条法检测人群利什曼原虫无症状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30.9%(83/269)、24.2%(65/269)和0(0/269)。结论甘肃省文县内脏利什曼病流行区人群存在大量利什曼原虫无症状感染者,PCR是检测无症状感染较敏感、特异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什曼原虫 无症状感染 PCR ELISA rK39免疫层析
下载PDF
硕大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蛋白的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16
8
作者 成军 斯崇文 +4 位作者 王勤环 刘妍 钟彦伟 杨继珍 洪卫国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 ]克隆硕大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蛋白 (amastin)的编码基因序列。 [方法 ]应用核苷酸序列数据库 (GenBank)和表达序列末端片段数据库 (dbEST)的计算机检索与DNA文库的杂交筛选方法。 [结果 ]从dbEST数据库中获得一段 30 9nt的来源于... [目的 ]克隆硕大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蛋白 (amastin)的编码基因序列。 [方法 ]应用核苷酸序列数据库 (GenBank)和表达序列末端片段数据库 (dbEST)的计算机检索与DNA文库的杂交筛选方法。 [结果 ]从dbEST数据库中获得一段 30 9nt的来源于硕大利什曼原虫的基因片段 ,据此设计探针 ,筛选硕大利什曼原虫的DNA文库 ,获得硕大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蛋白的编码基因。其开放读码框架由 5 5 2个核苷酸组成 ,编码产物由18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序列分析表明 ,硕大利什曼原虫与锥虫无鞭毛体蛋白一级结构的同源性为 2 3 5 %。 [结论 ]克隆的基因系硕大利什曼原虫表面蛋白编码基因 ,即无鞭毛体蛋白的编码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什曼原虫 无鞭毛体 基因文库 基因克隆
下载PDF
PCR检测婴儿利什曼原虫无症状感染的研究 被引量:21
9
作者 高春花 汪俊云 +1 位作者 杨玥涛 包意芳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2-96,共5页
目的建立适合检测我国婴儿利什曼原虫无症状感染的PCR方法。方法选择6种常用于诊断内脏利什曼病的PCR引物(RV1-RV2、K13A-K13B、MC1-MC2、174-798、Pia3-Pia4和DBY-Ajs31),以培养的甘肃人株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种植人抗凝全血抽提的DNA... 目的建立适合检测我国婴儿利什曼原虫无症状感染的PCR方法。方法选择6种常用于诊断内脏利什曼病的PCR引物(RV1-RV2、K13A-K13B、MC1-MC2、174-798、Pia3-Pia4和DBY-Ajs31),以培养的甘肃人株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种植人抗凝全血抽提的DNA为模板,确定了这6种PCR引物检测我国婴儿利什曼原虫的最适条件,并比较其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选用两种敏感性和特异度均佳的引物对采自利什曼病疫区100份无利什曼病症状居民的静脉血进行检测。结果6种PCR引物检测的特异性均达到100%,而检测的敏感性各异,检测到的原虫数目从0.1~1000条原虫/ml,其中引物RV1-RV2(0.1个原虫/ml血)和K13A-K13B(1个原虫/ml血)敏感性较高。这两对引物对100份无症状居民血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3%(33/100)和30%(30/100)。结论引物RV1-RV2和K13A-K13B适于检测我国婴儿利什曼原虫无症状感染。在我国甘肃动物源性利什曼病疫区,人群利什曼原虫无症状感染率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利什曼原虫 无症状感染 PCR
下载PDF
用McAb-AST及骨髓涂片法对四川省汶川县犬感染利什曼原虫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胡孝素 林芳清 +7 位作者 阚兵 吴远祥 张安治 李国茹 陈明 张先钦 蒋能富 张显林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5-7,共3页
作者等用单克隆抗体-抗原斑点试验(McAb-AST)及骨髓穿刺涂片法对汶川县125只犬进行感染利什曼原虫调查,骨髓涂片法查出原虫的阳性犬46只,感染率为36.8%,较之历年来陇南、川北报道的犬感染率为高,不但查明了当地犬感染利什曼原虫的严重... 作者等用单克隆抗体-抗原斑点试验(McAb-AST)及骨髓穿刺涂片法对汶川县125只犬进行感染利什曼原虫调查,骨髓涂片法查出原虫的阳性犬46只,感染率为36.8%,较之历年来陇南、川北报道的犬感染率为高,不但查明了当地犬感染利什曼原虫的严重性,且为本年在白蛉繁殖季节前消除这些传染源提供了确切依据。为了研究对犬利什曼病的简易、准确的调查方法,我们同时用McAb-AST对该125只犬的血清,检测其循环抗原,结果与骨髓涂片阳性符合率为97.8%,总符合率95.2%,可望取代骨髓涂片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什曼原虫 单克隆抗体 抗原斑点法
下载PDF
双氢青蒿素对杜氏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作用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芦殿梅 胡孝素 +2 位作者 马莹 王雅静 陈建平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1999年第1期23-26,共4页
观察双氢青蒿素在不同浓度、不同时间对杜氏利什曼原虫(L.d)汶川株及L.d山东株前鞭毛体的体外作用。采用镜下观察及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试验。结果:(1)镜下观察:实验组3个不同浓度(14.1×10-4... 观察双氢青蒿素在不同浓度、不同时间对杜氏利什曼原虫(L.d)汶川株及L.d山东株前鞭毛体的体外作用。采用镜下观察及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试验。结果:(1)镜下观察:实验组3个不同浓度(14.1×10-4mol/L、7.1×10-4mol/L、3.53×10-4mol/L)的药物作用48h后,培养基颜色未变(红),虫体活动变慢以至几乎不动,虫数减少,抑制率升高(L.d汶川株的抑制率由73%升至86%,L.d山东株由69.4%升至97.5%),染色后见虫体变形,核、动基体不完整,胞质内出现多个空泡,鞭毛脱落。对照组的培养基颜色变黄,虫体活跃,大部分呈长梭形,并排成菊花状。染色后虫体呈长梭形,核、动基体、鞭毛、胞膜完整、清晰。(2)3H-TdR掺入试验:双氢青蒿素在3.53×10-4mol/L24h即对两株有抑制作用(L.d汶川株抑制率65.8%,山东株为93.4%)。但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作用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没有明显变化(P>0.05)。对L.d山东株的抑制作用较L.d汶川株为强。本文为首次报道双氢青蒿素对杜氏利什曼原虫具有较强的体外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氢青蒿素 利什曼原虫 前鞭毛体 药理
下载PDF
杜氏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和无鞭毛体的比较蛋白质组学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敬保迁 邓世山 +1 位作者 张仁刚 张洁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2-106,共5页
目的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杜氏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和无鞭毛体蛋白质表达状况。方法分别提取和纯化杜氏利什曼原虫四川SC6株前鞭毛体与纯培养无鞭毛体的总蛋白,分别经pH3~10的预制胶条进行双向电泳分离,凝胶用考马斯亮蓝染色,凝胶图像... 目的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杜氏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和无鞭毛体蛋白质表达状况。方法分别提取和纯化杜氏利什曼原虫四川SC6株前鞭毛体与纯培养无鞭毛体的总蛋白,分别经pH3~10的预制胶条进行双向电泳分离,凝胶用考马斯亮蓝染色,凝胶图像以PDQuest1.0软件分析,并对主要差异表达蛋白点用电喷雾质谱法进行鉴定。结果等量的前鞭毛体与纯培养的无鞭毛体总蛋白经双向电泳分离后均可获近700个蛋白点,其中超过90%的蛋白点的分布和相对强度基本一致。与前鞭毛体比较,6个蛋白点在无鞭毛体蛋白中明显高表达,3个蛋白点低表达。6个明显高表达的蛋白点中有5个为已知功能蛋白,分别为Reiske铁硫蛋白前体、α微管蛋白、过氧化物酶1、二氢硫辛酰胺乙酰转移酶前体和甘露糖-1-磷酸瓜氨酸转移酶;3个低表达的蛋白点中有2个为已知功能蛋白,分别为热休克蛋白70和β微管蛋白。这些差异调节表达蛋白与碳水化合物/能量代谢,应激反应,细胞膜和细胞骨架形成相关。结论前鞭毛体与无鞭毛体蛋白质的表达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氏利什曼原虫 前鞭毛体 无鞭毛体 比较蛋白质组学
下载PDF
利什曼原虫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琳 马丽敏 +2 位作者 靳朝 夏志平 刘全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97-100,共4页
利什曼原虫能够引发利什曼原虫病,其黏附于巨噬细胞,黏附后随巨噬细胞的吞噬活动进入细胞内并大量增殖,使感染者肝脾肿大,然而由于感染途径、剂量和种株的不同,利什曼原虫的致病性也存在差异。利什曼原虫的检测方法有许多,常见有ELISA、... 利什曼原虫能够引发利什曼原虫病,其黏附于巨噬细胞,黏附后随巨噬细胞的吞噬活动进入细胞内并大量增殖,使感染者肝脾肿大,然而由于感染途径、剂量和种株的不同,利什曼原虫的致病性也存在差异。利什曼原虫的检测方法有许多,常见有ELISA、PCRI、FAT等。PCR技术不光应用于诊断利什曼原虫病,还被广泛应用于利什曼原虫的种属鉴定及不同种利什曼原虫体内基因的表达和克隆等方面。另外,原位杂交方法也可检测利什曼原虫,但应用原位杂交方法对利什曼原虫进行的研究还较少。利什曼原虫体内存在一种高度保守性蛋白(LACK),国外学者认为LACK是研究利什曼原虫疫苗的一个很好的候选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什曼原虫 致病性 PCR 原位杂交 疫苗
下载PDF
我国不同流行区内脏利什曼原虫分离株kDNA的PCR-SSCP分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郑学礼 胡孝素 陈建平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46-349,共4页
目的: 分析我国不同类型流行区内脏利什曼原虫 (L.d.) 分离株kDNA。方法: 应用利什曼原虫属特异引物13A, 13B及据杜氏利什曼原虫四川人分离株kDNA 微环特异片段序列设计合成的引物Ⅰ、引物Ⅱ, PCR扩增不同... 目的: 分析我国不同类型流行区内脏利什曼原虫 (L.d.) 分离株kDNA。方法: 应用利什曼原虫属特异引物13A, 13B及据杜氏利什曼原虫四川人分离株kDNA 微环特异片段序列设计合成的引物Ⅰ、引物Ⅱ, PCR扩增不同流行区利什曼原虫分离株kDNA, 获特定片段, 进行SSCP分析。结果: 用引物Ⅰ和引物ⅡPCR扩增内脏利什曼原虫分离株kDNA, 在同样试验条件下, 山丘地区和荒漠地区L.d. 分离株扩增出297 bp 特定片段, 而平原地区L.d.分离株及新疆皮肤利什曼原虫未扩增出297 bp 特定片段。将上述各虫株的297 bp 特定片段进行SSCP分析, 可见两个山丘地区的L.d.分离株ssDNA 迁移率相同, 而与荒漠地区新疆771分离株则相差较大。用引物13A, 13BPCR 扩增平原地区的L.d.山东分离株和L.d.江苏分离株、山丘地区的L.d.汶川分离株、L.d.甘肃分离株,均扩增出120 bp 特定片段。经SSCP分析,平原地区的L.d.山东分离株和L.d.江苏分离株的ssDNA迁移率完全相同; 山丘地区的L.d.汶川分离株和L.d. 甘肃分离株ssDNA迁移率相同, 但与平原地区者明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什曼原虫 kDNA PCR-SSCP
下载PDF
我国山丘疫区与平原疫区利什曼原虫分离株分子核型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吕芳丽 胡孝素 +3 位作者 汤海妹 曾凡亚 张义正 戴保民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81-184,共4页
目的:分析我国山丘疫区和平原疫区利什曼原虫分离株分子核型。方法:脉冲场电泳。采用1%琼脂糖凝胶,电压6V/cm,0.5×TBE,14℃,脉冲时间60s,电泳15h和脉冲时间90s,电泳9h。结果:各个分离株均分离... 目的:分析我国山丘疫区和平原疫区利什曼原虫分离株分子核型。方法:脉冲场电泳。采用1%琼脂糖凝胶,电压6V/cm,0.5×TBE,14℃,脉冲时间60s,电泳15h和脉冲时间90s,电泳9h。结果:各个分离株均分离出分子量范围在200kb-2200kb的EB染色条带为15条左右,其中6个山丘疫区分离株之间的核型相似,且犬株与人株的亦相似,并与L.infantum的核型接近;2个平原疫区分离株之间的核型相似;山丘疫区与平原疫区分离株之间的核型不同。结论:山丘疫区分离株之间和平原疫区分离株之间均各自存在着同源性,山丘疫区分离株与L.infantum之间存有部分同源性,但两个疫区分离株之间存在着异源性;保虫宿主——家犬,是我国山丘疫区内脏利什曼病的重要传染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什曼原虫 山丘疫区 平原疫区 分子核型
下载PDF
甘肃省2县犬感染利什曼原虫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凡 余大为 +5 位作者 杨成明 冯宇 杨俊克 刘林林 关真平 张永福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63-766,772,共5页
目的了解甘肃省犬感染利什曼原虫影响因素,为探索犬源型黑热病防控新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在甘肃省迭部县和文县犬源型黑热病流行区,通过入户问卷调查及犬血PCR检测,调查当地家犬位置、居住场所环境、犬离房屋距离、犬来源、犬主黑热病知... 目的了解甘肃省犬感染利什曼原虫影响因素,为探索犬源型黑热病防控新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在甘肃省迭部县和文县犬源型黑热病流行区,通过入户问卷调查及犬血PCR检测,调查当地家犬位置、居住场所环境、犬离房屋距离、犬来源、犬主黑热病知识知晓状况和犬感染利什曼原虫现状等信息。利用IBM SPSS23.0 Pearsonχ2检验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与犬感染利什曼原虫有关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当地居民445人,家犬537只。家犬血样利什曼原虫PCR检测阳性率为41.15%(221/537),其中文县PCR检测阳性率64.63%(95/147),迭部县PCR检测阳性率32.31%(126/390)。村中央和村边缘犬的阳性率分别为33.92%(96/283)和49.21%(125/254),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χ2=12.923,P=0.000)。居住场所附近房屋墙面为砖混/粉刷墙壁的犬和附近为土坯/石片墙壁的犬,阳性率分别为30.99%(110/355)、60.99%(111/182),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χ2=44.723,P=0.000)。家庭存在阳性犬的犬主是否知晓黑热病基础知识与犬感染无统计学差异。多因素分析犬的环境位置、犬居住场所附近房屋条件显示与犬感染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甘肃省文县和迭部县分布在村边缘的犬、犬附近房屋墙壁土坯/石片结构是犬感染的影响因素。针对不同的影响因素应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减少黑热病和犬利什曼病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什曼原虫 PCR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杜氏利什曼原虫热休克蛋白70的DNA疫苗表达载体构建及体内应答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成军 斯崇文 王勤环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1998年第2期84-87,共4页
以多聚酶链反应技术扩增获得了杜氏利什曼原虫(L.donovani)热休克蛋白70(HSP70)全长基因序列,构建DNA疫苗表达载体pVR1020-HSP70。以脂质体法体外转染小鼠成纤维细胞系SVT2,应用Weste... 以多聚酶链反应技术扩增获得了杜氏利什曼原虫(L.donovani)热休克蛋白70(HSP70)全长基因序列,构建DNA疫苗表达载体pVR1020-HSP70。以脂质体法体外转染小鼠成纤维细胞系SVT2,应用Westernblot法证实构建的表达载体具有表达HSP70的能力。以10μg的DNA疫苗表达载体质粒经肌肉、皮下注射进行免疫,2周后即可出现抗-HSP70的抗体应答。建立了DNA疫苗免疫应答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氏利什曼原虫 热休克蛋白 DNA疫苗 转染 PCR
下载PDF
利什曼原虫—DNA重复序列在虫种鉴定上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汪俊云 高春花 +1 位作者 杨玥涛 包意芳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04-308,共5页
目的 通过分析和比较我国利什曼原虫分离株与相应的利什曼原虫世界卫生组织(WHO)参照株在一种DNA重复序列上的同源性以考察这一DNA重复序列应用于鉴别我国利什曼原虫的价值。方法 PCR扩增各利什曼原虫分离株的DNA重复序列片段并测序,... 目的 通过分析和比较我国利什曼原虫分离株与相应的利什曼原虫世界卫生组织(WHO)参照株在一种DNA重复序列上的同源性以考察这一DNA重复序列应用于鉴别我国利什曼原虫的价值。方法 PCR扩增各利什曼原虫分离株的DNA重复序列片段并测序,用GENEDOC软件比较扩增的各分离株DNA重复序列的同源性。结果 该DNA重复序列在种内各利什曼原虫分离株间完全同源或高度同源(99%~10 0 % ) ,且碱基变异具有高度稳定性,而在种间则显示相当的差异(一般同源性小于90 % )。结论 该DNA重复序列在我国利什曼原虫的鉴定上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什曼原虫 DNA重复序列 虫株鉴定
下载PDF
用RAPD技术对利什曼原虫kDNA、nDNA的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芦殿梅 胡孝素 +1 位作者 乔中东 马莹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 :用RAPD技术分析利什曼原虫的kDNA及nDNA。方法 :用 7种随机引物扩增L .infantum和L .donovaniGS2的kDNA和nDNA ,分析扩增结果并计算两虫种间kDNA和nDNA共享度F值。结果 :7种随机引物对两虫种的kDNA、nDNA均扩增出各自特有带型。L ... 目的 :用RAPD技术分析利什曼原虫的kDNA及nDNA。方法 :用 7种随机引物扩增L .infantum和L .donovaniGS2的kDNA和nDNA ,分析扩增结果并计算两虫种间kDNA和nDNA共享度F值。结果 :7种随机引物对两虫种的kDNA、nDNA均扩增出各自特有带型。L .infantum和L .donovaniGS2两虫种间kD NA、nDNA扩增片段的F值分别为 0 2 2 7和 0 2。结论 :kDNA和nDNA均可作为利什曼原虫的RAPD扩增模板 ,这 7种引物均可用于对L .infantum和L .donovaniGS2进行RAPD分析。该两虫种kDNA、nDNA的共享度较低 ,说明二者遗传距离较远。在进行RAPD分析时 ,提取全DNA (包括kDNA和n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PD NDNA kDNA 利什曼原虫 扩增
下载PDF
巴西利什曼原虫激活蛋白激酶C受体的基因克隆化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成军 夏小兵 +2 位作者 王刚 刘妍 钟彦伟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01年第4期193-198,共6页
体外培养巴西利什曼原虫 (Lb ,Leishmaniabraziliensis)株无鞭毛体 ,常规方法提取制备基因组DNA。以公开发表的婴儿利什曼原虫 (Li,Leishmaniainfantum)的激活蛋白激酶C受体RACK (receptorforactivatedproteinCkinase)基因核苷酸序列为... 体外培养巴西利什曼原虫 (Lb ,Leishmaniabraziliensis)株无鞭毛体 ,常规方法提取制备基因组DNA。以公开发表的婴儿利什曼原虫 (Li,Leishmaniainfantum)的激活蛋白激酶C受体RACK (receptorforactivatedproteinCkinase)基因核苷酸序列为参照 ,设计并合成利什曼原虫RACK基因序列特异性的引物。以巴西利什曼原虫的基因组DNA为模板 ,利用多聚酶链反应 (PCR)技术 ,扩增获得巴西利什曼原虫RACK的全长编码基因。基因序列测定结果表明 ,巴西利什曼原虫RACK基因序列长度为 10 2 5bp ,开放读码框架由 939bp组成 ,编码产物为 312个氨基酸残基。获得的巴西利什曼原虫的RACK基因与报导的婴儿利什曼原虫的RACK基因编码产物的序列同源性达 99% (310 312 )。本研究克隆了巴西利什曼原虫的RACK基因 ,为应用诱导T细胞免疫应答抗原的编码基因进行巴西利什曼原虫的基因疫苗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什曼原虫 受体 编码基因 基因克隆化 婴儿 基因序列 T细胞免疫 激酶 激活蛋白 基因组DN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