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7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甲醇甲苯耦合反应制烯烃、芳烃研究获进展
1
作者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1-91,共1页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在甲醇甲苯分子筛催化耦合反应体系的反应机理和产物分布调控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美国化学会志》。目前,甲醇高选择性地制烯烃、芳烃、汽油等工艺已经成功工业化。
关键词 耦合反应 调控方面 研究团队 美国化学会志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高选择性 甲苯 芳烃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2
《当代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I0002-I0002,共1页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创建于1949年3月,当时定名为“大连大学科学研究所”,1961年底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化学物理研究所”,1970年正式定名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关键词 大连化物所 中国科学院 大学科学研究 定名 化学物理研究所
下载PDF
《化学物理学报》编辑委员会
3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i001-i001,共1页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化学物理 CAS 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大 编辑委员会 编委会
下载PDF
针尖的化学物理力学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郭万林 台国安 姜燕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85-599,共15页
扫描探针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了解纳米、分子和原子尺度的超微结构,探测原子、分子间的力、电、磁及其复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以及进行单原子、单分子操纵成为现实。本文从探针技术与表面化学物理力学耦合的角度出发,首先对针尖的化... 扫描探针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了解纳米、分子和原子尺度的超微结构,探测原子、分子间的力、电、磁及其复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以及进行单原子、单分子操纵成为现实。本文从探针技术与表面化学物理力学耦合的角度出发,首先对针尖的化学物理力学研究领域进行了概述,接着介绍了针尖的几种重要的化学修饰方法,包括金属薄膜、自组装单分子膜、胶体粒子及碳纳米管修饰;然后以理论与实验结合的方式介绍了几个研究活跃的领域:表面力及分子间力(主要包括Van der Vqaals力,双电层力,憎水亲合力,Casimir力和单键力等)的理论描述与测量,针尖的化学物理力学在化学力滴定和表面化学识别等研究中的应用。讨论了针尖与基底材料对测量力的影响。而这些复杂的原子、分子相互作用和物理、化学、力学及生物特性的实现均发生于小小针尖上,由此我们提出了“针尖力学”的概念。并且指出多场(如电场、磁场、超声、微波等)作用下,针尖的化学物理力学研究将成为力学交叉学科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尖的化学物理力学 表面力 分子问力 化学力滴定 表面化学识别
下载PDF
中医传统五行学说与人类器官的生命动力元素分布的统计力学参数对比——关于中药传统理论的当代化学物理及量子统计力学理论的诠释(Ⅴ) 被引量:6
5
作者 金日光 牟雪雁 李元柱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4年第1期25-29,共5页
五行学说是传统医学理论的核心,也是辩证施治的理论基础,但有人认为传统五行学学缺少定量依据。本文首次通过定量计算生命动力元素分布的群子统计力学参数的方法,把人类器官和组织大体分为八大类型。定量地考察了中国传统五行学说与量子... 五行学说是传统医学理论的核心,也是辩证施治的理论基础,但有人认为传统五行学学缺少定量依据。本文首次通过定量计算生命动力元素分布的群子统计力学参数的方法,把人类器官和组织大体分为八大类型。定量地考察了中国传统五行学说与量子(群子)统计力学理论参数之间关系,从而定量地考证了中医学上的五行学说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建立中医学理论的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五行学说 人类器官 生命动力元素 中药理论 化学物理 量子统计力学
下载PDF
镍-氢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的化学物理现象及机制 被引量:1
6
作者 杨传铮 娄豫皖 夏保佳 《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6期54-58,共5页
用X射线衍射等方法分析了MH/Ni电池电极过程中电极活性材料β-Ni(OH)2和AB5合金的精细结构和微结构的变化,并把其与电池性能联系起来,从而揭示了充放电过程的物理现象和物理机制.分析发现:MH/Ni电池的物理导电机制是氢离子在正负极间的... 用X射线衍射等方法分析了MH/Ni电池电极过程中电极活性材料β-Ni(OH)2和AB5合金的精细结构和微结构的变化,并把其与电池性能联系起来,从而揭示了充放电过程的物理现象和物理机制.分析发现:MH/Ni电池的物理导电机制是氢离子在正负极间的定向迁移和运动,氢离子是由氢原子离开和β-Ni(OH)2来提供,而不是由β-Ni(OH)2→β-NiOOH的相变来提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物理 MH/NI电池 相结构和微结构 X射线衍射
下载PDF
化学物理系的人才培养特色 被引量:2
7
作者 俞书勤 《教育与现代化》 2005年第4期29-31,共3页
本文简述了化学物理系的建立、学科发展历程、人才培养方式和课程设置特点等。并以部分化学物理系毕业生为例,反映化学物理系的人才培养特色。
关键词 课程设置 人才培养特色 化学物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复合型人才
下载PDF
化学物理电磁学综合微型实验
8
作者 张小林 朱天荣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8-8,7,共2页
1 实验原理 氧化还原反应: Cr2O72-+14H++3Fe=2Cr3++2Cr2++7H2O 电池符号:(-)Fe|Fe2+||Cr2O72-,Cr3+,H+|碳棒(+) 电极反应: 正极 Cr2O72-+14H++6e=2Cr3++7H2O 负极
关键词 化学物理教学 电磁学综合微型实验 实验原理 实验方法 数据处理 实验评价 中学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二噁英检测实验室
9
作者 倪余文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4-64,共1页
二噁英(PCDD/F)和多氯联苯(PCB)是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也是《斯德哥尔摩国际公约》规定的重点监测污染物。二噁英和多氯联苯属于“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化合物,被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列为一级致癌物。二噁英来源多种多样、分... 二噁英(PCDD/F)和多氯联苯(PCB)是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也是《斯德哥尔摩国际公约》规定的重点监测污染物。二噁英和多氯联苯属于“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化合物,被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列为一级致癌物。二噁英来源多种多样、分布极广,国际公认的已查明的主要污染来源有:垃圾焚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 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二噁英检测实验室 多氯联苯 二噁英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国家认可 国家计量认证
下载PDF
化学物理专业研究生的学位课程
10
作者 何天敬 俞书勤 《研究生教育研究》 1996年第3期41-42,共2页
化学物理专业研究生的学位课程何天敬,俞书勤化学物理专业研究生的课程共有18门,全专业的公共学位课程有三门,即量子化学、分子光谱学和化学反应及分子反应动力学。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从研究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基础知识水平和现... 化学物理专业研究生的学位课程何天敬,俞书勤化学物理专业研究生的课程共有18门,全专业的公共学位课程有三门,即量子化学、分子光谱学和化学反应及分子反应动力学。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从研究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基础知识水平和现代专业知识情况分析,我们认为这种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学位课程 化学物理 研究方向 专业研究 学位论文 分子光谱学 量子化学 分子反应动力学 激光诱导荧光 课程设置
下载PDF
全球最早的UPLC用户谈UPLC应用与发展——访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梁鑫淼和沃特世市场拓展经理李彦憙
11
作者 马永娇 《食品安全导刊》 2009年第7期36-38,共3页
梁鑫淼全球最早的UPLC用户,现为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8年)。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科院青年科学家二等奖、中科院首届十大杰出青年称号,入选国家级和辽... 梁鑫淼全球最早的UPLC用户,现为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8年)。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科院青年科学家二等奖、中科院首届十大杰出青年称号,入选国家级和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曾任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首席科学家(2004-2007),主持并完成了973课题(1999-2004)、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2001-20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03-2006),现主持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2007-20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PLC应用 市场拓展 研究员 ALLIANCE 经理 用户 HPLC
下载PDF
厦门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CO_(2)低温催化加氢制甲醇研究获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48-48,共1页
由厦门大学、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等单位组成的研究团队在CO_(2)催化加氢制甲醇研究中取得进展,利用富含硫空位的少层二硫化钼(MoS_(2))催化剂实现低温、高效、长寿命催化CO_(2)加氢制甲醇。催化剂的活性与选择性均优于Cu ZnO ... 由厦门大学、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等单位组成的研究团队在CO_(2)催化加氢制甲醇研究中取得进展,利用富含硫空位的少层二硫化钼(MoS_(2))催化剂实现低温、高效、长寿命催化CO_(2)加氢制甲醇。催化剂的活性与选择性均优于Cu ZnO Al_(2)O_(3)催化剂,并具有优异的稳定性。该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催化》杂志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加氢 制甲醇 厦门大学 研究团队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二硫化钼 CO
下载PDF
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科研成果介绍 被引量:3
13
《辽宁化工》 CAS 2019年第9期941-941,共1页
甲醇制取乙醇技术负责人:刘中民联络人:朱文良电话:84379418传真:84379289Email:wlzhu@dicp.ac.cn学科领域:能源化工项目阶段:工业生产项目简介及应用领域乙醇是世界公认的优良汽油添加剂和重要的基础化学品,可以部分替代乙烯用作化工原... 甲醇制取乙醇技术负责人:刘中民联络人:朱文良电话:84379418传真:84379289Email:wlzhu@dicp.ac.cn学科领域:能源化工项目阶段:工业生产项目简介及应用领域乙醇是世界公认的优良汽油添加剂和重要的基础化学品,可以部分替代乙烯用作化工原料,也可以方便地转化为乙烯。目前,全世界乙醇产量约一亿吨,主要由美国和巴西利用粮食、甘蔗等生物原料生产,而我国乙醇产量只有700万吨,主要利用陈粮进行生产。长期以来,利用化石资源生产乙醇一直是全世界努力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科研成果 大连化物所
下载PDF
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科研成果介绍 润滑油基础油加氢异构脱蜡催化剂及成套技术 被引量:2
14
作者 田志坚 《当代化工》 CAS 2020年第5期888-888,共1页
学科领域:能源化工项目阶段:工业生产项目简介及应用领域润滑油产业是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技术密集型支柱产业之一,我国为世界第二大润滑油消费国,虽然我国也是润滑油生产大国,但由于大部分生产企业仍沿用传统工艺,技术落后,只能满足中... 学科领域:能源化工项目阶段:工业生产项目简介及应用领域润滑油产业是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技术密集型支柱产业之一,我国为世界第二大润滑油消费国,虽然我国也是润滑油生产大国,但由于大部分生产企业仍沿用传统工艺,技术落后,只能满足中低档油的市场需求,高档润滑油发展受到制约。润滑油基础油加氢异构脱蜡是高档润滑油基础油生产的最新技术。自1999年起,大连化物所瞄准国际炼油技术前沿,开展润滑油基础油加氢异构脱蜡技术及催化剂的开发研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滑油基础油 加氢异构脱蜡 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二氧化碳加氢制芳烃研究取得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中国石化有机原料科技情报中心站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6-86,共1页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李灿领导的团队长期致力于CO2转化工作。利用氢将CO2转化为燃料及化学品是实现CO2减排和碳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策略。该研究团队基于CO2在ZnZrO固溶体上加氢制备甲醇以及CO2在ZnZrO/SAPO串联体系上加氢制...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李灿领导的团队长期致力于CO2转化工作。利用氢将CO2转化为燃料及化学品是实现CO2减排和碳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策略。该研究团队基于CO2在ZnZrO固溶体上加氢制备甲醇以及CO2在ZnZrO/SAPO串联体系上加氢制备低碳烯烃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构建了ZnZrO/ZSM-5串联催化剂体系。该催化剂可高选择性地将CO2加氢转化为芳烃,在CO2单程转化率为14%时,芳烃的选择性为73%~78%。研究中发现CO2加氢转化为芳烃的关键是串联催化剂的有效协同作用。红外光谱、化学捕获等实验结果表明,CO2和H2在ZnZrO固溶体氧化物上被活化生成CHxO中间物种,CHxO从ZnZrO表面迁移到分子筛孔道中,进而生成芳烃。串联催化剂之间的协同机制以及关键中间物种CHxO的表面迁移,实现了CO2加氢直接转化为芳烃反应在热力学和动力学上的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二氧化碳加氢 芳烃 CO2减排 催化剂体系 资源可持续利用 串联体系 转化工作
下载PDF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微藻能源开发亟待产业化 被引量:1
16
《生物加工过程》 CAS CSCD 2010年第1期33-33,共1页
随着石油等能源的日益枯竭,利用单细胞微生物微藻来产H2、制油、炼制烯烃等新能源研究炙手可热。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作为国内最早进行微藻能源开发的机构,目前在理论研究和实验室规模系统上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关键词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能源开发 微藻 产业化 单细胞微生物 实验室规模 新能源 国内
下载PDF
瞄准国家战略需求 紧扣知识创新主题——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创新工程进入快车道
17
作者 芦军 梁大兰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1年第4期300-302,共3页
关键词 研究所 知识创新工程 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科研机构
下载PDF
热兑法微碳铬铁工艺过程中熔体的化学物理变化及Cr_2O_3还原影响因素浅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胡凌标 《铁合金》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5-11,41,共8页
通过热兑法微碳铬铁工艺试验及生产数据,对热见过程中熔体成分、重量、碱度、粘度、熔点、、实际温度等化学物理变化,以及影响Cr2O3还原速度、还原程度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为选择合适的热兑操作方法和制订具体的操作规程提供... 通过热兑法微碳铬铁工艺试验及生产数据,对热见过程中熔体成分、重量、碱度、粘度、熔点、、实际温度等化学物理变化,以及影响Cr2O3还原速度、还原程度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为选择合适的热兑操作方法和制订具体的操作规程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铁 热兑法 化学物理变化 氧化铬 还原
下载PDF
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科研成果介绍 甲醇制取低碳烯烃第二代(DMTO-Ⅱ)技术 被引量:1
19
《辽宁化工》 CAS 2020年第1期82-82,共1页
项目简介及应用领域DMTO-II技术是在DMTO技术基础上将甲醇制烯烃产物中的C4+组分回炼,实现多产烯烃的新一代甲醇制烯烃工艺技术。DMTO-II技术的主要特点有:(1)C4+转化反应和甲醇转化反应使用同一催化剂;(2)甲醇转化和C4+转化系统均采用... 项目简介及应用领域DMTO-II技术是在DMTO技术基础上将甲醇制烯烃产物中的C4+组分回炼,实现多产烯烃的新一代甲醇制烯烃工艺技术。DMTO-II技术的主要特点有:(1)C4+转化反应和甲醇转化反应使用同一催化剂;(2)甲醇转化和C4+转化系统均采用流化床工艺;(3)甲醇转化和C4+转化系统相互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I 低碳烯烃 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第二代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储氢材料研究取得新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中国科学院网站 《科技促进发展》 CSCD 2019年第3期222-223,共2页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复合氢化物材料化学研究组副研究员何腾和研究员陈萍领导的团队与厦门大学教授吴安安、美国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Tom Autrey等合作,在储氢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背页封面形式发表在...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复合氢化物材料化学研究组副研究员何腾和研究员陈萍领导的团队与厦门大学教授吴安安、美国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Tom Autrey等合作,在储氢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背页封面形式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Angew.Chem.Int.Ed.,图1)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储氢材料 国家实验室 西北太平洋 大学教授 化学研究 应用化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