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文学想象”与“历史存在”的差异性——对十七年文学英雄叙事的再反思 被引量:8
1
作者 李宗刚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12,共6页
英雄形象是指客观存在于文本世界中的英雄客体,他们作为独立的存在,已经以文本的形式存活于文学之中。英雄叙事则是作者在英雄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文学想象"塑造出英雄形象的过程。"文学想象"与"历史存在"... 英雄形象是指客观存在于文本世界中的英雄客体,他们作为独立的存在,已经以文本的形式存活于文学之中。英雄叙事则是作者在英雄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文学想象"塑造出英雄形象的过程。"文学想象"与"历史存在"是有差异的。在英雄叙事的过程中,既要规避过分张扬"文学想象"带来的文学失真问题,也要规避过分拘泥"历史存在"带来的文学失魂问题。只有真正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才会有助于作家的文学创作。这恰是十七年文学英雄叙事留给我们的文学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想象 历史存在 十七年文学 英雄叙事
下载PDF
现在:我们自己的历史存在论——福柯哲学的精神态度与内在空间 被引量:4
2
作者 余虹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7-64,共8页
福柯将自由地反思、批判我们自己的现在以及不断改变我们自己的现在看作启蒙运动中发生的“现代性态度”。与尼采一样,福柯彻底杜绝了在世界历史之外寻找另一种大写的存在(Being)来理解和规定世界历史中的小写的存在(beings)的形而上学... 福柯将自由地反思、批判我们自己的现在以及不断改变我们自己的现在看作启蒙运动中发生的“现代性态度”。与尼采一样,福柯彻底杜绝了在世界历史之外寻找另一种大写的存在(Being)来理解和规定世界历史中的小写的存在(beings)的形而上学思想,坚持在世界历史之中思考一切存在,尤其是我们自己的现在,因此,福柯的哲学是一种“我们自己的历史存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柯 现在 现代性态度 我们自己的历史存在
下载PDF
马克思哲学的历史存在论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张蓬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9,共5页
以往的哲学都是独立于世界之外对世界的观照,无论是对本体的追问,还是对知识本质的确认,抑或是为人类的政治与伦理行为寻找合理性的说明,都没有离开知识论的立场,哲学都在历史之外。马克思从实践入手,让历史走进存在本身。马克思哲学的... 以往的哲学都是独立于世界之外对世界的观照,无论是对本体的追问,还是对知识本质的确认,抑或是为人类的政治与伦理行为寻找合理性的说明,都没有离开知识论的立场,哲学都在历史之外。马克思从实践入手,让历史走进存在本身。马克思哲学的独特意义在于超越了传统的知识论视角,从历史存在论的进路,使哲学走进了历史。透过历史的门径,马克思哲学才与我们的时代生活发生着紧密的意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存在 知识论视角 实践论转向
下载PDF
重思马克思的“逻辑与历史相统一”——基于历史存在论的考察 被引量:5
4
作者 夏巍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15,共5页
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是马克思在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展开范畴批判、廓清社会科学研究具体路径的基础上确立起来。范畴的逻辑次序与历史进程相统一的知性科学的阐释遮蔽了这一方法的真实内涵。作为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前提的"劳动一般"... 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是马克思在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展开范畴批判、廓清社会科学研究具体路径的基础上确立起来。范畴的逻辑次序与历史进程相统一的知性科学的阐释遮蔽了这一方法的真实内涵。作为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前提的"劳动一般"范畴,其理论和现实的产生过程生动地体现了逻辑与历史的统一。作为感性活动的劳动即实践是建构人类世界的根基,从实践出发发现抽象范畴及其所表达的社会存在的起源,并由此说明知识的形成是马克思历史存在论视域的基本观点,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是这一视域观照下的产物。从历史存在论视域看,逻辑与历史相统一强调的是"历史"的基础性地位;在人们的实践中建构而来的生活世界才是历史的真实内涵;"相统一"意味着逻辑植根于生活世界并能动地再现它。达成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具体路径是政治经济学批判与现象学经验的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与历史相统一 历史存在 政治经济学批判 实践 生活世界 现象学
下载PDF
“现实”的张力——马克思历史存在论的另一种解读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昕桐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0-48,共9页
历史存在论是依据人生存实践的历史本性构成对"存在"意义的领悟。在马克思历史存在论的视域中,现实是历史的现实,历史是现实的历史",现实"和"历史"构建了历史存在论的基本框架",现实"和"... 历史存在论是依据人生存实践的历史本性构成对"存在"意义的领悟。在马克思历史存在论的视域中,现实是历史的现实,历史是现实的历史",现实"和"历史"构建了历史存在论的基本框架",现实"和"历史"形成了"历史存在论"中既相互对应又相互阐释的核心概念,它们是时间轴上浮动的坐标,是过程的,是不断填充内涵和启迪人们去追问存在意义的旗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存在 现实性 马克思
下载PDF
赦免制度的历史存在及其现实合理性刍议 被引量:1
6
作者 伍操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103-107,共5页
赦宥是一种国家性质的宽恕行为,其盛行于中国古代历朝历代,具体表现为君王对犯罪人应受刑罚的免除或减轻。时至近代,赦免制度却因其遗留太多人治痕迹而饱受批判。然而,笔者认为,以往的历史必将成为现实的传统,赦免制度的历史存在与现实... 赦宥是一种国家性质的宽恕行为,其盛行于中国古代历朝历代,具体表现为君王对犯罪人应受刑罚的免除或减轻。时至近代,赦免制度却因其遗留太多人治痕迹而饱受批判。然而,笔者认为,以往的历史必将成为现实的传统,赦免制度的历史存在与现实合理性,可以支撑起其作为一种有效的刑事政策手段继续存在于现代法治社会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赦宥 赦免 历史存在 现实合理性
下载PDF
论档案的历史存在性与客观的实践活动 被引量:1
7
作者 周秀成 《城建档案》 2017年第1期87-88,共2页
档案是历史的记载和信息的储存,它具有历史存在性和客观的实践活动,反映了事物的存在面貌,为客观事物的发展起到一个提供依据和参考的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对于我们在客观事物的实践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档案 历史存在 客观的实践活劝
下载PDF
历史存在的命脉:马克思与海德格尔
8
作者 王金林 《东南学术》 2003年第6期102-107,共6页
人被资本与技术肢解完毕 ,这乃是当下之最大困境。对唯物史观来说 ,苏东剧变可能恰恰预示着一种新的历史机缘 ,因为它对事物的理解是在历史存在的境界中展开的。资本批判的必要性在此之后反而更加突出。海德格尔致力于技术批判 ,这使他... 人被资本与技术肢解完毕 ,这乃是当下之最大困境。对唯物史观来说 ,苏东剧变可能恰恰预示着一种新的历史机缘 ,因为它对事物的理解是在历史存在的境界中展开的。资本批判的必要性在此之后反而更加突出。海德格尔致力于技术批判 ,这使他有理由要求终结形而上学论证性思维。技术批判构成了与资本批判相呼应的一种新维度 ,其共同关切在于 :人如何走出自己挖掘的“理性至上”的陷阱 ?在“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之间 ,马克思要求消灭“现状” ,海氏则宁愿保持一定的张力 ,停留于“之间”。资本批判与技术批判都达到了历史生存论的境域 ,因而在彰显历史存在的命脉之际 ,敲响了资本—技术主义的丧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存在 资本 技术 解释 改变
下载PDF
道德信仰的历史存在形态
9
作者 王强 《皖西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69-73,共5页
道德信仰的问题研究成为当前道德哲学、宗教伦理学、道德教育学的焦点问题,但是诸多认识层次和视角造成其内涵和外延多不一致,理论观念的混乱造成了问题解决的障碍。在此,我们试图从道德信仰其本体的构建着手,进而厘定道德信仰的历史存... 道德信仰的问题研究成为当前道德哲学、宗教伦理学、道德教育学的焦点问题,但是诸多认识层次和视角造成其内涵和外延多不一致,理论观念的混乱造成了问题解决的障碍。在此,我们试图从道德信仰其本体的构建着手,进而厘定道德信仰的历史存在,希望以此对道德信仰的历史存在作一粗浅的疏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信仰 本体 历史存在
下载PDF
语言形式历史事实的意义——从夏后氏民族历史存在之谜说起
10
作者 周祥森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39-44,共6页
对于作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的有生命的个人存在来说,语言形式的历史事实具有历史本体论的重要意义。语言形式的历史事实作为客观实在的亦即现实的历史存在世界自我超越的产物,是现实的历史存在世界自我否定的完成。一方面,语言... 对于作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的有生命的个人存在来说,语言形式的历史事实具有历史本体论的重要意义。语言形式的历史事实作为客观实在的亦即现实的历史存在世界自我超越的产物,是现实的历史存在世界自我否定的完成。一方面,语言形式的历史事实通过表达和确证客观实在的历史存在而为后者提供了一个安顿其生命的家园,并使得后者具有可理解性和可认识性;另一方面,通过确立客观实在的现实历史世界的可能之维,语言形式的历史事实不仅使人的历史化亦即人发展为具有真正历史性的人成为可能,而且使人类摆脱原始的、本能的、生命力匮乏的动物般的自然存在形态成为现实。语言形式历史事实的真实是历史事实真实的根本和关键。只有语言形式历史事实建构起来的可能历史世界,而不是客观实在的现实历史世界,才能构成人类另一个可能世界亦即未来理想世界的历史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形式历史事实 历史存在 现实历史世界 可能历史世界
下载PDF
从社会历史存在物维度看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特殊性
11
作者 王昭风 《聊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66-69,共4页
社会历史存在物就是以自然存在物和客观实在性为前提,以实践为中介或在实践基础上创造建构的社会历史性物质实体、物质性活动及其功能性的关系、结构和规律等。这一内含人及人的实践的存在物规定了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至少应具以下特殊性:... 社会历史存在物就是以自然存在物和客观实在性为前提,以实践为中介或在实践基础上创造建构的社会历史性物质实体、物质性活动及其功能性的关系、结构和规律等。这一内含人及人的实践的存在物规定了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至少应具以下特殊性:与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相互渗透更彼此区别;具体研究过程中无法剔除主客互逆悖论;在前提假定、要件构成及具体的研究技术与细节方面有自己的特殊要求;其最高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历史存在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特殊性 社会历史认识论
下载PDF
论历史存在境遇中的“以人为本”
12
作者 殷小勇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8-10,共3页
以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观点揭示了目前流行的“以人为本”概念的模糊性,有必要对这种存在的现象求其“是”。提出“人”仍在途中,以避免在一定历史存在中的人或者群体做出一种从自己的规定性出发的幻想和意识形态要求,使我们的思想即存... 以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观点揭示了目前流行的“以人为本”概念的模糊性,有必要对这种存在的现象求其“是”。提出“人”仍在途中,以避免在一定历史存在中的人或者群体做出一种从自己的规定性出发的幻想和意识形态要求,使我们的思想即存在陷入混乱,积聚着新的社会问题,最终影响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或大地的生生不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为本 意识形态 历史存在 境遇
下载PDF
马克思对历史存在的哲学建构
13
作者 袁霖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110-113,192,共4页
历史存在问题一直困扰着众多的哲学家。在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之前,对历史存在问题进行阐述的不乏其人,但他们都只能给出唯心主义的历史哲学解释。马克思在批判继承前人优秀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对历史存在问题进行了哲学上的建构,科学地回... 历史存在问题一直困扰着众多的哲学家。在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之前,对历史存在问题进行阐述的不乏其人,但他们都只能给出唯心主义的历史哲学解释。马克思在批判继承前人优秀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对历史存在问题进行了哲学上的建构,科学地回答了历史存在的本质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历史哲学 历史存在
下载PDF
马克思历史存在论法哲学视域下的大学章程建设 被引量:1
14
作者 鲍嵘 牛晓雨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3-26,129,共5页
我国大学章程建设与大学制度建设问题,需要法哲学高度的探讨才能直达根袛。马克思历史存在论是历史唯物主义法哲学的存在论根基,它对自近现代以来的理性主义哲学的批判性超越,给处于当代性境域的中国大学制度建设提供指引。大学章程活... 我国大学章程建设与大学制度建设问题,需要法哲学高度的探讨才能直达根袛。马克思历史存在论是历史唯物主义法哲学的存在论根基,它对自近现代以来的理性主义哲学的批判性超越,给处于当代性境域的中国大学制度建设提供指引。大学章程活动是宪法实施的一部分,离不开对高等教育法权结构的理解和把握。追朔至基于宪法主权架构的高等教育法权结构,相应的大学制度建设应该把握我国法治模式总体特征,优化与之相符合的在宪法和法律规制下的大学治理的党、国、府、学互动模式,认真对待执政党高等教育方针、政策的规制性效力,实现改革决策与立法决策的统一,加强大学法治理论和法哲学的探讨以反哺于大学制度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历史存在 教育法哲学 大学章程
下载PDF
论马克思历史存在论思想的三层结构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建涛 范雪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1期20-31,共12页
马克思的存在论不是知识论路向上的存在论,而是生存论路向上的存在论,即历史存在论。历史存在论之所以能够对社会进行深入透视,是因为它本身就包含着透视社会内在的三层结构。第一层结构是社会生存条件,体现为积累的劳动与活劳动的关系... 马克思的存在论不是知识论路向上的存在论,而是生存论路向上的存在论,即历史存在论。历史存在论之所以能够对社会进行深入透视,是因为它本身就包含着透视社会内在的三层结构。第一层结构是社会生存条件,体现为积累的劳动与活劳动的关系,它是作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统一的感性活动的自我分裂;第二层结构是作为社会生存条件人格化的阶级,阶级本质上就是社会权力;第三层结构是法权、国家、意识形态,它们是社会权力不同方面的表达。深入理解与阐释马克思历史存在论思想的三层结构对于廓清关于马克思的种种歪曲,以及深入理解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历史存在 社会生存条件 社会权力 法权与国家 意识形态
下载PDF
亚细亚生产方式历史存在性析论
16
作者 张庆服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66-69,共4页
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历史存在方式表现为生产方式非独立性存在和与文化精神相融合性存在。亚细亚生产方式历史存在性说明东方社会制度的独特性以及东方社会历史发展不同于西方社会,更不能将东方社会比附于西方社会。20世纪上半叶亚细亚生... 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历史存在方式表现为生产方式非独立性存在和与文化精神相融合性存在。亚细亚生产方式历史存在性说明东方社会制度的独特性以及东方社会历史发展不同于西方社会,更不能将东方社会比附于西方社会。20世纪上半叶亚细亚生产方式历史存在性研究的学术景遇,至今令人深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细亚生产方式 历史存在
下载PDF
论苏共反对派运动的历史存在与重新崛起
17
作者 张湘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27-31,共5页
本文对苏共历史上的反对派运动,及1990年7月苏共28大前后反对派运动的重新崛起,作一简单的回顾与考察。 一、反对派运动的历史存在 苏联十月革命前夕,为在城市进行武装斗争,夺取资产阶级政权问题上。
关键词 反对派 重新崛起 历史存在 资产阶级 苏共 苏联 武装斗争 十月革命 政权 多党制
下载PDF
也谈屈原其人的历史存在
18
作者 龚建昌 《学术论坛》 1984年第4期76-79,共4页
屈原在中国历史上,特别是在文学史和伦理史上,都曾发生过积极的重大影响。二千多年来,在对屈原及其作品的评价上,尽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褒贬各异,然就肯定屈原其人的历史存在这点说,却似乎从来未曾有过什么疑义。仅迄于近世,才忽然出... 屈原在中国历史上,特别是在文学史和伦理史上,都曾发生过积极的重大影响。二千多年来,在对屈原及其作品的评价上,尽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褒贬各异,然就肯定屈原其人的历史存在这点说,却似乎从来未曾有过什么疑义。仅迄于近世,才忽然出现了否定屈原其人之说。在清末疑古思想的影响下,自民国以后,先由廖平、胡适等发难,后有何天行、卫聚贤等鼓吹于一时,给屈原这个中国文学史上划时代的巨子,涂上了重重乱影。这种观点提出后,即有谢无量、郭沫若等相继著文,作过一些较有说服力的批评。近些年来,某些楚辞研究者又旧案重提,这就把探讨届原生平事迹历史真实性的课题,又摆到我们的面前了。本文仅拟在前人已有论证的基础上,主要从屈赋本身,就屈原其人的历史存在问题,补充一点浅陋的意见,以就教于国内外楚辞学界的先辈和同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历史 生平事迹 秦始皇 史记 屈原 疑义 刘安 历史存在 司马迁 中国文学史
下载PDF
“上帝”一词在汉语中的历史存在
19
作者 董济娇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S2期89-90,共2页
"上帝"一词是指基督教中所讲的宇宙的最高主宰,他创造天地万物,维持整个宇宙的正常运转,对人类世界拥有绝对的主权。"上帝"一词的意义相当于中国的老百姓常说的"老天爷""皇天"。许多人错误地以... "上帝"一词是指基督教中所讲的宇宙的最高主宰,他创造天地万物,维持整个宇宙的正常运转,对人类世界拥有绝对的主权。"上帝"一词的意义相当于中国的老百姓常说的"老天爷""皇天"。许多人错误地以为,"上帝"一词是外来词,是基督教传入中国之后为了翻译圣经或传教才产生的。事实上,"上帝"一词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产生了,并在诸子典籍中多次出现,早已为古代的知识阶层熟知,它是古语词,而非外来词。后来在和合本《圣经》中借用了"上帝"一词来翻译创造之主,随着基督教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上帝"一词也广为普通老百姓知道。本文旨在研究上帝一词在汉语中的历史存在,探究其词义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帝 汉语 历史存在
下载PDF
借助“现实存在”重构“历史存在”的奥斯维辛——罗森塔尔《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的文本解读
20
作者 苗利军 《语文教学研究》 2010年第11期19-21,共3页
罗森塔尔的《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获得了美国“普策利”新闻大奖,许多读者无法理解,没有什么新闻的“新闻”怎么会获得如此高的奖项呢?有的语文老师认为,读者通过世界各地来到奥斯维辛“观光”的游客这个“后世”的旁观者视角观... 罗森塔尔的《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获得了美国“普策利”新闻大奖,许多读者无法理解,没有什么新闻的“新闻”怎么会获得如此高的奖项呢?有的语文老师认为,读者通过世界各地来到奥斯维辛“观光”的游客这个“后世”的旁观者视角观察到了奥斯维辛遗址留下的极为有限的罪恶痕迹——“女牢房”、“毒气室”、“焚尸炉”、“不育实验室”、“长廊纪念墙上的照片”、“执行绞刑的地下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斯维辛 罗森塔尔 新闻 文本解读 历史存在 现实存在 重构 语文老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