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0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应用于老年患者麻醉复苏期的效果
1
作者 杨纲华 叶燕红 +1 位作者 刘琼 李丹丹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3年第24期20-22,共3页
目的观察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应用于老年患者麻醉复苏期对患者呼吸相关指标和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收治的178例老年麻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经鼻导管吸氧组)和... 目的观察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应用于老年患者麻醉复苏期对患者呼吸相关指标和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收治的178例老年麻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经鼻导管吸氧组)和研究组(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每组89例。比较两组患者相关呼吸指标,氧疗前和氧疗30 min后血气指标、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ACTH)、可溶性髓系细胞表达的激活受体-1(sTREM-1)水平。结果两组患者都未发生非计划进入重症监护室(ICU)和不良事件,对照组患者在麻醉复苏中仅发生1例常规鼻导管吸氧后再次气管插管;两组患者再插管率与平均呼吸频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低氧血症发生率比对照组更低(P<0.05);与氧疗前比,氧疗30 min后两组患者氧分压(PO_(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及氧合指数(OI)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PCO_(2))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氧疗前和氧疗30 min后两组患者动脉血酸碱度(pH)值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氧疗前比,氧疗30 min后两组患者血清ACTH、sTREM-1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在老年患者麻醉复苏期的应用效果较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氧合水平,从而减少缺氧的风险,缓解术后炎症反应,提高术后恢复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 老年 麻醉复苏 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可溶性髓系细胞表达的激活受体-1
下载PDF
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2
作者 臧月珍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7期107-109,共3页
分析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无创机械通气的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早产儿80例,进行预先分组。除干预措施外,其余基础治疗及护理相同,接受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治疗的37例早产儿... 分析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无创机械通气的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早产儿80例,进行预先分组。除干预措施外,其余基础治疗及护理相同,接受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治疗的37例早产儿,作为NCPAP组;接受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HHFNC)治疗的43例早产儿,作为HHFNC组。干预12 h、24 h、72 h测定动脉血气指,记录两组早产儿并发症情况。结果 与干预12 h比,两组早产儿干预36 h、干预72 h时PaO2水平升高,PaCO2水平降低(P<0.05);NCPAP组干预12 h、干预36 h、干预72 h时PaO2水平低于HHFNC组,PaCO2水平高于HHFNC组(P<0.05)。NCPAP组鼻中隔损伤、面部压伤、NEC的发生率高于HHFNC组(P<0.05)。两组早产儿腹胀、气胸发生率比较,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 HHFNC对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确切,可以改善动脉血气,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 早产儿 窘迫综合征 动脉血气
下载PDF
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王静 万晓莉 +3 位作者 刘俊丽 王燕 姚国 史宝海 《中国医学工程》 2021年第3期76-81,共6页
目的探究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HHHFNC)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初始治疗中应用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5月泰安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并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诊断为RDS的早产儿129例。根据随... 目的探究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HHHFNC)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初始治疗中应用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5月泰安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并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诊断为RDS的早产儿129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给予HHHFNC辅助呼吸,对照组给予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辅助呼吸。治疗过程中根据患儿胸片检查情况及患儿吸入气体氧浓度分数(FiO_(2)),将患儿分为两组。A组:胸片提示RDS Ⅰ~Ⅲ级且FiO_(2)≤0.4(轻中度组),B组:胸片提示RDS Ⅳ级或FiO_(2)>0.4(重度组)。比较两大组中各自的实验组与对照组患儿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共分析数据125例。A组(HHHFNC组42例,NCPAP组39例),HHHFNC组在鼻损伤发生率上较NCPAP组低(2.38%vs.20.51%,P=0.009),HHHFNC组在腹胀发生率上较NCPAP组低(4.76%vs.20.51%,P=0.031),两组在其他各项指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HHHFNC组20例,NCPAP组24例),治疗效果上HHHFNC组患儿气管插管发生率较NCPAP组高(40.00%vs.12.50%,P=0.036),HHHFNC组患儿无创通气时间较NCPAP组患儿高(t=2.219,P=0.032),住院时间上HHHFNC组较NCPAP组高(Z=-2.414,P=0.016);并发症上HHHFNC组患儿鼻损伤发生0例,NCPAP组患儿鼻损伤发生6例,发生率为25.00%,P=0.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其他各项指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HHFNC可作为轻中度早产儿RDS初始治疗的一线治疗方案,但对于重度RDS早产儿,HHHFNC作为初始治疗方案时,选择应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 早产儿 窘迫综合征 持续正压通气
下载PDF
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周敏 华玲玲 +1 位作者 薛艳 蹇英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8年第10期985-987,共3页
目的比较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heated humidified high flow nasal cannula,HHHFNC)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fi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目的比较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heated humidified high flow nasal cannula,HHHFNC)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fi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中的临床疗效和护理并发症,试图以期在确保氧疗效果的基础上,寻找一种更为简单、有效、副作用低、患儿更易耐受的新生儿无创呼吸模式。、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5月入住无锡市儿童医院NICU的呼吸窘迫综合症的6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取INSURE法后应用HHHFNC治疗,对照组采取INSURE法后应用nCPAP治疗。两组患儿在其他治疗与护理方面基本相同。对比两组患儿在无创通气治疗效果与并发症两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1h后观察组患儿PaO2、PaCO2指标优于对照组,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儿开奶时间早于对照组,总用氧时间少于对照组,患儿鼻粘膜损伤程度低于对照组。结论与CPAP相比,加温加湿高流量鼻导管吸氧具有能够较快改善患儿症状,减少无创通气带来的并发症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新生儿呼窘迫综合征 护理并发症
下载PDF
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结合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及对ACTH、sTREM-1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赵倩 李磊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16期108-111,共4页
目的探讨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HHHFNC)结合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效果及对ACTH、sTREM-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100例NRDS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 目的探讨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HHHFNC)结合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效果及对ACTH、sTREM-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100例NRDS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HHHFNC结合常规PS给药,观察组采用HHHFNC结合微创PS给药。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24 h,观察组的PaO_(2)、PaO_(2)/FiO_(2)均高于对照组,PaCO_(2)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两组患儿的ACTH、sTREM-1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二次PS应用、气胸、72 h内机械通气、BPD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无创通气时间、氧疗时间、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3 d内呼吸暂停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HHFNC结合微创PS可改善NRDS患儿的通气状态,调节ACTH、sTREM-1水平,缩短治疗时间,利于患儿快速康复,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 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呼窘迫综合征
下载PDF
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可减少老年患者麻醉复苏期缺氧事件发生 被引量:6
6
作者 许立倩 魏宁 +9 位作者 单美娟 汪子怡 叶天成 梁赛珍 李乐 朱强 何路遥 白建杰 陈碧霞 徐金东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265-1269,共5页
目的探讨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在老年患者麻醉复苏期的应用的效果。方法纳入178例行择期非心脏手术老年患者,采用SPSS 20.0软件生成数字随机序列,将患者随机分为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组(H组)和常规经鼻导管吸氧组(N组),89例/组... 目的探讨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在老年患者麻醉复苏期的应用的效果。方法纳入178例行择期非心脏手术老年患者,采用SPSS 20.0软件生成数字随机序列,将患者随机分为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组(H组)和常规经鼻导管吸氧组(N组),89例/组。所有患者送入麻醉复苏室后按复苏室常规流程行麻醉后复苏,气管导管拔除后H组给予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N组给予常规鼻导管吸氧,两组均于吸氧10 min后行动脉血气分析并记录相关呼吸指标;吸氧期间观察并记录患者有无缺氧发生(氧饱和度<90%)及发生次数,是否再插管及不良反应(非计划入ICU,呕吐、误吸等)。结果两组患者均在麻醉复苏室安全复苏并送回病房,其中仅1例常规鼻导管吸氧的患者需再次气管插管。H组与N组比较:缺氧事件发生率(3.4%vs.11.2%,P=0.044),动脉血氧分压[(161.96±51.21)mmHg vs.(114.35±43.60)mmHg,P<0.001],氧合指数[(398.76±231.86)vs.(324.10±194.16),P=0.021]。两组患者的平均呼吸频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治疗应用于老年患者麻醉复苏期安全、效果良好,可减少气管导管拔除后缺氧事件的发生,提高动脉血氧分压,改善氧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湿流量导管 麻醉复苏 老年患者
下载PDF
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疗效及血气指标的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何中倩 李晓东 +1 位作者 李启婵 张升荣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35期22-23,共2页
目的:探讨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HHFNC)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疗效及对血气指标作用。方法:2019年1月-2020年6月收治呼吸暂停早产儿7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上给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观察组在常规治疗... 目的:探讨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HHFNC)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疗效及对血气指标作用。方法:2019年1月-2020年6月收治呼吸暂停早产儿7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上给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观察组在常规治疗上给予HHFNC。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2 h,两组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较治疗前均降低,动脉血氧分压(PaO_(2))、氧合指数(OI)升高,观察组指标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HFNC和nCPAP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疗效相似,HHFNC治疗同样可有效改善血气指标,HHFNC治疗的安全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暂停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 血气指标
下载PDF
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治疗新生儿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8
作者 赵玉祥 武荣 《医学综述》 2015年第19期3532-3534,共3页
鼻导管吸氧是新生儿疾病常用的一种辅助通气方法。传统低流量鼻导管吸氧气体未经加温湿化,不能精确调节氧浓度,对患儿肺功能的辅助作用较小。近年来,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HHFNC)应用于新生儿疾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HHFNC治疗时患... 鼻导管吸氧是新生儿疾病常用的一种辅助通气方法。传统低流量鼻导管吸氧气体未经加温湿化,不能精确调节氧浓度,对患儿肺功能的辅助作用较小。近年来,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HHFNC)应用于新生儿疾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HHFNC治疗时患儿舒适度高,耐受性好,护理方便,有效减少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或经鼻间隙正压通气治疗时鼻部损伤和腹胀等问题发生,在基层医院即可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湿流量导管 新生儿 早产儿
下载PDF
应用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治疗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护理 被引量:14
9
作者 张胜男 李琳琳 《护士进修杂志》 2017年第2期173-174,共2页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是引起持续性呼吸窘迫的慢性肺部疾病,随着机械通气和外源性表面活性物质的应用,早产儿存活率显著提高,BPD发生率呈逐年增加趋势,严重影响其存活率和生存。
关键词 温湿流量导管 早产儿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下载PDF
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疗法治疗儿童毛细支气管炎的效果 被引量:2
10
作者 齐静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2期260-262,共3页
目的观察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疗法治疗儿童毛细支气管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开封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4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42例。参照组接受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目的观察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疗法治疗儿童毛细支气管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开封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4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42例。参照组接受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研究组接受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疗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咳痰消失时间、喘憋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经皮血氧饱和度(TcSO2)、呼吸频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7.62%(41/42)]高于参照组[78.57%(33/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咳痰消失时间、喘憋消失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供氧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TcSO2、PaO2、PaCO2、呼吸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d,研究组TcSO2、PaO2高于参照组,PaCO2、呼吸频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鼻中隔损伤发生率[2.38%(1/42)]、腹胀发生率[11.90%(5/42)]低于参照组[23.81%(10/42)]、[71.43%(3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高碳酸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疗法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可改善呼吸状况,促进患儿康复,且鼻中隔损伤、腹胀等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支气管炎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疗法
下载PDF
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在32周以下早产儿撤机中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勤 朱斌 寇琼 《中华养生保健》 2022年第3期190-192,共3页
目的分析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在32周以下早产儿撤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四川省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8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目的分析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在32周以下早产儿撤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四川省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8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鼻塞持续气道正压治疗,研究组采用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再次插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失败率和26~28周早产儿治疗失败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6~28周、29~31周早产儿再插管率及治疗失败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在早产儿撤机时疗效与常规方法相当,但在29周以下早产儿中应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谨慎选择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32周以下 流量 撤机 温湿 导管
下载PDF
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在32周以下早产儿撤机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剑 杨祖铭 +1 位作者 朱梅英 高昂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1期63-64,共2页
目的 探讨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在32周以下早产儿撤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42例早产儿,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71例,早产儿按照胎龄分为27~28周组和29~31周组,对照组早产儿给予加温湿化高流量... 目的 探讨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在32周以下早产儿撤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42例早产儿,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71例,早产儿按照胎龄分为27~28周组和29~31周组,对照组早产儿给予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治疗,对照组早产儿给予鼻塞持续气道正压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失败率、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和拔管1周后再次插管率.结果 对照组有1例(1.41%)患儿出现气漏现象,BPD患儿5例(7.04%),严重IVH患儿2例(2.82%),与实验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胎龄在27~28周的患儿中,实验组早产儿治疗失败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29~31周的早产儿运用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治疗作为撤机时与鼻塞持续气道正压有类似的治疗效果,29周以下的早产儿进行一线呼吸机时要谨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湿 流量 导管 撤机 早产儿
下载PDF
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治疗中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的运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方瑜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11期67-68,共2页
目的:分析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治疗中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的运用。方法:选择108例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者分为观察组(给予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治疗)与对照组(给予常规鼻导管吸氧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运用效果。结果:观察组与... 目的:分析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治疗中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的运用。方法:选择108例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者分为观察组(给予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治疗)与对照组(给予常规鼻导管吸氧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运用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临床症状与体征消失时间更短(P <0. 05)、供氧时间更短(P <0. 05)、住院天数更少(P <0. 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 33%,高于对照组的57. 41%(P <0. 05)。结论: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治疗中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的运用效果明显,可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毛细支气管炎 温湿流量 导管
下载PDF
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治疗儿童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
14
作者 吴盛桥 区发强 黄建聪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8期72-73,共2页
目的:探讨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价值。方法:2019年1月-2020年6月收治毛细支气管炎患儿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鼻导管吸氧治疗;研究组实施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价值。方法:2019年1月-2020年6月收治毛细支气管炎患儿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鼻导管吸氧治疗;研究组实施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症状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三凹陷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治疗儿童毛细支气管炎的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患儿康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湿 流量导管 毛细支气管炎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氧疗在小儿重症肺炎中的应用
15
作者 秦永平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1期70-73,共4页
目的:探讨加温湿化高流量经鼻导管氧疗(HFNC)对小儿重症肺炎血清降钙素原(PCT)、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在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人民医院就诊的90例重症肺炎患儿,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45例,接受常规治疗+面罩氧疗... 目的:探讨加温湿化高流量经鼻导管氧疗(HFNC)对小儿重症肺炎血清降钙素原(PCT)、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在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人民医院就诊的90例重症肺炎患儿,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45例,接受常规治疗+面罩氧疗)、研究组(45例,接受常规治疗+HFNC)。对比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氧疗结束时间、血气指标、呼吸力学指标、生化指标、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气促、发绀、三凹征、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停止氧疗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PaO_(2))、氧合指数(PaO_(2)/FiO_(2))水平、动态顺应性均比对照组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及气道阻力均比对照组低(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相当(P>0.05)。结论:HFNC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可有效缩短临床症状消失及氧疗时间,改善血气及呼吸力学情况,降低PCT等生化指标,可更好地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重症肺炎 温湿流量导管 血气指标 力学 降钙素原
下载PDF
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对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及护理观察
16
作者 张琳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5期0135-0138,共4页
观察分析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对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和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3年2月-2024年2月收治的60例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按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低流量氧疗法,观察组采取加温湿... 观察分析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对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和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3年2月-2024年2月收治的60例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按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低流量氧疗法,观察组采取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氧疗法。结果 观察组患者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患者相关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12.12%低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60.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外周血Th1、Th2、sTREM-1水平优于对照组患者干预后外周血Th1、Th2、sTREM-1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采取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治疗方式,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缩短患者吸氧、住院等时长,同时还能降低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减少护理负担,最大程度上保证患者身心健康,推动患者加快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湿流量导管通气 急性低性呼衰竭 护理
下载PDF
经鼻加温湿化高流量氧疗对重症肺炎患儿血气指标、MMP-9及TNF-α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丽丽 杨艳章 王佳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476-479,共4页
目的 探讨经鼻加温湿化高流量氧疗(HFNC)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疗效及对血气指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0年8月河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23例重症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 目的 探讨经鼻加温湿化高流量氧疗(HFNC)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疗效及对血气指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0年8月河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23例重症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HFNC治疗,n=62)与对照组(面罩吸氧治疗,n=61)。对比两组临床症状、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氧分压(PaO_(2))、TNF-α、MMP-9、血氧饱和度/吸入氧浓度与呼吸频率的比值(ROX指数)。结果 观察组的退热时间、体征消失时间、咳嗽咳痰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5.21±1.02)d、(10.02±1.32)d、(7.41±0.96)d、(9.02±2.69)d,均短于对照组(t=5.688、10.332、10.253、2.180,P<0.05)。观察组治疗后2、6、12、24 h的ROX指数分别为(6.31±1.62)、(9.85±1.96)、(11.65±2.39)、(13.46±3.25),均高于对照组(t=2.467、3.380、4.251、4.902,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PaCO_(2)(35.69±5.21)mmHg低于对照组,而PaO_(2)(87.52±18.69)mmHg高于对照组(t=2.379、4.647,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MMP-9、TNF-α分别为(6.32±1.05)pg/mL、(10.40±1.30)pg/mL,低于对照组(t=13.425、13.060,P<0.05)。结论 HFNC用于重症肺炎患儿中具有显著效果,有利于改善患儿血气指标,降低MMP-9、TNF-α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湿流量 小儿重症肺炎 血气指标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预防呼吸窘迫征早产儿鼻损伤有效性的Meta分析
18
作者 贾佳佳 陈雅岚 +2 位作者 李润 杨棋 唐灵玲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9-103,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eated humidified high flow nasal cannulae,HHHFNC)预防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早产儿鼻损伤的有效性,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检索PubMed、Embase、维普、知网... 目的系统评价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eated humidified high flow nasal cannulae,HHHFNC)预防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早产儿鼻损伤的有效性,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检索PubMed、Embase、维普、知网等数据库有关HHHFNC预防RDS早产儿鼻损伤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3月。运用Stata 16.0和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最后采用Grade系统进行证据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35篇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对象3502名。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HHHFNC)在鼻损伤发生率[RR=0.28,95%CI(0.23,0.35),P<0.001]、气漏发生率[RR=0.30,95%CI(0.18,0.49),P<0.001]方面均低于对照组(其他无创通气模式)。Grade证据分级结果显示:鼻损伤发生率、气漏发生率2项结局指标均为中等质量证据。结论使用HHHFNC可降低RDS早产儿鼻损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窘迫综合征 温湿流量导管通气 损伤 META分析
下载PDF
经鼻高流量加温湿化吸氧在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应用探究
19
作者 宗雅琼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1期127-130,共4页
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予经鼻高流量加温湿化吸氧,分析综合护理效果。方法 本院82例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数表法分两组(41例),观察组(综合护理)、对照组(传统护理),分析护理价值。结果 观察组负性情绪、血气指标、生活质量、不... 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予经鼻高流量加温湿化吸氧,分析综合护理效果。方法 本院82例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数表法分两组(41例),观察组(综合护理)、对照组(传统护理),分析护理价值。结果 观察组负性情绪、血气指标、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均较对照组优,P<0.05。结论 综合护理,对血气水平、负性情绪具较好改善效果,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衰竭 流量温湿 综合护理
下载PDF
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联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效果观察
20
作者 赵鹏 林晓璐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15期131-134,共4页
目的探究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HFNC)联合枸橼酸咖啡因对早产儿呼吸暂停(AOP)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滕州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AOP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行枸橼酸... 目的探究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HFNC)联合枸橼酸咖啡因对早产儿呼吸暂停(AOP)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滕州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AOP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行枸橼酸咖啡因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观察组行枸橼酸咖啡因联合HHFNC。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血气分析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高于对照组的78.95%,呼吸暂停时间为(15.24±1.69)s/次,住院时间为(18.50±2.57)d,均短于对照组的(19.71±2.56)s/次、(24.43±3.96)d,呼吸暂停发作次数为(1.34±0.23)次/d,少于对照组的(2.26±0.37)次/d,并发症发生率为7.89%,低于对照组的26.32%,氧分压为(72.93±8.20)mmHg(1 mmHg=0.133 kPa),高于对照组的(65.85±6.34)mmHg,二氧化碳分压为(40.18±2.88)mmHg,低于对照组的(45.30±3.96)mmHg,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HFNC联合枸橼酸咖啡因能够减轻AOP患儿的症状,调节血气分析指标,且不会增加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呼暂停 温湿流量导管通气 枸橼酸咖啡因 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