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海莱州湾第四纪晚期以来微体化石组合特征和沉积环境演化 被引量:20
1
作者 林防 王建中 +2 位作者 李建芬 裴艳东 康慧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879-884,共6页
对渤海莱州湾南岸央子镇YZ1钻孔取微体古生物样品18个,通过分析鉴定和地层对比,以及对微体古生物化石进行属种、丰度和分异度分析,共划分出4个化石组合层段。根据化石组合特征分析认为:第Ⅰ、第Ⅱ微体化石组合为全新世海侵的产物。第Ⅰ... 对渤海莱州湾南岸央子镇YZ1钻孔取微体古生物样品18个,通过分析鉴定和地层对比,以及对微体古生物化石进行属种、丰度和分异度分析,共划分出4个化石组合层段。根据化石组合特征分析认为:第Ⅰ、第Ⅱ微体化石组合为全新世海侵的产物。第Ⅰ组合代表了海进序列,沉积环境为潮上带—潮间带;第Ⅱ组合为海退序列,沉积环境为潮间带—潮下带。第Ⅲ、第Ⅳ组合分别是晚更新世2次海侵的产物。第Ⅲ组合为晚更新世末期海侵的产物,海侵规模较大,沉积环境为滨海潮坪—潮间带;第Ⅳ组合海侵规模较小,陆相因素增大,沉积环境为河口—滨岸带或者为海陆交互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州湾 介形类 有孔虫 化石组合 沉积环境 第四纪
下载PDF
皖南变质岩中的疑源类、孢粉化石组合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3
2
作者 陈冠宝 陶正 +1 位作者 石永红 徐树桐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74-382,T002,共10页
皖南变质岩区地层原被认为属江南古陆的一部分,时代定为中、晚元古代。本文根据其中所含的Asperatopsophosphaera?sp.,Trachysphaeridium sp.,Nucellosphaeridium sp.,Lophosphaeridium sp.,Leiosphaeridia sp.,Baltisphaeridium spp.,M... 皖南变质岩区地层原被认为属江南古陆的一部分,时代定为中、晚元古代。本文根据其中所含的Asperatopsophosphaera?sp.,Trachysphaeridium sp.,Nucellosphaeridium sp.,Lophosphaeridium sp.,Leiosphaeridia sp.,Baltisphaeridium spp.,Micrhystridium spp.和scolecodonts等疑源类和其它微体化石及笔者等以前发现的Lingulacea总面貌反映的时代,判断其中部分变质地层的时代应为晚元古代—早古生代和早古生代。同时还根据Crassispora sp.,Kraeuselisporites sp.和Lueckisporites ef.virkkiae Potonie & Klaus,Triquitritessp.等孢粉化石组合面貌反映的时代,推断其中尚有一部分为晚古生代地层。因此认为本区是一个从晚元古代—早古生代开始到中生代结束的碰撞型造山带,而不是一个古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疑源类 孢粉 地质意义 变质岩 古植物 化石组合
下载PDF
湖北保康陡山沱组磷酸盐化微体化石组合 被引量:11
3
作者 周传明 袁训来 +2 位作者 肖书海 陈哲 薛耀松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49-366,共18页
中国南方震旦系陡山沱组磷块岩、燧石和页岩中陆续发现的精美保存的化石生物群 ,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栩栩如生的新元古代晚期生物演化的图景 ,表明多细胞真核生物在新元古代冰期之后发生了非常显著的分异。其中磷块岩化石库以生物细胞结构... 中国南方震旦系陡山沱组磷块岩、燧石和页岩中陆续发现的精美保存的化石生物群 ,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栩栩如生的新元古代晚期生物演化的图景 ,表明多细胞真核生物在新元古代冰期之后发生了非常显著的分异。其中磷块岩化石库以生物细胞结构的完好保存而著称。继在贵州瓮安、陕西勉县茶店和江西上饶朝阳之后 ,湖北保康白竹磷矿陡山沱组磷块岩中也发现了类似的磷酸盐化化石生物群。保康化石组合中包括多细胞藻类 Wengania,Paramecia和原地保存的 Thallophyca;大型复杂疑源类 Meghystrichosphaeridium,Echinosphaeridium和目前仅在保康发现的 Bacatisphaera;球状蓝菌化石 Archaeophycus,丝状蓝菌化石 Siphonophycus和在陡山沱组磷块岩中首次发现的 Obruchevella;同时 ,内部保存不同数量小球体的球状化石在保康也大量产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陡山沱组 微体化石 生物群 真核生物 化石组合 新元古代 磷块岩 冰期 台地 扬子地台
下载PDF
湖北武汉下志留统坟头组化石组合及沉积环境 被引量:14
4
作者 纵瑞文 刘琦 龚一鸣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99-308,共10页
文中报道了在武汉市铁箕山新发现的下志留统坟头组剖面。该剖面所在位置交通方便,出露较好,化石丰富,发现有三叶虫、腕足类、双壳类、腹足类、头足类、喙壳类、海百合、锥石、海星、鱼类及遗迹化石等,初步鉴定出13属17种。根据该剖面中... 文中报道了在武汉市铁箕山新发现的下志留统坟头组剖面。该剖面所在位置交通方便,出露较好,化石丰富,发现有三叶虫、腕足类、双壳类、腹足类、头足类、喙壳类、海百合、锥石、海星、鱼类及遗迹化石等,初步鉴定出13属17种。根据该剖面中的化石组合面貌及与邻区的对比认为,武汉地区坟头组的时代应为早志留世(兰多维列世)特列奇期。通过对该剖面化石组合特征、遗迹化石及其他相标志的分析,确定其下部为高能前滨环境,中上部为近滨和远滨环境。本剖面和相关化石材料及相标志的发现进一步丰富了武汉地区下志留统的生物面貌,并且为跨区域之间的地层和古环境对比提供了新资料。最后,作者建议取消武汉地区锅顶山组这一地层单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志留统 坟头组 化石组合 武汉 沉积环境
下载PDF
河南恐龙蛋化石组合类型及其地层时代意义 被引量:16
5
作者 周世全 冯祖杰 张国建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62-369,共8页
根据恐龙蛋化石在河南省 10余个盆地中纵向上的分布特点 ,结合孢粉、轮藻、介形类、岩石同位素年龄及产蛋盆地的大地构造发展演化特征 ,研究认为其代表的地层时代为晚白垩世 ,并提出了 3种不同的蛋化石组合类型 ,进一步“三分”上白垩... 根据恐龙蛋化石在河南省 10余个盆地中纵向上的分布特点 ,结合孢粉、轮藻、介形类、岩石同位素年龄及产蛋盆地的大地构造发展演化特征 ,研究认为其代表的地层时代为晚白垩世 ,并提出了 3种不同的蛋化石组合类型 ,进一步“三分”上白垩统 :即下部组合为长圆柱形蛋、蜂窝蛋、树枝蛋、网格蛋 ;中部组合为椭圆形蛋、副圆形蛋、树枝蛋 ;上部组合为长形蛋、巨形蛋 ,分别代表晚白垩世早、中、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白垩世 化石组合 地层时代 河南 介形类 轮藻 孢粉
下载PDF
藏南柳区砾岩中古植物化石组合及其特征 被引量:19
6
作者 方爱民 阎臻 +3 位作者 刘小汉 陶君容 李继亮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潘裕生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35-445,共11页
柳区砾岩是在印度和欧亚板块碰撞之后伴随造山带的后期演化所形成的一套具有重要大地构造意义的山前磨拉石建造,它对确定印度/亚洲板块碰撞时间的上限、探讨青藏高原的隆升历史具有重要意义。作者等最近在野外考察过程中在该套磨拉石的... 柳区砾岩是在印度和欧亚板块碰撞之后伴随造山带的后期演化所形成的一套具有重要大地构造意义的山前磨拉石建造,它对确定印度/亚洲板块碰撞时间的上限、探讨青藏高原的隆升历史具有重要意义。作者等最近在野外考察过程中在该套磨拉石的上部层位再次找到了一批植物化石,经研究鉴定约有10余种,隶属7科9属。相比前人发现,这些植物化石多是新出现的科属种,而且大多数是已经灭绝的类型,与现生种的关系较远,因此它们的发现为西藏及喜马拉雅地区的古生物及古气候环境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是对这一地区生物化石的重要增补。文中报道这些植物化石组合及其区系特征,探讨这些化石植物组合所反映的古气候条件,并对一些主要的植物化石特征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石组合 砾岩 古植物 藏南 大地构造意义 喜马拉雅地区 植物化石 磨拉石建造 板块碰撞 碰撞时间 亚洲板块 隆升历史 青藏高原 野外考察 环境研究 生物化石 区系特征 气候条件 植物组合 化石特征 造山带 古气候 古生物
下载PDF
论山西中元古代晚期汝阳群微体化石组合(英文) 被引量:10
7
作者 尹磊明 袁训来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9-46,共8页
我国北方 18— 19亿年前的串岭沟组中获得的大球形疑源类 ,迄今 ,被认为是可信的最古老真核化石记录。自上世纪 80年代以来 ,东秦岭北坡的中元古代晚期汝阳群陆续发现了丰富的球形光面疑源类 ,具刺疑源类 ,丝状微体化石和一些有疑问的... 我国北方 18— 19亿年前的串岭沟组中获得的大球形疑源类 ,迄今 ,被认为是可信的最古老真核化石记录。自上世纪 80年代以来 ,东秦岭北坡的中元古代晚期汝阳群陆续发现了丰富的球形光面疑源类 ,具刺疑源类 ,丝状微体化石和一些有疑问的动物遗迹。很显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核生物 中元古代晚期 汝阳群 山西 微体化石组合
下载PDF
宁夏六盘山盆地海参1井上侏罗统—上白垩统微体化石组合 被引量:5
8
作者 蔡习尧 张智礼 +1 位作者 李启剑 李越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0-66,共7页
六盘山盆地海原凹陷肖家湾构造的海参1井钻遇中生代地层。其中安定组见孢粉化石Pinuspollenites-Ali-sporites-Araucariacites组合,时代定为晚侏罗世。和尚铺组含介形类和孢粉化石Cypridea(Cypridea)unicosta-ta-Cypridea(Ulwellia)kosk... 六盘山盆地海原凹陷肖家湾构造的海参1井钻遇中生代地层。其中安定组见孢粉化石Pinuspollenites-Ali-sporites-Araucariacites组合,时代定为晚侏罗世。和尚铺组含介形类和孢粉化石Cypridea(Cypridea)unicosta-ta-Cypridea(Ulwellia)koskulensis组合、Pinuspollenites-Classopollis-Schizaeoisporites组合和大量Peckisphaera paragranulifera,李洼峡组含轮藻和孢粉化石Aclistochara huihuibaoensis-Mesochara cf. voluta-Sphaerochara组合、Classopollis-Cicatricosisporites-Granudiscus组合和介形类Damonella cf. mediocris,Cypridea(Yumenia) sp.等,和尚铺组和李洼峡组的时代可归于早白垩世早中期(Hauterivian—Barremian)。乃家河组产轮藻化石Raskyae-chara sp.,Obtusochara cf. subcylindrica等,时代可能是晚白垩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体化石组合 上侏罗统—上白垩统 海参1井 六盘山盆地 宁夏
下载PDF
浙西上奥陶统于潜组Spirodesmos遗迹化石组合的环境意义 被引量:7
9
作者 晋慧娟 李育慈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82-289,T001,共9页
在概述了浙江西部上奥陶统于潜组的沉积学特征,并进而描述了发现的14个遗迹化石属基础上,从4个方面对Spirodesmos为代表的遗迹组合进行了环境分析:(1)14个遗迹属中仅3个属为穿相型分子,其余占遗迹总属2/3以... 在概述了浙江西部上奥陶统于潜组的沉积学特征,并进而描述了发现的14个遗迹化石属基础上,从4个方面对Spirodesmos为代表的遗迹组合进行了环境分析:(1)14个遗迹属中仅3个属为穿相型分子,其余占遗迹总属2/3以上的遗迹化石均为典型的深水型分子,它们都是Nereites遗迹相的主要成员,因此该遗迹组合可归属于深海Nereites遗迹相中;(2)大部分遗迹化石呈复杂规则弯曲的形态,这种形态的遗迹化石是深海环境的遗迹化石标志;(3)14个遗迹属均为觅食迹和牧食迹,它们的行为习性,尤其是牧食迹主要分布于深海环境;(4)多数遗迹属的水深分布均在200m以下。由此可认为Spirodesmos遗迹组合是半深海-深海环境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迹化石组合 环境意义 上奥陶统 于潜组 古动物
下载PDF
河南东濮凹陷古近系沙三中亚段重力流沉积与伴生遗迹化石组合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洪安 王长征 +2 位作者 蒋飞虎 靳亚勤 胡斌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57-1170,共14页
基于对东濮凹陷97口钻井岩心的详细观察和分析,在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中亚段湖相沉积中识别出滑动、滑塌、碎屑流和浊流共4种类型的重力流沉积。各种类型沉积的主要判识特征如下:(1)滑动沉积以保留部分原始沉积构造、层内准同生小型断裂... 基于对东濮凹陷97口钻井岩心的详细观察和分析,在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中亚段湖相沉积中识别出滑动、滑塌、碎屑流和浊流共4种类型的重力流沉积。各种类型沉积的主要判识特征如下:(1)滑动沉积以保留部分原始沉积构造、层内准同生小型断裂构造及较大角度的地层倾角(陡倾构造)发育、伴生SkolithosPalaeophycus遗迹组合或Planolites-Taenidium遗迹组合为主要特征;(2)滑塌沉积以砂岩层顶、底面均与暗色泥岩呈突变接触以及岩层内部发育各种同生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如包卷层理、火焰状构造、泄水构造、液化脉和各种撕裂屑等)为主要鉴别特征;(3)碎屑流沉积以砂岩呈块状构造、顶部发育漂浮砾石、底部泥岩撕裂屑发育并可见"泥包砾"现象、砂岩顶、底面均与暗色泥岩突变接触为特征;滑塌沉积和碎屑流沉积序列的上部常常伴生Mermoides-Parapaleodictyon遗迹组合;(4)浊流沉积以发育完整或不完整的鲍马序列为主要特征,浊积砂体下部见正粒序层理,底面见有冲刷痕、不规则槽模、重荷模等沉积构造,中上部发育深湖沉积中常见的Semirotundichnus-Puyangichnus遗迹组合。综合分析上述各种重力流沉积特征和伴生遗迹化石组合所体现的水深变化规律,认为遗迹化石组合随着湖水深度的增加呈分带性,与重力流沉积随水深增加而出现的滑动—滑塌—碎屑流—浊流沉积序列具有明显的一致性,且伴随重力流沉积而产生的生物扰动作用是增强的。因此,生物扰动构造(遗迹化石)的研究不仅对湖相沉积中储集层物性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而且针对重力流沉积类型的判识还能提供重要的生物遗迹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濮凹陷 沙河街组 重力流沉积 遗迹化石组合 生物扰动构造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拉什仲组遗迹化石组合与古环境 被引量:19
11
作者 费安玮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78-287,共10页
首次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北缘桌子山地区中奥陶世拉什仲组的遗迹化石进行了系统研究。该组遗迹化石共有 6属 8种 ,建立了Paleodictyon遗迹化石组合。此组合以被侵蚀、改造呈斑状分布的遗迹大量存在与Paleodictyon的普遍出现为最显著的特征... 首次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北缘桌子山地区中奥陶世拉什仲组的遗迹化石进行了系统研究。该组遗迹化石共有 6属 8种 ,建立了Paleodictyon遗迹化石组合。此组合以被侵蚀、改造呈斑状分布的遗迹大量存在与Paleodictyon的普遍出现为最显著的特征。遗迹化石的形态、行为习性、保存方式等分类特征、埋藏学特征等表明该组合相当于Nereites遗迹相 ,代表了深海远源浊流沉积环境 ;而在本组沉积晚期 ,水体开始变浅 ,大致为大陆斜坡 -陆隆半深海浊流沉积环境。其沉积层序、沉积构造及岩性等特征说明拉什仲组为典型的浊流相沉积 ,并以远源相浊流沉积为主 ,其下部近源相浊流沉积较发育。据古流向测定 ,自中奥陶世拉什仲组至公乌素组沉积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迹化石组合 遗迹相 沉积相 古地理环境 中奥陶世 拉什仲组 桌子山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桌子山中奥陶世公乌素组遗迹化石组合与古地理环境 被引量:11
12
作者 费安玮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66-372,共7页
据遗迹化石新资料 ,将内蒙古桌子山地区中奥陶世公乌素组遗迹化石自下而上划分为 8个组合 :Taenidium组合、Zoophycos组合、Volkichnium组合、H elminthopsis-Paleodictyon组合、Granularia组合、 Circulichnus组合、 Chondrites组合及 ... 据遗迹化石新资料 ,将内蒙古桌子山地区中奥陶世公乌素组遗迹化石自下而上划分为 8个组合 :Taenidium组合、Zoophycos组合、Volkichnium组合、H elminthopsis-Paleodictyon组合、Granularia组合、 Circulichnus组合、 Chondrites组合及 H elminthopsis组合。其中 ,H elminthopsis-Paleodictyon与 H elminthopsis两组合属于 N ereites遗迹相 ,并分别出现于陆隆 -深海盆地浊积扇与陆隆浊积扇环境 ;其余 6个组合与 Seilacher( 1 967)的 Zoophycos遗迹相相当 ,代表有机质丰富、平静而贫氧的大陆斜坡环境。遗迹组合序列和遗迹相的递变表明 ,本区在公乌素组沉积期经历了两次由陆棚边缘盆地—大陆斜坡—陆隆 -深海盆地浊积扇 (或陆隆浊积扇 )的环境演变。指出了本组遗迹化石与波兰喀尔巴阡山复理石相遗迹化石在分布上的相似性。认为 Zoophycos相各遗迹组合所赋存的泥灰岩等是很好的生油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迹化石组合 古地理演化 中奥陶世 公乌素组
下载PDF
甘肃靖远煤田早中生代植物化石组合序列 被引量:8
13
作者 孙柏年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63-167,共5页
甘肃靖远煤田早中生代地层发育,动、植物化石丰富,其植物化石可分为五个组合,自下而上为:1.蔡氏脊囊——马利新芦木组合,2.多实拟丹尼蕨——蔡耶贝尔脑蕨组合,3.吉萨尔异叶蔽——亚洲拟合囊蕨组合,4.奇丽锥叶蕨——似银杏组合,5.简单锥... 甘肃靖远煤田早中生代地层发育,动、植物化石丰富,其植物化石可分为五个组合,自下而上为:1.蔡氏脊囊——马利新芦木组合,2.多实拟丹尼蕨——蔡耶贝尔脑蕨组合,3.吉萨尔异叶蔽——亚洲拟合囊蕨组合,4.奇丽锥叶蕨——似银杏组合,5.简单锥叶蕨——拟剌蔡组合.这五个植物化石组合所表示的地质时代分别为中三叠世、晚三叠世、早侏罗世、中侏罗世早期和晚期.它们与我国北方同期植物群均可进行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石组合 古植物学 中生代
下载PDF
内蒙古昌德敖包一带大磨拐河组层序特征及其化石组合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宴文 邵永旭 许燕 《西部资源》 2015年第3期167-169,共3页
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在进行1∶5万巴润布拉格等五幅区域地质调查时,在昌德敖包一带重新填绘了大磨拐河组并测制了剖面,层序特征显示该组在盆地边缘为一套山间河流相粗碎屑岩沉积建造,向盆地内(钻孔中)逐渐过渡为深——半深湖相泥岩... 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在进行1∶5万巴润布拉格等五幅区域地质调查时,在昌德敖包一带重新填绘了大磨拐河组并测制了剖面,层序特征显示该组在盆地边缘为一套山间河流相粗碎屑岩沉积建造,向盆地内(钻孔中)逐渐过渡为深——半深湖相泥岩夹细碎屑岩沉积建造;在本地区该套地层中采集到了大量具有鉴定意义的植物、鱼、叶肢介、介形虫等化石,为其层位归属及时代确立提供了充足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昌德敖包 早白垩世 大磨拐河组 地层特征 化石组合
下载PDF
异珊瑚目的地史分布与化石组合
15
作者 彭向东 刘鹏举 林英铴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1期46-48,共3页
异珊瑚化石始发现于早泥盆世 ,早石炭世为鼎盛时期 ,至早二叠世末全部绝灭。本研究将异珊瑚划分为 4个化石组合 ,并对异珊瑚的起源、分布及迁移规律及生态环境等进行了讨论。化石组合由老至新分别为 :早泥盆世 Tetraphyllia组合 ;晚泥盆... 异珊瑚化石始发现于早泥盆世 ,早石炭世为鼎盛时期 ,至早二叠世末全部绝灭。本研究将异珊瑚划分为 4个化石组合 ,并对异珊瑚的起源、分布及迁移规律及生态环境等进行了讨论。化石组合由老至新分别为 :早泥盆世 Tetraphyllia组合 ;晚泥盆世 Oligophylloides-H eterophyllia组合 ;早石炭世 Pentaphyllia-H exaphyllia-Radiciphyllia 组合 ;早二叠世 Dichophyllia-H eterophyllia-H exaphylloides组合。并指出异珊瑚属于热带—亚热带至暖温带的生物类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珊瑚目 地史分布 化石组合 早泥盆地 早石炭世 分布 早二叠世 迁移规律 生态环境
下载PDF
昆仑山口第四纪化石组合的生态环境分析及其对昆仑山隆升的意义 被引量:19
16
作者 阴家润 崔之久 +2 位作者 葛道凯 刘耕年 伍永秋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43-248,T001,共6页
最近从昆仑山口地区的羌塘组、三岔河组及格尔木河阶地采集了一些第四纪生物化石样品,这些生物化石包括一些哺乳类动物的牙齿、昆虫类、植物苇、藁类茎干化石以及大量双壳类和腹足类化石.化石生态组合的比较研究和埋藏学研究提供了有... 最近从昆仑山口地区的羌塘组、三岔河组及格尔木河阶地采集了一些第四纪生物化石样品,这些生物化石包括一些哺乳类动物的牙齿、昆虫类、植物苇、藁类茎干化石以及大量双壳类和腹足类化石.化石生态组合的比较研究和埋藏学研究提供了有意义的沉积环境变迁的古气候的信息,据此推断昆仑山在上新世-早更新世的海拔高度估计在700~1500m;早、中更新世之交昆仑山迅速地大幅度抬升至3000~3500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 化石组合 生态环境 昆仑山隆升
下载PDF
北京平原区第四纪软体动物化石组合
17
作者 潘云唐 单青生 《大自然探索》 1997年第4期64-68,共5页
本文对北京平原区第四纪软体动物化石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建立了14个组合带,反映了本区第四纪时期经历了大约11个古气候演变阶段。在冷期因气候干燥,环境中水量减少,腹足类化石以陆生肺螺类最为发育;在暖期水生双壳类较为发育,... 本文对北京平原区第四纪软体动物化石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建立了14个组合带,反映了本区第四纪时期经历了大约11个古气候演变阶段。在冷期因气候干燥,环境中水量减少,腹足类化石以陆生肺螺类最为发育;在暖期水生双壳类较为发育,腹足类群明显繁盛,以水生种类的大量出现为特征。冷暖交替的软体动物组合,反映了本区第四纪时古气候的变动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体动物化石组合 北京平原区 第四纪
下载PDF
塔河油田晚白垩世轮藻化石组合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静 《新疆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7-49,共3页
继塔河油田上白垩统南部(沙50井)发现晚白垩世轮藻化石组合后,在北部于奇1井下再次发现晚白垩世轮藻化石组合.通过对组合研究、井震对比,建立了白垩系层序地层.对塔河油田中、新生界沉积演化及油气勘探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塔河油田 晚白垩世 轮藻化石组合
下载PDF
河南省(华北型)早寒武世沉积环境演化及其痕迹化石组合 被引量:5
19
作者 阎国顺 张恩惠 王德有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1993年第3期18-32,共15页
到目前为止本省内早寒武世尚未发现有梅树村期和筇竹寺期沉积,仅有沧浪铺期和龙王庙期沉积存在。在济源—博爱—武陟一线以南地区有沧浪铺阶辛集组、朱砂洞组和龙王庙阶馒头组。该线以北只有龙王庙阶辛集组和馒头组。辛集组是个受特定... 到目前为止本省内早寒武世尚未发现有梅树村期和筇竹寺期沉积,仅有沧浪铺期和龙王庙期沉积存在。在济源—博爱—武陟一线以南地区有沧浪铺阶辛集组、朱砂洞组和龙王庙阶馒头组。该线以北只有龙王庙阶辛集组和馒头组。辛集组是个受特定环境控制的穿时地层单元。早寒武世沧浪铺早—中期(辛集组)沉积环境是潮下浅水陆棚和滨岸潮下带、滨岸潮坪潮间带。沧浪铺中—晚期(朱砂洞组)沉积环境是滨岸碳酸盐潮坪缓坡—潮间—潮上蒸发坪和潮间蒸发岩洼地以及潮下碳酸盐浅水缓坡。龙王庙期(馒头组)沉积环境是滨岸碳酸盐岩潮坪缓坡和潮下碳酸盐岩浅水缓坡。早寒武世痕迹化石主要产于三个层位,可分为H-T组合和L-B组合。前者为潮下浅水陆棚风暴环境痕迹组合,后者为潮间—潮上低能泥坪环境痕迹组合。早寒武世痕迹化石共11属(1新属)、16种(1新种、1相似种、10未定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寒武世 环境演化 痕迹化石组合
下载PDF
中印度洋海盆南部中新世以来碳酸盐补偿深度的演变:来自微体化石组合和元素地球化学的证据
20
作者 刘振尤 葛晨东 +4 位作者 石学法 邹欣庆 纪振强 鲍洋 黄牧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02-709,共8页
通过对中印度洋海盆GC18孔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和微体化石组合进行分析,恢复了该区域碳酸盐补偿深度(Carbonate Compensation Depth,CCD)的演变及环境演化历史.结果表明,GC18孔从上到下可分为五段.第Ⅰ段(0~30 cm)CaO含量和总无机碳(... 通过对中印度洋海盆GC18孔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和微体化石组合进行分析,恢复了该区域碳酸盐补偿深度(Carbonate Compensation Depth,CCD)的演变及环境演化历史.结果表明,GC18孔从上到下可分为五段.第Ⅰ段(0~30 cm)CaO含量和总无机碳(Total Inorganic Carbon,TIC)从表层向下呈显著下降趋势,SiO2呈显著上升趋势,微体化石主要是有孔虫碎屑,还含有少量钙质超微化石Calcidiscus leptoporus(弱脐钙盘藻)和Ceratolithus cristatus(具冠毛角石藻),沉积时代为第四纪.第Ⅲ段(150~280 cm)CaO和TIC含量少于第Ⅰ段,两者从上到下经历了上升-稳定-下降的过程,SiO2变化趋势相反,含钙质超微化石,主要为Discoaster deflandrei(德佛兰盘星石藻),沉积时代为中中新世晚期或更早.第Ⅴ段(300~415 cm)沉积物组分波动相对较大,CaO和TIC平均含量达到最高,SiO2含量较低,钙质超微化石非常丰富,以Umbilicosphaera Jafari(贾法脐球藻),Umbilicosphaera rotula(轮形脐球藻)和Discoaster deflandrei为主,沉积时代为中中新世-早中新世.第Ⅱ段(30~150 cm)和第Ⅳ段(280~300 cm)相似,均呈现低CaO和高SiO2特征且相对稳定,TIC含量很低,未发现微体化石,主要是深海黏土.第Ⅰ,Ⅲ和Ⅴ段CaO含量较高,钙质超微化石均有保存,反映当时沉积均处于CCD以上.第Ⅱ,Ⅳ段CaO含量低,SiO2含量高,钙质超微化石没有保存,反映当时沉积处于CCD以下.从第Ⅴ段到第Ⅱ段(中中新世-晚中新世),CCD整体逐渐变浅,这与全球CCD在此期间的变化特征一致.中印度洋海盆CCD自中新世以来经历了深-浅-深-浅-深的变化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化石组合 碳酸盐补偿深度变化 中新世 中印度洋海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