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叶CT值与单相抑郁症患者年龄和脑萎缩程度的相关性
1
作者 黄伟峰 《医疗装备》 2024年第10期71-73,共3页
目的探讨脑叶CT值与单相抑郁症患者年龄、脑萎缩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10月医院收治的65例单相抑郁症患者为试验组,同时纳入同期65名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颅脑CT检查。比较两组脑叶CT值,采用Pearson检... 目的探讨脑叶CT值与单相抑郁症患者年龄、脑萎缩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10月医院收治的65例单相抑郁症患者为试验组,同时纳入同期65名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颅脑CT检查。比较两组脑叶CT值,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脑叶CT值与年龄、脑萎缩程度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单相抑郁症患者脑叶CT值的影响因素。结果试验组左额叶、左颞叶、右颞叶CT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Pearson检验分析显示,左额叶CT值与患者年龄、病程、脑萎缩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左颞叶、右颞叶CT值与患者年龄、脑萎缩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程、脑萎缩评分均是单相抑郁症患者左额叶、左颞叶、右颞叶CT值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与健康人群相比,单相抑郁症患者脑叶CT值出现明显改变,且与年龄、病程、脑萎缩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叶 颞叶 CT值 单相抑郁症 脑萎缩 相关性
下载PDF
疏肝解郁胶囊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轻中度单相抑郁症临床研究
2
作者 刘凤雏 张波 +1 位作者 李群潇 钱利华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11期29-33,共5页
目的:观察疏肝解郁胶囊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轻中度单相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水平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单相抑郁症轻中度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 目的:观察疏肝解郁胶囊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轻中度单相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水平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单相抑郁症轻中度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口服,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疏肝解郁胶囊口服,持续服药8周。评价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血清NE、5-HT、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NE、5-HT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研究组血清NE、5-H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IL-1β、TNF-α、IL-6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血清IL-1β、TNF-α、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肝解郁胶囊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轻中度单相抑郁症能有效改善血清NE、5-HT水平,降低炎症因子的表达,提高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相抑郁症 轻中度 疏肝解郁胶囊 去甲肾上腺素 5-羟色胺 神经功能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双相障碍抑郁发作与单相抑郁症的临床特征比较 被引量:22
3
作者 李则挚 苑成梅 +8 位作者 吴志国 易正辉 洪武 陈俊 王勇 胡莺燕 曹岚 黄佳 方贻儒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513-1517,共5页
目的从临床现象学角度分析双相障碍抑郁发作与单相抑郁症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对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组(n=200)与单相复发抑郁组(n=563)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研究,对与双相障碍相关的临床特征进行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双相障... 目的从临床现象学角度分析双相障碍抑郁发作与单相抑郁症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对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组(n=200)与单相复发抑郁组(n=563)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研究,对与双相障碍相关的临床特征进行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组患者起病年龄早于单相复发性抑郁组(P<0.001);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组首次发病年龄<25岁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单相复发性抑郁组(P<0.01);不典型抑郁症状中,性欲亢进者的比例在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组中较高(P<0.01);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组中伴精神病性症状、精神运动迟滞、心境不稳定、每次抑郁发作<3个月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单相复发性抑郁组(P<0.05);双相抑郁障碍发作组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的认知障碍因子评分显著高于单相复发性抑郁组(P<0.05)。进一步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起病年龄、首次发病年龄<25岁、双相障碍家族史、性欲亢进、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精神运动迟滞、心境不稳定、每次抑郁发作<3个月、认知障碍因子分与双相障碍独立相关,优势比(OR)分别为1.54、1.50、3.25、1.99、1.89、1.48、1.63、1.63、1.42。结论双相障碍抑郁发作与单相抑郁症是两类疾病,在抑郁发作时存在显著差异的临床特征可能是双相障碍的潜在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障碍抑郁发作 单相抑郁症 临床特征
下载PDF
单相抑郁症中5-HT2A受体基因及MAOA型基因的相互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江开达 江三多 +4 位作者 王红霞 杨晓敏 王慧芳 林嗣萃 钱伊萍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90-92,共3页
目的探讨单相抑郁症病因中5-HT2A受体基因与MAOA型基因的相互影响。方法在72例单相抑郁症患者和81例正常健康人中,采用PCR-RFLP和Amp-FLP技术检测5-HT2A和MAOA型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布。结果... 目的探讨单相抑郁症病因中5-HT2A受体基因与MAOA型基因的相互影响。方法在72例单相抑郁症患者和81例正常健康人中,采用PCR-RFLP和Amp-FLP技术检测5-HT2A和MAOA型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布。结果单相抑郁症与5-HT2A基因间无遗传关联,但是具5-HT2A的A2/A2基因型患者与MAOA型的114bp等位基因呈强烈关联(RR=6.25,P<005)。结论5-HT2A受体基因和MAOA型基因在单相抑郁症发生中可能起有一定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相抑郁症 5-HT2A受体基因 MAOA型基因 抑郁症
下载PDF
单相抑郁症患者抗抑郁治疗对血糖血脂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杨小波 郭丽阳 +4 位作者 陈策 伏炜 焦翔 李雅妹 马现仓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77-980,共4页
目的探讨单相抑郁患者出现代谢异常的情况及可能原因。方法 103例住院的单相抑郁症患者和100例健康对照。患者组抗抑郁药治疗3周。检测治疗前后代谢指标(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变化。结果单相抑郁症患者治... 目的探讨单相抑郁患者出现代谢异常的情况及可能原因。方法 103例住院的单相抑郁症患者和100例健康对照。患者组抗抑郁药治疗3周。检测治疗前后代谢指标(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变化。结果单相抑郁症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总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治疗后代谢指标与正常对照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 0.05)。抗抑郁药治疗后,血清空腹血糖水平较基础值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单相抑郁症患者空腹血糖及总胆固醇指标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P=0.049;P=0.031);年龄>30岁的患者空腹血糖及总胆固醇指标高于年龄≤30岁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P=0.016)。空腹血糖和发病次数正相关,可建回归方程 Y 空腹血糖=0.26x 发病次数+4.01。结论抑郁反复发作增加了发生代谢问题的风险;抗抑郁药治疗有助于空腹血糖的改善;单相抑郁代谢风险或许与疾病反复发生有关,与药物治疗关联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相抑郁症 抑郁 血糖 血脂
下载PDF
TPH基因A218C多态性与单相抑郁症及其症状表型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施梅 刘薇 +2 位作者 潘尚哈 毛晶 陈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32-335,共4页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色氨酸羟化酶(TPH)基因A218C多态性与单相抑郁症及其症状表型的遗传关联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分析TPH A218C基因多态性,对132例抑郁症患者(病例组)和142名正常对照者进行...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色氨酸羟化酶(TPH)基因A218C多态性与单相抑郁症及其症状表型的遗传关联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分析TPH A218C基因多态性,对132例抑郁症患者(病例组)和142名正常对照者进行关联分析;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病例组症状表型。结果①经吻合度检验,病例组和对照组的观察值与期望值吻合度良好,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法则(2分别为3·65124、3·34227,P分别为0·056027、0·067521)。②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基因型总体分布的差异无显著性(2=1.0673,df=2,P>0·05);两组在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上差异亦无显著性(2=1·2211,df=1,P>0·05)。③病例组中症状表型(7类因子结构)在三种基因型间分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未发现本研究病例组TPH基因A218C多态性与单相抑郁症及其症状表型之间存在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相抑郁症 色氨酸羟化酶 基因多态性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单相抑郁症遗传效应的性别差异 被引量:9
7
作者 祁曙光 董小惠 +1 位作者 张云彪 安宝富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562-564,共3页
目的探讨男性和女性抑郁症的遗传效应及差异。方法采用严格的纳入标准,对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抑郁发作诊断标准的单相抑郁症患者115例(男38例,女77例)应用家族史法进行研究,用多基因阈值理论进行遗传率的... 目的探讨男性和女性抑郁症的遗传效应及差异。方法采用严格的纳入标准,对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抑郁发作诊断标准的单相抑郁症患者115例(男38例,女77例)应用家族史法进行研究,用多基因阈值理论进行遗传率的估算。结果女性和男性患者组有精神疾病家族史者分别为46.75%(36/77)和36.84%(14/38),而两组一级亲属心境障碍发生率分别为7.21%(38/527)和3.92%(8/204),但上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组一级亲属单相抑郁症发生率(6.07%)较男性患者组一级亲属(2.45%)高,二者均较对照组一级亲属(0.24%)高;女性单相抑郁症加权平均遗传率及标准误(86.77±5.77)%较男性(60.10±12.24)%高;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女性单相抑郁症均有明显的遗传效应,但二者的遗传效应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相抑郁症 遗传效应 性别差异
下载PDF
APOE基因多态性与单相抑郁症无关联 被引量:4
8
作者 汪栋祥 陆峥 +5 位作者 施慎逊 钱伊萍 汤国梅 林嗣萃 江开达 江三多 《上海精神医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7-79,共3页
目的 探讨APOE基因与单相抑郁症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73例单相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8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技术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s)技术测定研究对象的APOE基因多态性。结果 发现单相抑郁症与APOE基... 目的 探讨APOE基因与单相抑郁症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73例单相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8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技术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s)技术测定研究对象的APOE基因多态性。结果 发现单相抑郁症与APOE基因的多态性之间无关联。结论 APOE基因对上海汉族人群中单相抑郁症的病因可能不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相抑郁症 APOE基因 关联 多态性
下载PDF
单相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遗传效应及其遗传方式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3
9
作者 祁曙光 袁国桢 +4 位作者 姚建军 季庆 钱永潮 黄寅平 储兴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0期254-256,共3页
背景:遗传因素在抑郁症自杀行为的发生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以往的关注的重点主要为双相抑郁自杀的遗传效应,单相抑郁症自杀行为的遗传方式和遗传效应有何特征?目的:探讨单相抑郁症自杀行为的遗传效应及遗传方式。设计:回顾性调查。单位:... 背景:遗传因素在抑郁症自杀行为的发生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以往的关注的重点主要为双相抑郁自杀的遗传效应,单相抑郁症自杀行为的遗传方式和遗传效应有何特征?目的:探讨单相抑郁症自杀行为的遗传效应及遗传方式。设计:回顾性调查。单位:一所市级精神卫生中心。对象:单相抑郁症组(n=115)为1983-06-01/2002-05-31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门诊和住院诊断为抑郁症的患者。诊断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抑郁发作及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重性抑郁发作标准,且抑郁发作次数≥3次或发作一两次已缓解≥8年者。方法:以符合入组标准的单相抑郁症患者为先证者,由2名主治医师及其以上医师对每一家系进行调查,填写自行编制的精神病家系调查表,内容主要包括患者及一级亲属所有成员社会人口学资料、疾病发作特点及次数、以往治疗及自杀情况。由2名主治医师或以上医师对每一患者进行再诊断,并由1名主任医师核查,一致确诊的病例则予入组。对所有现存活的先症者(107例)及一级亲属中有自杀行为者(14例)进行面检;对无自杀行为的一级亲属(337名)进行面检和信函调查(380名);死亡者(患者8例,一级亲属5例)的资料由一两名一级亲属提供有关情况填写调查表。对照组由2名研究者进行面检,同时询问一级亲属情况并填写家系调查表。对所得资料行单因素分析,用多基因阈值理论Falconer模式估算自杀行为的遗传率和标准误,用医学遗传数学方法中分离分析法和多基因阈值理论进行遗传方式的探讨。主要观察指标:单相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遗传效应和遗传方式。结果:单相抑郁症患者自杀危险性51.30%(59/115)较其一级亲属2.58%(19/736)高(χ2=283.16,P<0.01),单相抑郁症患者一级亲属自杀危险性2.58%(19/736)较对照组0.12%(3/2469)高(χ2=50.36,P<0.01),有自杀行为患者的一级亲属自杀危险性3.8%(14/372)较无自杀行为患者的一级亲属自杀危险性1.4%(5/363)高(χ2=4.14,P<0.05)。单相抑郁症自杀行为的加权平均遗传率及标准误为(70.16±0.79)%;多基因遗传方式验证显示,多基因遗传方式验证显示一级亲属自杀行为预期发病率为3.1%,实际发病率为2.6%,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u=0.766,P>0.05)。结论:单相抑郁症自杀行为有明显的遗传效应,其遗传方式符合多基因遗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障碍 自杀 多基因遗传 抑郁症患者 单相抑郁症 自杀行为 遗传方式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 遗传效应 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
下载PDF
诊断早期单相抑郁症的非线性脑电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曹明富 丁峻 +1 位作者 李莉 洪晓芬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6期424-429,共6页
为探讨诊断早期抑郁症的非线性脑电动力学特征变化,选取早期抑郁症患者、中晚期单相抑郁症患者、双相抑郁症患者和正常被试各18例,分别实施安静闭眼状态下本人姓名唤名+3种音乐启动情绪的脑电数据采集,分析关联维数D2的变化规律.结果显... 为探讨诊断早期抑郁症的非线性脑电动力学特征变化,选取早期抑郁症患者、中晚期单相抑郁症患者、双相抑郁症患者和正常被试各18例,分别实施安静闭眼状态下本人姓名唤名+3种音乐启动情绪的脑电数据采集,分析关联维数D2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在唤名+音乐刺激下,1)早期单相抑郁症患者的左半球多数导联略低于正常组,其右半球的多数导联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2)早期单相抑郁症患者位于右前额叶(PF2-A2)及左前额叶(PF1-A1)的关联维数D2分别高于和低于中晚期单相抑郁症及双相抑郁症患者,其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唤名+音乐刺激可诱发早期单相抑郁症患者左右侧前额叶背外侧正中区的非线性脑电之关联维数的异常升降特征,基于结果1)可辨别早期单相抑郁症与正常人,基于结果2)可辨别早期单相抑郁症与中晚期单相抑郁症及双相抑郁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相抑郁症 早期诊断 非线性脑电图
下载PDF
不同病程的单相抑郁症患者颅脑CT值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文璐 孙剑 +2 位作者 翟清 周智 徐乐平 《精神医学杂志》 2010年第3期186-188,共3页
目的探讨单相抑郁症患者各脑叶CT值的改变与病程的关系。方法对不同病程的100例单相抑郁症患者进行颅脑CT扫描,测量各脑叶的CT值,并与100例正常人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1.患者组的左额叶CT值(40.22±1.80)比正常对照组(41.37±1.... 目的探讨单相抑郁症患者各脑叶CT值的改变与病程的关系。方法对不同病程的100例单相抑郁症患者进行颅脑CT扫描,测量各脑叶的CT值,并与100例正常人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1.患者组的左额叶CT值(40.22±1.80)比正常对照组(41.37±1.25)明显减小,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右额叶CT值无明显差异(P>0.05);左、右颞叶CT值(40.13±2.82)、(44.53±2.99)比正常对照组(41.25±2.59)、(45.38±2.82)明显减小,差异有显著性(P<0.01)。2.患者组左额叶CT值与年龄(Beta=-0.319、P<0.01)、病程(Beta=-0.355、P<0.01)成负相关,右额叶CT值与年龄(Beta=-0.218、P<0.01)成负相关,而与病程无显著相关性(P>0.05);余各脑叶未发现与病程等有相关性。结论与正常人相比,单相抑郁症患者左额叶(优势半球)、颞叶萎缩,且左额叶萎缩程度与病程有关,提示抑郁症或许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退行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相抑郁症 病程 颅脑CT CT值
下载PDF
5-HT2c受体基因cys23ser多态性与单相抑郁症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2
作者 施梅 刘薇 +2 位作者 潘尚哈 毛晶 陈力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7年第7期586-588,共3页
目的探讨5-HT2c受体基因cys23ser多态性与单相抑郁症及其症状群的遗传关联性,搜寻中国汉族人单相抑郁症可能的易感性基因。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技术与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PCR-RFLP),对132例单相抑郁症患者和180名... 目的探讨5-HT2c受体基因cys23ser多态性与单相抑郁症及其症状群的遗传关联性,搜寻中国汉族人单相抑郁症可能的易感性基因。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技术与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PCR-RFLP),对132例单相抑郁症患者和180名正常对照者进行关联分析;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病例组症状群,分析单相抑郁症症状群与基因型的关联性。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基因型总体分布差异有显著性(χ^2=7.089,P=0.029),但进一步按性别分层分布差异无显著性(女性:χ^2=1.891,P=0.389;男性:χ^2=0.879,P=0.348);病例组HAMD各因子评分基因型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5-HT2c受体基因cys23ser多态性可能与中国汉族人单相抑郁症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相抑郁症 5-HT2c受体基因 多态性 关联
下载PDF
单相抑郁症患者颅脑CT双侧额叶形态学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文璐 孙剑 +2 位作者 翟清 周智 徐乐平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0年第2期91-93,共3页
目的:探讨单相抑郁症患者颅脑CT双侧额叶形态学变化。方法:对80例单相抑郁症患者进行颅脑CT扫描,计算双侧额叶指数,并与80例正常人进行对照比较。结果:患者组的左额叶指数(24.92±2.64)比正常对照组(23.87±2.25)显著增大,(P<... 目的:探讨单相抑郁症患者颅脑CT双侧额叶形态学变化。方法:对80例单相抑郁症患者进行颅脑CT扫描,计算双侧额叶指数,并与80例正常人进行对照比较。结果:患者组的左额叶指数(24.92±2.64)比正常对照组(23.87±2.25)显著增大,(P<0.01),而右额叶指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患者组左额叶指数与年龄(Beta=0.357,P<0.01)、病程(Beta=0.289,P<0.01)呈正相关,右额叶指数与年龄(Beta=0.316,P<0.01)呈正相关,而与病程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与正常人相比,单相抑郁症患者左额叶萎缩,其萎缩程度与病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相抑郁症 额叶
下载PDF
早发型单相抑郁症患者遗传方式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祁曙光 董小惠 +1 位作者 张云彪 张国富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2年第6期397-399,共3页
目的:探讨早发型单相抑郁症患者的遗传方式。方法:采用严格的纳入标准,对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抑郁发作诊断标准、首次发病年龄≤30岁的47例单相抑郁症患者采用医学遗传数学方法中分离分析和多基因阈值理论进行遗传方式... 目的:探讨早发型单相抑郁症患者的遗传方式。方法:采用严格的纳入标准,对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抑郁发作诊断标准、首次发病年龄≤30岁的47例单相抑郁症患者采用医学遗传数学方法中分离分析和多基因阈值理论进行遗传方式的探讨。结果:早发型一级亲属单相抑郁症加权平均遗传率及标准误为(96.3±1.3)%;预期发病率为9.37%,与实际发病率7.94%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7814,P>0.05)。结论:早发型单相抑郁症患者遗传方式符合多基因遗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相抑郁症 遗传方式
下载PDF
单相抑郁症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思佳 杨艳杰 乔正学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96-397,400,共3页
目的探讨生活事件对单相抑郁症的影响。方法采用一般问卷,生活事件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201例抑郁症患者和201例正常对照人群进行调查,应用非参数检验及多元回归分析探讨生活事件对单相抑郁症的影响。结果病例组的正性生活事件得分... 目的探讨生活事件对单相抑郁症的影响。方法采用一般问卷,生活事件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201例抑郁症患者和201例正常对照人群进行调查,应用非参数检验及多元回归分析探讨生活事件对单相抑郁症的影响。结果病例组的正性生活事件得分、负性生活事件得分、生活事件总分均高于对照组;男性及女性抑郁症患者生活事件得分及抑郁得分无统计学差异;正性生活事件,患病时间,工作是否稳定,直系亲属有相似病史与单相抑郁症患者抑郁程度呈负相关。结论正性生活事件,患病时间,工作是否稳定,直系亲属有相似病史是单相抑郁症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相抑郁症 生活事件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单相抑郁症与5-羟色胺2A受体基因多态性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汪广剑 仲爱芳 +9 位作者 张理义 王焕林 赵汉清 余海鹰 邵亚琴 李宁 闫同军 胡传荣 孙芳卿 王云征 《四川精神卫生》 2002年第3期147-148,共2页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人群单相抑郁症患者与 5 -HT2A受体基因T10 2C多态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AmP -RFLP方法 ,检测单相抑郁症患者和对照组的 5 -HT2A受体基因频率分布。结果 单相抑郁症患者 5 -HT2A受体基因型频率 ,等位基因频率与...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人群单相抑郁症患者与 5 -HT2A受体基因T10 2C多态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AmP -RFLP方法 ,检测单相抑郁症患者和对照组的 5 -HT2A受体基因频率分布。结果 单相抑郁症患者 5 -HT2A受体基因型频率 ,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本实验结果提示 5 -HT2A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单相抑郁症患者未见明显相关 ,提示 5 -HT2A受体基因可能不是单相抑郁症发病的风险基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相抑郁症 5-HT2A受体基因 基因多态性 关联
下载PDF
双相情感障碍与单相抑郁症患者之间的促炎细胞因子水平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赵敏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7年第31期20-23,共4页
目的:研究双相情感障碍(BD)、单相抑郁(UD)、健康人群中促炎细胞因子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s IL-6R),1型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 TNF-R1)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差异,探讨BD、UD的炎症机制。方法:以初治BD患者30例、UD患... 目的:研究双相情感障碍(BD)、单相抑郁(UD)、健康人群中促炎细胞因子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s IL-6R),1型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 TNF-R1)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差异,探讨BD、UD的炎症机制。方法:以初治BD患者30例、UD患者35例和正常对照(NC)30例为研究对象,ELISA检测三组人群外周静脉血中的s IL-6R、s TNF-R1、MCP-1浓度,去除MADRS评分、YMRS评分、吸烟、合并症和BMI混杂因素影响,多元回归分析BD、UD患者中三种炎症因子的水平差异。结果:BD组合并症比例、吸烟比例、BMI均高于UD组(P=0.033、0.012、0.040)。BD组外周血中s IL-6R,s TNF-R1,MCP-1浓度均高于UD组(P=0.021、0.023、0.035)。有合并症患者与无合并症者比较,具有更高的s IL-6R、s TNF-R1和MCP-1水平(P=0.002、0.001、0.001)。BMI≥25 kg/m2患者的s IL-6R、s TNF-R1和MCP-1水平较BMI<25 kg/m^2高(P=0.031、0.026、0.030)。去除混杂因素,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s IL-6R、s TNF-R1、MCP-1水平在BD组和U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06,0.012)。结论:BD组s IL-6R、s TNF-R1和MCP-1水平较UD组高,这表明BD中可能存在更严重的炎症失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 单相抑郁症 促炎细胞因子
下载PDF
单相抑郁症复发率的动态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喻东山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08-208,共1页
关键词 单相抑郁症 复发率 动态分析
下载PDF
曲线方程描述单相抑郁症复发率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喻东山 杨桂梅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3期408-409,共2页
目的:探索单相抑郁症复发率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Lavori等(1994年)对359例单相抑郁症索引发作恢复后随访15年,结果发现,抑郁症复发的累积概率0年为0%,0.5年为13%,在1~15年期间每年随访1次,各年的复发积累概率分别为28%,43%,52%,59%,62... 目的:探索单相抑郁症复发率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Lavori等(1994年)对359例单相抑郁症索引发作恢复后随访15年,结果发现,抑郁症复发的累积概率0年为0%,0.5年为13%,在1~15年期间每年随访1次,各年的复发积累概率分别为28%,43%,52%,59%,62%,66%,68%,71%,74%,75%,80%,81%,82%,82%和87%。对这一概率的纵向变化做曲线配合。结果:单相抑郁症的复发积累概率呈对数曲线规律y=20.50+24.01×ln(x+0.4),R2=0.9945。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其复发累积概率明显增加,其形态类似于y=a+b×lnx的对数曲线。故拟用对数曲线进行配合,结果发现:该曲线永远不可能通过坐标圆点,即不可能通过随访起始点0年时复发累积概率为0这一点,故将lnx改为ln(x+K),K是一常数,分别以0.38,0.40,0.41,0.43这些常数代入K,结果发现,K=0.4时配合曲线的相关指数(R2)最高(0.9945),其对数方程y=20.50+24.01×ln(x+0.4)。结论:单相抑郁症的复发累积概率能用对数方程描述,根据这一方程,可在15年内推算一个时点到另一时点的区间复发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线方程 单相抑郁症 动态变化 治疗 数据
下载PDF
单相抑郁症父母育龄及胎次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梁国祥 祁曙光 《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2年第2期144-145,共2页
为了了解单相抑郁症有否父母育龄及胎次效应 ,用 Haldane和 Smith方法对此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单相抑郁症有父母育龄及胎次效应 ,这种效应为父母育龄越小或胎次早者易患单相抑郁症 ,提示适龄婚育对防止这种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单相抑郁症 父母育龄 胎次 精神疾病 儿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