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23篇文章
< 1 2 2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技术应用于腓动脉嵌合穿支腓骨皮瓣修复前臂组织缺损
1
作者 任远洋 季亮 +4 位作者 李青松 胡艳春 梁伟 王祥 胡兴峰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9期845-848,共4页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技术联合数字化技术在腓动脉嵌合穿支腓骨皮瓣修复前臂骨与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接诊的5例前臂骨与软组织缺损患者...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技术联合数字化技术在腓动脉嵌合穿支腓骨皮瓣修复前臂骨与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接诊的5例前臂骨与软组织缺损患者,均有桡骨或尺骨缺损、肌腱外露,均为男性,年龄28~46岁。术前对供区行DSA检查,初步明确皮瓣的走形、管径、分布情况。将获取DSA-Dicom格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参考前臂缺损的具体形状和大小,在软件中模拟腓动脉嵌合穿支腓骨皮瓣的设计与切取,并进行前臂骨缺损的模拟复位。根据数字化重建和模拟结果,进行术前设计和手术操作。结果所有腓动脉嵌合穿支腓骨皮瓣均顺利切取并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皮瓣完整成活5例,其中1例术后皮瓣下淤血,手术清除后皮瓣愈合。术后随访18个月,皮瓣外形、功能均良好。结论DSA技术联合数字化技术可精确设计腓动脉嵌合穿支腓骨皮瓣的切取,实现根据缺损的部位,骨的形态实施个性化的切取,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动脉嵌合穿支腓骨皮瓣 前臂 骨缺损 数字化技术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甲状旁腺全切联合前臂皮下自体移植对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疗效及对血清维生素D和FGF23的影响
2
作者 吴振宇 田延锋 +3 位作者 李芳 张杰 赵静 姜海波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4年第8期648-651,共4页
探讨甲状旁腺全切联合前臂皮下自体移植对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疗效及对血清维生素D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的影响。2022年1~12月,80例尿毒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甲状旁腺全切术)和研究组(甲... 探讨甲状旁腺全切联合前臂皮下自体移植对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疗效及对血清维生素D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的影响。2022年1~12月,80例尿毒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甲状旁腺全切术)和研究组(甲状旁腺全切联合前臂皮下自体移植),每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清FGF23和维生素D水平、生活质量、Ca^(2+)、PTH、P^(3+)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显示,术后3个月,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骨关节疼痛、皮肤瘙痒、异位钙化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FGF23和维生素D水平较术前显著升高,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较术前显著升高,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Ca^(2+)、PTH、P^(3+)水平较术前降低;且研究组PTH、P^(3+)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5.00%,2/40)低于对照组(20.00%,8/40)(P=0.043)。甲状旁腺全切联合前臂皮下自体移植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效果显著,能够提高血清FGF23和维生素D水平,降低Ca^(2+)、PTH、P^(3+)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旁腺全切术 前臂皮下自体移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 维生素D
下载PDF
右前臂坏死性筋膜炎1例报道
3
作者 胡天佑 周涛 周洪翔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11期874-875,共2页
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类进展迅速的以皮下组织及筋膜坏死为特征的软组织感染,可发生在身体各个部位,常伴全身性毒血症[1]。该病发病后进展迅速,病死率高,患者预后不佳,严重者可导致截肢乃至死亡。目前常见治疗观念以早期手术干预为主,彻底... 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类进展迅速的以皮下组织及筋膜坏死为特征的软组织感染,可发生在身体各个部位,常伴全身性毒血症[1]。该病发病后进展迅速,病死率高,患者预后不佳,严重者可导致截肢乃至死亡。目前常见治疗观念以早期手术干预为主,彻底清理感染病灶可减轻毒血症症状,降低截肢风险。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2023年10月收治1例右手及右前臂坏死性筋膜炎患者,经早期手术干预治疗,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膜炎 脓毒血症 前臂
下载PDF
颊部前臂游离皮瓣发生表皮样囊肿1例报告
4
作者 茅传青 林智霖 +2 位作者 刘钰 蔡志宇 陈伟辉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518-520,共3页
发生于颊部的表皮样囊肿比较少见,由于采用前臂游离皮瓣修复颊部缺损所引起的表皮样囊肿则更为罕见。本文报告1例罕见的前臂皮瓣修复颊癌术后缺损10年而在皮瓣修复区域继发形成的表皮样囊肿。
关键词 游离皮瓣 颊癌 表皮样囊肿 前臂皮瓣
下载PDF
1例前臂游离皮瓣修补复发性外鼻基底细胞癌病人的护理
5
作者 王圆 宋维娜 +1 位作者 陈霞 宁晓 《全科护理》 2024年第11期2175-2176,共2页
总结1例前臂游离皮瓣修补复发性外鼻基底细胞癌(BBC)病人的临床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动态评估转移皮瓣;制订口腔护理方案,促进口鼻瘘愈合;调整鼻腔支撑管,保持鼻腔通畅;加强围术期心理疏导;实施基于全病程个案管理的延续护理,建立长... 总结1例前臂游离皮瓣修补复发性外鼻基底细胞癌(BBC)病人的临床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动态评估转移皮瓣;制订口腔护理方案,促进口鼻瘘愈合;调整鼻腔支撑管,保持鼻腔通畅;加强围术期心理疏导;实施基于全病程个案管理的延续护理,建立长期随访方案。经过14 d的多学科护理,病人皮瓣愈合良好,顺利出院。术后随访半年,病人鼻腔通畅,外形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细胞癌 前臂游离皮瓣 复发 口鼻瘘 鼻腔支撑管 心理护理 延续护理
下载PDF
前臂背侧远端动脉穿支显微解剖与前臂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移植皮瓣的设计(英文)
6
作者 张发惠 郑和平 张国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559-1562,共4页
背景:前臂后皮肤很适合手背侧修复,但对前臂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远端蒂动脉穿支缺少具体可操作性的研究,临床实际应用起来还较为困难。目的:研究前臂背侧远端的动脉穿支,为前臂后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复合瓣的合理设计提出解... 背景:前臂后皮肤很适合手背侧修复,但对前臂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远端蒂动脉穿支缺少具体可操作性的研究,临床实际应用起来还较为困难。目的:研究前臂背侧远端的动脉穿支,为前臂后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复合瓣的合理设计提出解剖学理论。设计:单一样本观察。单位: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军区骨科研究所临床解剖学研究中心材料:实验于2004-05/10在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军区骨科研究所临床解剖学研究中心实验室完成。研究材料为33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上肢标本(由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军区骨科研究所临床解剖学研究中心提供)。方法:将33侧经成人上肢标本,以尺、桡骨茎突为观测标志点进行显微解剖。主要观察指标:①前臂背侧远端的动脉穿支。②前臂后皮神经远端的营养血管。③营养血管与邻近肌、骨、皮的血供关系。结果:①以指总伸肌为中心,前臂背侧远端的动脉穿支主要循其两侧的肌间隙和腱间隙穿出,构成远端外侧与内侧2条纵向的吻合筋膜血管丛:即前臂背外侧血管丛,以外侧肌间隙为轴线,由骨间前动脉腕背支的外侧终支、桡侧骨皮穿支、骨间后动脉的桡侧骨皮穿支和桡动脉腕背支及其穿支组成;前臂背内侧血管丛:以内侧肌间隙为轴线,由骨间前动脉腕背支的内侧终支、尺侧骨皮穿支、骨间后动脉的尺侧骨皮穿支和尺动脉腕背支及其穿支组成。②上述动脉穿支发皮支、筋膜支和前臂后皮神经营养血管,形成皮神经干血管链以及深、浅筋膜血管网。骨间后动脉的肌骨膜支分布尺骨骨膜,其桡侧骨穿皮支与桡骨中下段裸区的骨膜血管吻合,是构成远端蒂复合瓣的解剖学基础。结论:前臂背侧远端的血供具有多源性、明显纵向性和营养血管同源性的解剖学特点,可以设计3种不同供血的前臂后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或复合瓣,旋转轴点可达腕关节平面,适宜手背远侧的组织缺损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前臂/解剖学和组织学 前臂/血液供给 前臂/神经支配
下载PDF
前臂梭形皮瓣在口腔颌面部中、小型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7
作者 李晓高 邓华 何倩婷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473-477,共5页
目的:改良传统前臂皮瓣的设计方式,探索直接关闭前臂供区缺损的方法。方法:收集25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及非肿瘤术后的颌面部缺损患者,设计前臂梭形皮瓣进行修复重建。对于颌面部中型缺损,将梭形皮瓣对折缝合,术后前臂供区直接拉拢缝合... 目的:改良传统前臂皮瓣的设计方式,探索直接关闭前臂供区缺损的方法。方法:收集25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及非肿瘤术后的颌面部缺损患者,设计前臂梭形皮瓣进行修复重建。对于颌面部中型缺损,将梭形皮瓣对折缝合,术后前臂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25例前臂梭形皮瓣,术后仅1例出现皮瓣坏死,其余全部成活。术后随访皮瓣外形适宜,恢复良好。前臂供区无需植皮,术后愈合良好,瘢痕小。患者对前臂供区美观度的主观评价调查问卷平均值8.56分,术后患者未出现手部运动或功能障碍。25例患者中,满意24例,不满意1例,满意度为96%。结论:应用前臂梭形皮瓣修复颌面部缺损,术后外形、功能恢复良好,皮瓣制备简单易行,安全可靠。术后可直接拉拢缝合前臂供区,无需植皮,创伤小,术后手部及腕关节运动功能正常;而且术后瘢痕小,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皮瓣 梭形皮瓣 供区关闭 皮瓣设计
下载PDF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病人甲状旁腺全切+胸腺舌叶切除+前臂皮下种植法应用效果及经济效益分析
8
作者 吴振宇 田延锋 +3 位作者 戴鹏 叶耀磊 贾恒哲 尚方剑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9期918-922,共5页
目的分析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病人甲状旁腺全切(TPTX)+前臂皮下种植(AT)+胸腺舌叶切除的应用效果及经济效益。方法分析2018年3月~2021年1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SHPT病人110例,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药物组(50例,接受西那卡塞联合小... 目的分析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病人甲状旁腺全切(TPTX)+前臂皮下种植(AT)+胸腺舌叶切除的应用效果及经济效益。方法分析2018年3月~2021年1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SHPT病人110例,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药物组(50例,接受西那卡塞联合小剂量骨化三醇),手术组(60例,采取TPTX+AT+胸腺舌叶切除)。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24个月后的生化指标、心脏结构与功能、临床症状与生活质量,并统计两组并发症、成本效益、24个月复发率。结果手术组治疗后24个月血清iPTH[(206.45±152.59)pg/ml]、钙[(2.05±0.26)mmol/L]、磷[(1.48±0.21)mmol/L]、钙磷乘积(3.02±0.69)、ALP水平[(102.03±30.25)U/L]均低于药物组[(721.32±325.36)pg/ml、(2.22±0.18)mmol/L、(1.91±0.22)mmol/L、(4.22±0.74)、(140.62±27.15)U/L](P<0.05);手术组治疗后24个月LVEF[(60.85±4.02)%]高于药物组[(55.58±3.84)%],LVED[(48.03±2.58)mm]、LVST[(9.85±0.76)mm]低于药物组[(51.02±3.65)mm、(11.12±0.86)mm](P<0.05);手术组治疗后24个月骨痛、皮肤瘙痒、不宁腿综合征评分比药物组低,KDTA评分比药物组高(P<0.05);手术组治疗总费用[(4.06±1.42)万元]相比药物组[(3.46±1.85)万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iPTH下降有效率为90.00%(54/60),高于药物组的48.00%(24/50)(P<0.05);成本效果分析发现,药物组、手术组CER分别为7.21、4.51,手术治疗更具成本效果优势;增量成本效果分析显示,相比药物组,手术组用于治疗SHPT每多有效治疗1例病人相对需增加1.48万元成本;手术组、药物组并发症发生率(13.33%VS 12.00%)、治疗后24个月复发率(8.33%VS 4.0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PTX+AT+胸腺舌叶切除术可减轻SHPT病人骨痛,降低iPTH水平,纠正钙磷代谢紊乱,改善心脏功能与结构,提高生活质量,且成本效益高于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甲状旁腺全切 前臂皮下种植 胸腺舌叶切除 经济效益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改良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在前臂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超南 张曙报 潘洪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2期370-373,共4页
目的超声引导下改良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在前臂手术中的作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前臂骨折并行手术治疗患者共72例,所有患者均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根据局麻药注射方式不同,将72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 目的超声引导下改良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在前臂手术中的作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前臂骨折并行手术治疗患者共72例,所有患者均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根据局麻药注射方式不同,将72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6例,采用改良两点注射法,对照组36例,采用一点注射法。结果两组患者的麻醉维持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麻醉阻滞起效时间、麻醉阻滞完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采用改良两点式局麻药注射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运动神经以及感觉神经的阻滞起效时间以及完善时间均明显缩短,特别对于桡神经和尺神经阻滞,改良两点式注射方式优势明显,适合临床选择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肋锁间隙 臂丛神经 前臂手术
下载PDF
前臂骨间背神经鞘瘤一例报告 被引量:1
10
作者 于满柱 《中国骨肿瘤骨病》 2007年第5期316-316,共1页
患者,女,62岁。以“右前臂肿物6年,右手伸指伸腕无力,轻微疼痛1年”于2007年4月l8日入院。6年前无意中发现左前臂上端掌侧隆起,不痛,逐渐肿大,且扪及包块,稍有压痛,生长缓慢。近2个月来生长较快,有轻微胀痛。入院时检查:左... 患者,女,62岁。以“右前臂肿物6年,右手伸指伸腕无力,轻微疼痛1年”于2007年4月l8日入院。6年前无意中发现左前臂上端掌侧隆起,不痛,逐渐肿大,且扪及包块,稍有压痛,生长缓慢。近2个月来生长较快,有轻微胀痛。入院时检查:左前臂上端掌侧隆起,扪及较深处有约4cm×3cm×3cm的包块,轻度压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鞘瘤 前臂骨间 前臂上端 生长缓慢 前臂 入院 隆起 掌侧
下载PDF
颏下岛状皮瓣和游离前臂皮瓣对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效果比较
11
作者 卢泰青 张炜 施鹏伟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1期33-34,共2页
目的对比颏下岛状皮瓣和游离前臂皮瓣对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选取80例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患者,根据修复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游离前臂皮瓣)和观察组(颏下岛状皮瓣)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咀嚼效率及并发... 目的对比颏下岛状皮瓣和游离前臂皮瓣对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选取80例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患者,根据修复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游离前臂皮瓣)和观察组(颏下岛状皮瓣)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咀嚼效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的皮瓣成活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修复后6个月,两组的咀嚼效率均升高,但两组的咀嚼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32.50%(P<0.05)。结论颏下岛状皮瓣和游离前臂皮瓣修复均可有效改善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患者的咀嚼效率;但与游离前臂皮瓣修复相比,颏下岛状皮瓣修复术中出血量相对较少,患者术后恢复更快,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 软组织缺损 游离前臂皮瓣修复 颏下岛状皮瓣修复
下载PDF
双能X线前臂骨密度检测在诊断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质疏松中的应用价值
12
作者 叶贵雄 李良 王钊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15期119-121,共3页
目的分析采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DXA)法进行前臂骨密度(BMD)检测在女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骨质疏松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预防和诊断骨质疏松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收治的120例女性RA患者,采... 目的分析采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DXA)法进行前臂骨密度(BMD)检测在女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骨质疏松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预防和诊断骨质疏松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收治的120例女性RA患者,采用DXA法测量患者非优势侧前臂远端1/3处及中轴位(L2~4、左髋部)BMD。根据中轴位BMD,将RA患者区分为正常者(18例)和异常者(102例),比较不同患者的年龄、BMI、前臂BMD、骨矿含量及T值;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前臂BMD检测对中轴位骨质疏松的预测价值。结果与中轴、腰椎、左髋部BMD正常者比,中轴、腰椎、左髋部BMD异常者年龄均更高;前臂BMD及骨矿含量均更低,T值均更低(均P<0.05)。ROC曲线显示:前臂BMD诊断腰椎、左髋部骨质疏松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2、0.941,最佳T值分别为0.352、0.357,灵敏度分别为0.809、0.772,特异度分别为0.947、0.952。结论应用DXA法进行前臂BMD检测对中轴位骨质疏松的诊断准确性较高,可以作为筛查女性RA骨质疏松的辅助工具,且高龄女性RA患者更容易出现骨质疏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骨质疏松 双能X线 前臂骨密度
下载PDF
改良U形前臂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中小型软组织缺损的应用
13
作者 孙黎波 何芸 +4 位作者 兰玉燕 孙晓强 张春锋 王昌密 梁云红 《口腔疾病防治》 2024年第7期517-522,共6页
目的探讨改良U形前臂皮瓣在口腔颌面部中小型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已通过单位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采用改良U形前臂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中小型软组织缺损病例10例,其中男8例,女... 目的探讨改良U形前臂皮瓣在口腔颌面部中小型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已通过单位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采用改良U形前臂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中小型软组织缺损病例10例,其中男8例,女2例,年龄43~72岁,切取皮瓣后,前臂供区创面均可直接拉拢缝合,切取皮瓣面积最大8 cm×5 cm,最小6 cm×4 cm。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手部运动(伸指、握拳、向上旋腕及向下旋腕)是否受限,前臂供区及手部是否存在感觉异常,以及前臂供区美观度(采用自主调查问卷,结果为0~10分,0代表非常不美观,10代表非常满意)。结果10例患者接受改良U形前臂皮瓣的修复方式,所有病例皮瓣均存活,1例患者术后24 h发生静脉危象,经手术探查后皮瓣完全存活。1例患者前臂供区出现延期愈合,其余患者前臂供区创口均1期愈合。术后2周1例患者存在手部感觉异常,在术后3个月恢复。术后6个月时,所有患者手部无运动受限,前臂供区及手部无感觉异常,患者对供区修复美观度基本满意,自主调查问卷结果平均值8.4分。结论改良U形前臂皮瓣可以直接闭合前臂供区的伤口,避免前臂供区植皮手术,减少了手术创伤,并明显减少了前臂供区的并发症。对于口腔颌面部中小型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改良U形前臂皮瓣可以作为传统前臂皮瓣的替代,是一种比较可靠的修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皮瓣 并发症 缺损 修复 重建 美观 手术方式 供区
下载PDF
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前臂骨折康复训练器情感化设计研究
14
作者 李天宇 汤洲 《工业设计》 2024年第3期31-34,共4页
文章旨在分析前臂骨折康复训练器的情感化设计需求,总结出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前臂骨折康复训练器情感化设计思路。首先,文章分析了国内外前臂骨折康复训练器现存的设计问题,通过调研总结前臂骨折患者的需求特征,将健康信念模式与情感化... 文章旨在分析前臂骨折康复训练器的情感化设计需求,总结出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前臂骨折康复训练器情感化设计思路。首先,文章分析了国内外前臂骨折康复训练器现存的设计问题,通过调研总结前臂骨折患者的需求特征,将健康信念模式与情感化设计相结合,确定康复训练器设计的切入点,聚焦于产品的功能实用性、外观设计,以及交互方式等,以期为前臂骨折康复训练器的情感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设计 健康信念模式 情感化设计 前臂骨折康复训练器
下载PDF
克氏针预制弯度内固定治疗儿童前臂骨折
15
作者 宋永清 宋儒龙 +1 位作者 欧意权 陈泽港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3期311-315,共5页
目的:探讨克氏针预制弯度内固定治疗儿童前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9年10月至2022年12月采用克氏针预制弯度内固定治疗儿童前臂骨折32例,男25例,女7例;年龄3~15(8.0±0.5)岁;左侧18例,右侧14例;桡、尺骨双骨折24例,Monteggia骨... 目的:探讨克氏针预制弯度内固定治疗儿童前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9年10月至2022年12月采用克氏针预制弯度内固定治疗儿童前臂骨折32例,男25例,女7例;年龄3~15(8.0±0.5)岁;左侧18例,右侧14例;桡、尺骨双骨折24例,Monteggia骨折3例,Galeazzi骨折4例,桡骨颈“歪戴帽”骨折1例。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X线透视次数、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并采用上肢功能评定表(disabilities of arm,shoulder and hand,DASH)和Grace-Eversman前臂双骨折评价系统评估克氏针预制弯度内固定治疗儿童前臂骨折的临床疗效。结果:32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2~12(7.16±2.51)个月。术中出血量(20.68±5.50)ml,X线透视次数(5.80±2.50)次,手术时间(24.34±5.10)min。32例均骨折顺利愈合,愈合时间(8.82±1.62)周。2例出现并发症,其中1例术后拇长伸肌腱断裂,1例术后预制弯度克氏针在骨髓腔旋转导致骨折明显移位。DASH评分0~16(8.32±1.50)分;依据Grace-Eversman前臂双骨折评价系统:优28例,良2例,可2例。结论:克氏针预制弯度内固定治疗儿童前臂骨折具有损伤小,出血少,复位好、固定牢靠,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良好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骨折 儿童 克氏针 预制弯度 内固定
下载PDF
中医治疗前臂双骨折经验
16
作者 李卓明 钟理 钟玉杰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5年第24期68-68,共1页
自1980~2004年,共治疗前臂双骨折178例,男102例,女76例。粉碎23例,横断96例,螺旋型59例。5~30岁99例。31~50岁43例,51岁以上36例。临床表现:前臂肿胀,疼痛,畸形,骨折处环形压痛(+),纵向叩击痛(+),可触及骨擦音及... 自1980~2004年,共治疗前臂双骨折178例,男102例,女76例。粉碎23例,横断96例,螺旋型59例。5~30岁99例。31~50岁43例,51岁以上36例。临床表现:前臂肿胀,疼痛,畸形,骨折处环形压痛(+),纵向叩击痛(+),可触及骨擦音及异常活动,前臂旋转功能障碍,肘腕关节屈伸功能尚好,X-P示:桡尺骨双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双骨折 中医治疗 前臂旋转功能障碍 桡尺骨双骨折 前臂肿胀 临床表现 屈伸功能 螺旋型 30岁 50岁
下载PDF
前臂肌肉缺血性挛缩的康复治疗
17
作者 韩晶娟 赫光国 《伤残医学杂志》 1995年第1期30-31,共2页
前臂肌肉缺血性挛缩的康复治疗北京积水潭医院物理康复科韩晶娟,赫光国前臂肌肉缺血性挛缩,是由于前臂血液循环障碍,使肌肉神经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逐渐由纤维组织代替变性的肌肉,结果使腕和手发生屈曲性挛缩而丧失功能。由于前臂... 前臂肌肉缺血性挛缩的康复治疗北京积水潭医院物理康复科韩晶娟,赫光国前臂肌肉缺血性挛缩,是由于前臂血液循环障碍,使肌肉神经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逐渐由纤维组织代替变性的肌肉,结果使腕和手发生屈曲性挛缩而丧失功能。由于前臂筋膜较其它部位致密,伸张性差,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挛缩 前臂肌肉 康复治疗 血液循环障碍 肱骨髁上骨折 不同程度 神经发生 纤维组织 前臂筋膜 血管发生 前臂骨折 治疗效果 临床医生 压迫
下载PDF
儿童前臂骨干骨折弹性髓内钉固定术后再骨折危险因素分析
18
作者 高志鹏 路真 +1 位作者 郭海滨 杨港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9期788-792,共5页
目的探讨弹性髓内钉(elastic stable intramedullary nail,ESIN)治疗儿童前臂骨干骨折后再骨折的危险因素,以期提高儿童前臂骨干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2年12月南通大学附属常州儿童医院经ESIN治疗的127例前臂骨... 目的探讨弹性髓内钉(elastic stable intramedullary nail,ESIN)治疗儿童前臂骨干骨折后再骨折的危险因素,以期提高儿童前臂骨干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2年12月南通大学附属常州儿童医院经ESIN治疗的127例前臂骨干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再骨折分为再骨折组和非再骨折组。再骨折组10例,男9例,女1例;年龄5~14岁,平均(8.35±2.65)岁。非再骨折组117例,男66例,女51例;年龄5~12岁,平均(9.58±2.43)岁。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伤侧、石膏拆除时间、血液25羟-维生素D含量、骨折部位、骨折数量、骨折类型及内固定移除时间。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分析儿童前臂骨干再骨折的危险因素。结果患者术后随访7~40个月,平均(11.26±3.93)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性别、骨折部位和内固定移除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内固定移除时间短于6个月(P=0.032,OR=10.846)及中段1/3骨折(P=0.013,OR=15.374)是前臂骨干再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ESIN治疗儿童前臂骨干骨折后再骨折较少见,中段1/3骨折及内固定移除时间短于6个月患者需警惕再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骨折 前臂 儿童 弹性髓内钉
下载PDF
中药熏洗联合前臂按摩改善动静脉内瘘术前血管纤细的效果分析
19
作者 郑金朋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配合前臂按摩对动静脉内瘘术前患者血管纤细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5月福州市第二总医院收治的80例拟行动静脉内瘘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前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配合前臂按摩对动静脉内瘘术前患者血管纤细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5月福州市第二总医院收治的80例拟行动静脉内瘘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前护理,观察组采用中药熏洗配合前臂按摩,两组均持续干预4周。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管内径、血管壁厚度、每分钟血流量、血管内皮功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浆内皮素-1(ET-1)和血管生成素-1(Ang-1)水平]、血管弹性[血管僵硬度(β)、弹性系数(Ep)以及脉搏波传导速度(PWV)]。结果干预后,两组的血管内径、血管壁厚度和血流量均明显增大(P<0.05),且观察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VEGF和Ang-1水平均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的ET-1水平明显降低(P<0.05)。此外,两组的β、Ep以及PWV传导速度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动静脉内瘘术前患者采用中药熏洗联合前臂按摩有助于改善血管纤细情况,提高血管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熏洗 活血通络 前臂按摩 动静脉内瘘术 血管弹性
下载PDF
手法整复后小夹板结合前臂旋前位固定治疗伸直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
20
作者 蔡剑波 李云璋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33期88-91,共4页
目的:探究手法整复后小夹板结合前臂旋前位固定治疗伸直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3年11月厦门思明景元中医院医收治的113例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n=60)、对照组... 目的:探究手法整复后小夹板结合前臂旋前位固定治疗伸直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3年11月厦门思明景元中医院医收治的113例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n=60)、对照组(n=53),观察组行手法整复小夹板结合前臂旋前位固定法,对照组行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前后肘关节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较短,出血量较少,肘关节功能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采用手法整复后小夹板结合前臂旋前位固定法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肘关节功能快速恢复,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减少肘内翻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 手法复位 夹板固定 前臂旋前位固定 肘内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