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8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类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双眼视功能差异分析
1
作者 李锦玉 孙斌 +2 位作者 杨春华 齐东来 姜善好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44-548,共5页
目的比较植入不同类型人工晶状体(IOL)后双眼视功能的差异。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3年6月于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63例(126眼)为研究对象,其中双眼均植入单焦点IOL患者22例(44眼... 目的比较植入不同类型人工晶状体(IOL)后双眼视功能的差异。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3年6月于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63例(126眼)为研究对象,其中双眼均植入单焦点IOL患者22例(44眼)为单焦点组,双眼分别植入单焦点和多焦点IOL患者21例(42眼)为混合组,双眼均植入多焦点IOL患者20例(40眼)为多焦点组,选择同期本院健康体检中心生理性老视受试者22例(44眼)作为对照组。术后随访3个月,记录并对比4组受试者双眼裸眼远视力(UDVA)、裸眼近视力(UNVA)、离焦曲线、调节幅度(AMP)、正相对调节(PRA)、负相对调节(NRA)、调节反应(BCC)、调节性集合/调节比值(AC/A)、集合近点(NPC)破裂点、远/近距离正融像性聚散(PFV)和负融像性聚散(NFV)破裂点以及立体视。结果随访3个月,4组受试者UD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焦点组和混合组患者的UNVA优于对照组和单焦点组(均为P<0.05)。混合组和多焦点组患者离焦曲线呈双峰状。4组受试者的AMP、NRA、PRA和BCC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4组受试者的AC/A和远距离NFV、PFV破裂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NPC破裂点和近距离NFV、PFV破裂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4组受试者间远距离立体视正常人数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组患者近距离立体视正常人数占比显著低于其他3组受试者(均为P<0.05)。结论多焦点IOL能够有效改善白内障患者术后UDVA和UNVA,双眼植入多焦点IOL有利于白内障患者术后在远距离和近距离条件下双眼视功能的重建,双眼混合植入单焦点和多焦点IOL短期内可影响患者近距离立体视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 功能 离焦曲线 双眼视功能
下载PDF
在校大学生近视性屈光参差双眼视功能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丝雨 冯丹 +1 位作者 邓韫 许程程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24年第3期98-101,共4页
目的:对18~22岁在校大学生中的近视性屈光参差者进行双眼视功能检查,以研究不同程度的屈光参差患者双眼视功能是否存在障碍,并对其异常程度进行评估和比较,探讨如何合理有效地改善其双眼异常的协动参数,提高屈光参差患者的视觉质量。方... 目的:对18~22岁在校大学生中的近视性屈光参差者进行双眼视功能检查,以研究不同程度的屈光参差患者双眼视功能是否存在障碍,并对其异常程度进行评估和比较,探讨如何合理有效地改善其双眼异常的协动参数,提高屈光参差患者的视觉质量。方法:收集低度近视性屈光参差组(1.00D≤双眼等效球镜差值<2.50D)、高度近视性屈光参差组(双眼等效球镜差值≥2.50D)及对照组(双眼等效球镜差值<1.00D),每组各5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节幅度、调节灵活度和立体视锐度三项双眼视功能检查。结果:三组调节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99,P=0.820);调节灵活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038,P<0.001),并且近视性屈光参差度数越高,调节灵活度越低;立体视锐度在对照组、低度近视性屈光参差组及高屈光参差组正常的比率分别为96%、82%、48%,三组卡方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近视性屈光参差的程度加大,对双眼视功能的损害也随之加重。尽管调节幅度没有差异,但调节灵活度和立体视锐度均出现有意义的统计学差异,表明双眼视功能参数的改变与近视性屈光参差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屈光参差 双眼视功能 调节 立体
下载PDF
浅析近视合并调节及双眼视功能异常致视疲劳的诊治
3
作者 边忠华 关少伟 +1 位作者 王雪瑶 盛倩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3年第12期1155-1159,共5页
近视合并调节及双眼视功能异常所致视疲劳,属复合因素致病。临床症状复杂多变,不典型者较多,不易明确诊断,继而不能给予有效的对因治疗,临床疗效往往欠佳。本文详细阐述了调节灵敏度不足、调节痉挛和调节不足继发集合不足所致视疲劳的... 近视合并调节及双眼视功能异常所致视疲劳,属复合因素致病。临床症状复杂多变,不典型者较多,不易明确诊断,继而不能给予有效的对因治疗,临床疗效往往欠佳。本文详细阐述了调节灵敏度不足、调节痉挛和调节不足继发集合不足所致视疲劳的临床诊断及鉴别,总结了相应的视觉训练方法,并简要介绍训练步骤。基于此类患者多具有眼、全身因素与精神、心理因素相互交织的特点,为了发挥中医药整体辨证的优势,在西医对因治疗的同时进行中医药辨证论治,予以口服中药汤剂或配合中医非药物疗法治疗,临床疗效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 双眼视功能异常 觉训练 疲劳 肝劳
下载PDF
角膜塑形镜对间歇性外斜视合并近视患者术后双眼视功能重建的效果 被引量:2
4
作者 尹瑞梅 刘永华 张劭茹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760-1763,共4页
目的:探讨配戴角膜塑形镜对间歇性外斜视合并近视性屈光不正患者术后双眼视功能重建的效果。方法:前瞻性对照研究。选取2019-06/2020-12期间我院手术治疗的间歇性外斜视合并近视患者60例120眼,根据家属和患者的意愿,分别将术后配戴角膜... 目的:探讨配戴角膜塑形镜对间歇性外斜视合并近视性屈光不正患者术后双眼视功能重建的效果。方法:前瞻性对照研究。选取2019-06/2020-12期间我院手术治疗的间歇性外斜视合并近视患者60例120眼,根据家属和患者的意愿,分别将术后配戴角膜塑形镜和单焦框架眼镜的患者分为治疗组(A组30例60眼)和对照组(B组30例60眼),随访时间6mo。分别于术前、术后6mo观察两组患者的同视机三级视功能、Titmus近立体视功能。结果:术前,A组与B组各观察指标均无差异(P>0.05)。术后6mo,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术后眼位得到矫正的同时,双眼视功能获得明显改善;A组在融合范围、近立体视功能方面均优于B组(P<0.05),两组同时视、同视机立体视功能均无差异(P>0.05)。结论:间歇性外斜视术后患者双眼视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配戴角膜塑形镜能够有效改善间歇性外斜视合并近视患者术后的双眼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性外斜 角膜塑形镜 双眼视功能 术后效果
下载PDF
双眼视觉训练在间歇性外斜视患儿术后双眼视功能重建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5
作者 黄紫燕 郑巍 +1 位作者 王婉珠 倪连红 《医疗装备》 2023年第14期44-45,49,共3页
目的 探讨双眼视觉训练在间歇性外斜视患儿术后双眼视功能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医院收治的112例符合手术治疗指征的间歇性外斜视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6例。所有患儿... 目的 探讨双眼视觉训练在间歇性外斜视患儿术后双眼视功能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医院收治的112例符合手术治疗指征的间歇性外斜视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6例。所有患儿采用相同术式治疗,术后,对照组不进行双眼视觉训练,试验组进行双眼视觉训练。比较两组视功能(同时视功能、融合功能及立体视功能)、斜视、眼位情况。结果 术后1周,两组同时视功能、融合功能及立体视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试验组同时视功能、融合功能及立体视占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斜视度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试验组斜视度数≤30△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3个月,试验组正位占比高于对照组,欠矫、过矫占比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眼视觉训练在间歇性外斜视患儿术后双眼视功能重建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不仅可改善视功能、斜视情况,还可降低眼位回退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眼觉训练 间歇性外斜 双眼视功能重建
下载PDF
不同屈光手术对双眼视功能效果分析
6
作者 梁艳青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8期89-92,共4页
研究不同屈光手术对双眼视功能的影响。方法 2020年6月~2022年6月在本院进行近视眼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患者均实施准分子激光术,依据交替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和观察组(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下磨镶术),比较2组手... 研究不同屈光手术对双眼视功能的影响。方法 2020年6月~2022年6月在本院进行近视眼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患者均实施准分子激光术,依据交替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和观察组(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下磨镶术),比较2组手术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的视觉质量评分均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特别是密切注视评分均升高,而眼干、暗适应、炫光等评分较术前减少。结论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下磨镶术治疗近视眼的效果显著,术后3个月逐步恢复,但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下磨镶术对高阶像差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光手术 双眼视功能 高阶像差 双眼调节灵敏度
下载PDF
融合功能训练对间歇性外斜视术后双眼视功能重建的价值 被引量:14
7
作者 曾思明 闫玉梅 +2 位作者 陈琦 李敏 赖云珍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958-960,共3页
目的:探讨用同视机进行融合功能训练对间歇性外斜视术后患者双眼视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间歇性外斜视术后患者8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同视机进行融合功能训练,观察术后7,30,180,540d的融合功能和立体视并比较分析。结果:... 目的:探讨用同视机进行融合功能训练对间歇性外斜视术后患者双眼视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间歇性外斜视术后患者8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同视机进行融合功能训练,观察术后7,30,180,540d的融合功能和立体视并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融合功能恢复率达88%,高于对照组的60%(P<0.05);治疗组训练前后融合范围恢复比较,训练后融合范围明显提高;同视机检查治疗组立体视恢复率达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P<0.05);Titmus立体图检查治疗组立体视恢复率达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同视机对间歇性外斜视术后的患者进行融合功能训练对提高融合功能和双眼视功能的重建是有帮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斜 融合 双眼视功能 间歇性外斜 双眼视功能 功能训练 术后患者 功能重建 机检查 价值 融合功能 Titmus
下载PDF
不同手术年龄间歇性外斜视术后双眼视功能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3
8
作者 刘育榕 赵林 +2 位作者 李添天 吴晓璇 于健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25-327,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年龄的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术后双眼视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选取2016-01/2018-01在我科住院行斜视矫正术的间歇性外斜视患者172例,其中男95例,女77例,年龄3~32岁(平均11.4±1.5)岁。间歇性外斜视患者均为基本型。根...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年龄的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术后双眼视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选取2016-01/2018-01在我科住院行斜视矫正术的间歇性外斜视患者172例,其中男95例,女77例,年龄3~32岁(平均11.4±1.5)岁。间歇性外斜视患者均为基本型。根据手术年龄分为两组:≤9岁组(90例)和>9岁组(82例)。术前和术后1、7d,1、3mo,采用同视机检查双眼视功能,Titmus检查近立体视。结果:≤9岁组患者的同时视功能、融合功能、融合范围、远立体视、近立体视随术后时间的增长恢复效果优于>9岁组患者(P<0.05)。结论:间歇性外斜视患者建议在9岁前手术治疗,尽早手术有利于术后双眼视功能更好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性外斜 不同年龄 双眼视功能
下载PDF
间歇性外斜视术后双眼视功能训练 被引量:9
9
作者 邱辉 李心瑶 +2 位作者 李洪阳 王欣玲 张劲松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0年第8期1522-1523,共2页
目的:观察双眼视功能训练对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术后重建三级视功能的作用。方法:间歇性外斜视术后患者121例,随机分为训练组与对照组。斜视术后训练组采用双眼视功能训练软件进行三级视功能训练,对照组不进行训练。对所有患者术前、术后1w... 目的:观察双眼视功能训练对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术后重建三级视功能的作用。方法:间歇性外斜视术后患者121例,随机分为训练组与对照组。斜视术后训练组采用双眼视功能训练软件进行三级视功能训练,对照组不进行训练。对所有患者术前、术后1wk及术后12mo进行三级视功能检查。所得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比较两组术后12mo的眼位回退率。结果:训练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术后12mo训练组三级视功能形成者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mo训练组眼位回退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眼视功能训练有助于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术后恢复与重建三级视功能,三级视功能的恢复有利于降低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术后眼位回退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眼视功能 间歇性外斜
下载PDF
增视能训练软件对儿童共同性斜视术后双眼视功能重建的探讨 被引量:12
10
作者 邱芳芳 叶梅 +1 位作者 李惠玲 庄建福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7年第12期69-71,共3页
目的探讨增视能训练软件对儿童共同性斜视术后双眼视功能的恢复与重建作用。方法将84例5-12岁共同性斜视术后,视力≥0.8,斜视矫正治愈的儿童,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治疗组应用国家医疗保健器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制的增视能... 目的探讨增视能训练软件对儿童共同性斜视术后双眼视功能的恢复与重建作用。方法将84例5-12岁共同性斜视术后,视力≥0.8,斜视矫正治愈的儿童,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治疗组应用国家医疗保健器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制的增视能训练软件进行训练,对照组未进行训练,两组对象均应用同视机及Titmus立体视觉检查图检查,检查术后治疗前及治疗后1年的同视机双眼视三级功能和近立体视功能,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增视能训练软件训练后的治疗组有三级功能的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具有不同程度近立体视觉者也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增视能训练软件对儿童共同性斜视术后进行双眼视功能训练,显著改善了双眼视功能,有助于双眼视功能的恢复与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共同性斜 双眼视功能
下载PDF
近视性屈光参差对双眼视功能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海英 赵堪兴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59-563,共5页
背景正常的双眼视功能有赖于调节、集合等眼动参数的相互协调,屈光参差眼由于物像不等等因素的存在,会引起双眼视功能的相应变化,了解双眼视功能参数的变化有助于确定屈光参差的合理矫治方案。目的研究近视性屈光参差对双眼视功能参... 背景正常的双眼视功能有赖于调节、集合等眼动参数的相互协调,屈光参差眼由于物像不等等因素的存在,会引起双眼视功能的相应变化,了解双眼视功能参数的变化有助于确定屈光参差的合理矫治方案。目的研究近视性屈光参差对双眼视功能参数的影响。方法收集天津市眼科医院和天津职业大学验光配镜中心就诊的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70例,患者双眼等效球镜差≥1.0D,矫正视力≥0.8,排除有各种显性斜视、屈光间质混浊、眼底疾病、眼外伤、眼手术史等器质性病变患者。受试者按照双眼屈光参差程度的不同分为低度屈光参差组和中高度屈光参差组,低度屈光参差组为1.0D≤双眼等效球镜差〈2.5D,中高度屈光参差组双眼等效球镜差≥2.5D。同期选取双眼等效球镜差〈1.0D的患者35例作为无屈光参差组。所有受试者完全矫正屈光参差后检查双眼视功能参数,包括综合验光仪检查、Worth四点检查法评价双眼视功能、远近距水平眼位测量检测调节力、融合交叉圆柱镜(FCC)法测量调节功能、旋转棱镜法测量集合功能、立体视检查图测定立体视。结果所有受试者屈光参差完全矫正后显示,无屈光参差组Worth四点检查的检出率为94.3%,低度屈光参差组为80.o%,中高度屈光参差组为60.o%,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137,P〈0.05),其中中高度屈光参差组四点的检出率低于无屈光参差组和低度屈光参差组,而五点的检出率高于无屈光参差组和低度屈光参差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组间远距离水平隐斜度的正常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489,P=0.344);3个组近距离水平隐斜度的正常检出率分别为65.7%、42.9%及3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45,P〈0.05)。无屈光参差组、低度屈光参差组和中高度屈光参差组立体视的正常检出率分别为91.4%、77.1%和54.3%,呈现出依次下降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863,P=0.002),其中无屈光参差组与低度屈光参差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696,P〉0.05),无屈光参差组与中高度屈光参差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208,P〈0.05)。与无屈光参差组比较,中高度屈光参差组远距离水平隐斜视、调节集合/调节(AC/A)值、负相对调节(NRA)、正相对调节(PRA)、调节幅度、双眼调节滞后量的改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屈光参差全矫后,中高度屈光参差组立体视、Worth四点及近距离眼位的正常检出率下降,其余双眼视功能参数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光参差 双眼视功能
下载PDF
青少年近视进展与双眼视功能缺损关系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孙国荣 陈忠飞 +3 位作者 石秋梅 刘珍珍 褚航 张阳 《临床眼科杂志》 2018年第3期259-261,共3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近视进展与双眼视功能缺损的关系方法。方法选择在沧州眼科医院小儿眼科门诊2016年4月至2017年6月就诊的8~14岁的青少年近视患者共104例,比较患者初诊时和1年后复诊时的屈光度和眼轴变化,根据变化幅度分为:A组(近视进展慢... 目的探讨青少年近视进展与双眼视功能缺损的关系方法。方法选择在沧州眼科医院小儿眼科门诊2016年4月至2017年6月就诊的8~14岁的青少年近视患者共104例,比较患者初诊时和1年后复诊时的屈光度和眼轴变化,根据变化幅度分为:A组(近视进展慢组,屈光度增加≤0.5~0.75 D;眼轴增长<0.3 mm/年)和B组(近视进展快组,屈光度增加≥1.0 D;眼轴增长0.3 mm/年)。然后对104例近视眼儿童进行视感知觉功能的检查(包括知觉眼位检查,立体视功能检查)。结果 104例,A组(屈光度增加≤0.5~0.75 D;眼轴增长<0.3mm/年)51例,占49.04%;B组(屈光度增加≥1.0 D;眼轴增长0.3 mm/年)53例,占50.96%。A组近距离知觉眼位水平偏移度平均值为57.62像素,B组近距离眼位水平偏移度平均值为100.52像素,采用SPSS person相关性分析得出两组变量的P值为0.043(P<0.05),A组的51例患者中有12例患者存在随机点动态立体视缺损,百分比为23。5%。而B组的53例患者中有36个患者存在随机点动态立体视缺损,百分比为67.9%。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近视眼度数的发展与认知感觉功能有着密切关联。用修复认知感觉功能缺损能改善近视眼儿童近视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知觉功能 近距离知觉眼位 双眼视功能
下载PDF
儿童眼外伤76例双眼视功能的观察(英文)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玲 刘桂香 +1 位作者 许之娟 张爱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954-957,共4页
目的:测定76例经治疗后的眼外伤儿童立体视训练前后双眼视功能,评价双眼视功能训练对眼外伤儿童立体视的影响。方法:收集2006-01/2009-12期间在我院诊治的儿童眼外伤76例76眼,进行一期修复后,即进行双眼视功能训练。使用AIT-1000同视机... 目的:测定76例经治疗后的眼外伤儿童立体视训练前后双眼视功能,评价双眼视功能训练对眼外伤儿童立体视的影响。方法:收集2006-01/2009-12期间在我院诊治的儿童眼外伤76例76眼,进行一期修复后,即进行双眼视功能训练。使用AIT-1000同视机检查眼外伤儿童训练前后融合和远立体视功能,使用Titmus立体图检查近立体视功能。结果:训练前无双眼视功能者26眼(34%),训练后无双眼视功能者16眼(21%);训练前有融合功能者27眼(35%),训练后有融合功能者48眼(63%);训练前有远立体视功能者23眼(30%),训练后有远立体视功能者29眼(38%),训练前有近立体视功能者14眼(18%),训练后有33眼(43%)。经统计分析,双眼视功能在训练前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眼外伤儿童及时行双眼视功能训练,有助于重建患儿的双眼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外伤 儿童 双眼视功能 功能训练
下载PDF
婴幼儿期外斜视术后眼位及双眼视功能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4
作者 姚雪辉 张士宏 丁洁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9期1777-1779,共3页
目的:研究影响婴幼儿期外斜视术后眼位及双眼视功能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于我院眼科住院诊治行外斜视矫正术的患儿90例,收集其相关临床资料并术后回访1a,分析其影响术后眼位及双眼视功能的相关因素,包括发病年龄、斜视类型、手术年龄... 目的:研究影响婴幼儿期外斜视术后眼位及双眼视功能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于我院眼科住院诊治行外斜视矫正术的患儿90例,收集其相关临床资料并术后回访1a,分析其影响术后眼位及双眼视功能的相关因素,包括发病年龄、斜视类型、手术年龄、就诊年龄、手术前远立体视功能、手术前近立体视功能、手术后眼位等。结果: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斜视类型、远期眼位、术前同视机立体视功能是婴幼儿期外斜视术后眼位及双眼视功能的影响因素(P<0.05),而性别、发病年龄、手术年龄、术前Timus立体视功能、斜视临床分型不是婴幼儿期外斜视术后眼位及双眼视功能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婴幼儿期行外斜视术的斜视类型、远期眼位、术前同视机立体视功能是影响术后眼位及双眼功能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术后恢复的患儿眼位及双眼视功能提供一定的治疗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斜 婴幼儿 眼位及双眼视功能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双眼视功能训练在手术矫治近视性屈光参差后的作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何芳 宋玮琼 +2 位作者 周娜 杜玲芳 李国桥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32期576-577,共2页
目的观察双眼视功能训练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屈光参差性近视后的作用。方法回顾接受LASIK手术的屈光参差(两眼屈光参差≥2.50D)患者30例(54眼)。应用博士伦217-Z100型准分子激光机行LASIK手术,随访12~24个月,平均(13.2&... 目的观察双眼视功能训练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屈光参差性近视后的作用。方法回顾接受LASIK手术的屈光参差(两眼屈光参差≥2.50D)患者30例(54眼)。应用博士伦217-Z100型准分子激光机行LASIK手术,随访12~24个月,平均(13.2±4.3)个月。手术前后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SCVA)以及双眼视功能。结果术后1周所有患者裸眼视力(UCVA)均明显提高,但屈光度较高眼的裸眼视力与度数低着相差2行以上者有19例(63.33%),相差1行者有6例(20%);经1-2周双眼视功能训练后,裸眼视力相差2以上者有2例(6.67%),相差1行者4例(13.33%)均较前有所提高(P=0.039)。手术前、后存在同时视、融合、远立体视正常者分别为22例、28例,6例、28例,3例、19例;所有患者术后经过1~2周双眼视功能训练后同时视、融合、远立体视者分别为30例、30例、22例(P=0.018)差异明显。结论双眼视功能训练在LASIK治疗近视性屈光参差术后,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裸眼视力,并对其双眼视功能的恢复也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眼视功能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屈光参差
下载PDF
甲状腺相关眼病限制斜视手术后双眼视功能重建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辉 张玥 +2 位作者 刘玉华 李东辉 胡伯越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47-749,共3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相关眼病限制斜视手术后双眼视功能重建规律。方法对30例甲状腺相关眼病限制斜视患者手术前、后行双眼视功能检查并进行比较。结果30例患者手术前斜视度为20~80Δ,手术后2~12Δ。双眼视功能检查,手术前有重合点的19例(6... 目的探讨甲状腺相关眼病限制斜视手术后双眼视功能重建规律。方法对30例甲状腺相关眼病限制斜视患者手术前、后行双眼视功能检查并进行比较。结果30例患者手术前斜视度为20~80Δ,手术后2~12Δ。双眼视功能检查,手术前有重合点的19例(63.3%)、无重合点的11例(36.7%);手术后有重合点的28例(93.3%)、无重合点的2例(6.7%)。手术前融合范围0~120,平均(6.1±4.7)0;手术后融合范围0~300,平均(14.4±5.1)0,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手术前有立体视觉的9例(30%)、无立体视觉的21例(70%);手术后有立体视觉的22例(73.3%)、无立体视觉的8例(26.7%)。立体视锐度手术前≤60″无、手术后增至4例;手术前80~200″2例、手术后增至6例;手术前300~800″4例、手术后增至10例,立体视锐度手术前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甲状腺相关眼病限制斜视手术治疗在改善眼位的同时,双眼视功能得以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手术 双眼视功能
下载PDF
调节和双眼视功能检查在评估民航飞行员双眼视功能异常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伍叶 张珍 +5 位作者 唐雪林 傅方 李琦 姚华 谭立倩 刘陇黔 《临床眼科杂志》 2020年第1期66-68,共3页
目的评估民航飞行员的调节和双眼视功能来探讨民航飞行员的功能性异常视觉。方法于2015年9月总共纳入297例民航飞行员,所有飞行员进行视力、屈光度、远/近隐斜度、调节性辐辏/调节(AC/A)比值、融合范围、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检查以及... 目的评估民航飞行员的调节和双眼视功能来探讨民航飞行员的功能性异常视觉。方法于2015年9月总共纳入297例民航飞行员,所有飞行员进行视力、屈光度、远/近隐斜度、调节性辐辏/调节(AC/A)比值、融合范围、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检查以及主观问卷调查。结果其中32.0%(95/297)的民航飞行员看近外隐斜视度>5△,绝大部分民航飞行员没有垂直隐斜视。调节和/或双眼视异常发生率为17.5%(95%置信区间:13.18%~21.82%;99%置信区间:11.81%~23.19%)。其中调节异常的民航飞行员占4.71%,双眼视异常的民航飞行员占12.79%。结论民航飞行员中调节和双眼视功能异常发生率均较高,如果飞行员有视疲劳症状时,我们应考虑到双眼视功能异常或调节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航飞行员 调节功能异常 双眼视功能异常
下载PDF
弱视的双眼视功能重建 被引量:13
18
作者 沈丽君 于旭东 《眼视光学杂志》 2001年第4期200-202,共3页
目的 :评价不同年龄、不同类型弱视的双眼视功能的训练效果。方法 :观察各年龄组不同类型弱视6 2例 94眼 ,给予综合治疗及双眼视功能训练。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用同视机和《RandotStereotesis》图谱检查融合范围和立体视锐度。结果 :随访... 目的 :评价不同年龄、不同类型弱视的双眼视功能的训练效果。方法 :观察各年龄组不同类型弱视6 2例 94眼 ,给予综合治疗及双眼视功能训练。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用同视机和《RandotStereotesis》图谱检查融合范围和立体视锐度。结果 :随访 12~ 30个月 ,视力进步 82眼 (占 87.2 % ) ,融合范围扩大 39例 (占6 2 .9% ) ,立体视锐度提高 37例 (占 5 9.7% )。双眼视功能训练的效果 ,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但不同类型弱视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屈光不正性弱视疗效最好 ,形觉剥夺性弱视疗效最差。结论 :不同年龄、不同类型的弱视患者经过综合治疗和双眼视功能训练后 ,大多有不同程度的视力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眼视功能 训练 综合治疗
下载PDF
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28例术后双眼视功能变化(英文) 被引量:2
19
作者 万鲁芹 刘桂香 高玮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手术后双眼视功能变化。方法: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28例手术前、后分别行斜视度和双眼视功能检查,统计分析其变化。结果:术后正位率89.3%。手术后有同时视、融合和立体视的患者分别增加9,13和13例,与术前... 目的:探讨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手术后双眼视功能变化。方法: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28例手术前、后分别行斜视度和双眼视功能检查,统计分析其变化。结果:术后正位率89.3%。手术后有同时视、融合和立体视的患者分别增加9,13和13例,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近立体视觉有明显改善。术前斜视度小、视力好且有融合功能的患者术后双眼视功能恢复好。结论: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手术治疗在改善眼位的同时,双眼视功能部分得以重建。视功能恢复与视力、斜视度及有无融合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上斜肌麻痹 双眼视功能 手术
下载PDF
特发性黄斑裂孔双眼视功能的临床检测 被引量:1
20
作者 夏群 龙力 +2 位作者 卢颖毅 戴虹 楮德发 《眼视光学杂志》 2004年第3期172-174,178,共4页
目的 :分析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的双眼视功能状况 ,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本组 4 0例 (4 5只眼 )患者分别进行视力检测、屈光矫正、眼前节及眼底检查 ;并且采用Amsler表检查患者的中心 10°视野有无视物变形 ,用颜少明《立体... 目的 :分析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的双眼视功能状况 ,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本组 4 0例 (4 5只眼 )患者分别进行视力检测、屈光矫正、眼前节及眼底检查 ;并且采用Amsler表检查患者的中心 10°视野有无视物变形 ,用颜少明《立体视觉检查图》检查患眼的抑制性暗点 ;采用同视机三级画片检查患者的双眼同时视功能、融合功能和远距离立体视功能。 2 1例 (2 5只眼 )行SLO微视野检查。 9例进行经睫状收稿日期 :2 0 0 3 -11-0 5 ;修回日期 :2 0 0 4-0 2 -11作者简介 :夏群 ( 195 6-) ,女 ,浙江人 ,主任医师 ,研究方向 :屈光眼肌弱视。E -mail:tang @public .fhnet.canet体平坦部玻璃体切割并裂孔填充手术。检查结果用SPSS 1.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χ2 检验和相关分析。结果 :患眼矫正视力为 0 .2~ 1.0 (平均 0 .4 1) ,对侧健康眼的矫正视力为0 .3~ 1.5 (平均 0 .82 ) ,患眼的平均矫正视力下降与健眼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Amsler表检测显示 82 .2 %的患眼有视物变形和 (或 )中心暗点 ,《立体视觉检查图》和SLO的微视野检查显示分别有 71.0 5 %和 72 .0 %的患眼抑制性暗点呈阳性 ,裂孔分期愈高暗点阳性率愈高 (P <0 .0 1)。采用同视机检查 4 0例患者中 ,10例 (2 5 .0 % )双眼同时视功能丢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裂孔 患者 双眼视功能 矫正 立体 术后 野检查 中心 大小 结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