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阳遗址与“燕文公徙易”考
1
作者 徐昭峰 韩宇宁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31-136,共6页
自“召公封燕”至公元前222年秦人灭燕,燕国存世800余年,其间几易都城,与之相关的燕国都城变迁尚有争议。其中关于“桓侯徙临易”“燕文公徙易”和燕都“临易”“易”这一史实众说纷纭。资料和研究表明,南阳遗址兴盛于战国中晚期,其时... 自“召公封燕”至公元前222年秦人灭燕,燕国存世800余年,其间几易都城,与之相关的燕国都城变迁尚有争议。其中关于“桓侯徙临易”“燕文公徙易”和燕都“临易”“易”这一史实众说纷纭。资料和研究表明,南阳遗址兴盛于战国中晚期,其时代、地望、规格和燕文公徙易之“易”均相吻合,应即燕文公徙易之“易”。燕文公徙易的历史背景既有合纵的需要,也是构建对齐、赵、中山诸国军事防御体系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阳遗址 战国中晚期 燕文公
下载PDF
河北容城县南阳遗址大城南城墙2020年发掘简报
2
作者 张晓峰 雷建红(执笔/领队) +1 位作者 任涛 洪猛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0-42,F0002,共14页
南阳遗址位于河北省雄安新区容城县晾马台镇南阳村南50米,处于白洋淀北部大清河(古易水)水系冲积扇上,地势较为低平,东距大清河4公里,北距晾马台遗址3.7公里(图一)。该遗址位于容城县东部东周、汉代遗址群分布的核心区域,是雄安新区内... 南阳遗址位于河北省雄安新区容城县晾马台镇南阳村南50米,处于白洋淀北部大清河(古易水)水系冲积扇上,地势较为低平,东距大清河4公里,北距晾马台遗址3.7公里(图一)。该遗址位于容城县东部东周、汉代遗址群分布的核心区域,是雄安新区内目前发现的现存面积最大、文化内涵较丰富的一处古遗址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容城县 南阳遗址 大城南城墙 战国晚期 东汉中晚期
原文传递
雄安南阳遗址动物资源消费策略初探 被引量:1
3
作者 邓惠 张晓峥 刘凯凤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60-166,共7页
本文借助骨骼破碎度、表面性状改变、死亡年龄结构以及骨骼部位发现率等分析,以南阳遗址第二发掘地点出土动物遗存为切入点,首次尝试探究战汉时期燕文化系统内一般城址居民的动物资源消费策略。分析表明,南阳先民在对家猪、家羊、家鸡... 本文借助骨骼破碎度、表面性状改变、死亡年龄结构以及骨骼部位发现率等分析,以南阳遗址第二发掘地点出土动物遗存为切入点,首次尝试探究战汉时期燕文化系统内一般城址居民的动物资源消费策略。分析表明,南阳先民在对家猪、家羊、家鸡主要进行肉食开发的同时,对黄牛、家犬与马的利用则呈现多样化。特别是在战国晚至西汉早的社会动荡与转变期,南阳先民适时调整策略,家畜经济由动物性资源完全依靠本地饲养的自给自足型,逐渐向饲养加购置的半"市场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阳遗址 战汉时期 燕文化 家畜经济
原文传递
河北南阳遗址出土的蟠螭纹铜壶
4
作者 穆强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6-96,共1页
保定市博物馆的文物陈列中,有一件河北省容城县晾马台乡南阳村南阳遗址出土的蟠螭纹铜壶。铜壶为圆形,盖为子口,中部鼓起,周边有S形纽四个,饰蟠螭纹一周。壶口沿微外侈,颈较细而内收,溜肩,鼓腹,高圈足。肩两侧各有一兽首衔环... 保定市博物馆的文物陈列中,有一件河北省容城县晾马台乡南阳村南阳遗址出土的蟠螭纹铜壶。铜壶为圆形,盖为子口,中部鼓起,周边有S形纽四个,饰蟠螭纹一周。壶口沿微外侈,颈较细而内收,溜肩,鼓腹,高圈足。肩两侧各有一兽首衔环,环横截面为扁圆形。颈部饰云雷纹,肩至腹部饰宽弦纹带,间以细密的蟠螭纹。肩部弦纹带上刻有铭文“西宫”二字。壶通高约48、口径14、底径18厘米(图一~三)。容城县文物管理所收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 中国 文物考古 南阳遗址 蟠螭纹铜壶 形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