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6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uPc/FeNC双组分催化剂协同催化硝酸盐转化为氨
1
作者 王毅 王硕 +6 位作者 付云凡 桑佳琪 臧一鹏 魏鹏飞 李合肥 汪国雄 包信和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04-113,共10页
氨(NH_(3))作为重要的化学品和能源储存介质,需求量与日俱增.本文旨在通过电化学硝酸根还原反应(NO_(3)^(−)RR),将NO_(3)^(−)转化为NH3,不仅解决了NO_(3)^(−)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又可以满足对NH_(3)的迫切需求.然而,NO_(3)^(−)RR涉及多... 氨(NH_(3))作为重要的化学品和能源储存介质,需求量与日俱增.本文旨在通过电化学硝酸根还原反应(NO_(3)^(−)RR),将NO_(3)^(−)转化为NH3,不仅解决了NO_(3)^(−)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又可以满足对NH_(3)的迫切需求.然而,NO_(3)^(−)RR涉及多个电子和质子转移过程,其中,NO_(2)^(−)是NO_(3)^(−)活化转化和深度还原合成NH_(3)的重要中间体.酞菁铜(CuPc)能够高效地活化转化NO_(3)^(−)为NO_(2)^(−),但在低过电位时无法有效地将NO2−还原为NH3,难以获得较高的氨法拉第效率(FENH3)和分电流密度.而氮配位的铁单原子催化剂(FeNC)则有较好的NO_(2)^(−)吸附活化特性.因此,利用双组分催化剂之间的协同作用以实现高效NO_(3)^(−)RR的活性和选择性是本文的主要研究思路.本文设计了CuPc/FeNC串联催化剂,利用CuPc和FeNC对NO_(3)^(−)和NO_(2)^(−)的吸附活化能力的差异,实现了高效的协同催化转化.X射线衍射、高角环形暗场扫描透射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及X射线吸收谱结果表明,FeNC催化剂中Fe原子均匀分布于ZIF-8热解后的基底.通过将FeNC和CuPc负载于气体扩散电极,在流动电解池中完成NO_(3)^(−)RR.CuPc/FeNC催化剂在较低电势区间中能够实现接近100%的NH3法拉第效率,同时在−0.57 V vs.RHE时达到273 mA cm–2的NH3分电流密度,并且在整个电势范围内有效地抑制了NO_(2)^(–)聚集.与单组分催化剂CuPc和FeNC对比结果表明,在−0.53 V vs.RHE时,CuPc/FeNC催化剂表现出较高的FE(NH_(3))/FE(NO_(2)^(−))比值,是CuPc催化剂的50倍;同时CuPc/FeNC催化剂上NH3分电流密度是FeNC催化剂的1.5倍.进一步研究了NO_(3)^(–)RR中的串联反应机制,其中FeNC催化剂表现出较高的NO_(2)^(–)RR活性,并且有效抑制了析氢反应.此外,CuPc/FeNC催化剂和FeNC催化剂在NO_(2)^(−)RR中表现出类似的NH3分电流密度,这表明在NO_(3)^(−)RR中,CuPc/FeNC催化剂性能的提高来源于FeNC位点能够进一步还原CuPc位点产生的NO_(2)^(–).理论计算结果表明,FeNC比CuPc表现出更强的NO_(2)^(–)吸附活化能力,说明NO_(2)^(−)在FeNC上更容易进行加氢还原.NO_(3)^(−)RR反应全路径分析结果表明,对于^(*)NO_(3)还原到*NO2过程,CuPc相对于FeNC位点具有明显降低的反应自由能,说明CuPc有利于NO_(2)^(−)的生成;而FeNC位点在后续的^(*)NO_(2)还原合成^(*)NH_(3)过程中具有更低的反应自由能,这与实验结果一致.一系列非原位和原位表征证明了CuPc催化剂在高电位下存在少量金属颗粒析出,与CuPc催化剂在高电位下NH_(3)分电流密度快速增加结果一致.综上,本工作中CuPc和FeNC催化剂之间的协同作用弥补了各自的不足,通过串联反应机制,在低过电位下有效增加了NH_(3)的法拉第效率和电流密度,实现了高效的协同催化转化,为设计和合成高效催化剂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根电化学还原为氨 协同催化转化 串联催化 双组分催化 动态现场原位表征
下载PDF
铜改性TiO_(2)/碳纤维膜光热协同催化H_(2)O_(2)脱除燃煤烟气中NO性能
2
作者 杨娟 冷冲冲 +2 位作者 张鸽 单启月 丰之翔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99-2114,共16页
燃煤电厂排放的烟气中含有大量氮氧化物(NO_(x)),太阳能驱动的光催化技术为烟气脱硝提供了近零排放的新途径,但单一光催化脱硝效率有限,为实现燃煤烟气中高浓度NO的有效脱除,亟需开发基于光催化的协同氧化脱硝技术。采用水热法并结合氢... 燃煤电厂排放的烟气中含有大量氮氧化物(NO_(x)),太阳能驱动的光催化技术为烟气脱硝提供了近零排放的新途径,但单一光催化脱硝效率有限,为实现燃煤烟气中高浓度NO的有效脱除,亟需开发基于光催化的协同氧化脱硝技术。采用水热法并结合氢气还原处理制备了富含氧空位的TiO_(2)纳米片(Defective TiO_(2),D-TiO_(2))后,利用液相浸渍法将铜氧化物(CuO_(x))负载至D-TiO_(2)表面,制得复合样品CuO_(x)/D-TiO_(2)。利用透射电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室温电子顺磁共振(EPR)及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等表征技术对复合催化剂的微观组成和能带结构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负载的铜物种为混合价态CuO_(x),CuO_(x)改性未影响D-TiO_(2)的微观形貌,但可使D-TiO_(2)的导带电势负移,增强光生电子的还原能力。以CuO_(x)/D-TiO_(2)作为活化H_(2)O_(2)的催化剂,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考察CuO_(x)负载量对NO脱除率的影响,并以性能最佳的5%CuO_(x)/D-TiO_(2)为光催化剂,研究模拟烟气流速和NO初始体积分数对脱硝活性的影响。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DFT计算结果表明,氧空位有利于NO吸附与活化,光电化学和EPR测试结果表明,复合CuO_(x)不仅增强了D-TiO_(2)的光生电荷分离效率,同时CuO_(x)作为H_(2)O_(2)分解产生·OH的活性位点,起到了助催化剂的关键作用。自由基猝灭实验结果表明,表面·OH是NO光氧化脱除的主要活性自由基,助催化剂CuO_(x)和氧空位的协同作用使NO脱除率由TiO_(2)的15.1%提升至5%CuO_(x)/D-TiO_(2)的63.8%。同时,将5%CuO_(x)/D-TiO_(2)固载至改性碳纤维(MCF)表面构筑了整体式催化剂CuO_(x)/D-TiO_(2)/MCF,MCF载体的光热效应可将吸收的近红外光转化为热,使CuO_(x)/D-TiO_(2)表面产生局部温升,有效加速光电子界面传输与H_(2)O_(2)分解反应动力学,进一步提升NO脱除率达95.2%。此外,NO光氧化脱除的主要产物是可用于生产氮肥的NO_(3)^(-),副产物NO_(2)的质量浓度仅为4.7 mg/m^(3),NO_(2)与残余NO质量浓度均远低于燃煤锅炉NO_(x)质量浓度不超过50 mg/m^(3)的超低排放标准,且该整体式催化剂可在连续操作的工况下净化烟气中高浓度NO。基于CuO_(x)/D-TiO_(2)/MCF的光热协同催化体系在实际工业烟气脱硝与氮资源化利用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氧化脱除 光热协同催化 氧空位 CuO_(x) 整体式催化
下载PDF
WO_(3)-TiO_(2)负载的Pt单原子催化剂光热协同催化丙烷和丙烯氧化
3
作者 朱锐杰 康磊磊 +8 位作者 李林 潘晓丽 王华 苏杨 李广亿 程鸿魁 李仁贵 刘晓艳 王爱琴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27,共2页
单原子催化剂(single-atom catalyst,SAC)可以最大化金属原子利用率,并具有独特的电子特性,已经在各种催化反应中进行了广泛的探索。然而,与纳米催化剂相比,贵金属SAC在烃类氧化反应中通常被认为是不活泼的。在本文中,证明了WO_(3)-TiO_... 单原子催化剂(single-atom catalyst,SAC)可以最大化金属原子利用率,并具有独特的电子特性,已经在各种催化反应中进行了广泛的探索。然而,与纳米催化剂相比,贵金属SAC在烃类氧化反应中通常被认为是不活泼的。在本文中,证明了WO_(3)-TiO_(2)负载的Pt SAC(Pt1/WO_(3)-TiO_(2))在光热协同催化氧化C3H8和C3H6这两种典型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中表现出比相应的纳米催化剂(PtNP/WO_(3)-TiO_(2))高得多的活性。研究发现,Pt1/WO_(3)-TiO_(2)和PtNP/WO_(3)-TiO_(2)都可以通过克服氧中毒来提高光热协同催化C3H8氧化的活性。值得注意的是,Pt1/WO_(3)-TiO_(2)的反应速率达到了3792μmol∙gPt−1∙s^(−1),这对C3H8氧化是一个新的突破。更有趣的是,由于C3H6在PtNP/WO_(3)-TiO_(2)上的强吸附导致催化剂C3H6中毒,因此PtNP/WO_(3)-TiO_(2)上的光热协同催化C3H6氧化无法进行。但是,得益于C3H6和Pt单原子之间适中的相互作用,Pt1/WO_(3)-TiO_(2)上的C3H6中毒在光照下可以被克服。因此,Pt1/WO_(3)-TiO_(2)在光热协同催化C3H6氧化中显示出更高的活性。这项工作表明,SAC的优势不仅在于节约贵金属,还在于可以根据其独特的电子特性发现新的催化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原子催化 光热协同催化 氧化反应 氧中毒 丙烯中毒
下载PDF
自组装协同催化高选择性合成卤代芳烃
4
作者 史时辉 李皓瑜 +2 位作者 韩少杰 姚一凡 刘思齐 《大学化学》 CAS 2024年第5期336-344,共9页
卤代芳烃是非常重要的合成砌块,广泛应用于农用化学品、材料和药物等的合成。芳烃的亲电取代卤化反应是制备芳基卤化物最简单的方法,但是富电子芳烃的卤化反应存在区域选择性差的挑战。本实验采用自组装协同催化策略,以环己基苯溴化反... 卤代芳烃是非常重要的合成砌块,广泛应用于农用化学品、材料和药物等的合成。芳烃的亲电取代卤化反应是制备芳基卤化物最简单的方法,但是富电子芳烃的卤化反应存在区域选择性差的挑战。本实验采用自组装协同催化策略,以环己基苯溴化反应为模型反应,高选择性合成溴代芳烃,进而应用于卤代芳烃的高选择性合成。在加深学生芳烃亲电取代卤化反应的同时,也向学生传授自组装、协同催化和路易斯酸碱催化等重要知识,加深学生对亲电取代反应机理和离子型中间体的了解。实验主要由卤代芳烃的合成、机理探究及实验普适性三部分组成,包含多种有机实验基本操作,涉及反应监测、分离纯化、产物表征等多个重要环节,实验整体时长7小时,安全性高,可操作性强,适合本科实验教学开设。本实验秉持科研反哺教学的理念,将新的科研成果转化为人才培养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与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代芳烃 区域选择性 亲电取代卤化反应 协同催化
下载PDF
燃煤耦合可再生燃料烟气多污染物协同催化脱除研究进展
5
作者 王红妍 马子然 +5 位作者 李歌 马静 赵春林 周佳丽 王磊 彭胜攀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83-1795,共13页
针对“双碳”背景下燃煤耦合可再生燃料烟气中多污染物(NO、Hg0及VOCs等)协同催化脱除问题,文章综述了单一组分及多污染物协同催化脱除机理、相互作用机制和催化剂设计开发的研究现状。指出多污染物协同脱除机理与单一污染物脱除机理类... 针对“双碳”背景下燃煤耦合可再生燃料烟气中多污染物(NO、Hg0及VOCs等)协同催化脱除问题,文章综述了单一组分及多污染物协同催化脱除机理、相互作用机制和催化剂设计开发的研究现状。指出多污染物协同脱除机理与单一污染物脱除机理类似,但协同脱除性能受污染物交互影响及烟气组分影响。着重从催化剂活性组分、非均相催化反应过程、整体式等方面综述了多污染物协同脱除催化剂研究进展。最后对多污染物协同催化脱除未来研究提出展望,指出进一步在分子和介观层次上优化,实现活性组分的高稳定性分散以兼济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打破反应物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方式、加强抗中毒设计以及在实际应用环境下的系统研究,将是燃煤耦合可再生燃料烟气多污染物协同脱除催化剂的重点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污染物 协同催化 机理 催化
下载PDF
ZnCo双原子协同催化丙烷脱氢制丙烯研究获进展
6
作者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33,共1页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与福州大学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以N配位的Zn_(1)Co_(1)为主要活性位点的异核双原子Zn_(1)Co_(1)NC催化剂。将该催化剂用于催化丙烷脱氢制丙烯(PDH)反应时,其活性和选择性均高于相应的单原子Zn_(1)NC、Co_(...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与福州大学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以N配位的Zn_(1)Co_(1)为主要活性位点的异核双原子Zn_(1)Co_(1)NC催化剂。将该催化剂用于催化丙烷脱氢制丙烯(PDH)反应时,其活性和选择性均高于相应的单原子Zn_(1)NC、Co_(1)NC和具有相似金属负载的同双原子Zn_(2)NC催化剂。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美国化学会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烷脱氢 双原子 协同催化 团队开发 福州大学 单原子 丙烯 催化
下载PDF
氮杂环卡宾与过渡金属协同催化反应研究进展
7
作者 武沛 王博 +1 位作者 丁雅丽 王苗苗 《合成化学》 CAS 2024年第6期569-586,共18页
在有机化学反应中,过渡金属和有机小分子催化剂联合催化反应为构建复杂结构分子提供了强有力的策略。根据催化剂的作用方式以及加料的顺序不同,可分为协同催化、串联/序列催化。随着对氮杂环卡宾催化反应的不断深入研究,氮杂环卡宾与Br?... 在有机化学反应中,过渡金属和有机小分子催化剂联合催化反应为构建复杂结构分子提供了强有力的策略。根据催化剂的作用方式以及加料的顺序不同,可分为协同催化、串联/序列催化。随着对氮杂环卡宾催化反应的不断深入研究,氮杂环卡宾与Br?nsted酸/碱,Lewis酸串联/序列催化或协同催化得到了迅速发展,实现了反应选择性、对映选择性及非对映选择性的精准调控。目前,氮杂环卡宾在与钯、钛、铜和钌等过渡金属协同催化反应中取得了重要进展,该类反应可被用于一些手性活性分子、生物医药小分子等骨架的构建,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及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金属 氮杂环卡宾 协同催化 不对称合成 反应机理
下载PDF
光/氧化还原酶协同催化的不对称合成研究进展
8
作者 卓宇晴 崔宝东 《合成化学》 CAS 2024年第4期369-380,392,共13页
氧化还原酶是一类重要的酶,它可以将氧化还原反应进行转换。含有黄素和烟酰胺的酶如酮还原酶、烯烃还原酶等氧化还原酶可以在光能的激发下产生自由基中间体,从而引发进一步的转化反应,还能引发酶的非天然反应活性,获得新酶催化功能。这... 氧化还原酶是一类重要的酶,它可以将氧化还原反应进行转换。含有黄素和烟酰胺的酶如酮还原酶、烯烃还原酶等氧化还原酶可以在光能的激发下产生自由基中间体,从而引发进一步的转化反应,还能引发酶的非天然反应活性,获得新酶催化功能。这种光/氧化还原酶协同催化比单一的光催化和酶催化更能实现具有挑战性的反应。光/酶协同催化研究虽然处于发展的初期,但是在可见光与烯烃还原酶催化解锁酶的非天然反应研究领域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围绕光/氧化还原酶协同催化的不对称合成应用,重点介绍了其在烯烃异构化/不对称还原反应、α-乙酰氧基苯并环己酮的不对称还原反应、烯烃/酮/烯酰胺的不对称还原反应、β-烷基取代的环己酮原位消旋化/不对称还原反应和分子内/分子间的不对称氧化还原偶联反应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还原酶 催化 催化 协同催化 烯烃还原酶 不对称还原反应
下载PDF
磺胺嘧啶银/超强碱协同催化CO_(2)/醇耦合反应选择性制碳酸二甲酯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福灿 刘平 +4 位作者 张侃 吉可明 张建利 赵亮 宋清文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04-313,共10页
甲醇、CO_(2)和炔丙醇三组分耦合反应为合成绿色化学品碳酸二甲酯(DMC)提供了一种热力学有利新路径。本工作针对该方法中存在的DMC收率低、中间产物转化速率慢的问题,研究了炔烃衍生物α-单取代炔丙醇在耦合反应中对DMC收率及选择性的... 甲醇、CO_(2)和炔丙醇三组分耦合反应为合成绿色化学品碳酸二甲酯(DMC)提供了一种热力学有利新路径。本工作针对该方法中存在的DMC收率低、中间产物转化速率慢的问题,研究了炔烃衍生物α-单取代炔丙醇在耦合反应中对DMC收率及选择性的影响。发展了磺胺嘧啶银与超强碱协同催化串联反应策略,进一步提升了反应效率。考察了催化剂、共催化剂、催化剂用量、溶剂、温度、原料比、压力和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规律。最优的条件下,DMC选择性达89.5%,收率55.6%。研究表明,炔丙醇的结构会显著影响反应进程,同时,磺胺嘧啶银与1,8-二氮杂二环十一碳-7-烯(DBU)的协同催化作用是高收率、高选择性获得DMC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二甲酯 二氧化碳转化 耦合反应 协同催化
下载PDF
铈锆固溶体Ce_(0.25)Zr_(0.75)O_(2)光热协同催化CO_(2)与甲醇合成DMC 被引量:1
10
作者 郑谦 官修帅 +2 位作者 靳山彪 张长明 张小超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319-327,共9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不同铈含量的ZrO_(2)催化剂,用于光热协同催化CO_(2)与甲醇直接合成碳酸二甲酯(DMC)。实验发现,光热催化的DMC产率明显高于热催化,且Ce_(0.25)Zr_(0.75)O_(2)具有最高DMC产率3.084mmol/g,是纯ZrO_(2)的1.9倍。XRD和...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不同铈含量的ZrO_(2)催化剂,用于光热协同催化CO_(2)与甲醇直接合成碳酸二甲酯(DMC)。实验发现,光热催化的DMC产率明显高于热催化,且Ce_(0.25)Zr_(0.75)O_(2)具有最高DMC产率3.084mmol/g,是纯ZrO_(2)的1.9倍。XRD和TEM分析表明:Ce原子掺入ZrO_(2)晶格形成铈锆固溶体同时增加其表面氧空位浓度,提高吸附CO_(2)能力;固溶体的纳米尺寸减小、比表面积增大和介孔结构丰富,有利于CO_(2)扩散。能带结构和光吸收光谱表明:铈锆固溶体光响应范围拓宽且有效利用率提高;氧空位辅助窄带隙特征可促使光生载流子有效分离,允许更多光生电子和空穴参与CO_(2)及甲醇的活化,加之固溶体表面酸碱位点的协同作用,最终实现高效率高选择性合成DMC。最后,提出了铈锆固溶体光热催化CO_(2)与甲醇合成DMC的反应机理,为光协同热催化合成DMC的研究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碳酸二甲酯 光热协同催化 铈锆固溶体 氧空位
下载PDF
氮氧化物与挥发性有机物协同催化净化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阿玲 张登松 《能源环境保护》 2023年第1期141-156,共16页
将垃圾焚烧、钢铁冶炼等典型行业烟气处理中的NH_(3)-SCR脱硝与VOCs净化模块耦合,发展多污染物协同控制理论和技术,协同催化净化NO_(x)与VOCs,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还具有重大的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目前,NO_(x)与VOCs协同催化净化... 将垃圾焚烧、钢铁冶炼等典型行业烟气处理中的NH_(3)-SCR脱硝与VOCs净化模块耦合,发展多污染物协同控制理论和技术,协同催化净化NO_(x)与VOCs,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还具有重大的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目前,NO_(x)与VOCs协同催化净化技术已在环境催化领域引起广泛关注,已报道相关研究主要聚焦于协同催化剂性能的考察,但该项研究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尚未获得满足实际应用需求的高效协同催化剂,且相关反应机制有待深入考察。未来NO_(x)与VOCs协同净化催化剂技术的发展需解决3个关键难题:协同净化催化剂酸/氧化还原双核活性位的构建及调控、协同净化催化剂上酸/氧化还原双循环反应路径的理解、协同净化过程中催化剂的抗中毒能力提升。解决这些关键科学问题的第一步仍是设计并制备高活性、高稳定性、抗中毒的协同净化催化剂;然后探究催化剂的化学组成、结构特点和理化性质,解析催化剂双核活性位的微化学环境;进一步利用原位测试手段、表面反应技术以及理论模拟计算,解析催化剂结构与性能的构效关系,阐释催化净化过程高效协同机制和催化剂抗中毒机制,最终形成NO_(x)与VOCs协同催化净化的关键技术。该综述总结了现有NO_(x)与VOCs协同催化净化技术研究的进展,提出了该项技术面临的发展瓶颈,分析了研究中的关键科学难题,并对相应的解决策略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大气污染控制领域NO_(x)与VOCs等多污染物的协同净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氧化物 挥发性有机物 多污染物控制 协同催化
下载PDF
介质阻挡放电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降解苯乙烯 被引量:2
12
作者 胡志军 王志良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27-632,共6页
采用介质阻挡放电(DBD)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降解苯乙烯,考察了输入功率、初始苯乙烯质量浓度、气体湿度、停留时间、脉冲频率等因素对苯乙烯降解率和能量效率的影响,建立了苯乙烯降解动力学模型,探讨了苯乙烯的降解机理。结果表明:在... 采用介质阻挡放电(DBD)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降解苯乙烯,考察了输入功率、初始苯乙烯质量浓度、气体湿度、停留时间、脉冲频率等因素对苯乙烯降解率和能量效率的影响,建立了苯乙烯降解动力学模型,探讨了苯乙烯的降解机理。结果表明:在输入功率30 W、初始苯乙烯质量浓度464 mg/m^(3)、气体相对湿度30%、停留时间0.18 s、脉冲频率200 Hz的最佳工艺条件下,苯乙烯降解率为62.20%,能量效率为36.10 g/(kW·h);DBD等离子体降解苯乙烯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相应的反应速率常数为0.1094 m^(3)/(W·h)。DBD等离子体降解苯乙烯主要通过活性物种e^(-)、·O、·OH和NO_(2)·等对苯乙烯进行氧化。与单独DBD等离子体工艺相比,在相同输入功率下,DBD协同催化工艺能有效提高苯乙烯降解率和矿化率,降低反应器出口O3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 降解 矿化 能量效率 苯乙烯 协同催化
下载PDF
光热协同催化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反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爱迪 李玉巧 +1 位作者 刘会敏 李德正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203-207,共5页
在光热协同催化条件下的甲烷二氧化碳重整(CRM)反应耦合了光效应和热效应,可在低温下反应生成合成气(CO和H_(2)),减少碳排放的同时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有效策略之一。催化剂是光热协同催化CRM反应的核心,同... 在光热协同催化条件下的甲烷二氧化碳重整(CRM)反应耦合了光效应和热效应,可在低温下反应生成合成气(CO和H_(2)),减少碳排放的同时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有效策略之一。催化剂是光热协同催化CRM反应的核心,同时调控热催化活性中心(活性金属)的结构性质和吸光材料(载体)的光学特性以及活性组分与吸光材料的协同作用,使光热协同催化剂的热催化性能及光催化性能同时得到提高,是研发高效光热协同催化剂的有效途径之一。介绍了光热协同催化CRM反应的机理及相关金属催化剂和半导体材料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热协同催化 甲烷二氧化碳重整 催化
下载PDF
Pd_(1)-Cu_(1)双金属原子协同催化乙炔加氢制乙烯研究获进展
14
作者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1-51,共1页
近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合作通过精准设计原子级分散金属催化材料的结构,成功构建具有键合的Pd_(1)-Cu_(1)双金属原子(Pd_(1)-Cu_(1)/ND@G)。
关键词 金属原子 精准设计 金属催化 原子级 协同催化 乙炔加氢 材料科学
下载PDF
O_(3)/H_(2)O_(2)协同催化处理煤化工高盐有机废水的研究
15
作者 刘培娟 郭星 韩洪龙 《四川环境》 2023年第1期25-32,共8页
煤化工高盐废水中有机物的处理是废水零排放项目能否成功运行的关键性因素,制备了一种铁基活性炭催化剂,并采用O_(3)/H_(2)O_(2)协同催化技术处理煤化工高盐废水,可以显著提高废水中有机物的处理效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穆斯堡... 煤化工高盐废水中有机物的处理是废水零排放项目能否成功运行的关键性因素,制备了一种铁基活性炭催化剂,并采用O_(3)/H_(2)O_(2)协同催化技术处理煤化工高盐废水,可以显著提高废水中有机物的处理效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穆斯堡尔谱、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处理工艺、氧化剂加入量和反应时间对废水中有机物去除效果的影响,评价催化剂的稳定性和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本催化剂用于O_(3)/H_(2)O_(2)协同催化处理煤化工高盐有机废水时,TOC去除率提高至54.41%;连续稳定运行1800 h后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基本保持不变。提供的催化剂及O_(3)/H_(2)O_(2)协同催化工艺可以高效处理煤化工高盐废水中的有机物,解决废水零排放项目中的难点,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_(3)/H_(2)O_(2)协同催化 煤化工高盐废水 催化活性 催化剂稳定性
下载PDF
双中心协同催化作用在不对称合成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钟毅 尤启冬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453-461,共9页
介绍了双中心协同催化作用的概念以及A型和B型两类催化剂 .综述了A型催化剂在不对称硝基 -类羟醛反应、迈克尔加成反应、亚胺和醛的氢膦酰化反应、曼尼希反应、不对称醛酮羟醛反应以及环氧开环反应中的应用 ;
关键词 不对称合成 双中心协同催化作用 手性配体 双中心协同催化 模拟酶
下载PDF
TiO_2薄膜光电协同催化氧化降解活性艳红 被引量:23
17
作者 曹长春 蒋展鹏 +2 位作者 余刚 黄河 陈中颖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08-110,共3页
以不同波长紫外光为光源 ,研究了活性艳红在间歇式反应器中的光降解、光催化降解、光电协同催化降解行为 .结果表明 :在相同条件下 ,光催化降解速度快于光降解速度 ,而光电协同催化降解速度取决于协同电场的方向 ,当电场方向与紫外线照... 以不同波长紫外光为光源 ,研究了活性艳红在间歇式反应器中的光降解、光催化降解、光电协同催化降解行为 .结果表明 :在相同条件下 ,光催化降解速度快于光降解速度 ,而光电协同催化降解速度取决于协同电场的方向 ,当电场方向与紫外线照射方向相同时 ,降解速度比光催化速度慢 ,而当电场方向与紫外线照射方向相反时 ,其降解速度快于光催化降解速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薄膜 光电协同催化 氧化降解 活性艳红 催化 二氧化钛 催化
下载PDF
US/UV协同催化氧化降解对氯苯酚的研究 被引量:37
18
作者 赵德明 史惠祥 +1 位作者 雷乐成 汪大翚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88-592,共5页
选择掺杂过渡金属离子Fe3 + 的纳米TiO2 为催化剂 ,研究了US(超声波 ) UV(紫外光 )协同催化氧化水中对氯苯酚 (4 CP)的降解效果 ,考察了对氯苯酚的起始浓度、超声波声强、溶液初始pH、饱和气体种类、反应温度和催化剂投加量对氯苯酚降... 选择掺杂过渡金属离子Fe3 + 的纳米TiO2 为催化剂 ,研究了US(超声波 ) UV(紫外光 )协同催化氧化水中对氯苯酚 (4 CP)的降解效果 ,考察了对氯苯酚的起始浓度、超声波声强、溶液初始pH、饱和气体种类、反应温度和催化剂投加量对氯苯酚降解速率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US UV协同催化氧化处理比单独超声波处理和光化学处理 ,4 CP降解速率提高了 1 5— 1 7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S/UV协同催化氧化 降解 苯酚 纳米TIO2 超声波 水污染 污染控制
下载PDF
光电协同催化氧化苯甲酸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7
19
作者 王海燕 蒋展鹏 +2 位作者 余刚 张彭义 饶民华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5-29,共5页
在自制的光电协同催化氧化反应器中 ,对苯甲酸溶液进行了光电协同催化氧化处理研究 ,考察了阳极偏电压、反应氛围和制备光阳极所用基材对苯甲酸降解效率的影响 ,并比较了光电协同催化氧化与光解、光催化氧化和电解处理对苯甲酸去除率的... 在自制的光电协同催化氧化反应器中 ,对苯甲酸溶液进行了光电协同催化氧化处理研究 ,考察了阳极偏电压、反应氛围和制备光阳极所用基材对苯甲酸降解效率的影响 ,并比较了光电协同催化氧化与光解、光催化氧化和电解处理对苯甲酸去除率的差异 .试验结果表明 ,经过 1h的处理 ,光电协同催化氧化对苯甲酸的去除率可达 85 %以上 ,远远高于光解、光催化氧化和电解处理对苯甲酸的去除率 (依次为 4 8%、30 %和约 0 % ) ,具有明显的光电协同作用 ;工作电极与对电极采用内外同心圆柱形的布置方式 ;在通入高纯氮的条件下 ,TiO2 /Ti板光阳极对苯甲酸的去除率在 1h时可达 98% ,优于TiO2 /Al板光阳极在 1h时对苯甲酸 85 %的去除率 ;在通入纯氧的条件下 ,TiO2 /Ti板光阳极和TiO2 /Al板光阳极经过 1h对苯甲酸的去除率均接近10 0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氧化 光电协同催化氧化 光阳极 苯甲酸
下载PDF
紫外光和活性炭对有机物臭氧化的协同催化作用 被引量:16
20
作者 陈瑛 郭二民 +2 位作者 黄国忠 张建祺 宋存义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0-94,共5页
以城市二级出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为处理的目标物质,通过静态试验分别考察了不同催化条件下臭氧对水中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协同催化反应器对水体在254 nm处紫外吸光度(E254)的去除率达87.40%,对CODCr的去除率可达59.79%,对臭... 以城市二级出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为处理的目标物质,通过静态试验分别考察了不同催化条件下臭氧对水中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协同催化反应器对水体在254 nm处紫外吸光度(E254)的去除率达87.40%,对CODCr的去除率可达59.79%,对臭氧的利用率可达到91.4%,因此,254 nm紫外光和活性炭对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的臭氧化过程具有协同催化作用,并大大提高了系统对臭氧的利用率;受OH-影响,碱性条件下O3/UV/C工艺对CODCr和E254的去除效果好于中性和酸性条件;不同自由基捕捉剂对臭氧化过程的影响证明,在紫外光和活性炭的协同催化作用下,臭氧分解出以羟基自由基为主的多种氧化性自由基,因此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氧化降解是多种自由基反应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紫外辐射 活性炭 协同催化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