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9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种矿物单颗粒Rb-Sr同位素等时线定年的成矿年代学应用前景 被引量:1
1
作者 何俊 齐泽秋 +4 位作者 李为用 王智毅 赵静欣 肖平 贺剑峰 《华东地质》 CAS 2024年第1期16-25,共10页
矿床成矿年龄的厘定一直是矿床学研究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深入研究矿床成因的基础。然而,由于缺少合适的定年矿物、不同矿物之间同位素平衡以及矿物多期生长等因素,长期以来通过同位素定年技术确定成矿年龄还存在诸多限制。不同学者或... 矿床成矿年龄的厘定一直是矿床学研究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深入研究矿床成因的基础。然而,由于缺少合适的定年矿物、不同矿物之间同位素平衡以及矿物多期生长等因素,长期以来通过同位素定年技术确定成矿年龄还存在诸多限制。不同学者或不同体系同位素定年结果常常存在明显差异,严重制约了矿床成因和成矿系统的深入研究,也难以为找矿勘查工作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近年来,随着化学分离纯化技术和热电离质谱计性能的提高,可以准确测试低含量样品的同位素组成,进而为单颗粒矿物同位素定年提供了技术前提。文章简要回顾了Rb-Sr同位素等时线定年技术在矿床成因研究中的应用,重点介绍单种矿物单颗粒Rb-Sr同位素等时线定年技术的优点和难点。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的Rb-Sr同位素等时线定年,单种矿物单颗粒等时线定年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同时、同源、封闭、平衡”的同位素定年基本原则。在同种矿物不同颗粒中,母体与子体同位素87 Rb/86 Sr比值的差异可以达到最大范围,进而有助于获得高质量的等时线,得到高精度的成矿年龄。单种矿物单颗粒Rb-Sr同位素等时线定年技术能够有效地突破矿床定年的技术瓶颈,为诸多类型的热液矿床成矿年龄厘定和矿床研究提供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年代学 热液矿床 矿床定年 单颗粒矿物 RB-SR同位素
下载PDF
气流床气化过程多结构单颗粒煤焦燃烧-气化反应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2
作者 赵文静 郭庆华 +3 位作者 龚岩 宋旭东 王辅臣 于广锁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4-33,共10页
煤气化技术是现代煤化工的核心技术,气流床气化炉内的高温颗粒是气化反应过程的重要载体,其反应特性与其粒径、孔隙率及在气化炉内所处的反应环境密切相关。目前针对炉内颗粒开展的实验研究均需借助可视化装置,受到了气化炉内复杂的环... 煤气化技术是现代煤化工的核心技术,气流床气化炉内的高温颗粒是气化反应过程的重要载体,其反应特性与其粒径、孔隙率及在气化炉内所处的反应环境密切相关。目前针对炉内颗粒开展的实验研究均需借助可视化装置,受到了气化炉内复杂的环境、高温内窥镜光路尺寸、内窥镜前端镜片抗颗粒污染能力及成像系统有效分辨率等诸多条件的限制。采用CFD数值模拟的方法,能够在更微小层面和颗粒内部对颗粒燃烧-气化反应过程进行研究,直观观测其行为特性。将颗粒设置为实心结构、凹孔结构和突起结构,比较了三种结构颗粒在不同环境温度和气固两相相对速度条件下的燃烧-气化反应特性。模型验证表明该模型能有效描述单颗粒煤焦反应特性。结果表明:不同结构颗粒模型有相似的火焰形态和温度分布特征,环境温度升高和气固两相相对速度增加均会使颗粒整体反应程度增加,气固两相相对速度对颗粒火焰形态和颗粒内部温度梯度的影响更大;随着气固两相相对速度的增加,结构对颗粒反应特性的影响更加明显;增大接触面积并不总是有利于颗粒整体反应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结构 单颗粒模型 煤焦燃烧-气化 颗粒反应特性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用于三维单颗粒示踪的多焦面双螺旋点扩散函数显微研究
3
作者 马光鹏 龚振权 +4 位作者 聂梦娇 曹慧群 屈军乐 林丹樱 于斌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62-371,共10页
双螺旋点扩散函数(double-helix point spread function,DH-PSF)显微可实现纳米尺度的三维单颗粒示踪(three-dimensional single particle tracking,3D SPT),被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等领域,但DH-PSF显微的成像景深和定位精度有限,限制了... 双螺旋点扩散函数(double-helix point spread function,DH-PSF)显微可实现纳米尺度的三维单颗粒示踪(three-dimensional single particle tracking,3D SPT),被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等领域,但DH-PSF显微的成像景深和定位精度有限,限制了其在活体厚样品中的应用.为了解决此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轴向分光棱镜的多焦面DH-PSF显微(z-splitter prism-based multifocus DH-PSF microscopy,ZPMDM)方法和系统,通过将基于轴向分光棱镜的多焦面显微与DH-PSF相结合,在无需扫描的情况下提高DH-PSF显微的轴向定位范围和定位精度,解决完整活细胞内3D SPT的大景深探测难题.通过系统标定,ZPMDM中3个通道的平均三维定位精度分别为σ_(L(x,y,z))=(4.4 nm,4.6 nm,10.5 nm),σ_(M(x,y,z))=(4.3 nm,4.2 nm,8.2 nm),以及σ_(R(x,y,z))=(4.8 nm,4.4 nm,10.3 nm),DH-PSF的有效景深扩展至6μm,实现了大景深范围内的甘油-水混合溶液中的荧光微球示踪,并初步研究了活巨噬细胞的吞噬现象,进一步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对于3D SPT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单颗粒示踪 双螺旋点扩散函数 多焦面显微
下载PDF
静电发射器对微米级金属单颗粒的供应特性研究
4
作者 王旭 王天龙 +2 位作者 刘永祺 徐旭 杨庆春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4-183,共10页
为了对静电发射器的单颗粒供应特性进行系统性的研究,搭建了一套运动粒子可视化观测系统,并针对不同极板间电场强度、载气流量、几何结构和粒子直径条件下的发射器单颗粒供应特性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利用静电场弥散颗粒群后... 为了对静电发射器的单颗粒供应特性进行系统性的研究,搭建了一套运动粒子可视化观测系统,并针对不同极板间电场强度、载气流量、几何结构和粒子直径条件下的发射器单颗粒供应特性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利用静电场弥散颗粒群后,通过极低流量载气进行输运的颗粒发生装置可以稳定且连续的出射微米级金属单颗粒。通过提高电场强度、载气流量和扩大出口孔径,能够有效缩短粒子的出射时间间隔。其中极板间电场强度在影响粒子出射时间间隔上占主导地位,并且两者间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在本文测试范围内,通过改变电场强度可以实现出射粒子平均时间间隔在180~1 100 ms内线性可调,同时单颗粒率保持在80%以上。为了稳定和高效的为燃烧试验供应单颗粒,建议粒子发射器的出口孔径不宜小于0.5 mm,载气流量不宜超过16 ml/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发射器 颗粒弥散 单颗粒 供应特性 金属燃料 静电场
下载PDF
黏结剂对甲醇制烯烃中单颗粒催化剂内部反应过程的影响
5
作者 田宇 高铭滨 +1 位作者 徐庶亮 叶茂 《中国粉体技术》 CSCD 2024年第1期66-78,共13页
【目的】以甲醇制烯烃(methanol to olefins, MTO)为代表的非均相催化反应在现代化学工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研究MTO过程中单颗粒催化剂的反应、传质与传热过程,有助于系统理解催化反应机理、优化催化剂设计,实现工艺升级。【方法】建... 【目的】以甲醇制烯烃(methanol to olefins, MTO)为代表的非均相催化反应在现代化学工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研究MTO过程中单颗粒催化剂的反应、传质与传热过程,有助于系统理解催化反应机理、优化催化剂设计,实现工艺升级。【方法】建立单颗粒催化剂颗粒模型、反应动力学模型以及传质与传热模型;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 6.0软件模拟MTO反应过程,分别由二氧化硅、氧化铝和高岭土作为黏结剂,建立3种SAPO-34分子筛催化剂颗粒模拟模型;分析3种催化剂颗粒内甲醇扩散和温度传导过程,分析黏结剂对酸性位点、多甲基苯和多甲基萘的浓度分布的影响,将催化剂颗粒内部的传热、传质过程与化学反应进行耦合。【结果】甲醇分子向催化剂颗粒内部的扩散过程中,在t=100 s时甲醇浓度分布基本稳定,从颗粒边缘处向中部、核心处甲醇浓度依次减小;以二氧化硅为黏结剂的颗粒在中心处、边缘处的热力学温度分别为656、 627 K,颗粒内部的甲醇扩散速度最快;在MTO反应过程中,3种颗粒内部的热力学温度均为由中心向边缘处递减;随着MTO反应时间的增加,3种催化剂颗粒的酸性位点浓度平均值逐渐减小,多甲基苯、多甲基萘的浓度平均值逐渐增大;以二氧化硅为黏结剂的颗粒边缘处的的酸性位点浓度降幅最大,然后依次是颗粒的中部和核心处,颗粒内多甲基萘的分布更均匀。【结论】以二氧化硅为黏结剂的催化剂颗粒内部温度最高、温升最快,有效促进了MTO反应的进行,有利于颗粒内分子筛的充分利用和多甲基苯和多甲基萘的均匀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制烯烃 黏结剂 单颗粒催化剂 反应动力学 传质 传热
下载PDF
解析单颗粒电化学分步电子转移步骤用于识别电催化剂本征活性
6
作者 孙泽晖 来壮壮 +2 位作者 赵影影 陈建富 马巍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5期262-271,共10页
揭示电催化剂本征活性对于量化其构-效关系至关重要.传统的整体表征方法只能提供大量纳米颗粒(NP)的平均性能,并且通常难以排除添加剂的贡献.单颗粒碰撞电化学(SNCE)技术能够有效地在单NP水平上揭示电催化剂活性.尽管SNCE领域已取得了... 揭示电催化剂本征活性对于量化其构-效关系至关重要.传统的整体表征方法只能提供大量纳米颗粒(NP)的平均性能,并且通常难以排除添加剂的贡献.单颗粒碰撞电化学(SNCE)技术能够有效地在单NP水平上揭示电催化剂活性.尽管SNCE领域已取得了很大的研究进展,但目前人们对其反应中的电子转移过程认识尚不充分,难以提供NPs结构与活性之间的定量关系.本文以铂纳米颗粒(PtNPs)氧还原反应(ORR)作为SNCE过程的模型体系,通过构建功能化锥形碳微米电极(CNE)界面,有效地调控了ORR电催化过程,揭示了SNCE分步电子转移在调节单个PtNP表观ORR活性中的重要作用.分别采用化学刻蚀和元素功能化技术调控CNE界面的表面粗糙度和氮元素掺杂组成,构筑了光滑碳电极(s-CNE)、粗糙碳电极(r-CNE)、光滑氮掺杂碳电极(sN-CNE)和粗糙氮掺杂碳电极(rN-CNE)四种功能化电极界面.实验表明,单个PtNP在s-CNE、r-CNE、sN-CNE和rN-CNE这四种功能化CNE界面上产生的ORR电流强度依次增大(即s-CNE<r-CNE<sN-CNE<rN-CNE),且在rN-CNE表面达到了扩散控制的极限电流.这一发现证明了,通过对电极界面进行功能化处理可以显著提升PtNPs的ORR性能,这是由于单个PtNP的ORR总反应速率受决速步控制.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和表征结果表明,对电极界面进行表面粗糙化处理或氮元素掺杂可以分别调控SNCE电催化中的单步电子转移过程,即增强NP与电极间的电子传递速率或NP的异相动力学速率.为深入解析这一复杂过程,构建了一个多物理场理论模型.该模型将NP与电极间的电子转移、NP表面的异相电子转移以及溶液中的物质传递作为SNCE过程中的连续步骤.通过将理论模拟与高分辨电化学测量相结合,成功量化了SNCE分步电子转移步骤的相应参数,包括NP与电极间的接触电阻、NP的异相动力学常数以及NP与电极间的吸附概率,从而明确了提高电催化剂本征活性的决速步.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单颗粒电化学测量和多物理场理论模拟,深入探究了SNCE分步电子转移过程,在单NP水平上识别了电催化剂的本征活性.同时,利用分步电子转移模型量化了电催化剂构-效关系,从而为合理设计和开发高效纳米催化剂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颗粒 电催化剂 电子转移 决速步 本征活性
下载PDF
不同赋存形态碱金属在单颗粒煤燃烧过程中的释放行为
7
作者 何雅娟 白静云 +4 位作者 门小勇 宋旭东 白永辉 王焦飞 于广锁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8968-8979,I0023,共13页
由于高碱煤含有钠、钾等碱金属,在热利用过程中会造成换热器壁面的结焦、结渣、腐蚀等问题,对电厂设备的安全、高效运行构成严重威胁。该文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optical emission spectrometer,I... 由于高碱煤含有钠、钾等碱金属,在热利用过程中会造成换热器壁面的结焦、结渣、腐蚀等问题,对电厂设备的安全、高效运行构成严重威胁。该文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optical emission spectrometer,ICP-OES),测量单颗粒洋场湾(YCW)煤和淖毛湖(NMH)煤中各种赋存形态碱金属的含量,利用高速相机和高光谱成像系统,获得单颗粒YCW煤和NMH煤燃烧过程和火焰的自发辐射光谱图像。结果表明:YCW煤和NMH煤中,碱金属Na^(*)、K^(*)大部分以水溶性的形态存在;碱金属Na^(*)在单颗粒煤燃烧过程中呈两段式的阶段特征,各类型的碱金属Na^(*)在燃烧过程中均会释放,其中大部分以水溶钠的形式释放,不溶态碱金属很难在煤燃烧过程中释放;单颗粒煤在经历水洗酸洗之后,出现了气相着火延迟时间提前和燃尽时间延迟的现象。通过该文研究,以期为构建煤在燃烧的不同阶段的碱金属转化动力学模型以及控制碱金属的释放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颗粒 碱金属Na^(*) 碱金属K^(*) 释放特性 燃烧特性
下载PDF
单颗粒-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SP-ICP-MS)法数据处理算法的技术发展现状 被引量:1
8
作者 林贤 颜能 +3 位作者 杨艳 吴智威 徐岳 俞晓峰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96-910,共15页
单颗粒-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Single particle-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SP-ICP-MS)法将高通量的粒子计数技术与ICP-MS时间分辨分析相结合,进行快速的单个颗粒逐一表征。此技术不仅可以获取单个颗粒的质量和粒径... 单颗粒-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Single particle-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SP-ICP-MS)法将高通量的粒子计数技术与ICP-MS时间分辨分析相结合,进行快速的单个颗粒逐一表征。此技术不仅可以获取单个颗粒的质量和粒径信息,还能获得溶解态和颗粒态的元素含量信息。经过20余年的发展,SP-ICP-MS法正逐渐成为表征单颗粒的重要方法之一,其显著的技术优势获得了广泛关注,业内诸多学者对其仪器运行条件优化、数据采集方法、数据处理算法等关键技术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长足进展。对SP-ICP-MS表征纳米颗粒的技术路线、数据处理算法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讨论了单颗粒定量分析的关键问题及其未来研究方向。但必须指出的是,当前业内在不同应用场景下所建立的颗粒事件鉴别算法、溶液信号的判定阈值算法、颗粒信号质量控制和精确的颗粒定量表征方法尚未明确统一,仍然缺乏足够普适的数据处理方式,这使得SP-ICP-MS技术在广泛的纳米颗粒应用中仍需面对准确定量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ICP-MS 单颗粒 质谱 分析技术 数据处理算法
下载PDF
单颗粒本地排放源谱在上海新冠感染防控期间的监测应用
9
作者 杨帆 杨奕苧 +1 位作者 徐建平 李梅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9-52,共4页
采用单颗粒飞行时间质谱分析上海市2022年3月—5月新冠感染防控期间大气颗粒物来源,重点关注移动排放源的时空分布规律,并对防控期间、春节期间和防控前正常生产生活期间的监测结果做比对分析。结果表明,防控期间细颗粒物质量浓度较春... 采用单颗粒飞行时间质谱分析上海市2022年3月—5月新冠感染防控期间大气颗粒物来源,重点关注移动排放源的时空分布规律,并对防控期间、春节期间和防控前正常生产生活期间的监测结果做比对分析。结果表明,防控期间细颗粒物质量浓度较春节期间和正常生产生活时段下降了23.3%;受防控减排措施影响明显的移动源、扬尘、燃煤和工业工艺源排放的细颗粒物质量浓度相较另外两个时段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 本地排放源谱 单颗粒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法 新冠感染防控 上海
下载PDF
基于单颗粒微米核壳晶体的微区上转换发射光谱构筑微纳光子学条形码
10
作者 高伟 张正宇 +5 位作者 张景蕾 丁鹏 韩庆艳 张成云 严学文 董军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62-172,共11页
基于外延生长技术构建不同结构特性的核壳结构已成为调控稀土掺杂微纳晶体材料发光特性的有效技术手段之一.为此,本文基于多次外延生长并引入NaYF_(4)中间隔离层,构建了具有壳层独立发光特性NaYF_(4):50%Yb^(3+)/2%Tm^(3+)@NaYF_(4)@NaY... 基于外延生长技术构建不同结构特性的核壳结构已成为调控稀土掺杂微纳晶体材料发光特性的有效技术手段之一.为此,本文基于多次外延生长并引入NaYF_(4)中间隔离层,构建了具有壳层独立发光特性NaYF_(4):50%Yb^(3+)/2%Tm^(3+)@NaYF_(4)@NaYF_(4):20%Yb^(3+)/2%Er^(3+)@NaYF_(4)@NaYbF_(4):2%Er^(3+)多层微米核壳晶体.在980 nm激光激发下,借助共聚焦显微光谱测试系统,通过改变单颗粒微米晶体的激发位置,研究了单颗粒核壳微米晶体不同微区内的发光和能量传递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相邻发光层之间引入NaYF_(4)惰性壳,不仅可实现单颗粒微米晶体区域内发光的调控,且可有效抑制了各壳层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实现了各壳层的多彩独立发射.同时,基于单颗粒核壳微米晶体不同区域内多彩发射特性,构建具有信息可调的微纳光子学条形码.由此可见,本文所构建具有区域化可调发射的微米核壳结构,可在不同的激发条件下实现其发光的多彩可调,其丰富光谱指纹信息为单颗粒微米材料在光学防伪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转换发光 微米核壳晶体 单颗粒 发光调控 光子学条形码
下载PDF
鹤山大气超级站旱季单颗粒气溶胶化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23
11
作者 蒋斌 陈多宏 +6 位作者 王伯光 张涛 李梅 甘婷 周炎 钟流举 毕新慧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70-678,共9页
利用单颗粒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等仪器在鹤山大气超级站开展综合观测,结合ART-2a自适应共振神经网络聚类算法,将2013年11月4日~2013年12月30日期间监测到的1637330个细颗粒分成9类:EC-Fresh颗粒、EC-Nitrate/Sulfate颗粒、K-EC颗粒、Ca... 利用单颗粒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等仪器在鹤山大气超级站开展综合观测,结合ART-2a自适应共振神经网络聚类算法,将2013年11月4日~2013年12月30日期间监测到的1637330个细颗粒分成9类:EC-Fresh颗粒、EC-Nitrate/Sulfate颗粒、K-EC颗粒、Ca-EC颗粒、ECOC颗粒、OC-Levoglucosan颗粒、OC-Nitrate/Sulfate颗粒、K-Nitrate/Sulfate颗粒和Metal-rich颗粒.结果表明:该大气超级站所在地区旱季霾日有利于与水溶性二次无机组分混合的EC-Nitrate/Sulfate颗粒、K-Nitrate/Sulfate颗粒的累积;晴朗天更有利于二次有机组分在气溶胶颗粒中生成,雨天受当地排放源的影响显著,含有较高EC-Fresh和K-EC颗粒.相关性的研究发现,EC-Nitrate/Sulfate颗粒与能见度有良好的相关性,它们对霾的形成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颗粒气溶胶 单颗粒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仪(SPAMS)
下载PDF
天津市城市扬尘及土壤尘单颗粒质谱特征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海婷 温杰 +4 位作者 徐娇 田瑛泽 史国良 冯银厂 李梅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44-852,共9页
为探究城市扬尘及不同类型的土壤尘单颗粒质谱特征,使用SPAMS(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对天津城市扬尘及不同类型土壤尘(菜地、果园、林地、农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城市扬尘粒径在0.5~1.0μm之间的占比较高;4种土壤尘在不同粒径段的分... 为探究城市扬尘及不同类型的土壤尘单颗粒质谱特征,使用SPAMS(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对天津城市扬尘及不同类型土壤尘(菜地、果园、林地、农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城市扬尘粒径在0.5~1.0μm之间的占比较高;4种土壤尘在不同粒径段的分布略有差异,整体而言小粒径段(0.2~1.0μm)占比低于大粒径段(1.0~2.0μm),说明土壤尘更易分布在大粒径段.在小粒径段,天津城市扬尘颗粒含有更多的碳组分及硫酸盐,大粒径段含有较多的金属、氯、硝酸盐、磷酸盐及硅酸盐组分.与城市扬尘相比,土壤尘中^(23)Na^+、^(46)NO_2^-峰强显著降低,^(39)K^+、^(35)Cl^-、^(42)CNO^-峰强增高,通过其峰强比值分布可将城市扬尘与土壤尘明显区分.与城市扬尘相比,土壤尘中含碳颗粒显著减少,同时出现钾类颗粒.城市扬尘作为一种混合源,含碳颗粒可能受多种排放源(机动车、燃煤等)影响,而土壤尘中钾类颗粒可能与农作物施肥有关.两种源类含^(27)Al^+、^(26)CN^-、^(35)Cl^-、^(42)CNO^-、^(46)NO_2^-、^(76)Si O_3^-、^(79)PO_3^-的颗粒占比均高于50%,其中^(40)Ca^+、^(46)NO_2^-和^(62)NO_3^-颗粒在天津城市扬尘中占比更高,^(76)Si O_3^-颗粒在土壤尘中占比更高,表明天津城市扬尘中更多的颗粒含有钙和硝酸盐组分,土壤尘中含硅酸盐颗粒较多.与机动车尾气、生物质燃烧等排放的颗粒物相比,天津城市扬尘及土壤尘中含^(97)HSO_4^-颗粒占比较低,表明天津城市扬尘及土壤尘颗粒中含有更少的硫酸盐,可作为将天津城市扬尘、土壤尘与其他源类区分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扬尘 土壤尘 粒径分布 单颗粒 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
下载PDF
张家口市一次沙尘天气气溶胶单颗粒理化特征和来源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李思思 黄正旭 +3 位作者 王存美 李惠玲 李梅 周振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37-444,共8页
为了从单颗粒角度了解沙尘天气颗粒物特征和来源,利用单颗粒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仪(SPAMS)对张家口市2016年春季一次沙尘天气期间的气溶胶颗粒进行了化学组分、粒径分布和来源的分析。根据颗粒的质谱图特征,将其分为沙尘(Dust)和非沙尘(N... 为了从单颗粒角度了解沙尘天气颗粒物特征和来源,利用单颗粒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仪(SPAMS)对张家口市2016年春季一次沙尘天气期间的气溶胶颗粒进行了化学组分、粒径分布和来源的分析。根据颗粒的质谱图特征,将其分为沙尘(Dust)和非沙尘(Non-dust)颗粒两大类,两者占比分别为12.9%和87.1%。Dust颗粒粒径主要分布在0.5~1.1μm,包含沙尘-铝(Dust-Al)、沙尘-硅(Dust-Si)、沙尘-金属(Dust-metal)、沙尘-钙(Dust-Ca)颗粒4个主要子类别,比例均超过20%,表现出明显的矿尘颗粒特征。非沙尘类颗粒分布在0.4~0.8μm粒径段,包含4个子类别:含碳(Carbonaceous)、富钾(K-rich)、工业金属(Industrial Metal)和其他颗粒(Other)。结合后向轨迹分析,沙尘颗粒可能主要来自新疆、蒙古、内蒙古等地区的沙尘源,少部分来自当地、山西等地的矿尘源、工业源;非沙尘颗粒可能主要来自当地及周边地区工业排放和燃煤;Dust颗粒的NO_3^-/HSO_4^-(颗粒数)比值为1.31,颗粒老化程度较高。含Cl的Dust颗粒物占比为32%,说明颗粒中混有人为组分。研究结果表明SPAMS可用于沙尘天气颗粒物理化特征和来源的在线分析,可为沙尘防治提供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颗粒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仪 沙尘 单颗粒 源解析
下载PDF
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串联热稀释器在线测量单个气溶胶颗粒的挥发性 被引量:5
14
作者 戴守辉 毕新慧 +6 位作者 黄欢 张国华 何俊杰 吴耕晨 盛国英 傅家谟 周振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55-1160,共6页
颗粒挥发性可以影响颗粒在大气中的寿命,对大气颗粒物中二次气溶胶的形成机制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以往研究测量颗粒挥发性采用的是热熔蚀器,其活性炭吸附器一旦老化后,在较高温度下可能会释放出活性炭,造成测量失真。本研究针对热熔... 颗粒挥发性可以影响颗粒在大气中的寿命,对大气颗粒物中二次气溶胶的形成机制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以往研究测量颗粒挥发性采用的是热熔蚀器,其活性炭吸附器一旦老化后,在较高温度下可能会释放出活性炭,造成测量失真。本研究针对热熔蚀器的上述缺点,以稀释器替代活性炭吸附器部分,与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SPAMS)连接,建立了一种在线分析单个气溶胶颗粒挥发性的测量方法。气溶胶颗粒分别通过两个通道进入SPAMS分析颗粒信息。通道1,气溶胶颗粒由管路进入加热器,被加热至不同的温度,颗粒挥发产生的气体和挥发后的颗粒内核进入稀释器部分,利用干净干燥冷的稀释气对加热挥发后的气体和颗粒进行稀释,使颗粒温度降低并短时间内不与气体发生冷凝,最后进入SPAMS进行检测。通道2为单独硅胶管,其长度与通道1相同,气溶胶颗粒通过通道2直接进入SPAMS检测。通过对比通道1和通道2获得的颗粒信息(粒径、数目和质谱信息等),得到气溶胶颗粒在不同温度下的挥发性。实验室用标准物质进行评估测试,结果表明,采用稀释器可以避免活性炭吸附器使用时间变长而失效,防止挥发性物质冷凝回到颗粒中。应用本方法初步测定了广州市春季气溶胶的挥发性,表明春季气溶胶多为高度挥发性和中度挥发性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 单颗粒 挥发性 稀释器 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
下载PDF
基于格拉布斯法的异常数据剔除方法初探——针对陶粒单颗粒强度实验
15
作者 丁曙东 郑懿婧 +2 位作者 杨余迪 徐思涵 曹忆 《四川建材》 2024年第6期3-4,10,共3页
在陶粒工艺流程的探索中,为更快速地找到最合适的烧制工艺,可以采用测定单颗粒情况的方法来代替整体情况。但由于反映的是单颗粒情况,在大量的数据中,会有些许异常数据的产生。利用数据处理的方法,剔除单颗粒中的异常数据,确保实验数据... 在陶粒工艺流程的探索中,为更快速地找到最合适的烧制工艺,可以采用测定单颗粒情况的方法来代替整体情况。但由于反映的是单颗粒情况,在大量的数据中,会有些许异常数据的产生。利用数据处理的方法,剔除单颗粒中的异常数据,确保实验数据更为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处理 异常数据剔除 陶粒单颗粒情况
下载PDF
桐庐、相山火山-侵入杂岩单颗粒锆石U-Pb年龄 被引量:83
16
作者 陈小明 陆建军 +3 位作者 刘昌实 赵连泽 王德滋 李惠民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72-278,共7页
利用单颗粒锆石U-Pb法分别测定了桐庐和相山火山-侵入杂岩中早期及晚期形成的岩石单元的结晶年龄,桐庐杂岩体中早期火山岩的喷发年龄为134.9Ma,晚期浅成岩的结晶年龄为134.4Ma,杂岩体基本上属于同时形成,为早白... 利用单颗粒锆石U-Pb法分别测定了桐庐和相山火山-侵入杂岩中早期及晚期形成的岩石单元的结晶年龄,桐庐杂岩体中早期火山岩的喷发年龄为134.9Ma,晚期浅成岩的结晶年龄为134.4Ma,杂岩体基本上属于同时形成,为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相山杂岩体中第二阶段岩石的结晶年龄为140.3Ma,最晚阶段超浅成岩的结晶年龄为135.4Ma,杂岩体各单元的形成时间相近,为晚侏罗世末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可见利用单颗粒锆石U-Pb年龄能非常有效地讨论一套岩石组合是否是同时间形成的,而这正是火山-侵入杂岩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侵入杂岩 单颗粒锆石 铀-铅年龄 同时性
下载PDF
运用单颗粒气溶胶质谱技术初步研究广州大气矿尘污染 被引量:71
17
作者 李梅 李磊 +3 位作者 黄正旭 董俊国 傅忠 周振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32-636,共5页
自主研发的单颗粒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仪(Single Particle Aerosol Mass Spectrometer,SPAMS)采用空气动力学透镜、双激光测径系统以及双极飞行时间质量分析器,并用其对广州市大气细颗粒物进行在线分析,实现了矿尘颗粒物的空气动力学直... 自主研发的单颗粒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仪(Single Particle Aerosol Mass Spectrometer,SPAMS)采用空气动力学透镜、双激光测径系统以及双极飞行时间质量分析器,并用其对广州市大气细颗粒物进行在线分析,实现了矿尘颗粒物的空气动力学直径和化学组成的同时检测.在连续4 d的采样中,共采集到249 057个粒径在0.2~1.2μm且同时含有正负质谱信息的颗粒物,其中矿尘颗粒物占7.9%.结果表明:矿尘颗粒物的正离子成分以Ca2+,K+,Fe2+和Na+为主,同时还含有Li+,Mg2+,V5+,Ba2+和Ti4+等;负离子成分以NO3-和NO2-为主,另外还含有HSO4-,SiO3-和PO3-等.在广州市大气细颗粒物中,矿尘贡献不如含碳颗粒物和生物质燃烧颗粒物,且在矿尘颗粒物中贡献较大的几类(如含钙、含铁、含钠钾颗粒物等)大多是老化的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颗粒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仪 广州 粒径和化学组成 矿尘颗粒 老化
下载PDF
四川大梁子铅锌矿床单颗粒闪锌矿铷-锶测年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71
18
作者 张长青 李向辉 +3 位作者 余金杰 毛景文 陈福坤 李厚民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32-538,共7页
大梁子铅锌矿床位于扬子地台西南缘、甘洛—小江深大断裂带西缘,是中国川滇黔地区重要的大型铅锌矿床之一,其金属储量为180万吨(Pb+Zn),平均品位为11.45%。铅锌矿体产于灯影组顶部,严格受近南北向断层控制。本文首次采用超低本底单颗粒... 大梁子铅锌矿床位于扬子地台西南缘、甘洛—小江深大断裂带西缘,是中国川滇黔地区重要的大型铅锌矿床之一,其金属储量为180万吨(Pb+Zn),平均品位为11.45%。铅锌矿体产于灯影组顶部,严格受近南北向断层控制。本文首次采用超低本底单颗粒闪锌矿Rb-Sr同位素测年方法,测得大梁子铅锌矿床成矿年龄为(366.3±7.7)Ma,代表了矿床的主成矿阶段年龄。通过地球动力背景探讨,认为该矿床的形成可能与晚加里东期扬子地台西缘构造活动有关。锶同位素初始比值测试结果表明大梁子铅锌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可能主要源自围岩碳酸盐岩或基底地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b—Sr定年 单颗粒闪锌矿 大梁子 四川
下载PDF
运用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分析柴油车排放颗粒物 被引量:32
19
作者 李磊 谭国斌 +5 位作者 张莉 傅忠 粘慧青 黄正旭 周振 李梅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831-1836,共6页
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能够实时快速分析单个颗粒物的大小及化学组成,不需要对样品进行任何的前处理,避免了样品组分的变化。本研究利用自制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对柴油车排放颗粒物的单颗粒特征进行了分析。一方面分析了柴油车直接排放的新... 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能够实时快速分析单个颗粒物的大小及化学组成,不需要对样品进行任何的前处理,避免了样品组分的变化。本研究利用自制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对柴油车排放颗粒物的单颗粒特征进行了分析。一方面分析了柴油车直接排放的新鲜颗粒物的特征,另一方面将新鲜排放的颗粒收集在抽滤瓶中,让其在大气中经历15 h老化之后再次进行检测。实验表明,新鲜排放的颗粒粒径主要集中在300 nm以下,主要为元素碳(EC)、有机碳(OC)、钙磷酸盐(Ca-Phosphate)、钠钾及元素碳混合(NaK-EC)、钾二次离子混合(K-Secondary)以及多环芳烃颗粒(PAH)。老化之后的颗粒粒径分布较新排放的颗粒粒径明显增加,主要为有机碳元素碳二次种类的混合(OCEC-Secondary)、仅含有正离子的元素碳、K-Secondary、OC、NaK-EC、含金属离子(Metal)。老化之后颗粒物结合了大量有机物及硝酸盐、硫酸盐、铵盐等二次离子。这一研究结果对国内的发动机制造、油品加工、催化剂性能研究以及环境颗粒物源解析等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谱 柴油车排放 单颗粒 粒径与成分
下载PDF
单颗粒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仪在细颗粒物研究中的应用和进展 被引量:37
20
作者 蔡靖 郑玫 +5 位作者 闫才青 付怀于 张延君 李梅 周振 张远航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65-774,共10页
单颗粒气溶胶质谱技术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在近二十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单颗粒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仪具有高时间分辨率,且同时测量大气中单个细颗粒物粒径、多种化学组分和混合状态的特点,在大气细颗粒物监测和科学研究中逐渐得到了广... 单颗粒气溶胶质谱技术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在近二十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单颗粒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仪具有高时间分辨率,且同时测量大气中单个细颗粒物粒径、多种化学组分和混合状态的特点,在大气细颗粒物监测和科学研究中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对单颗粒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仪的发展历程进行了介绍,对目前已商品化的单颗粒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仪ATOFMS和SPAMS的原理、数据分析方法、结果输出方式以及在环境监测和研究中的主要应用进行了总结,并指出单颗粒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仪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颗粒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仪 颗粒 在线源解析 评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