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5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2号构造带油气地球化学特征与来源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华 魏鑫 +4 位作者 欧阳冠宇 刘景东 陈蕾 刘海青 孟祥雨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6,共11页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2号构造带具有多洼、多层系供烃的特征。为了揭示其复杂的油气来源,开展色谱-质谱等地化测试,分析原油地化特征,将原油分为3类,并确定每类原油的来源。结果表明:(1)Ⅰ类原油主要分布于西构造带沙三段储层中,原油中C27...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2号构造带具有多洼、多层系供烃的特征。为了揭示其复杂的油气来源,开展色谱-质谱等地化测试,分析原油地化特征,将原油分为3类,并确定每类原油的来源。结果表明:(1)Ⅰ类原油主要分布于西构造带沙三段储层中,原油中C27与C29规则甾烷相对含量接近,孕甾烷参数((孕甾烷+升孕甾烷)/规则甾烷)和甾烷异构化参数(C29甾烷20S/(20R+20S)、C29甾烷ββ/(αα+ββ))较高,具有水生生物和高等植物共同输入特征,原油成熟度高,来源于沙三段烃源岩;(2)Ⅱ类原油主要分布于西构造带东二段储层中,原油中C29规则甾烷含量具明显优势,孕甾烷参数和甾烷异构化参数均低,原油母质中高等植物具有明显优势,原油成熟度整体偏低,来源于沙一段—东三段烃源岩;(3)Ⅲ类原油主要分布于东构造带东三段和西构造带东一段和明化镇组储层中,原油中C29规则甾烷具有一定优势,孕甾烷参数较低,甾烷异构化参数较高,以高等植物输入为主,原油成熟度较高,为3套烃源岩的混合来源;(4)原油4-/1-MDBT和Ts/Tm指数具有沿断层向浅部层系减小的趋势,且原油甲基菲换算的镜质体反射率与下覆烃源岩镜质体反射率一致,表明研究区原油具有原地供烃的特点。本研究成果为研究区的浅层精细勘探及深层勘探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南堡凹陷 2号构造带 原油类型 地化特征 生物标志化合物 油源对比 原地供烃
下载PDF
南堡凹陷油气分布有序性与差异富集主控因素
2
作者 刘国勇 刘华 +4 位作者 陈蕾 孟令箭 刘景东 欧阳冠宇 刘海青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2-122,共11页
油气分布有序性是表征油气差异富集规律的重要途径,能够为寻找接替方向提供重要依据。通过开展油气藏类型、油气性质、油气富集程度、油气输导体系和断—盖条件等多角度的系统分析,揭示了南堡凹陷油气分布有序性与差异富集的主要控制因... 油气分布有序性是表征油气差异富集规律的重要途径,能够为寻找接替方向提供重要依据。通过开展油气藏类型、油气性质、油气富集程度、油气输导体系和断—盖条件等多角度的系统分析,揭示了南堡凹陷油气分布有序性与差异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研究表明,南堡凹陷从次凹中心向边缘,表现出由岩性油气藏向构造油气藏、原油性质逐渐变差、富集层系逐渐变浅的有序变化。断陷期、坳陷期的构造活动控制了烃源岩的分布与演化,构造演化控制了凹陷沉积体系从而控制储盖组合分布和圈闭类型,其中源下、源内和源上3类储盖组合为多层系油气分布奠定了基础;纵横向输导体系和断—盖配置差异,控制了不同构造带油气运聚过程,形成了凹陷中部源下富集、凹陷边缘源上富集的总体规律。研究成果进一步揭示了该凹陷的油气分布规律性,可为成熟探区的精细勘探提供理论指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堡凹陷 油气分布有序性 成藏要素 输导体系 油气差异富集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火成岩侵入接触变质系统及其储层特征--以南堡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为例
3
作者 李文科 吴小洲 +3 位作者 李艳东 张研 张昕 王海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5-298,共14页
以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为例,综合利用地震、录井、测井、物性分析和岩心薄片等资料,开展火成岩侵入接触变质岩储层研究。①提出火成岩侵入接触变质系统地质模式,该系统纵向上可划分为侵入体、上变质带、下变质带、顶板和... 以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为例,综合利用地震、录井、测井、物性分析和岩心薄片等资料,开展火成岩侵入接触变质岩储层研究。①提出火成岩侵入接触变质系统地质模式,该系统纵向上可划分为侵入体、上变质带、下变质带、顶板和底板正常沉积层5层结构;②侵入体特征主要表现为:顶部发育有指相意义的捕虏体,微观上岩石结构与矿物结晶由中心向边缘有规律变化,宏观上侵入体多以低角度斜穿沉积地层等;变质带特征主要为:原岩为沉积岩,发育典型的变余结构,出现多种中低温热变质矿物及岩性为中低级热变质岩等;③接触变质带储层发育基质孔隙和裂缝两种储集空间类型,基质孔隙为变质砂岩烘烤变质改造后围绕变质矿物分布的次生“粒间孔隙”,裂缝主要为变质泥岩中的构造缝和侵入挤压缝,具有层状、斑状和沿裂缝浸染状3种分布方式;④变质带储层分布主要受热烘烤强度的控制,优质储层分布是有利岩相与热接触变质、侵入挤压和热液溶蚀等作用互相耦合共同控制的结果。侵入接触变质系统地质模式的提出和应用,有望推动南堡凹陷接触变质岩勘探目标的发现,为渤海湾盆地深层接触变质岩储层研究和勘探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入体 接触变质带 侵入接触变质系统 储层特征 新生代 古近系沙河街组 南堡凹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油源断裂特征与油气差异富集模式
4
作者 刘华 欧阳冠宇 +4 位作者 刘晓 刘景东 陈蕾 张芷晴 刘海青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2,共12页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具有油气富集层系不均的特征,为了揭示断层对油气差异富集的控制作用,通过分析油源断层类型、活动性及输导能力,得到了研究区断-源、断-盖等配置关系,建立了深、浅层油气富集模式。结果表明:南堡凹陷发育Ⅰ、Ⅱ、Ⅲ共...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具有油气富集层系不均的特征,为了揭示断层对油气差异富集的控制作用,通过分析油源断层类型、活动性及输导能力,得到了研究区断-源、断-盖等配置关系,建立了深、浅层油气富集模式。结果表明:南堡凹陷发育Ⅰ、Ⅱ、Ⅲ共3类油源断层,它们分别断穿沙三段、沙一段和东三段烃源岩,各类油源断层的垂向输导能力与其活动速率密切相关,由于3类油源断层的供烃能力依次减小,油气沿Ⅰ类、Ⅱ类、Ⅲ类油源断层向东二段以上层系运移的最小活动速率依次增加;研究区油气在东二段上下层系的差异分布受油源断层活动速率和断层与东二段盖层的配置关系共同控制,断层对盖层的破坏程度控制了油气能否穿过盖层,而是否有油气沿断裂垂向运移至盖层之上则受控于被油源断层断穿的烃源岩的供烃能力及油源断层的活动强度。综合建立了“断-盖封堵”深层油气富集模式和“断-盖开启”浅层油气富集模式,合理解释了南堡凹陷各构造带油气纵向富集差异的内在原因。研究成果可为同类油藏的勘探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及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堡凹陷 油源断裂 断层活动性 断-盖配置 油气富集模式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X平台馆陶组热储潜力评价
5
作者 王家钦 任路 +4 位作者 史建南 盖长城 郝杰 谢渝 韩灏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7024-7032,共9页
伴随能源结构调整及“双碳”目标的推进,地热资源的勘探开发逐渐成为热点。通过地质资料整理、地温梯度计算、热储厚度解释、水质分析及采灌数值模拟等方法,探讨了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X平台馆陶组地热地质条件,明确了地热资源潜力。研究... 伴随能源结构调整及“双碳”目标的推进,地热资源的勘探开发逐渐成为热点。通过地质资料整理、地温梯度计算、热储厚度解释、水质分析及采灌数值模拟等方法,探讨了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X平台馆陶组地热地质条件,明确了地热资源潜力。研究表明,研究区馆陶组热储岩性以砂岩为主,砂地比介于36.5%~54.9%;层顶界埋深在2 160~2 340 m,底界埋深在2 880~2 996 m,热储层有效厚度在223.4~349.6 m;热储层孔隙度介于11.4%~39.0%,渗透率平均为348.8×10^(-3)μm^(2);地层温度介于80.8~95.6℃。热储资源量为10.683×10^(18) J,折合标准煤约3.65亿t;在流量为120 m^(3)/h的采灌平衡条件下,得出地热水开采稳产30年的采灌井合理间距为400 m。研究结果为中国含油气盆地的中深层水热型地热资源勘探开采提供了有效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资源 热储资源量 采灌模拟 馆陶组 南堡凹陷
下载PDF
南堡凹陷沙一段烃源岩综合识别及分布预测
6
作者 李越哲 殷杰 +1 位作者 叶琳 王振奇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67,共12页
目的 针对南堡凹陷烃源岩在不同次凹中具有明显非均质性这一问题,深入开展烃源岩层系识别与分布预测研究。方法 选取对有机质较敏感的测井曲线,对研究区不同沉积相带采用Δlg R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法分别建立烃源岩TOC定量预测模型,并依据... 目的 针对南堡凹陷烃源岩在不同次凹中具有明显非均质性这一问题,深入开展烃源岩层系识别与分布预测研究。方法 选取对有机质较敏感的测井曲线,对研究区不同沉积相带采用Δlg R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法分别建立烃源岩TOC定量预测模型,并依据预测结果对比验证,优选预测模型;同时确立工区烃源岩地震反射特征与地化特征的对应关系,建立单井烃源岩-地震相-沉积相关系,并进行横向追踪。结果 结果表明,研究区多元线性回归法预测TOC误差较小,可较好地满足TOC预测精度。优质烃源岩TOC测井曲线以箱形为主,偶夹锯齿状特征曲线,地震反射特征主要呈中-强振幅、中-高频、高连续性,并具亚平行-平行反射结构;中等烃源岩TOC测井曲线以高值尖峰锯齿状为主,地震反射特征为中-弱振幅、中-低频、连续-较连续,并具亚平行反射结构。结论 南堡凹陷沙一段烃源岩主要在3个区域发育,面积最大的地区位于林雀次凹5号和1号构造带之间,其次为高柳断层与西南庄断层接合部的上盘以及3号构造带附近。研究结果可为南堡凹陷非常规油气藏勘探开发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堡凹陷 沙一段 烃源岩 测井响应 分布预测
下载PDF
断陷湖盆中深层砂体地震沉积学研究——以南堡凹陷老爷庙地区东三上亚段为例
7
作者 穆晓亮 常少英 +2 位作者 牛花朋 刘玲利 王孟修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7-336,共10页
南堡凹陷老爷庙地区断坡控砂型的中深层储集体存在埋藏深、有效地震信号弱,砂体横向变化快、砂体形态刻画不清等问题,制约了高效井部署和剩余油挖潜。基于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的分析,探索出了以能量半衰时地层结构识别、最小成本函... 南堡凹陷老爷庙地区断坡控砂型的中深层储集体存在埋藏深、有效地震信号弱,砂体横向变化快、砂体形态刻画不清等问题,制约了高效井部署和剩余油挖潜。基于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的分析,探索出了以能量半衰时地层结构识别、最小成本函数法层序地层追踪以及相对泊松比识别岩性等3种方法为主的“三域三要素”地震沉积解释方法。结果表明:(1)研究区东营组三段上亚段沉积体纵向上具有“下砾上砂”的沉积特征:下部发育近岸水下扇沉积,上部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2)东三段上亚段以老爷庙走滑断裂转换带为界,庙北河间滩较发育,呈“砂岛式”沉积;庙南发育近岸水下扇沉积体系,沉积早期至沉积晚期扇体规模先扩大后缩小,形态由裙边状逐渐演化为狭长条带状水下分流河道沉积,扇体靠近油源断裂,是油气勘探开发的接替区。(3)“三域三要素”地震沉积储层表征方法,对于复杂构造区沉积微相表征、有利储层分布预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砂体厚度预测符合率达到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沉积学 三域三要素 断陷湖盆 东营组 南堡凹陷
下载PDF
南堡凹陷及周边露头下古生界岩溶储集体特征及对比 被引量:3
8
作者 毛毳 张云峰 +8 位作者 袁红旗 孟令箭 王有智 何春波 吴海光 李婷婷 刘兴瑀 邓馨雨 张青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4-34,共11页
南堡凹陷碳酸盐岩潜山是重要的深层油气勘探领域,具有埋藏深、时代老、构造运动复杂、多期岩溶作用的特点。依据唐山周边露头、南堡凹陷钻井、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对比并分析露头和凹陷岩溶储集体特征。结果表明:唐山周边露头和南堡... 南堡凹陷碳酸盐岩潜山是重要的深层油气勘探领域,具有埋藏深、时代老、构造运动复杂、多期岩溶作用的特点。依据唐山周边露头、南堡凹陷钻井、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对比并分析露头和凹陷岩溶储集体特征。结果表明:唐山周边露头和南堡凹陷下古生界构造-岩溶背景基本一致,具有很好对比性,露头典型的断控岩溶储集体和岩溶塌陷体为南堡凹陷岩溶储层提供参考;南堡凹陷岩溶储层具有断控和坍塌双重特点,储层位于高角度张扭断裂上升盘,受联合坍塌作用影响岩溶储层范围可达不整合面之下170 m,储层段没有明显的空洞,具有裂缝密度增大、自然伽马升高、泥质含量增加的特点;缝洞充填物类型多样,垮塌角砾岩、碎屑充填砂泥岩较常见,不同类型的缝洞充填物对储层物性影响较大,其中碎屑充填物性较好;断控岩溶及联合坍塌作用,可形成孔-缝-洞复合的储集空间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堡凹陷 断控岩溶储层 岩溶塌陷体 缝洞充填物 储集空间
下载PDF
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精细刻画方法:以南堡凹陷M油田东一段为例 被引量:3
9
作者 曲丽丽 段健 +2 位作者 余成林 林伟强 邱宇威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4-141,共8页
河道单成因砂体划分精度直接影响剩余油刻画精度,进而决定了开发治理和调整的效果。以南堡凹陷M油田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储层为例,优选地震属性刻画单一朵体边界,在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地质知识库约束下追踪河道主流线,采用拟声波反演技... 河道单成因砂体划分精度直接影响剩余油刻画精度,进而决定了开发治理和调整的效果。以南堡凹陷M油田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储层为例,优选地震属性刻画单一朵体边界,在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地质知识库约束下追踪河道主流线,采用拟声波反演技术刻画河道边界,结合动态资料验证,进行了水下分流河道的精细刻画。研究表明:M油田同期多朵体发育,单个朵体发育2~8支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宽度在80~240 m之间,最宽可达440 m,单成因砂体厚度为2.6~5.8 m,河道的宽厚比为25∶1~78∶1,动态验证资料及钻井结果的对比表明河道刻画预测精度吻合率达90%。通过河道精细刻画,提高了砂体展布方向的预测精度和剩余油刻画的精度,为后期开发治理提供了地质依据。这种对砂体边界进行逐级刻画的储层综合预测方法在复杂断块泛连通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储层的水下分流河道刻画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三角洲前缘 水下分流河道 储层综合预测 井震结合 河道主流线 河道边界刻画 动态资料验证 南堡凹陷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深层低渗透砂岩优质储层发育特征与主控因素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赏 杜景霞 +3 位作者 吴琳娜 魏亚琼 彭维松 王淑琴 《世界地质》 CAS 2023年第4期691-700,共10页
通过岩石常规薄片、铸体薄片与扫描电镜分析,结合X衍射、常规孔渗与压汞测试资料对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深层砂岩储层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微观孔隙结构以及储集物性等方面开展了综合研究,对比分析了不同含油构造、不同层系的储层共性... 通过岩石常规薄片、铸体薄片与扫描电镜分析,结合X衍射、常规孔渗与压汞测试资料对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深层砂岩储层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微观孔隙结构以及储集物性等方面开展了综合研究,对比分析了不同含油构造、不同层系的储层共性与差异性,总结了深层砂岩优质储层的控制因素与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南堡凹陷深层砂岩储层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有效孔隙以剩余粒间孔和粒间溶孔为主,Ⅰ类储层主要分布在3号构造沙一段以及4号构造东三段,Ⅱ类储层主要发育在1号构造东三上亚段与高尚堡构造沙一段。压实作用和晚期碳酸盐岩胶结作用是导致储层低孔低渗的主要原因;相对较高的变质岩岩屑和石英碎屑含量有利于原生孔隙保存;早期碳酸盐胶结、长石碎屑和中基性火山岩岩屑溶蚀以及长石受挤压应力破裂成缝,构成深层砂岩储层次生孔隙发育的3方面有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砂岩储层 储层分类评价 次生孔隙 孔隙结构 南堡凹陷
下载PDF
南堡凹陷4号构造中深层储层可压性综合评价 被引量:2
11
作者 田晓冬 魏博 +4 位作者 梁忠奎 彭洪立 贺忠文 张陈珺 苗秀英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4期33-42,共10页
南堡凹陷4号构造中深层储层主要表现为低孔低渗特征,通常需要压裂改造才能获得工业油流,储层可压性评价对区域压裂改造层位优选、效益勘探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以南堡凹陷4号构造东二段、东三段储层为研究对象,以岩石物理实验数据... 南堡凹陷4号构造中深层储层主要表现为低孔低渗特征,通常需要压裂改造才能获得工业油流,储层可压性评价对区域压裂改造层位优选、效益勘探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以南堡凹陷4号构造东二段、东三段储层为研究对象,以岩石物理实验数据为基础,应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储层物性指数,选取最小孔喉半径法、J函数法、最小曲率半径法和累积储能丢失法确定有效储层下限,并建立有效厚度评价标准,综合物性指数、有效厚度和含油饱和度构建储层储集指数;对比分析Xu-White模型、经验公式、回归分析、规划求解等4种方法,优选规划求解法计算横波时差,结合常规测井曲线得到储层脆性指数、断裂韧性等工程参数,构建储层工程指数;基于研究区压裂井生产数据,建立储层储集指数-储层工程指数可压性评价图版,并应用于6口压裂井,压裂前图版分类结果与压裂后产能结果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堡凹陷 储集指数 工程指数 可压性评价
下载PDF
中国东部断陷地热与油气成藏条件对比分析——以冀东油田南堡凹陷为例
12
作者 赵忠新 李洪达 +1 位作者 颜艺灿 任路 《油气与新能源》 2023年第2期68-72,79,共6页
中国东部一些断陷盆地中油气资源和地热资源均十分富集。通过对东部断陷盆地油气资源与地热资源形成的地质背景、地质条件的对比分析,认为油气资源和地热资源在断陷盆地中同一凹陷共同富集的原因,主要在于凹陷的深部地质背景、沉积充填... 中国东部一些断陷盆地中油气资源和地热资源均十分富集。通过对东部断陷盆地油气资源与地热资源形成的地质背景、地质条件的对比分析,认为油气资源和地热资源在断陷盆地中同一凹陷共同富集的原因,主要在于凹陷的深部地质背景、沉积充填和构造断裂等。如,这些断陷盆地均具有深部地幔上涌特征,这个特征给地热带来了热源,同时给油气生成演化带来了热动力背景;在盆地的演化过程中,沉积充填了大套的砂体,给油气资源和地热资源提供了不同类型的储存空间;由于构造活动,发育的深断裂不仅将地幔的热量传导到凹陷的中浅层的储盖组合中,形成了规模的地热资源,同时也给油气运移提供了良好的通道。油气资源与地热资源在同一凹陷中富集的区域和层位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同一凹陷的纵向上,油气资源和地热资源一般富集在几个主要的储盖组合中。在断陷凹陷同一储盖组合中,地热资源和油气资源大都富集在大断裂附近,但油气资源受浮力作用一般富集在高部位,而地热资源主要存在于地下热水中,在油藏外围低部位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盆地 油气 地热 成藏条件 南堡凹陷
下载PDF
断陷小湖盆扇三角洲前缘储层单砂体构型特征——以南堡凹陷高76断块沙三_(1)亚段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马立民 宋宝顺 +3 位作者 余成林 张振宇 李庆 岳大力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6,I0001,共17页
陆相断陷湖盆扇三角洲沉积具有相变快、砂体接触关系复杂的特点。以南堡凹陷高76断块沙三1亚段为例,根据岩心、测井和生产动态等资料,分析断陷小湖盆扇三角洲前缘单砂体构型特征,建立扇三角洲前缘三维构型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扇三角... 陆相断陷湖盆扇三角洲沉积具有相变快、砂体接触关系复杂的特点。以南堡凹陷高76断块沙三1亚段为例,根据岩心、测井和生产动态等资料,分析断陷小湖盆扇三角洲前缘单砂体构型特征,建立扇三角洲前缘三维构型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扇三角洲前缘砂体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溢岸及水下分流间湾4种沉积微相类型。单砂体侧向拼接主要有4种样式,即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拼接型、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拼接型、河口坝—河口坝拼接型、泥岩分隔型。垂向上,单层单砂体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上河下坝”叠置、多期河道叠置及多期河口坝叠置3种样式。平面上,研究区扇三角洲前缘砂体呈条带状或交织条带状展布,交织条带状砂体由多个单一条带状的单砂体组成。扇三角洲河口坝较发育,位于河口坝的上部,下切河口坝,发育“河在坝上走”的模式。单一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厚度介于2.00~6.30 m,宽度介于57.65~499.20 m,平均宽厚比约为41∶1;单一河口坝砂体厚度介于2.26~9.60 m,宽度介于106.26~651.00 m,平均宽厚比约为73∶1;单一溢岸砂体厚度介于0.60~3.46 m,宽度介于40.08~136.35 m,平均宽厚比约为25∶1。单砂体接触关系不同是井间连通性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该结果为南堡凹陷剩余油挖潜及优化开发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小湖盆 扇三角洲前缘 构型模式 单砂体 储层构型 南堡凹陷
下载PDF
SVM算法在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火山岩储层流体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莹 曲丽丽 +3 位作者 朱露 张艳 韩思洋 曾诚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3年第2期181-189,共9页
火山岩储层受岩相、岩性、储集空间类型等多因素影响,流体识别难度大,是测井解释的难题之一,亟需建立一种方便快捷识别方法。为此,针对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火山岩储层特征,采用机器学习的SVM(支持向量机)算法对未知储层进行流体预测。研... 火山岩储层受岩相、岩性、储集空间类型等多因素影响,流体识别难度大,是测井解释的难题之一,亟需建立一种方便快捷识别方法。为此,针对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火山岩储层特征,采用机器学习的SVM(支持向量机)算法对未知储层进行流体预测。研究表明:①综合应用岩心、测井、录井等资料对流体敏感特征参数寻优,单信息敏感参数为声波时差、补偿密度、深侧向电阻率,多信息融合参数为自然伽马相对值、全烃比值、烃气密度指数、烃气湿度指数,以上7种参数参与模型建立;②使用SVM算法进行火山岩流体预测,将储层流体分为油层、油水同层和水层3类,选取测井、录井敏感参数,训练可靠样本库,预测库正判率达90%。SVM算法预测应用表明,SVM算法计算复杂程度低,泛化推广能力强,可快速识别火山岩流体性质,为油气成藏规律分析和地质储量动用开发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VM算法 储层特征 流体预测 火山岩 南堡凹陷
下载PDF
南堡凹陷下古生界表生岩溶和埋藏岩溶储层识别标志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兴瑀 孟令箭 +7 位作者 毛毳 刘晶晶 张云峰 袁红旗 何春波 李婷婷 吴海光 张青 《能源与环保》 2023年第4期73-81,共9页
南堡凹陷碳酸盐岩潜山是重要的深层油田勘探领域,具有埋藏深、时代老、构造运动复杂、多期岩溶作用的特点。通过研究南堡凹陷下古生界岩溶储层的岩心、钻井、测井、地震响应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表生岩溶储层和埋藏岩溶储层的识别标... 南堡凹陷碳酸盐岩潜山是重要的深层油田勘探领域,具有埋藏深、时代老、构造运动复杂、多期岩溶作用的特点。通过研究南堡凹陷下古生界岩溶储层的岩心、钻井、测井、地震响应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表生岩溶储层和埋藏岩溶储层的识别标志,确立识别方案。结果表明,表生岩溶储层主要分布在寒武系—奥陶系潜山顶部的马家沟组石灰岩中,表生岩溶影响范围可达不整合面之下170 m,储层段有漏失无放空无明显的空洞;具有岩心发育角砾、淡水方解石;测井响应高自然伽马、高声波时差、高中子孔隙度、低电阻率、低岩石密度;地震反射呈不连续或杂乱反射的特征。埋藏岩溶储层主要分布在寒武系毛庄组的内幕白云岩中,储层段缝合线发生扩溶,并伴生粗大方解石充填其中;见成藏期流体淬灭方解石;测井响应具有低伽马、高密度、高电阻率特征。受岩性和断裂控制,埋藏岩溶多沿断裂、缝洞发育。以钻井、测井响应特征为首要识别标志,岩心和地震反射特征为次要识别标志,地球化学特征为辅助识别标志,实现岩溶储层精准识别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堡凹陷 下古生界 表生岩溶储层 埋藏岩溶储层 识别标志
下载PDF
中高渗油藏水驱开发储层特征变化——以南堡凹陷H油田为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冯晗 曲丽丽 +2 位作者 张旭光 吴章宇 李彦泽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3年第5期59-64,共6页
为得到中高渗油藏长期水驱后储层特征变化规律,同时了解水驱效率变化原因,综合利用岩心实验资料和解释数据,对南堡凹陷H油田储层物性、孔隙结构、黏土矿物含量、储层润湿性及相渗变化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储层参数变化机理。结果表明:南堡... 为得到中高渗油藏长期水驱后储层特征变化规律,同时了解水驱效率变化原因,综合利用岩心实验资料和解释数据,对南堡凹陷H油田储层物性、孔隙结构、黏土矿物含量、储层润湿性及相渗变化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储层参数变化机理。结果表明:南堡凹陷H油田黏土矿物以高岭石为主,经过水驱开发后,高岭石相对含量减少,伊蒙混层相对含量增多;储层孔隙结构趋于复杂,最大孔喉半径和平均孔喉半径均增大,喉道分选程度降低;储层物性整体变好,但呈“两极分化”趋势,孔渗高低两端占比增大;受储层高渗条带影响,长期水驱开发导致吸水厚度下降,水驱波及体积降低。研究成果可为油田注水开发、扩大水驱波及系数、优化开发调整方案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堡凹陷 中高渗油藏 水淹变化机理 水驱开发 物性参数
下载PDF
南堡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沉积环境和物源:来自微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的证据 被引量:2
17
作者 静禹钱 雷闯 +1 位作者 刘克栋 李振华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50-359,共10页
为深入认识南堡凹陷沙河街组富有机质泥页岩形成机理,通过详细分析微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对其水体沉积环境及物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微量元素Li, Cs, Bi较为富集;Cr, Sn较为亏损;其他微量元素接近于上地壳元素含量。稀土元素总... 为深入认识南堡凹陷沙河街组富有机质泥页岩形成机理,通过详细分析微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对其水体沉积环境及物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微量元素Li, Cs, Bi较为富集;Cr, Sn较为亏损;其他微量元素接近于上地壳元素含量。稀土元素总量变化范围宽泛,接近或高于大陆上地壳的平均值,指示陆源碎屑供给较为充足。REE分配模式表现为轻稀土元素富集,分异程度较高;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分异程度较低。铕元素异常值(δEu)负异常明显,铈元素异常值(δCe)基本正常。根据锶丰度和锶/钡比值的变化,反映出沙三段沉积时期湖泊水体具有一定的分隔性,淡水、半咸水和咸水环境共存;沙一段沉积时期湖泊水体的连通性增强,以半咸水环境为主。根据V/(V+Ni)、Th/U比值及δCe、铈异常指数(Ce_(anom))值特征,反映出湖泊水体为分层较强的贫氧环境。源生Ba含量揭示出湖泊水体古生产力较高。通过稀土元素组合特征分析,认为沙河街组物源主要来自燕山褶皱带于燕山期发育的花岗岩,且混有少量沉积岩。南堡凹陷沙河街组泥页岩有机质富集程度与其古环境和古地理密切相关:一是适宜的水体古盐度和丰富的水体营养物质适应多种浮游藻类的共同繁盛,提高了湖泊水生有机质生产效率;二是贫氧的水体环境减缓有机质在埋藏过程中的降解,提高了沉积有机质保存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堡凹陷 沙河街组 微量元素 稀土元素 沉积环境 物源
下载PDF
南堡凹陷1号构造带帚状构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18
作者 孙永河 刘露 +1 位作者 孟令箭 马妍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83-992,共10页
由于控制南堡1号构造带的帚状构造的主干断裂和次级伴生断裂组合样式与常见的帚状构造断裂组合样式存在差异,在南堡凹陷多期叠加变形的应力背景下,基底先存断裂的再活动及晚期与新生断裂相互作用使帚状构造的演化过程复杂化,进而难以了... 由于控制南堡1号构造带的帚状构造的主干断裂和次级伴生断裂组合样式与常见的帚状构造断裂组合样式存在差异,在南堡凹陷多期叠加变形的应力背景下,基底先存断裂的再活动及晚期与新生断裂相互作用使帚状构造的演化过程复杂化,进而难以了解帚状构造成因及其对油气的控制规律。为此,基于三维连片地震资料,应用构造解析理论和相关技术,系统研究南堡凹陷1号构造带的构造样式并恢复其演化过程,重点探讨帚状构造的成因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内在联系,以期为渤海湾盆地帚状构造区的油气勘探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①南堡凹陷1号构造带帚状构造由主干断裂F_(1)、F_(N)及次级断裂控制。F_(1)在中生代开始活动,新生代再活动并由南向北传播、生长,南部边界断裂F_(N)在Ed3沉积期开始活动,二者夹持的次级断裂在Nm沉积期开始活动。②帚状构造经历了古近纪裂陷Ⅰ幕、Ⅱ幕和新近纪后裂陷期三个演化阶段。古近纪Es沉积期主干断裂分段生长为帚状构造的形成提供了背景,古近纪Ed沉积期应力场转变为帚状构造发育提供了应力机制,新近纪Ng‑Nm沉积期F1的斜向伸展作用和FN的正交伸展作用控制了次级断裂,帚状构造就此定型。③南堡1号构造带帚状构造的发育一方面指示新生代存在一期应力体制转变,另一方面反映了控制帚状构造的主干断裂和次级断裂作为油源断裂控制油气垂向运移,同时控制同向断层圈闭和反向断层圈闭的形成——油气富集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堡凹陷 帚状构造 主干断裂 应力体制 油源断裂 垂向运移 圈闭
下载PDF
断陷湖盆洼陷带重力流沉积特征与模式:以南堡凹陷东部东营组为例 被引量:76
19
作者 鲜本忠 万锦峰 +3 位作者 姜在兴 张建国 李振鹏 佘源琦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1-135,共15页
利用岩心、粒度、测井信息和重力流沉积理论,系统研究了南堡凹陷东部洼陷带东营组重力流沉积特征和沉积模式。该区重力流沉积砂岩常夹于灰色、灰黑色泥岩中,砂岩相发育,其中正递变层理(含砾)中-细砂岩相(S-3)、粉砂岩相(S-4)和块状层理... 利用岩心、粒度、测井信息和重力流沉积理论,系统研究了南堡凹陷东部洼陷带东营组重力流沉积特征和沉积模式。该区重力流沉积砂岩常夹于灰色、灰黑色泥岩中,砂岩相发育,其中正递变层理(含砾)中-细砂岩相(S-3)、粉砂岩相(S-4)和块状层理中-细砂岩相(S-2)发育层数最多,块状层理含砾砂岩相(S-1)次之;S-2沉积厚度最大,S-1和S-3次之。按支撑和沉积机制,将本区重力流分为浊流、砂质碎屑流、颗粒流和液化流,其中砂质碎屑流以基质支撑、冻结块状沉积为特征。不同重力流发育程度有明显差异。从砂岩层数看,浊流最多,砂质碎屑流次之,颗粒流和液化流最少;从单期沉积厚度看,砂质碎屑流最大,平均为1.17m,浊流沉积最小,仅平均为0.25m。为了回避取心的局限性、弱化重力流成因,突出具有油气储集意义的砂层概念,开展了测井岩性解释,结果表明该区重力流沉积为细砂岩或粉砂岩,单层平均厚度2.94m,最大厚度可达9.5m,其中单井中厚度在3m以上的砂体可达22层、累积达107.5m。本区重力流沉积为滑塌成因,除了(扇)三角洲前缘斜坡的自然滑塌外,断层(地震)活动或间歇式火山喷发是其关键的触发机制;断层活动除了提供滑塌的动力外,还影响着其堆积场所和沉积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流 砂质碎屑流 浊流 沉积机制 南堡凹陷
下载PDF
南堡凹陷断裂对油气运聚成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90
20
作者 孙永河 赵博 +2 位作者 董月霞 郑晓凤 胡明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40-549,共10页
为了揭示南堡凹陷断裂对油气分布规律的影响,以断裂为主线,结合成藏地质条件,系统研究了断裂对油气运聚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并通过建立断裂输导模式指出了有利勘探方向。研究表明,地垒或半地垒、背斜负花状组合和背斜断阶等正向局部... 为了揭示南堡凹陷断裂对油气分布规律的影响,以断裂为主线,结合成藏地质条件,系统研究了断裂对油气运聚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并通过建立断裂输导模式指出了有利勘探方向。研究表明,地垒或半地垒、背斜负花状组合和背斜断阶等正向局部构造是油气富集的有利部位。东营组二段盖层断接厚度小于90~95 m时,断裂对盖层的破坏程度大,油气可跨越盖层在中、浅层聚集成藏;且盖层段断裂密度越大,油气穿越盖层富集的层位越浅。Ⅴ型和Ⅵ型断裂为油源断层,且两条或多条交叉断裂是油气垂向运移的优势通道,并选择砂地比大于20%的储层中发生断储分流运移。充注到断层圈闭中的油气在断层古、今封闭性均较强下才能大规模聚集和保存。与Ⅰ型、Ⅱ型和Ⅳ型断裂相关且高砂地比储层的正向局部构造,以及与Ⅴ型和Ⅵ型断裂相关且东营组二段盖层断接厚度大于90~95 m的高砂地比储层的正向局部构造,是深层油气的有利勘探方向。与Ⅴ型和Ⅵ型断裂相关且东营组二段盖层断接厚度小于90~95 m、高砂地比储层以及断层侧向封闭性好的正向局部构造是中、浅层油气的有利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地比 断接厚度 断裂组合 正向局部构造 断层侧向封闭性 油气富集 南堡凹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