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3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模态超声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前中央区域淋巴结转移的评估
1
作者 李晓青 刘昕 +4 位作者 徐艺泽 王若雪 郑冬 马策 安云恒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4年第5期689-695,共7页
目的评估多模态超声检查技术对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术前发生中央区域淋巴结转移(CLNM)的准确度。方法选择经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结节患者108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89例;年龄20~77岁,平均年龄47.1岁;结节大小1.0~2.6 cm,平均结节大小1.9... 目的评估多模态超声检查技术对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术前发生中央区域淋巴结转移(CLNM)的准确度。方法选择经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结节患者108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89例;年龄20~77岁,平均年龄47.1岁;结节大小1.0~2.6 cm,平均结节大小1.9 cm。全部病例均经病理诊断为PTC,且术前均行多模态超声检测,包括常规二维超声、超声造影(CEUS)技术和微血流成像(MFI)检测技术。按照中央区域淋巴结有无转移,将患者分为非转移组与转移组,记录两组患者的病理特点和超声波特点,分析PTC患者中出现CLNM的独立风险因子。并且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评估其特异度、灵敏度和准确度,并对比了各种诊断模式来评估其准确度。结果经病理诊断,CLNM 43例(39.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二维超声下结节与被膜接触、结节直径≥0.8 cm、MFI模式下中央型血流分布模式、在CEUS模式下的结节与被膜的接触及向心性灌注等因素是导致CLNM的独立风险因子(P<0.05);多模态超声在预测CLNM风险的准确度显著优于单一的检测模式,其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依次为76.7%、81.5%、80.2%,三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FI、CEUS和二维超声相结合应用可以更加准确地预测PTC手术前颈部淋巴结的转移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中央区域淋巴结转移 微血流成像 超声造影 多模态超声
下载PDF
高分辨MR成像联合ADC值预测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区域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郭成 李常虹 +4 位作者 顾华勇 赵希鹏 刘震 王艳丽 刘桂芳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3期155-157,183,共4页
目的 探讨高分辨MR成像联合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预测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nCRT)后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效能。方法纳入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中心医院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93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于nCRI前、结束时6~8周接受高... 目的 探讨高分辨MR成像联合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预测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nCRT)后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效能。方法纳入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中心医院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93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于nCRI前、结束时6~8周接受高分辨率MRI T2WI、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并在1周内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淋巴结转移组(n=24)和未转移组(n=69)。比较两组nCRT前、后淋巴结短径、长径、ADC值及其变化百分比绝对值(Δ%),分析高分辨MR成像联合ADC值预测直肠癌nCRT后区域淋巴结转移的价值。结果 转移组nCRT前后淋巴结短径均大于非转移组,nCRT前ADC值均小于非转移组(P<0.05);转移组Δ短径%、ΔADC%值均小于非转移组(P<0.05);但两组nCRT前后长径及Δ长径%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Δ短径%、MDC%是直肠癌患者nCRT后区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测指标;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显示,Δ短径%、ΔADC%单独及联合预测直肠癌患者nCRT后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8、0.852、0.879,具有一定预测价值。结论 高分辨MR成像联合ADC值预测直肠癌nCRT后区域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的价值,其中淋巴结短径与ADC值变化可有效提示nCRT后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新辅助放化疗 区域淋巴结转移 高分辨MR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值
下载PDF
胃癌区域淋巴结体积测量:球面感兴趣区CT阈值法和手动勾画计算容积法的比较
3
作者 叶飞 肖友平 +3 位作者 黄洪磊 叶再生 张卫铃 孙静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2-436,共5页
目的:比较和分析两种基于CT影像的胃癌区域淋巴结体积测量方法--球面感兴趣区(Sphere ROI) CT阈值法和手动勾画计算容积法的一致性。方法:收集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81例胃癌患者资料,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从转移性、非转移性淋巴结中各选... 目的:比较和分析两种基于CT影像的胃癌区域淋巴结体积测量方法--球面感兴趣区(Sphere ROI) CT阈值法和手动勾画计算容积法的一致性。方法:收集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81例胃癌患者资料,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从转移性、非转移性淋巴结中各选取50枚进行测量和分析,比较两种方法测量淋巴结体积的一致性。一致性检验采用Kappa检验和组内相关系数(ICC)检验。结果:2名医师应用手动勾画计算容积法测量淋巴结体积的一致性(Kappa=0.823,ICC=0.980),以及应用Sphere ROI CT阈值法测量淋巴结体积的一致性(Kappa=0.892,ICC=0.992)均良好,且后者优于前者。另一方面,医师A在不同时间点应用手动勾画计算容积法测量淋巴结体积的一致性(Kappa=0.822, ICC=0.988),以及应用Sphere ROI CT阈值法测量淋巴结体积的一致性(Kappa=0.874,ICC=0.994)也较好,且后者优于前者。结论:Sphere ROI CT阈值法在胃癌区域淋巴结体积测量的一致性优于手动勾画计算容积法,且操作更简单便捷,推荐在胃癌区域淋巴结体积测量上优先考虑使用Sphere ROI CT阈值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面感兴趣区 手动勾画 胃癌区域淋巴结 体积测量 一致性
下载PDF
双源CT能谱成像多参数在宫颈癌区域淋巴结定性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4
作者 帕丽旦·尼亚孜 王姗姗 伊斯拉木江·吐尔逊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期46-50,共5页
目的 分析双源CT能谱成像多参数对宫颈癌区域淋巴结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经病理活检诊断为宫颈癌且存在区域淋巴结肿大患者,年龄27~68岁,平均年龄51.23岁;身体质量指数21~... 目的 分析双源CT能谱成像多参数对宫颈癌区域淋巴结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经病理活检诊断为宫颈癌且存在区域淋巴结肿大患者,年龄27~68岁,平均年龄51.23岁;身体质量指数21~29 kg/m^(2),平均身体质量指数22.86 kg/m^(2);根据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标准,Ⅰ期15例,Ⅱ期39例,Ⅲ期42例,Ⅳ期6例;组织病理学类型,鳞癌86例,腺癌12例,腺鳞癌3例,透明细胞癌1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双源CT能谱成像检查,行动脉期及静脉期增强扫描,检测标准化碘浓度(NIC)和能谱曲线斜率(λHU);根据术后淋巴结的病理结果,分为淋巴结转移组和淋巴结未转移组,比较两组动脉期及静脉期的NIC、λHU,使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 在102例经病理活检诊断为宫颈癌且存在区域淋巴结肿大患者中,CT检出淋巴结共531个。根据术后淋巴结的病理诊断,分为淋巴结转移组345个和淋巴结未转移组186个。淋巴结转移组动脉期及静脉期的NIC、λHU均大于淋巴结未转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动脉期:0.41±0.19 vs 0.20±0.12,6.78±1.43 vs 2.41±0.55。静脉期:0.68±0.56 vs 0.39±0.27,5.85±1.37 vs 3.72±0.61。P <0.05);经ROC曲线分析,动脉期NIC、λHU及静脉期NIC、λHU定性诊断宫颈癌区域淋巴结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25、0.905和0.935、0.930,最佳截断值分别为0.44、7.53和0.76、5.95,灵敏度分别为76.65%、68.91%和72.53%、75.76%,特异度分别为81.92%、93.47%和74.58%、82.43%。结论 运用双源CT能谱成像多参数进行定量分析,在宫颈癌区域淋巴结定性诊断中具有较大意义,可作为术前判断区域淋巴结转移的重要依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区域淋巴结 定性诊断 双源CT 能谱成像
下载PDF
胃癌伴区域淋巴结转移患者DECT影像特征及诊断价值
5
作者 陈嘉琦 娄江华 +3 位作者 肖伟 张益杰 张中 张昊宇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4期62-65,I0006,共5页
目的:探讨胃癌(GC)伴区域淋巴结转移患者能谱计算机断层扫描(DECT)影像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1月期间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54例GC患者,所有患者均行DECT影像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DECT诊断淋巴... 目的:探讨胃癌(GC)伴区域淋巴结转移患者能谱计算机断层扫描(DECT)影像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1月期间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54例GC患者,所有患者均行DECT影像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DECT诊断淋巴结转移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比较转移淋巴结与非转移淋巴结的一般参数与DECT定量参数,评估DECT在GC伴区域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结果:以病理结果为标准,DECT对GC分期诊断准确率为87.0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灶厚度、动脉期标准化碘浓度(nIC)、动脉期能谱曲线斜率(λHU)、静脉期nIC及静脉期λHU均为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结果显示,病灶厚度、动脉期nIC、静脉期nIC、动脉期λHU及静脉期λHU对判断淋巴结转移诊断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8、0.731、0.810、0.737、0.730。结论:DECT中病灶厚度、动静脉期的nIC、λHU参数对预测GC患者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区域淋巴结转移 能谱计算机断层扫描
下载PDF
结直肠癌组织中DJ-1表达对患者区域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临床意义
6
作者 段杨丽 冯洁 +1 位作者 秦家丽 杨华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33-240,共8页
目的 分析结直肠癌(CRC)组织中蛋白/核酸去糖酶1(DJ-1)表达与患者区域淋巴结转移(LNM)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7年6月至2022年4月在桂林市人民医院接受根治性手术的258例CR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了258例患者的CRC组织,其中81例患... 目的 分析结直肠癌(CRC)组织中蛋白/核酸去糖酶1(DJ-1)表达与患者区域淋巴结转移(LNM)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7年6月至2022年4月在桂林市人民医院接受根治性手术的258例CR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了258例患者的CRC组织,其中81例患者有配对的癌旁组织。另选择同期经内镜下治疗的58例患者的结直肠腺瘤组织作为对照。分析CRC组织中不同DJ-1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组织中DJ-1表达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区域LNM的预测因素。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讨影响CRC患者复发及死亡的因素。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不同DJ-1表达患者的5年无复发生存率和生存率。结果 3组的DJ-1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2.557,P<0.001)。CRC组织中DJ-1蛋白中度表达和强表达患者的占比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结直肠腺瘤组织(P均<0.05)。高表达组患者的年龄偏大,55.56%患者的原发病灶位于左半结肠,低分化CRC患者的占比较高,患者的区域LNM阳性率也较高(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RC组织中DJ-1蛋白高表达能独立预测区域LNM和低分化CRC(P均<0.05)。258例患者的5年无复发生存率和生存率分别67.44%和70.54%。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RC组织中DJ-1蛋白高表达为CRC患者复发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上述结果与基于Oncomine数据库和TCGA队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CRC组织中DJ-1蛋白高表达与区域LNM相关,这可能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DJ-1有潜力成为预测CRC患者区域LNM和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核酸去糖酶1 区域淋巴结转移 结直肠癌 预后
下载PDF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联合肝组织楔形切除和区域淋巴结清扫治疗早期胆囊癌的效果及对肿瘤标志物、炎性介质水平的影响
7
作者 朱琳 刘益民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4期86-89,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联合肝组织楔形切除和区域淋巴结清扫治疗早期胆囊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86例早期胆囊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3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和观察组(43例,腹腔...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联合肝组织楔形切除和区域淋巴结清扫治疗早期胆囊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86例早期胆囊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3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和观察组(43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联合肝组织楔形切除和区域淋巴结清扫)。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的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及糖类抗原242(CA24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术后,两组的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1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联合肝组织楔形切除和区域淋巴结清扫治疗早期胆囊癌虽会延长手术时间,增加术中出血量,但不影响术后恢复,且能进一步下调肿瘤标志物表达,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肝组织楔形切除 区域淋巴结清扫 胆囊癌 肿瘤标志物 炎性介质
下载PDF
肺腺癌伴区域淋巴结转移患者驱动基因突变情况及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8
作者 王炎 靳红领 董嘉兴 《癌症进展》 2024年第17期1960-1964,共5页
目的探讨肺腺癌伴区域淋巴结转移患者驱动基因突变情况及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100例肺腺癌伴区域淋巴结转移患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ROS原癌基因1受体酪氨酸激酶(ROS1)及... 目的探讨肺腺癌伴区域淋巴结转移患者驱动基因突变情况及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100例肺腺癌伴区域淋巴结转移患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ROS原癌基因1受体酪氨酸激酶(ROS1)及RET基因突变情况。分析肺腺癌伴区域淋巴结转移患者驱动基因突变情况,并比较不同临床特征肺腺癌伴区域淋巴结转移患者驱动基因突变情况。结果100例肺腺癌伴区域淋巴结转移患者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单基因突变中,EGFR突变44例(44%),ALK突变19例(19%),RET突变6例(6%),ROS1突变3例(3%)。不同性别、吸烟史、N分期肺腺癌伴区域淋巴结转移患者EGFR突变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N分期肺腺癌伴区域淋巴结转移患者ALK突变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吸烟史、分化程度、N分期肺腺癌伴区域淋巴结转移患者ROS1、RET突变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腺癌伴区域淋巴结转移患者存在EGFR、ALK、ROS1及RET基因突变,以EGFR基因突变为主,EGFR突变患者淋巴结转移风险较小,ALK基因突变患者可能存在更高的淋巴结转移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区域淋巴结转移 临床特征
下载PDF
区域淋巴结切除对小鼠结直肠肿瘤CEA、VEGF-C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万首伟 黄桂林 +1 位作者 韩丹青 侯吉学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992-1995,共4页
目的:探讨区域淋巴结切除对小鼠结直肠肿瘤CEA、VEGF-C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健康BALB/c小鼠分为3组,虚拟切口+PBS注射15只(A组),虚拟切口+CT26.WT注射30只(B组),模型组(区域淋巴结切除)+CT26.WT注射15只(C组)。再将B组分为B1组15只(... 目的:探讨区域淋巴结切除对小鼠结直肠肿瘤CEA、VEGF-C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健康BALB/c小鼠分为3组,虚拟切口+PBS注射15只(A组),虚拟切口+CT26.WT注射30只(B组),模型组(区域淋巴结切除)+CT26.WT注射15只(C组)。再将B组分为B1组15只(未行区域淋巴结切除)、B2组15只(肿瘤埋植7天后行区域淋巴结切除)。用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CEA、VEGF-C浓度,并对各组小鼠的瘤块称重及测算体积。结果:A组、B1组、B2组、C组小鼠血清CEA浓度分别为(602.6±52.2)pg/mL、(640.3±37.6)pg/mL、(676.5±56.6)pg/mL、(698.9±45.7)pg/mL,四组小鼠血清VEGF-C浓度分别为(153.5±13.0)pg/mL、(164.6±14.6)pg/mL、(177.1±15.4)pg/mL、(186.0±17.2)pg/mL。B组、C组的小鼠血清CEA、VEGF-C浓度相比A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与B1组相比,B2组、C组小鼠血清CEA、VEGF-C浓度均升高(P<0.05);瘤块重量及体积均明显增大(P<0.05)。结论:区域淋巴结切除可能会使小鼠肿瘤CEA及VEGF-C的表达上调,促进移植瘤的生长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淋巴结切除 CT26.WT CEA VEGF-C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肝组织楔形切除及区域淋巴结清扫术治疗T1b期胆囊癌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0
作者 闫一洋 刘红山 +5 位作者 岳学良 杨森 闫帅 谭飞龙 王一涵 刘冰冰 《临床研究》 2023年第12期27-30,共4页
目的探讨T1b期胆囊癌(GBC)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LC)联合肝组织楔形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20年1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T1b期GBC患者共计8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44,LC联合肝... 目的探讨T1b期胆囊癌(GBC)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LC)联合肝组织楔形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20年1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T1b期GBC患者共计8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44,LC联合肝组织楔形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术治疗)与对照组(n=42,LC治疗),对两组围手术期指标、疼痛程度[痛觉模拟评分法(VAS)]、肿瘤标志物、生活质量[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并发症发生率、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且出血量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24 h、72 h 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72 h癌胚抗原(CEA)、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个月WHOQOL-BREF评分提高,且研究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1.36%)与对照组(7.1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年生存率(36.36%)较对照组(16.67%)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C联合肝组织楔形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术应用于T1b期GBC患者治疗中,能够提高生活质量,提高远期生存率,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但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出血量更多,恢复时间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 肝组织楔形切除 区域淋巴结清扫术 T1b胆囊癌
下载PDF
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短程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后区域淋巴结的转归
11
作者 谢福平 高昱 +3 位作者 林振宇 肖帆 蔡耀元 邱兴烽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1271-1274,共4页
目的:探讨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LARC)新辅助短程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后区域淋巴结的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32例)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8例)收治... 目的:探讨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LARC)新辅助短程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后区域淋巴结的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32例)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8例)收治的40例LARC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接受新辅助短程放化疗联合卡瑞利珠单抗治疗后行腹腔镜手术的20例患者为试验组,以直接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20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淋巴结检出情况,以及比较试验组原发肿瘤和区域淋巴结的病理完全缓解率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N降期患者例数显著增多(18例vs.7例,P<0.001),淋巴结转移阳性率显著降低(1.4%vs.9.1%,P<0.001),阳性淋巴结患者例数显著减少(4例vs.16例,P<0.001)。试验组淋巴结检出数略低于对照组[(18.3±8.7)枚vs.(20.4±6.5)枚,P=0.392]。此外,试验组中区域淋巴结的病理缓解率显著高于原发肿瘤(80%vs.30%,P=0.001)。结论:LARC患者经新辅助短程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后阳性淋巴结的病理缓解效果显著,并推测直肠肿瘤区域淋巴结的病理缓解具有“空间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新辅助短程放化疗 免疫治疗 区域淋巴结 空间效应
下载PDF
乳腺癌区域淋巴结切除对术后肿瘤局部复发的临床研究
12
作者 刘小茜 杨王芳 +2 位作者 李义杰 金智伟 侯吉学 《农垦医学》 2023年第5期407-410,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区域淋巴结切除与术后肿瘤局部复发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8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于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乳腺外科行手术治疗的pT_(1-2)N_(0)M_(0)期女性乳腺癌患者232例。所有患者按区域淋巴结切除数目进行分组... 目的:探讨乳腺癌区域淋巴结切除与术后肿瘤局部复发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8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于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乳腺外科行手术治疗的pT_(1-2)N_(0)M_(0)期女性乳腺癌患者232例。所有患者按区域淋巴结切除数目进行分组,对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pT_(1-2)N_(0)M_(0)期乳腺癌患者术后局部复发与区域淋巴结切除、PR、内分泌治疗、脉管神经癌侵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区域淋巴结切除、脉管神经癌侵是pT_(1-2)N_(0)M_(0)期乳腺癌患者术后局部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T_(1-2)N_(0)M_(0)期乳腺癌患者术后局部复发与区域淋巴结切除密切相关,但其复发的生物学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区域淋巴结切除 局部复发
下载PDF
乳腺癌区域淋巴结外科处理:理念变迁与实践转化
13
作者 石志强 邱鹏飞 王永胜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225-229,共5页
乳腺癌区域淋巴结外科处理的主要目的曾是改善生存、增加局控和提供分期,随着系统治疗和放疗不断优化,其对于患者生存和局控的贡献日趋降低。目前循证医学证据积累的基础上,腋窝淋巴结处理已经逐渐趋于个体化水平,越来越多的早期乳腺癌... 乳腺癌区域淋巴结外科处理的主要目的曾是改善生存、增加局控和提供分期,随着系统治疗和放疗不断优化,其对于患者生存和局控的贡献日趋降低。目前循证医学证据积累的基础上,腋窝淋巴结处理已经逐渐趋于个体化水平,越来越多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可以使用前哨淋巴结活检微创分期技术替代传统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在影像学技术支持下部分低肿瘤负荷患者甚至可以豁免腋窝手术。内乳淋巴结的区域处理应是外科微创分期指导下的个体化放疗。锁骨上淋巴结区域处理仍以放射治疗为主,外科干预尚存争议。乳腺癌区域淋巴结外科处理的总体趋势是降阶梯发展,这可能会降低部分淋巴结分期信息的完整性,但同时对后续系统和放射治疗决策要求更加慎重。区域淋巴结外科处理策略应综合考虑系统治疗疗效、分期信息对于后续治疗影响,以及不同局部区域处理手段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区域淋巴结 外科手术 腋窝淋巴结 内乳淋巴结 锁骨上淋巴结
下载PDF
胃癌组织及区域淋巴结MUC1、CD44v6、nm23表达与胃癌侵袭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6
14
作者 李勇 张景华 +6 位作者 邝刚 杨进强 赵群 王晓玲 焦志凯 张志栋 王力利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985-989,共5页
背景与目的:研究证实胃癌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是多基因及其蛋白表达产物协调作用的结果,寻找与胃癌转移相关的分子生物学标志物有助于胃癌的研究。本实验旨在探讨胃癌组织及区域淋巴结中MUC1、CD44v6、nm23表达与胃癌侵袭转移及预后的... 背景与目的:研究证实胃癌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是多基因及其蛋白表达产物协调作用的结果,寻找与胃癌转移相关的分子生物学标志物有助于胃癌的研究。本实验旨在探讨胃癌组织及区域淋巴结中MUC1、CD44v6、nm23表达与胃癌侵袭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10例胃癌组织及613枚区域淋巴结中的MUC1、CD44v6、nm23基因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①胃癌组织中的MUC1蛋白阳性表达在低分化癌组、浸润型组、T3+T4组、淋巴结转移组、Ⅲ~Ⅳ期组、生存期<5年组分别为84.6%、88.1%、87.3%、91.7%、94.4%、95.5%,CD44v6分别为79.5%、74.6%、79.4%、81.7%、87.0%、87.9%,nm23分别为38.5%、32.2%、30.2%、25.0%、25.9%、18.2%。MUC1和CD44v6表达低分化癌组显著高于高、中分化癌组(78.9%vs57.7%),浸润型组高于局限型组(72.6%vs54.9%),T3+T4组高于T2组(72.3%vs46.8%),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68.0%vs46.0%),TNMⅢ~Ⅳ期组高于Ⅰ~Ⅱ期组(67.9%vs44.6%),生存期<5年组高于≥5年组(59.1%vs31.8%),各组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或P<0.05)。而nm23除分化程度、Borrmann分型不同的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外,T3+T4组低于T2组(51.1%),有淋巴结转移组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5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组织 区域淋巴结 MUC1 CD44V6 nm23 基因表达 胃癌 肿瘤侵袭转移 预后
下载PDF
食管癌的侵犯深度及分化程度与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22
15
作者 吴彬 徐志飞 +2 位作者 孙耀昌 李建秋 赵学维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771-773,共3页
目的 :探讨食管癌的侵犯深度及细胞分化程度与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6年 5月至 1999年5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 470例食管癌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 ,比较肿瘤不同侵犯深度、细胞分化程度之间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差异。... 目的 :探讨食管癌的侵犯深度及细胞分化程度与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6年 5月至 1999年5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 470例食管癌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 ,比较肿瘤不同侵犯深度、细胞分化程度之间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差异。 结果 :随着肿瘤侵犯深度的加深及细胞分化程度的降低 ,区域淋巴结的转移度呈显著上升趋势 (χ2 检验 ,P<0 .0 1)。一旦肿瘤侵犯超过深肌层 ,区域淋巴结的转移度显著增加 ,与侵及浅肌层相比 ,T2期肿瘤侵及深肌层者淋巴结转移度增加 10倍 ,T3期增加 17倍 ,T4期增加 2 3倍 ;与高分化食管癌相比 ,中分化癌淋巴结转移度增加 3倍 ,中低分化癌增加 4.5倍 ,低分化癌增加 6倍。结论 :食管癌患者肿瘤的侵犯深度及细胞分化程度是预计区域淋巴结转移状态的重要因素 ,在食管癌的临床分期、治疗方法的选择及预后判断方面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肿瘤侵润 细胞分化 区域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同期放化疗或单纯放疗治疗区域淋巴结肿大食管癌随机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朱卫国 于长华 +3 位作者 周锡垒 李涛 韩济华 张晓晔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49-452,共4页
目的比较同期放化疗与单纯放疗治疗区域淋巴结肿大食管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自2002年8月~2005年8月,对130例区域淋巴结肿大的食管癌用信封法随机分成2组:同期放化组65例,单纯放疗组65例。两组放疗均采用三维适形(three-dimensional... 目的比较同期放化疗与单纯放疗治疗区域淋巴结肿大食管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自2002年8月~2005年8月,对130例区域淋巴结肿大的食管癌用信封法随机分成2组:同期放化组65例,单纯放疗组65例。两组放疗均采用三维适形(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常规分割放射治疗,总剂量64~66Gy,同期放化疗组在放射治疗第1天起给予DF方案(奈达铂20mg/m2,第1~4天,5-Fu500mg/m2,第1~4天)化疗,第29天重复,放疗期间化疗2周期,巩固化疗在放射治疗结束后第21天起按计划每28天给1周期DF方案化疗,共2周期。结果同期放化疗组1、2和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2.3%、55.3%和40%,单纯放疗组的1、2和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5.3%、38.5%和18.5%(P=0.007);两组的无病生存率分别为64.5%,41.5%,27.7%和61.5%,20%,7.7%(P=0.003);完成1~2周期化疗和完成3~4周期化疗的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70%、53.3%、30%和74.2%、57.1%和48.6%(P=0.128);放疗组3年远处转移率高于放化疗组(16.9%和10.7%),但无统计学意义(P=0.31);同期放化疗组的2级以上急性放化疗副反应达到72.2%,而单纯放疗组只有29.2%(P=0.000);晚期放疗反应主要是放射性食管损伤和放射性肺/气管损伤,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6).结论同期放化疗治疗区域淋巴结肿大食管癌较单纯放疗可以提高3年生存率,完成3~4周期化疗似乎优于1~2周期,同期放化疗的急性反应明显高于单纯放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区域淋巴结转移 放射治疗 药物治疗
下载PDF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颈部处理 被引量:11
17
作者 葛明华 王可敬 刘爱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54-256,共3页
目的:探讨无区域淋巴结转移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选择性颈清扫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24例无区域淋巴结转移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选择性颈清扫与否对生存效果的影响。结果:15年生存率选择性颈清扫组为83.0%,腺叶切除... 目的:探讨无区域淋巴结转移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选择性颈清扫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24例无区域淋巴结转移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选择性颈清扫与否对生存效果的影响。结果:15年生存率选择性颈清扫组为83.0%,腺叶切除组为65.2%(P<0.05);远处转移率选择性颈清扫组为6.8%,腺叶切除组为21.7%(P<0.01)。结论:选择性颈清扫将改善无区域淋巴结转移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选择性参清扫 治疗效果 区域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胸段食管癌三区域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2
18
作者 吴君旭 徐盛松 +5 位作者 赵旭东 龚文辉 宣海洋 曹炜 占红英 石开虎 《安徽医学》 2010年第5期468-470,共3页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三区域淋巴结清扫术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62例胸段食管癌采用颈、胸、腹三区域淋巴结清扫术。结果全组262例共清扫淋巴结5766枚,平均22枚/例,其中749枚见淋巴结转移,全组152例有淋巴结转移,转移率58...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三区域淋巴结清扫术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62例胸段食管癌采用颈、胸、腹三区域淋巴结清扫术。结果全组262例共清扫淋巴结5766枚,平均22枚/例,其中749枚见淋巴结转移,全组152例有淋巴结转移,转移率58.1%。胸上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方向主要向中上纵隔及颈部,中段癌颈、胸、腹三区域皆可转移。胸下段癌主要向中下纵隔及腹部转移。结论胸段食管癌的预后与肿瘤的浸润深度、生物学特性、淋巴结转移个数及范围等因素密切相关。胸上段、中段癌可选择颈、胸、腹三区域淋巴结清扫术,胸下段癌慎选该术式。该术式有利于提高手术根治率及临床病理分期的准确性,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存率,特别是少数淋巴转移患者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淋巴结转移 区域淋巴结清除术 预后
下载PDF
食管癌颈胸腹三区域淋巴结清扫术与预后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许贤荣 俞力超 +4 位作者 李峰 施舜缤 蒋志华 刘传信 郭昭扬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4586-4587,共2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颈胸腹三区域淋巴结清扫术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308例胸段食管癌采用颈、胸、腹三切口施行三区域淋巴结清扫术。[结果]颈部及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57.1%和21.5%。其中胸中、上段食管癌颈部淋巴... [目的]探讨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颈胸腹三区域淋巴结清扫术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308例胸段食管癌采用颈、胸、腹三切口施行三区域淋巴结清扫术。[结果]颈部及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57.1%和21.5%。其中胸中、上段食管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9.4%、43.7%,右胸顶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5.0%、37.5%,气管旁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3.7%、25.0%。[结论]胸段食管癌的预后与肿瘤的侵及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个数、肿瘤的部位及患者年龄等因素密切相关,三区域淋巴结清扫术可有效提高淋巴结转移阴性和少数转移患者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淋巴结转移 区域淋巴结清扫 预后
下载PDF
组织瓣联合Arista应用防治区域淋巴结清扫术后血清肿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如明 谈绎文 +2 位作者 王鹤歧 卫晓恩 文涛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220-1223,共4页
目的 寻找区域淋巴结清扫术后,血清肿的防治方法。方法 2004年11月~2005年8月对12例转移性肿瘤应用组织瓣联合Arista治疗区域淋巴结清扫术后血清肿,其中男6例,女6例。年龄31~81岁。乳腺痛腋窝转移1例;宫颈癌和直肠癌髂腹股沟区转... 目的 寻找区域淋巴结清扫术后,血清肿的防治方法。方法 2004年11月~2005年8月对12例转移性肿瘤应用组织瓣联合Arista治疗区域淋巴结清扫术后血清肿,其中男6例,女6例。年龄31~81岁。乳腺痛腋窝转移1例;宫颈癌和直肠癌髂腹股沟区转移各1例;下肢恶性肿瘤腹股沟转移9例,其中: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4例(大腿3例,小腿1例),小腿皮肤癌2例,膝部滑膜肉瘤、小腿上皮样肉瘤、足恶性黑色素瘤各1例。采用腋窝淋巴结清扫1例;髂、腹股沟淋巴结清扫2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9例。应用皮瓣,肌瓣和肌皮瓣填塞,结合Arista止血粉喷洒,其中缝匠肌瓣移位6例,腹直肌皮瓣移位3例,直接缝合3例,关闭创面之前均加Arista喷洒(1例腋窝腹直肌皮瓣移位,第2次手术时局部皮瓣加Arista止血粉)。人造血管移植4例。结果 术后获随访2~10个月,除1例术后24h出现微循环障碍行髋关节离断术,不能评价疗效;盆腔积液1例,术后10个月死亡;余10例中腋窝腹直肌皮瓣移化1例未用Arista修复后出现血清肿,再次切除坏死组织、局部皮瓣加Arista止血粉联合应用,切口Ⅰ期愈合,血清肿治愈;9例预防性应用,均未出现血清肿。组织瓣和Arista止血粉联合应用的成功率为100%。结论 应用皮瓣、肌瓣和肌皮瓣填摩修复创面,结合Arista止血粉喷洒,是一种防治淋巴结清扫术后血清肿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淋巴结清扫术 血清肿 组织瓣 修复 Arista止血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