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6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能谱CT定量参数联合动脉期碘基图影像组学特征在肺鳞癌与肺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1
作者 马亚 陈亚明 +1 位作者 李猛 靳革革 《联勤军事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486-492,共7页
目的基于能谱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定量参数联合动脉期碘基图影像组学特征构建诺模图模型,探讨能谱CT在肺鳞癌(lung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USC)与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LUAD)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基于能谱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定量参数联合动脉期碘基图影像组学特征构建诺模图模型,探讨能谱CT在肺鳞癌(lung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USC)与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LUAD)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术前行能谱CT增强检查、经病理活检或手术证实的肺癌患者89例,其中LUAD组38例,LUSC组51例。分析LUAD组和LUSC组患者在60keV动脉期单能量图像中病灶水浓度、碘浓度(iodine concentration,IC)、标准化碘浓度(normalizediodineconcentration,NIC)、CT值、能谱曲线斜率(K)、有效原子序数(effective-Z,Eff-Z)及标准化有效原子序数(normalized effective-Z,NEff-Z)。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LUAD和LUSC基于能谱CT特征的鉴别诊断模型。应用ITKSnap软件提取动脉期碘基图影像组学特征;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mcient,ICC)、递归特征消除(recursive featureelimination,RFE)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对影像组学特征进行降维、筛选,采用Logistic回归构建基于影像组学特征的诊断模型,并计算该模型的影像组学评分(radiomics score,Rad-score),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的能谱CT定量参数与Rad-score构建联合模型,并绘制诺模图。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ROC)曲线、Delong检验、校正曲线、Hosmer-Lemeshow检验及临床决策曲线(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对能谱CT模型、影像组学模型和诺莫图模型进行效能评价。结果LUAD组和LUSC组患者IC、NIC、CT值、K及NEff-Z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C、NIC及NEff-Z为独立影响因素,基于此构建能谱CT模型预测LUAD和LUSC的效能曲线下面积(areaunderthecurve,AUC)为0.768,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0.73%、76.92%和67.86%;影像组学特征经降维后共筛选出的有意义特征有5个,一阶特征2个、二阶特征2个和形状特征1个,影像组学模型预测LUAD和LUSC的效能AUC为0.848,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0.50%、83.33%和75.00%;诺莫图模型预测LUAD和LUSC的效能AUC为0.912,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5.00%、92.31%和85.71%。经Delong检验显示,诺莫图模型AUC均明显高于影像组学模型和能谱CT模型(P均<0.05)。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显示,能谱CT模型、影像组学模型及诺莫图模型的拟合度均良好(χ^(2)值分别为8.592、6.591、6.686,P值分别为0.378、0.581、0.570)。校准曲线分析显示,诺莫图模型预测LUAD和LUSC的预测概率曲线与理想曲线更接近,优于影像组学模型和能谱CT模型;DCA分析结果显示,诺莫图模型的AUC最大,均高于影像组学模型和能谱CT模型,临床净收益更高。结论基于能谱CT定量参数联合动脉期碘基图影像组学特征构建的诺模图模型在LUSC与LUAD鉴别诊断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谱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动脉期碘基图 肺鳞癌 肺腺癌 诺模图模型
下载PDF
双源CT双动脉期增强扫描对肝动脉-门静脉瘘的评估价值及风险因素分析
2
作者 许小兰 窦斌 +3 位作者 杨斐 魏文鑫 朱晓宁 刘征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98-201,共4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双动脉期增强扫描模式对肝动脉-门静脉瘘(HAPVF)的评估价值及风险因素分析。方法:选取HAPVF和非HAPVF患者各60例,分别为HAPVF组和非HAPVF组,行双源CT双动脉期增强扫描,比较2组临床指标及CT征象差异。以DSA为金标准,对比... 目的:探讨双源CT双动脉期增强扫描模式对肝动脉-门静脉瘘(HAPVF)的评估价值及风险因素分析。方法:选取HAPVF和非HAPVF患者各60例,分别为HAPVF组和非HAPVF组,行双源CT双动脉期增强扫描,比较2组临床指标及CT征象差异。以DSA为金标准,对比动脉早期、动脉晚期和双动脉期对HAPVF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以及对HAPVF分型的诊断准确率。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HAPVF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估危险因素预测HAPVF的价值。结果:双动脉期诊断HAPVF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分型准确率均明显高于单独2期(均P<0.05)。2组肝癌大小、包膜类型、门静脉癌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肝癌大小、包膜类型、门静脉癌栓均是HAPVF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表明,单因素预测HAPVF效果最好的是包膜类型,其次是门静脉癌栓,再次是肝癌大小。综合多因素联合预测分析显示,肝癌大小+包膜类型+门静脉癌栓预测效果最好。结论:双源CT双动脉期增强扫描模式对HAPVF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较高,且在HAPVF分型中具有较好的诊断效果。HAPVF的临床及影像学征象具有一定特点,其中肝癌大小、包膜类型、门静脉癌栓均是HAPVF的独立危险因素,三者联合预测效果最好,能为临床及时诊治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动脉期增强扫描 动脉-门静脉瘘 评估价值 风险因素
下载PDF
光谱CT鉴别动脉期高强化肝转移瘤与肝细胞癌的价值
3
作者 黄冬冬 梁嘉辉 +1 位作者 刘猛 谢传淼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24年第3期163-169,共7页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在鉴别动脉期高强化肝转移瘤(APHEHM)和肝细胞癌(HCC)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2月—2023年6月临床或病理确诊的53例动脉期高强化肝脏恶性肿瘤者,将其分为APHEHM组(n=23)和HCC组(n=30),计算光谱参数,包...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在鉴别动脉期高强化肝转移瘤(APHEHM)和肝细胞癌(HCC)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2月—2023年6月临床或病理确诊的53例动脉期高强化肝脏恶性肿瘤者,将其分为APHEHM组(n=23)和HCC组(n=30),计算光谱参数,包括标准化虚拟单能量图像(VMI)、肿瘤/肝实质的标准化无水碘(NINW-L)、标准化碘密度(NID-L)以及标准化有效原子序数(NZeff-L),并计算肿瘤/腹主动脉的标准化有效原子序数(NZeff-A)。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Cohen|d|分析其鉴别效能和临床意义。结果动脉期中APHEHM在以肝实质为对照的40 keV、50 keV、60 keV下的标准化VMI CT值[NCT-L(40keV),NCT-L(50keV),NCT-L(60keV)]、NINW-L、NID-L、NZeff-L以及NZeff-A均小于HCC,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下的NINW-L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为0.752,以2.985为阈值鉴别两者最佳,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3.3%、87.0%。结论动脉期下的NCT-L(40keV)、NINW-L和NID-L可作为临床上鉴别APHEHM和HCC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动脉期高强化 转移性肝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光谱参数
下载PDF
不同对比剂注射流率对肝脏普美显增强MRI动脉期伪影及整体图像质量的影响
4
作者 罗怀军 龙昔珍 +2 位作者 罗建春 雷棚 陆玉婷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2期043-046,共4页
研讨肝脏普美显增强MRI检查中应用不同注射流率对比剂产生的不同影响。方法 2022年4月30日-2023年4月24日选择某院60例接受肝脏普美显增强MRI检查的患者,依照随机抽签的方法分成3组,每组均20例,3组检查方法等均相同,只是对比剂注射流率... 研讨肝脏普美显增强MRI检查中应用不同注射流率对比剂产生的不同影响。方法 2022年4月30日-2023年4月24日选择某院60例接受肝脏普美显增强MRI检查的患者,依照随机抽签的方法分成3组,每组均20例,3组检查方法等均相同,只是对比剂注射流率不同,其中I组为1.0ml/s,II组1.5ml/s,III组2.0ml/s,比较3组动脉期伪影、整体图像质量差异。结果 I组伪影发生率25.00%,较II组45.00%和III组60.00%低(P<0.05);I组伪影图像得分低于II组和III组(P<0.05);I组图像质量评分高于II组和III组(P<0.05);I组普美显注入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II组为5.00%,III组为10.00%,相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在肝脏普美显增强MRI检查中,1.0ml/s的对比剂注射流率在动脉期伪影发生率最低,所得的图像质量更高,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普美显 注射流率 对比剂 增强MRI检查 动脉期伪影 图像质量
下载PDF
螺旋CT肝动脉期及三维重建对原发性肝癌供血血管及血供情况的评价 被引量:19
5
作者 谭理连 李扬彬 +3 位作者 李树欣 陈徳 江金带 李志铭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2期157-159,共3页
目的 探讨螺旋CT肝动脉期扫描及三维重建对原发性肝癌肝动脉供血血管及血供情况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84例原发性肝癌行螺旋CT肝动脉期扫描 ,其中 16例行肝动脉系统三维重建 ,三维重建方法包括最大强度投影(MIP)和表面遮盖成像 (... 目的 探讨螺旋CT肝动脉期扫描及三维重建对原发性肝癌肝动脉供血血管及血供情况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84例原发性肝癌行螺旋CT肝动脉期扫描 ,其中 16例行肝动脉系统三维重建 ,三维重建方法包括最大强度投影(MIP)和表面遮盖成像 (SSD)。结果  2DCT 75例可见供血肝动脉影伸入病灶内 ,分为 6个类型 :中央单支直条形 ( 17例 ) ,中央单支树枝型 ( 2 6例 ) ,中央多支型 ( 13例 ) ,周围单支型 ( 5例 ) ,周围多支型 ( 9例 ) ,混合型 ( 5例 )。 9例病灶未见明确供血肝动脉血管。肝动脉期血供分为多血供型 ( 5 9例 )及少血供型 ( 2 5例 )。 16例肝动脉系统血管MIP及SSD重建 ,显示腹腔动脉 ,脾动脉 ,肝总动脉 ,肝固有动脉、肝左右动脉、肿瘤肝动脉供血血管及肿瘤血管形态。结论 螺旋CT肝动脉期及肝动脉系统血管三维重建 ,可以初步了解原发性肝癌肝动脉供血血管及肝动脉血供丰富情况 ,对指导肝癌介入治疗插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动脉期 图像重建 螺旋CT 介入治疗 疗效
下载PDF
螺旋CT肝动脉期原发性巨块型肝癌增强血管形态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谭理连 李扬彬 +3 位作者 梁彤杰 李树欣 江金带 陈洁兰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3期193-194,共2页
目的 :探讨螺旋CT肝动脉期扫描原发性巨块型肝癌肿瘤内增强血管形态及与其生物学特性关系。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43例原发性巨块型肝癌患者的螺旋CT肝动脉期扫描资料。结果 :螺旋CT肝动脉期原发性巨块型肝癌肿瘤内增强血管的形态分... 目的 :探讨螺旋CT肝动脉期扫描原发性巨块型肝癌肿瘤内增强血管形态及与其生物学特性关系。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43例原发性巨块型肝癌患者的螺旋CT肝动脉期扫描资料。结果 :螺旋CT肝动脉期原发性巨块型肝癌肿瘤内增强血管的形态分为 6种类型 :(1)肿瘤中心单枝型 5例 (11 6 3 % ) ;(2 )肿瘤中心不规则多枝型 10例 (2 3 2 5 % ) ;(3)肿瘤内弥散不规则条状为主型 13例 (30 2 3 % ) ;(4)肿瘤内弥散结节为主型 3例 (6 97% ) ;(5 )肿瘤内周围型 9例(2 0 93 % ) ;(6 )均一增强型 3例 (6 97% )。第 4型易侵犯门静脉。第 5型易发生中心坏死区 ,边界多较清 ,形态多较规则。第 6型血供最丰富。结论 :螺旋CT肝动脉扫描可反映原发性巨块型肝癌肿瘤内增强血管的形态类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瘤内血管 形态 肝癌 动脉期 螺旋CT
下载PDF
超声造影动脉期增强模式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7
作者 夏宇 姜玉新 +2 位作者 戴晴 吕珂 高嫔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92-695,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动脉期增强模式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1个肝脏局灶性病变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对其中25例病灶行微血管显像(MFI),分析超声造影动脉期增强模式的诊断价值以及MFI显像技术对于增强模式判断的帮助。结果超声造...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动脉期增强模式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1个肝脏局灶性病变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对其中25例病灶行微血管显像(MFI),分析超声造影动脉期增强模式的诊断价值以及MFI显像技术对于增强模式判断的帮助。结果超声造影向心性增强对肝血管瘤诊断的敏感性85.7%、特异性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98.7%、准确性98.8%;环状增强对于肝转移瘤诊断的敏感性80.0%、特异性98.2%、阳性预测值95.2%、阴性预测值91.7%、准确性92.6%;超声造影动脉期离心性增强在肝细胞肝癌也可见到,25例病灶使用MFI后对其中14例(14/25,56.0%)动脉期增强模式的判断有帮助,对离心性增强模式及向心性增强模式的判断帮助尤为明显。结论超声造影动脉期向心性增强及环状增强分别对于肝血管瘤及肝转移瘤有很好的诊断价值,离心性增强可见于肝细胞肝癌,MFI技术的应用对于增强模式的判断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局灶性病变 超声检查 介入性 动脉期增强模式
下载PDF
两种注射速度对钆塞酸二钠磁共振肝脏动态增强动脉期图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赵骏 黎川 +3 位作者 陈伟 张琳 王健 周代全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1792-1796,共5页
目的比较两种注射速度(1、1.5 m L/s)钆塞酸二钠(Gadolinium ethoxybenzyl diethylenetriaminepentaacetic acid,Gd-EOB-DTPA)增强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肝脏动态增强动脉期图像质量的优劣性。方法回顾性评估本院2012年12月至2... 目的比较两种注射速度(1、1.5 m L/s)钆塞酸二钠(Gadolinium ethoxybenzyl diethylenetriaminepentaacetic acid,Gd-EOB-DTPA)增强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肝脏动态增强动脉期图像质量的优劣性。方法回顾性评估本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9月接受Gd-EOB-DTPA肝脏MR动态增强检查的患者106例,包括注射速度为1 m L/s患者52例,1.5 m L/s患者54例,对动脉期增强图像进行评估。由2名副高以上诊断医师定量评估所有患者肝脏动脉期腹主动脉、肝总动脉、肝脏实质的信噪比(signal noise ratio,SNR)和强化率(contrast-enhancement ratio,CER)的差异性,定性评估腹主动脉、肝总动脉、肝脏实质、门静脉和图像伪影5个项目得分和总分的差异性。结果 Gd-EOB-DTPA注射速度为1 m L/s组和1.5 m L/s组各部分SNR和CE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 m L/s组腹主动脉、肝总动脉强化评分和总分均高于1.5 m L/s组(P<0.05)。结论 Gd-EOB-DTPA注射速度为1 m L/s的肝脏动脉期图像质量优于注射速度为1.5 m L/s的肝脏动脉期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期 钆塞酸二钠 信噪比 强化率 注射速度
下载PDF
用峰值跟踪法进行动脉期CT增强扫描 被引量:3
9
作者 潘京泉 刘广月 +1 位作者 朱斌 冯骏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991-992,共2页
关键词 CT增强扫描检查 动脉期 峰值 跟踪法 人体器官 图像质量 CT值
下载PDF
用峰值跟踪法行颅脑动脉期CT增强扫描 被引量:3
10
作者 徐群 刘广月 +2 位作者 陈君坤 刘蓉 冯林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6年第7期676-677,共2页
目的:对进行颅脑部动脉期CT增强扫描时,排除各种影响因素对扫描延迟时间的影响。方法:在平扫图像中的胸主动脉进行标记;在注射对比剂10—15s后,每1s、2s或3s各进行扫描一次;当胸主动脉CT值超过100HU时,立即按下扫描按键,3s后CT... 目的:对进行颅脑部动脉期CT增强扫描时,排除各种影响因素对扫描延迟时间的影响。方法:在平扫图像中的胸主动脉进行标记;在注射对比剂10—15s后,每1s、2s或3s各进行扫描一次;当胸主动脉CT值超过100HU时,立即按下扫描按键,3s后CT机进行扫描。结果:38例进行颅脑部动脉期CT值峰值跟踪扫描的患者,动脉期颅脑部显示满意度达到100%,对扫描出的图像进行胸主动脉CT值测量,其值平均为269HU。结论:用峰值跟踪的方法进行颅脑部动脉期CT增强扫描比人为估计延迟时间的方法精确,扫描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部动脉期 峰值跟踪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双源CT双动脉期增强扫描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及诊断率影响观察 被引量:7
11
作者 彭波 高晶鑫 +1 位作者 张巍巍 赵春 《当代医学》 2019年第20期52-53,共2页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患者应用双源CT双动脉期增强扫描予以诊断的效果及价值。方法选择48例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于本院接受CT检查的高度疑似原发性肝癌患者,对上述患者进行双源CT双动脉期增强扫描检查,并分析其成像结果予以诊断,对比不...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患者应用双源CT双动脉期增强扫描予以诊断的效果及价值。方法选择48例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于本院接受CT检查的高度疑似原发性肝癌患者,对上述患者进行双源CT双动脉期增强扫描检查,并分析其成像结果予以诊断,对比不同动脉期增强检查结果检出情况及兴趣区CT值。结果动脉第一期增强肝癌病灶检出率(39.58%)低于第二期增强检出比例(70.83%),与第一、二期增强相比,联合增强检出率(91.67%)较高,动脉第一期增强成像结果疑似原发性肝癌患者兴趣区CT值明显低于动脉第二期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源CT双动脉期增强扫描优势显著,能够切实提升原发性肝癌患者检出率及诊断率,其临床诊断准确性较高,应予以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双动脉期 增强扫描 原发性肝癌 诊断
下载PDF
螺旋CT双动脉期增强扫描在肝细胞癌检出中的价值 被引量:9
12
作者 曹志宏 刘怡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9期967-969,共3页
目的 :对 2 7例共 3 6个肝细胞癌的多层螺旋CT双动脉期增强扫描表现进行分析 ,探讨其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全部病例行全肝平扫和双动脉期增强扫描。注射造影剂后 19~ 2 2s、3 9~ 42s扫描 ,相继获得动脉早期和动脉晚期图... 目的 :对 2 7例共 3 6个肝细胞癌的多层螺旋CT双动脉期增强扫描表现进行分析 ,探讨其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全部病例行全肝平扫和双动脉期增强扫描。注射造影剂后 19~ 2 2s、3 9~ 42s扫描 ,相继获得动脉早期和动脉晚期图像 ,观察全部病灶的各期CT表现。结果 :动脉早期有 2 1例在病灶中心或周边见到肿瘤供血动脉及异常血管网 ,3例结节型肝癌呈现高密度均匀强化。动脉晚期除 7例肿块型表现为不均匀强化 ,1例结节型无明显强化外 ,其余肿块型及结节型均呈明显高密度均匀强化。结论 :多层螺旋CT双动脉期增强扫描可较好地显示肝细胞癌的血供特征 ,弥补了一般CT扫描的缺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螺旋CT双动脉期增强扫描 诊断价值 CT表现
下载PDF
CT动脉期特点与HCC病理分化程度及PCNA、PTEN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天忠 苏江 罗秉庆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20年第6期521-526,共6页
目的探讨CT动脉期强化特点与肝细胞癌(HCC)病理分化程度、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磷酸酯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的表达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观察79例HCC患者CT动脉期特点;HE染色检测HCC组织分化程度;免疫组化检测PCNA和PTEN的表达;... 目的探讨CT动脉期强化特点与肝细胞癌(HCC)病理分化程度、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磷酸酯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的表达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观察79例HCC患者CT动脉期特点;HE染色检测HCC组织分化程度;免疫组化检测PCNA和PTEN的表达;统计分析CT动脉期特点(肿瘤大小、包膜情况、血管强化特点、肿瘤坏死情况、侵袭转移情况和肿瘤供血类型)与HCC分化程度、PCNA、PTEN的表达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肿瘤大小、血管强化特点、侵袭转移情况和肿瘤供血类型与HCC分化程度、PTEN的表达呈负相关,与PCNA的表达呈正相关;包膜完整情况、肿瘤坏死情况与HCC分化程度、PTEN的表达呈正相关,与PCNA的表达呈负相关;肿瘤>3cm和有侵袭转移的患者预后较差.结论HCC的CT动脉期特点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肿瘤分化程度、PCNA、PTEN的表达及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动脉期特点 肝细胞肝癌 病理分化程度 PCNA PTEN
下载PDF
螺旋CT肝动脉期肝癌强化形态及血供与介入栓塞治疗后碘油聚集形态及量的关系 被引量:4
14
作者 谭理连 李扬彬 +5 位作者 韩铭钧 李树欣 江金带 李志铭 梁彤杰 周少萍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05年第4期234-237,共4页
目的探讨螺旋CT肝动脉期原发性肝癌强化形态及血供与经肝动脉插管栓塞治疗后碘油聚集形态及量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对32例螺旋CT肝动脉期原发性肝癌强化形态及血供表现与其栓塞治疗后肿瘤内碘油分布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2例肝癌栓塞治... 目的探讨螺旋CT肝动脉期原发性肝癌强化形态及血供与经肝动脉插管栓塞治疗后碘油聚集形态及量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对32例螺旋CT肝动脉期原发性肝癌强化形态及血供表现与其栓塞治疗后肿瘤内碘油分布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2例肝癌栓塞治疗后肿瘤内碘油分布分为5种类型:均匀致密型(11例)、不均匀致密型(7例)、稀疏型(5例)、缺损型(3例)及混合型(3例)。肝动脉期肝癌肿瘤组织明显强化、或多量强化肿瘤血管影,栓塞后肿瘤内碘油多为均匀致密型或不均匀致密型。肝动脉期肝癌肿瘤组织无或轻度强化、或少量、稀散、僵硬强化肿瘤血管,栓塞后肿瘤内碘油分多为稀疏型、缺损型或混合型。肝动脉期肿瘤内多血供明显强化区,碘油聚集量多。无或轻度强化少血供区,碘油聚集量多较少或无碘油聚集。结论螺旋CT肝动期原发性肝癌强化血管形态及血供对预测其碘油栓塞治疗术后聚集形态及聚集量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栓塞术 动脉期 螺旋CT
下载PDF
腹部增强CT扫描中准确把握肝脏动脉期时相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攀 钟朝辉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5年第5期413-415,共3页
目的探讨腹部增强CT动脉期最佳强化时间的扫描时机。方法选取400例行腹部增强CT扫描的受检者,分为A、B两组,每组各200例,均使用对比剂追踪技术,选择降主动脉肝门水平自动监测,Ct值达到100 HU,A组直接触发扫描,B组触发延时20 s开始扫描... 目的探讨腹部增强CT动脉期最佳强化时间的扫描时机。方法选取400例行腹部增强CT扫描的受检者,分为A、B两组,每组各200例,均使用对比剂追踪技术,选择降主动脉肝门水平自动监测,Ct值达到100 HU,A组直接触发扫描,B组触发延时20 s开始扫描。两组受检者实质期扫描均于动脉期扫描结束后延时30 s扫描。分别测量两组动脉期和肝实质期门脉分支层面肝实质、腹主动脉和门静脉主干Ct值,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受检者的图像质量均可满足诊断要求。A组,动脉期肝实质Ct值为64.08±6.55,门脉主干、腹主动脉明显强化,肝实质少量强化。B组,动脉期肝实质Ct值为88.93±8.99,肝动脉、腹主动脉的明显强化,肝实质强化明显。两组受检者的动脉期肝实质测量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检者动脉期、实质期的门静脉主干、腹主动脉的Ct值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增强CT扫描中,利用对比剂追踪技术,监测阈值达到100 HU后,延时20 s进行扫描,可获得满意的更利于影像诊断的实质脏器动脉期强化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期 腹部 增强CT 时相
下载PDF
磁共振增强动脉期及门静脉期成像在肝癌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
16
作者 常时新 孔祥泉 +5 位作者 于群 刘定西 彭振军 梁波 肖学宏 江利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82-383,388,共3页
为评价磁共振 (MR)动脉期和门脉期动态成像对肝癌的检测价值 ,运用快速扰向梯度回波技术对 34例患者进行了 MR动态成像。在静脉团注 GD- DTPA的时间内连续采集 ,分别在动脉期与门脉期成像并与平扫 SE- T1像、 SE-T2像对肝癌的检测数目... 为评价磁共振 (MR)动脉期和门脉期动态成像对肝癌的检测价值 ,运用快速扰向梯度回波技术对 34例患者进行了 MR动态成像。在静脉团注 GD- DTPA的时间内连续采集 ,分别在动脉期与门脉期成像并与平扫 SE- T1像、 SE-T2像对肝癌的检测数目进行比较。结果显示 :6 4个得到证实的肝细胞癌 (HCC)中 ,平扫 SE- T1像发现 5 6个 (占 88% )、SE- T2像发现 5 4个 (84% )、动脉期成像发现 5 8个 (90 % )、门静脉期成像发现 46个 (72 % )。11个 HCC仅在平扫 SE序列显示 ,8个 HCC仅在动脉期得到确认 ,1个 HCC仅在门静脉期得到确认。动态成像对非 HCC肿瘤的检出率未增加。提示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动态成像能检测出某些 SE平扫无法检出的 HCC肿瘤 ,是对常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动脉期 门静脉 磁共振增强成像
下载PDF
小肝细胞癌病理结构与动脉期不强化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2
17
作者 涂备武 周康荣 严福华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2年第5期318-321,共4页
研究小肝细胞癌(HCCs)的病理结构以探讨其动脉期不强化的病理机制。材料和方法 :收集18个HCCs病灶 ,动脉期均用同层动态扫描 ,手术标本做病理大切片 ,常规HE和免疫组化染色。将病灶四等分 ,记录坏死、透明细胞变和脂肪变区域大小等。测... 研究小肝细胞癌(HCCs)的病理结构以探讨其动脉期不强化的病理机制。材料和方法 :收集18个HCCs病灶 ,动脉期均用同层动态扫描 ,手术标本做病理大切片 ,常规HE和免疫组化染色。将病灶四等分 ,记录坏死、透明细胞变和脂肪变区域大小等。测透明细胞变区和一般癌区肿瘤微血管密度(IMVD)。测量对应CT图像不强化区域大小和CT值。结果 :18个病灶中14个不同程度坏死。透明细胞变和脂肪变各2个。仅少数病灶内上述区域大小可与CT表现对应。透明细胞变区IMVD明显少于一般癌区。结论 :小HCCs动脉期不强化常见原因是坏死出血、囊变和纤维化等。透明细胞变引起动脉期不强化或强化不明显的原因是微血管密度下降致血供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肝细胞癌 增强 病理对照 病理结构 动脉期不强化 病理机制 同层动态扫描
下载PDF
16层螺旋CT全脑纯动脉期血管成像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德华 曹代荣 +2 位作者 游瑞雄 江飞 郑义浩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1年第6期46-49,共4页
目的研究16层螺旋CT对全脑纯动脉期血管成像的可行性。方法使用TOSHIBAAquilion16层螺旋CT机及其随机配置的surestart扫描技术对180例病人进行全脑纯动脉期血管成像,靶血管位于C6水平的颈总动脉。本试验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分别以90Hu、... 目的研究16层螺旋CT对全脑纯动脉期血管成像的可行性。方法使用TOSHIBAAquilion16层螺旋CT机及其随机配置的surestart扫描技术对180例病人进行全脑纯动脉期血管成像,靶血管位于C6水平的颈总动脉。本试验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分别以90Hu、85Hu及80Hu为靶血管阈值,每组各40例病例,算出各组全脑动脉期的成功率。第二步是根据第一步的结果,选定成功率最高的那组靶血管阈值再扫描60例病例,最后分析图像结果,计算全脑动脉期成像的成功率。结果根据第一步的试验结果,选定靶血管阈值为80Hu,以此靶血管阈值的100例检查中,81例图像达到全脑纯动脉期的诊断标准,6例在下矢状窦平面以上层面出现静脉或(和)静脉窦显示,2例在颅底区即见动静脉同步显影,另有11例虽只有动脉显影,但其密度较低,边缘不光滑,远端的分支显示不清,无法达到诊断要求。结论应用16层螺旋CT机配置的surestart技术,以C6水平的颈总动脉为靶血管,阈值设为80Hu,全脑动脉期血管成像的成功率达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层螺旋CT 脑血管成像 动脉期
下载PDF
肝脏肿瘤CT增强扫描误诊动脉期无强化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亓波 闫敏 +1 位作者 王小红 孙世元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4年第10期1639-1640,共2页
关键词 动脉期 误诊 CT增强扫描 肝脏肿瘤 肝肿瘤 分析 强化
下载PDF
用峰值跟踪法行胸部动脉期CT增强扫描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广月 朱斌 +2 位作者 冯骏 刘蓉 冯林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42-43,共2页
关键词 CT增强扫描检查 胸部动脉 动脉期 峰值 跟踪法 16排螺旋CT CT检查技术 增强扫描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