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型控源、迭加控藏——油气盆地资源分级评价与有利勘探方向优选思维及技术 被引量:14
1
作者 徐旭辉 方成名 +3 位作者 陆建林 江兴歌 王保华 梁宇生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24-836,共13页
中国含油气盆地的形成演化具有多旋回、多成因、多阶段、多迭加的特点。针对这具有自身风格特点的盆地研究评价,在朱夏先生提出的3T(环境)-4S(作用)-4M(响应)盆地分析程式基础上,通过对我国东、西部大量盆地研究实践,总结形成了"... 中国含油气盆地的形成演化具有多旋回、多成因、多阶段、多迭加的特点。针对这具有自身风格特点的盆地研究评价,在朱夏先生提出的3T(环境)-4S(作用)-4M(响应)盆地分析程式基础上,通过对我国东、西部大量盆地研究实践,总结形成了"原型控源、迭加控藏"的盆地分析评价思路,并进一步提出了"3342"(3个控制、3个演化、4个有效、2个中心)分析方法,同时发展形成了"TSM盆地模拟资源评价系统"的评价方法。这些方法和系统对我国油气不同勘探阶段、不同类型盆地的分析研究和勘探评价部署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分析 原型控源 迭加 盆地模拟 评价
下载PDF
松南长岭断陷沙河子组烃源岩发育特征与成藏启示 被引量:7
2
作者 李浩 胡烨 +3 位作者 王保华 陆建林 王苗 吕剑虹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73-280,共8页
烃源岩形成时期的古构造和古沉积环境共同控制了烃源岩的宏观分布。基于"原型控源"这一思想,利用元素化学对长岭断陷主力烃源岩,即下白垩统沙河子组烃源岩,形成古环境进行了恢复,结合古构造恢复,明确了沙河子组残留烃源岩的... 烃源岩形成时期的古构造和古沉积环境共同控制了烃源岩的宏观分布。基于"原型控源"这一思想,利用元素化学对长岭断陷主力烃源岩,即下白垩统沙河子组烃源岩,形成古环境进行了恢复,结合古构造恢复,明确了沙河子组残留烃源岩的分布特征。长岭断陷沙河子组沉积时期总体表现为较大的古水深、潮湿—半潮湿气候、淡水相、厌氧—贫氧环境,这为沙河子组优质烃源岩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沉积条件;该时期盆地由2个较统一的断陷构成,整体为广湖,烃源岩广泛发育,受后期多次反转作用影响,沙河子组发生掀斜并遭受不同程度的剥蚀,沙河子组残留烃源岩出现在现今斜坡带;这为斜坡带和盆缘超剥带油气成藏提供了新的思路,即龙凤山—东岭斜坡、查干花东斜坡和伏龙泉西斜坡富有机质烃源岩发育,油气成藏"近水楼台",为油气勘探有利区。此外,盆缘超剥带具备了油气成藏条件,具有一定的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型控源 古环境 多期构造运动 超剥带 沙河子组 长岭断陷 松辽盆地
下载PDF
中国海相盆地油气资源动态评价与有利勘探方向 被引量:6
3
作者 徐旭辉 陆建林 +4 位作者 王保华 郑伦举 方成名 蔡芃睿 赵琳洁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3-83,共11页
中国海相盆地是油气大突破的重要领域。立足中国含油气盆地分析,通过全球超大陆旋回,认为元古代以来3个克拉通海相盆地总体经历了4个地史阶段,明确了海相层系原型盆地演化序列与并列迭加特点,总结梳理了3类原型4种控源模式,表明原型盆... 中国海相盆地是油气大突破的重要领域。立足中国含油气盆地分析,通过全球超大陆旋回,认为元古代以来3个克拉通海相盆地总体经历了4个地史阶段,明确了海相层系原型盆地演化序列与并列迭加特点,总结梳理了3类原型4种控源模式,表明原型盆地决定了烃源岩发育的环境及分布模式,编制了三大盆地主要层系分类型烃源岩分布图,并明确了烃源岩特征;基于海相烃源岩生烃—排烃—滞留油气动态演化模式,建立了海相层系烃源岩有效性动态评价和“常规—非常规”一体化资源评价等方法技术体系。基于新方法计算了海相层系生排烃量和资源量,明晰了重点盆地油气资源潜力分布。提出了大于10亿t资源量区带15个、5~10亿t级区带13个,指出了下步海相层系勘探的重点领域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深层 原型控源 潜力 动态评价 新领域
下载PDF
TSM盆地模拟原理方法与应用 被引量:11
4
作者 徐旭辉 朱建辉 +2 位作者 江兴歌 陈拥峰 陈迎宾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29-737,共9页
盆地模拟是建立在油气地质的物理、化学原理上,用计算机软件来实现时空框架下的盆地结构、沉积充填和油气生排运聚的演化,从而给出油气资源潜力评价。TSM盆地模拟是在"3T-4S-4M"盆地研究工作程式指导下研发的在原型约束下的... 盆地模拟是建立在油气地质的物理、化学原理上,用计算机软件来实现时空框架下的盆地结构、沉积充填和油气生排运聚的演化,从而给出油气资源潜力评价。TSM盆地模拟是在"3T-4S-4M"盆地研究工作程式指导下研发的在原型约束下的确定性数值模拟软件系统。系统强调以盆地原型并列与迭加分析为先导,采用确定性的油气响应模拟模块,合理计算埋藏史、热史、生烃史、运聚史等结果,通过结果分析得到合理的油气资源量和分布。通过四川盆地川西坳陷的模拟应用,揭示了晚三叠世以来陆缘拗陷盆地原型到前渊盆地原型的环境变化,以及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烃源岩发育、分布、演化特征和动态生排烃过程。模拟结果表明,侏罗纪拗陷原型沉降演化是导致不同段生排烃差异形成的重要原因;中—晚侏罗世最终定型的结构控制了天然气的运聚,形成了孝泉—丰谷、安县—鸭子河—大邑2个有利的资源聚集区。模拟结果表达了盆地原型迭加的控烃、控藏过程;表明TSM盆地模拟可动态揭示"原型控源、迭加控藏"的油气演化过程,通过与已知的拟合,最终实现预测未知油气的功能,是油气勘探领域重要的技术手段和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型控源 迭加 盆地原型 TSM盆地模拟 川西坳陷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叠加改造型盆地油气勘探区带划分思路与方法 被引量:2
5
作者 方成名 梁宇生 闫相宾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78-1088,共11页
合理的区带划分对含油气盆地勘探评价与部署具有重要作用,但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对具有多旋回演化与复杂成藏过程的中国中西部叠加改造型盆地的区带划分研究甚少,缺乏相对统一方案。基于区带的涵义及其外延,针对叠加改造型盆地具有多套组... 合理的区带划分对含油气盆地勘探评价与部署具有重要作用,但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对具有多旋回演化与复杂成藏过程的中国中西部叠加改造型盆地的区带划分研究甚少,缺乏相对统一方案。基于区带的涵义及其外延,针对叠加改造型盆地具有多套组合、多期改造、多类含油气系统复合的特点,提出了以“原型控源、迭加控藏”为主线的划分思路、方法和流程。区带划分,需要从盆地整体研究出发,分析盆地建造—改造过程中原始成藏地质要素分布及其后续的油气生成、运移与聚集,明确盆地中不同成藏组合在迭加改造过程中的含油气系统类型及其分布,揭示每类含油气系统油气聚集成藏的主控因素,并由此确定区带的类型及其边界。区带名称视含油气系统类型采用“(古)今构造单元+层系或组合+成藏主控因素”组合命名。区带划分方案对深化盆地油气富集规律认识,指导勘探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型控源 迭加 区带划分 叠加改造型盆地
下载PDF
A Potential Weed Control Using Robotic Implement
6
作者 Kwang Ho Park Soo Hyun Kim +4 位作者 Young Kuk Kim Han Jong Joo Yoon Shik Hong Jee Hyong Kim Keun Mo Koo 《Journal of Life Sciences》 2014年第5期473-480,共8页
The research was conducted to develop a robot that can navigate a paddy in between rows or hills which were transplanted by the machine transplanter with equal distance. An initial prototype robotic battery-type weede... The research was conducted to develop a robot that can navigate a paddy in between rows or hills which were transplanted by the machine transplanter with equal distance. An initial prototype robotic battery-type weeder was manufactured and tested to navigate and control weeds in rice paddy fields, but a speed was so slow, and thus second engine-type prototype was developed. A working acreage for weed control has been attained at and up to 0.8 ha/day. Small and young weed seedlings were uprooted and destroyed by passive devices in between rows as well as hills. This robot was smoothly navigated in between rows on behalf of the guidance under camera and sensor systems and control weeds with mechanical by the use of implements such as passive rotary weeders and then weeds would be cut and buried into the soils. Also muddy water was generated during operation which was none penetrated by light for weed germination to occur. The authors concluded that the robotic was an effective alternative implement to control weeds in lowland rice paddy as long as this tool was systematically introduced into the rice fields at three time intervals, viz. 15-20 days, 25-30days, and 35-40 days after transplanting of rice seedlin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E TRANSPLANTING weed control robotic weeder.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