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分析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和水热循环及其分量对不同增温阈值和路径的响应,加深对区域尺度气候变化的理解,为应对和缓解未来气候变暖提供参考思路。本文利用NESM(Nanjing University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arth...通过分析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和水热循环及其分量对不同增温阈值和路径的响应,加深对区域尺度气候变化的理解,为应对和缓解未来气候变暖提供参考思路。本文利用NESM(Nanjing University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arth System Model)大尺度模式驱动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区域模式,模拟预估中国对未来增暖1.5/2℃时不同排放路径下区域气候的响应。对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场和水热循环未来变化进行定量评估表明,稳定增暖1.5℃情景下,干旱/半干旱区内温度和降水的增加幅度由西向东递减,水分收支分量受到降水影响;净辐射将在整个区域内增加1%~3%,并更多以潜热通量的形式向大气输送热量。增暖达到2℃时干旱区内温升超过2.6℃,降水和水分收支分量增多,净辐射和感热通量将在大部分地区相比增暖1.5℃时减少。对比稳定增暖2℃情景,瞬变增暖2℃下温度的升温幅度在大部分区域减小0.1~0.3℃,瞬变增暖路径下净辐射的减弱可能是导致温度升温幅度降低的原因之一。夏季可用水(降水减去蒸发)对增暖路径的敏感响应导致不同区域内干旱的可能变化存在差异。相比瞬变增暖路径,稳定增暖2℃下干旱及半湿润区干旱缓解有所减缓,而半干旱区内干旱状态进一步缓解。展开更多
目的:探索南北方地区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医体质的分布特点。方法:筛选2009年4月至2023年8月发表的有关中医体质与骨质疏松相关性研究的文献,以“骨质疏松”“中医体质”“osteoporosi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constitution”等...目的:探索南北方地区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医体质的分布特点。方法:筛选2009年4月至2023年8月发表的有关中医体质与骨质疏松相关性研究的文献,以“骨质疏松”“中医体质”“osteoporosi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constitution”等为主题词进行检索,将最终纳入研究的文献按地区进行南北方划分,对纳入文献中的体质与骨质疏松数据进行南北方差异分析。结果:最终纳入研究的文献共19篇,其中南方地区9篇,北方地区10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南方地区气虚质(OR=2.46,95%CI:1.68~3.62)、阳虚质(OR=2.19,95%CI:1.83~2.63)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较高,痰湿质(OR=0.41,95%CI:0.32~0.53)及湿热质(OR=0.56,95%CI:0.35~0.89)为其保护性体质;北方地区血瘀质(OR=2.32,95%CI:1.51~3.58)、阳虚质(OR=2.28,95%CI:1.56~3.34)及阴虚质(OR=1.68,95%CI:1.07~2.64)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较高。结论:南北方地区体质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具有差异,在南方,气虚质、阳虚质为危险因素,痰湿质、湿热质为保护因素;在北方,血瘀质、阳虚质、阴虚质为危险因素。展开更多
文摘通过分析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和水热循环及其分量对不同增温阈值和路径的响应,加深对区域尺度气候变化的理解,为应对和缓解未来气候变暖提供参考思路。本文利用NESM(Nanjing University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arth System Model)大尺度模式驱动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区域模式,模拟预估中国对未来增暖1.5/2℃时不同排放路径下区域气候的响应。对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场和水热循环未来变化进行定量评估表明,稳定增暖1.5℃情景下,干旱/半干旱区内温度和降水的增加幅度由西向东递减,水分收支分量受到降水影响;净辐射将在整个区域内增加1%~3%,并更多以潜热通量的形式向大气输送热量。增暖达到2℃时干旱区内温升超过2.6℃,降水和水分收支分量增多,净辐射和感热通量将在大部分地区相比增暖1.5℃时减少。对比稳定增暖2℃情景,瞬变增暖2℃下温度的升温幅度在大部分区域减小0.1~0.3℃,瞬变增暖路径下净辐射的减弱可能是导致温度升温幅度降低的原因之一。夏季可用水(降水减去蒸发)对增暖路径的敏感响应导致不同区域内干旱的可能变化存在差异。相比瞬变增暖路径,稳定增暖2℃下干旱及半湿润区干旱缓解有所减缓,而半干旱区内干旱状态进一步缓解。
文摘目的:探索南北方地区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医体质的分布特点。方法:筛选2009年4月至2023年8月发表的有关中医体质与骨质疏松相关性研究的文献,以“骨质疏松”“中医体质”“osteoporosi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constitution”等为主题词进行检索,将最终纳入研究的文献按地区进行南北方划分,对纳入文献中的体质与骨质疏松数据进行南北方差异分析。结果:最终纳入研究的文献共19篇,其中南方地区9篇,北方地区10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南方地区气虚质(OR=2.46,95%CI:1.68~3.62)、阳虚质(OR=2.19,95%CI:1.83~2.63)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较高,痰湿质(OR=0.41,95%CI:0.32~0.53)及湿热质(OR=0.56,95%CI:0.35~0.89)为其保护性体质;北方地区血瘀质(OR=2.32,95%CI:1.51~3.58)、阳虚质(OR=2.28,95%CI:1.56~3.34)及阴虚质(OR=1.68,95%CI:1.07~2.64)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较高。结论:南北方地区体质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具有差异,在南方,气虚质、阳虚质为危险因素,痰湿质、湿热质为保护因素;在北方,血瘀质、阳虚质、阴虚质为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