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医务社会工作者(简称医疗社工)参与康复护理对脊髓损伤患者功能独立性和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脊髓损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医疗社工组各50例,医疗社工组除进行常规康复护理外,还由医疗社...目的研究医务社会工作者(简称医疗社工)参与康复护理对脊髓损伤患者功能独立性和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脊髓损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医疗社工组各50例,医疗社工组除进行常规康复护理外,还由医疗社工介入康复护理,分别在入院时和第3个月末对两组患者行功能独立性评定(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FIM)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命质量评价量表(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 Assessment Instrument,WHOQOL-100)评定分析。结果第3个月末,两组患者运动功能、认知功能评分和FIM总分均较入院时有明显提高(P<0.05),医疗社工组患者运动功能、认知功能评分和FIM总分均较常规护理组高(P<0.05);两组患者WHOQOL-100评分较入院时明显提高(P<0.05),医疗社工组WHOQOL-100评分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医疗社工介入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护理,可帮助患者运动及认知功能重建,提高生命质量。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任务导向性训练对改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上肢功能及功能独立性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发育行为儿科治疗的40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为研究对象。入组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目的探讨任务导向性训练对改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上肢功能及功能独立性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发育行为儿科治疗的40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为研究对象。入组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给予以儿童兴趣为主导的,贴近日常生活活动的任务导向性训练。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均采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第2版(Peabody motor development scale,PDMS-2)及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the 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 for children,WeeFIM)评估患儿上肢功能及功能独立性。采用t检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疾病类型、手功能分级及脑性瘫痪危险因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对照组和研究组患儿的抓握能力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t=-20.125,P<0.05;t=-12.910,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抓握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51±7)与(41±5)分,P<0.05]。两组患儿的视觉-运动整合能力的治疗后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提高(t=-14.795,P<0.05;t=-8.486,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视觉-运动整合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90±21)与(77±12)分,P<0.05]。两组患儿的WeeFIM评分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提高(t=-23.120,P<0.05;t=-16.643,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WeeFI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0±11)与(68±6)分,P<0.05]。结论常规治疗与任务导向性训练均可改善4~6岁脑瘫儿童的上肢功能。任务导向性训练在改善上肢功能及独立性方面疗效更显著。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研究医务社会工作者(简称医疗社工)参与康复护理对脊髓损伤患者功能独立性和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脊髓损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医疗社工组各50例,医疗社工组除进行常规康复护理外,还由医疗社工介入康复护理,分别在入院时和第3个月末对两组患者行功能独立性评定(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FIM)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命质量评价量表(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 Assessment Instrument,WHOQOL-100)评定分析。结果第3个月末,两组患者运动功能、认知功能评分和FIM总分均较入院时有明显提高(P<0.05),医疗社工组患者运动功能、认知功能评分和FIM总分均较常规护理组高(P<0.05);两组患者WHOQOL-100评分较入院时明显提高(P<0.05),医疗社工组WHOQOL-100评分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医疗社工介入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护理,可帮助患者运动及认知功能重建,提高生命质量。
文摘目的探讨任务导向性训练对改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上肢功能及功能独立性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发育行为儿科治疗的40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为研究对象。入组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给予以儿童兴趣为主导的,贴近日常生活活动的任务导向性训练。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均采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第2版(Peabody motor development scale,PDMS-2)及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the 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 for children,WeeFIM)评估患儿上肢功能及功能独立性。采用t检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疾病类型、手功能分级及脑性瘫痪危险因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对照组和研究组患儿的抓握能力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t=-20.125,P<0.05;t=-12.910,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抓握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51±7)与(41±5)分,P<0.05]。两组患儿的视觉-运动整合能力的治疗后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提高(t=-14.795,P<0.05;t=-8.486,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视觉-运动整合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90±21)与(77±12)分,P<0.05]。两组患儿的WeeFIM评分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提高(t=-23.120,P<0.05;t=-16.643,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WeeFI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0±11)与(68±6)分,P<0.05]。结论常规治疗与任务导向性训练均可改善4~6岁脑瘫儿童的上肢功能。任务导向性训练在改善上肢功能及独立性方面疗效更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