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5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创双极射频技术在下面部衰老中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燕春 向英 刘新昊 《中国医疗美容》 2024年第5期39-43,共5页
目的探索无创双极射频技术在下面部和下颌缘处皮肤松弛、脂肪堆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观察2021年5月至2022年8月,因下面部和下颌缘处皮肤松弛、脂肪堆积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疗美容科行无创射频治疗的患者60例评估患者治疗... 目的探索无创双极射频技术在下面部和下颌缘处皮肤松弛、脂肪堆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观察2021年5月至2022年8月,因下面部和下颌缘处皮肤松弛、脂肪堆积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疗美容科行无创射频治疗的患者60例评估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疼痛程度、治疗后并发症。于治疗结束后3个月,评估下面部皮肤松弛和脂肪堆积改善程度。结果治疗过程中大部分患者疼痛评分均在1-3分之间。治疗过程中有8例患者出现皮下轻度瘀斑,无烫伤、神经损伤、瘢痕形成发生。治疗结束后3个月,由2名非治疗组高年资医生对患者进行治疗前及治疗后3月面部松弛程度量表评分,下面部松弛程度平均得分从治疗前4(4,5)分下降至治疗后三月的3(2,3)分(P<0.01),颈部松弛程度平均得分从治疗前5(4,5)分下降至治疗后三月的4(3,4)分(P<0.01)。下面部及颈部松弛程度治疗前后评分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轻中度下面部和下颌缘处皮肤松弛、脂肪堆积的患者无创射频技术不仅能取得较好治疗效果,同时也有无创伤、无误工期、患者满意度高等优点,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面部衰老 脂肪堆积 双极射频 无创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联合双极射频点阵治疗毛孔粗大的临床效果
2
作者 尤冠峯 谢君 吴剑波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期100-103,共4页
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PRP)联合双极射频点阵治疗毛孔粗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收治的90例毛孔粗大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PRP组(30例,PRP治疗)、双极射频点阵组(30例,双极射频点阵治疗)、联... 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PRP)联合双极射频点阵治疗毛孔粗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收治的90例毛孔粗大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PRP组(30例,PRP治疗)、双极射频点阵组(30例,双极射频点阵治疗)、联合组(30例,PRP联合双极射频点阵治疗)。比较各组临床疗效;比较各组治疗前后皮肤检测仪特征、皮肤生理功能;记录三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疗效优于PRP组、双极射频点阵组(P<0.05)。治疗后,三组斑点、红色区、毛孔、皱纹、紫外线色斑、棕色斑、油脂、黑色素、红斑、经皮水分流失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PRP组、双极射频点阵组(P<0.05);治疗后,三组纹理、水分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高于PRP组、双极射频点阵组(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PRP组、双极射频点阵组(P<0.05)。结论PRP联合双极射频点阵治疗毛孔粗大效果显著,可改善皮肤整体特征,提升皮肤生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双极射频点阵 毛孔粗大 临床效果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双极射频消融术联合人工瓣膜置换术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1
3
作者 付海林 陈国锋 +1 位作者 王国锋 汪高磊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2期19-21,共3页
目的:观察双极射频消融术联合人工瓣膜置换术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该院收治的98例重症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 目的:观察双极射频消融术联合人工瓣膜置换术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该院收治的98例重症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人工瓣膜置换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水平、入住ICU时间、住院时间、心功能指标[左心房内径(LAD)、右心房内径(RA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缩短分数(LVFS)]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入住ICU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观察组LAD、RAD水平低于对照组,LVEF、LVFS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极射频消融术联合人工瓣膜置换术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可缩短入住ICU时间和住院时间,改善心功能指标水平,效果优于单纯人工瓣膜置换术治疗,但会延长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瓣膜置换术 双极射频消融术 心脏瓣膜病 手术时间 心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面部低负压吸脂联合低能量双极射频在面部塑形和面部年轻化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郭碧薇 郭宇 +3 位作者 解慧伦 张颖 张晓峰 堵顶云 《中国医疗美容》 2023年第2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面部低负压吸脂联合低能量双极射频Facetite在面部塑形和面部年轻化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3例患者采用低负压吸脂联合低能量双极射频治疗。随访6个月,由医师和患者评价术后效果,并统计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额区吸脂14例,... 目的探讨面部低负压吸脂联合低能量双极射频Facetite在面部塑形和面部年轻化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3例患者采用低负压吸脂联合低能量双极射频治疗。随访6个月,由医师和患者评价术后效果,并统计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额区吸脂14例,单侧平均吸脂量为9.1ml;颞区吸脂6例,单侧平均吸脂量为6.1ml;颧弓区吸脂29例,单侧平均吸脂量为4.2ml;“苹果肌”区吸脂73例,单侧平均吸脂量为4.9ml;面颊区吸脂77例,单侧平均吸脂量为7.2ml;下颌区吸脂68例,单侧平均吸脂量为11.8ml。术后效果良好,医师评价和患者自评有效率皆达90%以上。术后感染1例,皮肤烫伤3例,面神经挫伤3例,其余患者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面部低负压吸脂联合低能量双极射频能改善面部脂肪堆积及面部皮肤松垂的问题,效果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负压吸脂 双极射频 面部年轻化 面部轮廓重塑
下载PDF
分层抗衰的双极射频电极阵列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宁涛 杨紫涵 +3 位作者 郭振宇 张梅 卢继珍 张榆锋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23年第4期377-383,共7页
为实现双极射频美容仪对皮下不同深度真皮组织均匀分层加热,本研究设计了一种分时三选通模式的点阵射频电极阵列。首先,以双极电极间距与加热深度之间的关系为核心进行点阵设计,实现在不同选通模式下,射频电路中不同间距双极性电极对组... 为实现双极射频美容仪对皮下不同深度真皮组织均匀分层加热,本研究设计了一种分时三选通模式的点阵射频电极阵列。首先,以双极电极间距与加热深度之间的关系为核心进行点阵设计,实现在不同选通模式下,射频电路中不同间距双极性电极对组合工作,使射频能量达到预定加热靶点位置;之后,将已剥离脂肪的新鲜猪皮固定后,使用自研的分时三选通点阵射频美容仪进行加热实验,三种点阵电极间距分别为2.00、3.84和5.57 mm。结果表明,作用于不同皮下深度组织的三种间距电极阵列,有效加热面积依次扩大,分时全选通状态下均匀加热面积可达642 mm^(2),能实现对皮下不同深度真皮组织均匀分层加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极射频 电极间距 电极阵列设计 皮肤抗衰抗皱 均匀分层加热
下载PDF
护理路径在心房颤动双极射频消融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6
作者 程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6期104-107,共4页
分析双极射频消融术(RFA)治疗心房颤动(AF)期间的路径护理应用。方法 用单双号法将50例心房颤动双极射频消融患者分为常规组、路径组,分别施以常规或路径式护理,对比效果。结果 路径组各项指标均更优(p<0.05)。结论 护理路径在RFA治... 分析双极射频消融术(RFA)治疗心房颤动(AF)期间的路径护理应用。方法 用单双号法将50例心房颤动双极射频消融患者分为常规组、路径组,分别施以常规或路径式护理,对比效果。结果 路径组各项指标均更优(p<0.05)。结论 护理路径在RFA治疗AF期间具有较好的干预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特别是护理路径以时间顺序为坐标轴,以手术为重要时间节点,使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更具调理性,应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路径 心房颤动 双极射频消融
下载PDF
双极射频消融联合二尖瓣峡部切开在瓣膜病合并房颤中的应用
7
作者 孙来龙 张松林 刘朝兵 《巴楚医学》 2023年第4期29-31,共3页
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是心血管外科常见疾病,瓣膜病后期并发房颤后可进一步导致患者心功能恶化,诱发血栓栓塞事件。常用的房颤治疗方案有药物保守治疗、内科导管消融及外科直视下消融等,而外科直视下消融是目前房颤治疗中最有效、转窦律... 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是心血管外科常见疾病,瓣膜病后期并发房颤后可进一步导致患者心功能恶化,诱发血栓栓塞事件。常用的房颤治疗方案有药物保守治疗、内科导管消融及外科直视下消融等,而外科直视下消融是目前房颤治疗中最有效、转窦律最高的手段之一。本单位对房颤消融经过多年的反复摸索及改进,发现双极射频消融联合二尖瓣峡部切开对于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的疗效较好。本文就该术式进行简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极射频消融 二尖瓣峡部 瓣膜病合并房颤
下载PDF
同期房颤双极射频消融对二尖瓣机械瓣膜置换术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4
8
作者 龚启华 张大国 +5 位作者 向道康 刘秀伦 刘小斌 范永峰 李旭 封承会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3611-3613,共3页
目的 评估同期房颤射频消融对二尖瓣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48例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合并心房纤颤患者被纳入研究.根据是否同期进行房颤双极射频消融术分为房颤双极射频消融组(n=26)和单独行二尖瓣置换组(n=22).对围术期... 目的 评估同期房颤射频消融对二尖瓣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48例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合并心房纤颤患者被纳入研究.根据是否同期进行房颤双极射频消融术分为房颤双极射频消融组(n=26)和单独行二尖瓣置换组(n=22).对围术期相关疗效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二尖瓣置换均选用机械瓣膜,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45例,左房血栓清除术10例.结果 两组患者无一例死亡,同期行房颤射频消融术组患者与单独行二尖瓣置换组患者相比较,体外循环时间及主动脉阻断时间较长(P〈0.05),但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ICU逗留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随访6~21个月,无晚期死亡,同期行房颤射频消融术组患者中3例出现房颤复发,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血栓栓塞事件;同期行房颤射频消融术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及短轴缩短率较单独行二尖瓣置换组患者明显提高(P〈0.05).结论 二尖瓣机械瓣膜置换同期施行房颤双极射频消融术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左心功能,其对患者术后早期恢复并无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纤颤 双极射频消融 二尖瓣置换 机械瓣膜 疗效
下载PDF
双极射频子宫内膜去除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前瞻性、多中心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陈丽梅 郭罗培 +10 位作者 张宏伟 汪清 高蜀君 谢锋 杜明 谢康云 徐军 曹云桂 徐灵 唐江萍 隋龙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50-754,共5页
目的:明确双极射频子宫内膜去除术(BREA)治疗异常子宫出血(AUB)的安全性、有效性和术后生存质量,评价该技术作为治疗无生育需求AUB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在上海三家医院开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择AUB患者102例进行B... 目的:明确双极射频子宫内膜去除术(BREA)治疗异常子宫出血(AUB)的安全性、有效性和术后生存质量,评价该技术作为治疗无生育需求AUB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在上海三家医院开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择AUB患者102例进行BREA,分析手术安全性、有效性,并与同期因AUB行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LAVH)的患者50例进行对照,比较围手术期各项指标,随访患者术后12~24个月月经情况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1)102例行BREA患者,平均年龄46. 2±5. 4岁,其中全身麻醉60例,局部麻醉14例,无麻醉镇痛28例。所有BREA手术顺利完成,无术中严重并发症发生。(2)与LAVH相比,BREA手术时间明显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恢复活动时间、在院时间缩短、手术费用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3)102例BREA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6. 4±5. 6月(12~24月),术后3、6、12、18、24个月AUB有效率分别为97. 1%、96. 1%、95. 0%、92. 9%、88. 4%,闭经率分别为46. 1%、47. 1%、48. 5%、47. 6%、50. 7%。61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中,术后3、6、12、18、24个月月经量有效率分别是98. 4%、95. 1%、95. 1%、88. 5%、85. 1%,痛经改善率分别为90. 2%、82. 0%、75. 4%、71. 2%、68. 1%。(4)术后1个月BREA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与LAV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6、12个月BREA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较LAVH高(P<0. 05)。结论:BREA治疗AUB安全、有效、微创,操作简便,可门诊无麻醉镇痛进行,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可推荐作为无生育需求的AUB的治疗。BREA对子宫腺肌病患者不仅可有效减少月经量,也可缓解痛经,但有效率随术后随访时间延长略有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去除术 异常子宫出血 全子宫切除术 双极射频
下载PDF
换瓣术中单极和双极射频消融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纤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大国 刘秀伦 +8 位作者 范寿年 刘小斌 范永峰 龚启华 李旭 吴大庆 曾荣 谢贵华 范贵凤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115-1117,共3页
目的回顾分析风湿性心脏病(RHD)合并心房纤颤(AF)患者在瓣膜置换术中分别应用单极射频消融(RFA)、双极RFA治疗两组AF病例,探讨两者的优缺点和临床实用价值。方法在瓣膜置换术中同期对12例患者应用国产单极RFA机按改良迷宫法行AF单极RFA... 目的回顾分析风湿性心脏病(RHD)合并心房纤颤(AF)患者在瓣膜置换术中分别应用单极射频消融(RFA)、双极RFA治疗两组AF病例,探讨两者的优缺点和临床实用价值。方法在瓣膜置换术中同期对12例患者应用国产单极RFA机按改良迷宫法行AF单极RFA治疗(A组);对70例患者应用进口双极RFA系统按改良迷宫方法行AF双极RFA治疗(B组)。结果 A组随访22~30个月无死亡,10例(83%)恢复维持窦性心律,2例(17%)AF复发。B组随访10~50个月恢复维持窦性心律61例(87%),房扑心律3例4.2%,AF复发6例(8.5%)。结论双极RFA较单极RFA治疗RHD合并AF,恢复窦性心律成功率高,安全可靠、省时,有利于心肌保护,易于操作推广,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病 心房颤动 单极消融 双极射频消融
下载PDF
瓣膜置换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合并心房颤动的早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陈林 肖颖彬 +5 位作者 陈柏成 马瑞彦 程伟 郝嘉 秦川 文仁国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2年第2期141-144,共4页
目的分析瓣膜置换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合并心房颤动的早期疗效。方法2006年9月至2011年5月,124例患者接受瓣膜置换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其中男性36例,女性88例,年龄29-69岁,房颤时间1-12年,左心房直径为43-82(57.48±15... 目的分析瓣膜置换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合并心房颤动的早期疗效。方法2006年9月至2011年5月,124例患者接受瓣膜置换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其中男性36例,女性88例,年龄29-69岁,房颤时间1-12年,左心房直径为43-82(57.48±15.14)mm。全部患者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先行双极射频消融手术,124例患者中同期接受二尖瓣置换103例、双瓣膜置换21例。另外,同期血栓清除术17例、三尖瓣成型41例(包括16例使用成型环),术毕均置人心外膜临时起搏器。记录术前,手术当日,出院时,出院后6个月、12个月心电图。结果返监护室后窦性心律113例(91.13%),交界性心律7例(5.64%),房颤4例(3.23%)。手术死亡1例(0.8%),123例痊愈出院。出院时窦性心律105例(85.37%),交界性心律4例(3.25%),房扑4例(3.25%),房颤10例(8.13%)。术后6个月内常规口服胺碘酮200mg,1次/d。术后6个月后窦性心律转为房颤1例,房颤转为窦性心律4例,房扑转为窦性心律3例,窦性心动过缓2例。结论瓣膜置换术联合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合并房颤,操作简单、安全,早期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改良迷宫手术 双极射频消融术 风湿性心脏病 瓣膜置换
下载PDF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置换同期房颤双极射频消融手术前后血清NT-proBNP水平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正刚 刘小斌 +5 位作者 向道康 龚启华 张大国 朱西安 罗洪波 高鲁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3535-3536,共2页
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是近年来最受关注的心血管功能性标志物,研究发现NT-Pro BNP与心房颤动(AF)的发生、发展及其预后预测密切相关[1]。本研究通过测定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合并AF患者手术前后血清NT-pro BNP的变化,探讨其临床... 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是近年来最受关注的心血管功能性标志物,研究发现NT-Pro BNP与心房颤动(AF)的发生、发展及其预后预测密切相关[1]。本研究通过测定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合并AF患者手术前后血清NT-pro BNP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病 NT-proBNP 二尖瓣置换 水平变化 双极射频 利钠肽 预后预测 心功能 心房颤动 窦性心律组
下载PDF
双极射频电热固缩治疗前交叉韧带松弛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雪松 冯华 +2 位作者 洪雷 张辉 朱以明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7-23,共7页
目的:对15例前交叉韧带双极射频电热固缩治疗进行回顾性研究,评估其临床疗效。方法:从2000年1月至2005年1月采用双极射频对16例前交叉韧带松弛的患者进行电热固缩治疗。完整随访者15例,男性11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29岁。12例前交叉韧带... 目的:对15例前交叉韧带双极射频电热固缩治疗进行回顾性研究,评估其临床疗效。方法:从2000年1月至2005年1月采用双极射频对16例前交叉韧带松弛的患者进行电热固缩治疗。完整随访者15例,男性11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29岁。12例前交叉韧带部分损伤,3例为自体绳肌重建术后。电热射频设备输出功率为284W,组织内作用温度为65℃。术后患者采用支具制动,康复计划与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基本相同。结果:随访时间平均15·6个月(4~25个月)。Lysholm评分,术前74·27±5·51分(66~84分),术后3个月89·6±7·11分(72~99分),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最终评分83·33±11·81分(56~95分),虽仍显著高于术前评分(P<0·05),但与术后3个月比较有所降低。KT-1000测量结果,术前两侧胫骨前移差值为5·47mm±1·61mm(3·5mm^10mm),术后3个月为2·67mm±1·35mm(2~7mm),与术前测量值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最终测量结果为3·8mm±1·96mm(2~9mm),虽仍显著低于术前测量值(P<0·05),但较术后3个月有所增加。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术后并发症。2例患者(13·3%)术后失效,接受了二期重建手术。结论:电热固缩治疗前交叉韧带松弛可获得较好的短期主、客观疗效,但长期随访疗效有所下降。建议慎重选择手术适应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松弛 双极射频 电热固缩
下载PDF
改良迷宫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的早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邓元子 李韬 +3 位作者 胡楝 刘超 余观水 曹永科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434-436,共3页
目的:分析瓣膜置换同期行改良迷宫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合并心房颤动的早期疗效。方法: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39例患者在瓣膜置换术同期采用双极射频消融系统,取改良迷宫手术路径治疗心房颤动。其中男性16例,女性23例,年龄23~69岁,二尖... 目的:分析瓣膜置换同期行改良迷宫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合并心房颤动的早期疗效。方法: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39例患者在瓣膜置换术同期采用双极射频消融系统,取改良迷宫手术路径治疗心房颤动。其中男性16例,女性23例,年龄23~69岁,二尖瓣置换28例,双瓣膜置换11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型26例(包括5例使用成型环)。记录术前,术后当日,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3个月心电图分析早期疗效。并取同期同一医师单纯瓣膜置换手术89例作为对比。结果:同期射频消融术组出院时窦性心律34例,3例仍为心房颤动,房颤消除率为87.1%。术后予胺碘酮治疗3个月。出院后3个月窦性心律35例,心房颤动消除率为89.7%。对比单纯瓣膜置换组在体外循环时间、术后前3 d胸腔积液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手术并发症无增加。结论:改良迷宫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合并心房颤动安全、简便,早期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改良迷宫手术 双极射频消融术 瓣膜置换
下载PDF
直视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心瓣膜病合并慢性心房颤动 被引量:6
15
作者 姚建民 赵向东 +4 位作者 肖志斌 陆龙 庞中一 崔振田 刘静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315-316,共2页
目的介绍直视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心瓣膜病合并慢性心房颤动(AF)的初步体会,探讨控制慢性AF的有效方法。方法2005年5月至2007年11月,对23例心瓣膜病合并慢性AF患者采用直视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在常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进行右心房的消融... 目的介绍直视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心瓣膜病合并慢性心房颤动(AF)的初步体会,探讨控制慢性AF的有效方法。方法2005年5月至2007年11月,对23例心瓣膜病合并慢性AF患者采用直视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在常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进行右心房的消融,然后在中度低温心脏停搏下做左、右肺静脉口和左心耳的消融隔离,最后行心瓣膜置换术。结果射频消融时间18~26min。术后因特发性血小板减少致消化道大出血住院死亡1例,生存的22例患者随访3~30个月,出院时、3个月、1年和2年窦性心律转复率分别是81.8%、86.4%、82.4%和77.8%,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病窦综合征和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直视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心瓣膜病合并慢性AF操作简单、效果满意、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双极射频消融术 心瓣膜病 心瓣膜置换术
下载PDF
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室壁瘤相关性室性心律失常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琴 刘长城 +4 位作者 于洋 李京倖 杨俊峰 韦华 顾承雄 《中国医药》 2017年第5期695-697,共3页
目的探讨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室壁瘤相关性室性心律失常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9月至2014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外六病房共14例接受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室壁瘤成形术联合双极射频消融的患者,比较手术... 目的探讨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室壁瘤相关性室性心律失常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9月至2014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外六病房共14例接受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室壁瘤成形术联合双极射频消融的患者,比较手术前后患者心率变异性。结果患者手术前与手术后相邻正常心率周期相差值〉50ms的个数所占的百分比、相邻正常心率周期相差值均方的平方根、24h内全部正常心率周期计算的标准差、每5分钟平均RR间期计算的标准差比较[2.5%(1.0%,6.0%)比3.O%(2.0%,5.0%)、63.0(40.0,93.0)ms比58.5(29.0,87.0)ms、43.0(35.0,63.0)ms比48.0(35.0,65.0)ms、98.5(91.0,125.0)ms比100.0(92.0,126.0)ms](均P〉0.05)。结论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室壁瘤相关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方法在术后早期对心率变异性无明显影响,其机制及远期影响尚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心律失常 心脏室壁瘤 双极射频消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心率变异性
下载PDF
心瓣膜置换术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 被引量:7
17
作者 陈光献 唐白云 +3 位作者 张希 王治平 刘海 吴钟凯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65-67,共3页
目的总结心内直视下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手术治疗心房颤动(AF)的临床经验,探讨该手术方法的效果。方法2007年12月至2008年2月在心内直视手术下同期采用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手术治疗AF患者11例,男3例,女8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40.36岁。术... 目的总结心内直视下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手术治疗心房颤动(AF)的临床经验,探讨该手术方法的效果。方法2007年12月至2008年2月在心内直视手术下同期采用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手术治疗AF患者11例,男3例,女8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40.36岁。术前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11例,合并关闭不全5例,左心房血栓3例。采用Atricure双极射频消融系统,按照迷宫手术线路分别经房间沟路径行心内膜射频消融术,同期完成相应的心脏手术。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射频消融手术时间22~50min,平均30.55min。术后无死亡患者,术后当天有7例(63.64%)转为窦性心律。11例患者均顺利出院。出院后随访1个月以上,10例(90.91%)转为窦性心律。结论心内直视下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手术治疗AF简单、有效,短期临床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双极射频消融术 心瓣膜置换术
下载PDF
二尖瓣置换术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及术前危险因素与术后转律的关系 被引量:7
18
作者 吴毓优 吕鹏飞 +1 位作者 高炳玉 刘苏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17期2848-2850,共3页
目的探讨二尖瓣置换术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及术前危险因素与术后转律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心胸外科接诊的49例二尖瓣膜疾病合并房颤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4例。观察组患者实施二尖瓣... 目的探讨二尖瓣置换术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及术前危险因素与术后转律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心胸外科接诊的49例二尖瓣膜疾病合并房颤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4例。观察组患者实施二尖瓣置换术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对照组患者则仅行二尖瓣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辅助呼吸时间、入住ICU时间及住院时间;分析影响患者手术的因素;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窦性心律转复情况及患者术后对疗效的自我评测结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主动脉阻断时间[(62.1±12.1)min vs(34.7±7.9)min]、辅助呼吸时间[(6.1±1.2)h vs(4.3±1.1)h]及体外循环时间[(91.1±7.0)min vs(62.5±11.3)min]比较,观察组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入住ICU时间和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房颤病程、左心房内径和左心室舒张末容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时窦性心律转复率分别为76.0%和60.0%,对照组分别为41.7%和25.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年心功能改善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063 7,P=0.039 0<0.05)。结论二尖瓣置换术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能降低术前危险因素,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房颤转复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置换术 双极射频消融 房颤 术前危险 术后转律
下载PDF
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心房纤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9
作者 林宇 王侃 +3 位作者 阮新民 胡佳心 杜俊峰 郑远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57-959,共3页
目的评价瓣膜替换并双极射频消融手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病变合并慢性心房纤颤(AF)的安全性和疗效以及影响手术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7例确诊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慢性AF患者采用直视下瓣膜置换并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对其进... 目的评价瓣膜替换并双极射频消融手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病变合并慢性心房纤颤(AF)的安全性和疗效以及影响手术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7例确诊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慢性AF患者采用直视下瓣膜置换并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射频消融时间(24.6±3.0)min。术毕17位患者均转为窦性心律或交界性心律(其中窦性心律10例,交界性心律7例),无死亡病例。(2)术后常规予以胺碘酮控制心律,术后住院时间(18.9±5.9)d。17例患者术后复查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左室收缩功能正常,均无左房血栓形成。本组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包压塞、充血性心力衰竭及栓塞等并发症发生。(3)出院后随访(18.1±7.4)个月,随访率100%,17例患者中经复查心电图或24 h动态心电图提示2例AF复发,2例转为心房扑动,余13例(76.47%)为窦性心律(9例)或交界性心律(4例),全组患者无死亡。结论直视下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慢性AF操作简便、效果满意,且无严重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病 双极射频消融 心房纤颤
下载PDF
心脏瓣膜手术同时双极射频消融手术治疗心房颤动 被引量:6
20
作者 周继梧 肖连波 +6 位作者 安淑芬 白川盟 张玉辉 张楠 李国靖 宋书田 杨明 《河北医药》 CAS 2010年第6期698-699,共2页
目的评价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AF)心内直视下双极射频消融治疗的手术效果。方法2006年3月至2008年12月风湿性心脏病患者20例接受瓣膜置换术加双极射频消融改良迷宫Ⅲ型手术治疗。结果术后窦性心律14例(70%),AF心律3例(15%),结性和... 目的评价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AF)心内直视下双极射频消融治疗的手术效果。方法2006年3月至2008年12月风湿性心脏病患者20例接受瓣膜置换术加双极射频消融改良迷宫Ⅲ型手术治疗。结果术后窦性心律14例(70%),AF心律3例(15%),结性和起搏心律3例(15%)。平均随访18.2个月,84.2%(16/19)维持窦性心律,10.5%(2/19)为AF心律。结论风湿性心脏病合并AF术中双极射频消融治疗,术后长期窦性心律维持率较高,双极射频消融手术作为心脏手术的附加手术具有安全、省时、治疗AF效果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病 心房颤动 双极射频消融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