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井场实测数据水击压力波波速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胡晓东 易普康 +3 位作者 丘阳 周福建 蒋宗帅 王雅晶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5-104,共10页
【目的】停泵水击压力波诊断技术用于快速定位井底裂缝进液位置,但技术关键之一的油井套管中水击压力波波速的确定仍有诸多难题。为优选现场水击波速计算方法,探讨水击波速变化规律,【方法】基于某水平页岩气井采集的19段高频停泵水击... 【目的】停泵水击压力波诊断技术用于快速定位井底裂缝进液位置,但技术关键之一的油井套管中水击压力波波速的确定仍有诸多难题。为优选现场水击波速计算方法,探讨水击波速变化规律,【方法】基于某水平页岩气井采集的19段高频停泵水击压力信号,使用反射法、倒谱法、半周期法、全周期法、傅里叶基频法及傅里叶三次谐波法等6种方法求解每段水击波速,并使用箱型图对比各方法的求解稳定性来优选求解方法;同时分析优选方法的求解结果,总结现场施工水击波速的变化规律,并基于波速相对残差法及段间波速差法,分析脱离该井波速变化规律的离群点。【结果】结果显示:对于6种波速求解方法,其结果在箱型图中离群次数分别为8、3、0、0、16和4次;对于稳定性较好的半周期、全周期及倒谱法,求解结果表明施工深度每接近井口100 m,波速降低约8 m/s;同时,波速异常段分析指出离群波速值集中在第18—20段。【结论】结果表明:最适用于水力压裂现场的波速求解方法是基于时域的半周期法、周期法和倒频域的倒谱法,其稳定性最佳;水击波速存在随施工深度减小而减小的规律,且与固井质量及固井段长相关。研究成果可为水击波速诊断技术提供波速计算的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井场数据 水击压力波波速 水击周期 离群值检测
下载PDF
基于HHT去噪和互相关原理的ABS制动液压力波波速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戚雪珍 李孝禄 王文越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7-110,共4页
汽车防抱死系统(ABS)依靠制动液压力波传递制动压力,对汽车制动效能影响很大。文中利用压力传感器采集ABS制动液压力,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希尔伯特-黄变换(HHT)去噪,再利用互相关原理对不同刹车盘转速和制动管路长度下的制动液压力波波速... 汽车防抱死系统(ABS)依靠制动液压力波传递制动压力,对汽车制动效能影响很大。文中利用压力传感器采集ABS制动液压力,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希尔伯特-黄变换(HHT)去噪,再利用互相关原理对不同刹车盘转速和制动管路长度下的制动液压力波波速进行计算。研究表明,制动液压力波波速可达1 181.8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S 希尔伯特-黄变换 互相关原理 压力波波速
下载PDF
控压钻井回压压力波在井筒中传播的速度和时间规律 被引量:5
3
作者 闫铁 屈俊波 +2 位作者 孙晓峰 陈烨 潘一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77-84,共8页
控压钻井过程中当监测到井底发生气侵尤其是溢流时,通常通过调节回压泵和节流管汇阀门给井筒施加回压来重新构建井底压力平衡。但气侵后回压压力波到达井底的时间有一个明显的滞后,如仍认为井口回压瞬间加载到井底,由此计算得到的井筒... 控压钻井过程中当监测到井底发生气侵尤其是溢流时,通常通过调节回压泵和节流管汇阀门给井筒施加回压来重新构建井底压力平衡。但气侵后回压压力波到达井底的时间有一个明显的滞后,如仍认为井口回压瞬间加载到井底,由此计算得到的井筒相关参数与实际井筒流动参数必然存在着较大的误差,有可能造成井控失效甚至引发井喷。为此,基于整体平均气液两相流模型,以回压压力波在井筒中传播速度和时间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环空气液两相流动的压力波传播方程,并引入气液相间作用力对方程组进行耦合求解。计算结果表明:(1)压力波波速随钻井液密度的增加而增大,随含气率、虚拟质量力系数的增加而呈现出减小的趋势,先急剧变化,之后变化幅度缓慢;(2)当含气率大于0.10或虚拟质量力系数大于0.20时,气液相间动量已充分交换,压力波波速的减小幅度变缓,趋于稳定。以四川盆地蓬莱9井为例,计算得到压力波单次传播的平均时间约为50 s,4个回合的总传播时间约为200s,占系统控制响应总时间的67%以上。结论认为,采用该方法计算得到的压力波在环空中的传播速度及传播时间更加符合实际井况,可大幅度提升MPD钻井系统控压响应时间的准确性和自适应节流阀控制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压钻井(MPD) 气侵 气液两相流模型 虚拟质量力系数 气液两相流 压力传播方程 压力波波速 控制响应时间
下载PDF
虚拟质量力对酸性气体-钻井液两相流波速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孔祥伟 林元华 +1 位作者 邱伊婕 董龙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22-627,共6页
基于两流体模型、酸性气体和钻井液状态方程,考虑酸性气体与钻井液相间虚拟质量力、粘性剪切力、相间动量交换及狭义相间阻力等条件,建立酸性气体与钻井液两相中压力波传播速度的数学模型,依据小扰动原理,对波速模型求解,得到关于波数K... 基于两流体模型、酸性气体和钻井液状态方程,考虑酸性气体与钻井液相间虚拟质量力、粘性剪切力、相间动量交换及狭义相间阻力等条件,建立酸性气体与钻井液两相中压力波传播速度的数学模型,依据小扰动原理,对波速模型求解,得到关于波数K的波速方程。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空隙率、频率的增大,虚拟质量力对波速的影响显著增强;在高空隙率下,压强增大,虚拟质量力对波速的影响减弱;增大流体的密度或不可压缩性,均可使两相压力波速增大;延长气液交换时间或减小波动频率使相间有足够时间进行动量交换,两相压力波波速随之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质量力 酸性气体 压力波波速 钻井液 气液两相
下载PDF
液压介质波速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安骥 张洪朋 +1 位作者 张银东 孙玉清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5-138,共4页
为了给设计人员与管理人员提供依据,对液压系统介质中压力波波速的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分析与计算。提出在高压系统中,考虑油—气两相状态下,原有的液压介质中压力波波速决定公式的各项假设条件已不成立,应当重新设定估算方法。采用最新的... 为了给设计人员与管理人员提供依据,对液压系统介质中压力波波速的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分析与计算。提出在高压系统中,考虑油—气两相状态下,原有的液压介质中压力波波速决定公式的各项假设条件已不成立,应当重新设定估算方法。采用最新的非插入式测量方法,把压力测量夹具安装在管路的两处,检测压力波达到不同夹具的时间差,计算波速。结果显示压力波波速变化的随机性,该结果可为系统仿真、设备的选型与液压设备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 体积弹性模量 压力波波速 液压介质 非插入
下载PDF
浆体管道水击波波速计算的比较与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丁宏达 《冶金矿山设计与建设》 1999年第3期13-16,共4页
在比较几种浆体管道水击波波速计算公式的基础上,用工程实测数据予以对比,改进了过去在工程计算中所使用的方法,改进后的计算方法更为精确,且具有安全性。
关键词 浆体 压力波波速 水击 浆体管道工程 矿浆运输
下载PDF
一种浆体管道中气体含量的测试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杨林 孙庆 +2 位作者 杜子学 WU Wei 《实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61-566,共6页
实际的浆体输送管道中通常都含有少量的气体并会使泵的性能明显下降,现有的常规方法很难测量该气体含量。本文给出了浆体管道中气液固三相伪均质流和非均质流压力波波速计算式,数值分析表明,波速随着浆体中气体含量增加而迅速降低,并应... 实际的浆体输送管道中通常都含有少量的气体并会使泵的性能明显下降,现有的常规方法很难测量该气体含量。本文给出了浆体管道中气液固三相伪均质流和非均质流压力波波速计算式,数值分析表明,波速随着浆体中气体含量增加而迅速降低,并应用实例探讨了利用声速来测量浆体管道中气体含量的可行性和具体的测试方法,结果表明,通过在线测量管路中声波的速度或频率可以较准确地获得浆体中微量气体体积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输送 浆体 压力波波速 气体 测量
下载PDF
Ultrasonic elastic characteristics of five kinds of metamorphic deformed coals under room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conditions 被引量:8
8
作者 WANG Yun XU XiaoKai YANG DeYi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4年第9期2208-2216,共9页
The calibration of the elastic characteristics of deformed coals is essential for seismic inversion of such units, because the prediction of coal deformation is essential for both mining safety and methane production.... The calibration of the elastic characteristics of deformed coals is essential for seismic inversion of such units, because the prediction of coal deformation is essential for both mining safety and methane production. Therefore, many samples of broken and mylonitic deformed coal were tested with ultrasonic waves in the laboratory. These samples came from four mining areas: the Huainan, Pingdingshan, Hebi and Jiaozuo coal mines, which present five different metamorphic ranks shown as cylinders striking across circular limits of steel. Under normal pressures and temperatures, ultrasonic P- and S-wave tests show that the velocities, quality factors, and elastic moduli of the deformed coals were greatly reduced compared with undeformed coals. Also, some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the P- and S-wave velocities in the deformed coals. However, there is no evidence of linear correlations between velocity and density, velocity and quality factor, or the quality factors of P- and S-waves. Compared with the elastic characteristics of undeformed coals, such as P- and S-wave velocity ratios or Poisson's ratio, those of deformed coals generally decrease and the P-wave quality factors are less than those of S-waves. Moreover, the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re structure and elastic modulus shows a better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 and S-wave velocities and effective porosity, pore volume and specific surface area. Also, there are similar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pore structure and the Young's and shear moduli. However, there are no such correlations with other moduli.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se elastic moduli, pore structure, coal rank and density were not found for the various samples of deformed coals,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only structural destruction occurring in the deformed coals with other physical properties remaining unchang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it is possible to predict the deformation of coals with multi-component seismic elastic inver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formed coal metamorphic rank ultrasonic measurement elastic characteristic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