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5篇文章
< 1 2 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北京话吞音及其社会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韩沛玲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5期135-144,共10页
北京话吞音类型复杂,以三、四字组之中字音节与前后音节发生不同方式的合音为主要途径。吞音是在交际省力、方便这一根本原则的驱动下,基于汉语三字组“中轻重”韵律规则进一步发展的结果。不稳定性、纯语音性为其主要音变特点。老北京... 北京话吞音类型复杂,以三、四字组之中字音节与前后音节发生不同方式的合音为主要途径。吞音是在交际省力、方便这一根本原则的驱动下,基于汉语三字组“中轻重”韵律规则进一步发展的结果。不稳定性、纯语音性为其主要音变特点。老北京人的家庭背景与老城区居住区域为影响吞音比率的最重要社会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话 吞音 类型 特点 动因 社会因素
下载PDF
从《寻津录》看晚清北京话疑问句的语言特征
2
作者 刘巍 刘易春 《海外英语》 2024年第5期178-180,共3页
晚清对外汉语教材《寻津录》中疑问句数量较多,类型全面,包括是非问、特指问、正反问、反问句、设问句。《寻津录》中的疑问句,大都靠疑问词和语气词来表示疑问含义,使用的疑问词数量十分丰富,并且大部分疑问词现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 晚清对外汉语教材《寻津录》中疑问句数量较多,类型全面,包括是非问、特指问、正反问、反问句、设问句。《寻津录》中的疑问句,大都靠疑问词和语气词来表示疑问含义,使用的疑问词数量十分丰富,并且大部分疑问词现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疑问句中多用语气词“么”“呢”,与现代汉语十分相似。通过对《寻津录》中疑问句的分析、特点归纳,可发现北京话口语疑问句正在渐渐发展,逐渐脱离古代汉语,趋向于现在正使用的现代汉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材 《寻津录》 晚清北京话 疑问句 语言特征
下载PDF
清末北京话中的“顶”
3
作者 孟禹彤 《汉字文化》 2024年第19期111-113,共3页
本文根据清末北京话的语料以及威妥玛的《语言自迩集》分析了“顶”作为副词词性的语法意义和句法结构。“顶”在清代之前较多作为名词和动词出现,“顶”的副词用法从清末之后逐渐丰富,语法功能也逐渐由修饰形容词发展到可以修饰动词、... 本文根据清末北京话的语料以及威妥玛的《语言自迩集》分析了“顶”作为副词词性的语法意义和句法结构。“顶”在清代之前较多作为名词和动词出现,“顶”的副词用法从清末之后逐渐丰富,语法功能也逐渐由修饰形容词发展到可以修饰动词、动词短语以及和其他副词连用等多种用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 副词 清末 北京话
原文传递
清东陵北京话方言岛方言文化的保护与开发
4
作者 王帅臣 陈慧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95-101,共7页
以河北省遵化市清东陵方言为研究对象。首先从方言岛定义出发,分析清东陵北京话方言岛的形成与属性;其次,介绍清东陵北京话方言岛的方言文化现状;再次,重点分析清东陵方言文化保护与开发的文化生态区理念,以及打造学术平台、构建传承体... 以河北省遵化市清东陵方言为研究对象。首先从方言岛定义出发,分析清东陵北京话方言岛的形成与属性;其次,介绍清东陵北京话方言岛的方言文化现状;再次,重点分析清东陵方言文化保护与开发的文化生态区理念,以及打造学术平台、构建传承体系、强化市场运营的具体路径,并提出保护开发的策略,即强化路径和策略,树立资源意识、嵌入现代生活、尝试协同营销、注重科技赋能、努力“跨越鸿沟”,以期为方言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东陵 北京话方言岛 方言文化
下载PDF
日本人编北京话会话教科书《燕语新编》话语分析
5
作者 罗冰梨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4期345-353,共9页
《燕语新编》为日本明治末期(1906年)由日本人编写的北京话会话书。本文主要从会话和语用两个方面对《燕语新编》进行话语分析,考察晚清时期北京话使用的实态和日本人编撰汉语会话书的科学性。主要运用萨克斯(Sacks)的会话分析理论、格... 《燕语新编》为日本明治末期(1906年)由日本人编写的北京话会话书。本文主要从会话和语用两个方面对《燕语新编》进行话语分析,考察晚清时期北京话使用的实态和日本人编撰汉语会话书的科学性。主要运用萨克斯(Sacks)的会话分析理论、格赖斯(Grice)的合作原则和利奇(Leech)的礼貌原则来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会话书内容丰富,编撰内容符合汉语会话特征,具有一定科学性。本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当时日本人学习汉语的具体情况,还可为我国对外汉语教科书的编写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话分析 语用分析 北京话 《燕语新编》
下载PDF
北京话及普通话阴平式强化变调补说
6
作者 温昌衍 《嘉应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6-71,共6页
北京话及普通话里存在小称变调,其根本形式是阴平式小称变调(由非阴平调变来),补充形式是阳平式小称变调和去声式小称变调(主要由阴平调变来),它们都衍生出了强化变调。本文补充论述其中的阴平式强化变调。它既体现在个体性的词语上,又... 北京话及普通话里存在小称变调,其根本形式是阴平式小称变调(由非阴平调变来),补充形式是阳平式小称变调和去声式小称变调(主要由阴平调变来),它们都衍生出了强化变调。本文补充论述其中的阴平式强化变调。它既体现在个体性的词语上,又体现在成类别的词语即形容词的各类生动形式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话 阴平式变调 强化变调 形容词生动形式
下载PDF
《长安里语》和明代北京话
7
作者 周一民 《吕梁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6,共6页
明代徐昌祚著《长安里语》是研究明代北京话的珍贵资料,分类收集了23类331条词语,记录了明代北京话一些有趣的方言词汇语音现象,其中大部分与今天北京话一致,也有一小部分已然亡佚或写法殊异。逐个考察这331个词语,并与今日北京话进行... 明代徐昌祚著《长安里语》是研究明代北京话的珍贵资料,分类收集了23类331条词语,记录了明代北京话一些有趣的方言词汇语音现象,其中大部分与今天北京话一致,也有一小部分已然亡佚或写法殊异。逐个考察这331个词语,并与今日北京话进行比照研究,明代北京话面貌得以管中窥豹,同时也为进一步搞清北京话的历史来源和演变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安里语 明代 北京话
下载PDF
近代对日汉语教材《华语跬步》北京话语音系统——兼与《语言自迩集》语音之观照
8
作者 邵燕梅 《现代语文》 2023年第7期4-11,共8页
《华语跬步》是清末民初日本汉语教学体现北京话语音系统的典型性教材,其编写彰显了日本近代汉语教育的重心由南京官话转向了北京官话。根据《华语跬步》所列出的声母类别和分析后的实际音值,清末民初北京话的声母系统(包括零声母)共有2... 《华语跬步》是清末民初日本汉语教学体现北京话语音系统的典型性教材,其编写彰显了日本近代汉语教育的重心由南京官话转向了北京官话。根据《华语跬步》所列出的声母类别和分析后的实际音值,清末民初北京话的声母系统(包括零声母)共有23个声母;韵母系统共有40个韵母,包括开口呼14个、齐齿呼11个、合口呼9个、撮口呼6个。根据《华语跬步》《语言自迩集》两部教材的描写与观照,清末民初北京话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其调型、调值亦与今北京话相同。《华语跬步》的音类描写与《语言自迩集》的音值描写互为观照,共同呈现出北京话声母、韵母、声调的系统面貌,该语音系统能够体现清末民初北京话的实际语音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语跬步》 北京话语音系统 清末民初 《语言自迩集》
下载PDF
北京话里的小称变调 被引量:1
9
作者 温昌衍 温美姬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5-117,共13页
北京话里存在小称变调,其根本形式是阴平式小称变调(由非阴平调变来),补充形式是阳平式小称变调和去声式小称变调(主要由阴平调变来),它们都有“指小”义和/或“表爱”义,在表达上有“轻松”色彩。它们一般见于小称词,构成的小称词主要... 北京话里存在小称变调,其根本形式是阴平式小称变调(由非阴平调变来),补充形式是阳平式小称变调和去声式小称变调(主要由阴平调变来),它们都有“指小”义和/或“表爱”义,在表达上有“轻松”色彩。它们一般见于小称词,构成的小称词主要表现为“儿”缀词、“子”缀词和不带“儿”缀、“子”缀的轻声词。本文主要描写其中的阴平式小称变调,并介绍《现代汉语词典》中收录的相关的阴平式小称变调词,对相关的几个问题也一并进行了讨论。文章建议,鉴于小称变调及其衍生出来的强化变调已经进入了普通话,相关教材宜稍作介绍,交代性质、作用和所见词语类别,使普通话的变调介绍更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话 小称变调 小称变调词 强化变调 普通话变调介绍
下载PDF
说书叙事传统对清末北京话的塑造——以域外汉语教科书《北京官话〈今古奇观〉》为语料
10
作者 韩燕 《语言与翻译》 CSSCI 2023年第1期34-42,共9页
金国璞编写的《北京官话〈今古奇观〉》改编自明代抱瓮老人的《今古奇观》,二者存在互文关系。金国璞改编的突出特点是在互动成分的增加和说书现场话语互动成分的减少两个方面。语言现象的差异本质性原因是由于说书底本与汉语教科书叙... 金国璞编写的《北京官话〈今古奇观〉》改编自明代抱瓮老人的《今古奇观》,二者存在互文关系。金国璞改编的突出特点是在互动成分的增加和说书现场话语互动成分的减少两个方面。语言现象的差异本质性原因是由于说书底本与汉语教科书叙事视角的不同。研究发现,说书叙事传统的本质在于对于互动性语言成分的使用,经金国璞改写后,说书传统特征逐渐减少,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特征仍然存在于北京官话汉语教科书之中,这些特征就是说书叙事传统对北京话的塑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书传统 话本小说 北京官话〈今古奇观〉》 北京话
下载PDF
认知视域下北京话多义词的语义衍生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伟丽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87-96,共10页
北京话多义词的语义衍生机制以隐喻衍生为主,在隐喻衍生中以结构隐喻衍生为主,其次是实体隐喻衍生,方位隐喻衍生较少。北京话多义词的名动形三大词类的语义衍生机制具有同样的认知规律和特点,大体上都是遵循由源域为人们所熟悉的、易理... 北京话多义词的语义衍生机制以隐喻衍生为主,在隐喻衍生中以结构隐喻衍生为主,其次是实体隐喻衍生,方位隐喻衍生较少。北京话多义词的名动形三大词类的语义衍生机制具有同样的认知规律和特点,大体上都是遵循由源域为人们所熟悉的、易理解的、具体的概念衍生为目标域为人们所不熟悉的、抽象的概念。从认知的角度来看,北京话多义词义项间语义衍生认知路径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认知源域中多义词本义的语义特征。不同词类的北京话多义词的词汇语义衍生发展的规律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话多义词 认知衍生机制 隐喻 转喻
下载PDF
北京话“凡”类副词的历时嬗变(1750-1950)
12
作者 刘冬青 《语文学刊》 2023年第1期39-47,共9页
北京话(1750-1950)“凡”类副词主要包括“凡”“大凡”“凡是”这三个总括副词。“凡”是“凡”类副词的根词,是“凡”类副词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的主要承担者,“大凡”“凡是”都由副词“凡”生发、演变而来。文章对1750-1950两百年间... 北京话(1750-1950)“凡”类副词主要包括“凡”“大凡”“凡是”这三个总括副词。“凡”是“凡”类副词的根词,是“凡”类副词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的主要承担者,“大凡”“凡是”都由副词“凡”生发、演变而来。文章对1750-1950两百年间,“凡”类副词在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上的历时演变进行分析,并研究其三者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话 大凡 凡是
下载PDF
也谈“管”的多功能用法及其来源——以早期北京话文献为考察中心
13
作者 张渊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96-104,共9页
通过对“管”的多功能用法,即作介词表“处置”义、作语气副词表“一定”义、作无条件连词表“任意选择”义的分析探讨,发现这些功能都是从动词“管”的“管理”义直接或间接演变而来。因此认为“管”经历了多向的语义演变过程,即“管理... 通过对“管”的多功能用法,即作介词表“处置”义、作语气副词表“一定”义、作无条件连词表“任意选择”义的分析探讨,发现这些功能都是从动词“管”的“管理”义直接或间接演变而来。因此认为“管”经历了多向的语义演变过程,即“管理>处置”“管理>保证>强调”“管理>保证>必然”“管理>理会>任意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北京话 “管” 多功能语素 来源
下载PDF
小说中不可或缺的“小人物”——《哦,香雪》中“北京话”的全景解读
14
作者 何潇 《语文教学之友》 2023年第12期24-26,共3页
在小说中人物是重要的元素之一,故事情节的推动、主题意涵的传达、情感的联结都离不开人物这一要素。除了主要人物以外,小说中还有很多不起眼的“小人物”容易被读者忽略,但是“小人物”往往具有大能量,可以衬托主要人物,推动矛盾冲突... 在小说中人物是重要的元素之一,故事情节的推动、主题意涵的传达、情感的联结都离不开人物这一要素。除了主要人物以外,小说中还有很多不起眼的“小人物”容易被读者忽略,但是“小人物”往往具有大能量,可以衬托主要人物,推动矛盾冲突的发展,在小说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铁凝的小说《哦,香雪》中的“北京话”就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作者却倾注了很多心血,蕴藏着作者精妙的构思,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为小说张力的爆发和叙事空间的营造作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人物 北京话 《哦 香雪》 人物形象
下载PDF
《汉英韵府》北京话音系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林琳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118-121,124,共5页
《汉英韵府》(1874)是美国汉学家卫三畏编纂的重要字典。《汉英韵府》的北京话音系是不是真实反映了当时的北京话呢?为了明确其音系的性质,分纵横两个方面进行比较,横向是与同时期的传教士威妥玛的著作《语言自迩集》比较,纵向是与周一... 《汉英韵府》(1874)是美国汉学家卫三畏编纂的重要字典。《汉英韵府》的北京话音系是不是真实反映了当时的北京话呢?为了明确其音系的性质,分纵横两个方面进行比较,横向是与同时期的传教士威妥玛的著作《语言自迩集》比较,纵向是与周一民先生的《现代北京话研究》比较。通过比较,可以肯定卫三畏记录的确实是北京音。但从其音系所保留的一些古音的特征来说,卫三畏记录的北京音相对比较守旧一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英韵府》北京话音系 《语言自迩集》 《现代北京话研究》
下载PDF
北京话代词“人”的前附缀化——兼及“人”的附缀化在其他方言中的平行表现 被引量:16
16
作者 白鸽 刘丹青 +1 位作者 王芳 严艳群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77-386,共10页
文章在介绍国际学界附缀理论的基础上,对北京话代词"人"的附缀化现象进行了讨论。北京话中来自"人家"的代词"人"在非对比强调时总是轻读,且语音上依附于相邻成分。代词"人"作主语时排斥话题化... 文章在介绍国际学界附缀理论的基础上,对北京话代词"人"的附缀化现象进行了讨论。北京话中来自"人家"的代词"人"在非对比强调时总是轻读,且语音上依附于相邻成分。代词"人"作主语时排斥话题化、焦点化等句法操作,作定语时排斥"的"但允许兼用定语标记"这/那",作宾语时排斥句末及句尾强依附性成分之前的次句末位置。代词"人家"及"我、你、他"则无此限制。冀州话、光山话中亦存在类似现象。根据附缀理论,代词"人"在语音及句法上的种种特殊性表明它已在上述相关位置上发生了前附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话 代词“人” “人家” 附缀 附缀化
下载PDF
北京话擦音格局分析 被引量:16
17
作者 冉启斌 石锋 《华文教学与研究》 CSSCI 2012年第1期67-72,共6页
本文使用语音格局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在擦音空间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有关参数进行归一化和相对化,提出了擦音的G值和D值,并对北京话的5个清擦音重新进行了分析。通过擦音格局分析看到,北京话的5个清擦音相互之间具有较为清晰稳定的位... 本文使用语音格局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在擦音空间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有关参数进行归一化和相对化,提出了擦音的G值和D值,并对北京话的5个清擦音重新进行了分析。通过擦音格局分析看到,北京话的5个清擦音相互之间具有较为清晰稳定的位置关系,擦音[s]与[x]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摩擦性质,共同构成了擦音格局的极限范围。擦音格局分析能够清楚地展示擦音的声学特性与生理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话 擦音 语音格局
下载PDF
清末民初北京话口语词汇及其汉语史价值——以日本明治时期北京官话课本为例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明娥 李无未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6-63,共8页
日本明治时期的十种官话课本里出现了1510个北京话词语,这一惊人的数量不仅反映了清末民初北京口语的基本面貌,也体现了官话课本的"京味儿"风格和实用主义的教学策略。这些北京话词语从形式和内容上都带有明显的口语化特征和... 日本明治时期的十种官话课本里出现了1510个北京话词语,这一惊人的数量不仅反映了清末民初北京口语的基本面貌,也体现了官话课本的"京味儿"风格和实用主义的教学策略。这些北京话词语从形式和内容上都带有明显的口语化特征和地域特色,再现了清末民国前期北京地区的社会现实和风土人情,为北京话词语研究、北京方言词汇史研究、北京官话研究以及辞书编纂等提供了真实可靠的资料,具有重要的汉语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北京话 日本汉语教科书
下载PDF
清中叶以来北京话的“跟”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炜 和丹丹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9-75,共7页
通过对十种口语程度较高的北京话材料进行历时的考察和分析,可以确定北京话中表达与事范畴相与关系和指涉关系的介词"跟"是在清中叶以后产生的,连词"跟"则在清代晚期逐步产生。"跟"的相关用法一经产生,... 通过对十种口语程度较高的北京话材料进行历时的考察和分析,可以确定北京话中表达与事范畴相与关系和指涉关系的介词"跟"是在清中叶以后产生的,连词"跟"则在清代晚期逐步产生。"跟"的相关用法一经产生,即成为北京话中的强势介词和连词。"跟"、"和"、"同"、"与"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产生和使用的年代不同,语法功能不同,使用地域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话 “跟” 介词 连词
下载PDF
北京话是一个重音语言 被引量:40
20
作者 冯胜利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49-473,共25页
文章讨论北京话的重音,认为北京话虽然不是英文类stress-timed的语言,但也是一个重音语言;它是以音节节律为单位实现轻重且直接影响词法和句法的重音语言。文章从音节、音步、韵律词、动词短语,时态短语、句标短语等不同的语法层级,说... 文章讨论北京话的重音,认为北京话虽然不是英文类stress-timed的语言,但也是一个重音语言;它是以音节节律为单位实现轻重且直接影响词法和句法的重音语言。文章从音节、音步、韵律词、动词短语,时态短语、句标短语等不同的语法层级,说明北京话在各个层级上,都表现出重音的作用和特征。文章最后提出,分层级地研究北京话的重音,不仅可以深入对北京话的认识,而且还可以发展韵律学、韵律构词学和韵律句法学的理论,以便深入发掘我们以前从未发现过的新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话 词重音 核心重音 对比/强调重音 语调重音 韵律句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