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0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侧颈内动脉颅外段中-重度狭窄患者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的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丁亚芳 惠品晶 +2 位作者 蔡忻懿 方璐璐 黄亚波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3-84,共12页
目的探讨单侧颈内动脉颅外段中-重度狭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后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7年1月至2023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因单侧颈内动脉中-重度狭窄行CEA且随访资料完整的患者145例... 目的探讨单侧颈内动脉颅外段中-重度狭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后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7年1月至2023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因单侧颈内动脉中-重度狭窄行CEA且随访资料完整的患者145例。根据患者CEA术后24 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与术前NIHSS评分的差值(ΔNIHSS评分)将所有患者分为神经功能改善组(ΔNIHSS评分≥2分或术后24 h NIHSS评分0分)和神经功能未改善组(ΔNIHSS评分<2分)。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并进行组间比较。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史、吸烟史、术前临床表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卒中、无症状]及术前收缩压、舒张压、血脂异常、血生化指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空腹血糖、超敏C反应蛋白)。收集患者CEA术前、术后24 h NHISS评分及术前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影像学资料包括术前颈动脉血管超声及CT血管成像评估的颈动脉狭窄程度(中度狭窄为狭窄率50%~69%,重度狭窄为狭窄率70%~99%)、斑块回声(以低回声为主、以中等回声为主、以高回声为主)、纤维帽完整性(完整、不完整)、是否为溃疡型斑块、是否钙化及钙化位置(表面、基底部)以及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的患侧大脑中动脉(MCA)血流动力学参数[平均血流速度(Vm)、血管搏动指数(PI)]。组内比较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的患侧MCA血流动力学参数。对两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将P<0.05的参数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CEA术后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的影响因素。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中P<0.05的参数建立简化的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判断相关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对单侧颅外段颈内动脉中-重度狭窄行CEA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的预测效能。结果145例单侧颈内动脉颅外段中-重度狭窄行CEA患者中,术后24 h神经功能改善组117例,神经功能未改善组28例。(1)与神经功能改善组比较,神经功能未改善组患者的术前收缩压[(139±13)mmHg比(129±7)mmHg]、术前NIHSS评分[3(2,4)分比1(0,2)分]及术后24 h NIHSS评分[2(1,3)分比0(0,1)分]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其余临床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与神经功能改善组相比,神经功能未改善组患者的溃疡型斑块发生率更高(64.3%比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间颈动脉狭窄程度、纤维帽完整性、斑块回声、斑块钙化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总体效应结果显示,两组患者CEA手术前后各时间点患侧MCA V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交互=7.307,P=0.008;F组别=13.621,P<0.01;F时间=248.065,P<0.01);每组患者CEA手术前后各时间点患侧MCA P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Waldχ^(2)_(时间)=134.110,P<0.01),而组间各时间点的MCA P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aldχ^(2)_(组别)=0.562,P=0.453)。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患侧MCA Vm及MCA PI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患者术后1、3个月的MCA Vm及MCA PI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间比较结果显示,神经功能未改善组的术前MCA Vm低于神经功能改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两组间各时间点MCA V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收缩压(OR=0.880,95%CI:0.822~0.943,P<0.01)、术前NIHSS评分(OR=0.105,95%CI:0.023~0.473,P=0.003)、溃疡型斑块(OR=4.060,95%CI:1.202~13.711,P=0.024)、术前MCA Vm(OR=1.285,95%CI:1.144~1.443,P<0.01)是CEA术后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的影响因素。(5)联合预测模型预测单侧颈内动脉颅外段中-重度狭窄患者CEA术后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的AUC为0.972(95%CI:0.885~0.969,P<0.01),高于单个因素的预测效能。结论术前收缩压、NIHSS评分、MCA Vm及溃疡型斑块是单侧颈内动脉颅外段中-重度狭窄患者行CEA术后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粥样硬化斑块特征 动脉内膜切除术 早期神经功能预后
下载PDF
不同影像检查方法对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与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颈动脉狭窄程度的诊断价值
2
作者 景阳 吕茂昌 +3 位作者 付久园 杨植 刘超 曹宏伟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292-295,331,共5页
目的 探讨不同影像检查方法对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与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后颈动脉狭窄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8年2月到2020年1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行CEA或CAS的98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CEA... 目的 探讨不同影像检查方法对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与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后颈动脉狭窄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8年2月到2020年1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行CEA或CAS的98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CEA组(n=48)和CAS组(n=50)。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颈动脉狭窄程度及住院期间至随访2年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以头颈主动脉弓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为诊断金标准,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磁共振成像检查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准确度。结果 手术前后,两组患者颈动脉狭窄各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中、重度颈动脉狭窄均低于本组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EA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为2.08%(1/48),与CAS组患者的4.00%(2/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狭窄程度准确度为95.92%(94/98),与磁共振成像检查的94.90%(93/9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和磁共振成像检查对颈动脉狭窄程度的诊断准确度均较高,CEA、CAS治疗颈动脉狭窄均具有较好疗效,且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检查 动脉内膜切除术 动脉支架植入 动脉狭窄
下载PDF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与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疗效比较
3
作者 王廉 于建博 +1 位作者 许高权 钱宝 《安徽医学》 2024年第10期1253-1256,共4页
目的比较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颈动脉狭窄(C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3年1月佳木斯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2例CS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成CAS组(n=40)和CEA组(n=42)。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 目的比较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颈动脉狭窄(C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3年1月佳木斯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2例CS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成CAS组(n=40)和CEA组(n=42)。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评定]、炎症[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氧化应激因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及认知功能[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定]。结果术后1周,CAS组NHISS评分、血清IL-6、TNF-α及MDA水平均低于术前及同期CEA组(P<0.05);术后1周,CAS组血清SOD水平高于术前及同期CEA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6月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CAS组MOCA评分高于术前及同期CEA组(P<0.05)。结论CAS和CEA均能降低CS患者不良事件发生风险,但和CEA相比,CAS对患者炎症、氧化应激状况的改善效果更佳,更有利于提高神经及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支架置入 动脉内膜切除术 动脉狭窄 神经功能 认知功能
下载PDF
叙事护理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4
作者 杨丽 和振娜 宋暖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3期566-569,共4页
目的 探讨叙事护理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4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接受CEA治疗的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与干预组(4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接受叙事护理... 目的 探讨叙事护理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4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接受CEA治疗的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与干预组(4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接受叙事护理。比较两组心理状态、应对方式、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两组贝克焦虑量表、贝克抑郁量表评分降低,干预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干预后两组面对评分提高,屈服、回避评分降低,干预组面对评分较对照组更高,屈服、回避评分更低(P<0.05);干预组(6.25%)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20.83%)低(P<0.05);干预组(97.92%)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83.33%)高(P<0.05)。结论 叙事护理应用于CEA患者干预中,可改善心理状态与应对方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护理 动脉内膜切除术 心理状态 应对方式
下载PDF
超声新技术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前评估颈动脉易损性斑块中的应用进展
5
作者 侯超凡 王梦欣(综述) 王涛(审校)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93-699,共7页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是治疗重度颈动脉狭窄(carotid artery stenosis,CAS)的有效手段,可以有效地预防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的发生,但CEA术后可能发生一些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是治疗重度颈动脉狭窄(carotid artery stenosis,CAS)的有效手段,可以有效地预防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的发生,但CEA术后可能发生一些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手术并发症,一直是外科医生追求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内膜切除术 重度颈动脉狭窄 超声新技 缺血性脑卒中 CEREBRAL 外科医生 ARTERY CEA
下载PDF
CT颅脑灌注与磁共振成像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成像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前术后脑血流灌注改变一致性的研究
6
作者 胡佳音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24年第5期377-380,共4页
目的探讨CT颅脑灌注与磁共振成像(MRI)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成像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前、术后脑血流灌注改变一致性的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颈动脉狭窄患者90例,术前及术后均经CT颅脑灌注与MRI... 目的探讨CT颅脑灌注与磁共振成像(MRI)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成像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前、术后脑血流灌注改变一致性的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颈动脉狭窄患者90例,术前及术后均经CT颅脑灌注与MRI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成像检查,比较CT颅脑灌注与MRI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成像手术前后参数值、相关性分析。结果术前术侧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值低于对侧(P<0.05),术后两侧CBF、CBV、MT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术侧与对侧CBF值均升高,术侧升高程度大于对侧;而CBV、MTT均降低,术侧降低程度小于对侧(P<0.05);术前术侧脑血流量值低于对侧(P<0.05),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术侧与对侧脑血流量值均升高,术侧升高程度大于对侧(P<0.05),与CT颅脑灌注结果相似;基于CT颅脑灌注和MRI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成像的CBF变化率相关性显示,术侧与对侧成正相关,且MRI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成像的CBF变化率更高(P<0.05)。结论CT颅脑灌注与MRI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成像均可测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前后脑血流灌注情况,MRI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成像在观察脑血流值变化上与CT颅脑灌注具有一致性且其为无创性,可用于定量评估手术前后脑血流动力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内膜切除术 灌注成像 脑血管循环 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成像
下载PDF
实施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重度颅外颈内动脉狭窄 被引量:4
7
作者 杨小岗 吴生贵 马剑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24-525,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防治颅外颈内动脉狭窄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方法:对6例因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病变(阻塞程度超过70%)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颅外颈内动脉内膜切除术。均采用经鼻插管全身麻醉,术中全程监测脑电图... 目的:探讨应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防治颅外颈内动脉狭窄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方法:对6例因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病变(阻塞程度超过70%)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颅外颈内动脉内膜切除术。均采用经鼻插管全身麻醉,术中全程监测脑电图,均未使用转流管,颈动脉血流阻断时间18~36分钟。结果:术程顺利,无术中死亡病例。所有病例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随访1~12个月,未发现有脑卒中及死亡者。结论:对于严重的颅外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可有效地预防致命或致残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内膜切除术 动脉 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 预防 颅外颈内动脉狭窄 动脉内膜切除术 缺血性脑血管病 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脑血管病患者 重度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估 被引量:24
8
作者 焦力群 宋刚 +6 位作者 李萌 谌燕飞 王亚冰 马妍 华扬 蔡兵 凌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227-232,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颈动脉狭窄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估影响术后围手术期卒中和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1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采用CEA治疗的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共302例(对... 目的探讨应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颈动脉狭窄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估影响术后围手术期卒中和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1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采用CEA治疗的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共302例(对其中6例分期行双侧手术,每例按2例单独病例进行统计,共计308例)。分析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影响术后30 d内卒中和死亡的相关因素。结果①308例中,255例单纯狭窄的病例手术获得全部成功,53例完全闭塞或近全闭塞的患者中,5例血管再通失败。手术成功率为98.4%。②术后30 d内,卒中和死亡的患者有14例(4.5%),其中,死亡4例(1.3%),脑梗死7例(2.3%),脑出血3例(1.0%);脑神经损伤的有10例(3.3%),心肌梗死2例(0.6%),心绞痛2例(0.6%),心力衰竭2例(0.6%),心律失常8例(2.6%),术后出现暂时性的精神症状的有20例(6.5%)。③299例获≥1个月的随访,平均25.7个月。11例(3.7%)发生再狭窄,其中10例(3.3%)发生时间为1年左右。有2例(0.7%)术后出现短暂性脑缺血(TIA)症状,均为再狭窄的患者。④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改良Rankin评分(mRS)≥3分者术后30d内卒中和死亡的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OR=0.198,95%CI:1.237~14.676)及mRS评分≥3分者(OR=11.707,95%CI:3.101~44.193)是导致术后30 d内卒中和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CEA能有效地防治颈动脉狭窄导致的卒中发作风险。吸烟和术前mRS评分≥3可以增加CEA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动脉内膜切除术 危险因素 并发症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高灌注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15
9
作者 李萌 郑宇 +6 位作者 张鸿祺 支兴龙 张鹏 焦立群 莫大鹏 华扬 凌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8期348-351,共4页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高灌注综合征的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高灌注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特别是术中和术后的 血压管理、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监测脑血流速度和最终的治疗及转归。 结...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高灌注综合征的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高灌注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特别是术中和术后的 血压管理、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监测脑血流速度和最终的治疗及转归。 结果 2例患者经严 格控制血压1~3 d后,脑血流速度恢复正常,脑高灌注状态得以缓解。1例患者因血压控制不佳, 导致脑高灌注状态,诱发脑出血而死亡。 结论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高灌注综合征有潜在的危 险,经严格控制血压后,多于术后1—3 d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内膜切除术 血压 血流速度 脑出血 高灌注综合征
下载PDF
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重度颈动脉狭窄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患者前交通动脉开放的评价 被引量:15
10
作者 周瑛华 华扬 +3 位作者 凌晨 段春 王力力 侯伟红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2-77,共6页
目的探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重度颈动脉狭窄接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患者前交通动脉开放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症状性一侧重度颈动脉狭窄而接受CEA治疗的住院患者8... 目的探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重度颈动脉狭窄接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患者前交通动脉开放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症状性一侧重度颈动脉狭窄而接受CEA治疗的住院患者89例。根据DSA显示前交通动脉是否开放,分为开放组(45例)和未开放组(44例)。比较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与DSA诊断前交通动脉是否开放的一致性;分析两组术中实施临时性分流率的差异及手术前后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末流速(EDV)、搏动指数(PI)等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与DSA结果比较,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对89例患者术前评估前交通动脉开放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1.1%(41/45)、97.7%(43/44),总符合率为94.4%(84/89)(Kappa=0.888,P〈0.01)。前交通动脉开放组患者CEA术中临时洼分流实施率[2.2%(1/45)]明显低于未开放组[20.5%(9/4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00,P=0.017)。两组患者术后患侧MCA的PSV、EDV、PI均较本组术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开放组:(128±41)cm/s比(77±24)cm/s,(554-18)cm/s比(41±13)cm/s,(0.92±0.14)比(0.67±0.14);未开放组:(139±44)cm/s比(86±31)cm/s,(59±22)cm/s比(44±16)cm/s,(0.94±0.15)比(0.71±0.16);均P〈0.01];开放组术后健侧ACA的PSV、EDV均较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5±42)cm/s比(157±57)cm/s,(55±24)cm/s比(72±34)cm/s,均P〈0.01],手术前后健侧ACA的P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开放组术后健侧ACA的PSV、EDV及PI与术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对一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前交通动脉的开放与否进行准确而客观的评价,对于CEA术中选择性分流、提高CEA的成功率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动脉内膜切除术 前交通动脉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颈动脉血管成形术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Meta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刘庆国 王亮 +2 位作者 王晓楠 王东 张建宁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290-297,共8页
目的比较颈动脉血管成形术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MEDLINE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和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0-2008年发表的关于颈动脉血管成形术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动... 目的比较颈动脉血管成形术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MEDLINE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和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0-2008年发表的关于颈动脉血管成形术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文献共计426篇,最终纳入11篇,进行Meta分析。结果11篇文献共纳入3267例患者,其中颈动脉血管成形术组1637例、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组1630例。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显示,颈动脉血管成形术组患者手术后30d脑卒中发生率和病死率高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组(RR=1.300,95%CI:1.010—1.680,P=0.040);脑神经损伤发生率低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组(RR=0.090,95%CI:01040~0.220,P=0.000);两组患者手术后30d心肌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660,95%CI:0.310—1.370,P=0.260)。随机效应模型分析显示,两组患者手术后30d脑卒中发生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300,95%CI:0.880—1.920,P=0.180);颈动脉血管成形术组患者手术后30d脑神经损伤发生率低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组(RR=0.110,95%CI:0.040—0.290,P=0.000);两组患者手术后1年脑卒中发生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50,95%CI:0.590—1.890,P=0.860)。结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仍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首选方法。除脑神经损伤发生率降低外,尚无循证医学证据显示颈动脉血管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疗效和安全性优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由于所纳入的部分研究存在异质性,应谨慎对待本研究的结果。正在进行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为颈动脉狭窄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更佳的循征医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血管成形 动脉内膜切除术 META分析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动脉次全或完全闭塞患者的术前超声评估 被引量:13
12
作者 刘玉梅 赵新宇 +5 位作者 夏明钰 高明杰 张楠 李莉 焦力群 华扬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8期397-401,共5页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CDFI)及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评估颈动脉次全或完全闭塞患者接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CEA)前血管结构、血流动力学变化与血管再通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05年1月-2014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CDFI)及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评估颈动脉次全或完全闭塞患者接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CEA)前血管结构、血流动力学变化与血管再通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05年1月-2014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经DSA确诊为颈动脉次全闭塞(狭窄率95%-99%)或完全闭塞,并接受 CEA 治疗的患者共107例,平均年龄(61±9)岁。根据DSA结果,将107例患者分为颈动脉次全性闭塞组63例和颈动脉完全性闭塞组44例。记录两组患者术前病变各段血管内径、病变的位置(颈内动脉或颈总动脉)、管腔内回声特征及颈内-外动脉侧支循环是否开放、与血管再通的相关性。结果颈动脉完全性闭塞组患者远心段血管内径较次全性闭塞组明显增宽[(4.1±1.1)、(3.2±0.8) m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闭塞位置与手术再通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0);血管腔内均质回声(低回声与等回声)充填者的再通率[94.1%(16/17)和86.7%(13/15)]均明显高于不均质回声患者的再通率[0(0/12),P〈0.01]。在颈内动脉完全闭塞患者中,颈内-外侧支动脉开放时CEA的再通率增加[70.0%(14/20)比0%(0/3)]。总体比较,颈动脉次全性闭塞组较完全性闭塞组的再通比率明显升高[90.5%(57/63)比65.9%(29/44),P〈0.01]。结论颈动脉管径正常或增宽、闭塞管腔内均质回声及颈内-外动脉侧支开放与血管再通密切相关。术前超声检查对颈动脉闭塞性病变CEA实施后再通性的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疾病 动脉狭窄 动脉内膜切除术 前超声评估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内动脉扭曲合并颈动脉重度狭窄 被引量:8
13
作者 黄亚波 周鹏 +3 位作者 韩庆东 惠品晶 张世明 王中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592-597,共6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颈内动脉扭曲合并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13年1月至2018年2月连续收入的18例颈内动脉扭曲合并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经颈...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颈内动脉扭曲合并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13年1月至2018年2月连续收入的18例颈内动脉扭曲合并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经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CT血管成像(CTA)、DSA评估病变血管,经CT灌注(CTP)成像评价大脑半球的血流灌注情况。MetzⅡ级6例和Ⅲ级4例行外翻式CEA+切除多余颈内动脉治疗; MetzⅠ级8例行标准式CEA治疗。术后行颈部血管超声、CTA和CTP检查,了解手术血管通畅情况以及颈内动脉扭曲被纠正情况。随访时间6~72个月,复查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TA评估有无再狭窄及MRI评估有无新发脑梗死。结果 18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所有患者术后血管通畅性良好。术后复查CTA,10例行外翻式CEA治疗的患者,示扭曲血管已不同程度地拉直; 8例采用标准式CEA治疗的患者,斑块切除满意,无管腔狭窄。术后1例出现舌下神经损伤症状,3个月后好转; 1例发生轻度高灌注综合征,2周后好转;无死亡病例。随访复查示所有患者无颈动脉再狭窄及新发卒中事件。结论对颈内动脉扭曲合并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CEA是一种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法。根据术前评估的病变特点,合理选择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 动脉狭窄 动脉内膜切除术 扭曲
下载PDF
高龄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9
14
作者 谌燕飞 宋刚 +5 位作者 凌锋 郭锋 张文彬 华扬 蔡兵 焦力群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回顾接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高龄(≥70岁)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安全性。方法共691例颈动脉狭窄患者,121例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570例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分析两组患者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和术后并发... 目的回顾接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高龄(≥70岁)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安全性。方法共691例颈动脉狭窄患者,121例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570例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分析两组患者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评价两种手术方法之安全性。结果术后30 d时,两组患者病死率(0.83%对1.05%,P=1.000)、脑卒中(4.13%对1.93%,P=0.258)和心肌梗死(0.83%对0,P=0.175)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组患者术后心脏不良事件(8.26%对1.05%,P=0.000)和脑神经损伤(4.96%对0,P=0.000)发生率高于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组,而窦性心动过缓或低血压发生率低于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组(0对7.54%,P=0.002)。结论高龄患者接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或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均有较高的安全性,术前应全面评价患者基础情况,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动脉内膜切除术 支架 后并发症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下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脑血流过度灌注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佟志勇 刘源 +4 位作者 铁欣昕 金友贺 张劲松 梁传声 王运杰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25-29,共5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脑血流过度灌注临床特点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监测下治疗脑血流过度灌注之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8月实施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且行TCD监测的60例(63例次)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围手术期TCD监测结果判...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脑血流过度灌注临床特点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监测下治疗脑血流过度灌注之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8月实施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且行TCD监测的60例(63例次)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围手术期TCD监测结果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脑血流过度灌注或脑过度灌注综合征。结果术后7d三维CTA检查显示,60例(63例次)患者颈动脉狭窄完全解除,术后30d内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轻度缺血性卒中(1例次占1.59%)、心肌梗死(1例次占1.59%)、声音嘶哑(1例次占1.59%),无脑出血和死亡病例。术后脑血流过度灌注4例次(6.35%),持续1~3d,其中1例次(1.59%)为脑过度灌注综合征,表现为精神亢奋,幻觉和睡眠障碍。术后视力明显改善3例次占4.76%,其中1例次发生脑血流过度灌注。结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围手术期TCD监测可以早期发现术中和术后脑血流过度灌注,及时根据TCD监测结果控制血压异常变化,是减少术后脑出血并发症之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内膜切除术 脑血管循环 血流动力学 抗高血压药 后并发症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动脉极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可行性和安全性的评价 被引量:9
16
作者 焦力群 宋刚 +6 位作者 华扬 王天龙 蔡兵 谌燕飞 王亚冰 马妍 凌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9期462-467,共6页
目的探讨对颈动脉极重度狭窄(狭窄率为95%~99%)或闭塞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2001年1月—2012年12月入院的65例症状性颈动脉极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 目的探讨对颈动脉极重度狭窄(狭窄率为95%~99%)或闭塞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2001年1月—2012年12月入院的65例症状性颈动脉极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行CT灌注(CTP)或氙CT评价大脑半球的血流灌注情况及经DSA评估病变血管,根据具体病变分别行单纯CEA、CEA+Fogarty球囊取栓、CEA+颈动脉支架置入的复合手术。结果①65例患者均接受DSA评估颈动脉病变,其中颈动脉完全闭塞32例,极重度狭窄33例;采用氙CT评价脑血流15例,其中脑血流量(CBF)部分区域下降6例(40.0%),患侧脑血管反应性(CVR)明显降低11例(73.3%);采用CTP评价32例,CBF部分区域下降11例(34.4%),达峰时间延长32例(100%)。②对65例患者行CEA+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术10例,9例再通;行复合手术4例,一例再通失败;51例单纯行CEA,5例未能再通。本组患者再通率为89.2%。③术后30 d内共5例患者出现卒中,3例为出血性卒中,1例死亡;另2例为缺血性卒中。术后卒中和病死率为7.7%。结论对症状性颈动脉极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经过严格的适应证选择,术前对颈动脉和大脑半球的血流灌注进行充分的影像学评估后,可行血管再通手术。短期随访显示,CEA及其复合手术治疗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疾病 动脉内膜切除术 血管重建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陈东 焦力群 +5 位作者 王继跃 万晓楠 石军伟 张利勇 尹国阳 凌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9期452-457,共6页
目的分析采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估影响术后≤30 d卒中和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市中心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和聊城市人民医院脑科医院于2001—2011年连续采用CEA治疗的颈动脉... 目的分析采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估影响术后≤30 d卒中和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市中心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和聊城市人民医院脑科医院于2001—2011年连续采用CEA治疗的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共494例(其中15例分期行双侧手术,每例按2例单独病例进行计算,共计509例)。观察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影响患者术后≤30 d不良事件的相关因素。结果①509例中,439例单纯颈动脉狭窄的患者,血管全部通畅;70例颈动脉完全闭塞或狭窄率为95%~99%的患者中,7例未能再通。手术成功率为98.6%。②术后≤30 d,发生主要不良终点事件有20例(3.9%),其中死亡6例(1.2%),卒中14例(2.8%);次要不良事件120例(23.6%)。③503例生存患者术后3个月全部获随访,对其中494例(98.2%)患者进行了≥6个月的随访。在随访期间,5例发生新发卒中,其中1例为致死性卒中;28例(5.6%)发生再狭窄,闭塞6例(1.2%)。④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改良Rankin评分(mRS)≥3分者,术后≤30 d卒中和死亡发生率明显高于<3分者(17.4%比2.6%,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OR=2.667,95%CI:1.048~6.791,P=0.040)和mRS评分≥3分(OR=8.690,95%CI:3.279~23.031,P=0.000)是术后≤30 d主要不良终点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术者学习曲线对术后≤30 d主要终点事件有影响。结论 CEA治疗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但对于吸烟和术前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的患者,手术的风险会相应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动脉内膜切除术 危险因素 并发症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动脉重度狭窄中乌拉地尔降低血压对脑血流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前 李燕虹 +2 位作者 王天龙 杨洁 焦力群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131-134,141,共5页
目的观察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颈动脉重度狭窄中,静脉给予乌拉地尔降低血压对患者脑血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CEA中颈内动脉开放后,给予乌拉地尔降低血压控制脑血流的患者15例。记录颈内动脉夹闭后(T0)、开放即刻(T1)、开放后5 m... 目的观察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颈动脉重度狭窄中,静脉给予乌拉地尔降低血压对患者脑血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CEA中颈内动脉开放后,给予乌拉地尔降低血压控制脑血流的患者15例。记录颈内动脉夹闭后(T0)、开放即刻(T1)、开放后5 min(T2)、10 min(T3)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超声检测患侧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末流速(EDV)、平均流速(MV)、平均流速比值。结果 (1)血压T1时为(143±18/67±9)mm Hg降至T2时(126±19/60±10)mmHg,与T0和T1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时降至(128±16/60±11)mm Hg(收缩压与T1时相比,P<0.05)。心率无明显变化。(2)T2时患侧大脑中动脉PSV、EDV、MV及平均流速比值分别由T1时的(99±27)cm/s、(35±15)cm/s、(56±12)cm/s、(173±15)%降至(76±26)cm/s、(25±11)cm/s、(41±11)cm/s、(122±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T3时分别降至(78±29)cm/s、(26±9)cm/s、(42±14)cm/s、(118±20)%,与T1时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1例患者用药后出现短暂性低血压,无心律失常发生。结论 CEA术中颈内动脉开放后,给予乌拉地尔降压可以安全有效降低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改善脑灌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疾病 动脉内膜切除术 降低血压 脑血流 乌拉地尔
下载PDF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老年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9
19
作者 李敬博 王海洋 +6 位作者 刘冰 李哈莉 姚野 庄俊丽 单鹏 景宝 韩鹏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4726-4727,共2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老年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09~2012年该院收治的55例颈内动脉狭窄患者,40例开展CAS(CAS组),15例开展CEA(CEA组),对患者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率中量...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老年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09~2012年该院收治的55例颈内动脉狭窄患者,40例开展CAS(CAS组),15例开展CEA(CEA组),对患者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率中量表(NIHSS)评分、术后并发症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CAS组住院天数明显比CEA组少(P<0.05);CAS组的住院费用却比CEA组高(P<0.05)。两组术后1 w NIHSS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术前及术后1 w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颈动脉狭窄患成功率相当,病人症状均明显改善,两组之间术后并发症和颈动脉窦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病死状况、缺血性卒中、轻微脑出血、高灌注综合征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支架置入术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疗效相当,均是治疗老年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支架置入 动脉内膜切除术 动脉狭窄
下载PDF
沿皮纹横切口与经胸锁乳突肌前缘斜切口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前瞻性对照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柏骏 曲乐丰 +5 位作者 职康康 高志伟 邹思力 吴永发 王亮 金杰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199-202,共4页
目的评价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沿皮纹横切口的临床疗效及美观性。方法将2010年3月-2012年6月收治的200例颈动脉狭窄病人随机分为沿皮纹横切口组(横切口组)和经胸锁乳突肌前缘斜切口组(斜切口组),每组100例。比... 目的评价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沿皮纹横切口的临床疗效及美观性。方法将2010年3月-2012年6月收治的200例颈动脉狭窄病人随机分为沿皮纹横切口组(横切口组)和经胸锁乳突肌前缘斜切口组(斜切口组),每组100例。比较手术操作及疗效,评估不同切口美观性及病人满意度。结果两组病例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包括手术时间、颈动脉阻断时间、切口长度、围手术期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P>0.05)。随访3、6、12个月,切口严重麻木在横切口组为34.0%、20.2%、16.0%,斜切口组为46.3%、33.7%、27.4%。切口满意度在横切口组为83.0%、87.2%、88.3%,斜切口组为33.7%、28.4%、25.3%。结论沿皮纹横切口可安全、有效施行各种术式CEA,术后皮肤麻木、切口美观性和满意度优于经胸锁乳突肌前缘斜切口。但其对高颈动脉分叉者的显露和切口延长不如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内膜切除术 动脉狭窄 横切口 斜切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