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北山红石山地区扫子山组构造变形特征及其动力学背景
1
作者 董增产 奚仁刚 +3 位作者 王国强 卜涛 黄博涛 过磊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2-316,共15页
甘肃北山地区扫子山组形成于早石炭世,是红石山蛇绿构造混杂岩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并保存了红石山古洋盆形成及演化的地质信息,是讨论红石山地区晚古生代古地理环境及洋盆构造属性的重要窗口。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发现,该套地层构造变形... 甘肃北山地区扫子山组形成于早石炭世,是红石山蛇绿构造混杂岩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并保存了红石山古洋盆形成及演化的地质信息,是讨论红石山地区晚古生代古地理环境及洋盆构造属性的重要窗口。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发现,该套地层构造变形强烈,原始层理难以辨识,为研究该套地层的沉积环境增添了难度。基于此,在查明扫子山组物质组成的基础上,通过详细的构造解析,厘定其构造序列,并通过剥离后期构造改造,恢复原始沉积层理。结果表明,扫子山组经历了3期构造变形,第1期为北北西—南南东向逆冲兼左行走滑,可能为洋壳向北俯冲的产物;第2期为北北东—南南西向挤压兼右行走滑脆-韧性变形,可能为碰撞阶段的产物;第3期构造变形以北东—南西向左行走滑为主,为次一级的晚期构造变形。变形样式及变质程度表明,扫子山组以中浅层次构造变形为主,地层未发生明显的倒转和缺失,该套地层物质成分及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显示裂谷型盆地向南趋于成熟的火山-沉积特征。结合红石山-蓬勃山断裂以北发育石炭纪—二叠纪弧岩浆岩,揭示了红石山古洋盆向北俯冲的动力学过程,为进一步研究中亚造山带南缘构造演化过程提供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北山 扫子山组 构造变形 红石山洋 动力学背景 地质调查工程
下载PDF
华夏地块造山型金矿床:时空分布规律、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成矿机制与动力学背景 被引量:1
2
作者 蒋少涌 马盈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20-940,共21页
造山型金矿床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其成矿理论研究对金矿勘查和矿床学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华夏地块是我国重要的钨-锡-银-铅-锌多金属成矿带,近年来在华夏地块的变质地体中发现数十处造山型金矿床和矿化点,为该区的成矿理论研究提供... 造山型金矿床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其成矿理论研究对金矿勘查和矿床学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华夏地块是我国重要的钨-锡-银-铅-锌多金属成矿带,近年来在华夏地块的变质地体中发现数十处造山型金矿床和矿化点,为该区的成矿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课题。较之区域钨锡等多金属矿床的研究程度,造山型金矿床成矿作用研究较为薄弱,尚未进行系统的成矿作用和成因机制总结。华夏地块内发育的造山型金矿床主要包括东华夏武夷山地区的双旗山和何宝山金矿,西华夏云开地区的河台与海南岛的抱伦金矿等。本文重点对上述四个典型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成矿时代、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来源等方面已有数据和文献资料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以期阐明华夏地块造山型金矿床的时空分布规律、成矿机制和地球动力学背景。研究发现,华夏地块造山型金矿床主要发育浸染状与石英-硫化物型矿化,金矿体主要赋存于前寒武纪变质地体中,受脆-韧性剪切带控制。成矿流体为H_(2)O-CO_(2)-NaCl±CH_(4)±N_(2)体系,主成矿阶段成矿温度集中于220~280℃,成矿流体可能具有变质、地幔或岩浆热液来源;而流体不混溶、热液体系氧逸度升高和铋熔体捕获是金沉淀的重要机制。华夏地块存在加里东期、印支期和燕山期三期造山型金成矿事件,分别对应陆内造山、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及后撤的地球动力学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型金矿床 华夏地块 时空分布 成矿机制 地球动力学背景
下载PDF
湘东北燕山期动力学背景约束:金井地区花岗质侵入岩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
3
作者 李银敏 柏道远 +3 位作者 李彬 姜文 蒋启生 彭云益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43-863,共21页
湘东北地区燕山期岩浆活动频繁,侵入岩广泛发育,但其活动期次和构造背景尚存争议。本文对湘东北金井地区花岗质侵入岩开展了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厘定了岩浆活动期次、探讨了岩浆活动的构造背景和动力学机制。结果显示侵入岩体锆石... 湘东北地区燕山期岩浆活动频繁,侵入岩广泛发育,但其活动期次和构造背景尚存争议。本文对湘东北金井地区花岗质侵入岩开展了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厘定了岩浆活动期次、探讨了岩浆活动的构造背景和动力学机制。结果显示侵入岩体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165~160 Ma和155~150 Ma,表明岩浆活动(晚侏罗世)可划分为两个期次。侵入岩具有富硅、富铝、富钾、高ASI的特点,总体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强过铝质花岗岩类,微量元素中Ba、Nb、Sr、P、Ti明显或强烈亏损,Nb相对Ta明显亏损,轻稀土富集且Eu具弱-中等亏损,I_(Sr)值为0.71383~0.72919,ε_(Nd)(t)值为–10.98~–8.47,t_(DM2)为1.64~1.83 Ga,显示源岩主要为中上地壳变质泥质岩和变质杂砂岩,少量为下地壳基性岩,总体属S型花岗岩。结合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和区域构造背景,本文提出165~160 Ma的岩浆活动主要与增厚的中上地壳发生减压熔融有关,155~150 Ma的岩浆活动与减压熔融及古太平洋俯冲板块崩塌导致软流圈上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S型花岗岩 晚侏罗世 岩浆活动 动力学背景 金井地区 湘东北
下载PDF
中国北方中生代大规模成矿作用的期次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 被引量:648
4
作者 毛景文 谢桂青 +4 位作者 张作衡 李晓峰 王义天 张长青 李永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69-188,共20页
本文论述了中国北方(包括华北、东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金属矿床的空间分布特点,分析和讨论了主要成矿区带(长江中下游、小秦岭-熊耳山、西秦岭、华北克拉通北缘和大兴安岭南段)及一些大型矿集区(胶东、鲁西和乌奴格吐-甲乌拉)中矿化组... 本文论述了中国北方(包括华北、东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金属矿床的空间分布特点,分析和讨论了主要成矿区带(长江中下游、小秦岭-熊耳山、西秦岭、华北克拉通北缘和大兴安岭南段)及一些大型矿集区(胶东、鲁西和乌奴格吐-甲乌拉)中矿化组合和成矿期次以及地球动力学背景。提出中国北方大规模成矿作用出现在200-160Ma,140Ma左右和120Ma左右三个峰期。通过对中生代地球动力学演化的分析研究,认为三大成矿事件所对应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分别为后碰撞造山过程、构造体制大转折晚期和岩石圈大规模快速减薄。在200-160Ma时期主要表现为大厚度岩石圈局部伸展有关的岩浆-热成矿,在140Ma左右时期成矿表现为与深源花岗质岩石有关的斑岩-夕卡岩矿床,而120Ma左右时期的成矿是在岩石圈快速减薄过程有大量地幔流体参与成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规模成矿作用 中生代 三大成矿期次 地球动力学背景 中国北方
下载PDF
东秦岭钼矿类型、特征、成矿时代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 被引量:268
5
作者 李永峰 毛景文 +2 位作者 胡华斌 郭保健 白凤军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2-304,共13页
文章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论述了东秦岭钼矿床的时空分布、分类和基本特征。东秦岭钼矿带沿区域构造线呈近东西向狭长带状展布,钼矿床主要集中分布于金堆城—南泥湖地区内;其形成与燕山期中酸性浅成_超浅成小花岗斑岩体有关... 文章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论述了东秦岭钼矿床的时空分布、分类和基本特征。东秦岭钼矿带沿区域构造线呈近东西向狭长带状展布,钼矿床主要集中分布于金堆城—南泥湖地区内;其形成与燕山期中酸性浅成_超浅成小花岗斑岩体有关,钼矿床直接产于岩体内外接触带及其附近;矿床类型主要为斑岩型、斑岩_矽卡岩型,少量热液碳酸盐脉型。结合Re_Os同位素年龄数据,探讨了东秦岭钼矿床的成矿时代及其成矿物质来源、成矿环境、大规模成矿作用时限及其特征,以及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演化特点和成矿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除黄龙铺钼矿床形成于(221.5±0.3)Ma外,东秦岭地区钼矿床的大规模成矿主要出现在(144.8±2.1)^(132.4±2.0)Ma时限之间,对应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为华北克拉通与扬子克拉通的碰撞造山后陆内造山局部伸展过程、中国东部地球动力学体制大转换晚期岩石圈拆沉及伸展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东秦岭钼矿 时空分布 地球动力学背景 综述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的伸展活动及其动力学背景 被引量:232
6
作者 朱光 王道轩 +3 位作者 刘国生 宋传中 徐嘉炜 牛漫兰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69-278,共10页
郯庐断裂带的伸展活动发生于晚白垩世至早第三纪 ,控制形成了一系列断陷盆地。安徽段的断陷出现在晚白垩世至早第三纪 ,苏鲁段仅发生于晚白垩世 ,而山东潍坊以北的断陷皆出现在早第三纪 ,显示了伸展活动南早北晚的迁移规律。这一伸展活... 郯庐断裂带的伸展活动发生于晚白垩世至早第三纪 ,控制形成了一系列断陷盆地。安徽段的断陷出现在晚白垩世至早第三纪 ,苏鲁段仅发生于晚白垩世 ,而山东潍坊以北的断陷皆出现在早第三纪 ,显示了伸展活动南早北晚的迁移规律。这一伸展活动叠加在前期走滑构造之上 ,呈现为幕式的正断层运动。现可鉴别出断裂带的伸展活动经历过 5次显著的断陷事件。郯庐断裂带的伸展构造多不同于典型的裂谷。它与中国东部同期一系列伸展盆地形成的动力学背景一致 ,是太平洋板块向西正面高角度俯冲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伸展活动 伸展时间 动力学背景 伸展盆地
下载PDF
华北陆块南缘华山和合峪花岗岩岩体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组成与成岩动力学背景 被引量:109
7
作者 郭波 朱赖民 +2 位作者 李犇 弓虎军 王建其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65-281,共17页
华山和合峪花岗岩体分别位于华北陆块南缘的西北部和东南部,华山岩体顶部混染相二长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33.8±1.1 Ma,合峪复式杂岩体第三次侵入的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34.5±1.5Ma,... 华山和合峪花岗岩体分别位于华北陆块南缘的西北部和东南部,华山岩体顶部混染相二长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33.8±1.1 Ma,合峪复式杂岩体第三次侵入的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34.5±1.5Ma,二者年龄相近。华山岩体与合峪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相似,其SiO_2>69.0%,Al_2O_3>13.0%,K_2O+Na_2O>7.0%,Na_2O>3.2%,ACNK<1.1,具有高钾钙碱性花岗岩类的特征。两岩体的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显著,Sr含量较高(Sr多数>400×10^(-6),Y、Yb含量低(Y<18×10^(-6),Yb<2×10^(-6)),Eu负异常较弱(δEu>0.67),HILE富集,HFSE亏损,表明岩浆房存在斜长石+角闪石+石榴石+金红石的分离结晶,或者这些矿物在源区部分熔融时作为残留相。华山岩体岩浆锆石ε_(Hf)(t)集中在-18~-20之间,Hf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集中于2.1~1.8Ga;合峪岩体岩浆锆石ε_(Hf)(t)集中在-16~-17之间,Hf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集中于2.0~1.7Ga。以上表明,两岩体均为增厚下地壳(2.1~1.7Ga左右)部分熔融形成的陆壳改造型花岗岩类。综合区域地质演化,我们认为,侏罗纪及其以前的碰撞挤压或逆冲推覆使地壳增厚,侏罗纪一白垩纪之交的挤压向伸展转换过程的减压增温条件导致加厚下地壳(2.1~1.7Ga左右)部分熔融,岩浆上升侵位造成了华山岩体及合峪岩体等碰撞改造型花岗岩类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陆块南缘 华山岩体 合峪岩体 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 成岩动力学背景
下载PDF
华北地台北缘燕辽钼(铜)成矿带矿床地质特征及动力学背景 被引量:131
8
作者 代军治 毛景文 +4 位作者 杨富全 叶会寿 赵财胜 谢桂青 张长青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98-612,共15页
华北地台北缘是中国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中段部位钼(铜)矿床的分布受区域EW向、NE向、NNE向断裂的联合控制。成矿带东端辽西地区以钼矿为主,西端冀北地区以铜(钼)矿为主。钼矿床的形成与燕山期中酸性小侵入体关系密切,矿床多产于花岗斑... 华北地台北缘是中国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中段部位钼(铜)矿床的分布受区域EW向、NE向、NNE向断裂的联合控制。成矿带东端辽西地区以钼矿为主,西端冀北地区以铜(钼)矿为主。钼矿床的形成与燕山期中酸性小侵入体关系密切,矿床多产于花岗斑岩体之中或内外接触带中,矿床类型以斑岩型、斑岩_矽卡岩型、矽卡岩型为主。同位素研究表明,钼(铜)矿床成矿物质及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下地壳或与太古代结晶基底有关的花岗岩;钼矿的形成主要与中生代富硅、富钾质花岗岩有关,而与铜矿成因有关的花岗岩酸碱度相对较低。成矿年代学研究表明,燕辽钼(铜)成矿带大规模成矿作用发生于180Ma左右和140Ma左右2个时期,其对应的成矿动力学背景分别为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后碰撞造山阶段和中国东部构造体制大转折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燕辽钼(铜)成矿带 矿床类型 时空分布 成矿作用 成矿动力学背景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中央地区的断裂系统: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背景 被引量:92
9
作者 李曰俊 吴根耀 +4 位作者 孟庆龙 杨海军 韩剑发 李新生 董立胜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2-118,共37页
塔中低凸起位于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的中段,发育4组不同方向的断裂,以北西向的塔中Ⅰ号断裂带为主干断裂,其南的近北西向断裂和近东西向断裂与之组成"入"字形构造,向西撒开;剖面上则因塔中Ⅰ号断裂带活动强度自东向西减弱而出... 塔中低凸起位于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的中段,发育4组不同方向的断裂,以北西向的塔中Ⅰ号断裂带为主干断裂,其南的近北西向断裂和近东西向断裂与之组成"入"字形构造,向西撒开;剖面上则因塔中Ⅰ号断裂带活动强度自东向西减弱而出现不同的断裂组合样式。基于地层记录和区域演化分析了该区断裂系统的活动时期和活动方式,两次重大的挤压—剪切事件分别发生在奥陶纪末和晚志留-中泥盆世,因而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可能是晋宁期山体在后期重新活动形成的加里东期陆内造山带。北西向断裂是二叠纪岩浆侵入或玄武岩喷溢的通道,之后全区断裂基本处于平静状态。结合塔里木周边造山带的演化,认为古生代—三叠纪时塔中地区的盆地发育主要受西昆仑造山带演化制约,同时叠加有古阿尔金剪切造山带的影响,这是为塔中地区特殊的构造位置决定的。侏罗纪—新近纪,该地的盆地主要与阿尔金断裂的剪切造山作用耦合发育,仅早白垩世时与塔北—库车地区同属南天山的"盆""山"系统。断裂的运动学特征取决于其动力学背景,实际上受制于邻侧的造山带发育。断裂系统的发育是塔中地区能形成复式油气田的关键条件之一,本文的研究对推进复式油气成藏的机理研究、明确近期的重点勘探靶区等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系统 组合方式 活动时期 加里东运动 “盆”“山”耦合 动力学背景 塔中低凸起
下载PDF
东秦岭金堆城大型斑岩钼矿床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成矿动力学背景 被引量:121
10
作者 朱赖民 张国伟 +1 位作者 郭波 李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4-220,共17页
对出露东秦岭金堆城大型斑岩钼矿床北部的老牛山黑云二长花岗岩和金堆城含矿斑岩利用单颗粒锆石激光探针LA-ICP-MS定年技术进行了U-Pb精确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对比研究。LA-ICPMS锆石U-Pb测年得到老牛山黑云二长花岗岩和金堆城含矿斑岩... 对出露东秦岭金堆城大型斑岩钼矿床北部的老牛山黑云二长花岗岩和金堆城含矿斑岩利用单颗粒锆石激光探针LA-ICP-MS定年技术进行了U-Pb精确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对比研究。LA-ICPMS锆石U-Pb测年得到老牛山黑云二长花岗岩和金堆城含矿斑岩锆石加权平均年龄值分别为146.35±0.55Ma和140.95±0.45Ma,与前人多次获得的金堆城钼矿床的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141±4~127±7Ma下限值一致,显示成矿与成岩同时或略滞后于岩体,成岩成矿发生于侏罗纪-白垩纪的同一成岩成矿系统中,与发生于140Ma左右的中国东部构造体制大转换晚期的伸展地球动力学事件相吻合,岩体的形成和钼矿化的发生处于侏罗纪-白垩纪挤压-伸展转变期,对应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为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碰撞造山后的陆内造山和伸展过程。两岩体常量元素含量和特征地球化学参数变化范围基本一致,均属硅过饱和的钙碱系列岩类。两个岩体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HFSE贫化,LREE富集,轻重稀土分馏较明显,铕异常不明显或无铕异常,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分布与板内花岗岩和后碰撞花岗岩相似。矿床地球化学资料证明,矿床成岩成矿物质来自深部,为下地壳和上地幔混合源。因此,金堆城矿床的成矿发生于大陆会聚作用向伸展拉张的转折时期,由于岩石圈减薄,软流圈物质上涌,导致强烈的壳-幔相互作用,加厚的下地壳物质发生熔融形成富含Mo元素的花岗质岩浆,当岩浆沿构造薄弱带上升到地壳浅部,岩浆冷凝分异出的成矿流体充填和交代围岩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定年 老牛山花岗岩 金堆城花岗斑岩 东秦岭 成矿动力学背景
下载PDF
兴蒙造山带东缘内生钼矿床的成因类型、成矿年代及成矿动力学背景 被引量:61
11
作者 孙景贵 张勇 +5 位作者 邢树文 赵克强 张增杰 白令安 马玉波 刘勇胜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317-1332,共16页
兴蒙造山带东缘是中国重要内生多金属成矿区,近年来已发现钼矿床20余座。依据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年代学成果,将该区内生钼矿床类型划分为斑岩型、接触交代热液型和中高温浅成热液型。初步确定斑岩型矿床形成与高钾钙碱性花岗质岩... 兴蒙造山带东缘是中国重要内生多金属成矿区,近年来已发现钼矿床20余座。依据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年代学成果,将该区内生钼矿床类型划分为斑岩型、接触交代热液型和中高温浅成热液型。初步确定斑岩型矿床形成与高钾钙碱性花岗质岩浆作用有关,而接触交代热液型矿床形成与钙碱性花岗质岩浆作用以及围岩性质有关,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195~165Ma和115~110Ma两个区间,成矿物质普遍具有壳幔混合源的特点;而其地球动力学背景分别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欧亚大陆和伊泽奈崎板块俯冲欧亚大陆相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钼矿类型 成矿期次 成矿动力学背景 兴蒙造山带东缘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北缘西拉沐沦钼多金属成矿带钼矿化类型、特征及地球动力学背景 被引量:53
12
作者 曾庆栋 刘建明 +6 位作者 张作伦 陈伟军 覃锋 张瑞斌 于文斌 张晓晖 翟明国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25-1238,共14页
最近,在华北克拉通北缘,沿东西走向的西拉沐沦构造带两侧异军突起地出现了一个400多千米长、300千米宽的钼矿带,短短4年时间已经发现了10余个大型-中型钼矿床,显示了巨大的资源前景。钼矿床的空间分布受区域东西向、北东向及北西向断裂... 最近,在华北克拉通北缘,沿东西走向的西拉沐沦构造带两侧异军突起地出现了一个400多千米长、300千米宽的钼矿带,短短4年时间已经发现了10余个大型-中型钼矿床,显示了巨大的资源前景。钼矿床的空间分布受区域东西向、北东向及北西向断裂联合控制,钼矿床的形成与中生代的中酸性侵入体关系密切,矿床产于花岗岩体中、斑岩体内外接触带或附近,矿床类型以斑岩型、石英脉型、火山热液型及云英岩型为主。空间关系表明钼矿床的形成主要与中生代富硅、富钾酸性侵入岩有关。成矿年代学研究表明,西拉沐沦成矿带钼矿具有三期成矿作用:包括245Ma、150Ma和138Ma。其对应的成矿动力学背景为印支期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碰撞造山后伸展阶段和燕山期中国东部构造大转折期。其中,印支期的成矿作用和相应的岩浆活动在以往的工作中较少论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拉沐沦钼多金属成矿带 矿床类型 印支期 燕山期 成矿动力学背景
下载PDF
鄂东南地区Cu-Au-Mo-(W)矿床的成矿时代及其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探讨: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 被引量:102
13
作者 谢桂青 毛景文 +5 位作者 李瑞玲 张祖送 赵维超 屈文俊 赵财胜 魏世昆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3-52,共10页
鄂东南地区Cu-Au-Mo-(W)矿床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利用Re-Os同位素定年方法对该地区5个典型矿床(丰山洞铜钼金银多金属矿床、阮家湾钨铜钼矿床、千家湾铜金矿床、铜绿山铜铁金钼多金属矿床和铜山口铜钼矿床)... 鄂东南地区Cu-Au-Mo-(W)矿床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利用Re-Os同位素定年方法对该地区5个典型矿床(丰山洞铜钼金银多金属矿床、阮家湾钨铜钼矿床、千家湾铜金矿床、铜绿山铜铁金钼多金属矿床和铜山口铜钼矿床)进行了成矿时代的研究,获得其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分别为(144.0±2.1)Ma、(143.6±1.7)Ma、(137.7±1.7)Ma、(137.8±1.7)^(138.1±1.8)Ma和(143.5±1.7)^(142.3±1.8)Ma,代表各矿床的成矿时代。研究结果表明,鄂东南矿集区内的Cu-Au-Mo-(W)矿床与铜陵、安庆、九瑞矿集区内的矿床几乎是同时形成的,成矿时代可能主要集中于(140±5)Ma,相当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在综合已有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学资料的基础上,笔者认为,这一成矿事件的深部动力学过程可能是处于中国东部南北向印支期构造域向北东向古太平洋构造域大转折的背景下,与软流圈上涌和玄武质岩浆底侵而导致壳幔同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Re-Os同位索年龄 辉钼矿 Cu—Au—Mo—(W)矿床 地球动力学背景 鄂东南地区
下载PDF
大兴安岭地区内生铜矿床的成因类型、成矿时代与成矿动力学背景 被引量:34
14
作者 白令安 孙景贵 +5 位作者 张勇 韩世炯 杨凤超 门兰静 古阿雷 赵克强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68-482,共15页
大兴安岭地区位于兴蒙造山带的东段,构造、岩浆活动强烈,蕴藏着丰富的内生有色金属、贵金属矿产资源。本文通过对该区内生铜矿床的地质特征、成因类型和年代学研究,初步将区内内生铜矿床划分为斑岩型、浅成热液高硫化型(铜银、铜锡)和... 大兴安岭地区位于兴蒙造山带的东段,构造、岩浆活动强烈,蕴藏着丰富的内生有色金属、贵金属矿产资源。本文通过对该区内生铜矿床的地质特征、成因类型和年代学研究,初步将区内内生铜矿床划分为斑岩型、浅成热液高硫化型(铜银、铜锡)和接触交代型三种成因类型,除铜锡矿床外,它们的成矿作用均与高钾钙碱系列I型花岗质岩浆密切相关;其中斑岩型和浅成热液高硫化型(铜、银)的成矿分别发生在485Ma、180~170Ma和170~160Ma;而浅成热液高硫化型(铜锡)矿床与A型花岗质岩浆相关,成矿在150~135Ma之间;接触交代型与它们相伴生,主要发生在180~160Ma和150~135Ma。其成矿动力学背景分别与早古生代兴安地块与松嫩地块的拼合碰撞造山、中侏罗世的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板块的陆缘增生带碰撞缝合造山与早白垩世碰撞造山后的地壳伸展减薄作用过程相适应,矿床在不同阶段的造山挤压与伸展转换或造山期后的伸展阶段就位,这项研究为深入研究该区内生多金属成矿规律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铜矿床 成因类型 成矿时限 地球动力学背景 大兴安岭
下载PDF
中国东部中生代浅成热液金矿的类型、特征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 被引量:102
15
作者 毛景文 李晓峰 +3 位作者 张作衡 王义天 李厚民 胡华斌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620-637,共18页
中国东部中生代浅成热液金矿可以划分为与花岗岩和与碱性岩有关的两种类型;也可以分为高硫型和低硫型两大类,而且以后一种为主。这些金矿的形成和分布受区域构造制约,具体地说是受破火山口、火山角砾岩筒以及与火山机构有关的断裂控制... 中国东部中生代浅成热液金矿可以划分为与花岗岩和与碱性岩有关的两种类型;也可以分为高硫型和低硫型两大类,而且以后一种为主。这些金矿的形成和分布受区域构造制约,具体地说是受破火山口、火山角砾岩筒以及与火山机构有关的断裂控制。成矿围岩为火山岩类及同源花岗质岩石和周围地层。主要的蚀变组合为冰长石-玉髓-绢云母或明矾石-高岭石-石英(玉髓)。成矿年龄分布在180~188Ma,135~144Ma,127~115Ma和94~105Ma四个区间,前三组年龄分别响应于中生代华北板块与扬子克拉通的造山碰撞后陆内造山的伸展过程、构造体制大转折以及岩石圈大减薄,后一组为华南地区岩石圈再一次强烈伸展期间的产物。虽然这些矿床的形成时间有差异,但都是发育于大陆伸展环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 中国东部 时空分布 地球动力学背景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边界的确定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 被引量:92
16
作者 白云来 王新民 +1 位作者 刘化清 李天顺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92-813,共22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边界特别是不同时期原型盆地具体边界的确定,是目前该盆地西缘亟待解决的重大科学和生产实践问题之一。作者们着重从盆地西缘地区基本地质事实出发,充分汲取前人的有益成果,历史的分析西缘构造演化及地球动力学特点,紧...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边界特别是不同时期原型盆地具体边界的确定,是目前该盆地西缘亟待解决的重大科学和生产实践问题之一。作者们着重从盆地西缘地区基本地质事实出发,充分汲取前人的有益成果,历史的分析西缘构造演化及地球动力学特点,紧密结合不同时期西缘盆-山转换的沉积响应,合理利用地震资料及其他第一手资料,认为鄂尔多斯盆地属华北板块的一部分,其形成和发展具体受四周的古祁连洋、古秦岭洋、不同时期的特提斯洋、占亚洲洋(古西拉木伦洋)及古太平洋(伊佐奈岐板块)控制。在此构造背景条件下,盆地西界不同时期范围和形态是不同的。早古生代盆地西缘为主动陆缘性质的弧后盆地;晚古生代盆地西部属被动陆缘构造背景上的滨浅海盆地;文中明确提出,晚三叠世鄂尔多斯原型盆地西界向西越过六盆山,连接六盆山盆地,直逼河西走廊靖远、景泰莫亦山附近,甚至在祁连山区也能找到其踪迹;不仅如此,笔者还认为“银川古隆起”及“西缘古脊梁”在印支期是不存在的,更不存在一个统一的南北走向的前陆盆地与沉降中心;燕山主期(J3)盆地西缘可能隆起,使得六盘山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具一定的分割性,但随后在早白垩世又被夷平,鄂尔多斯盆地又与包括六盘山盆地在内的西部白垩纪盆地连通,鄂尔多斯盆地现今西界最后形成的时间应在喜马拉雅晚期(8Ma以来),这也是盆地西缘桌子山-贺兰山-六盘山最后定型的大致时间,它们是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远距离应力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西部边界 地球动力学背景
下载PDF
新疆北部古生代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特征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 被引量:28
17
作者 杨富全 毛景文 +3 位作者 夏浩东 赵财胜 李蒙文 叶会寿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42-263,共22页
文章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新疆北部古生代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可以划分为高硫型和低硫型两大类,以后一种为主.金矿的形成和分布受破火山口、隐爆角砾岩筒、与火山机构有关的断裂以及区域断裂控制.与金矿有关的火山岩,主要... 文章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新疆北部古生代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可以划分为高硫型和低硫型两大类,以后一种为主.金矿的形成和分布受破火山口、隐爆角砾岩筒、与火山机构有关的断裂以及区域断裂控制.与金矿有关的火山岩,主要是一套以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及其火山碎屑岩组合为特征的钙碱性陆相火山岩,少数为海相-陆相火山岩.矿体赋存在火山岩、潜火山岩中,少数在斑岩中.主要的蚀变组合为冰长石-石英(玉髓)-绢云母或明矾石-高岭石-石英(玉髓).金矿成矿时代在340~244 Ma之间,金矿在时间和空间上与新疆古生代在(350±10) Ma、(300±10) Ma和(250±10) Ma 3个阶段的大规模火山-潜火山活动有密切关系.金矿床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为区域伸展环境或大范围挤压背景下的局部伸展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时空分布 地球动力学背景 新疆北部 综述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构造演化与动力学背景再认识 被引量:168
18
作者 吴孔友 查明 +2 位作者 王绪龙 曲江秀 陈新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17-222,共6页
准噶尔盆地是中国西部重要的含油气盆地,关于其演化历史,至今尚存在争议。地球物理资料分析表明,准噶尔盆地地质结构在平面和剖面上具前陆盆地系统的结构特征。本文运用前陆盆地理论,通过压陷挠曲作用,以演化动力为背景,将准噶尔盆地分... 准噶尔盆地是中国西部重要的含油气盆地,关于其演化历史,至今尚存在争议。地球物理资料分析表明,准噶尔盆地地质结构在平面和剖面上具前陆盆地系统的结构特征。本文运用前陆盆地理论,通过压陷挠曲作用,以演化动力为背景,将准噶尔盆地分为5个演化阶段:①碰撞成盆阶段;②压陷挠曲阶段;③挠曲坳陷阶段;④坳陷沉降阶段;⑤再生前陆盆地阶段。石炭纪至二叠纪,准噶尔地块周围海槽先后关闭,发生陆陆碰撞。首先是西北缘:早石炭世末期形成西北缘界山的雏形;其次是东北缘:晚石炭世中晚期,形成了克拉美丽造山带;最晚是南缘:于早二叠世晚期风城组沉积期,形成南缘界山。随着周缘界山的隆升,准噶尔盆地形成三大前陆盆地系统。三叠纪至古近纪,板块挤压作用减弱,准噶尔盆地由强烈压陷期逐渐进入坳陷沉降阶段。新近纪至第四纪,受喜马拉雅运动的影响,北天山快速、大幅度隆升,准噶尔盆地南缘再次挠曲下沉,形成近EW向的再生前陆盆地。多期演化造就了盆地具有多套生、储、盖组合和多期次成藏,为油气的富集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构造演化 动力学背景 前陆盆地系统 再生前陆盆地 准噶尔盆地南缘 地球物理资料 早二叠世晚期 喜马拉雅运动 含油气盆地 中国西部 演化历史 结构特征 地质结构 演化阶段 早石炭世 晚石炭世 盆地形成 挤压作用 挠曲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南北缘三叠纪钼矿化类型、特征及地球动力学背景 被引量:22
19
作者 曾庆栋 刘建明 +5 位作者 肖文交 褚少雄 王永彬 段晓侠 孙燕 周伶俐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57-371,共15页
华北克拉通南北缘是中国最重要的钼成矿带,特别是近年来在南北缘陆续发现了大量的钼矿床,显示了巨大的钼资源前景。其中三叠纪钼矿床的不断发现引人注目。在华北克拉通北缘及邻区三叠纪钼矿床在空间上总体呈EW向展布,矿床产出受区域东... 华北克拉通南北缘是中国最重要的钼成矿带,特别是近年来在南北缘陆续发现了大量的钼矿床,显示了巨大的钼资源前景。其中三叠纪钼矿床的不断发现引人注目。在华北克拉通北缘及邻区三叠纪钼矿床在空间上总体呈EW向展布,矿床产出受区域东西向断裂控制,钼矿床的形成与三叠纪酸性侵入体关系密切,多产于花岗岩体中、斑岩体内外接触带或附近,矿床类型包括斑岩型和石英脉型。在华北克拉通南缘及邻区,三叠纪钼矿床总体上呈NW向展布,受区域NW向断裂控制,钼矿床的形成与晚三叠世酸性侵入体及碳酸盐脉有关,矿床产于斑岩体内及附近,矿床类型包括斑岩型、石英脉型及碳酸盐脉型。成矿年代学研究表明,华北克拉通北缘及邻区三叠纪钼矿主要形成于248~220Ma,而南缘及邻区三叠纪钼矿床主要形成于226~210Ma。其对应的成矿动力学背景为印支期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同碰撞造山过程和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同碰撞造山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北缘 华北克拉通南缘 钼矿床 三叠纪 成矿动力学背景
下载PDF
藏北羌塘盆地构造变形及其动力学背景 被引量:39
20
作者 雷振宇 李永铁 +1 位作者 刘忠 鲁兵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15-419,共5页
本文根据盆地的变形特征,将其分为5个变形区,其中北部边缘断褶带和玛依岗日断隆区分别以叠瓦式组合和背冲断块为主,而拉雄错—雀莫错等构造区以发育对称或不对称类隔档式褶皱为特征。其构造变形及其组合方式为燕山—喜马拉雅期羌塘地块... 本文根据盆地的变形特征,将其分为5个变形区,其中北部边缘断褶带和玛依岗日断隆区分别以叠瓦式组合和背冲断块为主,而拉雄错—雀莫错等构造区以发育对称或不对称类隔档式褶皱为特征。其构造变形及其组合方式为燕山—喜马拉雅期羌塘地块和南部诸地块向北不等速运动所造成的南北向压应力场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塘盆地 构造变形 构造应力场 古地磁 地幔流 动力学背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