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0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史湘云双性同体的美学意蕴
1
作者 周广清 王辉 《滁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4-17,118,共5页
本文对《红楼梦》中史湘云双性同体的美学意蕴进行深入阐释。从史湘云双性同体女性形象的理论层面和生存环境两个角度进行探源,进而阐述湘云两方面的具体表现,即戏笑酒肉真性情和喜男装有英豪气,最终解读湘云双性同体形象的双重美学意蕴... 本文对《红楼梦》中史湘云双性同体的美学意蕴进行深入阐释。从史湘云双性同体女性形象的理论层面和生存环境两个角度进行探源,进而阐述湘云两方面的具体表现,即戏笑酒肉真性情和喜男装有英豪气,最终解读湘云双性同体形象的双重美学意蕴,即超越中流露真情和反思中回归本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湘云 双性同体 美学
下载PDF
“双性同体”视角下贾母形象的再发现
2
作者 温可馨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46-51,共6页
贾母身上具有“双性同体”的特质,这主要是受到成长环境、管家历练以及权力让渡三方面的影响。“双性同体”特质使贾母形象更加丰满、生动,超越了过往单一的“寡母”形象。但在封建男性话语权的笼罩下,其“双性同体”特质内部具有矛盾性... 贾母身上具有“双性同体”的特质,这主要是受到成长环境、管家历练以及权力让渡三方面的影响。“双性同体”特质使贾母形象更加丰满、生动,超越了过往单一的“寡母”形象。但在封建男性话语权的笼罩下,其“双性同体”特质内部具有矛盾性,呈现悲剧色彩。曹雪芹对“双性同体”特质的塑造,是对女性话语权力的伸张以及在特定历史时期对文人精神困境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双性同体 贾母 女性价值 精神困境
下载PDF
《锦绣谷之恋》英译的“双性同体”阐释
3
作者 唐昉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58-66,共9页
《锦绣谷之恋》是王安忆创作的中国女性主义小说,描述了女性在情感中自我心理和意识的成长过程。从“双性同体”视角剖析这部当代中国女性文学的英译实践,旨在发掘译者如何彰显原文的女性意识,传递作者的写作意图。小说的英译本合译者... 《锦绣谷之恋》是王安忆创作的中国女性主义小说,描述了女性在情感中自我心理和意识的成长过程。从“双性同体”视角剖析这部当代中国女性文学的英译实践,旨在发掘译者如何彰显原文的女性意识,传递作者的写作意图。小说的英译本合译者杜博妮和陈迈平具备双性视角,有意识地移情于女主人公,采用增补、显化和变通策略贴切再现原文的女性意识,体现出原文与译文之间相互依存、和而不同的“双性同体”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翻译 《锦绣谷之恋》 双性同体 和而不同
下载PDF
《红楼梦》人物的“双性同体”分析
4
作者 蒋雨彤 杨星月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77-81,共5页
“双性同体”理论是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流派争取女性权利和地位的重要理论之一,为西方女性主义运动作出了重大贡献,该理论对理解《红楼梦》的人物形象有着全新的意义。《红楼梦》中的许多人物都集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于一体,具有“双... “双性同体”理论是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流派争取女性权利和地位的重要理论之一,为西方女性主义运动作出了重大贡献,该理论对理解《红楼梦》的人物形象有着全新的意义。《红楼梦》中的许多人物都集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于一体,具有“双性同体”的特征,像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的双性气质,体现了《红楼梦》“双性同体”人格建构的美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双性同体 美学意义
下载PDF
概念隐喻视角下《菊花》的双性同体形象解读
5
作者 熊瑶宇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5期650-655,共6页
隐喻作为一种重要的认知工具,通过构建特定的认知架构,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理解世界的方式。在文学领域,隐喻的运用不仅使语言表达更加精炼,同时也在塑造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以及传递深邃的情感内涵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隐喻作为一种重要的认知工具,通过构建特定的认知架构,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理解世界的方式。在文学领域,隐喻的运用不仅使语言表达更加精炼,同时也在塑造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以及传递深邃的情感内涵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旨在运用隐喻理论,深入剖析约翰·斯坦贝克的名著《菊花》中的隐喻运用,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探讨女主人公伊丽莎的形象塑造,得出她兼具男性化特质和女性化特质的特点。同时,我们将结合弗吉尼亚·伍尔夫提出的双性同体观念,解读伊丽莎的蜕变过程以及她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双性同体观念作为女性主义理论的重要代表,揭示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打破固有观念为文学领域塑造了新的女性形象,并对女性主义思想解放运动产生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隐喻 双性同体 《菊花》
下载PDF
从双性同体视角分析《简·爱》中简·爱的人物形象
6
作者 于晴晴 《今古文创》 2024年第13期16-18,共3页
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自出版以来就深受读者喜爱,讲述了女主人公简·爱从小孤苦无依,到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夏洛特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纯真善良、果敢刚毅、追求平等自由的女性形象。在文学领域中,弗吉尼亚·伍尔... 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自出版以来就深受读者喜爱,讲述了女主人公简·爱从小孤苦无依,到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夏洛特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纯真善良、果敢刚毅、追求平等自由的女性形象。在文学领域中,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其著作《一间自己的房间》里阐述伟大诗人柯勒律治的重要理念——伟大的头脑是雌雄同体的。双性同体概念表示一个人的内心,同时具有男性与女性的人格特征,这两种特征并非互相矛盾,而是和谐共生。《简·爱》中的女主人公摆脱了自卑顺从的传统女性形象,在重重磨难中变得果敢刚毅,正是具有了双性特征。众多学者对《简·爱》从多角度进行分析,多从女性主义、主人公人物性格、女性形象对比角度展开。本文试从双性同体角度分析简·爱的人物性格和影响因素,从而达到男女平等融合的更高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性同体 简·爱 女性气质 男性气质
下载PDF
双性同体视域下对《名利场》中贝基命运的必然性的分析
7
作者 查思晨 《今古文创》 2024年第14期10-12,40,共4页
威廉·梅克皮斯·萨克雷(1811—1863)创作的《名利场》自问世以来一直是文学界研究的重要作品。其塑造的女性人物贝基·夏普颠覆了维多利亚时期传统的女性形象,一直饱受争议。文学评论家大多从女性主义、人物形象分析等角... 威廉·梅克皮斯·萨克雷(1811—1863)创作的《名利场》自问世以来一直是文学界研究的重要作品。其塑造的女性人物贝基·夏普颠覆了维多利亚时期传统的女性形象,一直饱受争议。文学评论家大多从女性主义、人物形象分析等角度展开讨论。本文着重从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双性同体”理论角度出发,分析贝基最终命运的必然性。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通过对贝基双性气质的探讨,给予现代女性和整个社会以思考。不光要女性实现经济独立,树立正确的金钱价值观,更要整个社会尊重拥有双性气质的人,才能使得男女两性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克雷 《名利场》 双性同体 命运
下载PDF
双性同体视角下《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两译本对比研究
8
作者 夏懿良 《今古文创》 2024年第39期109-112,共4页
本文基于双性同体的内涵,对《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两个英译本中杜十娘形象的再现效果进行了对比和分析。研究发现,杨宪益和戴乃迭的译本中,在对杜十娘的双性同体再现效果的体现上,男性气质较强而女性气质较弱,而杨曙辉和杨韵琴的译本还... 本文基于双性同体的内涵,对《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两个英译本中杜十娘形象的再现效果进行了对比和分析。研究发现,杨宪益和戴乃迭的译本中,在对杜十娘的双性同体再现效果的体现上,男性气质较强而女性气质较弱,而杨曙辉和杨韵琴的译本还原效果较好。其原因在于出版社的要求和译者对作者的了解欠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性同体 性别批评 文本操控 再现效果
下载PDF
伍尔夫双性同体理论下对文学创作的再思考
9
作者 瞿敏玟 《今古文创》 2024年第28期52-54,共3页
不同于传统的生物学和心理学概念,弗吉尼亚·伍尔夫从文学创作的视域进一步对“双性同体”理论进行了阐发。作为一种文艺创作心态和美学风格,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头脑需要同时具备男性与女性两种力量的思考,并且保持一种超越男女两性... 不同于传统的生物学和心理学概念,弗吉尼亚·伍尔夫从文学创作的视域进一步对“双性同体”理论进行了阐发。作为一种文艺创作心态和美学风格,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头脑需要同时具备男性与女性两种力量的思考,并且保持一种超越男女两性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创作心境。“双性同体”理论视角下的文学创作,取消性别对立,对“逻各斯中心主义”进行了解构;摒弃性别偏见,追求非个人化的写作状态;也为女性摆脱作者性别身份焦虑的困境,做出了不懈抗争;最后强调了对体验的追求,在体验中重建文学创作的新感受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 双性同体 文学创作
下载PDF
“双性同体”视角下的儿童文学翻译研究——以《小王子》两个汉译本为例
10
作者 王明亮 杜乐乐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3年第34期16-19,共4页
“双性同体”视角强调译者需要兼具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突破自身性别的束缚,灵活地在两种性别视角之间实现“无意识”转换。本文对《小王子》两位不同性别译者的译本进行研究,说明译者需要恰当地凸显儿童文学中两种截然不同的性别气质,... “双性同体”视角强调译者需要兼具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突破自身性别的束缚,灵活地在两种性别视角之间实现“无意识”转换。本文对《小王子》两位不同性别译者的译本进行研究,说明译者需要恰当地凸显儿童文学中两种截然不同的性别气质,从而帮助儿童正确认识两性关系,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性同体 《小王子》 儿童文学
下载PDF
从《奥兰多》感悟伍尔夫小说创作的文脉:双性同体观 被引量:12
11
作者 蔡芳 谢葆辉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32-34,共3页
本文以双性同体诗学理论为主线,从女性主义视角剖析<奥兰多>中主人公双性同体人格形成的过程,并对该理论在伍尔夫其他小说中的运用进行梳理,从而揭示其作品的深刻内涵.
关键词 双性同体 弗吉尼亚·伍尔夫 奥兰多
下载PDF
《奥兰多》中的时代精神及双性同体思想 被引量:28
12
作者 吕洪灵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1-65,共5页
《奥兰多》是弗吉尼亚·伍尔夫创作的一部最具夸张色彩的作品 ,它以性别突变、跨越时空等鲜明的特征吸引了大批的读者 ,而蕴涵其中的社会历史感和对两性身份与创作等问题的深刻思考则更让它与《自己的房间》一同成为女性主义研究者... 《奥兰多》是弗吉尼亚·伍尔夫创作的一部最具夸张色彩的作品 ,它以性别突变、跨越时空等鲜明的特征吸引了大批的读者 ,而蕴涵其中的社会历史感和对两性身份与创作等问题的深刻思考则更让它与《自己的房间》一同成为女性主义研究者手中不可或缺的研究对象。本文即拟从这两方面来探讨《奥兰多》,分析小说的现实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性同体 弗吉尼亚·伍尔夫 小说 创作 身份 夸张 作品 史感 社会历史 思想
下载PDF
双性同体的重新认识:批评·理论·方法 被引量:34
13
作者 吕洪灵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22-127,共6页
目前对英国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双性同体理论的争议大多局限于科学归纳的方法,忽视了其中的交往与对话性。若以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为参照系,则可以看出双性同体所体现的是一种交往行为,它作为一种具有不确定性及对话性等... 目前对英国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双性同体理论的争议大多局限于科学归纳的方法,忽视了其中的交往与对话性。若以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为参照系,则可以看出双性同体所体现的是一种交往行为,它作为一种具有不确定性及对话性等特点的"活"的主体,与其内部及其他主体之间存在着动态的交往关系。对于当前思维范式与批评方法来说,运用交往行为理论来研究双性同体,可以推动传统的批评模式走向重视各种话语交往的语境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吉尼亚·伍尔夫 双性同体 哈贝马斯 交往行为
下载PDF
用双性同体视角看《秀拉》中秀拉、奈尔两位女性形象 被引量:3
14
作者 赵霞 王伟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7-160,共4页
托尼·莫里森的长篇小说《秀拉》以两个黑人女孩秀拉和奈尔为中心展开故事叙述,是经典的女性主义文学解读文本。从双性气质的视角解读秀拉和奈尔两位黑人女性形象,阐明在这部作品中所蕴含的"双性同体"、"双性和谐&qu... 托尼·莫里森的长篇小说《秀拉》以两个黑人女孩秀拉和奈尔为中心展开故事叙述,是经典的女性主义文学解读文本。从双性气质的视角解读秀拉和奈尔两位黑人女性形象,阐明在这部作品中所蕴含的"双性同体"、"双性和谐"思想,以及这种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尼·莫里森 《秀拉》 性别 双性同体
下载PDF
论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双性同体女性观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瀛鸿 杨柏艳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66-470,共5页
英国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在《一间自己的屋子》中对双性同体这一生物学术语赋予了新的内涵。她认为理想的人格模式是个体心灵中男性因素与女性因素的阴阳平衡、和谐相处,这样两性才能平等沟通、共存互补,女性才... 英国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在《一间自己的屋子》中对双性同体这一生物学术语赋予了新的内涵。她认为理想的人格模式是个体心灵中男性因素与女性因素的阴阳平衡、和谐相处,这样两性才能平等沟通、共存互补,女性才能获得话语权,超越传统意义上的"第二性",生活在"人"的范畴中,获得人的尊严,达到一种理想的生存状态。伍尔夫的这一双性同体女性观的提出,同其作为女性的自身经历及时代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其杰出的作品《到灯塔去》中,作者通过对人物莉莉和拉姆齐先生的塑造,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伍尔夫 双性同体 《到灯塔去》
下载PDF
从《纯真年代》看伊迪丝·华顿的“双性同体”文学价值观 被引量:3
16
作者 姜忠平 唐志钦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6-28,共3页
"双性同体"是英国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夫于1929在她的论著《一间自己的房间》中提出的一个重要理论观点。通过对伊迪丝·华顿1920年出版的《纯真年代》中埃伦.奥兰斯卡伯爵夫人的女权意识和纽兰·阿切尔的父权... "双性同体"是英国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夫于1929在她的论著《一间自己的房间》中提出的一个重要理论观点。通过对伊迪丝·华顿1920年出版的《纯真年代》中埃伦.奥兰斯卡伯爵夫人的女权意识和纽兰·阿切尔的父权思想的分析,本文认为华顿早具"双性同体"意识,并秉承这一理念进行文学创作,建构了自己的"双性同体"文学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迪丝·华顿 文学价值观 双性同体 女权意识 父权思想
下载PDF
“双性同体”与创造力问题──弗吉尼亚·伍尔夫女性主义诗学理论批评 被引量:11
17
作者 姜云飞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4-40,共7页
关键词 弗吉尼亚·伍尔夫 艺术创造力 女性主义 双性同体 诗学理论 创造力问题 王安忆 女性自我 莎士比亚 自我实现
下载PDF
起源与流变:论东西方神话中的“双性同体”现象 被引量:2
18
作者 林丹娅 朱郁文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3-109,共7页
"双性同体"是女性主义性别理论中一个极富特色的文化概念,近年来愈来愈频繁地出现在国内性别研究话语中,在引起人们关注与兴趣的同时,也存在着对其认识与运用的模糊与笼统。"双性同体"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有着深厚的... "双性同体"是女性主义性别理论中一个极富特色的文化概念,近年来愈来愈频繁地出现在国内性别研究话语中,在引起人们关注与兴趣的同时,也存在着对其认识与运用的模糊与笼统。"双性同体"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它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古代神话乃至宗教故事中,但其来源不同,成份与内涵比较复杂,反映着不同时期、不同民族的心理诉求与社会形态。本文拟从性别视角对其进行力所能及的考察与分析,对它之所以成为女性主义性别理论之资源提供一种认识,同时也为较为准确地认识、把握并运用此概念提供一种本源性的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性同体 性别奥秘 文化内涵
下载PDF
“双性同体”:唐宋词女性化文学品格的另一种阐释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晓骊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60-164,共5页
相比于唐宋诗,唐宋词的独特审美价值就在于其“女性化”的文学品格。借助于西方“双性同体”理论,这一文学品格的形成原因及其审美价值都可得到一定程度的合理解释。首先,男性个体对女性人格的潜在认同,即“阿尼玛”的释放是唐宋词人“... 相比于唐宋诗,唐宋词的独特审美价值就在于其“女性化”的文学品格。借助于西方“双性同体”理论,这一文学品格的形成原因及其审美价值都可得到一定程度的合理解释。首先,男性个体对女性人格的潜在认同,即“阿尼玛”的释放是唐宋词人“男子而作闺音”的内在心理动因;其次,寄托比兴的文学传统又为这一情绪的释放提供了合适的“伪装”;最后,由“双性同体”带来的性别融合成就了唐宋词人的文学创造力,使词获得了与诗歌并辔同驱的文学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性同体 “阿尼玛” 唐宋词 女性化
下载PDF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中的双性同体概念 被引量:5
20
作者 周文革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0-212,共3页
双性同体是女性主义批评的一个重要概念。本文以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中"双性同体"思想为基础,指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会跨越性别的界限,呈现双性视角;通过探讨双性同体实现所需要的条件,即基本的译者能力、与性别他/她者的换位思... 双性同体是女性主义批评的一个重要概念。本文以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中"双性同体"思想为基础,指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会跨越性别的界限,呈现双性视角;通过探讨双性同体实现所需要的条件,即基本的译者能力、与性别他/她者的换位思考和相关的理论知识,提出女性主义翻译研究发展的新方向及现实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性同体 双性视角 女性主义翻译 现实路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