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麂列岛附近海域贝类生物资源的分布及群落结构分析
1
作者 周晓东 赵寒冰 +7 位作者 倪孝品 张翔玉 徐坪 韩庆喜 陈万东 陈舜 王一农 尤仲杰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65,共12页
为了解南麂列岛附近海域底栖贝类群落特征及分布情况,于2022年10月(秋季)、2023年3月(春季)对南麂列岛周围海域进行底栖贝类的拖网调查。结果表明:共捕获底栖贝类49种,隶属2纲6目17科,春季底栖贝类平均丰度为(2 429±2 038)ind./Agt... 为了解南麂列岛附近海域底栖贝类群落特征及分布情况,于2022年10月(秋季)、2023年3月(春季)对南麂列岛周围海域进行底栖贝类的拖网调查。结果表明:共捕获底栖贝类49种,隶属2纲6目17科,春季底栖贝类平均丰度为(2 429±2 038)ind./Agt,平均生物量为(4 849.79±2 513.84)g/Agt;秋季底栖贝类平均丰度为(1 149±1 589)ind./Agt,平均生物量为(4 985.30±2 159.23)g/Agt,主要优势种为棒锥螺Turritella bacillum、浅缝骨螺Murex trapa、结蚶Tegillarca nodifera、杰氏裁判螺Inquisitor jeffreysii、习见赤蛙螺Bufonaria rana、中华衲螺Cancellaria sinensis、白带三角口螺Trigonaphera bocageana,其中棒锥螺是春季和秋季共有优势种,且优势度均远高于其他种;该海域贝类群落优势种较稳定,群落的功能和性质由少数种类控制。本研究为南麂列岛海洋生态系统动态变化过程提供参考依据,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麂列岛 附近海域 群落结构 贝类资源
下载PDF
南麂列岛野生药用植物区系与资源多样性
2
作者 李依林 蒋波 +4 位作者 汪知蓓 刘欣 李蒙 谢春平 陈林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4年第5期114-122,共9页
目的:了解南麂列岛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多样性现状,为其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实地考察及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确定南麂列岛野生药用植物名录,应用R/T值、主成分分析和分层聚类分析法对南麂列岛野生药用植... 目的:了解南麂列岛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多样性现状,为其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实地考察及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确定南麂列岛野生药用植物名录,应用R/T值、主成分分析和分层聚类分析法对南麂列岛野生药用植物区系的过渡性及其与相邻地区药用植物区系谱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并进行野生药用植物药用部位、药味、药用功能分析。结果:南麂列岛共有野生药用维管植物89科275属382种,被子植物占绝对优势;优势科以菊科、禾本科、豆科为主;生活型以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为主;区系性质具有明显热带性质(R/T=1.61),主要以泛热带成分为主,北温带成分为辅,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质。同时,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南麂列岛与同为海岛的花鸟岛药用植物区系较为相似,推测与海岛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较为强烈的人为干扰有关。野生药用植物药用部位全株、根及叶的占比较大,分别占总种数的63.35%、31.41%、26.96%。苦味的野生药用植物是总种数的59.95%,占比最高。野生药用植物药用功能解毒杀虫止痒类占比最大,为总种数的21.32%。结论:南麂列岛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种类组成丰富,优势类群明显,具有极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加强优势物种的培育和重点类群的保护,限制外来入侵植物的影响,对南麂列岛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麂列岛 药用植物 植物区系 R/T值 聚类分析 药用特征
下载PDF
人海相依 和谐共生——南麂列岛国际重要湿地
3
作者 《浙江林业》 2024年第2期14-15,共2页
湿地,是浙江生态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山水江南,诗画浙江”的灵魂与底色。千百年来,湿地滋养了浙江的一方土地,也孕育出了独特的湿地文化,“稽山峦叠翠,镜湖无风”的诗情画意,还有“挂席乘长风,未觉湖海迮”的古老文明,在浙江的... 湿地,是浙江生态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山水江南,诗画浙江”的灵魂与底色。千百年来,湿地滋养了浙江的一方土地,也孕育出了独特的湿地文化,“稽山峦叠翠,镜湖无风”的诗情画意,还有“挂席乘长风,未觉湖海迮”的古老文明,在浙江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一颗颗璀璨的珍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浙江的生态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重要湿地 湿地文化 和谐共生 南麂列岛 生态意识 潜移默化 诗情画意
下载PDF
南麂列岛海洋牧场建设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
4
作者 萧云朴 徐丽丽 +2 位作者 陈献稿 蔡厚才 叶永丰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693-699,共7页
南麂列岛是我国首批建立的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和第一个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的海洋类型自然保护区,也是全国首批科技兴海示范基地和第二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海洋牧场是保护区长期努力的社区经济发展方向,已... 南麂列岛是我国首批建立的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和第一个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的海洋类型自然保护区,也是全国首批科技兴海示范基地和第二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海洋牧场是保护区长期努力的社区经济发展方向,已成为保护与开发协调发展的一种重要模式。文章分析了南麂列岛海洋牧场建设管理现状,指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并从保护先导、产业融合、科技创新、政策扶持等角度提出若干对策建议,可为有关部门和其他类似地区发展海洋牧场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牧场 现状 存在问题 对策建议 南麂列岛
下载PDF
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在南麂列岛开展底栖螺类增殖放流活动
5
作者 《科学养鱼》 2023年第10期87-87,共1页
日前,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联合南麂列岛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在南麂列岛马祖岙、大沙岙、火焜岙开展管角螺、泥东风螺资源增殖放流活动,以恢复南麂保护区日渐衰退的底栖螺类资源。此次增殖放流管角螺3.66万粒,平均螺高为2.22厘... 日前,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联合南麂列岛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在南麂列岛马祖岙、大沙岙、火焜岙开展管角螺、泥东风螺资源增殖放流活动,以恢复南麂保护区日渐衰退的底栖螺类资源。此次增殖放流管角螺3.66万粒,平均螺高为2.22厘米;泥东风螺7.65万粒,平均螺高为1.22厘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水产养殖 海洋自然保护区 南麂列岛 增殖放流 螺类 底栖 管角螺 浙江省
下载PDF
南麂列岛潮间带底栖生物时空分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 被引量:44
6
作者 彭欣 谢起浪 +4 位作者 陈少波 黄晓林 仇建标 仲伟 陈万东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84-589,共6页
于2006年11月和2007年4月对南麂列岛8条潮间带断面开展了底栖生物调查。结果表明,共鉴定出底栖生物191种,其中软体动物84种,藻类46种,多毛类23种,甲壳动物28种,棘皮动物5种,其它动物5种。从季节来看,春季航次物种数、平均生物量和平均... 于2006年11月和2007年4月对南麂列岛8条潮间带断面开展了底栖生物调查。结果表明,共鉴定出底栖生物191种,其中软体动物84种,藻类46种,多毛类23种,甲壳动物28种,棘皮动物5种,其它动物5种。从季节来看,春季航次物种数、平均生物量和平均栖息密度(分别为164种、8890.76g/m2、3436ind/m2)明显多于秋季航次(121种、3642.10g/m2、1657ind/m2);而从不同底质来看,平均物种数、平均生物量和平均栖息密度岩礁断面(分别为54种、8318.78g/m2、3354ind/m2)都明显高于泥质(27种、154.46g/m2、185ind/m2)和沙质断面(8种、64.30g/m2、66ind/m2)。从垂直分布来看,南麂列岛潮间带底栖生物分带明显,平均生物量中潮区(7278.41g/m2)大于低潮区(6684.14g/m2)大于高潮区(4836.77g/m2),平均栖息密度为中潮区(3386ind/m2)大于高潮区(2908ind/m2)大于低潮区(1347ind/m2)各断面的生物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0.97-3.10,种丰富度指数为0.54-4.91,均匀度指数为0.48-0.90,辛普森优势度指数为0.52-0.94。最后通过分析发现,底栖生物的分布特征受栖息的环境、季节的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等不同程度综合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不仅影响底栖生物生物量和栖息密度时空分布,而且改变了群落的结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麂列岛 底栖生物 生物量 栖息密度 人类活动
下载PDF
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浮游动物的物种组成及其多样性 被引量:43
7
作者 纪焕红 叶属峰 +1 位作者 刘星 洪君超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06-215,共10页
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首批五个海洋类自然保护区之一。作者根据2004年5月至2005年2月南麂列岛海域的4个季节的调查数据,分析了该区域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类、生态类群与物种多样性等特征参数的季节变化。调查结果表明,... 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首批五个海洋类自然保护区之一。作者根据2004年5月至2005年2月南麂列岛海域的4个季节的调查数据,分析了该区域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类、生态类群与物种多样性等特征参数的季节变化。调查结果表明,共鉴定出浮游动物69种,隶属于6门12个类群,其中桡足类最多,占39.1%;可划分为5种生态类群,暖水性广布类群和暖温带近海类群为两种主要生态类群;出现优势种类15种,主要有中华哲水蚤(Calanussinicus)、精致真刺水蚤(Euchaetaconcinna)和肥胖箭虫(Sagittaenflata)等。多样性分析显示,除冬季外,其他三个季节Shannon-Wiener指数(H′)值均大于2,且秋季最高,达3.29。相关性分析表明,种类数与水温的正相关性非常显著。与1990年调查结果相比,春季和秋季种类类群及种类数有所减少,这与调查时水温变化有关。研究分析认为,种类组成的季节变化主要受到江浙沿岸流和台湾暖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麂列岛 浮游动物 种类组成 优势种 生态类群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浮游植物的种类多样性及其生态分布 被引量:34
8
作者 李扬 李欢 +3 位作者 吕颂辉 江天久 萧云朴 陈舜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18-628,共11页
于2006年5月至2007年2月之间,对南麂列岛海域的浮游植物类群进行了4个季节的调查,分析了该海域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类、群落结构以及水平分布等特征参数的季节变化。共鉴定浮游植物80种,隶属于4个门,硅藻种类最多,甲藻其次。浮... 于2006年5月至2007年2月之间,对南麂列岛海域的浮游植物类群进行了4个季节的调查,分析了该海域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类、群落结构以及水平分布等特征参数的季节变化。共鉴定浮游植物80种,隶属于4个门,硅藻种类最多,甲藻其次。浮游植物可划分为3个生态类群,以广温类群为主。春季和夏季分别以三角棘原甲藻和中肋骨条藻为绝对优势种,秋冬季的优势种类组成多样化。共鉴定57种赤潮生物,占浮游植物种类数的71.25%。调查期间,三角棘原甲藻和中肋骨条藻分别于春季和夏季形成赤潮。浮游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呈现春、夏、秋、冬递减的趋势。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的年平均值为1.03×106cells/L,春夏季显著高于秋冬季。春季和夏季时,浮游植物高值区集中在南麂岛西北近岸海域;秋季和冬季时,浮游植物高值区相对集中在南麂岛东南近岸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H')以秋季最高,冬季最低。春季的三角棘原甲藻赤潮期间,水体中N/P值显著升高;夏季的中肋骨条藻赤潮期间,水体中N/P值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麂列岛 浮游植物 种类多样性 生态分布
下载PDF
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虾类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 被引量:19
9
作者 夏陆军 俞存根 +6 位作者 蔡厚才 郑基 陈万东 伍尔魏 毕耜瑶 谢旭 郭小雨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3-83,共11页
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是国务院批准建立的我国首批5个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之一,素以海洋生物,特别是贝藻类生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而著称,俗称"贝藻王国",也是众多渔业资源繁殖、索饵、生长的良好场所。本文根据2013年11月... 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是国务院批准建立的我国首批5个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之一,素以海洋生物,特别是贝藻类生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而著称,俗称"贝藻王国",也是众多渔业资源繁殖、索饵、生长的良好场所。本文根据2013年11月、2014年2、5、9月在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开展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所获得的虾类资料,对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的虾类种类组成、优势种、物种数量空间分布及多样性、相似性等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得知,调查海域共鉴定出虾类种类25种,隶属于9科17属,不同季节优势种更替较显著,虾类种数各季节间变化较为稳定,岛礁区的虾类种类数高于沿岸区,夏季多样性低于其他季节,虾类种类数和多样性指数平面分布相似,地形、水深和水系等环境因素对虾类群落结构影响较大;分布在南麂列岛调查海域的虾类以季节性的广温广盐性种类为主,虾类一般生活在有利于索饵、成长的泥沙底质沿岸区,夏季受台湾暖流、食物链中的鱼类捕食关系影响,其生物多样性较低,虾类多样性分布随水深变化明显,这可能主要是由于调查海域的主要优势种虾类活动范围与水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类 生物多样性 群落结构 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南麂列岛海洋保护区浮游动物调查 被引量:15
10
作者 张晓辉 周燕 +4 位作者 龙华 杨元利 黄家庆 余俊 张成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3-86,共4页
主要研究南麂列岛海洋保护区浮游动物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多样性指数、浮游动物与浮游植物动态变化及浮游动物数量变化与营养盐的关系。经鉴定共发现,浮游动物98种,主要有2个生态类群:(1)暖温带近海类群,优势种有中华哲水蚤( Ca... 主要研究南麂列岛海洋保护区浮游动物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多样性指数、浮游动物与浮游植物动态变化及浮游动物数量变化与营养盐的关系。经鉴定共发现,浮游动物98种,主要有2个生态类群:(1)暖温带近海类群,优势种有中华哲水蚤( Calanus sinicus )、中华假磷虾( Pseudeuphausia sinicas )、五角水母( Muggiaea atlantica )、百陶箭虫 ( Sagitta bedoti )、拿卡箭虫( S . nagae)等;(2)暖水性外海类群,代表性种类有肥胖箭虫( S . enflata )、精致真刺水蚤( Euchaeta concinna )等。结果表明,8月份南麂列岛浮游动物生物量和丰度出现最高值,9、10月份逐渐减少,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1.78—4.38,平均3.99;保护区内浮游动物数量与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呈良好的正相关关系,与氮含量呈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麂列岛海洋保护区 浮游动物 种类组成 数量分布 多样性指数
下载PDF
南麂列岛旅游生态足迹与生态效用研究 被引量:19
11
作者 周年兴 林振山 +1 位作者 黄震方 程春旺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71-577,共7页
旅游生态足迹与生态效用分析是从全球角度评价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法,两者相互补充。以南麂列岛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为例,计算并分析了2002年的旅游生态足迹与生态效用。结果表明:①南麂列岛旅游者人均生态足迹为0.031 hm2,是全国... 旅游生态足迹与生态效用分析是从全球角度评价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法,两者相互补充。以南麂列岛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为例,计算并分析了2002年的旅游生态足迹与生态效用。结果表明:①南麂列岛旅游者人均生态足迹为0.031 hm2,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3;②叠加了旅游者生态足迹后,南麂列岛生态赤字达939.38 hm2;③南麂列岛旅游业单位生态足迹产值为14 221元/hm2,是全球平均水平的1.8倍,却低于其渔业的单位生态足迹产值;④南麂列岛旅游业全年标准CO2排放量为2 438.7 t,生态效用为0.128 kg/元;⑤南麂列岛生态效用略优于全球平均水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1倍,但距全球理想的生态效用仍有一定距离。南麂列岛较低的生态足迹和较好的生态效用主要是由于其旅游开发规模适当,管理到位,倡导生态旅游,同时大部分旅游者为短程游客。旅游生态足迹和生态效用不仅在理论上深化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在技术上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效用 南麂列岛 可持续旅游
下载PDF
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的虾类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 被引量:12
12
作者 夏陆军 陈万东 +5 位作者 郑基 蔡厚才 伍尔魏 毕耜瑶 谢旭 俞存根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48-660,共13页
根据2013年11月、2014年2月、5月、9月在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开展渔业资源调查所获得的虾类调查资料,将生物量作为虾类资源分布的数量指标,对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的虾类种类组成、数量分布、优势种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等进... 根据2013年11月、2014年2月、5月、9月在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开展渔业资源调查所获得的虾类调查资料,将生物量作为虾类资源分布的数量指标,对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的虾类种类组成、数量分布、优势种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等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1)调查海域共鉴定出虾类25种,隶属于9科17属,虾类生物量各季节由高到低依次为夏季(32358.0 g)、秋季(13033.0 g)、冬季(3938.6 g)、春季(3635.6 g);(2)虾类数量分布季节变化明显,且岛礁区偏外的开阔海域虾类生物量比较高;(3)不同季节优势种更替较显著,春季优势种为日本鼓虾、鲜明鼓虾和细巧仿对虾,夏季优势种为哈氏仿对虾和中华管鞭虾,秋季优势种为中华管鞭虾、细巧仿对虾和哈氏仿对虾,冬季的优势种为细巧仿对虾、脊尾白虾、鲜明鼓虾和日本鼓虾;(4)水深对虾类生物量分布影响明显,各季节虾类生物量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关系变化较大。结论认为,南麂列岛调查海域的虾类种类以季节性的广温广盐性种类为主;主要优势种生物量夏秋两季明显高于冬春两季,可能是因为大量虾类冬春季离开该海域去其他海域越冬繁殖,而到了夏秋季则回到该海域产卵、育肥和栖息;在夏、秋、冬季沿岸区虾类生物量高于岩礁区,可能因为虾类一般生活于有利于索饵、成长的泥沙底质沿岸区;优势种更替显著与主要优势种生长周期与虾类个体大小特征有关;南麂列岛海域虾类生物量与环境因子关系复杂与该海域多变的温度盐度、复杂区系特点有关;虾类生物量分布随水深变化分布明显,这主要是由于调查海域主要优势种虾类活动范围与水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类 种类组成 优势种 数量分布 南麂列岛
下载PDF
南麂列岛海域生态系统服务及价值评估研究 被引量:23
13
作者 潘怡 叶属峰 +1 位作者 刘星 仵彦卿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6-180,共5页
基于现场调查与公众调查,结合历史资料,利用市场价格法、影子工程法、旅行费用法等对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海域潮间带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服务类型及其价值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2003年南麂列岛自然保护区海域8项主要及部分... 基于现场调查与公众调查,结合历史资料,利用市场价格法、影子工程法、旅行费用法等对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海域潮间带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服务类型及其价值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2003年南麂列岛自然保护区海域8项主要及部分次要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24 258.23万元,其中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文化服务的价值分别占23.79%、38.18%和38.03%,单位面积服务价值为12 772元/h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服务 价值评估 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南麂列岛海域浮游植物生态特征及甲藻赤潮频发原因 被引量:13
14
作者 纪焕红 叶属峰 +1 位作者 刘星 洪君超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4-242,共9页
根据2004年5月-2005年2月4个季节的调查资料以及2001-2005年赤潮发生时收集的资料,分析了南麂列岛海域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类、细胞丰度的季节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春季甲藻赤潮发生状况。结果表明,该海域浮游植物共鉴定出... 根据2004年5月-2005年2月4个季节的调查资料以及2001-2005年赤潮发生时收集的资料,分析了南麂列岛海域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类、细胞丰度的季节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春季甲藻赤潮发生状况。结果表明,该海域浮游植物共鉴定出105种,硅藻和甲藻分别为73种和28种;优势种主要有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costatum、布氏双尾藻Ditylumbright wellii和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等16种;细胞丰度以秋季均值最高,达2.81×108个/m3。与1990年的数据相比,种类组成及细胞丰度均发生较大的变化。种类组成的季节变化主要受到江浙沿岸流和台湾暖流的影响。多种甲藻赤潮生物以及甲藻孢囊的存在为赤潮的频繁发生提供了种源,适宜的水文气象条件、某些甲藻独特的生活习性以及高N/P比有可能是导致该海域甲藻赤潮爆发的主要原因,富营养化与该海域春季赤潮频繁发生的关系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麂列岛海域 浮游植物 生态特征 水质因子 甲藻赤潮
下载PDF
南麂列岛自然保护区海域红色裸甲藻赤潮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13
15
作者 王金辉 秦玉涛 +5 位作者 李志恩 黄秀清 陈雷 雷友万 徐良国 尤胜炮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2-36,共5页
2002年9月16~19日南麂列岛海域发生3km2 红褐色赤潮 ,其原因种为红色裸甲藻(GymnodiniumsanguineumHirasaka) ,密度高达4.6×105 个/L。赤潮发生时伴随细菌的大量繁殖 ,江浙沿岸流所携带的营养物质是本次赤潮发生的基础 ,森拉克台... 2002年9月16~19日南麂列岛海域发生3km2 红褐色赤潮 ,其原因种为红色裸甲藻(GymnodiniumsanguineumHirasaka) ,密度高达4.6×105 个/L。赤潮发生时伴随细菌的大量繁殖 ,江浙沿岸流所携带的营养物质是本次赤潮发生的基础 ,森拉克台风是本次赤潮的重要诱因。南麂海域的赤潮多发季节为4~5月份 ,9~11月份发生赤潮的可能性也较大 ,大沙岙、马祖岙和火岙等水体交换相对较弱的岙口为赤潮多发区。为保护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珍稀海洋贝藻资源 ,需协调好保护和开发之间日益尖锐的矛盾 ,控制养殖业的发展规模和游客的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麂列岛 红色裸甲藻 赤潮成因
下载PDF
南麂列岛大沙岙沙滩贝类的时空分布 被引量:10
16
作者 高爱根 曾江宁 +5 位作者 徐晓群 寿鹿 廖一波 陈全震 胡锡钢 杨俊毅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19,共7页
南麂列岛作为观光旅游的休闲去处正在日益升温,其中沙滩游玩是最大的活动亮点,大沙岙是南麂列岛最具代表性的沙滩,沙滩内生活着较多贝类,随大量人员的涌入和沿岸环境污染的日趋加重,大沙岙沙滩贝类的栖息地环境受到了较大程度的危害、... 南麂列岛作为观光旅游的休闲去处正在日益升温,其中沙滩游玩是最大的活动亮点,大沙岙是南麂列岛最具代表性的沙滩,沙滩内生活着较多贝类,随大量人员的涌入和沿岸环境污染的日趋加重,大沙岙沙滩贝类的栖息地环境受到了较大程度的危害、人为活动正影响着贝类的生长发育。为探明近年来大沙岙贝类种类、数量及群落结构的变化,在南麂列岛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建立初期(1992年)生态调查的基础上,于2003年再次对大沙岙贝类进行了采样分析,结果表明:大沙岙沙滩12种贝类的平均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分别为30.16g/m2和20个/m2,北断面开放区贝类的平均生物量和栖息密度(13.98g/m2和11个/m2)明显少于受监控的南断面核心区(46.33g/m2和30个/m2),贝类的平均生物量和栖息密度的垂直分布低潮区(48.43g/m2和31个/m2)高于中潮区(28.03g/m2和20个/m2),贝类的平均栖息密度7月高于3月,北断面贝类的季节变化、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大于南断面。与建区初期同季调查资料比对发现,2003年北断面贝类数量下降幅度(14倍)显著大于南断面贝类下降幅度(1倍)。分析认为,自然环境变化和人为采捕是影响沙滩贝类数量下降的主要外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沙滩 贝类 南麂列岛
下载PDF
南麂列岛岛礁区域鱼类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 被引量:15
17
作者 何贤保 章飞军 +3 位作者 林利 陈万东 蔡厚才 俞存根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53-460,共8页
采用底层拖网方法,以渔获率作为鱼类资源分布的数量指标,进行了南麂列岛岛礁区域2011年4月、8月、11月和2012年3月4个季节的鱼类种类组成、数量分布以及时空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调查海域鱼类有69种,鱼类种数夏季>秋季>冬季>... 采用底层拖网方法,以渔获率作为鱼类资源分布的数量指标,进行了南麂列岛岛礁区域2011年4月、8月、11月和2012年3月4个季节的鱼类种类组成、数量分布以及时空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调查海域鱼类有69种,鱼类种数夏季>秋季>冬季>春季;(2)六指马鲅、海鳗、棘头梅童鱼、龙头鱼、赤鼻棱鳀、白姑鱼、、中颌棱鳀、六丝钝尾虎鱼等15种鱼占鱼类总渔获量的89.13%,是调查海域底层拖网的主要捕捞鱼类;(3)不同季节的鱼类渔获量组成相差较大,优势种季节演替现象明显;(4)渔获率的季节变化明显,渔获率夏秋季明显高于冬春季,夏秋季渔获率较高的区域一般在调查海域西北方向的开阔海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种类组成 数量分布 南麂列岛
下载PDF
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潮间带小型生物初步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林岿璇 张志南 韩洁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19-225,共7页
20 0 1年 10月对浙江省南麂列岛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潮间带进行小型生物采样调查。大沙岙沙滩小型生物丰度较低 ,中潮带为 2 91.9ind· 10 cm-2 ,低潮带为 5 16.8ind· 10 cm-2 。线虫是最优势类群 ,线虫 /桡足类比分别为 3.2 7... 20 0 1年 10月对浙江省南麂列岛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潮间带进行小型生物采样调查。大沙岙沙滩小型生物丰度较低 ,中潮带为 2 91.9ind· 10 cm-2 ,低潮带为 5 16.8ind· 10 cm-2 。线虫是最优势类群 ,线虫 /桡足类比分别为 3.2 7和 1.0 6,表明沙滩环境质量良好 ,未受到有机质污染。岩相潮间带有 4种大型底栖海藻。附植小型生物平均丰度为 36.1ind· g-1dw algae,桡足类为最优势类群。附植大型底栖动物丰度 4 4 .6ind· g-1dwt algae,大于小型生物丰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麂列岛 沙滩 海藻 小型生物 丰度
下载PDF
南麂列岛海域沉积物中甲藻孢囊的多样性和分布 被引量:5
19
作者 尤胜炮 高寒 +3 位作者 雷向东 萧云朴 顾海峰 佟蒙蒙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60-467,共8页
南麂列岛地处亚热带海域,是台湾暖流和江浙沿岸流的交汇处,因而呈现出很好的生物多样性。据调查,南麂列岛附近海域已鉴定的浮游植物甲藻有53种,而到目前为止,对南麂列岛海域甲藻的休眠孢囊种类和分布的调查仍为空白。本文通过对2014年... 南麂列岛地处亚热带海域,是台湾暖流和江浙沿岸流的交汇处,因而呈现出很好的生物多样性。据调查,南麂列岛附近海域已鉴定的浮游植物甲藻有53种,而到目前为止,对南麂列岛海域甲藻的休眠孢囊种类和分布的调查仍为空白。本文通过对2014年南麂列岛附近海域沉积物中甲藻孢囊的调查研究,在该海域共发现甲藻孢囊10属26种,其中,种类最多的是原多甲藻属(Protoperidinium),有10种;其次是斯氏藻属(Scrippsiella)和亚历山大藻属(Alexandrium),分别有4种,膝沟藻属(Gonyaulax)2种,舌甲藻属(Lingulodinium)、易碎藻属(Fragilidium)、扁甲藻属(Pyrophacus)、翼藻属(Diplopsalis)、裸甲藻属(Gymnodinium)和多沟藻属(Polykrikos)各1种。这些甲藻孢囊中,异养型和自养型甲藻孢囊各13种,自养型甲藻孢囊在数量上所占比例较大(79%)。2014年南麂列岛海域甲藻孢囊丰度较低,每毫升沉积物能检测出2—33个;夏、秋季的孢囊丰富度较高;岙口等相对开放海域的孢囊丰度明显高于岙内各站点。值得注意的是,三种有毒甲藻孢囊,塔玛/相似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affine),具刺膝沟藻(Gonyaulax spinifera)和多边舌甲藻(Lingulodinium polyedra)的孢囊也在样品中检出,并且分别占春季、夏季和秋季孢囊总丰度的37%、23%和27%。本研究为完善南麂列岛甲藻的物种多样性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麂列岛 甲藻 孢囊 物种多样性 沉积物
下载PDF
应用IKONOS卫星遥感图像监测南麂列岛土地覆盖状况 被引量:21
20
作者 张华国 黄韦艮 周长宝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2003年第5期306-312,共7页
采用具有1m空间分辨率的IKONOS卫星数据,以南麂列岛为例开展了土地覆盖的监测研究。主要论述了几何校正、彩色合成和数据融合等遥感数据处理方法,然后采用监督分类法、阈值法、植被指数法和人机交互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土地覆盖分类,... 采用具有1m空间分辨率的IKONOS卫星数据,以南麂列岛为例开展了土地覆盖的监测研究。主要论述了几何校正、彩色合成和数据融合等遥感数据处理方法,然后采用监督分类法、阈值法、植被指数法和人机交互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土地覆盖分类,获得了南麂列岛土地覆盖的最新信息。结果表明,南麂列岛土地覆盖以草地和灌木林地等自然属性覆盖为主,占总面积的70%以上,监督分类的总体分类精度为76.31%,Kappa系数为0.71;本次遥感探测所得南麂岛的面积为7.52km2,海岸线长度为34.64km,与历史资料相比,面积的相对偏差为1.46%,海岸线的相对偏差为4.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KONOS 遥感 土地覆盖 南麂列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