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4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关系本体论,还是方法论的历史唯物论?──马克思哲学思想中社会关系规定的科学理论定位 被引量:3
1
作者 张一兵 仰海峰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12期22-30,共9页
社会关系本体论,还是方法论的历史唯物论?———马克思哲学思想中社会关系规定的科学理论定位张一兵(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210093)仰海峰(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硕士研究生南京210003)内容提要:本文从对... 社会关系本体论,还是方法论的历史唯物论?———马克思哲学思想中社会关系规定的科学理论定位张一兵(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210093)仰海峰(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硕士研究生南京210003)内容提要:本文从对广松涉和阿尔都塞的观点的置疑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马克思 社会关系本体论 马克思哲学思想 黑格尔 方法论 异化史观 资本主义社会 人本主义 费尔巴哈 历史唯物论
下载PDF
历史唯物论视野下的新农村建设 被引量:1
2
作者 祝福恩 徐竹丹 王元庆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3-88,共6页
新农村建设是在农村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关节点。从历史唯物论的视角看,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着共性难题:一是新农村建设中主客体错位与主体缺失;二是新农村建设发展动力不足;三是新农村建设的制... 新农村建设是在农村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关节点。从历史唯物论的视角看,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着共性难题:一是新农村建设中主客体错位与主体缺失;二是新农村建设发展动力不足;三是新农村建设的制度制约。原因有:第一,作为农村上层建筑的政治体制改革相对落后,致使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合法利益的制度缺失。第二,对农村发展规律把握不准,致使决策层所制定的某些政策缺乏操作性。第三,党中央新农村建设任务与各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现实没有实现有机结合,致使农民在行动上不主动,使建设主体缺位。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度设计上,借鉴外国经验,使之与我国及各地生产力发展水平有机结合并付诸实践。对农村领导干部和农民的教育,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上层建筑的文化条件和主体动力。推进农村上层建筑的政治建设实现制度创新,以制度安排推动新农村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三农” 历史唯物论
下载PDF
《论持久战》:运用辩证和历史唯物论的典范 被引量:1
3
作者 苏红 张咏梅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3期46-50,共5页
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是运用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解决战争问题的杰出典范.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此进行了论述.文章认为抗战胜利虽然已经五十周年,但《论持久战》留给我们的认识事物和分析问题的方法并没有过时,文中贯穿的实事求是这一马... 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是运用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解决战争问题的杰出典范.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此进行了论述.文章认为抗战胜利虽然已经五十周年,但《论持久战》留给我们的认识事物和分析问题的方法并没有过时,文中贯穿的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永远是我们认识和行动的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论持久战》 抗日战争 自觉能动性 历史唯物论 人民战争 中日战争 “速胜论” 人民群众 战略战术
下载PDF
社会历史空间:历史唯物论的重要范畴 被引量:4
4
作者 王贵喜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5-99,共5页
社会历史空间是不同于自然空间的客观存在,它应该是历史唯物论的重要范畴。社会历史空间具有客观性、现实性、相对性和渐进发展的特点。正确认识社会历史空间,在理论上有助于深化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在实践上是马克思主义政党... 社会历史空间是不同于自然空间的客观存在,它应该是历史唯物论的重要范畴。社会历史空间具有客观性、现实性、相对性和渐进发展的特点。正确认识社会历史空间,在理论上有助于深化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在实践上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正确战略和策略的基本依据。对社会历史空间的改造是人类获得解放的重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历史空间 自然空间 历史唯物论
下载PDF
历史唯物论视阈中的分配正义原则 被引量:3
5
作者 向玉乔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12,30,共9页
要理解什么是分配正义,最有效的途径是诉诸分配正义原则。分配正义原则是人类出于维护分配正义的目的而对其分配社会资源的行为作出的一种准则性规定。能够选择和确立分配正义原则的主体只能是历史唯物论意义上的人。由这种人选择和确... 要理解什么是分配正义,最有效的途径是诉诸分配正义原则。分配正义原则是人类出于维护分配正义的目的而对其分配社会资源的行为作出的一种准则性规定。能够选择和确立分配正义原则的主体只能是历史唯物论意义上的人。由这种人选择和确立的分配正义原则必须具有普遍有效性,并且必须经得起社会实践的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配正义 分配正义原则 历史唯物论
下载PDF
历史唯物论和历史辩证法的统一——论马克思的人道主义作为一种历史观念的理论性质 被引量:2
6
作者 崔秋锁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4-120,共7页
马克思的人道主义之理论性质问题,是一个在国内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长期存在分歧并争论不休的理论难题。化解分歧和消弭争论的前提和基础,是要解决看待此问题的方法原则、思维方式和哲学观念问题;其实质与核心,是要坚持"实事求是的... 马克思的人道主义之理论性质问题,是一个在国内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长期存在分歧并争论不休的理论难题。化解分歧和消弭争论的前提和基础,是要解决看待此问题的方法原则、思维方式和哲学观念问题;其实质与核心,是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唯物论原则"与"否定批判的辩证法原则"相统一的实践观点思维方式,确立具有总体性和综合性特征的哲学与人相统一的哲学观念。马克思的人道主义作为一种历史观念本身具有多重性质,它既是一种"实践的人道主义",又是一种"实践的唯物主义",而其根本性质则是"历史唯物论"和"历史辩证法"的内在统一。它是马克思哲学变革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马克思哲学及其唯物史观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理念得以最终确立的思想前提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人道主义 历史观念 理论性质 历史唯物论 历史辩证法
下载PDF
从“狭义历史唯物论”到“广义历史唯物论”——当代历史唯物论理论创新的逻辑构架 被引量:2
7
作者 杨俊一 《湖南社会科学》 2004年第1期6-10,共5页
关键词 历史唯物论 马克思主义 理论创新 劳动工具
下载PDF
马克思的《历史学笔记》与历史唯物论的升华 被引量:1
8
作者 唐正东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6,共6页
马克思晚年摘录的《历史学笔记》在马克思哲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标志了马克思对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及其向资本主义过渡史的具体、实证的研究,而且还标志了马克思哲学思路中对“历史具体”研究的进一步深化。马克思是从科... 马克思晚年摘录的《历史学笔记》在马克思哲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标志了马克思对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及其向资本主义过渡史的具体、实证的研究,而且还标志了马克思哲学思路中对“历史具体”研究的进一步深化。马克思是从科学的历史本质论出发,经过一定的中介形式来研究“历史具体”的,这与西方后马克思主义者直接面对经验具体的思路是有天壤之别的。马克思的这一摘要笔记对我们深化对新唯物主义哲学之本质的理解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学笔记 历史唯物论 历史具体 升华
下载PDF
马克思关于俄国农村公社命运的思考与历史唯物论的深化 被引量:2
9
作者 唐正东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21-28,共8页
通过对马克思关于俄国公社的研究历程的深入梳理,可以发现当马克思谈到俄国村社非资本主义发展的理论上的可能性时,他是站在“强肯定性”的意义上的,但当他谈到这种发展的实践上的可能性时,他实际上是站在“弱肯定性”的意义上的。马克... 通过对马克思关于俄国公社的研究历程的深入梳理,可以发现当马克思谈到俄国村社非资本主义发展的理论上的可能性时,他是站在“强肯定性”的意义上的,但当他谈到这种发展的实践上的可能性时,他实际上是站在“弱肯定性”的意义上的。马克思在这一问题上的观点显示了其历史唯物论除了在历史本质论层面具有强劲的理论逻辑之外,在历史运作论层面同样具有丰富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俄国农村公社 历史唯物论 强肯定性 弱肯定性
下载PDF
国际金融危机的历史唯物论解读
10
作者 祝福恩 高原丽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90-93,共4页
起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在给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冲击和影响的同时,证明了西方学者近20年的"三大预言",即"西方式民主制度将统一天下"、"新自由主义模式将成为普遍模式"、"共产主义斗争最终消亡... 起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在给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冲击和影响的同时,证明了西方学者近20年的"三大预言",即"西方式民主制度将统一天下"、"新自由主义模式将成为普遍模式"、"共产主义斗争最终消亡"的谬误;更加证明了历史唯物论的科学性、真理性,新的自由主义挽救不了危机,科学发展观作为历史唯物论的当代成果,它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理论指导。为此,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制定符合规律的应对对策;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加快社会保障的制度建设;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满足社会主体的多元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大预言” 应对危机 历史唯物论要求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历史唯物论的结合机制
11
作者 周穗明 翁寒松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1987年第4期6-11,共6页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与历史唯物论的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一体化哲学的本质特征。传统教科书把“认识论”与“历史唯物论”割裂开来,不能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本来的理论结构和理论高度。因此,停留在原体系范围内的“认识论”和“历史唯物论...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与历史唯物论的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一体化哲学的本质特征。传统教科书把“认识论”与“历史唯物论”割裂开来,不能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本来的理论结构和理论高度。因此,停留在原体系范围内的“认识论”和“历史唯物论”简单嫁接组合,将“历史唯物论”的内容强行塞入狭义认识论的框架,追求所谓的“历史唯物论”“认识论化”,或者用狭义认识论的条文去硬性附会“历史唯物论”的原理加例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论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狭义认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实践论 主客体 结合机制 社会认识论 社会存在 辩证运动
下载PDF
发展与创新:重构当代历史唯物论
12
作者 杨俊一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1-63,共3页
关键词 发展与创新 当代历史 “过渡时期” 经济社会发展 需要与满足 历史唯物论 生产伦理 意识形态 公民社会 结构要素
下载PDF
传统历史唯物论之缺陷刍议
13
作者 杨亮才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78-78,共1页
历史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之一,自它创立以来经历了无数的实践检验,证明它无疑是先进的世界观和力法论。然而传统的历史唯物论却存在着诸多缺陷。在发展过程中显得步履维艰。这些缺陷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七个方面: 一、范畴... 历史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之一,自它创立以来经历了无数的实践检验,证明它无疑是先进的世界观和力法论。然而传统的历史唯物论却存在着诸多缺陷。在发展过程中显得步履维艰。这些缺陷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七个方面: 一、范畴本体化。传统历史唯物论从本体的角度把历史唯物主义的范畴分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两大类,并在本源与派生的关系上论述了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根源性。几乎未曾专门论及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认知性。这样,历史唯物论的范畴就仅具有本体论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 历史唯物论 社会发展 群体主体 马克思主义哲学 历史唯物主义 实践活动 本体论 缺陷
下载PDF
新世纪历史唯物论的走向
14
作者 王锐生 《新视野》 CSSCI 2001年第3期32-36,共5页
关键词 历史唯物论 马克思主义 技术革命 唯物史观 市场经济 全球化
下载PDF
以历史唯物论分析和矫正道德情感主义
15
作者 金德楠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22,共6页
历史唯物论坚持从社会生活与交往实践出发分析道德情感,注重道德情感内聚的社会历史文化要素,是释义道德情感与应对道德情感主义的科学理论范式。道德情感主义以"同感"为视角分析道德情感及其功能的实现机理,有合理性的一面... 历史唯物论坚持从社会生活与交往实践出发分析道德情感,注重道德情感内聚的社会历史文化要素,是释义道德情感与应对道德情感主义的科学理论范式。道德情感主义以"同感"为视角分析道德情感及其功能的实现机理,有合理性的一面。但是,从情感出发解释一切道德现象的理论进路,使之也带有把情感或同感等同于道德而陷入非认知主义道德论的理论窠臼、把情感视为道德行为的决定性要素而忽视利益与环境以及理性对道德行为的建构效用、彻底否定历史唯物论从生产活动和交往实践出发来分析道德现象的理论范式等主要缺陷。为此,以历史唯物论应对道德情感主义理论缺陷的致思进路为:合理评估道德情感对道德行为的构成作用,承认道德认知对道德行为的导向作用;肯定利益与环境对道德行为的形塑效用,凸显主体理性对道德行为的直接影响;坚持道德的社会经济制约性原理,注重培育道德情感与遵循道德发展规律相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论 道德情感 同感 道德情感主义
下载PDF
从板块结构到系统结构——论历史唯物论体系改革的方向及其条件
16
作者 郎毅怀 陈福春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88年第1期72-78,共7页
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唯物论学说是一个具有高度系统性的科学体系。在他们看来,历史是“一切关系同时存在而又互相依存的社会机体”的辩证运动,是一幅“种种联系和交互作用的无限错综的图画”;
关键词 历史唯物论 系统结构 体系改革 板块结构 科学体系 系列范畴 交互作用 高度系统 辩证运动 社会机体
下载PDF
坚持和发展历史唯物论是发展史学理论的重要一环
17
作者 庞卓恒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1期60-61,共2页
我认为历史学的理论体系主要是由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这三个部分组成。史学本体论是指关于社会历史过程本身的性质和特点的认识,其核心就是社会历史观,但其外延似乎又比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历史观更宽广。诸如:社会历史现象与自然现象... 我认为历史学的理论体系主要是由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这三个部分组成。史学本体论是指关于社会历史过程本身的性质和特点的认识,其核心就是社会历史观,但其外延似乎又比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历史观更宽广。诸如:社会历史现象与自然现象在性质上有何异同?历史过程是不是客观存在的?是历史人物的精神、意志展现的,因而也就是无规律可寻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论 社会历史 社会历史过程 理论体系 史学本体论 方法论 认识论 马克思恩格斯 历史 历史现象
下载PDF
历史唯物论与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兼与几种流行观点商榷
18
作者 杨筱刚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1-16,共6页
历史唯物论与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兼与几种流行观点商榷杨筱刚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讨论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从理论的角度上讲,它可以为现实的社会主义社会提供科学的解释,从而成为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新的生长点;... 历史唯物论与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兼与几种流行观点商榷杨筱刚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讨论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从理论的角度上讲,它可以为现实的社会主义社会提供科学的解释,从而成为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新的生长点;从实践的角度上讲,它可以为当代的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 历史唯物论 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 社会主义经济 当代社会主义 流行观点 雇佣劳动 马克思恩格斯 跨越资本主义 跨越“卡夫丁峡谷”
下载PDF
两种文明建设的理论为历史唯物论增添了新范畴
19
作者 袁训忠 刘春建 《团校学报》 1985年第2期6-9,共4页
早在一九七九年邓小平同志就指出:“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邓小平文选》第180页)以后,邓小平同志对两个文明的建设,又多次进行了... 早在一九七九年邓小平同志就指出:“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邓小平文选》第180页)以后,邓小平同志对两个文明的建设,又多次进行了精辟的阐述,其中许多重要论断收进了《邓小平文选》,许多重要思想凝结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之中。在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中提出的两种文明建设的理论,不仅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宝库,而且为历史唯物论增添了新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物质文明 文明建设 历史唯物论 邓小平文选 有中国特色 新范畴 邓小平同志 生产关系 历史唯物主义
下载PDF
马恩历史唯物论的核心观点:社会以人为本
20
作者 王孝哲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141-146,279,共6页
马克思恩格斯在其历史唯物论中所力图揭示的人与社会的客观关系,所深刻阐明的社会历史观的核心观点,乃是社会以人为本。其内涵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社会在起源上以人为本,即社会的产生和存在依赖于人的产生和存在;第二,社会在变化发展上... 马克思恩格斯在其历史唯物论中所力图揭示的人与社会的客观关系,所深刻阐明的社会历史观的核心观点,乃是社会以人为本。其内涵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社会在起源上以人为本,即社会的产生和存在依赖于人的产生和存在;第二,社会在变化发展上以人为本,即社会的变化发展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所推动的;第三,社会在存在价值上以人为本,即社会的根本价值乃是有利于人的生存和发展。恰是由于科学地阐明了这一观点并且围绕它加以展开和发挥,才使历史唯物论具有高度的现实性和科学性。也正是在历史唯物论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才又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国共产党在党群关系上所提出的群众路线,在施政理念上所强调的以人为本,就是对于历史唯物论"社会以人为本"理论观点的深刻认识和自觉践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恩格斯 历史唯物论 社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