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7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金针菇单孢杂交后代菌株筛选评价
1
作者 陈珣 肇莹 +3 位作者 龚娜 刘国丽 马晓颖 肖军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8-115,共8页
以2个金针菇品种的37个单孢杂交后代菌株为试材,采用描述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其3个酶活性指标(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漆酶)和5个农艺性状指标(菌盖直径、菌盖厚度、菌柄直径、菌柄长度、产量)进行了综合分析,以期筛... 以2个金针菇品种的37个单孢杂交后代菌株为试材,采用描述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其3个酶活性指标(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漆酶)和5个农艺性状指标(菌盖直径、菌盖厚度、菌柄直径、菌柄长度、产量)进行了综合分析,以期筛选优异的金针菇种质资源。结果表明:各指标变异系数在20.93%~42.75%,其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是产量指标,为42.75%。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构建金针菇综合评价体系,筛选出12、32、33号3个单孢杂交后代菌株,未来可以作为优良种质资源加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 单孢杂交后代 描述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基于不同病原真菌单孢分离方法研究
2
作者 姜彩鸽 李建建 +1 位作者 宋志娟 马海娟 《宁夏农林科技》 2024年第2期37-40,共4页
在植物病理学研究中,通常需要分离和纯化病原真菌,掌握一套简捷又高效的单孢分离技术,有助于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以葡萄灰霉病菌为试验材料,比较稀释纯化法、挑针转移法、平板稀释画线法和实体镜下转移法4种单孢分离方法。试验发现,实... 在植物病理学研究中,通常需要分离和纯化病原真菌,掌握一套简捷又高效的单孢分离技术,有助于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以葡萄灰霉病菌为试验材料,比较稀释纯化法、挑针转移法、平板稀释画线法和实体镜下转移法4种单孢分离方法。试验发现,实体镜下转移法分离成功率最高,高达93.62%。但各方法各有其优缺点,需结合自身优势和实验条件,总结出一套适宜的、简便可靠的单孢分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单孢分离 纯化
下载PDF
黑木耳单孢杂交菌株筛选与灰色关联度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吴润泽 苏林贺 +1 位作者 曾伟民 张彦龙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07-217,共11页
为了提高黑木耳品质、创造兼具优良产量和较高商品性的新品种,选择子实体差异较大的两株黑木耳菌株西藏6号和黑丰作为杂交亲本。采用单孢杂交方法选育优良的杂交子代,测量记录农艺学性状,通过灰色关联度和感官评价进行分析筛选。最终筛... 为了提高黑木耳品质、创造兼具优良产量和较高商品性的新品种,选择子实体差异较大的两株黑木耳菌株西藏6号和黑丰作为杂交亲本。采用单孢杂交方法选育优良的杂交子代,测量记录农艺学性状,通过灰色关联度和感官评价进行分析筛选。最终筛选出一株优良的杂交子代菌株a7d9,该菌株每袋干重58.33 g、干湿比13.62、单耳片鲜重5.14 g、子实体厚度1.35 mm、子实体最大直径59.25 mm、生物学效率99.31%、感官评价7.05分。杂交菌株a7d9产量较双亲菌株具有明显优势,农艺学性状加权关联系数要高于双亲菌株,感官评价较好,商品性强,具有开发为新品种的潜力。解决了双亲菌株部分性状较差问题,实现菌株改良,增加黑木耳优良菌株多样性,提高了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木耳 单孢杂交 农艺学性状 灰色关联度分析 感官评价
下载PDF
采用单孢杂交技术判定金耳极性
4
作者 曹瑶 沈真辉 +5 位作者 杨林雷 李梦杰 罗祥英 杨晓君 陆青青 李荣春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44,共7页
收集成熟金耳(Naematelia aurantialba)担孢子,单孢分离,经核染色验证共得到50个酵母状单孢分离物;栽培实验结果表明酵母状单孢分离物与毛韧革菌(Stereum hirsutum)共培养未出菇。第一轮交配实验结果表明可亲和率为24.5%,再经过三轮交... 收集成熟金耳(Naematelia aurantialba)担孢子,单孢分离,经核染色验证共得到50个酵母状单孢分离物;栽培实验结果表明酵母状单孢分离物与毛韧革菌(Stereum hirsutum)共培养未出菇。第一轮交配实验结果表明可亲和率为24.5%,再经过三轮交配实验确定金耳单孢分离物具有4种交配型A_(1)B_(1)(13个)、A_(1)B_(2)(13个)、A_(2)B_(1)(12个)、A_(2)B_(2)(12个),初步表明金耳属于四极性异宗结合真菌。从4种交配型单孢分离物中分别选取5个进行两两交配及栽培实验,结果表明当2个单孢分离物的A、B交配型均不同时交配形成双核体,其与毛韧革菌(S.hirsutum)共培养方可生长发育形成金耳子实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耳 毛韧革菌 单孢分离物 交配型
下载PDF
双孢蘑菇的单孢分离和单孢杂交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许旭萍 李惠珍 《中国食用菌》 1995年第5期12-14,共3页
本文采用一种较为简单易行、高效、选择性强的单孢分离法,分离获得双孢蘑菇的单孢菌林158株,并对这些单孢菌株的培养性状、菌丝间融合和自发营养缺陷型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来自同一子实体的许多单孢子在PDA培养基上其菌丝体... 本文采用一种较为简单易行、高效、选择性强的单孢分离法,分离获得双孢蘑菇的单孢菌林158株,并对这些单孢菌株的培养性状、菌丝间融合和自发营养缺陷型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来自同一子实体的许多单孢子在PDA培养基上其菌丝体形态、生长速度均有显著差异:单孢菌株之间的融合率为18.1%;单孢菌株中存在自发营养缺陷型,自然发生率为10.15%;活蘑菇菌丝体及高浓度孢子悬液对于单孢子萌发均具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孢分离 单孢菌株 菌丝融合 蘑菇 食用菌
下载PDF
糖单孢菌属的一个新变种
6
作者 林永珠 阮继生 高小莹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0年第4期79-84,共6页
作者从福建省福州市土壤中分离出一株能产生活性物质的稀有放线菌,编号3—50并进行了形态、培养特征和生理特性等方面研究。3—50气生菌丝上着生半个孢子,常形成穗状生长体。基内菌丝生长好,有时可见到横隔,产生单孢子。细胞壁含有内消... 作者从福建省福州市土壤中分离出一株能产生活性物质的稀有放线菌,编号3—50并进行了形态、培养特征和生理特性等方面研究。3—50气生菌丝上着生半个孢子,常形成穗状生长体。基内菌丝生长好,有时可见到横隔,产生单孢子。细胞壁含有内消旋二氨基庚二酸(meso—DAP)、半乳糖和阿拉伯糖,属细胞壁TV型,故属于糖单孢菌属。其形态、培养特征和生理特性与绿色糖单孢菌相似,但又有差别,是一个新变种,定名为绿色糖单孢菌福建变种(Saccharomonospora viridis var.Fujianensis Ru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线菌 单孢菌属 绿色糖单孢
下载PDF
高温单孢菌属新种──粉黄高温单孢菌
7
作者 林永珠 程元荣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404-411,共8页
从我国福建省土壤中分离到一株新的中温好气性稀有放线菌No.80-22。在合适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下,气生菌丝体生长丰茂,粉黄色,单个孢子着生于孢子梗上,常形成穗状的生长体;基内菌丝生长好,有横隔、但不断裂,偶尔可见菌丝... 从我国福建省土壤中分离到一株新的中温好气性稀有放线菌No.80-22。在合适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下,气生菌丝体生长丰茂,粉黄色,单个孢子着生于孢子梗上,常形成穗状的生长体;基内菌丝生长好,有横隔、但不断裂,偶尔可见菌丝上产生的单个孢子。细胞壁化学组份分析含有内消旋二氨基庚二酸(meso-DAP)和少量甘氨酸,细胞壁Ⅱ型。全细胞水解含有半乳糖、葡萄糖、甘露糖、马杜拉糖、核糖和少量鼠李糖。磷酸类脂pⅡ,甲基萘醌为MK-(H4)(H6)。45℃不生长。No,80-22菌株与高温单孢菌属内已知菌种的描述均不相同,定名为粉黄高温单孢菌(Thermomonosporaroseoflavan.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单孢菌属 粉黄高温单孢 新种 鉴定
下载PDF
香菇单孢杂交新品种“抚香一号”选育 被引量:6
8
作者 许益财 焦言英 +4 位作者 李艳秋 于文海 薛建臣 庞玉芬 赵国强 《食用菌》 2003年第3期10-11,共2页
选择生态、种性等差异较大长白山野生香菇和栽培品种A_(3-3)为亲本。采用平板稀释法进行单孢分离,单孢萌发及单核菌丝镜检、配对,从中选择优良组合。根据1996~1997年初试、复试、基点示范相结合,该菌株符合育种目标,是一个产量高、菇... 选择生态、种性等差异较大长白山野生香菇和栽培品种A_(3-3)为亲本。采用平板稀释法进行单孢分离,单孢萌发及单核菌丝镜检、配对,从中选择优良组合。根据1996~1997年初试、复试、基点示范相结合,该菌株符合育种目标,是一个产量高、菇形圆正、肉厚、内实、抗逆性强、耐高温、遗传性状稳定的优良品种,可在北方作为更新换代的优良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单孢杂交 抚香一号品种 选育 单孢萌发 单孢分离
下载PDF
双孢蘑菇单孢分离与单孢杂交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龚拯 周国英 周德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903-1904,共2页
从双孢蘑菇的遗传上阐明了单孢分离和单孢杂交的意义和重要性,对双孢蘑菇单孢杂交技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蘑菇 蘑菇 单孢分离 单孢杂交
下载PDF
绿色糖单孢菌产木聚糖酶规律及其耐碱耐热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1
10
作者 谢响明 孙晓霞 +2 位作者 吴玉英 何晓青 陈祝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1期55-59,共5页
采用绿色糖单孢菌为实验材料,在不同诱导产酶培养基上经过192h的振荡培养,探索其产酶时程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的诱导底物诱导产生的木聚糖酶活性差异不显著,但诱导产纤维素酶活性差异显著.其中松木粉加棉纱培养基诱导产纤维素酶活性为0.0... 采用绿色糖单孢菌为实验材料,在不同诱导产酶培养基上经过192h的振荡培养,探索其产酶时程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的诱导底物诱导产生的木聚糖酶活性差异不显著,但诱导产纤维素酶活性差异显著.其中松木粉加棉纱培养基诱导产纤维素酶活性为0.08IU/ml,与空白对照(5.40IU/ml)相比显著下降(P≤0.05).为了适应纸浆漂白实际应用中纤维素酶越少越好的要求,选择该培养基为最佳诱导产酶培养基.绿色糖单孢菌在上述培养基中培养156h后达到木聚糖酶产酶高峰,粗酶液酶活可达到9.03IU/ml.通过对该酶进行高温及碱性处理,实验结果表明绿色糖单孢菌分泌的木聚糖酶在pH7.0下反应表现最高活性,同时在90℃下保温3h后酶活为原来的63.55%,具有较好的耐碱耐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糖单孢 木聚糖酶 耐热性 耐碱性
下载PDF
蜜环菌遗传测定的单孢分离和培养方法 被引量:16
11
作者 赵俊 田淑敏 +1 位作者 王玉玲 秦国夫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07-209,共3页
从平板中直接分离担子菌萌发孢子的单孢分离方法,主要利用自制的毛细管和显徽玻璃针等简单工具操作。该法简便快速,抗污染,获得单孢率高。同时报道一种改进型的担子菌互交不育性测定用培养基MEJA,与国内外目前常用的SR和MEA培养基... 从平板中直接分离担子菌萌发孢子的单孢分离方法,主要利用自制的毛细管和显徽玻璃针等简单工具操作。该法简便快速,抗污染,获得单孢率高。同时报道一种改进型的担子菌互交不育性测定用培养基MEJA,与国内外目前常用的SR和MEA培养基相比,增加一项判断标准,使互交不育性和互交可育性的反应更加清晰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蜜环菌 单孢 分离 培养基 培养方法
下载PDF
一株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小单孢菌的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19
12
作者 龙中儿 朱跃进 +1 位作者 黄运红 付学琴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78-383,共6页
从南昌瑶湖的农田土壤样品中分离到一株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稀有放线菌。通过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细胞化学成分及16SrRNA基因序列等多相分类特征研究,将该稀有放线菌鉴定为炭样小单孢菌。
关键词 稀有放线菌 分类鉴定 16S RRNA基因 炭样小单孢
下载PDF
庆大霉素C_(1a)单组份产生菌─—棘孢小单孢菌JIM-202的筛选和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赵敏 范瑾 +4 位作者 胡小玲 谢凤龙 刘军 汪洁 杨晓伟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2-15,44,共5页
利用紫外光和氯化锂复合因子处理小诺霉素产生菌——棘孢小单孢菌JIM-401获得了JIM-202突变株,其发酵产物经阳离子交换树脂提取、洗脱、脱色、浓缩和经冷冻干燥可得白色粉末。用薄层层析检验其发酵产物为1个单组份;通过红外光谱、... 利用紫外光和氯化锂复合因子处理小诺霉素产生菌——棘孢小单孢菌JIM-401获得了JIM-202突变株,其发酵产物经阳离子交换树脂提取、洗脱、脱色、浓缩和经冷冻干燥可得白色粉末。用薄层层析检验其发酵产物为1个单组份;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及质谱测定表明该抗生素与庆大霉素C1a同质,因而可用其进行新衍生物合成(如新抗生素89-07)。根据小诺霉素和庆大霉素生物合成途径推测,该突变株在最后一步的6’-N甲基化部位发生了阻断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筛选 诱变筛选 庆大霉素 单孢
下载PDF
一种强寄生病原真菌的分离方法——毛细管打孔单孢分离法 被引量:26
14
作者 董娟华 罗丽 +3 位作者 王彩霞 冷伟锋 李桂舫 李保华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10-212,共3页
毛细管打孔单孢分离是将真菌孢子涂布在2%琼脂板上,显微镜下找到单孢后,用内径1mm毛细管直接打孔,然后挑取带有单孢的琼脂饼培养。毛细管打孔简化了单孢分离的操作过程,提高了单孢分离的速度和成功率,特别适合强寄生真菌的分离培养。用... 毛细管打孔单孢分离是将真菌孢子涂布在2%琼脂板上,显微镜下找到单孢后,用内径1mm毛细管直接打孔,然后挑取带有单孢的琼脂饼培养。毛细管打孔简化了单孢分离的操作过程,提高了单孢分离的速度和成功率,特别适合强寄生真菌的分离培养。用于梨黑星病菌、苹果褐斑病菌和樱桃褐斑病菌的分离培养,成功率达6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孢分离 分离培养 强寄生真菌
下载PDF
海洋青铜小单孢菌FIM 02-523产生的脂肽类化合物FW523的分离鉴别和生物学活性 被引量:27
15
作者 江红 林如 +1 位作者 郑卫 程元荣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67-270,277,共5页
在筛选新免疫抑制剂的过程中,从海洋青铜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chalcea.FIM02-523发酵液提取到脂肽类化合物FW523,经纯化得到5个组分。组分3(FW523-3)与抗肿瘤抗生素rakicidinB同质,但它具有与紫杉醇相当的抗肿瘤活性和与环孢菌素相当... 在筛选新免疫抑制剂的过程中,从海洋青铜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chalcea.FIM02-523发酵液提取到脂肽类化合物FW523,经纯化得到5个组分。组分3(FW523-3)与抗肿瘤抗生素rakicidinB同质,但它具有与紫杉醇相当的抗肿瘤活性和与环孢菌素相当的免疫抑制活性。组分1和2(FW523-1,2)与rakicidinA分子量相同,组分4(FW523-4)比rakicidinB多1个-CH2,组分5(FW523-5)比rakicidinA少1个-CH2,它们是rakicidins的两个新同系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小单孢 脂肽类化合物 免疫抑制 抗肿瘤活性
下载PDF
致病疫霉的分离培养和单孢纯化方法 被引量:16
16
作者 朱桂宁 黄福新 +2 位作者 秦碧霞 刘志明 蔡健和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1-42,共2页
由致病疫霉引起的晚疫病是番茄、马铃薯上最严重的病害之一,近年来为害日益严重,引起了广大植病工作者的重视.开展病原菌生理小种鉴定、致病性测定、室内药剂筛选、抗药性监测、病原菌的遗传变异和抗病育种等许多研究工作都要用到病原菌... 由致病疫霉引起的晚疫病是番茄、马铃薯上最严重的病害之一,近年来为害日益严重,引起了广大植病工作者的重视.开展病原菌生理小种鉴定、致病性测定、室内药剂筛选、抗药性监测、病原菌的遗传变异和抗病育种等许多研究工作都要用到病原菌种[1~5],而且在研究真菌的遗传和变异、特征和同宗或异宗配合等现象时,还要求菌种从单个孢子繁殖而来[5],但由于致病疫霉的寄生性很强,很难分离培养和得到纯菌株[1,6].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以期找出更简便、更有效的方法,解决致病疫霉分离纯化困难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疫霉 分离 培养 单孢纯化方法 晚疫病
下载PDF
大型经济真菌单孢分离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李晓 刘振钦 +1 位作者 刘晓龙 李玉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1-42,共2页
利用简单的仪器 ,设计了 2种简单实用的多孢收集方法及 1种快速有效的单孢分离方法 ,解决了大型经济真菌在育种及遗传变异研究中单孢分离的难题 。
关键词 大型经济真菌 单孢 分离方法 收集
下载PDF
炭样小单孢菌JXNU-1广谱抗生素产物的分离及其理化性质 被引量:15
18
作者 龙中儿 朱跃进 +1 位作者 黄运红 付学琴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450-1454,共5页
基于实验室自行分离到的一株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炭样小单孢菌JXNU-1,研究了该菌株广谱抗生素产物的分离纯化工艺及其部分理化性质。结果表明,该菌产生的抗生素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具有极高的热稳定性,但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发酵液通过... 基于实验室自行分离到的一株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炭样小单孢菌JXNU-1,研究了该菌株广谱抗生素产物的分离纯化工艺及其部分理化性质。结果表明,该菌产生的抗生素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具有极高的热稳定性,但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发酵液通过离心、过滤的预处理过程后,抗生素可吸附到717型阴离子交换树脂上,经2mol/L的NaCl溶液洗脱除杂,再用20%的乙醇洗脱,可得抗生素产物,且在20%的乙醇溶液中加入2mol/L的NaCl,可大大提高抗生素的洗脱效率。抗生素的酒精——盐洗脱液经减压浓缩去酒精、透析除盐后可得抗生素的水溶液。该抗生素水溶液经纸层析分析仅检测到单一活性斑点,HPLC分析表明其纯度达到99%以上。所得抗生素在Molish反应,Benedict反应和二苯胺反应中均呈现阳性,紫外吸收具有典型的核苷类物质的光吸收特征,推测该抗生素为一核苷类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样小单孢 抗生素 分离纯化
下载PDF
芸薹根肿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单孢分离接种及生理小种的鉴定 被引量:20
19
作者 李茜 沈向群 +1 位作者 耿新翠 李林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5-101,共7页
芸薹根肿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单孢分离接种方法曾有报道,本试验改进了国外单孢分离技术。将休眠孢子悬浮液稀释到1个/0.5μL,滴在一块消过毒的载玻片上,放置在显微镜下反复检查,以确保它精确只含有一个孢子。用微管将孢子吸入... 芸薹根肿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单孢分离接种方法曾有报道,本试验改进了国外单孢分离技术。将休眠孢子悬浮液稀释到1个/0.5μL,滴在一块消过毒的载玻片上,放置在显微镜下反复检查,以确保它精确只含有一个孢子。用微管将孢子吸入接种在2日龄白菜幼苗根毛上,营养液培养3周。为使其更接近田间发病环境条件,后期将疑似发病根在无菌土中继续进行病菌增繁。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加快病菌繁殖感染,提高单孢分离接种成功率。对不同地区病菌进行大量单孢分离接种。本试验对3个地区的病菌单孢接种共950株,接种成功27株,使用Williams根肿病菌鉴别寄主鉴定,共9个生理小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字花科作物 根肿病 单孢接种 小种鉴定
下载PDF
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和黑麦草腥黑穗病菌的单孢检测 被引量:9
20
作者 易建平 陶庭典 +3 位作者 印丽萍 沈禹飞 潘良文 郑建中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2-46,共5页
设计了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 (Tilletiaindica)和黑麦草腥黑穗病菌 (Tilletiawalkeri)通用引物H4 /H7和H11/H12 ,结合T .indica特异性引物Tin3/Tin4和T .walkeri特异性引物Tin11/Tin4建立了检测T .indica和T .walkeri冬孢子的套式PCR (nes... 设计了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 (Tilletiaindica)和黑麦草腥黑穗病菌 (Tilletiawalkeri)通用引物H4 /H7和H11/H12 ,结合T .indica特异性引物Tin3/Tin4和T .walkeri特异性引物Tin11/Tin4建立了检测T .indica和T .walkeri冬孢子的套式PCR (nestedPCR)检测方法。检测的灵敏度达 1个冬孢子 ,检测时间缩短为 8h。PCR产物的测序验证了PCR反应的可靠性。这一方法克服了冬孢子休眠或不具存活力以及常规PCR检测时间长的困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 黑麦草腥黑穗病菌 单孢检测 套式PCR 检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