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莲花山断裂带区域构造应力场特征及深圳市罗湖区构造稳定性的讨论
1
作者 沈淑敏 郑芳芳 刘文英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1期33-52,共20页
本文在地质工作的基础上,采用数学及物理方法,模拟计算了莲花山断裂带应力积累、释放过程中安全度、应变能的变化规律,研究了莲花山断裂带的活动性及对深圳地区稳定性的影响。另外讨论了深圳地区活动性断裂的长度、震级、震源深度等与... 本文在地质工作的基础上,采用数学及物理方法,模拟计算了莲花山断裂带应力积累、释放过程中安全度、应变能的变化规律,研究了莲花山断裂带的活动性及对深圳地区稳定性的影响。另外讨论了深圳地区活动性断裂的长度、震级、震源深度等与产生地表裂缝的关系,提供了深圳地区稳定性评价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构造应力场 大陆边缘 应力积累 主干断裂 震源深度 现今构造应力场 活动断层 地表裂缝 断裂系统 地震强度
下载PDF
区域构造应力场的某些变化特征
2
作者 董旭光 周翠英 李红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00年第2期29-33,共5页
应用现代中小地震的震源机制解 ,以山东地区为例 ,推断了该区的现今构造应力场 ,分析了区域构造应力场整体与局部变化特点。在此基础上 。
关键词 区域构造应力场 地震活动 变化特征 震源机制
下载PDF
构皮滩水电站坝区节理特征及对区域构造应力场的指示 被引量:3
3
作者 王令占 侯光久 陈文理 《贵州地质》 2005年第4期289-295,共7页
在区域上广泛分布并具有一致方位的节理,可用来恢复区域构造应力场的状态及其演化过程.通过对乌江构皮滩水电站坝区地层中所发育节理系统的方位、几何样式、充填情况、序列关系等特征的详细观察和分析,发现坝区的节理系统具有三组优势方... 在区域上广泛分布并具有一致方位的节理,可用来恢复区域构造应力场的状态及其演化过程.通过对乌江构皮滩水电站坝区地层中所发育节理系统的方位、几何样式、充填情况、序列关系等特征的详细观察和分析,发现坝区的节理系统具有三组优势方位:走向NNE,倾向NWW(第一组)、走向NWW,倾向NNE(第二组)、走向NWW,倾向SSW(第三组);而且第一组节理形成最早,第三组节理形成其次,第二组节理形成最晚.根据节理系统与应力的各种关系,结合研究区的区域构造演化,认为NNE向节理主要为燕山运动期的产物,并且在后期构造运动中有多次活动,而NWW向节理主要为喜山运动期和新构造运动期的产物.通过对节理系统中方解石脉e双晶的统计,求得燕山早期坝区古应力为111~142MPa,燕山中期坝区古应力为50~83MPa,燕山晚期或喜山早期坝区古应力为52~77MPa.节理系统的发育特征反映了燕山运动以来区域构造应力场主要以近NNW-E-W向的挤压为主,而古应力的变化则反映了燕山运动以来构造活动逐渐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理 区域构造应力场 应力 乌江构皮滩
下载PDF
小江断裂带及周边地区震源机制解与区域构造应力场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田建慧 罗艳 《国际地震动态》 2018年第8期50-51,共2页
川滇块体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相互碰撞使青藏高原向东移动的过程中又受到了稳定的华南块体的阻挡,最终使得川滇块体向南南东方向移动,造成了川滇块体是我国构造活动最强烈的地区之一,东边界也具有了强烈的左旋剪切... 川滇块体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相互碰撞使青藏高原向东移动的过程中又受到了稳定的华南块体的阻挡,最终使得川滇块体向南南东方向移动,造成了川滇块体是我国构造活动最强烈的地区之一,东边界也具有了强烈的左旋剪切变形。自从中国大陆活动地块科学假说的提出,以及活动块体划分及其对中国大陆强震的控制作用研究以来,活动块体边界带受到了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学者根据活动块体的完整性和统一运动方式的特点,认为不同活动块体之间的运动、变形等的差异主要集中在活动块体边界带上,提出活动块体边界不仅是活动块体之间差异运动和相互作用的边界带,也是地壳变形的局部化带和应力应变的集中带,因此,研究活动块体的边界带变得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构造应力场 震源机制解 小江断裂带 周边地区 青藏高原东南缘 活动块体 川滇块体 剪切变形
下载PDF
汶川地区区域构造应力场特征及汶川M_(S)8.0地震对周围主要断层面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何金 许鑫 +3 位作者 吴彪 刘晓磊 杨东辉 路彤 《地震科学进展》 2022年第3期97-109,I0001-I0006,共19页
为剖析2008年汶川M_(S)8.0地震对后期地震的影响及发震区域构造应力场特征,首先利用2008年5月12日—2013年4月19日汶川地震及其邻区的1660条震源机制解,同时采用同一地震多个震源机制中心解的方法筛去重复地震事件的震源机制解,最终获得... 为剖析2008年汶川M_(S)8.0地震对后期地震的影响及发震区域构造应力场特征,首先利用2008年5月12日—2013年4月19日汶川地震及其邻区的1660条震源机制解,同时采用同一地震多个震源机制中心解的方法筛去重复地震事件的震源机制解,最终获得911个震源机制解。其次,通过网格搜索法分段反演出区域构造应力场。结果显示:东北区主要受WNW-ESE向的挤压,西南区受W-E向的挤压,中区受WSW-ENE向的挤压。西南到东北主压应力轴方向有所变化,这可能与龙门山地区受到来自印度板块北北东方向的俯冲推挤、四川盆地的阻挡和巴颜喀拉块体东南向挤压的联合作用有关。然后,基于USGS给出的汶川M_(S)8.0地震的破裂模型,计算出该地震对附近强震的触发关系,结果表明,本次汶川地震对同属龙门山断裂西南端的芦山地震触发作用明显,对位于东昆仑断裂上的玛多地震也有一定的触发作用。最后,计算汶川M_(S)8.0地震对周围断层的同震库仑应力变化,发现本次地震造成龙门山断裂南北两端、秦岭南缘断裂、鲜水河断裂东南端、东昆仑断裂、白玉断裂的库仑破裂应力增加,龙门山断裂南北两端和秦岭南缘断裂增加最为明显,对分析地震危险性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库仑应力 周围断层 中心震源机制解 区域构造应力场
下载PDF
区域构造应力场对煤与瓦斯突出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胡永磊 张宏伟 +1 位作者 宋卫华 杨恒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CSCD 2011年第4期611-612,623,共3页
依据地质动力区划方法,对鹤壁八矿进行Ⅰ~V级活动断裂划分,确定了区域构造的特征。分析了煤层的顶板岩性和构造断裂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构造应力计算模型。结合对矿区地应力测量和岩体应力状态分析,确定了岩体应力状态的分布规律... 依据地质动力区划方法,对鹤壁八矿进行Ⅰ~V级活动断裂划分,确定了区域构造的特征。分析了煤层的顶板岩性和构造断裂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构造应力计算模型。结合对矿区地应力测量和岩体应力状态分析,确定了岩体应力状态的分布规律。通过对结果的分析,认为区域构造应力场控制鹤壁八矿地应力的分布状态,从而决定煤与瓦斯突出呈区域性分布。确定了易发生煤与瓦斯突出的应力升高区的位置,为开采煤层时何时何地采取防突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构造应力场 煤与瓦斯突出 数值模拟 地质动力区划 区域性分布
原文传递
中国西北地区燕山期构造应力场特征与成盆作用 被引量:4
7
作者 吉让寿 秦德余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59-564,共6页
研究西北地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晚白垩世—早第三纪区域构造应力场发现,大致以阿尔金断裂为界,东部和西部地区应力场状态不同。东部地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区域构造应力场主压应力为北北东向;而西部地区主压应力以近南北向为主。晚... 研究西北地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晚白垩世—早第三纪区域构造应力场发现,大致以阿尔金断裂为界,东部和西部地区应力场状态不同。东部地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区域构造应力场主压应力为北北东向;而西部地区主压应力以近南北向为主。晚白垩世—早第三纪区域构造应力场在阿尔金断裂以东地区基本继承了前期应力场状态,阿尔金断裂以西地区主压应力方向为北西向。这种应力场特征与上述阶段形成的盆地原型、盆地反转、构造变形相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构造应力场 成盆作用 燕山期 西北地区 中国
下载PDF
华北土层破裂与新构造应力场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景明 《防灾减灾学报》 1989年第1期35-42,共8页
作者发现华北地区现代地裂缝、历史地裂和黄土构造节理等松散土层破裂,与地震活动、地质构造、地貌和卫星照片反映的现代地壳破裂网格一致,它们都是σ_1轴为NEE~SWW向的新构造应力场作用下的产物,它控制了华北区断裂、地裂与地震活动,... 作者发现华北地区现代地裂缝、历史地裂和黄土构造节理等松散土层破裂,与地震活动、地质构造、地貌和卫星照片反映的现代地壳破裂网格一致,它们都是σ_1轴为NEE~SWW向的新构造应力场作用下的产物,它控制了华北区断裂、地裂与地震活动,决定了松散土层破裂的系统性和区域性.华北断块西部与南部因基底构造蠕滑在表土中主要产生蠕滑地裂缝;其东部和北部因活断层速滑发生强震,同时在表土中出现有水平位移的地震断层和地裂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应力场 地裂缝 松散土层 构造节理 活断层 地壳破裂 断块区 卫星照片 顺扭 区域构造应力场
下载PDF
三峡水库地区构造应力场特征三维黏弹性数值模拟
9
作者 陈连旺 詹自敏 +2 位作者 李玉江 叶际阳 李妍 《国际地震动态》 2012年第6期50-50,共1页
利用三峡水库地区地壳三维黏弹性有限元模型,定量研究区域构造应力场空间分布特征,为三峡库区地震危险陛评价提供库区构造应力场的相关信息。
关键词 区域构造应力场 三峡库区 水库地区 黏弹性 应力场特征 数值模拟 三维 空间分布特征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中南段现代构造应力场
10
作者 孙业君 王俊 +4 位作者 刘红桂 黄耘 周云好 王俊菲 叶碧文 《国际地震动态》 2012年第6期111-111,共1页
在地震学研究中,震源机制解是研究区域构造应力场最基础的资料和常用的方法。应用小震断层面解反演平均应力场不仅能给出一个地区的平均应力场,还能给出中等主压应力相对大小及错动断层面等信息。20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已经发展了多种... 在地震学研究中,震源机制解是研究区域构造应力场最基础的资料和常用的方法。应用小震断层面解反演平均应力场不仅能给出一个地区的平均应力场,还能给出中等主压应力相对大小及错动断层面等信息。20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已经发展了多种采用多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资料反演区域构造应力场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构造应力场 郯庐断裂带 区域构造应力场 震源机制解 平均应力场 断层面解 资料反演 主压应力
下载PDF
四川地区1970年——1989年区域应力场时空变化特征的探讨
11
作者 蒲晓虹 李桂芳 《高原地震》 1993年第1期61-66,共6页
地震是地壳介质受应力作用而发生的应变释放的一种快速地壳运动形式、在特定结构的地壳介质中应力集中促成了地震的孕育和发生。因此,探索地壳中的应力状态,研究在大区域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各局部地区应力场的时空变化特征,寻找高应力背景... 地震是地壳介质受应力作用而发生的应变释放的一种快速地壳运动形式、在特定结构的地壳介质中应力集中促成了地震的孕育和发生。因此,探索地壳中的应力状态,研究在大区域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各局部地区应力场的时空变化特征,寻找高应力背景区,对潜在震源区的确定及未来地震危险性分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对应力场时空变化特征的研究主要是通过由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应力场 时空变化特征 地壳介质 断层面解 地震危险性分析 潜在震源区 主压应力 背景区 区域构造应力场 震群
下载PDF
北山及邻区晚古生代基性岩墙群几何特征及构造意义--基于遥感影像研究
12
作者 常旺 张贵山 +5 位作者 彭仁 温汉捷 刘磊 张磊 孟乾坤 王亮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6-545,共10页
北山及邻区广泛发育晚古生代基性岩墙群,反映了该地先存裂隙(节理)的区域构造应力场和岩墙群形成后经历的构造活动,对探究岩浆活动、反演构造演化过程及分析岩墙几何特征与构造应力之间的耦合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综合遥感和地质方法,在... 北山及邻区广泛发育晚古生代基性岩墙群,反映了该地先存裂隙(节理)的区域构造应力场和岩墙群形成后经历的构造活动,对探究岩浆活动、反演构造演化过程及分析岩墙几何特征与构造应力之间的耦合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综合遥感和地质方法,在遥感影像中解译提取1777条基性岩墙,通过几何工具计算得到岩墙走向数据,总结岩墙群空间分布规律,同时与其形成时的大陆动力学演化背景相对应。结果表明,北山及邻区岩墙优势走向方位集中于0°~65°与320°~360°,绝大部分岩墙是在伸展作用中张性区域应力场控制下形成的,具张性性质或剪张性性质,部分岩墙受后期碰撞挤压环境影响,具张剪性性质。岩墙群主导成因机制是区域伸展构造作用,兼以地幔柱远程效应及热点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地质 基性岩墙群 几何特征 区域构造应力场 北山
下载PDF
某地区区域现代构造应力场特征分析
13
作者 杜研岩 周志广 郭锐 《山西建筑》 2011年第8期72-74,共3页
分别介绍了区域现代构造应力场和震源机制解的概念,结合相关资料,分析了某区域地震等震线特点,并阐述了该区域内现代构造应力状态及地应力场,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关键词 区域现代构造应力场 震源区 等震线
下载PDF
交角约90°共轭断裂的现今形变及对构造应力场的指示意义——以2019年M_(W)≥6.4菲律宾地震序列为例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雨晴 冯万鹏 张培震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13-332,共20页
共轭断裂是恢复区域构造应力场方位的主要地质学证据之一,其交角大小可能反映了当地的力学环境。交角约90°的情况是其中重要的一类,但目前对其认知仍较为有限。为研究此类断层的构造指示意义,文中以2019年10—12月菲律宾4次M_(W)≥... 共轭断裂是恢复区域构造应力场方位的主要地质学证据之一,其交角大小可能反映了当地的力学环境。交角约90°的情况是其中重要的一类,但目前对其认知仍较为有限。为研究此类断层的构造指示意义,文中以2019年10—12月菲律宾4次M_(W)≥6.4地震序列为例,采用InSAR空间测量学方法,精细研究了该过程的地表形变特征,进而确定了该地震断层系统的几何参数。结果显示,这4次地震发生在走向为48.8°、倾角为74.5°的右旋走滑断裂与走向为318.2°、倾角为68.9°的左旋走滑断裂上,可见2条断裂具有正交共轭的特征。经计算,2条断层主要滑动矢量间的最小旋转角达29.28°,在地震学意义上并不完全共轭。根据区域应力场结果,该共轭系统的剪裂角平分线方向与区域压应力的方位基本一致。余震分布显示发震断层延伸到莫霍面边缘,具备了成断层时潜在的韧性剪切条件。库仑应力模拟显示在共轭断裂系统中1支上的滑动过程可同时造成2支在交叉处一致的应力卸载作用,表明共轭系统中的2条断层对区域应力场卸载具有等效性。在全球范围内,搜集获取的共轭断层系统活动序列显示以“L”型展布的几何特征为主,且呈现2支断层发育不平衡的现象,该差异性很可能与断层之间的物性差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共轭断裂 2019年菲律宾地震序列 InSAR同震形变 区域构造应力场
下载PDF
2001年云南永胜6.0级地震余震序列震源机制解与震源区应力场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王曰风 刁桂苓 +3 位作者 张秀萍 张彦清 朱振兴 马利军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9-123,共5页
利用垂直向的Pg和Sg波的最大振幅比计算方法,计算了2001年云南永胜6.0级地震余震序列的震源机制解。通过统计方法和系统聚类分析方法,结合余震序列的震中分布,对永胜6.0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和震源区应力场的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 利用垂直向的Pg和Sg波的最大振幅比计算方法,计算了2001年云南永胜6.0级地震余震序列的震源机制解。通过统计方法和系统聚类分析方法,结合余震序列的震中分布,对永胜6.0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和震源区应力场的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所得发震断层为NWW向直立右旋走滑断层,与美国哈佛大学的主震CMT解的节面一致,也与余震分布一致,证明结果比较可靠;(2)震区主压应力场方向为NNW—SSE,与其现今区域构造应力场主压应力方向(NNW向)一致,表明余震的应力场主要受主震震源应力场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震序列 震源机制 区域构造应力场 震源区应力场 云南永胜
下载PDF
青海格尔木-五道梁地区现今地应力测量结果及其构造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春山 吴满路 +2 位作者 廖椿庭 马寅生 区明益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3-186,共4页
本文给出了格尔木 五道梁地区近年地应力测量的结果,并据此进行了构造分析。实测结果表明:最大主应力的方向总体上与区域构造应力场的方向基本一致,呈NE向,局部地区主应力的方向受局部断裂的影响而不同于区域应力场的方向。在地震前后,... 本文给出了格尔木 五道梁地区近年地应力测量的结果,并据此进行了构造分析。实测结果表明:最大主应力的方向总体上与区域构造应力场的方向基本一致,呈NE向,局部地区主应力的方向受局部断裂的影响而不同于区域应力场的方向。在地震前后,主应力的大小和方向均发生变化。在震后,昆仑山断裂带附近地应力数值降低约三分之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测量 五道梁地区 构造分析 格尔木 区域构造应力场 青海 最大主应力 区域应力场 实测结果 发生变化 地震前 断裂带 昆仑山 局部 震后
下载PDF
2000年1月15日姚安6.5级地震余震序列震源机制解与震源区应力场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曰风 张秀萍 +4 位作者 王志敏 郑毅 张广莉 李峰 马佳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81-85,共5页
本文利用垂直向的Pg和Sg波的最大振幅比方法,计算2000年1月15日云南姚安6.5级地震后余震序列震源机制解,通过统计和系统聚类分析,再结合震中分布图,综合分析了云南姚安6.5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和震源区应力场破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震源断... 本文利用垂直向的Pg和Sg波的最大振幅比方法,计算2000年1月15日云南姚安6.5级地震后余震序列震源机制解,通过统计和系统聚类分析,再结合震中分布图,综合分析了云南姚安6.5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和震源区应力场破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震源断层的走向为SEE—NWW占主导,其平均解为120°,震区主压应力轴平均解为145°,即SSE向,与震源区现今构造应力场主压应力方向一致,表明余震的应力场主要受区域应力场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机制 地震序列 区域构造应力场 震源区应力场
下载PDF
龙门山断裂带强度分段特征及汶川地震前后地应力场变化
18
作者 王成虎 黄禄渊 杨树新 《国际地震动态》 2018年第8期12-14,共3页
大地震往往发生在活动断裂带上相对高应力积累或闭锁的段落上。如何有效地识别出断裂带上正在积累应力且孕育大地震的段落,成为大地震中—长期危险地段判定的重要依据。早期研究中的原地应力数据积累非常少,而在震区地震前后非常短的时... 大地震往往发生在活动断裂带上相对高应力积累或闭锁的段落上。如何有效地识别出断裂带上正在积累应力且孕育大地震的段落,成为大地震中—长期危险地段判定的重要依据。早期研究中的原地应力数据积累非常少,而在震区地震前后非常短的时间内取得的数据就更少,这就给利用原地应力实测数据来研究地震增加了很多困难。李方全等人从邢台、海城、龙陵、唐山等大震区震后地应力测量结果得出,震中区在震后主应力和剪应力值远小于邻近地区,距离震中较远处测得的最大剪应力值为震中区的2—3倍,唐山地震震中区在地震后不久,测得的最大主应力方向与区域构造应力场的方向有较大偏离,但经过一段时间调整后,最大主应力的方向又与区域构造应力的方向一致起来,这可能反映了地震过程中和震后应力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断裂带 应力场变化 地震前 分段特征 区域构造应力场 应力测量 汶川 强度
下载PDF
确定古应力场的断层擦痕分析法力学原理
19
作者 潘立宙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1期5-22,共18页
利用断层擦痕方向判断区域构造应力场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方法。本文详细介绍了这种方法的历史发展、使用步骤和适用条件以及作为方法基础的力学原理。方法的主要点是从野外测量得到区域中诸断层面上的擦痕方向,并按 Bott 原则将... 利用断层擦痕方向判断区域构造应力场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方法。本文详细介绍了这种方法的历史发展、使用步骤和适用条件以及作为方法基础的力学原理。方法的主要点是从野外测量得到区域中诸断层面上的擦痕方向,并按 Bott 原则将这些方向视为当时将出现断层的那些截面上的剪应力的方向。根据这些实测数据,利用连续介质力学给出的区域应力与任一截面上剪应力之间的关系式,并采用数学中的最优化处理方法,可以求出区域应力场的三个主应力方向和一个主应力差的比值。若要确定三个主应力的大小,则尚须辅以其它方法定出一个应力差的值和各向等应力的值,此时方能具有足够的方程来全面确定所求的区域构造应力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场 断层擦痕 区域构造应力场 断层面 连续介质 应力方向 方向余弦 应力 应力状态 正断层
下载PDF
西石门铁矿旋转地应力场的研究
20
作者 李长洪 方祖烈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0期85-91,共7页
本文运用地质力学的原理和空心包体应力解除法,对西石门铁矿区进行了构造应力场研究和地应力实测。不仅论证了西石门铁矿旋转地应力场与旋扭构造的关系,而且为旋扭构造体系提供了实测数据。
关键词 应力场 区域构造应力场 西石门铁矿 旋扭构造 空心包体应力解除法 地质力学 北北东向断裂 主压应力 新华夏构造体系 旋转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