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0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十二经脉养生保健之手厥阴心包经(下)
1
作者 王建明 干畅 小徐(插图) 《中老年保健》 2024年第10期34-35,共2页
心包经重点穴保健如何操作?手厥阴心包经一侧有天池、天泉、曲泽、门、间使、内关、大陵、劳宫、中冲,共9穴,左右合18穴。1.天池穴——善治乳腺疾病定位:在胸部,第4肋间隙,乳头外1寸,前正中线旁开5寸。
关键词 手厥阴心包经 肋间隙 前正中线 劳宫 中冲 曲泽 十二经脉 养生保健
下载PDF
十二经脉养生保健之手太阴肺经(二)
2
作者 王建明 干畅 小徐(图) 《中老年保健》 2024年第2期30-31,共2页
如何通过手太阴肺经进行保健?为了振奋肺经阳气、疏通气血、祛除邪气,对手太阴肺经可以采取拍打、经络推拿等手法进行保健。肺经经气旺在寅时,即凌晨3~5点,由于此时为睡眠时间,故可选择在同名经一一足太阴脾经旺时,即上午9~11点进行保健。
关键词 足太阴脾经 手太阴肺经 十二经脉 养生保健 睡眠时间 邪气 阳气 寅时
下载PDF
十二经脉养生保健之手少阴心经(二)
3
作者 王建明 干畅 小徐(插图) 《中老年保健》 2024年第6期30-31,共2页
手少阴心经穴位保健如何操作?1.极泉——最善治疗心痛定位:在腋区,腋窝正中,腋动脉搏动处。主治:心悸心痛,胁肋疼痛,肩臂疼痛、冷痛,上肢麻木不遂,预防心血管早期的疾病、调节心律。操作:用大拇指点按、拨动,以局部胀麻、痛处缓解为宜。
关键词 手少阴心经 动脉搏动 上肢麻木 肩臂疼痛 胁肋疼痛 十二经脉 养生保健 心痛
下载PDF
十二经脉养生保健之手厥阴心包经(上)
4
作者 王建明 干畅 小徐(插图) 《中老年保健》 2024年第8期30-31,共2页
中医说的心包指的是什么?手厥阴心包经起于胸中,属心包络,络三焦。现代医学所讲的心包是包裹在心脏外的薄膜,能润滑心肌,使心脏收缩运动时不与胸腔摩擦而受伤。中医所说的心包(又有称“腹中”)除了解剖位置上心外的薄膜,更强调其作为“... 中医说的心包指的是什么?手厥阴心包经起于胸中,属心包络,络三焦。现代医学所讲的心包是包裹在心脏外的薄膜,能润滑心肌,使心脏收缩运动时不与胸腔摩擦而受伤。中医所说的心包(又有称“腹中”)除了解剖位置上心外的薄膜,更强调其作为“臣使之官”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厥阴心包经 心包络 十二经脉 养生保健 现代医学 三焦 心脏收缩 解剖位置
下载PDF
十二经脉养生保健之手少阴心经(一)
5
作者 王建明 干畅 小徐(插图) 《中老年保健》 2024年第4期28-29,共2页
手少阴心经是十二经脉循行中的第五条经,属于心,络小肠。《黄帝内经》言:“心者,君主之官。”“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是说心就像身体的君王,具有统领全身各脏腑功能活动的重要地位。因此手少阴心经的保健不仅对心脏有保养作用,也能对... 手少阴心经是十二经脉循行中的第五条经,属于心,络小肠。《黄帝内经》言:“心者,君主之官。”“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是说心就像身体的君王,具有统领全身各脏腑功能活动的重要地位。因此手少阴心经的保健不仅对心脏有保养作用,也能对全身脏腑功能活动、气血运行起到重要的保健功能。手少阴心经体表的穴从腋窝顶点的极泉穴处起,顺着手臂内侧后缘走向小指端的少冲穴,沿线一共有9个穴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少阴心经 脏腑功能活动 君主之官 少冲穴 经脉循行 十二经脉 养生保健 《黄帝内经》
下载PDF
十二经脉流注起于肺经探讨 被引量:2
6
作者 姚婷 陈朝阳 +1 位作者 杨佳丽 邓奕辉 《中医药通报》 2023年第2期68-70,共3页
十二经脉的气血流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体现,手太阴肺经乃气血流注之始,对其进行讨论有助于加深对经脉的进一步认识。通过阅读相关文献,整理、总结与手太阴肺经相关的理论知识,从手太阴肺经循行及自身特性、肺脏与经脉气血生成和运行的关... 十二经脉的气血流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体现,手太阴肺经乃气血流注之始,对其进行讨论有助于加深对经脉的进一步认识。通过阅读相关文献,整理、总结与手太阴肺经相关的理论知识,从手太阴肺经循行及自身特性、肺脏与经脉气血生成和运行的关系、阴阳和子午流注与手太阴肺经等方面探讨手太阴肺经作为十二经脉流注之始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经脉流注 手太阴肺经 气血 理论探讨
下载PDF
干细胞巢内的干细胞组成使得十二经脉成为经络系统的主干——十二经脉是决定人体骨骼和骨骼肌进化产生的灵枢
7
作者 张建新 《中医学》 2023年第5期1106-1115,共10页
腧穴是构成经络的基本结构功能单位,彼此离散地分布在细胞组织中。干细胞巢就是腧穴,《黄帝内经》中阐述的人体重要穴位,一般是由众多干细胞巢依一定规律排列组合形成的群落。只有运用干细胞示踪和单细胞测序等足够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 腧穴是构成经络的基本结构功能单位,彼此离散地分布在细胞组织中。干细胞巢就是腧穴,《黄帝内经》中阐述的人体重要穴位,一般是由众多干细胞巢依一定规律排列组合形成的群落。只有运用干细胞示踪和单细胞测序等足够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逐步验证中医经络学说。《黄帝内经》深刻地揭示了经络是由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二皮部、十二经水和十二经筋、十五络脉以及难以计数的孙络、浮络构成的复杂巨系统。真气(为全能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胚胎干细胞表示为 )和元气(为Embryonic germ cell,EG胚胎干细胞划分为七种,表示为 )通常主要在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中周流不休,并且敷布全身经络,通过 和 两条胚胎干细胞分化链不断重塑有机体中的各种干细胞巢,使得经络系统具有较强的自我修复和自我进化能力。根据骨骼划分为软骨和硬骨、骨骼肌划分为红肌和白肌等已知的科学事实,本文通过分析十二经脉、十二经筋和十五络脉等中 成体干细胞巢内主要的干细胞成分,指出十二经脉是决定人体骨骼和骨骼肌进化产生的灵枢,初步阐释了十二经脉气血子午流注规律,以及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中的六脉(任督二脉除外)有着最为直接的内在联系,使得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成为经络系统的主干,有机体中大多数 、 和 多能干细胞巢群落镶嵌在其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巢 腧穴 经络系统 君臣佐使 十二经脉 间充质干细胞 十二皮部 十二经水 十二经筋 奇经八脉
下载PDF
十二经脉养生保健之手太阴肺经(一)
8
作者 王建明 干畅 小徐(插图) 《中老年保健》 2023年第12期32-32,共1页
什么是经络?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的通道,在人体纵横交错遍布全身。经络系统是由经脉和络脉相互联系、彼此衔接而构成的一个体系。其中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故又称为“十二正经”。每条经脉上都有很多穴位。人体有多少个穴位?穴位,... 什么是经络?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的通道,在人体纵横交错遍布全身。经络系统是由经脉和络脉相互联系、彼此衔接而构成的一个体系。其中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故又称为“十二正经”。每条经脉上都有很多穴位。人体有多少个穴位?穴位,学名叫“穴”,是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躯体外部的特殊部位,也是疾病的反应点和针灸按摩等治法的刺激点。十四经穴(即十二经脉和任脉、督脉循行路线上标准化的穴位)有361个,此外还有数不清的经外奇穴、阿是穴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系统 脏腑经络气血 经外奇穴 针灸按摩 循行路线 十四经穴 十二经脉 阿是穴
下载PDF
十二经脉气血流注系统解读与针灸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王声强 王建兵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19年第1期37-42,共6页
从临床应用的角度领悟解析十二经脉气血流注系统。分别探究十二经脉气血流注内容与营血之间、流注始末与脏腑经脉气血之间、流注方向与十二经脉走向之间、流注交接与手足末端之间、流注交感与经气产生及流注部位之间、流注规律与根结标... 从临床应用的角度领悟解析十二经脉气血流注系统。分别探究十二经脉气血流注内容与营血之间、流注始末与脏腑经脉气血之间、流注方向与十二经脉走向之间、流注交接与手足末端之间、流注交感与经气产生及流注部位之间、流注规律与根结标本理论之间、流注循行和与五输穴排列分布之间的相互关系,从更深层面解读十二经脉气血流注系统的理论内涵。并阐述了十二经脉气血流注系统对针灸临床治疗的具体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经脉气血流注系统 十二经脉流注 解读 针灸临床应用
下载PDF
眼与十二经脉关系的视觉诱发电位研究 被引量:31
10
作者 段俊国 周华祥 +5 位作者 陈晓莉 潘学会 袁晓辉 李翔 肖挹 胡雪云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8期488-491,452,共4页
本文采用视觉电生理手段研究眼与十二经脉的关系。对P100波峰潜时及振幅等特征值进行统计学处理进行比较,结果显示:(1)眼与十二经脉均存在着密切关系,不论古典循行与眼有直接联系的经脉或是与眼无直接联系的经脉均与眼有关,而非经对照... 本文采用视觉电生理手段研究眼与十二经脉的关系。对P100波峰潜时及振幅等特征值进行统计学处理进行比较,结果显示:(1)眼与十二经脉均存在着密切关系,不论古典循行与眼有直接联系的经脉或是与眼无直接联系的经脉均与眼有关,而非经对照点与眼元关;(2)十二经脉与眼的密切程度有明显差异;(3)针刺十二经脉引起图形视觉诱发电位改变的效应不同,膀胱经呈现为易化效应,而其余经脉主要表现为抑制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发电位 视觉 生理学 十二经脉
下载PDF
论十二经脉气血多少与经筋的关系 被引量:34
11
作者 董宝强 李曦明 董刚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4-97,共4页
目的:研究十二经脉气血多少与经筋的关系,丰富经络学说的理论内容。方法:通过整理十二经脉气血多少与经筋理论的相关经典文献,结合临床,分析十二经脉气血多少与经筋的关系,探讨十二经脉气血多少对经筋病的指导作用。结果:十二经气血濡... 目的:研究十二经脉气血多少与经筋的关系,丰富经络学说的理论内容。方法:通过整理十二经脉气血多少与经筋理论的相关经典文献,结合临床,分析十二经脉气血多少与经筋的关系,探讨十二经脉气血多少对经筋病的指导作用。结果:十二经气血濡润、营养着经筋,而经筋也反过来影响着十二经脉气血的盛衰。结论:引入十二经气血多少理论,完善了经筋病的针灸治疗,提高了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学说 十二经脉 气血多少 经筋
下载PDF
十二经脉四肢远端穴位的神经分布规律 被引量:11
12
作者 屠文展 崔怀瑞 +1 位作者 蒋松鹤 张丹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7期1419-1420,共2页
目的:探讨临床针刺“远肢优势规律”的可能传入途径。方法:拟观察肘膝关节以下腧穴的循经分布与浅层和深层神经分布之间是否存在某些规律。结论:十二经四肢远端穴位神经浅层分布规律为:手太阴经以前臂外侧皮神经分布为主,手厥阴经和手... 目的:探讨临床针刺“远肢优势规律”的可能传入途径。方法:拟观察肘膝关节以下腧穴的循经分布与浅层和深层神经分布之间是否存在某些规律。结论:十二经四肢远端穴位神经浅层分布规律为:手太阴经以前臂外侧皮神经分布为主,手厥阴经和手少阴经以前臂内侧皮神经为主。手阳明经以桡神经浅支和前臂外侧皮神经为主,手少阳经以前臂后皮神经分布为主,手太阳经以尺神经手背支为主。足三阴经均有隐神经分布。足阳明经以足背内侧皮神经、腓肠外侧皮神经为主,足少刚经以足背中间皮神经、腓肠外侧皮神经为主,足太阳经以足背外侧皮神经和腓肠神经、股后皮神经分布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经脉 远端穴位 神经的规律
下载PDF
关于“十二经脉皆入脑”的假设 被引量:7
13
作者 徐放明 谢鹏 +1 位作者 牟君 杨德雨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95-697,共3页
在经络系统的20经脉中,入脑者只有5条,脑内循行路径也很模糊。电生理及影像学研究表明,针灸腧穴产生的信号可传入脑,且不以腧穴所属经脉是否入脑为限。据此,笔者提出"十二经脉皆入脑"的假设,以构建"脑内经络"假说... 在经络系统的20经脉中,入脑者只有5条,脑内循行路径也很模糊。电生理及影像学研究表明,针灸腧穴产生的信号可传入脑,且不以腧穴所属经脉是否入脑为限。据此,笔者提出"十二经脉皆入脑"的假设,以构建"脑内经络"假说。经络理论体系中入脑经脉少、脑内循行路径不甚清楚,可能与经络发现的手段以感觉为主有关。今后应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经络在脑内循行的研究,以完善经络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研究 十二经脉 经络循行
下载PDF
用32p整体放射自显影技术对人体十二经脉循行路线和穴位示踪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周迪湘 闫平 +2 位作者 郑呜 张鹏飞 马顺元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82-183,共2页
关键词 人体 十二经脉 循行线 穴位示踪 磷32 整体放射自显影技术
下载PDF
以临床为视角,解读经络理论:兼评《十二经脉理论临证指要》 被引量:7
15
作者 窦传字 吴焕淦 +6 位作者 赵继梦 陆嫄 吴璐一 马晓芃 刘慧荣 李璟 赵琛 《环球中医药》 CAS 2014年第5期348-350,共3页
经络理论是学习针灸的基础,正确理解经络理论对针灸学术发展意义重大。现代经络研究成果仍与传统经络理论存在明显差距,结合《十二经脉理论临证指要》一书,本文从临床角度阐释十二经脉理论的构建和内涵,论述古代医家基于临床对十二经脉... 经络理论是学习针灸的基础,正确理解经络理论对针灸学术发展意义重大。现代经络研究成果仍与传统经络理论存在明显差距,结合《十二经脉理论临证指要》一书,本文从临床角度阐释十二经脉理论的构建和内涵,论述古代医家基于临床对十二经脉理论的认识和发挥,认为从临床角度解读经络理论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经脉 中医理论 书评
下载PDF
十二经脉经络辨证概要 被引量:8
16
作者 管遵惠 管薇薇 《针灸临床杂志》 2012年第9期59-61,共3页
阐述了经络辨证的定义,简介了经络系统的内容。结合临床病例,从"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本经自病,调其本经"、"某经病症,表里经同治"、"本经有病,兼调子母经"4个方面论述了十二经脉循经辨证的... 阐述了经络辨证的定义,简介了经络系统的内容。结合临床病例,从"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本经自病,调其本经"、"某经病症,表里经同治"、"本经有病,兼调子母经"4个方面论述了十二经脉循经辨证的方法和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辨证 十二经脉 循经辨证 临床运用
下载PDF
经络能量健康检测系统对十二经脉表里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施洪 周晓丹 +2 位作者 林芬 吕尚点 朱家云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09年第4期253-254,共2页
目的:探讨人体十二经脉脏腑表里相合关系及其态势。方法:用中医经络脏腑理论与西医生物能量检测、量化表达技术结合,以ETS检测报告单上自动给出的相应经脉能量区是否相同或相邻作为相合判定标准并计数比较。结果:在2594例受检男女中,肺... 目的:探讨人体十二经脉脏腑表里相合关系及其态势。方法:用中医经络脏腑理论与西医生物能量检测、量化表达技术结合,以ETS检测报告单上自动给出的相应经脉能量区是否相同或相邻作为相合判定标准并计数比较。结果:在2594例受检男女中,肺与大肠、脾与胃、心与小肠、肾与膀胱、心包与三焦、肝与胆的表里关系符合率诊次为74.67%、54.05%、65.69%、57.79%、54.47%、58.17%,显示古医书所记述的脏腑表里相合关系是有客观科学依据的,但各经脉相合的程度不尽相同。结论:ETS作为一种人体身心健康状态客观、整体的全新评测手段,在揭示人体的健康-亚健康-疾病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能量健康检测系统 十二经脉 表里关系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 中医客观化 人类
下载PDF
^(32)P整体放射自显影技术用于人体十二经脉循行路线穴位的示踪 被引量:6
18
作者 周迪湘 闫平 +2 位作者 郑鸣 张鹏飞 马顺元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0年第1期5-6,共2页
目的 对人体十二经脉进行循行路线的示踪研究。 方法 用 32 P整体放射自显影技术 ,对 2 2 0例骨病患者 (其中手三阴经、三阳经和足三阳经各 30例 ,足三阴经 130例 )进行循行路线穴位示踪。 结果 阳性 176例 ,阳性率 80 %。其中出... 目的 对人体十二经脉进行循行路线的示踪研究。 方法 用 32 P整体放射自显影技术 ,对 2 2 0例骨病患者 (其中手三阴经、三阳经和足三阳经各 30例 ,足三阴经 130例 )进行循行路线穴位示踪。 结果 阳性 176例 ,阳性率 80 %。其中出现点状放射自显影像者 8例 ,点线状放射自显影像者 1例。 结论  32 P放出的β射线在机体软组织中的有效射程仅 4mm ,整体放射自显影像表明 ,32 P只能在人体皮肤或皮下 2~ 3mm深度中运行 ,提示十二经脉循行路线上的穴位可能在人体皮肤和皮下 2~ 3m m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经脉 放射自显影术 同位素标记 循经感传
下载PDF
试论十二经脉流注动力及调控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以国 林锓武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6年第8期373-374,共2页
试论十二经脉流注动力及调控陈以国林锓武导师杨介宾成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部(成都610075)经络理论,是中医整体观念的精髓,而其主体则是由于十二经脉“内属脏腑,外络肢节”建立起来的“如环无端,周而复如”的流注关系。但关... 试论十二经脉流注动力及调控陈以国林锓武导师杨介宾成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部(成都610075)经络理论,是中医整体观念的精髓,而其主体则是由于十二经脉“内属脏腑,外络肢节”建立起来的“如环无端,周而复如”的流注关系。但关于这种对机体生命运动其有极特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经脉 流注动力学 中医学
下载PDF
论十二经脉气血运行始自手太阴肺经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光霁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717-718,共2页
中医学术发展源远流长,百家争鸣,但仍有部分学术问题隐晦不明,多有文章论述十二经脉之循行规律,鲜有文章详细论述十二经之气血运行始自手太阴肺经。文章试就此问题的提出及十二经脉气血运行始自手太阴肺经的四个方面论述之。
关键词 十二经脉 规划教材 手太阴肺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