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历史层累的旅游区空间功能更迭特征与机理研究——以西安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旅游区为例
1
作者 张佑印 李鹏鹏 +2 位作者 王冠孝 徐珩 刘文婷 《旅游论坛》 2023年第1期61-70,共10页
旅游区作为区域旅游发展的基本单元,区域功能-结构的空间特征规律是人地系统耦合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以往研究多是基于需求侧分析“人”的活动,而对于供给侧“空间功能”的转型与重构特征及内在机理分析相对较少。文章在多重空间层累的... 旅游区作为区域旅游发展的基本单元,区域功能-结构的空间特征规律是人地系统耦合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以往研究多是基于需求侧分析“人”的活动,而对于供给侧“空间功能”的转型与重构特征及内在机理分析相对较少。文章在多重空间层累的视角下,以西安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旅游区(以下简称“秦兵马俑旅游区”)为例,借助历史地理学时空演变理论、社会学的历史层累理论和空间再生产理论,通过分析旅游区在产生、发展、扩张的过程当中各主体功能空间交互,判断旅游区时空演变特征,基于相关群体、资本活动以及业态功能在空间演变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分析旅游区时空演变的机理。从结果来看,秦兵马俑旅游区的时空演变表现出以下特征:旅游区的发展可以划分为旧空间时期的原生期、嵌入期、扩大期,新空间时期的渗透期和稳定期;旅游区在每个时期都是生活空间、旅游空间、文化空间以及商业空间的交互演化;随着旅游区的增长式发展,旅游区内生活空间呈缩小的趋势,但是生活空间品质得到了提高;文化空间总体稳定不变,而旅游空间不断扩大。分析其机理发现:旅游区的发展是空间、资本、群体之间的矛盾与统一关系,总体呈现出“协调—矛盾—协调”的往复过程;旅游区功能空间随着时空的演替呈现出生活空间旅游化、旅游空间资本化、文化空间生活化等趋势,最终实现多功能融合的功能空间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层累 空间生产 旅游空间 演变机理
下载PDF
孔子故里文化景观发展的历史层累及其机制效应 被引量:5
2
作者 唐顺英 周尚意 刘丰祥 《热带地理》 2016年第2期166-173,共8页
曲阜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孔子故里""东方圣城""儒家文化发源地"等多个文化符号。然而,曲阜今日的景观格局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为什么有些景观保留了下来,且影响日益扩大,... 曲阜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孔子故里""东方圣城""儒家文化发源地"等多个文化符号。然而,曲阜今日的景观格局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为什么有些景观保留了下来,且影响日益扩大,而有的却湮没无闻?其背后的运行机制是什么?这些便是文章要探索的问题。已有关于文化景观的研究对景观的层累特性以及形成原因多有涉及,但较少分析层累过程中景观的筛选问题以及具体的机制效应。采用文献分析法,利用历史文物、历史文献和规划资料,以曲阜为例分析了城市文化景观的历史层累过程及其机制。结论如下:1)国家文化认同需要是造就曲阜文化景观历史层累及演变的主要原因。历史上,国家对儒学正统的不断强化,使曲阜与孔子和儒学有关的景观地位被不断抬高,而其他人文景观则被有意无意地忽略,导致最终消失。2)经济动机是当代曲阜文化景观维护与建设的重要标准。在当代,曲阜人文景观建设以服务旅游经济为目的,儒家文化的物质表征成为招揽游客的招牌和被消费的对象。3)鉴于曲阜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的特殊地位,其人文景观被贴上了孔子与儒学的标签;但从另一方面看,这也限制了其城市景观多元化发展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景观 历史层累 机制 孔子 曲阜
下载PDF
杭州“西湖十景”文化景观历史层累及其演进现象
3
作者 姚梦雯 王欣 周俊楠 《古建园林技术》 2020年第4期43-46,共4页
文章通过图文资料、史实还原、对比等研究方法,从历史层累角度梳理了西湖十景的形成过程,得出结论:"西湖十景"不是单纯的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组合体,而是一种随着经济、文化等时代背景不断层累、内涵不断更新的文化景观:从... 文章通过图文资料、史实还原、对比等研究方法,从历史层累角度梳理了西湖十景的形成过程,得出结论:"西湖十景"不是单纯的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组合体,而是一种随着经济、文化等时代背景不断层累、内涵不断更新的文化景观:从最初的"美的自然"到对于"美的生活"的追求,最后变成具有"美的情感"的景面文心的文化景观,具有了教化、劝寓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湖十景 历史层累 教化 景面文心
下载PDF
目连故事所见历史文化层累与多元文化交流
4
作者 屈玉丽 付佳琪 齐嘉锐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102-108,共7页
目连故事自魏晋至今,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演变,其文本形式与文本内容在历史文化的层累下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与发展。该文通过对不同时期目连故事的贯通与对比,梳理不同历史背景下目连故事对前代的继承与发展,同时深入挖掘文本中的儒释道文... 目连故事自魏晋至今,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演变,其文本形式与文本内容在历史文化的层累下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与发展。该文通过对不同时期目连故事的贯通与对比,梳理不同历史背景下目连故事对前代的继承与发展,同时深入挖掘文本中的儒释道文化内容与多元文化的消长情况,在历史层累与多元文化视野下探究目连故事千年来的发展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连故事 历史层累 文化交流
下载PDF
历史层累视角下的地方形成机制探讨——以北京东高村镇为例 被引量:9
5
作者 戴俊骋 周尚意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6-21,共6页
在工业空间的演替过程中,地方是如何形成的?这是地理学探究的问题。本文结合多琳·梅西地方历史层累理论,以北京平谷东高村镇为例,采用访谈方法,调查当地不同时期和同时期内各种动力对该镇地方性的影响。结论表明:资本作用和提琴技... 在工业空间的演替过程中,地方是如何形成的?这是地理学探究的问题。本文结合多琳·梅西地方历史层累理论,以北京平谷东高村镇为例,采用访谈方法,调查当地不同时期和同时期内各种动力对该镇地方性的影响。结论表明:资本作用和提琴技艺传承的能动性是决定东高村镇是否保持地方性的关键。本文认为:第一,一个地方历史层累的过程可以视为资本在当地的积累过程。第二,经济层与文化层的互动,以及多元主体的进入,使得原本不构成地方性的制琴技艺,试图转化成为地方性知识传承创新系统。第三,地方还由层内不同行动者与资本结构的博弈产生,一旦行动者无法突破资本结构的束缚,将导致地方性削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 地方形成 历史层累 工业空间演替
原文传递
“历史层累”阐述--传统村落档案研究语境的真实性探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徐欣云 《档案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8-62,共5页
传统村落档案研究有不同的历史语境,不单是当代的现代化语境。本文用"历史层累"法阐述近现代传统村落的变迁,追溯现代化潮流、社会主义改造、近代反封建及乡土中国四个历史语境,说明传统村落档案研究的可能的时代背景,从而分... 传统村落档案研究有不同的历史语境,不单是当代的现代化语境。本文用"历史层累"法阐述近现代传统村落的变迁,追溯现代化潮流、社会主义改造、近代反封建及乡土中国四个历史语境,说明传统村落档案研究的可能的时代背景,从而分析研究其语境的真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案 传统村落 真实性 历史层累
原文传递
浣花溪风景的历史变迁及其动力机制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石宪 曹正伟 毛华松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9-144,共6页
浣花溪作为成都文化重要的发源地之一,自先秦形成水系以来,历经2000年的历史更替延续至今,是彰显诗歌文化、成都风俗文化在内多种历史价值的文化景观。以古代文人诗词、游记、地方方志等文字资料和舆图、近现代地图等图像资料为基础,通... 浣花溪作为成都文化重要的发源地之一,自先秦形成水系以来,历经2000年的历史更替延续至今,是彰显诗歌文化、成都风俗文化在内多种历史价值的文化景观。以古代文人诗词、游记、地方方志等文字资料和舆图、近现代地图等图像资料为基础,通过对文字信息的图像化转译试图还原各时期浣花溪风景历史地图,并从"时间-空间""物质-精神"双重维度梳理浣花溪文化景观的层累过程,进而从自然地理、社会人文和地方认知三方面动力因子的相互作用关系探讨浣花溪风景得以维系至今的内在动力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文化景观 历史层累 浣花溪 动力机制
下载PDF
《魏書》“穢史”問題新證 被引量:3
8
作者 柴芃 《中华文史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1-129,共29页
本文首先論述兩個問題:一,《魏書》有"穢史"之惡名,原以其"好抵陰私"之故,與敍事是否屬實並無關係。"穢史"與"曲筆"發生聯繫,是一個歷史層累的結果。二,《魏書》中出於政治目的,對北魏孝莊帝... 本文首先論述兩個問題:一,《魏書》有"穢史"之惡名,原以其"好抵陰私"之故,與敍事是否屬實並無關係。"穢史"與"曲筆"發生聯繫,是一個歷史層累的結果。二,《魏書》中出於政治目的,對北魏孝莊帝及其支持者進行了系統的醜化,只有認識到這一點,纔能真正理解"彭韋伊霍"此類措辭背後的政治意圖。重新審視全書,就會發現雖然劉知幾等人對魏收的指責有過苛之處,然而書中出於個人原因歪曲事實的情況確實存在,《北齊書》對魏收"意存實錄"的評價絕非公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书 “秽史” 历史层累 史书编纂
下载PDF
疑古与考古:近现代史学研究范式之转型——以王国维《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
9
作者 冉魏华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29-37,共9页
王国维结合传世文献和新出土的殷商甲骨卜辞考察殷商古史,为重建殷先王世系作出了卓越贡献。王国维对殷商古史的考证、后学对王国维的补充和推进,以及王国维由“二重证明法”转向“二重证据法”的过程,印证了疑古思潮“层累”观念的合... 王国维结合传世文献和新出土的殷商甲骨卜辞考察殷商古史,为重建殷先王世系作出了卓越贡献。王国维对殷商古史的考证、后学对王国维的补充和推进,以及王国维由“二重证明法”转向“二重证据法”的过程,印证了疑古思潮“层累”观念的合理性。王国维主张“古史新证”,理性纠偏信古、疑古太过,标志着中国近现代史学研究范式的转型与基本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殷商古史 二重证据法 历史层累 范式转型
下载PDF
世界城市全球化空间的演变与重塑模式——以柏林波茨坦广场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立 邱川曦 薛德升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5-82,共8页
全球化空间的产生与发展是世界城市以及发展中的世界城市具有普遍意义的空间议题。运用问卷分析、半结构访谈及文本分析相互佐证的数据,借助三角验证法,对柏林波茨坦广场全球化空间的形成动力与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①柏... 全球化空间的产生与发展是世界城市以及发展中的世界城市具有普遍意义的空间议题。运用问卷分析、半结构访谈及文本分析相互佐证的数据,借助三角验证法,对柏林波茨坦广场全球化空间的形成动力与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①柏林波茨坦广场全球化空间形成的核心动力是跨国政治的作用,以一种历史层累的模式,不断杂糅、混合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经济动力和世界性艺术文化设施集聚的文化动力。②不同时期全球政治局势、国家及城市发展历史、政府作用、城市重建是波茨坦广场全球化空间形成的影响因素。这些因素在不同历史时期作用于波茨坦广场,综合了跨国政治、跨国经济、跨国文化的空间形态要素,引发波茨坦广场数次地景变迁与功能重组,最终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全球化空间。③波茨坦广场的重建是其全球化空间重塑的关键环节,其空间重塑模式为由单一要素主导转向多种要素融合的国家主导发展模式。对中国世界城市全球化空间的建设与治理具有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茨坦广场 莱比锡广场 跨国 空间转型 历史层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