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功能性排便障碍的生物反馈治疗 被引量:20
1
作者 郭荣 丁曙晴 +1 位作者 丁义江 薛雅红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123-125,共3页
罗马Ⅲ专家委员会在近年研究基础上,对功能性肛门直肠病的诊治标准进行了修订,将功能性便秘的出口梗阻型归入功能性肛门直肠病中,称为功能性排便障碍。功能性排便障碍包括盆底失迟缓和排便时直肠推进力不足所引起的排便困难。近年来认为... 罗马Ⅲ专家委员会在近年研究基础上,对功能性肛门直肠病的诊治标准进行了修订,将功能性便秘的出口梗阻型归入功能性肛门直肠病中,称为功能性排便障碍。功能性排便障碍包括盆底失迟缓和排便时直肠推进力不足所引起的排便困难。近年来认为脑-肠轴功能异常是也是引起便秘的重要原因。胃肠动力异常、内脏高敏感等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CNS)与肠神经系统(ENS)的脑-肠相互作用产生影响。生物反馈治疗因无创伤、无毒副作用、安全有效被认为是治疗功能性排便障碍的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 功能性排便障碍 生物反馈 治疗 综述
下载PDF
补气活血法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排便推力不足型功能性排便障碍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7
2
作者 侯江涛 金燕 +5 位作者 曹金仪 陈昫 赵利娜 卜海玲 陶双友 陈斌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171-176,共6页
【目的】评价补气活血法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排便推力不足型功能性排便障碍(FDD-IDP)的疗效。【方法】将41例FDDID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1例,对照组给予生物反馈治疗,治疗组给予补气活血法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疗程均为20 d。比较... 【目的】评价补气活血法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排便推力不足型功能性排便障碍(FDD-IDP)的疗效。【方法】将41例FDDID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1例,对照组给予生物反馈治疗,治疗组给予补气活血法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疗程均为20 d。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便秘结局量表(PRO)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便秘生活质量量表(PAC-QOL)评分、肛门直肠测压和盆底肌电测量结果,并评价2组疗效。【结果】(1)治疗20 d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5.00%,对照组为52.38%,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与治疗前相比较,对照组和治疗组在治疗后患者的症状评分、PRO评分、SAS和SDS评分、PAC-QOL评分、肛门直肠测压和盆底肌电测量结果等均得到改善(P<0.05或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对上述指标的改善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生物反馈治疗对FDD-IDP具有较好疗效,补气活血法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的疗效优于单纯生物反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推力不足型功能性排便障碍 生物反馈治疗 补气活血法 疗效评价
下载PDF
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经腰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倪敏 丁曙晴 +2 位作者 皇甫少华 周惠芬 王岚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2292-2294,共3页
目的探讨经腰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对功能性排便障碍(functional defecation disorders,FDD)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3月至2011年9月本院住院或门诊的FDD患者80例(男性37例,女性43例),年龄23~69(53.12±17.60)岁,病程(8.28&... 目的探讨经腰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对功能性排便障碍(functional defecation disorders,FDD)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3月至2011年9月本院住院或门诊的FDD患者80例(男性37例,女性43例),年龄23~69(53.12±17.60)岁,病程(8.28±6.14)年;同期招募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龄19~35(25.67±7.32)岁。通过磁刺激腰骶部,记录肛门外括约肌动作电位潜伏期和波幅变化,观察腰脊神经根到肛门外括约肌的运动神经传导功能。结果正常对照组检测波幅为400~1 100(725.63±178.23)μV,潜伏期为2.6~3.7(3.35±0.41)ms。FDD组和正常对照组左右侧MEP各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FDD组波潜伏期延长,波幅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腰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对功能性排便障碍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排便障碍 经腰磁刺激 运动诱发电位
下载PDF
腹式呼吸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排便障碍的效果 被引量:6
4
作者 李丽 苏丹 +3 位作者 彭慧 谢尚奎 张恒 任东林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3498-3500,共3页
目的比较腹式呼吸联合生物反馈与生物反馈两种疗法干预功能性排便障碍的疗效差异。方法将46例诊断为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分别为腹式呼吸联合生物反馈组24例,生物反馈组22例。腹式呼吸联合生物反馈组给予肛门直肠... 目的比较腹式呼吸联合生物反馈与生物反馈两种疗法干预功能性排便障碍的疗效差异。方法将46例诊断为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分别为腹式呼吸联合生物反馈组24例,生物反馈组22例。腹式呼吸联合生物反馈组给予肛门直肠生物反馈训练,同时辅以腹式呼吸训练,生物反馈组仅做肛门直肠生物反馈训练。训练结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结果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治疗有效,Knowles-Eccersley-Scott(KESS)评分降低,VAS疗效满意度评分增加,腹式呼吸联合生物反馈组在排便不尽感及排便时间上与生物反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式呼吸联合生物反馈与单纯生物反馈训练相比对改善功能性排便障碍疗效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式呼吸联合生物反馈 生物反馈 功能性排便障碍
下载PDF
功能性排便障碍的肛肠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1
5
作者 苏丹 任东林 林宏城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265-267,共3页
目的用肛肠动力学方法学对功能性排便碍患者进行研究,以探讨其病因、病理机制、临床表现。方法运用罗马Ⅲ标准将123例诊断为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纳入病例组。同时选择106例无排便障碍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肛管直肠测压检... 目的用肛肠动力学方法学对功能性排便碍患者进行研究,以探讨其病因、病理机制、临床表现。方法运用罗马Ⅲ标准将123例诊断为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纳入病例组。同时选择106例无排便障碍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肛管直肠测压检查,了解直肠内压、肛管压、肛管功能长度、抑制反射、排便弛缓反射及直肠感觉功能等指标情况。对两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直肠静息压、肛管功能长度无明显差异;病例组直肠排便压<45 mm Hg比例、肛管静息压>60 mm Hg比例、抑制反射引出容量、弛缓反射异常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例组直肠感觉功能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主要表现为排便协调障碍及排便动力不足两类,两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排便障碍 肛管直肠测压 肛肠动力学
下载PDF
直肠前膨出与功能性排便障碍:肛门直肠压力与感觉功能检测 被引量:4
6
作者 高岩 尚占民 +2 位作者 郝建宇 杨新庆 黄皖农 《胃肠病学》 2009年第2期99-102,共4页
背景:直肠前膨出(RC)是一种多见于女性的肛肠疾病,与功能性排便障碍(FDD)的关系目前尚不明。目的:研究伴RC的FDD患者肛门直肠压力和感觉功能的变化,探讨RC与FDD的关系。方法:选取28例伴RC的FDD患者并分为伴轻度RC的FDD组和伴中-... 背景:直肠前膨出(RC)是一种多见于女性的肛肠疾病,与功能性排便障碍(FDD)的关系目前尚不明。目的:研究伴RC的FDD患者肛门直肠压力和感觉功能的变化,探讨RC与FDD的关系。方法:选取28例伴RC的FDD患者并分为伴轻度RC的FDD组和伴中-重度RC的FDD组,设不伴RC的FDD患者作为对照。所有患者行球囊排出试验、肛门直肠压力和感觉功能检测,并按照罗马Ⅲ标准将FDD患者进一步分为排便协同失调(F3a)和排便推进不足(F3b)两种亚型。结果:除伴中-重度RC的FDD组直肠排便收缩压显著低于不伴RC的FDD组外(P〈0.05),其余各组间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缩榨压、直肠排便收缩压、肛门括约肌松弛率以及初始感觉容量、产生便意容量和最大耐受容量均无明显差异。与不伴RC的FDD组相比,伴RC的FDD组中F3b亚型比例显著升高(P〈0.05)。结论:伴中-重度RC的FDD患者直肠排便收缩压明显降低,伴RC的FDD患者多表现为F3b亚型,提示RC与FDD的发病可能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前突 功能性排便障碍 测压法 感觉障碍
下载PDF
CGRP、AchE在功能性排便障碍大鼠模型中的表达 被引量:3
7
作者 李雪 耿学斯 +3 位作者 程一乘 刘薇 刘立阳 刘仍海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169-1174,F0003,共7页
目的观察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胆碱酯酶(AchE)在功能性排便障碍(FDD)大鼠模型结直肠中的表达,探讨FDD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低纤维饮食组、利多卡因组、模型组,空白对照组予以普通饲料饲养,其余组采用低... 目的观察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胆碱酯酶(AchE)在功能性排便障碍(FDD)大鼠模型结直肠中的表达,探讨FDD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低纤维饮食组、利多卡因组、模型组,空白对照组予以普通饲料饲养,其余组采用低纤维饲料饲养;利多卡因组及模型组于饲养第63天,分别予以2 mL 2%利多卡因、0.1%亚甲蓝注射液肛周及直肠周围间隙注射1次。观察大鼠粪便性状、质量及排便功能;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结、直肠中AchE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结、直肠中CGRP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法检测CGRP蛋白的表达。结果肛周注射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低纤维饮食组和利多卡因组的粪便干结、呈深褐色,模型组的粪便干硬、呈黑褐色,粪便质量均下降。模型组模拟球囊排出时间较其余组长,肛管直肠静息压较其余组低;结肠及直肠中AchE含量较空白对照组和低纤维饮食组低(P<0.05);结肠中CGRP m RNA表达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与低纤维饮食组和利多卡因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直肠中CGRP m RNA表达水平较其余组高;免疫组化检测CGRP蛋白表达高于其余组(P<0.05);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CGRP蛋白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鼠结直肠中CGRP及AchE的表达异常可能与FDD发生的神经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乙酰胆碱酯酶 结肠 直肠 功能性排便障碍
下载PDF
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生物反馈治疗的依从性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8
作者 刘梅娟 程凤平 +3 位作者 邹莹莹 王莉慧 任渝棠 吴嘉煖 《护理学报》 2014年第16期41-43,共3页
目的探讨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生物反馈治疗过程的依从性,为临床护理干预的实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92例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进行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92例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对生物反馈治疗依从性良好的比例占... 目的探讨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生物反馈治疗过程的依从性,为临床护理干预的实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92例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进行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92例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对生物反馈治疗依从性良好的比例占41%,患者对来院门诊治疗的依从性最高,达54%,改善生活方式的依从性次之,为43%,家庭训练的依从性最差,仅39%,性别、年龄、经济状况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是影响治疗依从性的因素(P<0.05)。结论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生物反馈治疗总体依从性较低,护理人员应该重视相关影响因素,给予有效护理干预,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以提高并巩固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排便障碍 生物反馈治疗 依从性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高分辨率肛门直肠测压及生物反馈治疗在功能性排便障碍的应用 被引量:8
9
作者 兰巧丽 王英 +3 位作者 郑恩典 郑亮 陆小锋 翁雪健 《新医学》 2014年第2期131-133,共3页
目的探讨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的高分辨肛门直肠测压特点及生物反馈治疗对其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方法对29例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进行高分辨肛门直肠测压及生物反馈训练治疗,每次20 min,每周3次,4周为1疗程,治疗1个疗程。分析29例治疗前高分... 目的探讨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的高分辨肛门直肠测压特点及生物反馈治疗对其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方法对29例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进行高分辨肛门直肠测压及生物反馈训练治疗,每次20 min,每周3次,4周为1疗程,治疗1个疗程。分析29例治疗前高分辨肛门直肠测压特点,并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评定疗效。结果 29例患者中排便不协调者26例(89.7%)、排便推进力不足者3例(10.3%)。括约肌静息压松弛率小于20%为20例(69.0%)。排便反射感知阈值增加24例(82.8%)。经治疗后临床痊愈2例(6.9%),显效7例(24.1%),有效14例(48.3%),无效6例(20.7%),总有效率为79.3%。结论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多存在盆底肌不协调收缩,排便反射感知阈值增加,生物反馈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排便困难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门直肠测压 生物反馈 功能性排便障碍
下载PDF
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排便障碍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2
10
作者 张华娟 布小玲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4年第4期497-500,共4页
目的:评价生物反馈技术治疗功能性排便障碍的效果。方法:观察42例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生物反馈治疗后1、3和6个月时便秘症状及大便性状的变化,并进行评分量化比较。结果:治疗后1个月总有效率为73.8%,3个月为78.6%,6个月为71.4%。结论:生... 目的:评价生物反馈技术治疗功能性排便障碍的效果。方法:观察42例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生物反馈治疗后1、3和6个月时便秘症状及大便性状的变化,并进行评分量化比较。结果:治疗后1个月总有效率为73.8%,3个月为78.6%,6个月为71.4%。结论:生物反馈技术治疗功能性排便障碍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排便障碍 生物反馈 疗效
下载PDF
功能性排便障碍的诊断及肛门直肠功能检查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宿慧 彭丽华 杨云生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7年第7期23-25,共3页
功能性排便障碍的临床症状一般表现为排便费力,有排便不净感、排便梗阻感,需要手法辅助排便等,仅根据症状不足以诊断功能性排便障碍,功能性排便障碍的诊断需要除外器质性疾病,有上述排便障碍的症状,并且有球囊逼出试验、肛门直肠测压、... 功能性排便障碍的临床症状一般表现为排便费力,有排便不净感、排便梗阻感,需要手法辅助排便等,仅根据症状不足以诊断功能性排便障碍,功能性排便障碍的诊断需要除外器质性疾病,有上述排便障碍的症状,并且有球囊逼出试验、肛门直肠测压、排粪造影3项功能检查中2项异常,才可以诊断。1功能性排便障碍的诊断流程1.1病史及体格检查详细的询问病史和进行体格检查可为慢性便秘的进一步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排便障碍 诊断 肛门直肠功能
下载PDF
低纤维饮食联合亚甲蓝肛门注射法建立功能性排便障碍动物模型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雪 耿学斯 +3 位作者 程一乘 刘薇 刘立阳 刘仍海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162-167,173,共7页
目的探讨采用低纤维饮食联合亚甲蓝肛门注射法建立功能性排便障碍(function defecation disorder,FDD)动物模型。方法低纤维饮食联合局部亚甲蓝肛门注射法建立FDD动物模型,通过对大鼠粪便性状、粪便质量、胃肠传输功能、排便功能、大鼠... 目的探讨采用低纤维饮食联合亚甲蓝肛门注射法建立功能性排便障碍(function defecation disorder,FDD)动物模型。方法低纤维饮食联合局部亚甲蓝肛门注射法建立FDD动物模型,通过对大鼠粪便性状、粪便质量、胃肠传输功能、排便功能、大鼠行为学、结肠及直肠组织形态学、血清及直肠组织中脑肠肽含量进行观察,以评估FDD模型构建情况。结果亚甲蓝各剂量组粪便干硬,呈黑褐色,结、直肠固有层可见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伴见血管扩张,球囊排出时间延长,肛管直肠静息压降低,开臂滞留时间百分比(OT%)及开臂进入次数百分比(OE%)降低,血清及直肠组织中脑肠肽含量水平异常,胃肠传输功能无明显改变。结论低纤维饮食联合亚甲蓝肛门注射法建立的大鼠动物模型具有FDD的病理特征,可作为一个较理想的动物模型进一步用于药物治疗学及发病机制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排便障碍 低纤维饮食 亚甲蓝 动物模型
下载PDF
生物反馈联合家庭训练治疗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雪春 孙滨滨 +2 位作者 孙冰 张莉 韩晶颖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1年第12期68-70,共3页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联合家庭训练治疗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3月于北京市肛肠医院就诊的80例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取生物反馈疗法干预...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联合家庭训练治疗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3月于北京市肛肠医院就诊的80例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取生物反馈疗法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家庭训练方案干预。比较两组的排便情况及生活质量水平。结果干预后两组的排便耗时、排便频率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排便耗时、排便频率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物质生活、社会、躯体、心理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联合家庭训练能够有效缓解患者排便障碍,提高其排便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馈 家庭训练 功能性排便障碍 应用效果
下载PDF
功能性排便障碍的生物反馈治疗 被引量:3
14
作者 冯滢滢 丁建华 +1 位作者 赵玉涓 赵克 《临床外科杂志》 2012年第12期893-895,共3页
功能性排便障碍与结直肠动力不足、盆底肌不协调密切相关。近年来认为,脑肠轴异常也是引起便秘的重要原因,生物反馈疗法是一种行为疗法,以操作性条件反射为基础,通过“动作一反馈一学习一再动作”的过程,重建正确的排便通路,以其... 功能性排便障碍与结直肠动力不足、盆底肌不协调密切相关。近年来认为,脑肠轴异常也是引起便秘的重要原因,生物反馈疗法是一种行为疗法,以操作性条件反射为基础,通过“动作一反馈一学习一再动作”的过程,重建正确的排便通路,以其经济性、安全性、可重复操作性和高效性而逐渐成为功能性排便障碍,尤其是出口梗阻性便秘的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排便障碍 生物反馈
下载PDF
生物反馈疗法对不同亚型功能性排便障碍的疗效随访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星 林征 +1 位作者 王美峰 林琳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年第4期270-273,共4页
目的:综合评价生物反馈(biofeedback,BF)疗法对不同亚型功能性排便障碍(functional defecation disorders,FDD)的疗效,并分析BF治疗不同亚型FDD的效果动态变化趋势。方法:依据罗马Ⅲ诊断标准将46例FDD患者分为不协调性排便(F3a... 目的:综合评价生物反馈(biofeedback,BF)疗法对不同亚型功能性排便障碍(functional defecation disorders,FDD)的疗效,并分析BF治疗不同亚型FDD的效果动态变化趋势。方法:依据罗马Ⅲ诊断标准将46例FDD患者分为不协调性排便(F3a)和排便推进力不足(F3b)两个亚型。两个亚型患者每周至胃肠动力中心进行BF治疗3次,每个疗程5~10次,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均要求每天2~3次家庭训练。比较两个亚型患者BF前、BF后3个月、BF后6个月临床症状、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Zung’s self-rating anxiety and depressive scale,SAS/SDS)得分、中文版患者便秘状况评估问卷(the patient assessment of constipation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PAC-QOL)得分变化及两个亚型之间的差异。结果:共随访到42例FDD患者,F3a型14例,F3b型28例。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显示,临床症状、SAS/SDS、生活质量几个指标在亚型和时间两个因素均无交互作用(均P〉0.05),主效应分析显示,上述指标在时间因素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亚型因素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时间因素进行两两比较显示,两型临床症状积分、SAS/SDS得分、PACQOL得分在治疗后3、6个月与治疗前相比,得分均显著降低(均P〈0.001),而治疗后3、6个月两个时间点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BF治疗对FDD两个亚型均有效,治疗后3、6个月疗效稳定,两型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排便障碍 生物反馈 随访
下载PDF
辨证论治结合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排便障碍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乔莎 王建民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第3期16-20,共5页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分型结合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排便障碍(functional defecation disorders,FD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符合FDD诊断标准的患者,根据随机分组方法分为生物反馈组30例、中医辨证组30例、综合治疗组30例。生物反馈组患者...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分型结合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排便障碍(functional defecation disorders,FD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符合FDD诊断标准的患者,根据随机分组方法分为生物反馈组30例、中医辨证组30例、综合治疗组30例。生物反馈组患者接受盆底生物反馈治疗,中医辨证组患者在中医辨证分型基础上给予中药口服,综合治疗组患者在口服中药的基础上联合盆底生物反馈治疗,10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3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便质积分、肛管直肠压力、直肠感觉值、盆底Glazer评估及球囊逼出试验情况并作前后对比,观察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综合治疗组在肛门坠胀、排便间隔时间、排便方式、便质的改善程度上优于生物反馈组(P<0.05),在肛门坠胀、便感的改善程度上优于中医辨证组(P<0.05)。综合治疗组治疗后肛管静息压、肛管收缩压、直肠排便压改善程度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静息压低于中医辨证组(P<0.05)。综合治疗组治疗后初始感觉阈值、疼痛阈值改善程度均优于生物反馈组和中医辨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便阈值改善程度优于中医辨证组(P<0.05)。综合治疗组治疗后快速收缩值、耐久收缩值改善程度优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收缩值改善程度优于中医辨证组(P<0.05)。3组治疗后球囊逼出试验转阴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综合治疗组转阴率为最高。结论中医辨证论治结合生物反馈治疗FDD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中医辨证治疗或者生物反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辨证 生物反馈治疗 功能性排便障碍
下载PDF
直肠黏膜环切术(PPH)治疗功能性排便障碍术后出血的护理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清 黄永红 孔丽玲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13期318-319,共2页
目的探讨直肠黏膜环切术(PPH)治疗功能性排便障碍术后出血的临床护理策略。方法选取我科自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功能性排便障碍的患者162例,择期行直肠黏膜环切术(PPH),术后发生出血的33例患者,其中男:女为12∶21,年龄42~69岁,... 目的探讨直肠黏膜环切术(PPH)治疗功能性排便障碍术后出血的临床护理策略。方法选取我科自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功能性排便障碍的患者162例,择期行直肠黏膜环切术(PPH),术后发生出血的33例患者,其中男:女为12∶21,年龄42~69岁,平均55.6岁。针对患者或家属的不同反应进行个体化的心理干预和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使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获得患者的配合和信任。结果 33例患者中有29例再次在肛门镜下缝扎止血,4例患者填塞保守治疗。再次手术中27例患者恢复满意,2例患者出现创面渗血,经反复填塞压迫后止血,全部33例患者最后均痊愈出院。结论直肠黏膜环切术(PPH)是治疗功能性排便障碍的方法之一,术后出血是其最危险的并发症。加强个体化的心理干预和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是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黏膜环切术(PPH) 功能性排便障碍 术后出血 护理
下载PDF
理气通便柔肝汤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气滞型功能性排便障碍35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方文怡 刘启鸿 +4 位作者 柯晓 高海花 何炎琴 赵培琳 李世琪 《福建中医药》 2022年第10期10-12,共3页
目的观察理气通便柔肝汤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排便障碍(FDD)气滞型的疗效。方法选择108例气滞型FD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中药组、联合组各36例,研究期间对照组、中药组、联合组分别脱落2、1、1例。对照组予以生物反馈训... 目的观察理气通便柔肝汤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排便障碍(FDD)气滞型的疗效。方法选择108例气滞型FD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中药组、联合组各36例,研究期间对照组、中药组、联合组分别脱落2、1、1例。对照组予以生物反馈训练治疗,中药组口服理气通便柔肝汤治疗,联合组口服理气通便柔肝汤联合生物反馈训练治疗,3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3组疗效及治疗前后每周完全自主排便次数、盆底表面肌电指标(盆底肌快速收缩、紧张收缩以及耐力收缩阶段肌电值)、肛门直肠动力指标(肛管静息压、肛门残余压以及直肠压力)变化情况。结果①联合组总有效率为88.57%,均高于对照组的61.76%和中药组的74.29%(P均<0.05);②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组每周自发完全排便次数均增多(P均<0.05),治疗后3组比较,联合组增多最为显著(P均<0.05);③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组盆底表面肌电指标与直肠压力均升高、肛管静息压与肛门残余压均降低(P均<0.05),治疗后3组比较,联合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最为显著(P均<0.05)。结论理气通便柔肝汤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气滞型FDD疗效较佳,可增加每周完全自主排便次数,增强盆底肌纤维收缩力以及直肠推进力,降低肛管静息压以及肛门残余压,恢复盆底肌的协调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排便障碍 气滞证 盆底表面肌电 肛门直肠动力 理气通便柔肝汤 生物反馈
下载PDF
四磨汤对功能性排便障碍模型大鼠CRH、脑肠肽SP、及肥大细胞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韩棉梅 梁嘉恺 周福生 《光明中医》 2014年第12期2527-2530,共4页
目的探讨功能性排便障碍(functional constipationnal disorder FC)发病的可能机制,并尝试解释中药四磨汤治疗功能性排便障碍的作用途径。方法 110只小鼠被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西药组,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 目的探讨功能性排便障碍(functional constipationnal disorder FC)发病的可能机制,并尝试解释中药四磨汤治疗功能性排便障碍的作用途径。方法 110只小鼠被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西药组,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治疗2周后,测定各组大鼠的下丘脑部、脑干部位的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orticotropin-releasing hormone,CRH)水平、脊髓腰段的P物质(substance P,SP)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肠粘膜肥大细胞活化状态(c-fos基因表达情况)及中药四磨汤对其影响。结果功能性排便障碍模型大鼠经四磨汤灌胃治疗2周后,与未用药的模型组相比,大鼠内脏的敏感性明显降低(P<0.05)。与正常组相比,功能性排便障碍模型组大鼠脑干部、下丘脑部位的CRH水平明显升高,大鼠脊髓腰段的SP含量降低,肠粘膜c-fos基因表达总阳性显色细胞数总数降低,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相比,中药高、中、低剂量组、西药组大鼠脑干部、下丘脑的CRH水平均有所降低,大鼠脊髓腰段的SP含量升高,肠粘膜c-fos基因表达总阳性显色细胞数升高,两组间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功能性排便障碍模型大鼠脑干、下丘脑CRH含量、脊髓P物质表达的改变提示与功能性排便障碍的发病相关。中药四磨汤能降低功能性排便障碍模型大鼠脑干、下丘脑CRH含量、升高脊髓P物质含量与c-fos基因表达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是与影响脑肠轴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磨汤 功能性排便障碍 P物质 促肾上腺激素释放激素 肥大细胞c-fos基因
下载PDF
球囊训练联合电针治疗功能性排便障碍30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红波 《中医研究》 2017年第8期53-56,共4页
目的:观察球囊训练联合电针治疗功能性排便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纯电针治疗,每日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球囊训练,每日1次。两组均以30 d为1个疗程,... 目的:观察球囊训练联合电针治疗功能性排便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纯电针治疗,每日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球囊训练,每日1次。两组均以3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痊愈1例,显效13例,有效10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80.0%;对照组痊愈0例,显效6例,有效14例,无效10例,有效率为67.0%。两组疗效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球囊训练联合电针治疗功能性排便障碍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囊训练 功能性排便障碍 便 电针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