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厦门西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赋存形态 被引量:10
1
作者 杨春霖 欧阳通 +4 位作者 张珞平 景有海 叶歆 余新田 梁榕源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1期89-93,共5页
采用逐级浸出法对厦门西海域6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中重金属(Cd、Cr、Cu、Ni、Pb、Zn)的赋存形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各重金属元素主要来源于人为输入的各种活性形态,自然输入的残渣态(RES)所占比例较低(10%~20%),在环境... 采用逐级浸出法对厦门西海域6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中重金属(Cd、Cr、Cu、Ni、Pb、Zn)的赋存形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各重金属元素主要来源于人为输入的各种活性形态,自然输入的残渣态(RES)所占比例较低(10%~20%),在环境条件变化时具有向水相迁移和为水生物所利用的潜在风险性;其中Cu、Cr和Ni的赋存形态以铁锰氧化态(ERO和MRO)和有机物及硫化物结合态(OSM)为主,Pb和Cd则以碳酸盐态(CARB)、铁锰氧化态和有机物及硫化物结合态为主,Zn的各形态所占比例相对比较平均.此次研究对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赋存形态特征有了基本了解,有助于进一步研究金属元素在近海环境中的迁移和形态转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厦门西海域 表层沉积物 重金属 逐级浸出法 赋存形态
下载PDF
厦门西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的赋存状态及潜在迁移性 被引量:14
2
作者 姚藩照 张宇峰 +1 位作者 胡忻 柳欣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32-538,共7页
以厦门西海域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利用改良BCR连续提取法分析了沉积物样品中Zn、Mn、Cr、Cu、Cd和Pb的赋存状态,并通过潜在迁移指数(PMI)探讨了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迁移风险.结果表明:6种重金属总量在厦门西海域沉积物中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以厦门西海域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利用改良BCR连续提取法分析了沉积物样品中Zn、Mn、Cr、Cu、Cd和Pb的赋存状态,并通过潜在迁移指数(PMI)探讨了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迁移风险.结果表明:6种重金属总量在厦门西海域沉积物中由大到小的顺序为:Mn>Zn>Cr>Pb>Cu>Cd,其中Mn和Zn的含量达到了1 471 mg/kg和231 mg/kg.与沉积物质量标准对比,沉积物样品中Zn、Cr、Cu和Pb的含量较高.改良BCR连续提取表明6种金属中Zn、Cr和Cu主要以残渣态存在,Mn和Cd主要以酸溶态存在,Pb则以可还原态为主.厦门西海域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的潜在迁移指数大到小的顺序为:Mn>Cd>Zn>Cu>Pb>Cr,其中Mn和Cd的潜在迁移危险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化学 厦门西海域 沉积物 重金属 赋存状态 迁移
下载PDF
厦门西海域裸甲藻和原甲藻赤潮的观察 被引量:7
3
作者 侯建军 黄辉 +2 位作者 雷红灵 赖红艳 黄邦钦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50-960,共11页
对近年来发生在厦门海域的裸甲藻(Gymnodinuum)和原甲藻(Prorocentrum)赤潮的发生情况进行了监测分析,采用了采样、分离、单种培养、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r、DNA序列分析等系列监测、分离培养和赤潮生物鉴定技术,重点观察并确证了厦门... 对近年来发生在厦门海域的裸甲藻(Gymnodinuum)和原甲藻(Prorocentrum)赤潮的发生情况进行了监测分析,采用了采样、分离、单种培养、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r、DNA序列分析等系列监测、分离培养和赤潮生物鉴定技术,重点观察并确证了厦门海域存在的赤潮原因种为微小原甲藻(Prorocentrum minimum)、Takayama pulchellum、无纹环沟藻(Gyrodinium instriatum)。光学显微镜观察表明,赤潮发生海域存在着许多原甲藻和裸甲藻种类,但不能进一步确认到种。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可根据微小原甲藻体表规则的花纹等特征,根据Takayama pulchellum具有明显的特异性反S形顶沟等特征分别对它们进行有效地分类鉴定。分子分类学分析表明,T.pulchellum(株名为TPXM)28S rDNA D1-D2区序列长度为721 bp,与基因库中同种相似株的同源性大于99%;微小原甲藻(株名PMDH)的ITS和28S rDNA序列与基因库中同种序列的同源性高达99%;无纹环沟藻(株名GIXM)的ITS与基因库中登记的分离自中国深圳海域的4株同种藻的同源性也高达99%。用ITS序列和28S rDNA序列建立的系统进化树也能很好地显示微小原甲藻、Takayama pulchellum、无纹环沟藻之间以及它们与其他藻之间的亲缘关系。将上述结果结合文献记录和环境条件进行了分析,证实这3种赤潮种类Takayama pulchellum、无纹环沟藻、微小原甲藻是厦门海域较为常见的赤潮原因种。对上述检测和鉴定方法的系统应用也表明,这些方法可应用于对现场赤潮生物进行有效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厦门西海域 赤潮 Takayama pulchellum 无纹环沟藻 微小原甲藻
下载PDF
厦门西海域拟疏浚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及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被引量:5
4
作者 叶歆 景有海 +2 位作者 余新田 梁榕源 张珞平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2-208,共7页
报道了厦门西海域拟疏浚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水平及分布,并对其污染状况进行了潜在生态危害评价,为进一步开展疏浚物去污染技术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与其他海域的相比,马銮湾及其湾口外、筼筜湖的Cd、Hg、Cr、Zn含量较高.... 报道了厦门西海域拟疏浚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水平及分布,并对其污染状况进行了潜在生态危害评价,为进一步开展疏浚物去污染技术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与其他海域的相比,马銮湾及其湾口外、筼筜湖的Cd、Hg、Cr、Zn含量较高.综合来看,厦门西海域拟疏浚沉积物重金属含量不很高(RI<150),属于轻微生态危害.但东渡码头外的X4站、马銮湾M2站沉积物中的Cd,及马銮湾M2站和筼筜湖Y2站沉积物中的Hg含量(40≤Er<80)都达到中等生态危害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浚沉积物 重金属 生态危害 厦门西海域
下载PDF
海岸工程累积环境影响评价:厦门西海域案例研究 被引量:21
5
作者 杨喜爱 薛雄志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6-78,共3页
关键词 海岸工程 环境影响评价 厦门西海域案例 海洋管理 环境保护
下载PDF
厦门西海域综合整治后表层沉积物污染状况 被引量:4
6
作者 胡忠 谢晴宜 +2 位作者 曹晓星 MASKAOUI K. 郑天凌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6,共3页
根据2003年11月的厦门西海域表层沉积物污染状况的现场调查资料,对2002年综合整治后厦门西海域重金属含量及异养细菌、粪大肠肝菌等的分布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厦门西海域表层沉积物中Cu、Zn、As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67.4、283.8、9... 根据2003年11月的厦门西海域表层沉积物污染状况的现场调查资料,对2002年综合整治后厦门西海域重金属含量及异养细菌、粪大肠肝菌等的分布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厦门西海域表层沉积物中Cu、Zn、As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67.4、283.8、9.8×10-6(干重),各站位沉积物中的Cu、Zn离子含量都超标。员当湖排污口附近的污染最为严重,粪大肠杆菌、弧菌、多环芳烃降解菌和油脂降解菌数都为最高值,在沉积物样品中分别可达到490/g、3.3×103/g、1.5×105/g、5×104/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厦门西海域 沉积物 污染状况
下载PDF
厦门西海域微型浮游动物的丰度、生物量及其生产力的季节变动 被引量:7
7
作者 曾祥波 黄邦钦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9-115,共7页
于2004年9月~2005年11月通过定点逐月采样调查,研究厦门西海域微型浮游动物的丰度、生物量及其生产力的季节变动特征.结果表明:微型浮游动物群体总丰度在3310-21725 ind/L间变动,于2、5和8月分别有一个峰值,对总丰度贡献较大的主要是... 于2004年9月~2005年11月通过定点逐月采样调查,研究厦门西海域微型浮游动物的丰度、生物量及其生产力的季节变动特征.结果表明:微型浮游动物群体总丰度在3310-21725 ind/L间变动,于2、5和8月分别有一个峰值,对总丰度贡献较大的主要是红色中缢虫(Mesodinium rubrum)、无壳纤毛虫和砂壳纤毛虫,各类群丰度的季节变动表现出一定的差异.红色中缢虫的丰度为225~14062ind/L,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在2000ind/L以上;异养甲藻-螺旋环沟藻(Gyrodinium spirale)在0~2875ind/L之间变动,多数月份低于300 ind/L,3月出现最大值;无壳纤毛虫在1570~8 512 ind/L之间变动,全年保持着较高的丰度,于2、5和9月均可形成峰值;无节幼体和砂壳纤毛虫变动范围分别为0~1063 ind/L和162~9625 ind/L,数量变动与水温的季节变化较为密切,在水温大于20℃的5~11月,有较高的丰度.微型浮游动物生物量在10.86~111.65μg/L之间变动,由于曳尾虫(Tontonia)、螺体虫(Laboea)及砂壳纤毛虫的大量出现,生物量高值集中在相应的5~10月,5月出现最大值.微型浮游动物总生产力的变动范围为7.01~141.64μg/(L.d),在5~10月生产力相对较高.据估算,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现存量的日摄食压力可达6%~2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浮游动物 丰度 生物量 生产力 季节变动 厦门西海域
下载PDF
厦门西海域水体中碱性磷酸酶活力分布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黄邦钦 洪华生 薛雄志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2-68,共7页
1993年8和11月,1994年3,5和10月,应用荧光法测定了厦门西海域水体中各载体相(浮游植物、细菌和游离态)碱性磷酸酶活力(APA),结果表明:APA呈较为明显的季节变动,总APA表现为夏季(1993年8月)最... 1993年8和11月,1994年3,5和10月,应用荧光法测定了厦门西海域水体中各载体相(浮游植物、细菌和游离态)碱性磷酸酶活力(APA),结果表明:APA呈较为明显的季节变动,总APA表现为夏季(1993年8月)最高,春(1994年5月)秋(1993年11月)最低;结果亦显示,该海域浮游植物和海水是碱性磷酸酶的主要载体,平均分别占44.7%和40.5%;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各形态磷,硝态氮、溶解氧、化学耗氧量、初级生产力、细菌生长速率(BP)对APA有较明显的影响;其中除BP与IAPA成正相关外,其余均为负相关.还对碱性磷酸酶作为水体磷状况的指示和在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作用进行了初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磷酸酶 浮游植物 细菌 厦门西海域 影响因子
下载PDF
厦门西海域水质状况及其环境容量评估 被引量:7
9
作者 林辉 张元标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4-220,共7页
由于厦门西海域独特的地理位置,周边城市规模扩大和经济发展,使得厦门西海域承受沉重的环境负载.本文根据厦门西海域功能特点,以及在对厦门西海域水质状况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西海域对主要排海污染物的环境承载力.西海域无机氮和无机磷... 由于厦门西海域独特的地理位置,周边城市规模扩大和经济发展,使得厦门西海域承受沉重的环境负载.本文根据厦门西海域功能特点,以及在对厦门西海域水质状况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西海域对主要排海污染物的环境承载力.西海域无机氮和无机磷平均含量基本符合四类或超四类国家海水水质标准,西海域已无无机氮和无机磷承载能力;西海域化学耗氧量、重金属(铜、铅、镉、汞和砷)和油类还存在相当的承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变化 环境容量 评估 厦门西海域
下载PDF
厦门西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含量分布及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3
10
作者 黎晓霞 蔡河山 张珞平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3-46,共4页
2004年11月30日至12月1日连续两天采集厦门西海域10个站位表层沉积物样品,参照美国EPA标准方法及采用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表层沉积物样品中的多环芳烃(PAHs)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厦门西海域表层沉积物样品中16种PAHs的... 2004年11月30日至12月1日连续两天采集厦门西海域10个站位表层沉积物样品,参照美国EPA标准方法及采用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表层沉积物样品中的多环芳烃(PAHs)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厦门西海域表层沉积物样品中16种PAHs的总含量为198.2—1061.6 ng.g-1,平均值为723.51 ng.g-1,能检出的PAHs均以2—4环的芳香物为主;10个站位中X1、X2、X3、X6及M2站位的PAHs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其他站位以石油泄漏为主要来源。对PAHs的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厦门西海域表层沉积物中PAHs的环境毒性相对较低,说明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PAHs对生物的危害程度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厦门西海域 表层沉积物 多环芳烃 风险评价
下载PDF
应用光合色素标记物研究2001年2~6月厦门西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被引量:3
11
作者 何学佳 高亚辉 彭兴跃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8-233,共6页
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对厦门西海域2001年2~6月的浮游植物色素进行了测定,并首次运用CHEMTAX软件对该海域进行了浮游植物群落组成的分析,同时分析了环境因子对群落组成的作用.我们首先改进了RP-HPLC分离方案,分离的时间缩短了... 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对厦门西海域2001年2~6月的浮游植物色素进行了测定,并首次运用CHEMTAX软件对该海域进行了浮游植物群落组成的分析,同时分析了环境因子对群落组成的作用.我们首先改进了RP-HPLC分离方案,分离的时间缩短了近1/3,达到了提高分离效率的目的.利用改进后的RP-HPLC方案进行色素分析显示,厦门西海域2001年2~6月期间,主要的特征色素是岩藻黄素(fucoxanthin)、19’-丁酰基氧化岩藻黄素(19’-butanoyloxyfucoxanthin)、19’-己酰基氧化岩藻黄素(19’-hexanoyloxyfucoxanthin)和多甲藻素(peridinin),月平均含量分别在267.824~655.076、20.118~126.764、65.693~214.115、26.955~203.927μg/m3的范围变动.CHEMTAX计算的结果进一步表明:硅藻是主要优势类群,其次是定鞭金藻和甲藻,分别占总生物量的36.14%~79.27%、4.50%~37.40%和4.83%~21.37%.总生物量从2月到6月呈增长趋势,温度是主要的决定因子.硅藻和定鞭金藻所占生物量的份额呈相反趋势变化,表明种间竞争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特征色素 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厦门西海域
下载PDF
厦门西海域拟疏浚物中多氯联苯含量分布及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6
12
作者 黎晓霞 张珞平 蔡河山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0-32,共3页
对厦门西海域拟疏浚物中的PCBs含量及分布特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厦门西海域拟疏浚物中PCBs为0.17 ng/g~30.3 ng/g,其中马銮湾2个站位PCBs的总含量高于《海洋沉积物质量》(GB 18668-2002)一类标准值。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厦门西海... 对厦门西海域拟疏浚物中的PCBs含量及分布特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厦门西海域拟疏浚物中PCBs为0.17 ng/g~30.3 ng/g,其中马銮湾2个站位PCBs的总含量高于《海洋沉积物质量》(GB 18668-2002)一类标准值。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厦门西海域拟疏浚物中多氯联苯的环境毒性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厦门西海域 拟疏浚物 多氯联苯 风险评价
下载PDF
厦门西海域浮游植物不同色素类群的生长率和摄食死亡率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曾祥波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中旬)》 CAS 2007年第4期35-38,共4页
运用稀释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初步研究了厦门西海域宝珠屿站浮游植物不同色素类群的生长率和摄食死亡率。结果表明:各光合色素类群的生长率为0.52~1.23d-1,微型浮游动物对其的摄食死亡率为0.11~0.95d-1,微型浮游动物对各光... 运用稀释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初步研究了厦门西海域宝珠屿站浮游植物不同色素类群的生长率和摄食死亡率。结果表明:各光合色素类群的生长率为0.52~1.23d-1,微型浮游动物对其的摄食死亡率为0.11~0.95d-1,微型浮游动物对各光合色素类群现存量和初级生产力的摄食压力的范围分别为22~61%和40~150%。相对摄食喜好指数(RPI)结果表明,微型浮游动物对定鞭金藻、蓝细菌及隐藻多喜食,对甲藻避食,而对硅藻、绿藻总体无摄食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色素类群 生长率 摄食死亡率 厦门西海域
下载PDF
应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研究厦门西海域超微型真核浮游生物多样性 被引量:7
14
作者 鲍磊 陈纪新 黄邦钦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04-509,共6页
应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方法对厦门西海域超微型真核浮游生物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周年变化特征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厦门西海域典型测站的超微型真核浮游生物群落具有丰富的多样性组成;厦门西海域超微型真核浮游生物群落遗传结构和主要... 应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方法对厦门西海域超微型真核浮游生物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周年变化特征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厦门西海域典型测站的超微型真核浮游生物群落具有丰富的多样性组成;厦门西海域超微型真核浮游生物群落遗传结构和主要类群组成季节性变化显著:不同典型测站之间的超微型真核浮游生物群落遗传结构的周年变化特征相似;不同典型测站之间的超微型真核浮游生物群落的类群组成也很相似,由绿藻、Stramenopiles、定鞭金藻、甲藻、未确定类群(unidentified groups)和其他类群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 厦门西海域 遗传多样性 超微型真核浮游生物
下载PDF
厦门西海域杏林段海堤除险加固工程软基处理方法研究
15
作者 黄瑞梅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39-41,共3页
厦门西海域杏林段海堤堤基属软基,堤基属海相沉积物,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工程性能差,因此堤基处理是关键。本文就该工程的地基根据不同地质条件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进行研究,并就该地基处理的施工方法和施工程序进行讨论。
关键词 厦门西海域 海堤除险加固 软基处理 工程研究
下载PDF
厦门西海域油污染的监测与防治
16
作者 蔡清海 《福建水产》 1987年第2期32-36,共5页
油的比重小于水,又难溶于水中,进入海洋后就在海面上迅速扩散,形成油膜。油膜由于风的吹动而扩散,并顺着风和表面流的方向移动。其漂流速度大约为风速的3.3%左右。同时波浪、海流以及涡流可加速油向平面或垂直方向扩散。在通常情... 油的比重小于水,又难溶于水中,进入海洋后就在海面上迅速扩散,形成油膜。油膜由于风的吹动而扩散,并顺着风和表面流的方向移动。其漂流速度大约为风速的3.3%左右。同时波浪、海流以及涡流可加速油向平面或垂直方向扩散。在通常情况下,油的扩散速度为每小时100—300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厦门西海域 油污染 监测 防治 漂流速度 海洋生物
下载PDF
厦门西海域秋季浮游植物现存量、光合作用率的分级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洪华生 黄邦钦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S1期12-16,共5页
分粒级(0.2~3,3~20和20~200μm)测定厦门西海域秋季浮游植物现存量(叶绿素a)、光合作用率和吸收磷酸盐的量。结果表明:微型浮游植物(3~20μm)对厦门西海域秋季浮游植物现存量贡献最大(71%~98%)... 分粒级(0.2~3,3~20和20~200μm)测定厦门西海域秋季浮游植物现存量(叶绿素a)、光合作用率和吸收磷酸盐的量。结果表明:微型浮游植物(3~20μm)对厦门西海域秋季浮游植物现存量贡献最大(71%~98%),小型浮游植物(20~200μm)次之(0.6%~22%),超微型浮游植物(0.2~3μm)贡献最小(0~9%);微型浮游植物占光合作用率的75%,超微型和小型分别占14%、11%,秋季水体中吸收磷酸盐的主体是微型浮游植物(占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粒度分级 现存量 光合作用 磷酸盐 厦门西海域
下载PDF
厦门西海域:期待再现蔚蓝色
18
作者 郑庆勋 李裕华 《人民政坛》 2002年第11期43-44,共2页
昔日令厦门人引为自豪的西海域,如今蔚蓝色不再。各方面的抱怨声不绝于耳西海域位于厦门岛西侧、九龙江人海口旁,港口、土地、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缺乏科学的指导和规划,西海域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昔日令厦门人引为自豪的西海域,如今蔚蓝色不再。各方面的抱怨声不绝于耳西海域位于厦门岛西侧、九龙江人海口旁,港口、土地、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缺乏科学的指导和规划,西海域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严重影响了新时期建设生态型海湾城市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过度养殖导致水质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厦门西海域 人大代表 生态型 开发潜力 生态环境 新时期 养殖户 城市发展战略 严重影响 人大常委会
下载PDF
潮汐发电与防治厦门西海域淤积污染
19
作者 张康德 《厦门科技》 1999年第5期34-35,共2页
提出运用潮汐发电的原理来治理厦门西海域淤积污染的方案。该方案具有11个特点,可获得较佳综合效益。
关键词 厦门西海域 淤积污染 潮汐发电 防治
下载PDF
厦门西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稀土元素分布特征 被引量:7
20
作者 姚藩照 胡忻 +1 位作者 柳欣 张宇峰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95-500,共6页
以厦门西海域表层沉积物为对象,研究了沉积物中稀土元素(REE)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厦门西海域沉积物中REE含量为125.71~206.02μg.g-1,西部港湾区的8号和九龙江口的2号采样点REE含量较高,且轻稀土占绝对优势。REE含量随沉积物粒级... 以厦门西海域表层沉积物为对象,研究了沉积物中稀土元素(REE)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厦门西海域沉积物中REE含量为125.71~206.02μg.g-1,西部港湾区的8号和九龙江口的2号采样点REE含量较高,且轻稀土占绝对优势。REE含量随沉积物粒级呈有规律的变化,REE含量最高的是〈63μm的粒级,最低的是〉250μm的粒级;沉积物经球粒陨石标准化后,各粒级REE总体配分曲线相近,均表现为明显的Eu亏损和Ce亏损,且〈63μm粒级亏损尤为严重。Eu与Ce异常平均值均小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沉积物;〈63μm粒级的沉积物中轻重稀土分馏程度最高,但在其他三种粒级沉积物中由粗到细分馏程度逐渐降低。分馏现象表明细粒级沉积物轻重分馏较粗粒级明显。与当地土壤稀土元素背景值比较,沉积物主要来自厦门西海域本地的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厦门西海域 沉积物 稀土元素(REE) 分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